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学意义常用答题点
政治学意义常用答题点
※※
1、对国家国内有关活动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透明公开)
※
2、对国家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
3、对党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举例:热点问题的政治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意义: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②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证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③有利于农村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意义:
①是国家实施职能和更好地对人民负责的体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②西部大开发还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3)立法、决策民主性的政治学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③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体现依法治国的本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有利于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⑤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民生问题(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民主权利,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②巩固国家政权,坚持党的领导。③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或答政治经济意义: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5)自主创新的政治意义:
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③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6)重大科技成果、事件(神洲,天宫等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文化软实力,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③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8)台湾问题: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意义:
①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变;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④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第二篇:政治经济大题答题点
1. 价值规律(价格的影响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经济生活、消费者、生产者、需求量:;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的角度,分析市场经
济条件下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市场上某种商品(如房地产、农产品、家用轿车等)价格变化的原因,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和不足;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知识,分析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分析国家对物价变动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正确性
2. 消费(为什么,怎么样,意义)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和前提-收入,决定因素-生产,影响因素-物价和消费心理,市场环境等,当前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汇率改革等日益成为国家及国际关注的焦点,是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等都将会成为高考命题背景。
选择题主要集中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业、企业的发展、各种投资行为;非选择题集中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多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知识相结合,多以图表形式提出措施类设问,能力要求较高。3生产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国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政策的意义2.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第地位、作用及我国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3.关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识记相关知识
4生产经营1.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4)公司经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5)公司经营成功的其他因素:
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起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
③筹集发展资金。
④进行“强强联合”与企业兼并。
⑤优化组织结构,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
⑥提高决策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3.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1)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利与弊:
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表现,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因而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
②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核心是竞争。兼并与破产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更大利益。
③我国兼并、破产、联合有很多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消极影响,有可能会形成垄断,所以需要规范企业兼并、破产。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体现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体现 增强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①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②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改革发展、壮大国有大型企业,对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具有关键的作用。③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可以重新焕发活力,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2.科学投资理财
(1)投资对象:目前国内居民投资对象有:银行储蓄,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保险,股票,基金,外汇,贵金属,邮票,钱币、艺术品、古董等收藏品,房地产,实业投资等。
(2)科学投资理财四原则:
①统筹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②做到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获得较高收益。
③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效率与公平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比较三个“为什么”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因为公有制为主体;
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
(2)为什么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由生产力的多层次决定;
②由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实状况决定;
③市场经济决定的。
(3)为什么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由市场经济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
济
1.收入分配公平
(1)表现: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刺激和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一个“保证”,两项“举措”)。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举措之一: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财政的作用
从材料关键词分辨财政的作用
(1)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凡是看到财政政策、税率调整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带动社会资源向城镇化建设方面转移。新农村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投资等
(2)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财政能够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民经济发展要做到稳中求进,就要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控制。财政支出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债的发行等
(3)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事业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助困难群众、促进就业等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由我国的税收性质决定。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2.税收的一般作用(考点13)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税种和税目的设置、税率的调整等,调节社会经济运行。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机制-价格、供求、竞争
市场经济的优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强有力地宏观调控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国家:
①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②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3)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意义:1)经济意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做法:①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④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和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重。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一条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一个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3)“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主要措施:
①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②把促进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③把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④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障。
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群众投资难、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理顺投融资渠道,保障金融安全。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分析国家如何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1)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金融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和交易规则,规范市场秩序。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通货膨胀应对通胀压力所采取的措施。
①稳定和发展生产。
②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以及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支持,避免结构性通胀。
③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
④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
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根本因素。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的差异、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1)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面影响:
①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②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③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④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人民币国际化的负面影响:
①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②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③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
金融体制改革
就业问题
为什么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主体不同,重视就业的原因不同
“国家重视就业的原因”“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某些人不能充分就业的原因”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问题。回答“国家重视就业的原因”要从就业的重要性、就业形势这两个角度分析;回答“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原因”要从就业形势这一角度分析;回答“某些人不能充分就业的原因”除了要分析就业形势外,还要从劳动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角度分析。
民工荒问题
1)农民工工资偏低,没有完善的医疗、工伤保险等保障。
(2)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吸引农民工就近务农。
(3)政府的惠农政策、农业自身发展等增加了务农收益。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影响其就业选择。
(5)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对用工技能的要求。
1.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国家:
①国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提供信息服务③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2)企业:
①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在组建、培育大集团大公司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3)劳动者: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③爱岗敬业,发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国家的做法: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倡导“敬业爱岗”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劳动者的做法:要适应市场需求,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业素质,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法律、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从国家方面讲: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从用人单位方面讲: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3)从劳动者方面讲:
①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②遵循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2.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措施
(1)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形成品牌效应和价格竞争优势。
③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④有利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⑤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措施:
①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②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创新力度。
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④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⑤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环境
1.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要从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等角度去分析2.关注我国的CPI问题。分析我国近年来CPI的变化及其影响,明确应对的措施;认识国家采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3.关注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运用外汇与汇率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币币值变化与汇率变化的关系,辩证地认识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1.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2.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市场上某种商品(如房地产、农产品、家用轿车等)价格变化的原因,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和不足
3.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等知识,分析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分析国家对物价变动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正确性
1.根据影响消费的因素,分析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等措施提高人们生活消费水平
2.运用消费结构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其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的关系
3.从消费类型、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来分析当前的消费热点问题,明确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国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政策的意义
2.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第地位、作用及我国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3.关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识记相关知识
1.结合企业经营实例,分析公司类型及其特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把握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劳动生产率、“走出去”战略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加强针对性训练
2.关注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结合“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现状,分析我国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创业的措施、意义和作用,认识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必要性
3.结合生活中侵害或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具体案例,分析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措施、途径和意义
1.运用我国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与措施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2.关注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明确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复习时要与现实相结合,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提出解决办法
1.运用财政、税收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我国的积极性财政政策对搞好宏观调控、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的积极作用。
2.运用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等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违反税法的行为,认识公民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
第三篇: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题指导与参考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1
答题指导与参考
导学教师殷延明
[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分析本案例,要以政治学原理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为指导,理论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没有统一固定答案;答案字数要求800字以上。以下分析仅供参考。)
一、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
失去监督制约的政治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果要预防政治权力腐败,必须对政治权利进行监督制约。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权力制约更好,因为权力制约是他律,具有强制性;道德制约是自律,缺乏强制性。如果政治权力主体主要靠道德制约,自己制约自己,最终必然失去制约,导致腐败。
二、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要求在江苏电大在线《政治学原理》课程论坛,徐州电大网上活动区讨论。《政治学原理》第二次网上教学活动——小组专题讨论
讨论主题: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案例分析:从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分析对于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
讨论要求:
1、讨论在此跟帖,跟帖要注明姓名、学号,以便统计计分。
2、跟帖必须围绕主题。主要跟帖,回答问题不少于300字;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字数不限,不得恶意攻击。
3、讨论实时和非实时结合。本次讨论时间,10月19日至11月9日。
4、请学习小组组长精心组织讨论,并就小组讨论情况在此跟帖小结。导学教师 殷延明
2011年9月22日
请避免以下典型错误:
政治学原理作业1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是可同时进行的。但道德制约比权力制约更有约束力。
道德是维系社会联系和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社会的重要机制,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和实现,以善恶为核心价值进行社会评论的社会规范和标准。因此,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权力与道德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政治权力对于道德制约具影响力和约束力,它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者弱化特定道德价值,改造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同时,道德制约对于权力具有积极影响和作用。道德价值和标准往往影响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风俗,另一方面,政治权力与道德又有区别,政治权力是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与经济基础具有直接联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社会关系,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的人们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政治权力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对象道德以个人内心为作用对象。
第四篇:比较政治学
比较中国古今行政监察制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更全面的融入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市场体系的趋势下,行政监察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在当代,而且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的监察制度建设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经济条件、根本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国际条件根本不同,具体情况自然也就有所差别。这些差别事实上就构成了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监察制度建设的时候,这些传统将和外来经验一样成为我们必须考察和借鉴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针对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察活动,后来随着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以及封建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中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监察制度。中国监察制度数千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先秦前的萌芽时期和秦朝至清朝的封建制度时期。
(一)、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也是奴隶制时期和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行政监察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监察活动的非制度化、非规范化。不管是从监察机构的设置上、监察人员的选拔任用上、监察法规的配备上看还是从具体的运作效果看,监察活动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下,实行的是分封制,国家是由一些松散的诸侯国所组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出现。
(二)、封建制度时期
这一时期监察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体现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制,同时为了保证皇帝对整个国家机构和官僚体制的控制,为了皇帝的意志能贯彻到庞大帝国的方方面面,封建统治者相应的建立了规模同样庞大的御史机构(监察机构),以监察各级官吏的行为。
中国的封建监察制度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走向瓦解,又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时期:
1、秦汉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制定了一些监察法规,确立了一些监察官吏任用方面的制度。问题主要有:监察官员分工不明确,监察法规过于简单。
2、三国魏晋南北朝衰微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监察官吏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监察制度的发展受到影响。但也有一些小的发展,只是不太明显。
3、隋唐完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台谏并立制度。完善了御史机构,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了严密的御史监察系统。另外,设置了政权和规模都比前朝大的谏官。
4、宋辽金元保守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统治者加强了对监察机构的控制,宋朝台谏合一制度的确立,使监察制度纯粹成为维护皇权的工具。
5、明清进一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统治者在加强对监察机构控制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机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监察机构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制定的一套完备而又严密的监察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吏治。因此,历史地考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分析其特征和利弊得失,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当今监察制度和廉政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监察工作,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履行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54年,国家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后,人民监察委员会随之更改为监察部。其履行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职责保持不变,即行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59年4月,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了监察部。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
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组建监察部。1987年7月1日,监察部正式对外办公。为适应力口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高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1993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与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的理论和实践已取得很大进步,内外结合的行政监察体系已初步形成,行政监察的理论也已逐步完善。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借鉴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监察机构独立化、监察官员选拔制度化、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法律化等特点。它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其统一,纠举不法官员、保持官员的廉洁性,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独立的、权威的监察机关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重要前提。
纵观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历朝各代的监察体制虽有变化,但基本上都实行了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实现对各级官员的有效监督。而我国现行的监察机构却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中央设立国家监察部,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地方政府依法设立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接受上级监察机关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虽然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亦有利于各级政府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但也可能为各级地方政府过多干涉辖内行政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职能提供机会,侵蚀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丧失,必然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有损其权威性。因此,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保证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行使监察权,而不致于受到其他权力不合理的干涉,影响监察效果。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监察机构及其监察人员一些特殊的权力,诸如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以及一定的行政处分权等,使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履行监察职权时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切实发挥其监察职能。
(二)、科学的监察官员选任制度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关键。
监察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广大监察官员的工作来完成,监察官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监察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监察效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标准和任用程序。当下,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监察任务的执行者——行政监察官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严格行政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在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上,我们要求被选任的监察官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在选任过程中要改变监察官员选任的传统行政模式,加强上级监察机关的决定权,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逐步形成上级监察机关官员主要从下级监察机关官员中择优选任、监察官员自上而下有序流动的机制。在考核、升降方面,要严格以其实绩为根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充分掌握监察人员的实绩,进而决定奖惩与升降。
(三)、严密的反监互察机制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必要措施。
为了发挥监察官员的作用,防止监察官员弄权行私,贪赃枉法,大多数朝代均实行了反监互察机制。这种反监互察机制的运作极大地强化了监察系统的自我制约和自我控制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察权力的滥用。我国现行的监察体制是一种多元的、由上而下的线形体系,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上命下从的、纵向指挥有力监督到位、横向分工明确协调监督的工作机制。而权力监督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完善而健全的协调、制约机制。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反监互察机制,改变过去那种线形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建成全国各种各级监察机关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结语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家行政系统实施必要的制衡和监控,不断地调节国家机器的各个环节,具有修明政治、严肃法纪、政治吏治以及褒扬清廉等多种功能,因而历来是治国安民、反腐倡廉的锐利武器。它不仅保证国家机器能持续正常和有效的运作,而且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拒腐防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不断发展的道路中,加强和完善监察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蔡定剑著《国家监督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北京第一版 王勇飞主编《中国行政监督机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11月北京第一版 韦德《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月版 王汉昌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第五篇:政治学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共马鞍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9月6日)张正耀
一、主要工作回顾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纪检机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战略方针,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促进我市更高更大更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准确把握纪检工作职能定位,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
五年来,我们在统筹谋划反腐倡廉任务时,注重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同推进。
紧贴中心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市委确定的全市中心工作,精心部署反腐倡廉目标任务,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反腐倡廉就跟进到哪里。
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政令畅通。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抓住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切入点,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狠抓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提升服务承接产业转移效能的意见》,把改善城市发展“软”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落脚点。
(二)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们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预防腐败基础性工作,增加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投入,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注重内容载体创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夯实拒腐防变基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广泛性。认真贯彻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性、增强渗透力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三)建立实施反腐倡廉预警机制,监督关口前移的探索成效突出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监督关口前移的探索力度,逐步建立起以反腐倡廉预警机制为特色的监督框架,丰富了廉政风险防控的理论与实践。
以他律推动自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
以公开制约公权,启动实施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
统筹各类监督资源,形成党内、党外的监督合力。
(四)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治腐败的势头更加强劲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惩了一批腐败分子,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协助市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扎实有序。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成果显著。结合商业贿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征迁拆违等行动的开展,明确办案重点,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办案工作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有机统一。注重研究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查办案件与保障发展、维护稳定的关系,探索关口前移与拓展办案功能的关系,依纪依法办案与讲究时机方法的关系,有案必查与重点查处的关系,改善办案条件与提高办案水平的关系。
(五)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五年来,我们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及不正之风,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开展清理整治,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纠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打造阳光村务工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领域拓展延伸
五年来,我们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加快了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步伐。
立行并重,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主动适应形势发展。
二、主要体会
(一)只有坚持党委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统一领导,才能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五年来,我们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明确系统化、制度化、责任化、具体化、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在市委的领导下统筹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二)只有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观念,才能科学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发展是当前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总钥匙”。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是新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五年来,我们坚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谋划反腐倡廉工作,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自觉做到主动介入、有机融入、准确切入。科学辨析腐败问题和工作失误的区别,掌握好查办案件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干事业的浓厚氛围,使反腐倡廉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只有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法宝,也是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最终目
标,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工作创新,拓展延伸反腐倡廉工作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四)只有重视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才能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纪检干部战斗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其自身建设水平,是影响反腐倡廉整体效能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争一创”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弘扬良好作风。全面落实中央纪委〔2009〕9号、10号文件,县区纪检机关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加大干部提任、交流力度,加强对派驻(出)工作检查指导,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市纪委连续五年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三、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马鞍山实施“十二五”规划,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后五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市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各项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预防腐败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各级党员干部从政行为更加规范,部门和行业风气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转变为推进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办法。立足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战略全局,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城乡一体化、文化强市建设、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等全市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严格要求与支持保护的关系,既从严治标,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又着力治本,推进监督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防范机制,支持和保护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改革实践,增强反腐倡廉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协调性和工作的实效性。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党委决策贯彻落实。把维护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摆在首位,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维护党章和党内法规,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加强对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纪律保障机制。主动支持和服务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减轻企业负担的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投诉受理和投资环境监测,坚决防止和纠正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脱离实际等影响和妨碍科学发展的行为。
(二)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健全具有马鞍山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市委实施意见,确保到2012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市实际、具有我市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启动我市惩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起草工作。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廉政文化活动,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继续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突出对各级党政正职的监督。加强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建设。到2012年底,将预警机制覆盖到全市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单位,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程序运行、技术监控和考核评价系统,建成比较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深化,逐步形成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反腐倡廉预警机制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干部人事、财政管理、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投融资、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成立全市预防腐败专门机构,加强对全市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和检查指导。依托市预防腐败研究中心,组织协调全市预防腐败理论与实践研究,增强预防腐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推广“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经验,建设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作风和效能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制度。进一步整合电话、网络、报纸、电台、电视等载体资源,健全政风行风多线联动、立体监督体系。运用综合评议、专项评议等方式,加大问责治庸、问效治懒、问廉治腐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巩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成果,加快阳光村务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乡镇行政服务中心、村级为民服务代办点的全覆盖。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以及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各项规定,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城乡联动,统筹抓好农村基层与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扎实有序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会同有关部门重点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廉政风险点管理。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不断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四)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办在推进征迁拆违、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失职渎职、违纪违法案件,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着力提升依纪依法办案水平。完善反腐败协调机制,强化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建立市、县(区)纪检机关办案联动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强办案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效率。改进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把依纪依法、安全文明的要求贯穿查办案件全过程,正确运用
办案政策和策略,增强查办案件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坚持“一案三报告”制度,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
(五)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干部队伍。全市各级纪检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明确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和有效性。
落实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对纪检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全市派驻(出)纪检机构统一管理。在全面落实中央纪委〔2009〕9号、10号文件基础上,继续加强县区纪检机关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社区以及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建设。广大纪检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秉公执纪、依法办事、接受监督,维护纪检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推进反腐倡廉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
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开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考核,重视结果运用,强化责任追究,巩固党政齐抓共管、群众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合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该认真自觉的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的现状总体来说是好的,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廉政制度,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约束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是充分建立在我们党反腐败工作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实际之上,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志,且在工作中很具有可操作性,既符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又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就现状来讲,我们已经确立了一个好的反腐倡廉的大环境,有很多人都能做到自节自律,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但是,在某些范围来讲,有些人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并不能一切均以制度为准绳,还有些人趁着某些制度并不是很完善,钻空子、找漏洞,千方百计的谋取个人利益。他们并不是不懂法,而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就视各项规章制度于不顾,贪婪的索取。这样的人虽说只是少数,但是恰恰是这些人的做法,败坏的我们的党风,使得广大的群众为之痛恨。他们的行动为我们所不齿。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呢?
如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就我现在的粗浅认识,发表自己对廉政建设的一点看法。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大考核力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等,加大了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的力度,使反腐倡廉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出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最后,我认为还应经常进行深入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当然对于腐败贪污分子也应及时给予暴光。这样既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又肃清了行风。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行动上,都
需要每个人认真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需要完善廉正建设制度,将责任、压力、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这需要我们广大职工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不断改善行业作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思想上树立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的思想,以进步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