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13: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第一篇: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编者按 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单位向市委提交的考察报告全文,敬请关注。

为了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2010年12月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曲江新区规划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大遗址公园,并与曲江新区城建、文化、金融等方面负责人交流探讨了曲江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深受启发,获益匪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在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

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曲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曲江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曲江新区举办了曲江论坛、中国诗歌节、曲江文化大讲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此外,曲江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曲江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

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近年,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曲江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曲江新区投资建设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并引进大唐芙蓉园等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曲江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除了每年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曲江,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曲江,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曲江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大明宫、法门寺、曲江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 “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曲江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曲江,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曲江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曲江文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小文化企业,形成了曲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2003年,西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曲江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曲江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曲江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西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2009年,曲江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陕西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该集团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2009年末,集团旗下已有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7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此外,曲江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曲江模式对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洛阳与西安同为著名文化古都,在发展文化产业领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前,我市已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到了重要位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要求。曲江模式的成功运作,为洛阳市破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大手笔、高起点做好文化产业规划。对我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立足洛阳文化特色,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与论证和实施,确保论证一个、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二是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文化招商服务政策。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文化企业服务直通车体系,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平台,通过环境创优拓宽文化产业的招商渠道。借脑、借力、借势,广泛引进智力,敢于把好的项目交给体制外文化人才去运营,为懂经营、懂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洛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平台。

三是加快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步伐。洛阳文化资源由于分散、零星,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集团优势不明显,急需形成大文化格局,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整合文化要素,形成文化、文物、旅游联合开发、统一运营的市场运行模式,打造一批代表洛阳水平,符合产业生态链条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四是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洛阳新区拓展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利用优厚的环境政策优势,打造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和金融支持平台,培育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资金、人才,带动相关产业链滚动发展。五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管办分离,把可参与市场经营的文化资源分离出去独立运行。政府部门主要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充分发挥文化企业在市场运作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内在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民营文化公司参与国有文化资源的管理和运营。

第二篇: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在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

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曲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在曲江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曲江新区举办了曲江论坛、中国诗歌节、曲江文化大讲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此外,曲江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曲江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近年,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曲江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曲江新区投资建设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并引进大唐芙蓉园等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曲江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

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除了每年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曲江,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曲江,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曲江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大明宫、法门寺、曲江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 “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曲江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曲江,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曲江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曲江文

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小文化企业,形成了曲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2003年,西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曲江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曲江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曲江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西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达43亿元。2009年,曲江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陕西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该集团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2012年末,集团旗下已有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40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此外,曲江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几点启示

1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现代城市是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文化旅游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实践证明,城市发展新区当先,新区发展文化旅游优先。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公园化景区化,景区城市化、商业化。

2开启产业发展新思路。一是借鉴曲江经验,文化、旅游、城市一体经营、一体开发。二是实行特区管理模式。三是实行特殊政策。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集团。实行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政策。

3开辟资本运作新途径。全方位立体化运作城市资本。一是运作历史文化资本,二是运作城市土地资本,三是运作商业房产资本,四是运作文化旅游产业存量资本,五是运作城市品牌资本。

第三篇: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及启示

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及启示

近日,我市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飞亭牵头,带领宣传部、文广局、发改委、财政局、湄洲岛、湄洲妈祖董事会等相关同志,赴杭州市考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团一行听取了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有关领导对该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考察了丝联166创意园、乐富智创园、中北创意街区、浙江省博物馆、西溪湿地公园等地,观看了《西湖之夜》、《宋城千古情》等文艺演出。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汇报如下:

一、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就以风景秀美、物产丰饶而被誉为“人间天堂”,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全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万。2009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5098.66亿元,人均GDP达9292美元,连续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杭州市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3”是指一、二、三次产业,“1”是指文化创意产业)。2009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83.5亿元,增速18.4%,高于全市GDP增速8.4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11.5%,从业人员达42.95万人。该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有:

1、规划在先,明确产业重点。杭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杭州的资源禀赋条件及城市发展定位,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找准突破口,选准切入点,明确了八大重点发展行业:即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2009年,八大重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1.17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63.6%。规划建设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即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截止2009年底,十大园区规划建筑面积达275万平方米,集聚企业85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33.56亿元,就业人数达15万人。

2、有章办事,完善政策制度。杭州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投融资扶持、园区建设及土地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按照政策要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资金规模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2010年市本级资金达2.82亿元,切实做到文化产业发展“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

3、善于挖掘,注重品牌打造。杭州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文土壤。杭州市善于把文化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有效挖掘和积极运作,打造杭州文化品牌。目前,杭州已拥有5个国家级动画基地,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浙大网新、阿里巴巴等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西泠印社”商标成为浙江省首个文化产业类“中国驰名商标”;《宋城千古情》等3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中国往事》获韩国首尔电视节最高奖;西湖、西溪、龙井茶等文化旅游产品蜚声海内外。

4、健全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立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正处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编制21人,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同时,推动全市13个县(区)组建文创办,人员编制均在5人以上。坚持自主培养为主,设立3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国内一流的青年文艺家包括文化创意人才军团。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人事调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开办创作室等多种形式,引进创意名人,目前已吸引潘公凯、朱德庸、黄百鸣等20多名文化名人以不同方式入驻创意产业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四篇:第七章2014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第七章2014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市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投资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就组织申报2014年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7.1 专项资金支持对象:

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包括民营文化企业、个体文化经营者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支持对象。

7.2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1.文化和科技、旅游融合项目。

2.文化创意、数字出版、数字内容、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项目。

3.印刷包装产业项目。

4.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业项目。

5.广播电视电影业项目。

6.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国际化大都市和美丽西安,特别是全市五项重点工作,挖掘西安特色文化价值,推出弘扬西安精神、讲述西安故事、传播西安声音的精品力作,展示西安文化品牌的重点项目。

7.3 专项资金支持重点:

1.列入《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西安市“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的重点方向的项目;宣传西安、解读西安及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推进五项重点工作紧密相连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2.支持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动漫、网络游戏、手机电影等数字内容的新兴业态文化产业,打造强势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

3.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7.4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2014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采取项目贷款贴息、奖励补助、股权投入三种方式。扶持方式的具体操作办法按照《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西安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资金股权投入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申报单位在“2014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附件2)中必须明确申请扶持方式。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实施单位注册资本的50%。

7.5 专项资金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在西安市辖区内注册、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项目符合国家及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3.企业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原则上在60%以下),近两年经济效益良好(无亏损),银行信誉等级良好(原则上为“A”以上)。项目所属企业具有适度的经济规模,企业资产一般不低于所承担项目总投资。

4.申报单位是事业单位的,应具备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5.各区县、单位应本着择优原则,体现项目的产业优势、带动效应、突出特色,并按如下项目数量控制数申报项目:

2014年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数量控制数

申报部门、单位申报项目数量控制数

13个区县2-3个

曲江新区10个以内

高新区10个以内

经开区5个以内

浐灞生态区5个以内

航空基地5个以内

航天基地5个以内

西安国际港务区5个以内

沣东新城5个以内

市文广新局5个以内

西安日报社2个以内

(二)申报材料

项目单位应提交项目材料单行本(要求列出目录并装订成册,一式五份),项目申报材料分两部分,即正文部分和附件部分。具体内容顺序包括:

1.2014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封皮);

2.项目资料目录;

3.2014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

4.项目内容简介;

5.项目实施方案;

6.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筹措情况、投资完成情况(附:自筹资金到位凭证证明、相关实施合同复印件);

7.申请专项资金计划用途;

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立项审批文件或项目立项主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9.经济效益(包括盈利模式和市场前景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紧密结合项目,实事求是,客观分析);

10.申请贷款贴息的,附承贷银行贷款承诺函或贷款合同及合同项下的借据和利息结算清单复印件;

11.与项目有关的其他附件资料复印件,如项目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近两年经资质审计的财务情况报告、完税证明及项目认证、授誉等其他相关资料。

(三)申报程序

1.凡申请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企业,按照行政隶属区划,向同级主管部门(宣传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2.市属单位经市级主管部门、区县属单位经区县委宣传部和区县财政局、文体局初审后,联合向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西安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

3.2014年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实施“竞争性评审”分配,对申报资料不全,不符合申报格式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

申报截止期为2014年3月20日。各区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申报项目提供资料的审核力度,精心筛选、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提高申报项目质量。同时,对申报项目按照质量和重要性进行排序,汇总后上报。申报项目报送材料一式二套,并附电子文档(word格式,A4页面),同时报市文产办、市财政局教科文处。

第五篇: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我的家乡是有名的茶叶之乡----安溪。在这个地方,应验着“靠山吃山”这句话,大部分人以茶为生。红土壤是大自然的赠予,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让山俊水美,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则是安溪人民劳动与汗水演绎的美丽。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关于茶的文章都难以结尾,因为它不曾结束。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依靠着茶产业,依靠着茶文化,依靠着茶叶链条在中国百强县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文化源于生活,又不断的推着生活不断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茶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积累下来,慢慢的形成一种无形的意识、习惯。所有的这一切源于市场对于铁观音茶叶的需求,人们有喝茶这种习惯。在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有泡茶用的茶具。客人一到,就会请客人喝茶。喝茶,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买,自然就会有人卖,要卖自然需要有成品的茶叶。然而一个成品的茶叶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从种植开始,施肥,除草,防虫,到茶叶的采摘,晒青,摇茶青,再到制作,烘培等等,满园的茶香弥漫,这还不是成品的茶叶,还需要经过挑梗,包装这才算茶叶制作的完成。在整个链条中,就带动了很多的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从茶树的施肥需要化肥就带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量是非常大的:在除草,采摘,制作等等过程中又需要使用到机械农具,相应的产业就应运而生了;在到包装阶段,茶叶的包装是一门艺术,包装是否精美,是否到位,是否有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本身的销售,居于安溪茶都的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包装店有上百家之多。

整个茶产业链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来做,有的直接靠卖半成品茶叶为生,最辛苦,最累,人数也最多,他们甘于辛苦却也活的非常的自在,农忙时,可以不分昼夜的做茶,累也不会抱怨,就是默默的做着,农闲时,他们的业余生活显得非常的令人羡慕。打牌,喝酒,唱歌,骑着车到处玩,山清水秀在照片上衬托着他们灿烂的笑容,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与美丽。这就是他们,敢干敢做敢玩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他们开始懂得去享受生活,去感受生活。

有的人靠贩茶为生,相对于前者,他们的工作会相对轻松点,收入也会高很多。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到各地去收集茶农刚做好的茶叶,以当年的茶叶市场行情去收购茶叶,统一到店里,进行简单的挑梗、包装然后转卖给别人。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要快一些,他们需要不断的跑地方去收购,然后找客户,把收购到的茶叶以较高的价格转卖给客户,利润空间较大。当然他们的生活也会较为繁琐,酒桌上的应酬必不可少,深夜归家也在正常不过了。

有的人靠做包装,做礼盒,在茶产业的链条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拥有一定的资金,在茶产业聚集的地方---中国茶都周围开起自己的包装店。因为靠近城乡,拥有了很多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不断的帮茶企业做包装工作,收入相当的客观。不断的到企业接收单子,不断的产出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老板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管理者,他们掌握着包装店的运转,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自己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还有的是以服务业为生。他们有自己的店铺,从购买的茶叶,到精细的包装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店铺的设计,物质的排放都让你感觉一种古朴的味道,空间里充满了茶的文化。他们的服务理念都是顾客就是上帝,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依旧是好朋友。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不仅仅是本地区内的顾客,他们更多的有和台湾商家在做生意。精细的包装和优秀的服务团队让茶叶的价格一翻再翻,他们的盈利的模式真正让茶文化为其服务,为其创造利益、价值。

就是这么一个产业,让安溪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带动了安溪人民的就业,让一方富庶,让一方太平。

在整个茶叶产业链条中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茶企,他们有自己的茶叶庄园,有自己的加工工厂,有自己的包装、营销团队,规模相对较大,一定规模下就会重视企业的自身文化。其中八马茶叶、华祥苑做的是很好的茶叶企业。我们有幸于2014年4月份去参观了八马茶叶整个园区。他们的品牌理念正如著名茶业品牌专家兰晓华指出的一样:深圳八马茶叶和天福为代表的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他们以市场为主要导向,适时的推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各种品型的茶叶,有赛珍珠系列,铁韵系列,品韵系列等等。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实体店,公司参与管理茶园基地50000多亩,现有西坪和龙门两个加工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吨,其中龙门加工厂是目前亚洲最具现代化的乌龙茶铁观音精制加工厂。八马茶企只是安溪茶企业的一个简单缩影,还有大大小小的像八马这样的茶叶企业在不断的为茶文化的形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传统茶企业带动了当代的旅游发展。茶叶大观园位于铁观音之乡——安溪县城北郊的凤冠山上,1998年初兴建,1999年6月竣工,包括茶叶品种园和凤苑两部分,与东岳寺、城隍庙、凤山碑林等连成一片,构成安溪新的旅游景点——凤山风景区。从东岳寺边拾阶而上,不远便见一石砌拱门,上书“茶叶大观园”,入得门来是陆羽雕像,背后就是茶叶品种园,步入品种园,种植着国内外50多种名茶品种,有6个国家级良种,6个省级良种和30多个地方品种,一眼可以览尽全国茶树之精华。

“茶叶作坊屋”,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世界名茶铁观音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亦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泡芳香的铁观音。“民俗馆”里,陈列着安溪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从中可以了解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国际茶艺表演厅”,游客既可以边品茗、边欣赏独具一格的安溪茶艺,也可以欣赏唐朝、清朝、日本、韩国、台湾、杭州、苏州、广东、昆明等古今中外、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和茶歌茶舞。

在“凤苑”里还设有茶餐厅,游客可以品尝50多种精美绝伦的安溪茶餐和茶糕茶点;“茶叶博物馆”里,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茶文化史,国内外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等各类茶叶、茶具、实物和有关产地、制作方法以及茶艺、茶文化的资料。园中的凤山碑林,汇集全国各地书法名家之精华,展示着中华书法艺术的精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叶大观园是安溪茶文化的缩影,集中华茶文化之大成,只要一进入茶叶大观园,所有与茶有关的东西应有尽有,使您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大饱口福,留连忘返。

就是这样一条茶产业链条让安溪人民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不断的在南国之乡打造中国第一茶叶铁观音品牌。未来茶产业发展方向会不断的向服务业方向转变。让自身塑造的茶文化不断的为安溪的经济主体服务,不断为安溪营造更好的茶文化范围。同样安溪也注重于人才的培养,其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合作,在安溪创办安溪茶学院。为安溪将来的茶文化继承与传播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安溪人民依靠着茶,依靠着自己的辛劳付出,依靠着自己的智慧,依靠着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让茶文化走向正确的轨道,走向更好的未来。

下载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原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海原文化产业考察情况报告根据3月28日文化厅副厅长杜秀岚来我县调研文化产业时提出的“加大文化体制改革,挖掘民间文化和乡土人才资源,考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解决本土文化......

    曲江秦二世皇陵考察报告

    曲江秦二世皇陵的考察报告 考察对象:曲江秦二世皇陵遗址 考察时间:2014年5月24日 考察地点:曲江秦二世黄陵遗址公园 考察形式:实地考察、查阅资料 考察目的:了解秦二世皇陵的开发......

    求是杂志关于曲江新区的文章(本站推荐)

    文化遗址保护与民生建设和谐共生的 生动实践 《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 西安曲江管委会联合调研组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

    陕西省西咸新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摘要:体育文化产业是否有着较高的竞争力,与体育文化产品在文化市场中的份额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其占有份额也关系着体育文化自身的影响力。可以说,提高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实力,也为实......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汇编)

    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也要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区建设考察报告(推荐五篇)

    贵池市站前区考察报告 2008年8月19日下午, 西湖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松林,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汪晖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赴贵池站前区对新城区怎么开发等问题进行现......

    第三章曲江文化产业同区运营模式分析

    第三章曲江文化产业同区运营模式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是基于陕西非常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比如说以信天游和 紫阳民歌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以安塞腰鼓和羊角鼓舞为代表的民......

    2014年曲江新区二期规划[共五篇]

    2014年曲江新区将全面深化改革 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CCBD)效果图欢乐谷“丝绸之路”主题旅游景区效果图曲江·雁翔路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QCIC)华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