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
化工作的通知(节选)
为了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教育部、国家语委今年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教语用[2000]1号)、《关于印发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教语用[2000]2号)等重要文件,对2000-2010年期间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现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就我区今后进一步加强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明确我区教育系统推广普通话及文字规范化的工作目标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我区各级各类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目标是:到2005年,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材(讲义、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应争取提前实现上述目标;已达标的学校要巩固成绩,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工作难度较大的地区、偏远乡村可适当推迟达标时限,但最迟应在2010年以前达标。
二、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把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作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做到“三纳入一渗透”,即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到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要坚持普通话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法定地位,大力普及普通话。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加大行政力度,扩大普及范围,注重提高水平,在普及的其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争取在21世纪初的3-5年内,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城镇学校的校园语言,教师和学生基本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
把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把培养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写规范的简化汉字列入培养目标当中。通过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与口语密切相关的专业,应相应增加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教学标准,加强普通话的专业技能训练。师范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在提高新师资语言素质方面负有直接责任,应进一步加强口语课教学,并在课时安排和考试、考查等环节上给予保证。师范专业、其他大中专院校文科专业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经测试达到规定的等级。按照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规定,从2000年起我区录取入学的大、中专师范院校及以口语表达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实行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缓发毕业证书的规定。(在这之前入学的学生,可暂时不与毕业证书挂勾,但必须通过普通话测试,以利今后取得教师资格)。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规范和导向作用。一些学校至今仍使用方言教学的,必须尽快改用普通话教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应能熟练运用汉语拼音,要让学生从小学好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文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开展以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和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改革和实验。
三、要组织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执行教育部关于《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把普通话是否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和录用教师条件之一。要按照“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逐步达标”的思路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2001年以前,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五市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课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其他地区教师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语文课教师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开展双语实验教学的壮文学校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教师必须达到三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2003年,防城港、钦州、玉林、贵港四市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课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其他县、市、区已达三级乙等的教师应上升到三级甲等;2005年,除部分难度较大的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经申报批准推迟达标时限外,各县、市、区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基本达标。经审查批准推后达标的学校最迟要在2010年以前达标。
各地要积极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从城市到农村逐步推进。要培训与测试结合,以测促训,以训保测。测试对象年龄上限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各地对教师的业务和教学基本功培训考核等应提出语言文字规范要求,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的条件之一。
四、要加强用字规范化的管理
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其中语文教师应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教科书用字、教学用字和校园环境用字要符合国家已经颁布的规范标准。在实施教师继续教科教育工程时,应注意加强教师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当地语委、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采取按地段分片包干、责任到校的办法,发动学生检查社会用字,要逐街道、逐商店进行检查,指导不规范用字的单位和个体商户进行整改。
第二篇: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
教语用[2000]1号
为了贯彻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9年12月召开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50年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认识
1.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
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因此,应该加大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力度,以适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3.推进全社会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基础在教育。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具备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能力,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巩固和提高。这对于充分发挥教育对全社会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实现2010年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要求
4.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目标是:到2005年,教
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成为城镇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材(含讲义、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应争取提前实现上述目标;已达标的学校要巩固成绩,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工作难度较大的地区、偏远乡村可适当推迟达标时限,但最迟应在2010年以前达标。
5.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目标按期实现。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人发[1999]46号)精神,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新录用公务员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亦应达到上述标准。
6.普通话合格应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和录用教师条件之一,教师应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教师应当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其中语文教师应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应能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和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教师语文素质的培训。
7.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经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学生应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巩固提高;师范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经测试达到规定的等级。学生应能掌握规定数量的汉字,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其中与文字应用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应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小学毕业生应学好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8.以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为主的民族学校的普及普通话达标要求和时限,以及对师生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规定,其中汉语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
三、工作措施
9.切实采取措施,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10.有计划地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以测促训,以训保测。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师范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的学生,均应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培训考核等应提出语言文字规范要求,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师范专业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的学生,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应缓发毕业证书。
11.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小学语文教学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习惯。各级职业学校以及其他院校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应在教学中增加普通话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口语课教学,并在课时安排和考试、考查等环节上给予保证。要进一步推广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教改实验,逐步扩大实验范围。
12.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做好科学研究工作。要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引导师生关注社会语文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关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语言文字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国家制定语言计划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3.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一项内容。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及其操作办法,有计划地开展检查评估工作。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四、加强对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领导
1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
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15.建立、健全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门的语言文字工作内设机构,并有专职工作人员,县和县级市要有机构和人员专管或兼管,以切实做好学校和全社会的语言文字工作。
16.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职能机构的共同责任。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积极、主动协调各有关方面,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做好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国新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作出贡献。
第三篇:2011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学校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的意见
2011年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广普通话
(专项)工作制度
各类学校、幼儿园: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57号)和《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意见》(鲁教语字〔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全市学校、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以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经典诗文诵读、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作用,坚持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如期实现省政府规定的2012年年底前完成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2015年前完成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的工作目标,提高我区公民素质,为全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有力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一)完成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省政府规定设区城市2012年年底前完成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评估的重点为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整个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全社会汉字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的大局,对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展开具有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中心作用,使各学校率先达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进而带动和辐射其他行业及领域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
(二)落实普通话水平达标制度。《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人发[1999]46号)规定,45周岁以上的教师全部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其中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和管理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三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2011年年底前我市教师全部达标。
(三)开展规范用字培训和测试。教师应当具备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其中语文教师应熟悉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应能熟练运用汉语拼音。组织教师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标准,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规范汉字的应用能力。
(四)按期实现学校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的目标。城镇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到2011年年底、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到2012年年底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目标,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乡村学校及幼儿园2012年年底要基本实现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的目标,即师生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教材(含讲义、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已达标的学校及幼儿园要巩固成绩,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
(五)学生应具备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具备说比较标准普通话、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应能掌握规定数量的汉字,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小学生要学好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习惯。
三、具体任务
(一)普及普通话
1.将普及普通话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要求,做到要求明确,制度健全,严格管理,措施到位。将普及普通话列为校长的职责之一,提出普及普通话的要求,保证推普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设备;学校领导带头说普通话,发挥表率作用。
2.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教师、学生树立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形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教学中不使用方言。要将讲普通话列为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备条件,成绩记入业务考核档案。
3.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把使用普通话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大力宣传推普的意义和要求,校园里、走廊上、教室里均挂贴“请讲普通话”等永久性标语牌,营造良好的学校语言环境。将在校园内说普通话列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把普通话达标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条件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社会交际中自觉说普通话。
4.对在职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在职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把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围,对教学基本功培训考核等应提出语言文字规范要求,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全员普通话培训工作,要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培训与培养,以普通话测试员为核心,推动学校普通话骨干师资的培养工作。
5.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和录用教师条件之一。各学校及幼儿园把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任教师上岗,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持证上岗。
6.职业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按《实施办法》的规定,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口语课教学,并
在课时安排和考试、考查等环节上给予保证,可将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普通话口语课考试合并进行。
(二)用字管理
1.把用字规范化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要求,做到要求明确,制度健全,严格管理,措施到位。各学校及幼儿园有领导分管,有部门、人员负责,将用字规范化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
2.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电子屏幕等用字符和要求。各学校及幼儿园对本单位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电子屏幕等用字情况进行自查,为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电子屏幕等加注的汉语拼音准确、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公文、校刊(报)、讲义、试卷及其它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各学校及幼儿园制定对本单位的公文、校刊(报)、讲义、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情况检查制度,并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教师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各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合要求(因教学需要除外),学校将此作为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将学校用字规范化作为评估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其他评估验收和平常检查,消除校园内的繁体字、异体字及其它不规范简化汉字。
5.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各学校的学生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正确认识书写所学的规范字,字形、笔顺规范,教师对学生书写的不规范汉字,应及时纠正。全市中小学要加强写字课教学,加大用字规范化力度,纠正不规范用字,以保证学校用字规范化工作的落实。各学校要把用字规范化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用字规范化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不规范用字的纠正。
6.达到汉字应用测试标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要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建立一支熟悉汉字规范标准、有较高书写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用字规范意识及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各单位要有机构和人员专管或兼管,指导协调整个区域(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以切实做好学校和全社会的语言文字工作。
(二)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各单位要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目标按期实现。
(三)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评估。要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一项内容。切实采取措施,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常规、校规校纪、教师考核评价等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各单位要积极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评选及创建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提高学校的管理层次和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发展能力和创新水平。
(四)强化语言文字培训工作。要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内容纳入来抓,纳入校本常规培训,强化“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能力的训练,使教师和学生熟悉汉字和普通话的各项规范标准。
(五)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要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做好诵读辅导人员培训,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素质教育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适时组织诵读展示与比赛,提高诵读水平;要精心组织好每一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各学校要设立1-2处永久性宣传标语牌,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环境,使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到每个教师和学生心中。
(六)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师生关注社会语文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要本着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及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原则,根据具体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明确到人,抓好落实。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浅谈农村学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
浅谈农村学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
南乐县谷金楼乡中学樊广超***
普通话的推广促进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民族团结、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推广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起学说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笔者将从教师的视角谈谈农村学校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一、普通话现状分析及思考
虽然人们对普通话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农村地区,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普通话一直是难以得到推广和普及。不少人认为普通话用处不大,方言已足够平时的生活交流,自然也就缺乏说普通话的氛围。农村教师一般是自己的普通话也不太标准,为便于授课和交流,教师往往习惯于使用方言。另外,怕讲得“不洋不土”,惹人笑话。
尽管教育部早就明确要求,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但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普遍偏低,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根本不会用普通话讲课,一些年轻教师的普通话也不太标准,夹杂着许多方言。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自己普通话都说不好,又怎能教学生说好普通话?因而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事实上一直比较缓慢。
客观地讲要想改变农村学校的语言环境并非易事,要使普通话的推广学习趋向日常化、生活化,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话语氛围。虽然农村的方言大环境,目前我们还无力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校园作为“主要阵地”,要求师生进学校讲普通话,树立自觉说好普通话的观念,会说、敢说普通话,不断改善语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消除使用普通话的心理障碍,慢慢感受运用普通话的得体、庄重和高雅,从而激发起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
二、加大宣传推广普通话的力度
要在农村学校中掀起推广普通话的氛围,让人们明白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单一的地方语言,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以普通话为工具和纽带,才能使自己与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相吻合。上级教育部门应该定期举行各种普通话讲座,使教师都能够迅速掌握普通话的基本要领,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带动学生,促进家长在生活中说普通话、用普通话,迅速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应该说,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培养学生们说普通话的兴趣时,应将推广普通话日常化、制度化、持久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带头讲好普通话,讲准普通话,起示范带头作用。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普通话进行学习、交流,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指责。教师可在班级中建立推广普通话骨干队伍,利用早读、课间、广播,进行推普活动。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小广播员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日常化。学校还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的措施和制度,制定考核、激励机制,对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师生进行适当的奖励,调动师生讲普通话的积极性。
三、创设环境,形成推广普通话的制度氛围
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也是对国家、民族团结、统一非常有利的事情。因此,统一语言势在必行。在师生中推广使用普通话绝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需要有外在力量,用规章制度去约束师生的语言行为,直至达到熟练而自觉的程度。
学生使用普通话是学校“推普”的根本任务。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生要用规范汉字写作业,回答问题时,必须正确使用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教师在推广普通话中,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把普通话引入到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在讲课和辅导时,要力争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将课堂上的普通话氛围营造起来。各科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语文教师要落实语文课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将普通话贯穿在语言教学各个环节,其中的“说”,不是说好方言,主要是指说好
普通话。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一些讲普通话的学生榜样。
良好的氛围是在农村推广普通话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村学校应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讲普通话并不是“打官腔”、“现洋相”,而是将来走出农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与别人进行有效交流的一项技能。学校要把推广普通话工作融入各个学科,融入课堂,融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使讲普通话在师生、家长中深入人心,形成“以讲普通话为荣”的环境。为此,学校应该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四、更新语言观念,提高普通话意识
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更新语言教学观念。虽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及相关的专业毕业生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逐步实施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但是,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普通话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只是把它当作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对待,并没有认真去执行。有时只是在要考核讲优质课时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平时都用地方语言来进行教学,认为这样学生更容易听懂,能更快地理解。要有坚持说普通话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因为周围的人都说地方话,如果你一人说普通话不但得不到赞扬,甚至于还招来心理的打击。所以,在农村要克服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要做到不怕别人笑话,不怕出丑,持之以恒。
总之,在人类“大流动”的当今时代,学好普通话,会讲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交际的基本素质。作为农村学校教师,为了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任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那就让我们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点滴入手,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坚持说普通话,为学生作一个“表率”,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学普通话、说普通话的行动中来,让普通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保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保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3月1日昆明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现仍有恐怖分子外逃,为严防犯罪分子袭击学校,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现要求如下:
一、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做好治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要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坚决杜绝闲杂人员、车辆进出校园,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校领导要轮流带班,门卫和值班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重点区域要加强巡逻、专人看护、严加防范,确保万无一失。如发现情况及时向辖区公安机关汇报。
二、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安全工作协调有序,要及时掌握安全动态,确保信息畅通,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及时妥善处理,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启动,有效救援,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近期安全科将对安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单位将予以严肃处理。
胜利教育管理中心 201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