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诸葛亮由一介布衣到治国安邦的一代贤人,他的一生都是智慧的闪烁,都是为人处事之道的充分表现,在那个纷乱的时期,人才辈出,江山易主,那正是乱世出英雄,英雄借乱世。
诸葛亮治国的智慧精髓在于:适时决定,注意方式,以上平下,定度行严,抓大放小,严格律己,兢兢业业。
他的安邦智慧在于:联弱抗强,多方求进,发展自身,实际出发,放长眼光,从长计议。
处世智慧:平心静气,避免情绪,借鉴现实,客观思考,遇事不怕,及时处理,注意方式,讲究实际,原则不放。
第二篇: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一、处世之道
1、结交高人、结交善友可以为自己增加口碑(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行、你自己得真行)
2、懂得保持低调是品格,懂得运用高调是智慧
3、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用低调的语言,衬托自己实际的才华,谦虚低调不仅是美德,而且是为人处事的智慧
4、要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再考虑自己怎样做
5、了解一个人就是要了解他的需求,感动一个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6、一个茶杯,要想从茶壶里得到水,杯子的位置就一定要比茶壶低
7、对待人时如果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应当和谐相处,要以德报怨,让别人感到你的宽宏大量
二、自我修养的提升
1、领导者要挺身而出,用事实说服、用目标鼓舞、用行动示范,给大家灌注这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2、成大业必立大志,远景规划、远大理想的提升,再加上个人目标的实现
3、做人要淡泊,做事要执着
4、人考虑事情时也要分为上中下三等,前中后三层,力求万无一失,就和管理层的人才培养一样,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发现一批
5、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用人要优势互补,对于自己修养的培养,要文理兼备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曾几何时,当我们系着红领巾、戴着小黄帽,懵懵懂懂的时候;当我们高声朗读草船借箭、赤壁大战课文的时候;当我们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在我们每一个人幼小的心灵里都蕴藏着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诸葛亮。虽然三国中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侠肝义胆的关羽、勇猛过人的张飞、精忠报国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但是如果三国中缺少了诸葛亮,那就好似钻石项链上缺少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黯然失色不少。《向诸葛亮借智慧》这本书一改平日三国的研究切入点,从管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诸葛亮的管理才能。深入浅出,让人拍案叫绝。纵观其书,我认为总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为人处事的能力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一、为人处事的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无时不刻都在贯穿着一个主线:社会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夏朝,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在变迁,环境在变化。人不仅仅无时不刻在于自然界作斗争,社会纷繁复杂的斗争、勾心斗角的冷战也无时不刻在发生。因此练就一身高超的处事本领,是成为一个优秀社会人的前提条件。
在《向诸葛亮借智慧》这本书中,赵玉平老师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在东汉末年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下,诸葛亮运用其出色的处事技巧,独揽政权军权于一身,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最初的诸葛亮只是一个“躬耕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之间”的农夫,怎么一下就能跃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呢。其实他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结交了一些高人和善友,通过这些人的口口相传,使得他的威名远扬。他可以足不出户就名扬天下靠的就是这一手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学生,也应当结交一些知识渊博的善友和良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既可以获得知识,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这些所有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须得行”。
诸葛亮通过其高人一等的威望顺利的脱颖而出,但身为军师的诸葛亮并未表现出盛气凌人的领导架子,而是利用自己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一次又一次的带领蜀国走向强大。而他联吴抗曹的英明决定更是为后来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通过分析孙权和曹操的心理以及当前局势,发现只有联合第二名的孙权抗击第一名的曹操,才能使得刘备在夹缝中生存,事实证明,这种决断是十分正确的。诸葛亮充分考虑了孙权的想法,即如果他和刘备联合灭了曹操,自己就在接下来的吴蜀争霸中占据了相当的优势;而曹操更是这样想的。诸葛亮权衡之后认为抗吴比抗曹的难度要小很多,便当机立断的与孙权联盟。在这场决定刘备命运的赌博中,诸葛亮站在他人和自己的角度上考虑,同时分析两方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通
过权衡利弊,最终作出决定。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因此无可避免的会求人帮忙。在求人帮忙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应用到上述技巧,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一下他需要什么,通过自己的分析后,来制定满足其需求的措施。这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太好听,但是这种手段是十分有效的。当然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一部分,如果真的能够与其在知识上,思想上产生共鸣,这种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这又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即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往往会在有的时候产生奇效。
上述几条建议可以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又可以让我们在困难重重的社会角逐中披荆斩棘,那么这些就够了吗?还不够,我们还需要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威望,让自己的形象在大众心中建立起永远的丰碑。这就需要我们用宽广的胸怀来包容一切,具体的措施诸如以德报怨,让别人打心眼里佩服你,敬重你。要知道,人生来就带有利益的倾向,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会不顾一切的维护他,进一步讲,当我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后,我们的内心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极大地仇视心理和逆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丧失理智,因此以德报怨就显得尤为珍贵了。诸葛亮通过对誓死不降的刘巴、黄权的优厚待遇,在君臣心中建立的良好的形象,同时也为本已光鲜亮丽的外表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面我们提到了诸葛亮脱颖而出的技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本身“很行”,自比管仲、乐毅的他并非浪得虚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真的出人头地,除了包装、机遇,还需要个人努力的奋斗。
二、自我修养的提升
古往今来,但凡大家名人,谈的最多就是个人修养的提升。的确,若只有外界的支持,而没有内在修养的培养,就好似一棵外强中干的的空心树,经不起风雨的洗礼。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自然有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在我看来,他所履行的宗旨有以下几点:
1、成大业必立大志,远景规划、远大理想的提升,再加上个人目标的实现
诸葛亮出山之前,虽然身处偏远乡村,却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时事动态,同时又能把握历史脉搏,预测历史趋势,是什么样动力驱使他了解天下大事,而非“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胸中的大志,是不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驱使他,因为他相信,我就是乱世当中的英雄,我不甘做燕雀,我是志在高远的鸿鹄。有了高人一等的目标,必然要有高人一等的能力,因此诸葛亮广交善缘,一方面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优点,另一方面自我奋斗,用多方位的学习充实自己的大脑。因此在我看来一个人要想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大志向,同时要有大学问。
2、做人要淡泊,做事要执着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的事情没有一项是人无法完成的,但是这有一个先决条件:做事要执着,即坚持不懈。诸葛亮在刘备撒手人寰之后,对蜀国的各项工作呕心沥血,在晚年六出祁山,且不说他六出祁山在战略上是否正确,虽然没有最终一统天下,但他执着的性格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让我们不得不敬佩。
其实还有许多个人修养提升的途径,当然还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但我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并不能单单培养处事的技巧,那会使我们过于油滑而缺少内涵;我们同样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会使我们过于自闭而缺少交流。当我们真正的能把两个方面完美的应用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成功的曙光就已经不远。驶向惊涛骇浪的帆船已经扬起风帆,是我们拔锚起航的时刻了。
第三篇:《向诸葛亮借智慧》观后感
企业管理之识人用人管人
——《向诸葛亮借智慧》观后感
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一直受到热捧。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说论语,从纪连海说清朝,到孔庆东讲金庸,无不精彩纷呈。今天再受赵玉平老师的《向诸葛亮借智慧》的教诲,又受益匪浅。
赵玉平老师巧妙运用诸葛亮的素材,生动精彩讲故事,深入浅出说人性,幽默搞笑讲道理,循序渐进道职场,把诸葛亮的大智慧娓娓道来,让我在笑声中学到了职场中的黄金法则,把古代版的工作法则给我们展现地淋漓尽致,把老板与职员的关系分析的入木三分,让我们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精英社会学到了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概括起来,《向诸葛亮借智慧》主要讲述了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求职的学问,第二,求人的技巧;第三,用人的门道;第四,管人的谋略;第五,信任的诀窍;第六,稳定的良方;第七,处罚的谋略。作为一名家具销售行业管理人员,我对用人的门道和管人的谋略感受颇深。
近两年,如八益等家具品牌进驻中江,给我们全友造成了不小冲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胜利。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管理者的事业成功与否,说到底还是用人,家具销售企业更是如此。只有慧眼识人,善用人才,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管理者,既需要有“才智”,又需要有“直觉”;既需要有“理性”,又需要有“感情”;既要善于在办公室中分析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任何管理者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不论他多第聪明能干,仅靠个人的才能、智慧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能够发现、召集和使用其事业所需的各种人物,集众人之所长,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取得成功。就像诸葛亮再妙的计谋都还得靠赵云关羽等一干人去实施。
识人是用人的基础,用人是识人的目的,管人则是用人的手段。识人、用人和管人,归根到底是为了利用和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本部门、本企业创造最佳效益。
用人必先识人,知人方能善任。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识人,就是辨其长短,察其优劣,然后择优而用。诸葛会用人的前提也在于他识人在先,蜀国有五虎上将,诸葛对他们可是了然于胸,他就是深知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比如关羽忠义,张飞鲁莽,赵云稳健等等。
选人、用人同样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全面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目光看待人才。谁都不可能是万能博士,总是有所能、有所不能。只有把岗位的需要和人才的实际才能结合起来考虑,用人所长、避人所短,才能做到岗职相称、用当其才。
如果说识人、用人是选拔人才的问题,而管人则是领导者的日常工作,其手段更丰富、手法更精湛、形式更多样。管理的技巧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管理得好,就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价值和财富;如果管理得不好,不仅劳神费力,也起不到管理的作用,造成人心涣散、动力不足,最终妨碍本部门、本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篇:读赵玉平《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读赵玉平《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喜欢《百家讲坛》栏目,从易中天到王立群,从于丹到蒙曼,无数的历史与经典在名家的讲述中娓娓道来,仿佛打开一扇岁月的窗。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史记》,于丹的《论语》,蒙曼的《女皇武则天》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童年读《三国》是“囫囵吞枣”式的速读,工作后读《三国》是作为背景材料的“检索式”阅读。直到某一天,在《百家讲坛》偶遇北京邮电大学的赵玉平教授,才真正开启了“理解式”阅读。
赵玉平博士在风趣幽默中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通俗易懂,尤其是《信任的诀窍》一讲,收获颇多。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在同一个单位里的人,都希望工作环境稳定,人心稳定,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用了很多办法来稳定人心,不拘一格用人才。他采取了放水养鱼,分槽喂马,筑巢引凤,躬身接水等策略。
一、放水养鱼
刘备对庞统印象本身就不好,再看到他喝酒误事不好好干工作,禁不住大怒,干脆把庞统的职务给免了。但是诸葛亮对刘备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大意为:他的才华是我的十倍,你不能不用他。于是诸葛亮帮刘备出了几个点子,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达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效果。像庞统这类专才型的人才应该怎样使用呢?技巧就是放水养鱼。小池塘养小鱼,大池塘养大鱼,给人才一片水洼,他只能是吐泡泡的泥鳅,给他一片海洋,他就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蛟龙。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给别人准备天空和海洋的胸怀和气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领导往往因为一个人过去有一个岗位或一项工作没干好,就断言这个人没本事,不能用。就这样给定性了,岂不可惜!要知道,痰盂再好不能盛米饭,瓦壶再破可以沏龙井。一件东西一个用场,一个人一个舞台。有用没有用,其实完全看如何安排。所以,通才好用,专才难用。选人,不能光看顺眼不顺眼,尤其是重要岗位的关键人才,一定要全面考察仔细斟酌。
二、分槽喂马
什么是分槽喂马的策略呢?话说农场里有个老先生,养了两匹千里马,准备卖钱。结果养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两匹千里马不吃草不吃料,浑身掉膘,而且身上还有伤痕,这下子老先生可急了,有问题找专家,赶紧把马博士请来了。马博士来了一看,说:“你这个不对啊,哪有你这么养马的!”
老爷子问为什么不对,马博士说:“这千里马本事大,脾气急,互相不服,在一起吃草的时候,互相争抢,你踢我咬,不但不上膘,还会受伤。养马一定要把食槽分开,一分为二,中间隔开,让他们一人一个空间,各吃各的,保证没几天就膘肥体壮。”果然,按照马博士的方法去做,没几天两匹马膘肥体壮,卖了好价钱。这个策略就叫做:不要让两匹千里马一个槽吃草,不要安排两个能人同时做一件事。
现实管理工作中也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分槽喂马”,是喂马之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用人之道了,这就是领导者的艺术。掌握员工的性格、爱好、业务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避免因“强强组合”、“两匹千里马共槽”而不能专心做事、“安心吃草料”的“内耗”问题。
三、筑巢引凤
什么是筑巢引凤的策略呢?刘巴舍刘备投曹早,而且屡次拒绝刘备诸葛亮等人的邀请。刘备占领成都以后,刘巴终于归降。
刘巴这种人,他需要的不是感情与职务。这种才华横溢、清高自持的人才,最需要的是一份能充分发挥才能,让他感到有意义的事业,筑巢引凤,就是用一份有意义的事业留住人才。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巴在蜀汉政权里先担任了尚书,后来在法正去世后,又担任了尚书令的高官,主要负责政府工作。刘巴这样的人,你越信任他、尊重他,他越不会做出格的事情。而且,一旦把老百姓的事情交给他,他就算辜负领导,也绝不会辜负事业、辜负老百姓的。
现实管理中“筑巢引凤”这一招非常实用。对于人才一定要与需求匹配,要让他们事业上抬起来,工作上捧起来,生活上别打扰。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与平台,在工作上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四、躬身接水
张松怀揣西川的军事地形图这个厚礼到许昌去见曹操,有了这张军事地形图,就可以减少很多周折,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占领西川。但是曹操因为张松相貌丑陋、态度傲慢,根本就不理睬张松,最后还给张松来了一个乱棍打出。投奔刘备的时候,赵云率五百军马列队迎接,让张松有点小感动。一番款待之后,赵云陪张松继续前行,关羽率众将鼓乐齐鸣,夹道迎接,让张松心里更加温暖。
第二天,刘备引着诸葛亮、庞统亲自来接张松,一直接到帅府,分宾主落座,接着又是大排筵席,却绝口不提地图之事,如此一连三日。
张松告辞要走,刘备带着诸葛亮等人到十里长亭设宴送行。这次刘备发挥了自己的长项,他举着酒杯说:“三天时光转瞬即逝,今日相别,不知何时再得相见”说着,禁不住潸然泪下。此刻张松内心所有的徘徊和疑虑都被眼泪融化了,他一咬牙一跺脚,终于主动献出了西川的地形图。为什么这么短短的三天时间,刘备集团就能赢得张松如此的忠诚呢?因为诸葛亮在关键时刻准确地抓住了张松的心理,为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张松自幼貌丑,饱受别人的冷眼和奚落。长大以后,虽然发奋学习,饱读经典,练成了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事,但是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在张松最苦闷的时候,刘备出现了,带来了张松最需要的东西—尊严,张松一下子就被征服了。这个现象就叫做需求驱动,也就是说一个人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最能打动他的东西。
同时,诸葛亮还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策略,就是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一个字—敬。一个茶杯,要想从茶壶里得到水,杯子的位置就一定要比茶壶低,这就是低姿态。在人才面前低姿态,是刘备或者诸葛亮共同具备的非常一致的优点。
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也需要技巧。知人善任的管理策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不同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是团队前进的内驱力之一。尊重与相互信任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管理一定让人感觉到温暖。
有些时候,放下手头的杂事,在某个温暖的午后,静静的品味书香,那也是一件幸事。
第五篇:诸葛亮借箭.歇后语[定稿]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三国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张飞讨债--声势凶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张飞讨债--声势凶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的江山--白送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张飞睡觉--不闭眼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一句话记住多音字
一句话记住多音字
1、薄:他向屋主送了一份薄(bó)礼:十张卷着薄(bò)荷的薄(báo)饼。
2、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不齐,就不要让客人参(cān)观了。
3、称:名称(chēng)与实物不能不相称(chèn)。
4、臭:这种物品无色无臭(xiù),你怎么会闻出臭(chòu)味?
5、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很多。
6、传:《水浒传(zhuàn)》既不是传(zhuàn)记,也不是传(chuán)奇。
7、颤:他冷得打颤(zhàn),浑身颤(chàn)抖不已。
8、泊:湖泊(pō)里漂泊(bó)着一只小船。
9、骑:没有骑(qí)马的女子问:“翩翩两骑(jì,一人一马)来是谁?”
10、大:“大(dài)夫”是医生,“大(dà)夫”是官名。
11、逮:只因力有未逮(dài),暂时还不能将罪犯逮(dǎi)捕归案。
12、弹:这弹(dàn)弓弹(tán)力极强。
13、得:心得(dé)得(děi)写得(de)详细一些。
14、调:先调(diào)查,后调(tiáo)解。
15、度:度(dù,姓)老师不以己度(duó)人,又能度(duó)德量力。
16、恶:恶(è)狗真可恶(wù),浑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17、缝:这块缝(féng)纫机台板有裂缝(fèng)。
18、给:给(jǐ)养运来了,快快发给(gěi)大家。
19、行:商行(háng)批发货物,邮局发行(xíng)报刊。
20、巷:上了煤矿的巷(hàng)道,穿过小路,走进小巷(xiàng)。
21、号:小号(hào)手号(háo)啕大哭。
22、好:好(hào)为人师和好(hào)逸恶劳都不好(hǎo)。
23、荷:我们在荷(hé)花湖畔进行荷(hè)枪实弹的演习。
24、吓:任何恐吓(hè)都吓(xià)不倒反腐斗士。
25、哄:他的话象哄(hǒng)孩子,大家听了哄(hōng)堂大笑,一哄(hòng)而散。
26、奇:奇(qí)妙的奇(jī)数。
27、间:中间(jiān)没有间(jiàn)断。
38、强:小强(qiáng)性格倔强(jiàng),强(qiǎng)词夺理,别勉强(qiǎng)了。
39、校: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我校(jiào)对数据。
30、载:小载(zài,姓)用笔记载(zǎi)下了晚会上人们载(zài)歌载舞的盛况。
31、量:到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千万不可凭一时之气。
32、靡:清朝后期,贪污盛行,奢靡(mí)之风风靡(mǐ)一时。
33、没:即使淤泥没(mò)膝也没(méi)关系。
34、模:不要模(mó)仿模(mó)型的模(mú)样。
35、难:首先向贪官发难(nàn)的,是王刚和王强这对难(nán)兄难(nán)弟。
36、累:我用劳累(lèi)换来了累(léi)累果实,不像你,老是累(lěi)教不改,好逸恶劳。
37、处:《易?系辞上》上说:“君子之道,或出或处(chú,意为停止)。”你作为政教处(chù)主任,却没有给他以严肃处(chǔ)理。
38、藉:经过搏斗后的战场,尸体枕藉(jiè),一片狼藉(jí),见此情景,他怎么也找不到心灵的慰藉(jiè)。
39、和:王大爷说话和(hé)气,但对别人的意见往往随声附和(hè)。因此,在一个很暖和(hé)的天气里,一青年见他在和(huó)泥抺墙,就诙谐地说:“王大爷,您现在才是真正的„和(huò)稀泥‟!”
40、盛:盛(shèng 姓)中国在盛(shèng)大的晚宴仪式上,亲自给一名女性外籍来宾盛(chéng)饭。
41、差:有次爸爸出差(chāi),儿子一不小心,就在育苗技术上出了点差(chā)错,最终导致菜苗长得参差(cī)不齐,实在是差(chà)劲。
42、将:将(qiāng,请)子无怒(请你不要生气),你马上就将(jiāng,即将)由中将(jiàng)升为上将(jiàng),到时可将(jiāng,带领)百万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