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摘 要: 简述奏鸣曲式及交响音乐的结构并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 说明了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运用。
关键词:奏鸣曲式交响音乐第六交响曲。
交响乐与奏鸣曲在音乐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发展、确立和成熟, 都是通过作曲家的努力和不断尝试而得来的, 是人类音乐史上宝贵的财富。在早期的交响乐发展中, 不少作曲家为创建交响乐体裁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意大利的G.B.萨马蒂尼开始运用早期奏鸣曲式、动机式的旋律写作交响乐等。后来古典时期的交响曲, 经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 最后完全确立。交响乐的曲式结构决定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虽然实质上它是一部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 但它比奏鸣曲拥有更宏大、更丰富、更高级的表现力。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在构思上以一对矛盾为基础、在材料上以两个主题为中心、在结构上以三种功能为支撑所构成的比较复杂的三部性曲式,是一种较大型的结构形式,适合于表现戏剧性题材内容,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奏鸣曲式这一名称,最早是A.B.马克斯在他的《作曲法教程》中最早提出来的。奏鸣曲式的前身古奏鸣曲式,是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上半叶形成的。这种曲式是一种二段式。第1部分在主部之后有一个连接部,起转调作用,副部则在属调出现(或主部是小调,则副部往往用关系大调)。第2部分则将主部改在属调出现,或用主部的一部分在几个不同的调上展开,然后将连接段改变,使副部在主调上再现。这种曲式不论第1部分还是第2部分都各自反复一遍。而后经过G.B.普拉蒂、斯卡拉蒂、C.P.E.巴赫、J.C.巴赫等的实践,到J.海顿时期发展为由3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通常所说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3个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它在结构方面是由带再现的三大部分组成,即:呈式的第一部分,以展开为主的第二部分和再现呈式内容的第三部分;有时还可能出现全曲的引子和结尾,形成完整的奏鸣曲式。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三部曲式,而是一种复杂的三部性结构。
奏鸣曲式的结构图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主连副连结呈示部的素材主连副结
部接部接束展开或新主题部接部束
部部部部部
主调副调下属调系统主调副调
【对比关系】【统一关系】
这就是奏鸣曲式的大致轮廓,符合上述结构原则既称为奏鸣曲式。
第1部分是呈示部,包括主部、连接段、副部及小结尾。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关系仍保持古典奏鸣曲式的传统,乐思的性质或者是对比并置的,或者是对比冲突的。在较早的奏鸣曲中呈示部一般要反复一遍。这个部分是这首乐曲的重心与精神所在。
第2部分是展开部,也称自由幻想部。主要乐思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挥,也可是不同乐思的交替出现,有时也用新材料或复调的处理方法。结构上则以材料的片断性和终止的隐蔽为特征,使乐思以新的方式不断展开,甚至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是引向第3部分的过渡。
第3部分称为再现部。这时主部仍在原调上再现,并通过连接段,使副部在主调上出现,以取得再现部的调性统一。最后为尾声。有的尾声很长,如L.van贝多芬某些作品的尾声有第二展开部的性质。此外呈示部之前可冠有引子,一般在速度、调性等方面与呈示部构成对比。
奏鸣曲指有三、四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其基本特点是:第一乐章是明快的,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部曲式和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省略)为奏鸣曲式或诙谐曲、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和回旋奏鸣曲式。在音乐史上,奏鸣曲与交响曲的成长有着相互关系。
交响音乐,广义地说,可以包括大型管弦乐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交响乐一词,最初的用法也比较混乱,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中世纪时则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包括早期对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某些乐器(如风笛和手风琴)上若干个音的和谐结合。十六世纪末,在戏剧(包括歌剧和神剧)作品中插入的任何乐器不合奏段落,都叫做交响乐。同今天的概念相近的交响乐,是在音乐风格的变换、即巴罗克风格日趋衰落和古典风格蓬勃兴起的这一交替之中产生的。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纪,Symphonia同Sonata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互相影响,以至于几乎达到不可分辨的程度,最后定型的Sonata(即今译奏鸣曲),专指用一件乐器(如羽管健琴)或两件乐器(如小提琴和羽管健琴)演奏的多乐章作品,用三件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叫三重奏曲,用四件乐器叫四重奏曲,用五件乐器叫五重奏曲,而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则叫交响曲。因此,广义地说,交响曲也就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交响音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响音乐会上常演曲目还有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等,所以现在倾向于把这些体裁都归入交响音乐的范畴,即把交响乐一词广义地应用于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交响音乐不是专指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格调庄重,3、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叙事性、描写性、悲剧性、英雄性,抒情性、风俗性等特质;
4、有较严谨的结构
5、丰富的表现手段
6、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等。
在曲式学中,奏鸣曲式代表着表达最复杂思想和最多扩展可能性,在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套曲,奏鸣曲套曲和大型组曲中,奏鸣曲式无处不在,他几乎成为了严肃音乐家表达内心复杂情绪和阐述哲学观点的最重要曲式手段。结构中主部副部之间的激烈矛盾及复杂冲突后的统一结果,天生就是为表达复杂思想而生。可以说典型的奏鸣曲式是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开始逐渐出现的。从音乐史的角度说,“贝多芬是器乐曲式的大师,他的曲式艺术本身就极其精湛完美”。他是把奏鸣曲式发展完善的作曲家。他对奏鸣曲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把奏鸣曲式发展到了顶峰, 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从多方面表现音乐形象、表现矛盾冲突的大型戏剧性篇章。贝多芬做出的贡献在于对曲式内部结构的改革与创新。他对奏鸣曲式中的各个部分做了不同方式的变化与发展。他扩大了引子的规模, 使它越来越被重视;大大扩展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篇幅, 使二者的矛盾冲突幅度得以强化, 对比更加鲜明;大大扩展了展开部分,有时甚至超过了呈示部的规模, 这种规模之大历史少有。展开部分的和声功能相应扩大、力度更加强烈的对比, 最终使其发展成为奏鸣曲式中矛盾冲突最尖锐、戏剧性最强的中心段落
第二篇:电子科大交响乐作业《论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应用》青山紫木改写
论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先对奏鸣曲式、交响乐概念进行了阐述, 对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相关例子说明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通过这些说明,可以体会到奏鸣曲式的应用使得体裁更加完善,体现了奏鸣曲对交响音乐的的重要作用。交响乐与奏鸣曲在音乐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发展、确立和成熟,都是通过作曲家的努力和不断尝试而得来的,是人类音乐史上宝贵的财富。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那些音乐大师们在音乐中不断创新、求索的伟大的开创精神。
关键词: 奏鸣曲,交响乐
一、奏鸣曲式、奏鸣曲的概念及其结构
奏鸣曲(Sonata)一种多乐章器乐套曲体裁,也是是主调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它是指一种大型器乐曲式,与康塔塔相对。理解了它对理解古典音乐中的其它曲式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要理解奏鸣曲,首先要分清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这两个概念。奏鸣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由于第一乐章往往采用奏鸣曲式而得名,一般由三到四个乐章组成。其中各乐章的特点与曲式结构如下:第一乐章是快板,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使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使用三部曲式;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极板,使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一个乐器独奏的套曲——独奏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2~9件不同乐器合作的套曲——重奏曲(三重奏、八重奏)独奏乐器与乐队合奏的套曲——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乐队合奏的套曲——交响曲。
但并不是所有的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采用奏鸣曲式,如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就采用了变奏曲式。上面提到过,接下来的一个乐章一般是慢板乐章,曲式不限。然后可以加入一个特性乐章,调节一下听众的情绪,往往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当然也可以没有这一乐章。最后一乐章是快板乐章,一般采用回旋曲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快速而有中止性的乐曲体裁。其实奏鸣曲只是其第一乐章规定比较严格,其它乐章只要在速度和情绪上能够相配即可。整个奏鸣曲在速度上构成:快-慢-快的结构。这源于德国式前奏曲,也很符合人的听觉习惯。还好法国式前奏曲没有很大发展,否则可能还会有另一种慢-快-慢的奏鸣曲奏鸣曲最重要的乐章就是它的第一乐章,大多数的奏鸣曲都采用了奏鸣曲式。下面介绍奏鸣曲式的概念。
奏鸣曲式是一种在构思上以一对矛盾为基础、在材料上以两个主题为中心、在结构上以三种功能为支撑所构成的比较复杂的三部性曲式。需要说明的是也有很多不使用奏鸣曲式结构的奏鸣曲。例如贝多芬《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2,《第十三钢琴奏鸣曲》Op.26。奏鸣曲式 sonata 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一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奏鸣曲式全曲分为三部分: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以下以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第一乐章为例,进一步阐释“奏鸣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呈示部
呈示部往往由两个主要旋律构成,一个是主题,一个是副题。它们在旋律、节奏或调性上要有所对比。这就如同一个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这时两个旋律采用主调。把本乐章的主题提了出来,通常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以达到对比的效果。所谓主题其实就是一段音乐。这两个主题被叫做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或者简称主题和副题。主题使用主调,往往写得快速,有力,沉重,粗暴……较为震撼。副题则往往写得温婉如歌,令人爱怜。两个主题相对比,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一般如果主调是大调,那么副部用属调;如果主调是小调,副部用平行调(大调)。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子”,在主题副题之间再写上一段音乐,往往被称为“连接部”或“插部”。在副题结束后再加上个尾巴叫做“结束部”——这里的“结束部”是呈示部的结束,而不是整个奏鸣曲式的结束。在《悲怆》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大管低沉阴霾的音乐就是引子,接下来的快速不安的旋律就是主题,它被不断重复和变奏之后出现了一个温暖柔和的旋律: 3 2 1|6 5 3 5 1.6|5-....这就是副题。副题再被不断重复,变奏,由温柔转为热烈,最后由平静的结束部结束了呈示部的音乐。
第二部分——展开部
通俗地讲,就是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添写许多新的旋律,是呈示部的发展。发展部的音乐素材取自呈示部或由作曲家另写。发展部将这些素材加以变奏和充分地发展,在这一乐章充分展示作曲家的音乐智慧,也会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现部将呈示部的两个旋律在属调上完全再现或部分再现,当然在主调上再现的例子也很多。在属调上再现,回到主调结束时会更有力一些。在《悲怆》中,展开部显得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结束。第三部分——再现部
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题副题(实际上是呈示部)重复出来,但通常会经过一点变化——例如:主调是大调,再现部的两个主题都用主调;如果主调是小调,主部用主调,副部用同主调(大调)。有时再现部被写得很精简,引子、插部之类都可能被省掉了。最后常常加上一个尾奏。《悲怆》的再现部很完整,先是强烈地重现了主题的旋律,然后变奏一次,然后再现了主副题间的连接部分,接着重现了副题。可以注意到它的音色已经同在呈示部时不同了,顺带把“结束部”也再现了。最后加上了一个柔和的尾奏。至此,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就结束了。
“奏鸣曲式”三大段落循环出现的模式让音乐起承转合的节奏感,就想在写文章一样,带给听众充实又富有变化的听觉效果。
奏鸣曲式是对音乐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合理形式。所以,很多采用上述乐章构成的乐曲并不叫奏鸣曲。如很多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小夜曲;第三乐章是进行曲;第四乐章是急板回旋曲式。从全曲的乐章构成来看,该曲本质上是一首奏鸣曲。由于很多交响曲也采用这样的乐章构成,故也可以将该曲看成一首小型的交响曲。
奏鸣曲用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来表现音乐的思想是古典音乐中的一个普遍思想,它渗透到几乎所以的曲式结构中。在奏鸣曲以前,复调音乐中的一种大型曲式赋格曲就已采用了这一思想。这一思想与事物发展的规律相符合,体现了音乐的辩证法,与德国古典哲学相通。可以说奏鸣曲是这一思想与德国式前奏曲快-慢-快速度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人都应熟悉这一音乐体裁。
二、交响乐的概念、发展历史与结构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交响乐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交响乐或称交响曲,源出于古希腊文的“和谐“之意,交响乐被用为音乐作品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上半叶,为歌剧的管弦序曲。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从创作到演奏都要求较高超的技巧。为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到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
它的可以分为四个乐章,其结构为: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注:它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无论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都得用它。)第二乐章——行板或慢板。抒情的、以歌唱性音乐见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它们是轻快、幽默、典雅和风趣的。第四乐章——终曲。它通常是快板,经常采用回旋曲式(A+B+A+C+A)或者回旋奏鸣曲式。(所谓的回旋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呈示部中主题出现两次,也就是主题 —副题—主题,然后是展开部、再现部)。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交响乐与奏鸣曲在音乐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发展、确立和成熟, 都是通过作曲家的努力和不断尝试而得来的, 是人类音乐史上宝贵的财富。
结合上面的介绍,下面,我们通过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对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三、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应用分析
在众多的作曲家中, 贝多芬对奏鸣曲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把奏鸣曲式发展到了顶峰, 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从多方面表现音乐形象、表现矛盾冲突的大型戏剧性篇章。贝多芬做出的贡献在于对曲式内部结构的改革与创新。他对奏鸣曲式中的各个部分做了不同方式的变化与发展。他扩大了引子的规模, 使它越来越被重视;大大扩展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篇幅, 使二者的矛盾冲突幅度得以强化, 对比更加鲜明;大大扩展了展开部分,有时甚至超过了呈示部的规模, 这种规模之大历史少有。展开部分的和声功能相应扩大、力度更加强烈的对比, 最终使其发展成为奏鸣曲式中矛盾冲突最尖锐、戏剧性最强的中心段落。贝多芬对再现部分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经过改革后的再现部分与呈示部分大不一样, 乐思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此外, 贝多芬也将尾声部分大大扩展, 使其长度往往可以与展开部分相媲美, 甚至有时具有展开的性质, 像作品的第二个展开部分。在贝多芬的笔下, 奏鸣曲成为可以容纳具有无限宽广和深刻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巨大结构。在贝多芬的手中, 奏鸣曲式更加确定, 奏鸣曲体裁也倍加完善了。下面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来说明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篇章。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 又叫《田园交响曲》, 创作于1807-1808年。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听到了大自然的音乐, 听到了贝多芬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然而这部作品是在贝多芬耳朵完全失聪, 听不到声音的情况下所作的。第一乐章标题是“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乐章充满着民间的因素, 充盈着自然与生活的音响。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表现出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悠然神往的愉快心情。整个乐章非常统一, 这里没有特强的音、切分的节奏、戏剧化的情绪, 而始终是恬淡、淳朴、平静、和谐、明朗、愉快的气氛, 给人以阳光明媚、微风吹拂,和谐、快乐的亲切感受, 仿佛令人置身于鸟语花香、幽静淡雅的世外桃源, 着力刻画了作曲家悠然自得、令人神往的舒畅心境。
乐章开始时, 小提琴奏出的这个主部主题, 具有浓郁的乡村风味, 进行纯朴而流畅, 好像是直接从乡村流行的曲调引用过来似的, 纯朴明亮、清新愉快, 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舒畅, 把人们引入鸟语花香, 清新愉悦的氛围。这一主题, 是主部及整个乐章的基础。它凝聚了这一乐章的主导思想和音响素材, 既确定了整体的情绪基调, 又为以后的旋律发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个主题没有一次陈述完, 而是逐步酝酿积累而成的, 在此过程中不断引进新的因素。
主部主题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运用了多声部的复调手法, 主旋律在第二小提琴上奏出,第一小提琴则采用插花式的点缀, 与之形成呼应;继而又把这两种因素的发展合二为一, 中提琴悠然自得地歌唱, 大提琴仍保持民间音乐格调的主持续音。我们从主部主题及其展开的片断中可以看出,X XX X X 这个音型经常出现, 并呈波浪化的音调不断向上移动, 从而导致这一主部主题的多次出现, 它依次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上飘过, 最后落在乐队的全奏上, 使由弱到强的情绪氛围达到一个小高潮。在副部主题出现之前, 有一个连接部, 它采用连续的三连音进行, 在单簧管、大管及圆号上巡回弱奏, 仿佛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让人心旷神怡, 不绝于耳。三连音进行的中间, 第一小提琴又配合着短小的乐音, 如山谷中小鸟的叫声, 使整个音乐结合得完美无比。接下来副部主题出现, 音乐转入了C大调。副部主题宽广舒展, 它同主部主题并不形成对比, 而是互相补充。它补充和延续了主部主题, 是对前一主题的引申和扩展, 在情绪上是主部主题的继续。它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的旋律为分解和弦式, 具有德国民歌风格。这个旋律由弦乐组的乐器奏出, 表现出不断的流动感。在它的下面, 衬托有大提琴奏出的宽广舒展的曲调, 与之呼应,显得非常和谐。在第一、第二小提琴结合陈述的主题与大提琴衬托的旋律一起奏出第一遍之后, 接着它们又互换位置, 第一小提琴奏出了大提琴衬托的宽广旋律, 而大提琴此时又奏出了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共同陈述的主题。再第二遍未完之前, 又进入了长笛吹出的原先大提琴衬托的旋律, 接着又在木管乐器上再次奏出第一部分的旋律。随后很自然的进入了副部第二部分, 它是欢乐的歌唱, 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怡然自得。结束部的主题也很新颖。在这一部分中, 圆号的三连音不断出现, 既而扩展到弦乐组的各个乐器上, 它们像奔流的溪水, 在小提琴的节奏音型伴奏下,愉快而生动地结束了这一美丽的画面。
展开部更是奇妙而独特。它以主部素材进行发展, 没有戏剧性冲突。贝多芬在这里创造性地运用调性转换和变换乐器演奏的手法, 以主部主题中第二小节为素材在各调上做出色彩性的对比。这种音乐色彩的变化, 宛如万紫千红的大自然景色, 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放出耀眼的光芒, 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展开部开始先是对主部主题的发展, 它先由小提琴重复奏出主部主题的动机, 然后经过四小节的过度, 以相同主题动机在单簧管上重复出现, 随后进入主部主题动机发展的变化。在这里这个动机以各种形式的变化连续进行了三十六次之多, 而后经过一段短小的主部主题片段, 这个有特性的动机又进行了三十六次。贝多芬在这里采用这样长久地重复一个节奏型的效果, 不但不使人感觉到单调, 相反, 这里所体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音型变化、和声变化、调性变化、音色和音区的变化等。
再现部和呈示部比较起来, 变化不大, 副部回到了主调(F大调)。再现部中, 主部主题配以三连音型的另一个旋律, 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欢快。再现部开始前有个假再现, 不太完整的主题在第二提琴和中提琴弱奏出现, 在调性上是从下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 显然不是真的再现。真正的再现是以全乐队强有力地奏出完整的主部主题开始。然后依次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题, 但在主题的调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再现部结束时和呈示部结束一样, 对主部主题进行发展, 变以三连音型的旋律, 体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尾声部分仍然以主部素材进行发展, 它将结束部主题的下半句, 变成了三连音进行, 强调怡然自得的情绪。尾声部分对主题材料的发展, 让人感到好像又要回到展开部去, 给人以留连忘返的感觉。这样, 第一乐章在清新、明朗、优美、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奏鸣曲式从产生到逐渐成熟的演变过程大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它高度体现了音乐中的统一与发展, 也体现出人类理性思考在音乐实践中的结晶。它具有表现长篇复杂的音乐结构、容纳深刻的哲理与理性思辨的特点。可以说, 奏鸣曲的展是西方音乐史中最具有理性色彩的一幕。奏鸣曲在交响曲中的运用的实例还很多, 它为交响乐作品增添了光彩, 交响乐这种大型音乐体裁也为它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参考文献:
[ 1] 刘雪莎.奏鸣曲式的成熟历程.菏泽学院学报,2005(12): 92-95.[ 2] 康启东.从奏鸣曲结构的发展看西方音乐的理性特征.艺术教育, 2006(4): 78-79.[ 3] 刘雪莎.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改革与创新.齐鲁艺苑, 2005(3): 44-48.
第三篇:在交响音乐会上的致词
在交响音乐会上的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大好日子里,经建设部领导批准,在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报社、建筑经济编辑部在美丽的岛城联合召开“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形势,推进我国建筑企业的重组和变革,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我们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领导和朋友,感谢大家的光临。
建筑和音乐是人类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人们常常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音乐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在召开中国建筑业内的盛会期间,举行交响音乐会,是对我们这次会议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具有深远的意义。希望今天的音乐会同我们创造的品牌工程一起,给大家带来更加美妙的享受,为大家的美好生活增添光彩。也借此机会,感谢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的领导,感谢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设报社和建筑经济编辑部的各位领导,对我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中国建筑土木工程公司是由国家工商局批准、由中国建筑地下工程公司与中国建筑八局四公司资产重组、强强联合成立的企业。早在1985年,公司就进入享有盛名的、美丽开放的青岛市,与勤劳智慧的青岛人民一道,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共建美好家园。18年来,我们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在青岛完成建筑面积近千万平米,夺得了青岛海关大楼等一批“鲁班奖”和“国 优工程”,创造了无数个建筑史上的第一和奇迹,我们的建筑为美丽的岛城增添了又一道特别亮丽的景观,为推进青岛的城市建设,为改善青岛人民的生活,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和各级领导以及青岛市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青岛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建筑土木工程公司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青岛市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向勤劳智慧的青岛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不仅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和青岛人民的生活改善,也为我们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我们一定不辜负部领导、市领导和青岛人民的希望,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以诚为信,与青岛人民并肩携手,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和繁荣富强继续不懈的奋斗。
祝大家在青岛工作、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实际应用中
A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含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的每一位职工。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员,工资是数量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时间与统计理论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1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 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调查的组织方式
15.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每一工业企业
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报告法的调查方法
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普查
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婚姻状况
21.下列属一次性调查的是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的单位方式不同
25.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
26.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一个月
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
29.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0.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个人生产记录
31.人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
32.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33.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该市所有自行车
3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35.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36.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
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
37.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职工
38.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8月15日至21日
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D.组距
5.全国总人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口按年分组
6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习惯成的分组体系是平行分组体系 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組距和组数有相反的关系 10等距数列和异据数列是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各组組距相等的数列。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间断
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最低者为2700,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为260 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组中值
14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
1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16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组距式分组 1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230 19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原始调查资料
20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 21分配数列包含连个组成要素,既分组和次数
22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预上限相等的标识值计入下一组 23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各组单位数
24将某地区30各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时各组的零售额 25比较法审查是主要审查数据之间有无矛盾
26静态数列也称时点数列,是反映同一时间条件下总听内部的数量分布
B、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指标。2作为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统计部门的职能有信息、咨询、监督。3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4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5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分类目录、统计指标体系6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经行统计调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提供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7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认识事物的本事和规律性、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1.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
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 B.抽祥调查C.典型调查
2.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E.确定调查项目
3.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C.经常性调查方法
4.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
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E.非全面调查
5.重点调查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6.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 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曰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r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7.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8.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B.专门调查E.统计报表
9.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 C.确定调在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 D.确定调查项日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10.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的优势有 A.能够建立良好的跳问模式 B.能够当场对数据进行审核 D.支持程序问卷的再使用
11.在全国_[业企业普查中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T人数是变量
12.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B.T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13.下列统汁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4.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 D.人户调查 E.街上拦截访问
15.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 B.最初性 D.直接性
16.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B.是一种账册D.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
C、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对)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错)
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对)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对)
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对)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错)7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错)
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标志上都相同(错)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对)
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是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对)
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对)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答案】×
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答案】×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答案】√
4.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答案】×
5.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答案】√
6.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答案】×
7.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科,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答案】×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不一致的。【答案】×
9.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答案】×
1O.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答案】×
1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答案】×
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答案】×
第三章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
属于这一类的是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D.组距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分组
第四章
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答案】A
2.总量指标()。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
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
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
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答案】D
3.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相对数和平均数
【答案】D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A.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基期指标和报告期指标 D.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答案】B
5.统计指标体系是由()。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B.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C.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D.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答案】A
第五篇:在交响音乐会上的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大好日子里,经建设部领导批准,在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报社、建筑经济编辑部在美丽的岛城联合召开“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形势,推进我国建筑企业的重组和变革,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我们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领导和朋友,感谢大家的光临。
建筑和音乐是人类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人们常常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音乐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在召开中国建筑业内的盛会期间,举行交响音乐会,是对我们这次会议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具有深远的意义。希望今天的音乐会同我们创造的品牌工程一起,给大家带来更加美妙的享受,为大家的美好生活增添光彩。也借此机会,感谢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的领导,感谢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设报社和建筑经济编辑部的各位领导,对我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中国建筑土木工程公司是由国家工商局批准、由中国建筑地下工程公司与中国建筑八局四公司资产重组、强强联合成立的企业。早在1985年,公司就进入享有盛名的、美丽开放的青岛市,与勤劳智慧的青岛人民一道,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共建美好家园。18年来,我们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在青岛完成建筑面积近千万平米,夺得了青岛海关大楼等一批“鲁班奖”和“国 优工程”,创造了无数个建筑史上的第一和奇迹,我们的建筑为美丽的岛城增添了又一道特别亮丽的景观,为推进青岛的城市建设,为改善青岛人民的生活,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和各级领导以及青岛市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青岛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建筑土木工程公司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青岛市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向勤劳智慧的青岛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刚闭幕的党的xx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不仅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和青岛人民的生活改善,也为我们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我们一定不辜负部领导、市领导和青岛人民的希望,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以诚为信,与青岛人民并肩携手,为青岛的城市建设和繁荣富强继续不懈的奋斗。
祝大家在青岛工作、生活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