第一篇:景观规划实习作业
景观生态规划实习作业
实习指导老师:李青松
实习对象: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实习内容:
(一)做一张A1大小的景观生态规划图。
(二)基于土地利用的景观要素分类图。
实习目的:了解掌握园林造景的初步设计技巧。
实习要求:把天正景观规划7.5软件所学基本命令全部用上。设计突
出园林造景的特色。背景为交叉城市道路一角的街边公园,可通过园林小路作为分隔,进行布局。每一块要求作出不同的配景。
图件要素:自然地形,等高线,离散点,城市道路,交叉设置,车港,道路标注,宽度标注,标高标注,半径标注,点标注,横断面及断面符号,园林绿化,篱笆,栅栏,树篱,绿篱,草坪,花坛,竹从,碎石路,汀步路,花架,柱廊,沿线布树,沿路布树,树影填充,数统计表,绿化统计。
第二篇:景观规划作业
1、总体现状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3º27'-114º16',北纬33º24'-33º59'。城市建成区总面积51.8km2。总人口为47万人。漯河东与周口商水县接壤,西与平顶山叶县、襄县相邻,南和驻马店市的西平县相邻,北和许昌县相邻;东北与周口市西华县毗邻,西南同平顶山舞钢市为邻,东南同驻马店市蔡县相接。
2、树种种植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现状模式为行道树+分车带(乔木+灌木。行道树:法桐、柳树。(注:内环路的行道树法桐为两排,间距为7m女贞为两排,间距为6m,柳树为两排,间距为7m。)
围绕漯河市城郊结合部的环线高速公路,选择植物单一,仅中间分车带有金叶女贞,两边护坡绿化仅为混播草坪。外环路绿化现状以及绿化景观设计模式为护坡+中央分车带(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混播草坪+金叶女贞+佛甲草。
3、漯河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目前漯河市区绿地总面积1592.8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742.8公顷农村造林绿化折合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21%;乡级以上绿化通道2100公里,林网控制率达到96%,城市绿化覆盖率34.13%,绿化率达到31.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4m。
漯河市绿地总面积为13.08km2,其中公园绿地总面积为2.76km2,占绿地面积的21.10%,附属绿地总面积为2.11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68%绿,防护地总面积2.08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5.90%,道路绿地总面积2.10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6.06%,其他绿地总面积1.84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4.06%。公园绿地所占比重较高,其次为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生产率低比重最低。
4、结论
①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分布与布局极不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
②绿地斑块形状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工痕迹较重,复杂形不够。
③绿量不高,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构,三维绿量(空间上来讲)较低。
④绿地景观多样性较低,分布不平衡。
⑤总体上绿地斑块破碎度大,尤以附属和防护绿地突出,防护绿地没有很好发挥其防护
2作用。
在漯河市域范围内,对水库、湖泊周边的林地、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尤其是市域东北部的湖泊、池塘作为广义的湿地资源,应加以重点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坑塘、洼地,在此基础上形成水面。
除了要对水库、湖泊的周边进行保护外,还应当对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加以保护。对重要河流水系的保护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其中在绝对生态控制区,尽量以植被缓坡代替人工砌岸,主要布置生态绿地和园林绿化,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在建设控制区,需对各类建设活动要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密度等给予控制。
三、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漯河市绿地的形式、面积、设计理念等都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指标,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绿地率总体水平稍低
漯河市所辖面积较广,所需绿地类型也相应较广。但相对于各类绿地来说,绿地率相对较低,体现在道路上为老树少,灌木多,乔木少,道路绿地的指标不够,树种规格小,道路覆盖率低。绿地形式相对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2绿化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
漯河市在城市街道绿化树种选择上主要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过少,植物季相变化体现充分;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也没有注意树种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漯河市的绿化树种单一,缺乏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应结合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树种配置,同时,生物多样性不足的现状为病虫害提供了机会,影响了绿化树种的正常生长。
3缺乏统一规划
生产绿地少,面积小,质量不高,且分布不合理。难以满足城市绿地发展对树苗生产的需要和城市生态安全的需要,漯河市各区之间绿地不平衡,居住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破碎。
绿地系统的设置应与城市设计同步,即:需将绿地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力求绿地和城市和谐统一。但漯河市的各类绿地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城市建成后再建的,这样就难免会有一定的生硬之感。景观和城市的和谐程度未达到最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4街道绿化无特色
公园绿地类型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以街旁绿地小型绿色斑块为主,区级的大、中型绿色斑块比较缺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街道绿化植物配置扎乱,植物长势较差。道路绿化覆盖率低,缺乏附带措施。由于对树种的选择缺乏科学全面的考虑,造成现有行道树种单一,生长良莠不齐,缺少街道绿化特色,种植形式混乱。道路模式过于简单,设计多为一版两带式,仅两侧有绿地。道路绿化带的植物结构过于简单,绝大多数仅有乔木一层,少乔、灌、草三层的复合模式。
街道是一个城市最常见的公用设施,其形象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漯河市城市街道绿化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地理差异性,形式较为单一:简单的绿化形式、单一的树种,无法表现漯河市的特色。对于漯河市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够。
5在绿化设计手法上,形式比较单一,趋同性比较严重
漯河市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的设计植物配置层次结构过于简单,缺少变化。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往往对于乔木和灌木两个层次考虑较多,而对于中间层次的植物考虑较少,很难形成复层植物景观,植物群落的景观效益未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6地域标识性不足
漯河市的道路景观绿化的标识性不足,不能让人很明确的透过植物的种植规模、大小、特色、高低、树种的配置方式等,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所以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用植物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四、改进方案构想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以城市绿化可持续性发展,满足市民对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为宗旨,以城市发展需要为导向,坚持以乔木树种为主体,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造景原则,采用传统和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构筑符合具有鲜明成都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
(2)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立地条件的状况合理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采用引进适合本地地理、气候条件的外来优良树种。
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使城市道路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
3.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增加道路景观、绿地斑块与生物的多样性,积极开展城市多样性保护,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质量与区域生态平衡为目标。
4.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有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须有生态方面的要求,根据周边环境及道路性质,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5.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6.地域性区域性特色原则。规划反映出漯河市的地域特色,在规划设计上以地带性植被作为种植的理论模式,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
(三)具体措施
通过对漯河市绿地景观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于如何进行城市绿地生态规划,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注重文化内涵
重视漯河市内外自然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结合漯河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对给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形成漯河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以及种植方面就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在花卉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此方面的考虑。
2.按照国家有关行业规定
应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要求,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3.均衡布置各类绿地
各类公园绿地应均衡布置,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出游要求。各类带状绿地合理分布形成网络,公园绿地、生态绿地与绿色网络有机结合形成体系。
4.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
考虑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合理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保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水平的绿地规模,使各类绿地的增加速度不低于成都市的发展速度。
5.合理配置各类景观植物
树种规划要重视使用地带性树种,坚持以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乔、灌、花、草比例,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同时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对树种的选择中,也应该考虑到防火、防噪等因素,尽量是其利益最大化。
6增强各类绿地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群落的成层性,以提高绿地系统功能
绿地系统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大的地位,如果在绿地的规划设计中有意识地注重其系统结构的发展,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的极其有益的。目前漯河市的绿地规划在此方面做得不够好,应该努力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三篇: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作业
南铁院炎培楼西侧景观设计规划说明
一、勘察现场
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珍珠南路65号,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炎培楼西侧的楼间景观用地,基地西侧为校内马路,南北向为教师办公楼。地形基本规则且地势较平坦,规划涉及的用地面积为2441平方米。
二、任务分析
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和甲方提出的要求,本地块设计总面积2441平方米。其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包括水池、花镜、景墙、假山、亭子、园路以及微地形和晚间灯光亮化等的设计。主要用于观赏和休憩。
工作阶段及设计成果:景观设计工作根据项目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概念设计
1、场地现况勘察、相关资料收集及整理;
2、与业主沟通,确定主题构想;
3、场地空间概念分析,景观方案总平面图、分析图及分区平面图草图;
4、主要景点透视意向(照片/图面辅助说明各景点意向);
5、概念设计说明;
6、此阶段工作十五个工作日完成(根据项目情况议定设计周期);
7、阶段成果提交A3文本二份。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1、概念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业主再次沟通,使概念构思达成共识,成为并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的景观方案;
2、深化概念设计,完善表达设计概念的总平面效果图、分析图、分区平面图、总体鸟瞰效果图、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
3、总体地形变化处理方案,包括各主要剖、立面图;
4、总体植物效果方案;
5、方案设计说明;
6、景观工程估算书;
7、此阶段工作二十个工作日完成(根据项目情况议定设计周期);
8、阶段成果提交A3文本二份;
第三阶段 施工图设计
按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能完整提供环境景观施工所需要的全部图纸及所应达到可供施工的设计深度。
1、景观设计总平面索引图(标明分区);
2、总平面布置图;
3、总平面定位图;
4、总平面竖向设计图;
5、总平面种植设计图及苗木表;
6、总平面景观照明、浇灌配置图;
7、分区平面布置图;
8、分区平面定位图;
9、分区放大平面铺装设计图;
10、各区重要节点设计详图;
11、景观土建专业施工图;
12、景观结构专业施工图;
13、景观水电专业施工图;
14、施工图设计说明;
15、此阶段工作周期为二十五个工作日完成(根据项目情况议定设计周期);
16、阶段成果提交蓝图八份,可供报批的电子文件一份。
三、设计理念
现代楼间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人们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使用,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周遭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在设计中遵守国家省市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
2、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切为师生服务,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在设计中通过对该地块的地理环境及规划原理入手,使这个楼间景观的风格与学校的建筑风格相结合,从空间形式到细部功能完美的协调起来,构筑一种和协的空间形式。
(二)规划设计构思
1、本方案通过分析地块与教学楼的关系,保持用地的开放性及其原有的特性。结合周围环境,融入教学环境。
2、此楼间景观以绿地为主,通过各式园路贯通整个区域。该景观的布置主要是一个中心景,通过一个中心景将各个景观小品串联在一起。
3、这块楼间景通过中心景观、绿化带和沿园路的绿化、将楼间绿化和学校的整体绿化串联起来。通过校内马路、集中绿化的吸纳以及富有个性特色的景观小品,塑造一个亲切、活泼的“共享”空间。引入特色的树种,从、庭院树、景观树、地面草坪到垂直绿化,形成了一套完全的、细致的“立体绿化”。他们不仅保洁空气、释放氧气、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还可以降低噪音,给师生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典雅的办公学习环境。
(三)总体特色
整个景观设计中心以现代风格为主。各处造型看似简单但又韵味十足,并符合了一个属于学校教学环境这样的一个条件。楼间景的功用性亦是设计的重点之一,此景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进去坐一坐,看一看,玩一玩,投入自然的怀抱,溶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因为是校园环境,所以绿化效果在俯视上效果更占比例。
(四)具体景观分析
1、入口处,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那造型奇特的景墙,饰以垂直绿化,钢化玻璃的通透质感,给人以无限的新鲜感。
2、从校内马路进入后,映入眼帘的是花镜,色彩斑斓,气势壮观,形成春意盎然的绚烂景色,这里的各种花卉利用其各自独有的特色,与周遭的绿化相辅相成。
3、微地形的起伏丰富了空间层次,给人带来神秘感,吸引师生们进入一看究竟。
4、临近北边教学楼的一边设计了一块小水池,上有小型木栈道,优美曲折的浅水湖面,鹅卵石池底七彩斑澜,创造一个可亲水的环境,满足人亲水的欲望。
5、再向内,从主要园路穿过汀步,进入造型独特的休憩亭,给同学们在闲暇之余提供一个静谧、安逸的学习环境。亭子临水,更增添一种舒适的氛围。
6、亭子旁边设以假山,黄蜡石的质感与其纯天然的造型,迎合了亭子,承托了周围的景,使整个景观自然、和谐、统一。
四、设计取费
设计费在10万以上(包括10万)。其工作内容:景观概念规划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绘制及多媒体制作等。
居住区、道路、广场、公园及其它景观项目,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可分别按工程总造价(图纸概算)的5%-10%进行取费,也可按15元/㎡-18元/㎡进行取费,屋顶花园按工程总造价的10%或15元/㎡~25元/㎡进行取费,也可按2002年《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进行取费(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上下浮动20%)。
1、费用明细:方案规划设计费、施工图和效果图制作费、材料费、施工费、工人工资等。
(1)景观设计取费:
30元/平方米(景观面积500平方米以内)
25元/平方米(景观面积500平方米以上)
20元/平方米(景观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2)施工图(CAD)A1:500元/张,A2:400元/张,A3:200元/张;
鸟瞰效果图:面议;
局部透视效果图:面议;
(3)增加设计文件份数的,由发包人另行按市场价的两倍支付设计文件工本费。
2、各阶段设计费收取支付比例:
(1)合同生效后三天内,发包人支付设计费总额的20%给设计人,作为定金(合同结算时,定金抵作设计费)。
(2)设计人提交方案设计文件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包人支付设计费总额的30%给设计人;
(3)设计人提交初步设计文件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包人支付设计费总额的20%给设计人;
(4)设计人在提交施工图文件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包人支付设计费总额的20%给设计人;
(5)预留10%待工程验收后五个工作日内付清;
(6)双方委托银行代付代收上述设计费用;
(7)上述费用支付进度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拟定。
以上取费标准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有关建筑装饰行业设计费收费标准
五、设计周期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锁定在30日历天,阶段性工期安排:7天完成基底处理;5天完成基础工程;2天筑水池;7天设置完成各个景观小品;3天安装照明系统;3天栽种植物;3天完善整体。
六、设计质量
项目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全过程受控。
质量方针:尽善尽美 建精品工程
质量目标:营造优美环境,确保单位合格率100%,绿化栽植成活率100%。
七、设计难点
水池的给排水,假山石的安置。
八、设计验收
施工完成,确保原有设计中的重点不被改动。
确保达到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合格”标准,创省优质工程。
第四篇: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作业(范文)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作业 风景园林12级
雨水花园植物规划设计
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空气质量较差,无公共活动空间等的问题。面发展城市雨水花园花园,是改善人类住区生态环境的一条新思路。
一、雨水花园定义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为修建的城市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或是阻挡城市灰尘,形成绿色空间等作用的花园。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利用设施;随着城市、雨水花园的不断发展,雨水花园的技术、理论在更大尺度的景观设计中不断应用。
真正意义上的雨水花园则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一名地产开发商在建住宅区的时候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希望用一个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场地来代替传统的雨洪最优管理系统(BMPs)。在该郡环境资源部的协助下,最终使雨水花园在萨默塞特地区被广泛地建造使用。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m2的雨水花园。它的建造被证明是高效而又节约的。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
我国第一座城市雨水花园诞生于天津。这是由餐厨垃圾处理为原料的雨水收集系统,在中国尚属首创。这一座雨水花园原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利用餐厨垃圾做养料滋养植物,花园灌溉和景观用水则全部来源于雨水。园中夏季鲜花盛开,鱼塘里鱼群成对,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生态雨水花园。城市生态雨水花园的建立将缓解和改善城市水系统污染,解决城市内涝效果显著。
二、雨水花园的作用
1、雨水资源利用
城市雨水的利用首先需要将雨水人工资源化,雨水花园便承担了这一职能。根据城市现状条件,利用现有设施统一规划建设雨水花园,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转化为可以持续供水的稳定水系统,成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雨水花园将雨水阻滞收集后,就地利用雨水。
2、城市雨洪调节
面对气候因素、与城市化进程的需求,都不宜更改回原来面貌。因此针对雨水排放系统提出改进策略,即是利用雨水花园“柔化”雨洪。
雨水管线是原城市雨洪刚性的处理方式。在“尽快、高效”的指导原则下,城市雨水的处理着眼于将雨水从城市范围内赶紧排除去。城市化后的水文循环忽略了雨水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作用,把雨水当作废水排出城外,造成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加重了城市缺水程度,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这种刚性的雨水处理模式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雨洪,排水管线必须屡屡升级。
雨水花园针对雨洪提出柔化的策略。雨水花园的目的在于截留径流,通过地下渗透、收集径流,将雨水资源化。这样减小了地表径流的量、调节了汇流时间,也使得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相比以往的刚性排放,雨水花园的柔化雨洪更加生态有效。雨水花园体系的逐步建立将柔化城市雨洪。
3、水质净化 ①雨水污染
水花园收集的雨水并非纯净,而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再利用。影响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有:l)自然降水污染2)城市径流污染 ②净化作用
雨水花园的最重要特色便是具有对雨水的净化能力。这种净化能力要依靠整个雨水净化系统来实现,.实现的主体区域就是绿地。雨水花园作为绿地来建设,不仅承担了城市净化系统的作用,更在城市景观格局上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其特殊的净化作用主要有:物理净化作用、植被净化作用、土壤净化作用和人工湿地综合净化。
4、恢复水循环 雨水花园通过雨水收
集将降雨资源集中,然后地表渗透或者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至浅表土壤以及地下水层,使雨水得以有效补充地下水,恢复水循环。雨水花园内雨水渗透利用包括绿地渗透和设施渗透两种措施。
绿地的渗透作用是指降水到达地面后,以自然的方式渗入地下,入渗量的多少将随地表的特点、土壤性质、坡度、雨水降落的速度和降雨的总量而变化。自然渗透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通过毛管吸力被保持在土壤中,另一部分渗透水补充地下水达到水循环的目的。在雨水渗透过程中土壤和植物根系还可以对雨水进一步再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也被土壤的过滤作用清除出。绿地自然渗透不仅恢复了水循环,还对雨水径流水质处理有重要意义。尽管绿地的渗透能力出色但也不是无限大的,当降雨速度和雨量达到土壤的渗透峰值之后,就会在地表形成径流,此时可以利用雨水花园内的渗透设施进行径流雨水的渗透。
雨水花园内建设有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这种技术进一步修复水循环,缓解地面沉降。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一般雨水花园采用较多为分散式渗透,选取在城市中心、居住小区、道路、公园绿地等各种条件下。这种散布的雨水花园规模大小可因地制宜,设施简单。在中国的一般城市,采用这种渗透方式更具有使用价值。具体的雨水渗透设施包括渗井、渗管、渗透沟槽、渗水水池及透水地面等。这些渗透设施的设计和应用会提高雨水的渗透效率。
三、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1.雨水花园的植物既要保证去污性,又要兼备观赏性。2.优先选用本土植物,搭配外来物种
本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同时,可以在实验驯化的前提下谨慎选用外来物种,既提高花园中物种的多样性,又避免物种入侵。3.选用根系发达,茎叶茂盛,去污能力强的物种
植物对于雨水中的污染物质的降解和去除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意识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二是通过根系将氧气传输到基质中,在根系周围发挥相辅相成的降解作用;三是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4.选用即可耐涝而又有抗旱能力的植物
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合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同时作为一个经常要处理污染物的人工系统,容易滋生病虫害,所选的植物也要具有较高的抗逆性,能抗污染、抗病虫害、抗冻、抗热等。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可将根系泌氧性强和泌氧性弱的植物混合栽种,构成复合式植物床,创造出有氧微区和缺氧微区共同存在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总氮的降解;可将常绿草本与落叶草本混合种植,提高花园在冬季的净水能力;可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搭配种植,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性和观赏性。
四、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配植方法
1、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的
用于停车场、广场道路周边,由于所处理的雨水污染较为严重。需要选择对于各种污染物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可以人工湿地的形式来进行设计。通过植物、动物、土壤的综合作用来净化、吸收雨水。
如美国华盛顿州Renton的水园工程,该地由原有的一块湿地扩大发展而来。从周围道路和停车场汇集而来的雨水首先注入11个相互关联的沉淀池塘,使得雨水中夹带的悬浮污染物得以沉淀,而后将雨水释放到长而曲折的湿地中,让雨水在缓慢流淌的过程中,经过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动物的综合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植物配植上,自然式湿地沉淀地沿岸可成片种植芦苇、香根草等湿生植物;而自然式湿地沿线带状种植各种既能去除有机污染物又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如:香蒲、灯芯草、莎草、茭白等,又要适当配置常绿湿生植物,如石菖蒲、旱伞草等。
2、控制径流量与活动相结合的目的
设计形式类似公共绿地,对雨水渗透和回收利用。在植物的配置上,花园的草坪活动区可以选择狗牙根等耐涝能力较强的草坪植物,而活动区域与小径相衔接处可以选用香菇草、鸭跖草等既耐涝又对污染物有一定吸收作用的地被植物;整个区域配合道路、活动、休息设施栽种湿地松、落羽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的高大乔木,增强花园的立体层次和遮阴效果。
3、控制径流量与观赏结合的目的
适合营造在办公、商业、学校等公共区域。一般由于建造地偏小或者偏于狭长,因此需要营造得较为精致,满足公共区域中人们的关上要求,形似水景园。根据用地情况,花园可以营造为蜿蜒的水渠或者方正有序的水池。
如美国波特兰市的首个雨水花园,由景观设计师穆拉色设计。它能对某大厦屋顶收集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花园的造型为一系列浅滩、小瀑布以及被岩石分割而成的、具有一定落差变化的串联水池,在前一个水池积满水之后雨水则渗入下一个水池。
在植物配置上,长条形的水渠中可以选择美人蕉、黄菖蒲、千屈菜、泽泻等中小型湿生植物进行自然式配植;而在方正集中的水池中,可选择禾本科、莎草科中小型湿生植物和具有一定耐涝能力的观赏草,如旱伞草、细叶莎草、多穗苔草等。
五、雨水花园的施工
雨水花园主要由5 部分组成(见图1)。其中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可以铺设一层砂层或土工布。根据雨水花园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和环境条件可以采用防渗或不防渗两种做法。当有回用要求或要排入水体时还可以在砾石层中埋置集水穿孔管。
1.蓄水层。为暴雨提供暂时的储存空间,使部分沉淀物在此层沉淀,进而促使附着在沉淀物上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得以去除。其高度根据周边地形和当地降雨特性等因素而定。一般多为100~250 mm。
2.覆盖层。一般采用树皮进行覆盖,对雨水花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表层土壤板结而造成渗透性能降低。在树皮土壤界面上营造了一个微生物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径流雨水的侵蚀。其最大深度一般为50~80 mm。
3.植被及种植土层。种植土层为植物根系吸附以及微生物降解碳氢化合物、金属离子、营养物和其他污染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一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壤,其主要成分中砂子含量为60 %~85 % ,有机成分含量为5 %~10 %,粘土含量不超过5 %。种植土层厚度根据植物类型而定,当采用草本植物时一般厚度为250 mm 左右。种植在雨水花园的植物应是多年生的,可短时间耐水涝,如大花萱草、景天等。
4.人工填料层。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其厚度应根据当地的降雨特性、雨水花园的服务面积等确定,多为0.5~1.2 m。当选用砂质土壤时,其主要成分与种植土层一致。当选用炉渣或砾石时,其渗透系数一般不小于10-5 m/ s。
5.砾石层。由直径不超过50 mm 的砾石组成,厚度200~300 mm。在其中可埋置直径为100mm 的穿孔管,经过渗滤的雨水由穿孔管收集进入邻近的河流或其他排放系统。
通常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一层土工布是为了防止土壤等颗粒物进入砾石层,但是这样容易引起土工布的堵塞。也可在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150 mm 厚的砂层,防止土壤颗粒堵塞穿孔管,还能起到通风的作用。
附录1: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湿生植物
1、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禾本科芦苇属
优点: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60~70cm,具有优越的传氧性能,有利于COD的降解,适应性、抗逆性强
缺点:植株较高、蔓延速度过快,小面积雨水花园中不适用
2、芦竹Arundo donax 禾本科芦竹属 优点:生物量大,根状茎粗壮,较耐旱 缺点:植株较高,小面积雨水花园不适用
3、香根草Vetiver zizanioides 禾本科香根草属 优点:根系强大,抗旱、耐涝、抗寒热、抗酸碱,对于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 缺点:植株较高、生长繁殖快,小面积雨水花园中不适用
4、香蒲Typha latifolia 香蒲科香蒲属 优点:根系发达,生产量大,对于COD和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明显
5、美人蕉Canna indica 美人蕉科美人蕉属 优点:对于COD和氨态氮的去除效果明显 缺点:根系较浅
6、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 伞形科天胡荽属 优点:喜光,可栽于陆地和浅水区,对污染物的综合吸收能力较强 缺点:不耐寒
7、细叶莎草Cyperusalternifolius‘Gracilis’ 莎草科莎草属 优点:根系深,对营养元素的综合吸收能力较强,叶细观赏性强 缺点:不耐寒
8、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姜科姜花属 优点:生物量大,对氮原素的吸收能力较强,观赏性强 缺点:不耐寒、不耐旱
9、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禾本科茭白属
优点:对Mn、Zn等金属元素有一定富集作用,对BOD5 的去除率较高,可食用 缺点:不耐旱
10、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泽泻科慈菇属 优点:叶形奇特,观赏性强,对BOD5 的去除率较高,可食用 缺点:根系较浅
11、薏苡Coix lacrymajobi 禾本科薏苡属 优点:根系发达,生物量大,可食用,有一定抗旱性
12、灯心草Juncus effusus 灯心草科灯心草属 优点:半常绿,较耐旱,根状茎粗壮横走,净水效果良好
13、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天南星科菖蒲属 优点:常绿,根状茎横走多分枝 缺点:不耐旱
14、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莎草科莎草属 优点:常绿,茎直立、丛生、无分支、三棱形,高可达50~160cm 缺点:不耐寒
15、条穗苔草Carex nemostachys 莎草科苔草属 优点:常绿,喜光,喜湿润,较耐寒
16、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千屈菜科千屈菜属 优点:较耐旱,观赏性强 缺点:污染物质的去处能力不强
17: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鸢尾科鸢尾属 优点:较耐旱,观赏性强
18、泽泻Alisma orientale 泽泻科泽泻属 优点:耐寒耐旱,观赏性强
19、红莲子草Alternanthera paronychioides 苋科苋属 优点:较耐旱,叶终年通红,观赏性强
20、三白草Saururi chinensis 三白草科三白草属 优点:较耐旱,观赏性强
附录2 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水生植物
1、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优点:繁殖能力强,除氮效果佳 缺点需严格控制种植范围,冬季休眠
2、大漂Pistia stratiotes 天南星科大漂属 优点:繁殖能力强,除氮效果佳 缺点:需严格控制种植范围,冬季休眠
3、水蕹Aponogeton lakhonensis A.Camus 水蕹科水蕹属 优点:生物量大,除氮效果佳 缺点:冬季休眠
4、水芹O enanthe javanica 伞形科水芹属 优点:生物量大,除氮效果佳,可食用 缺点:夏季休眠
5、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睡莲科睡莲属 优点:能吸收水中的汞、铅、苯酚等有毒物质
6、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龙胆科荇菜属 优点:喜阳耐寒,观赏性强
7、萍蓬草Nuphar pumilum 睡莲科萍蓬草属 优点:喜阳耐寒,观赏性强
附录3 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耐水湿乔木
1、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松科松属 优点:常绿,耐寒、耐水湿 缺点:碱土中种植有黄化现象
2、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杉科水杉属 优点:耐寒、耐水湿能力强 缺点:落叶需清理干净
3、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杉科落羽杉属 优点:喜光,极耐水湿落叶需清理干净
4、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杉科落羽杉属 优点:喜光,极耐水湿 缺点:落叶需清理干净
5、垂柳Salix babylonica 杨柳科柳属 优点:喜光,耐寒、耐水湿
6、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胡桃科枫杨属 优点:喜光,耐寒、耐水湿
附录4 可供雨水花园使用的草坪草和观赏草
1、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 禾本科狗牙根属 优点根茎发达,繁殖迅速,较耐涝
2、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 Kunth ex Steud. 禾本科雀稗属
优点:湿地上常见草种,耐涝
3、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 旋花科马蹄金属 优点:耐荫、耐湿,稍耐旱不耐践踏
4、斑叶芒Miscanthussinensis Andress‘Zebrinus’ 禾本科芒属 优点:喜光,耐寒,耐旱,耐涝
5、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禾本科芒属
优点:喜光,耐寒,耐旱,耐涝,花期9~10月,初粉红逐渐变红,秋季银白色,观赏性强
6、花叶燕麦草Arrhenatherumelatius cv.Variegatum 禾本科燕麦草属
优点:喜光,耐寒,耐旱,耐水湿
7、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 禾本科蒲苇属 优点:常绿,耐寒、耐旱,观赏性强
8、细叶针茅Stipa lessingiana Trin.et Rupr. 禾本科针茅属 优点:常绿,叶细长,喜光,管理粗放
9、金叶苔草莎草科苔草属 优点:常绿,叶金黄,喜光,观赏性强 缺点:不耐涝
第五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
即崇明东滩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结合与体现
生态景观(Landscape Ecology)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微生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等)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第一是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这里寓有美学因素。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是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地形)、土壤个体、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生态景观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而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可以从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概念上看出,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结合非常紧密。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运行,中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景观理理念。可以说湿地公园式生态景观理念的体现于实际的运用。
下面就具体说说关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 总面积达32600公顷的东滩湿地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东端,是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每年有108种、数百万只湿地鸟类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转,其中珍稀保护鸟类有白鹳(Ciconia ciconia)、白头鹤(Grus monacha)、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等。“崇明东滩对于候鸟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补给站,候鸟在此停留后就要面临飞越太平洋的漫长旅程,因此在东滩补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候鸟的存活率和生育率。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而崇明东滩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尤为重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向长江排放的水体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各种污染物,东滩的存在相当于一个建在长江口的高效污水处理厂。有关专家日前对东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结果发现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就可以带来46万元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如果今后得到开发,每年还可创造26万元的旅游收入和科研价值。然而“寸土寸金”的东滩湿地在过去数十年中却受到围垦、非法捕捞、捕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湿地规模和生态功能的日益萎缩。对东滩影响最大的人为影响因素是围垦,建国以来已有442000公顷滩涂被围垦成为农田。最近的一次围垦发生在1998年,围垦高度仅为海拔2.5米,直接导致东滩湿地的平均宽度缩短到3.5公里,其中草滩平均宽度仅余0.9公里。大规模围垦的后果就是东滩鸟类整体数量的下降和种类的减少,雁鸭类从约4-5万只降为约3万只,鹤类数量也逐年下降。此外,东滩的生态功能逐渐退化,区内光合作用利用率仅为0.3%,而国际同类湿地平均水平为2%2001年崇明东滩被列入《拉姆萨公约》(Ramsar Convention)下的“国际重要湿地”,2002年中国政府将东滩湿地列为未来5到10年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东滩围垦就此终结。由于长江带来的巨量泥沙淤积在长江口,崇明岛每年新增土地面积500余公顷,因此过去人们认为滩涂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我们在进入东滩湿地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最东面的滩涂地上,一马平川,而长期的海风,使得风力发电机能够时刻不停的产生电力,这就已经体现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而一排巨大儿整齐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又构成了一处别有风味的风景,使得生态,经济,景观,三个不同的东西都非常默契得结合到了一起。这也就体现出了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作用,源于自然,利用自然,但却不破坏自然。
东滩湿地公园的开发理念是,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东滩湿地公园的环境与资源功能主要有这些.1:水量补充功能:湿地能够储存降水和地表水,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邻近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
2:生物资源功能: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量的水产品,海产品可以直接产自湿地。崇明岛东部的不少农民及少数外地渔民至今靠东滩自然湿地的资源生物维持生计。
3: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许多鸟类都把湿地当做营巢,觅食和隐蔽场所。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也毋庸置疑。
4:水质净化功能:湿地有助于维持和提高河流,湖泊,河口的水质。由于湿地位于陆地和水源的交界带,径流从陆地汇入水体以前,要流经湿地。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过程可以去除和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东滩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的强弱依赖于湿地植被组成及覆盖度。
5:小气候调节功能:湿地具有一定的水环境特征,许多湿地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流入水量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影响气温和降水量,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6:科学研究功能:湿地由于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而如今湿地的功能和机理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还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东滩湿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组织人士的关注。
7:河口湿地的特殊功能:湿地本身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崇明岛的建设和开发也是建立在对已淤积湿地进行围垦改良的基础上的。河口湿地,由于径流来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沙,在河口区由于潮流的阻滞,径流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就沉降下来,逐渐淤积形成陆地,使湿地前沿不断向海推进,同时也加速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从上可以看出,现在湿地公园已经在生态建设的大潮中一级越来越发重要。而东滩湿地公园的建成,就是生态景观规划的一个典型的成功事例。东滩湿地公园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不但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人文效应。又在保护原有环境,改善原有环境上有了大的改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如今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要并肩发展得今天,类似东滩湿地公园这种模式的生态景观规划方法是可以作为典型。可以说是生态景观规划的一个小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