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绿色有机产业生机勃勃
新疆绿色有机产业生机勃勃
新疆农业优势资源丰富,产品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自1992年国家启动该项工作以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攻坚克难,凝心聚力,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得以长足发展,为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和农业产业效益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需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 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事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时也指出“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些都为新疆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农业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了绿色、有机食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定位,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疆也一直都把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有力措施。
目前,新疆共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87家,认证绿色食品230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6家,认证有机食品74个。培育扶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21家,累计带动农民26万人,直接增收4.2亿元。有16个县市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427.8万亩,基本涵盖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油葵、油菜等农作物以及红枣、核桃、无核白葡萄等特色果品。在环境监测上,累计农业生态环境检测面积1500万亩,畜牧业草场检测面积3000万亩,渔业养殖水域检测面积447万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建立了对获证企业的年度检查、市场监督检查及产品抽查等内容的监管体系。认真总结 明确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要求
新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推进的过程,始终朝着满足消费者安全需求的方向健康发展,始终朝着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方向稳步推进,始终朝着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努力,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新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一是政府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有关问题汇报,对相关工作给予了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政府历届分管领导对该项工作也倾注了心血,付出了努力,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推动工作。二是保障到位。各地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在基地创建、资金投入、技术保障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伊犁州党委已连续3年将绿色食品基地创建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各县市党政领导年底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部门努力。自治区农业厅坚决贯彻农业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产品认证,加快基地创建,产品认证保持较快增长,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四是创建品牌。围绕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品牌、培育品牌,成功推出了“米全”大米、“盛康”面粉、“康优美”油脂、“阿尔曼”营养粉、“麦趣尔”
纯牛奶、“巴口香”牛肉干、“百信”蜂蜜等品牌,有力增强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当然,由于起步较晚、投入缺乏以及技术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新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继续把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制度。要认识到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要认识到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民收入提高。要认识到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超前谋划 理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思路
新疆绿色、有机食品工作,在产品认证、基地创建和证后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政策、思路、手段上超前谋划,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结合自治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等目标任务,尽快组织制定“十二五”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争5年内建立健全14个地州市和主要农业县市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完善体系,充实队伍,夯实基础。三是要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力争用5年时间,各县市都能围绕优势特色资源,发展2~3个主导产业,培育4~6个主导产品。四是要大力培育精品品牌,在大型超市逐步设置绿色、有机食品销售专柜,实现农—超、商—超有机结合,注重以品牌引导消费、以消费拓展市场、以市场拉动生产,使认证速度、产品质量、生产效益协调发展。
开拓进取 开创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局面
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事业发展是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新疆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绿色食品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稳步扩大总量规模,全面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加品牌效应,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各级绿色、有机食品工作部门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农业发展重点,谋划和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事业。要逐步完善以产品生产、科技支撑、市场流通、服务管理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继续推行“以品牌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要加强对企业和农民的培训,做好技术服务,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督促认证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要坚持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商标管理制度,虚心放下架子,热情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便利。要全力维护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权威性和品牌的公信力,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抽检、企业年检、产品公告等监管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创新机制,加强监管。要全面推进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有机结合的认证手段,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与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市场监察制,逐步改进产品抽检方式,增强取样的合理性,以保证产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要建立健全绿色食品例行检查制度,对获证产品和基地要实行年度抽(检)查,指导基地和企业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规程进行生产,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认证的有效性。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维护绿色食品的良好形象,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完善体系,提升能力。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把加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认证产品、企业和基地追溯查询网络体系,积极推行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信息网上公示、查询、追溯制度。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适时公布认证投诉、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尽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消费需求多变的应对能力,力促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新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前景光明。自治区各级农业部门要抓住全党重视“三农”工作的良好机遇,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自身能力,强化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既好又快地发展,助力现代农业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绿色,有机,
『2014绿色食品形象大使大赛』启动典礼
湖南启达会展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启达)宣布,与银河星(驿站)制作梦工场(简称:银河星)合作举办『2014绿色食品形像大使大赛』。并于2013年11月9日在第七届『中国(湖南)国际食品博览会』(简称:食博会)举行启动典礼并颂发委任状予「银河星」为协办单位。
『绿色食品形象大使大赛』(简称:大赛)宗旨在于推广中国食品安全知识、协助食品企业或厂商推广和宣传绿色食品的发展活动,通过评选才貌、文化艺术修养、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企业亲善大使,将「绿色•有机•健康•安全」的主题在国内外传播,推进食品企业发展,有效打造和推广食品企业的绿色品牌,也令『中国(湖南)国际食品博览会』成为国内同类展览会的知名品牌。
是次大赛邀请了「银河星」娱乐总监吴文辉先生,2013年香港工展小姐江姿镁小姐,香港健美小姐冠军李明清小姐,香港著名影视艺人李鸿杰先生作为大赛评审,香港歌手Zoe Ma为大赛宣传大使。启动典礼中「银河星」董事谢百雄先生作为代表接受「湖南启达」颁发大赛协办单位委任状。
《银河星驿站制作梦工场》董事谢百雄先生表示:「我们很荣幸成为『2014绿色食品形象大使大赛』的协办单位。我们会于未来一年通过初赛、复赛和总决赛的选美模式选出绿色食品形象大使,将国际选美大赛的文化带进湖南,并与湖南各食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广和宣传绿色食品的发展,将「绿色•有机•健康•安全」的主题传播至全国。」
『中国(湖南)国际食品博览会』(简称:食博会)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对促进湖南及中部地区食品产业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部地区食品行业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湖南)国际食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湖南现代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成就,成为吸引外商投资湖南农业的重要平台,同时有力地拉动了湖南省及长沙市的住宿、餐饮、旅游、购物、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湖南启达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郴灵总结:「很荣幸可以成为『绿色食品形象大使大赛』的主办单位,可以同《银河星驿站制作梦工场》一同推广绿色食品的发展,将「绿色•有机•健康•安全」的主题在国内外传播。
第三篇:关于全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助推落实县委关于“提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的战略部署,按照县政协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13日至15日,县政协组织农业界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蔡旗、昌宁等8个镇和天祝、榆中2个县,围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和观摩学习,并召开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季度协商座谈会。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协商互动交流,把脉问诊、研判分析,博采众议、建言献策。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环沙,光照强、降水少、积温高,昼夜温差大,营养积累多,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特别适宜冬春季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夏秋露地瓜菜生长,是西北乃至全国发展优质蔬菜生产最佳区域之一。此外,我县地处西北内陆,无工矿企业,水体、土壤、空气等农业生产环境清洁无污染,农区畜牧业发达,有机肥源充足,病虫危害轻且宜防控,与周边的**、**、**、**等地相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风水宝地”。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急剧增长,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趋强烈,蔬菜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加,“绿色消费”形成共识,市场容量不断加大。同时,我县生产的温室拱棚和夏秋露地蔬菜品质好、产量高,上市期适逢南方蔬菜淡季,外销市场空间较大。经香港客商分析,按广州、香港的市场需求量,我县蔬菜规模可达到2万亩以上,绿色有机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产业效益明显。有机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平均高出4-5倍。种植绿色有机蔬菜与传统大田经济作物相比,有明显的价格和效益优势。如苏武供港蔬菜,年产四茬菜心,亩均产量1800公斤,亩均纯收入3125元,是葵花的近3倍;昌宁华建供港蔬菜,香菜亩均纯收入1.5万元、金丝王1.2万元;蔡旗月牙露地蔬菜,西兰花亩均纯收入3000元、娃娃菜5000元;薛百更名芦芛,亩均纯收入6000元;双茨科中路高辣朝天椒,亩均纯收入4000元;大坝王谋黄秋葵,亩均纯收入4000元;重兴上案拱棚蔬菜,棚均单茬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加之日光温室人参果、西红柿、沙葱等效益十分可观,扎子沟温室人参果达到每棚15万元,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大有可为。
——政策机遇良好。国家高度重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省政府出台《甘肃省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蔬菜规模化生产、贮藏保鲜、市场建设、技术培训服务进行资金扶持。市、县把绿色优质蔬菜生产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在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品牌打造、基地建设、园区示范、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为我县绿色有机蔬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我们必须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产业现状
一是生产规模有突破。2019年全县稳定形成以人参果、西红柿、西甜瓜、沙葱、甜美南瓜、辣椒、叶菜等为主的瓜菜总面积达到16.4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瓜菜4.78万亩、辣椒1.17万亩、西葫芦4000亩、叶菜类2600亩、供港蔬菜5800万亩,瓜菜产量38万吨,实现总产值9.48亿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打造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1100亩,建成蔡旗官沟村韭黄等7个县级产业园和昌宁华建村绿色蔬菜示范点等21个镇级示范点。
二是种植模式有突破。大力推广“露地—拱棚—温室”等绿色有机蔬菜栽培模式,日光温室示范推广秋冬茬、冬春茬、越冬一大茬、一年多茬等种植模式,建成坝区茄果类、沙葱,环河片小乳瓜、西葫芦温室特色产区,初步形成蔡旗、重兴、昌宁三雷、薛百、苏武、大滩、双茨科等精细蔬菜产业带和温室拱棚大田错峰上市、四季供应的规模效应,实现了“四季有鲜、均衡上市、品种繁多、品质升级”的周年生产目标。
三是产品认证有突破。制定颁布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40项,累计认定“三品一标”57个,其中绿色食品29个、有机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总面积达48.64万亩,注册“玉乳”“漠上花”“翠玉”等蔬菜品牌。2018年民勤沙葱、蔡旗管沟韭黄、薛百更名芦笋、双茨科人参果、苏武叶菜等企业(合作社)荣获首批“中国小产区产品试验示范基地”称号。“民清源”特色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民勤成为甘肃省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大县”,正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四是市场营销有突破。瞄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等高端市场,推行“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产销模式,走出去搞好市场对接,宣传推销民勤有机蔬菜品牌,与阿里巴巴、京东、兄弟供应链等知名电商平台联合打造民勤电商模式,成功举办瓜菜全网发售活动,加快瓜菜线上线下销售。建成蔬菜保鲜库25家,总贮藏能力达到15万吨。培育腾盛、生平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
家,组建金惠农瓜菜、长炼沙葱等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165家,培育发展日光温室、大田蔬菜家庭农场6家。
五是服务保障有突破。县委、县政府把“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制定落实奖励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累计投入县级财政资金1亿元,有力支持瓜菜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储藏保鲜和市场体系建设。县政府还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加强技术合作,成立吴明株院士工作站,拟建综合试验站和民勤瓜菜研究所,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突出问题
(一)产业推进落实机制不够得力。一是宣传引导服务不得力。有关部门未能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对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市场前景、对比效益、技术路线等方面缺乏深入广泛的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普遍对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的概念模糊,对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和坚定信心,存在等待观望情绪。二是品种结构布局不合理。生产布局比较分散,存在种植不集中、连片规模小等问题,规模化示范带动效应不强。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存在种植结构简单、品种单一、镇村类同的问题,品种种植规模与市场供需不平衡,缺乏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力。三是推进落实机制不健全。目前全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正处于半坡起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县级层面整体发展规划不明确,镇和职能部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不明细,县、镇、村专门机构和目标责任不到位,组织指导、联系包抓、限时推进、奖惩扶持、责任考评等机制尚不完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推进措施不够得力。
(二)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有的蔬菜示范园区水、电、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部分镇受资金困扰储藏保鲜库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按时投入运行;部分日光温室标准不高,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卷帘机、棉被等设备配套不足,改造维护费用巨大。二是企业和合作社建设用地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蔡旗镇引进的一家蔬菜企业因不能解决建设用地而不得不将储藏保鲜库建在了相邻的永昌县;昌宁镇引进的蔬菜企业金从玉公司也因无法协调解决建设用地而不能就地建设蔬菜加工厂和储藏保鲜设施。三是基地土壤盐渍化严重。如苏武供港蔬菜产业园,全部使用喷灌节水设施,造成土壤表层盐碱不能下渗,积盐严重,出现蔬菜死苗、轮作倒茬困难、土壤耕性变差、病虫害难防、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制约了蔬菜产业持续长远发展。四是种苗供应能力不足。蔬菜专业化育苗基地和季节性育苗温室数量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各产业园无力自建育苗基地,蔬菜规模化发展的种苗供应能力不足,大量种苗缺口从武威、金昌、张掖等地外调,种苗成本大且良莠不齐。
(三)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短缺严重。一是投资扶持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但总的顶层设计还不完善,投入资金十分有限,奖补政策落实不够及时到位,生产基地的规模化程度不高。二是生产投入成本高风险大。由于人工锄草采摘、有机认证、土地流转、耕地整理、种苗、水电、生物杀虫等各种费用开支较大,蔬菜种植投入高且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一旦市场疲软或遭遇自然灾害,种植户很难收回成本。三是科技投入明显不足。蔬菜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明显不足,品种、技术和人才储备不够,高标准示范园区数量少、档次低,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社会资本投入相对不足,贷款融资困难重重,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一是重点龙头企业匮乏。县域内缺乏加工、购销、储藏保鲜集于一体,牵引带动能力较强的蔬菜重点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弱,有的企业在蔬菜加工运销环节因管理不善,导致成本加大、效益下滑,甚至亏本经营,长远发展难以为继。二是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有限。多数蔬菜专业合作社形同虚设,在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信息服务方面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三是蔬菜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县蔬菜以初级产品为主,企业重收购、保鲜、贮存,轻加工、包装、品牌,商品化处理包装率和精深加工率不足,“民清源”等集体商标影响力不高,“民勤蔬菜”品牌没能真正叫响叫亮,导致我县品质好的蔬菜没有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四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配套不到位,不能适应蔬菜大规模、高速度发展需求,难以发挥蔬菜供求调节和“淡吞旺吐”的功能。
(五)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人才短缺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蔬菜发展不可忽视的瓶颈。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有限。我县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有技术力量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更新不及时,结构不合理,很难适应产业大规模发展需求。二是本土产业工人缺乏。蔬菜生产从集中采摘、统一包装到保鲜上市,时间短、用工量大、技术要求高。我县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剩余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蔬菜生产技术及年龄偏大、报酬要求高,加之技术培训跟不上,产业基地的采摘、包装基本是外地人口,本地有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造成企业在蔬菜采收旺季用工紧张。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蔬菜生产经营中还存在中间环节多、管理人才少、产品质量监控不到位、运行成本费用高等许多难题,有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抓管理、搞加工、促营销、拓市场的专业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不到位。
四、发展建议
1、搞好规划布局,推进规模集约发展。一要科学规划。抓紧制定加快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各镇各部门实施方案,分区域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品种布局,避免镇村之间种植类同和无序竞争,持续扩大基地规模,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二要合理布局。区域布局上,环河区的昌宁、蔡旗、重兴要重点规模化发展;坝区的三雷、苏武、双茨科、东坝等镇要选择适宜村社适度发展,其它区域小面积试验示范,不要规模生产。品种布局上,对应深圳、广州、香港等市场需求,优先种植精细主体品种,如芥兰、学斗、菜心、红芥兰、银丝王等;适度种植大路品种,如甘蓝、西兰花、娃娃菜、胡萝卜等;探索种植其它品种,如香菜、芹菜等;低档蔬菜不宜种植。三要创新模式。种植模式上,扩大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示范推广大中小拱棚“春提前”、“秋延后”生产技术,延长蔬菜供应时间,提升均衡上市能力。生产组织模式上,一方面采取“企业+基地”模式,通过企业流转土地,建立基地自主生产,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农户生产为主体,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增收发展。四要准确定位。以绿色蔬菜为主体,有机蔬菜做引领。加快优质绿色、无公害蔬菜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选定区域、确定品种、定实面积、严格标准,分区域开展有机蔬菜生产,实现优质优价,逐步引领民勤绿色有机蔬菜上档次、提效益。
2、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持续长远发展。一要抓好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集中资金、技术、人员,选择有条件的村社,重点建设一批蔬菜生产示范园区,从蔬菜标准园环境选择,到功能分区、田间配套、生产技术示范、合作社经营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要实施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严把种苗、用药、用肥、用水和销售五个关口,全程监控基地耕、种、管、收过程,形成“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农产品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三要加强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县级人参果育苗中心为龙头,在蔬菜生产重点镇村扶持建立商品化蔬菜育苗基地,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从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包装等过程全面实行标准化。
3、注重品牌打造,助推产品高效畅销。一要精心打造民勤蔬菜品牌。坚持“品牌就是利润空间,就是购买欲望”的理念,以“绿”为主,以“特”取胜,以“新”引人,有关部门组织专人或请专业人士,对民勤绿色蔬菜产业进行精准研判、品牌规划和商标设计,依托“民清源”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真正做精打响“民勤蔬菜”自己的品牌。鼓励引导蔬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定登记和产地认定工作。二要积极推行“双单”产销模式。大力推行“订单+保单”产销模式,通过订单保销售、保单防风险,发展订单农业,推行蔬菜政策性价格保险和灾害保险,增强蔬菜种植抵御风险能力,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要及时搞好信息发布。建立县级蔬菜流通信息服务平台和蔬菜数据资源库,组建县级信息采集分析专家组,构建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风险预警发布机制,跟踪国内外蔬菜发展信息,通过手机APP平台及时或提前发布蔬菜的生产、需求、预警、贸易、认证等信息,帮助菜农及时按市场需求合理布局、调整结构,规避盲目种植风险。四要走出去推介拓展市场。由政府牵头组织定期赴大城市开展联谊和产品推介活动,主动参与蔬菜展销对接会,开拓外部市场和高端市场。适时举办各种节会、赛事,邀请外地客商来民考察,大力发展“互联网+蔬菜”业务,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网上交易,提高民勤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蔬菜“种得好、产得出、销得快”。
4、夯实发展基础,增强主体带动能力。一要培育做强产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带动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一批蔬菜骨干龙头企业,组建科技企业联盟,规范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合理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带动我县蔬菜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二要新建改建蔬菜交易市场。配套完善县级蔬菜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集中扶持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集散能力强的产地交易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保障蔬菜集散流通顺畅。三要加快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以精细蔬菜产业带和重点示范园区为主,积极扶持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设蔬菜恒温气调库,加强分级、包装、冷藏设施建设,发展保鲜、冷链运输,提高蔬菜的“旺吞淡吐”、均衡供应和避峰上市能力。四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建蔬菜基地道路、渠道、电力设施,规划建设尾菜处理利用设施,大力推广膜下沟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和自动化灌溉技术,提升蔬菜作业机械化水平。
5、抓好人才培养,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一要抓好技术队伍建设。依托“两站、一中心、五所”,深化院地、校地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会诊把脉,开展技术研发和组装配套。有计划地引进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企业管理人才,组建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团队,妥善解决产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二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建立农民培训基地,组建蔬菜劳务公司,实施科技入户、菜农培训工程,重点培训蔬菜标准化栽培、采收处理、育苗、病虫害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加大蔬菜新品种选育、引进、推广,培育一批蔬菜产业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和营销大户,培养一批本土蔬菜产业工人,解决蔬菜产业用工短缺的问题。三要注重土壤降碱改良。落实深翻晒土、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采取“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轮作模式,积极试验秋季复种红笋的种植模式,科学安排茬口,合理轮作倒茬,采用越冬水灌溉,压碱降盐、改良土壤,优化蔬菜种植环境。
6、健全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要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方案、一套班子的原则,完善县镇绿色有机蔬菜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镇、涉农部门抓点、技术干部联户的目标责任制,落实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确保绿色有机蔬菜产业落地见效。二要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发改、财政、市场监督、规划、自然资源、水务、商务、交通、税务、供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特别要妥善协调解决好企业和合作社蔬菜加工和储藏保鲜库建设用地等重大问题,保护好他们就地就近落地发展的积极性。三要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争资列项为重点,有效整合涉农资金,用足用活相关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蔬菜产业,逐步建立以农户投资为主体,财政、企业、社会资本注入参与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县级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以奖代补和税收优惠政策,协调解决蔬菜产销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重点扶持蔬菜产业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使其做大做强。四要健全监管考评机制。将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列入年终实绩考核,定期组织观摩评比,认真做好督查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兑现奖惩措施。严格落实产业发展进度月报告、季协商、年总结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绿色有机蔬菜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此外,要注重绿色有机蔬菜的广泛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群众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绿色有机蔬菜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绿色有机产业园区发展初步规划
绿色产业园发展规划
1.绿色产业园
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利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聚集园区。
2.绿色产业链
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产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促进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实现与自然、与社会各相关群体的良性互动,达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统一,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产业园区规划
根据具体规划的绿色产业,因地制宜的进行园区空间规划,同时根据主导产业的需要,跟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个产业园区自成一个绿色有机整体,拥有完整的绿色环保产业链。绿色产业规划是对园区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和谐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出未来整套行动实施方案。
4.发展绿色产业园区的理由
一是非再生资源匮乏,发展绿色产业势在必行;二是消费者绿色意识增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政府给予绿色企业政策支持和资金优惠;四是机构和私募基金对绿色产业投资兴趣浓厚;五是经济全球化,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技术转移“绿色浪潮”冲击,促使本国产业转型。
5.发展绿色产业园面临的问题
一是未确立主导产业。产业园区存在各种类型企业,主次产业分类不明晰;二是未制定长远规划。政府和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缺少对长远规划的考虑。三是绿色产业概念模糊。政府和企业对于绿色产业界定不清,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四是园区企业实力和知名度偏弱。企业实力不强和知名度不高,影响园区招商引资。
园区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关联发展原则
围绕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支持园区内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和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和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
2.成链发展原则
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3.集聚发展原则
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扩大规模经济范围和经济效益,打造特色产业和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园区产业竞争力。
4.集约发展原则
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园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第五篇:生机勃勃的绿色校园创建之路
生机勃勃的绿色校园创建之路
-----武威第十九中学实施环境教育纪实 经济全球化表明——未来孩子的舞台在全世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环境素质正是现代全球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不仅是现阶段社会的需要,也一定将是今后社会的需要。一个人,当他(她)不仅具有强烈的环境情感、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环境行为,那么他(她)就具备了基本的环境素质。具有环境素质的公民将会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而最终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个体,也包括整个社会。几年来,武威第十九中学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研究,提出了“绿色文明融入校园文化;基础学科渗透环保知识;环境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绿色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使教师树立了明显的绿色教育思想,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中面向可持续发展,教师的环境教育理论得到明显提高,下面谈谈我们对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些措施。
一、加强学习,强化意识努力奠定环保教育的良好基础
1、强化学习,增强环境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学校通过强化培训和业务进修等途径使学校教师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树立环境与发展一致的认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从而自觉克服两种错误思想,一是坚决克服环境教育不考试,不计入教学实绩,是“份外事”,搞不搞无所谓,搞了反而影响文化成绩的思想。二是克服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邻分,爱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在面广量大的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奠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成立机构,保障计划和方案得以实施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做好每学年、每学期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成效、有总结。同时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教务主任和科教研组长组成,具体执行制定的计划,安排好活动,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学术研究和经常性研讨学科渗透等工作。几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注意教学要素的建设,教育氛围的营造,依靠一支热心环境教育的教师队伍,做到环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强化渗透、力求拓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基础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先导作用,我们在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知识的渗透点,并引进社会热点的环境问题,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方法地将环境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促使环境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校在各年级选择了重点渗透的课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人口与环境、水的污染问题、濒危物种的保护、大气的污染问题、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绿色校园、绿色行为等等的环保知识和理念融和在教
学内容之中,如:
1、语文、社会、思品三门学科要结合教材使学生认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
2、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并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4、艺术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从艺术角度考察和理解环境,一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艺术所反映的主题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大自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从而最终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是我校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的一些环境教育的要求及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多学科、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体悟、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当然,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取得开拓性的进展,还必须重视教育教学科研,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促使素质教育的整体提高。
三、联系实际,加强体验,以绿色实践为载体推进环保教育 环境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方同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确立了环境要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能参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学习环保知识,又重视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积似的“参与意识”。我校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坚持不断,强化“养成教育”。学校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政教处、团委采取有效措施,相继成立了:文明督查组、卫生保洁组等,对学生的文明言行、卫生习惯进行检查,每周进行文明先进班级和卫生先进班级评比,并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卫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2.注重建设,努力营造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或专用场所,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教学楼楼梯及走廊内、教室前后悬挂名言警句,以及我校师生书画作品,启示学生爱校爱家、保护环境、言行文明,使学生“处处受教育,时时受感染”。特别是我们专门设置成文化走廊,从一楼到四楼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上面是学生书画作品专栏,下面是学生利用废弃物制作的手工作品展柜。文化走廊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和才能的空间,也体现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效,丰厚了我校的德育资源。
3、有的放识,开展宣传活动。在“地球日”、“环境日”。“节水周”、“爱鸟日”、“植树节”、“粮食日”时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并积极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提倡自觉节能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清除白色污染,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促进学校环
境教育的全面实施。
4、联系实际,参加公益活动。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种植成才树、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城乡生态环境调查,看看土壤的变化,农作物害虫的变化,测试工业对空气、水、噪声的污染情况。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公德意识,又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了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豪感。总之,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对中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学校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才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