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所以,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xx镇历史旅游景点。集中在对旅游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上。同时,我们还会在调查中更深入了解历史遗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历史旅游景点在周围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等。
二、活动日程
1、搜集、筛选相关资料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2、走访历史遗迹、采访有关人员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8月13日上午九点,我们出发前往xx镇雕花楼景点。13日最高温度达39℃多,所以我们事先做好了防暑降温的工作。带上了水、毛巾等等。雕花楼在xx镇镇中心,所以我们直接步行前往。
雕花楼门票价格是60元每人,我们出示了介绍信和学生证,并简单介绍了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内容,有关负责人同意我们进去拍照、参观并做调查。
上午九点半,我们开始调查。入园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花园,园内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池水清澈,游鱼可数。
雕花大楼又名春在楼,坐西面东。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是xx香山帮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楼”。自西向东依次为照墙、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分布合理,功能分明。
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雕花大楼的砖雕、木雕。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分别有:“尧舜禅让”、“文王访贤”“八仙庆寿”、“鹿十景”、“郭子仪庆寿”、“子孙满堂”、“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蝙蝠捧寿”等。
另外,室内家具的布置也别具特色。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家具都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少爷房里的一张床价值高达一百多万,是江苏省价值最高的木结构大床。门窗安彩色玻璃,具有西洋色彩。同时,雕花大楼还是一个著名的影视基地,有很多剧组都来这里拍过戏。
近些年,雕花大楼旁边还建起了宾馆,浴场,饭店等,人们可以在参观的同时消费等。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以前他们还可以在雕花楼里随意进出,里面的水井也是公用的。
参观大约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有关领导不同意在我们的实践表格上敲章,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等。
8月17日上午8点,出发前往xx镇启园景区。乘坐629线路公交车,在东山宾馆站点下车,车程大约是20分钟。我们事先了解到启园的门票价格是45元每人,学生票不打折。到达启园后,我们与启园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出示了我们的学生证和学院的介绍信,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简单介绍了我们此次暑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最后,负责人同意我们免费进园拍照并调查。
进园时间是上午8:40,由于天气较热或是时间尚早,园内游客稀少,十分的清静。只有工作人员在进行着到扫、修建花草等工作。盛夏时节,园内的花草十分的茂盛,满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鸣声宛转悠扬,仿佛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
柳毅井、康熙手植杨梅和御码头是启园的“三宝”。所以我们入园后,就主要调查这三处历史景点。首先,我们来到了柳毅小院。柳毅小院里的柳毅井和王鏊(东山人士,明朝宰相)题刻的石碑是明代文物,“柳毅井”三字于明正德九年(1514)由王鳌所书。井边贴墙而筑的半亭也以“柳毅”命名。整个小院环境幽深,故意盎然,丝毫不见因柳毅井是历史文物而需“特殊照顾”的景象。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处奇怪的景象:柳毅井的井壁上布满着绳子勒出的痕迹。在问了一旁的工作人员后,我们才知道,以前启园没有建造之前,柳毅井是周围居民的公共财产,大家都可以到这里来打水,想必从有这口井就开始了,所以才有这么深的绳子勒出的痕迹。可见年代之久远。
从柳毅小院出来后,我们经过了清代建筑融春堂,飞檐翘角,古朴端庄的四面厅,环翠桥,挹波桥等,来到了康熙手植杨梅树。本以为,康熙手植杨梅树此处会有一个大大的围栏,但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包住杨梅树身的铁栅栏,十分的简单,周围也只是立了石碑介绍。杨梅树掩映在其他树木之中,并没有“鹤立鸡群”感觉。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已经是8月,杨梅的采摘季节已过。
最后,我们来到了御码头。启园是xx地区唯一的山麓滨湖园林,所以,御码头也是独具特色的景观。码头深入水际,气势雄伟壮阔。堤亭可以进去参观,并没有设限。站在堤亭向远处眺望,太湖波澜壮阔,景色优美。
此次园内参观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半小时,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工作人员都有沟通,了解了启园的保护现状。
8月19日上午8点,我们出发前往著名的千年古刹,紫金庵旅游景点。乘坐629路公交车在绿化村下,再步行前往。紫金庵坐落在山麓,掩映在群山之中。我们步行了差不多15分钟左右,就来到了紫金庵门口。紫金庵的门票价格是30元每人,我们与工作人员沟通了很久,也出事了我们的介绍信和学生证,工作人员也没有答应我们免费进去调查。所以,我们买票进去参观。
紫金庵,又名金庵寺,在东山西卯内。1956年10月,紫金庵罗汉像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欣赏古代雕塑艺术的圣地。寺内的工作人员跟我们介绍,寺内有佛像54尊,其时代文献无载,相传是南宋雷潮夫妇所塑,但据其风格推断,有元末明初之说。据紫金庵《紫金庵净因堂碑记》记载,庵创建于两陈时期。清康熙《xx府志》则记述庵创建于明洪武年间。
我们先来到了大殿,54尊佛像分正中、二侧、后壁、后侧。殿正中一字排列,塑有“药师、释迦摩尼、阿弥陀佛”。三佛神态安详,背后衬有由莲花、火焰、卷草组成的背光,表现出“佛光普照”的意境。
三座佛像的后面是一面塑壁,有云气、海水、悬岩构成。壁面正中是“鳌鱼观音”像,神情优婉。观音上方的华盖形如轻薄的丝绸在微风中飘浮,表现出匠师高超的雕塑技艺。
大殿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是庵内塑像的精华所在。塑像比例适中,神态各异,极富性格特征。关于这些罗汉像的原型,也有很多说法。就此,xx电视台还专门来此进行采访调查。虽然这不是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但我们也很感兴趣。
暑期的时候,游客较少,所以紫金庵内有一些建筑工人在做修葺工作。原本紫金庵只是一个小小的寺院,但现在当地政府在外围造了一个围墙,园内种有一些xx镇当地特有的果树,园外有一些亭台楼阁可供游客休息观景,视野非常宽阔。
3、整理资料,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
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东山,民丰物阜,经济发达,是明代xx著名大学士王鏊的故乡。全镇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及文物古迹,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6个:紫金庵、轩辕宫、雕花楼、明善堂、凝德堂、怀荫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瑞霭堂、楠木厅、诸公井亭、务本堂、绍德堂和三山古文化遗址;市级文保单位11处,市控保建筑33处,其他明清古建筑100多处。文物古建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保存之完整,在全省少见。
此次暑假啊社会实践,我们挑选了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雕花楼、紫金庵和启园。
2、调查目的了解历史景点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了解历史文物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影响;了解游客对历史景点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的满意度。
3、调查对象
景区工作人员、游客、景区附近居民、当地景点
4、调查方法或工具
调查方法:口头采访、查阅资料、实地调查
调查工具:相机、记录本、笔、数据分析或现状与问题分析
采访记录
问题一:您觉得东山的旅游景点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在我采访的几位游客中,他们的回答都集中于:环境比较静谧、比较有特色、历史底蕴深厚这几点中。他们认为这些旅游景点把自然和人工环境结合的很好,虽然都看得出有人工修饰的成分,但还是能够感受到散发出来的清新自然之风,并不觉得矫揉造作。
问题二:您觉得这些旅游景点保护得怎样?
游客们对于这个问题,大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说道,虽然不是那种规模很宏大的保护方式,但是看到那些历史文物或是历史景点与周围自然景观或是当地居民“相处”的很好。
问题三:对于近些年来,在旅游景点周围发展出的很多的周边产业,您有什么想法?您有去消费吗?
游客们说道,如果这些周边产业能很好的服务于景点的特色,譬如风土特产店等,就很好。但他们也说道,有些景点周围的饭店,杂货铺太多,破坏了本身景点所具有的安静、自然的气质。他们也认为东山的旅游景点需要有规划的、统一的发展,而不是自由、散漫的那种发展模式。
问题四:生活在景区周围,有没有感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有刻意的去保护它们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周围的居民告诉我们,他们并没有感到什么特殊。因为这些历史文物或是景点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相反,当现在它们被保护了起来,周围居民,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反而有些不适应。另外,他们也并没有刻意的去保护这些历史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和谐相处。
问题五:你们对xx镇历史旅游景点的保护与发展有什么建议呢?
这个问题,我们问了游客、当地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虽然他们的知识层次、社会角色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提到了要好好的保护这些历史旅游景点,在不要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发展一些周边产业。不要让人工修饰的成分掩盖了原有景点的神韵。
6、解决方法
从以上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xx镇的历史旅游景点在有效的保护下,正朝着一个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要xx镇的旅游产业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景点得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注意:
一、在修葺景点的时候,太多的人工建筑会破坏原有历史景点的意境,所以还是以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为主;
二、在景点周围的饭店、宾馆、土特产店等的数量应适当控制,虽然这有助于当地居民提高收入,但太多的第三产业会使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下降,尤其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的时候;
三、正如第二点所说的,历史旅游景点周围的第三产业因得到一个很好的规范,尤其是服务质量,这代表着xx镇甚至是整个太湖风景区的形象,所以应该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当地政府需加强注意。
四、结语
此次的暑假社会实践,比原先计划的推迟了一个月,所以时间上比较的紧。但是,我们还是完成了此次调查。走访了xx镇三个历史旅游景点,采访了有关人员,了解了历史文物的保护现状和发展情况。
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xx镇作为太湖国家风景区东山景区,一直是远近游客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吸引他们的,不仅是东山的各色特产、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还有xx镇独具特色、历史悠远的旅游景点。这些历史旅游景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布在东山的土地上。他们有的以精湛的雕刻、雕塑工艺,有的以巧夺天工的建筑技巧,有的以悠久的历史闻名。
这些旅游景点,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共同保护下,正朝着一个有益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以前,每个旅游景点现在都配有专业的导游。他们向各地的游客展示着这些旅游景点的魅力所在。我们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帮助,景点内的导游们友好的为我们讲解了景点的特色及渊源。
近些年来,各旅游景点都在为发展周边产业而努力。启园就与东山宾馆互赢互利;雕花大楼周围则发展出了宾馆、浴场;紫金庵则与绿化茶庄毗邻。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实地走访的景点,比如陆巷古村,周围也有船上农家乐。同时陆巷古村落里还住有当地村民,每当旅游旺季到来,就会有大量的游客来到陆巷古村,但他们日常起居,生活如常,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另外,人们也因为这些旅游景点走上了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比如三山岛风景区。生活在岛上的居民开起了旅馆、农家乐、杂货店。岛上的居民因此也收入颇丰,乐得其所。
在这半个月的课题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在高温中工作的那些建筑工人、景区的清洁打扫人员,忙碌的导游们,热情的公交车司机们。他们在我们放暑假的时候仍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东山的旅游景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他们,我们想说声:谢谢。虽然,我们调查的课题是有关文化、社会等方面,但我们也了解到了不少xx镇的风俗习惯,体验生活,提高了我们的交流能力,尤其是在采访游客、当地居民的时候,我们懂得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我相信,这对于我们整个大学生活,甚至于将来的工作等都会有一个非常有益的作用。
第二篇:虎丘景点介绍和发展保护
虎丘的景点介绍和发展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
(一)主要景点介绍
虎丘入口:虎丘的山与寺,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山藏古寺中,山藏古寺中,虎丘的美景全在寺里,全在寺里,从正山门向里望去,里望去,可直视虎丘山顶的云岩寺塔。
虎丘塔: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建于五代末,周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距今已一千余年。云岩寺塔高七层,呈平面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虎丘塔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虎丘剑池: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之处的古迹和泉岩奇景,是“虎丘剑池”,这四个大字镌刻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剑池宽六十步,水深近二十丈,池形狭长,南宽北窄,好像平放的宝剑,两旁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半空飞梁渡涧,气势雄伟奇险。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三泉”。
断梁殿:著名的元代建筑遗存“断梁殿”,俗称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38年)。殿内屋顶主梁是由两段园木接成,殿内屋顶主梁是由两段园木接成,重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 年)。殿内屋顶主梁是由两段园木接成这是古代建筑匠师的智慧结晶。这是古代建筑匠师的智慧结晶。
憨憨泉:憨憨泉相传为梁代天监神僧憨憨尊者所凿,为纪念这位拙井者而名“憨憨泉”三字为宋代大书法家吕开卿所书
试剑石:这块形似剑截的大石便是传说中的吴王“试剑石”
真娘亭:古亭为真娘墓旁的纪念亭,真娘胡瑞珍,能诗善歌,安史之乱时被恶人骗卖堕入妓院,老鸨强令真娘接客,遂投环自尽。
点头石:白莲池以传说生公说法时池生千叶莲花而名,池中“点头石”是一块留存下来的点头顽石。
二仙亭:二仙亭始建于宋,重建于清嘉庆年间,亭内石碑上刻有陈博,吕洞宾二仙像。
(二)虎丘的发展与保护 解放后,由于政府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虎丘的保护、建设、发展。建国后,1953年6月苏州市设立园林管理处,并组成园林古迹整修委员会,接管虎丘及其他园林名胜,进行管理和维修,逐步对虎丘全面修葺。1955年陆续新建了放鹤亭、涌泉亭、孙武亭,开通了环山河。1956年建造海涌桥,疏通第三泉,修整百步趋,重建花雨亭。1959年重建通幽轩、玉兰山房,整修了小武当、十八折和环山路。1966年到1967年“文革”中,虎丘整修和建设陷于停顿,受到了人为的破坏,石刻、佛像、匾额、楹联、书画损失严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起,虎丘进入恢复发展时期。
1980年重修小吴轩,整修冷香阁。1981年重修照墙及头山门。1980年至1982年在东山庙遗址、隆祖塔院遗址一带,新建了万景山庄。园内陈列着数百盆树桩和水石盆景。1982年在后山新建分翠亭、揽月榭。1989年,开始大规模对失修、破损的建筑、石刻、匾联逐步进行维修、保护和复原,重建了千顷云阁、五贤堂,以及周围种植享有“茶中王种”之誉白云茶树的“云在茶香”等景点。2003年起相继恢复了西溪环翠、书台松影,对宋代石观音殿遗址进行了保护。同时注重自然景观建设,植树两万两千多株,春花、夏荫、秋果,冬翠,四时佳景清丽可人,千古名山生机盎然,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场所,更是现代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绝妙去处。
为了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内涵,虎丘山风景区管理 处在近几年中根据虎丘历史上“三市三节”的传统,成功推出了 “虎丘艺术花会”和“金秋虎丘庙会”两项特色旅游活动,一春一秋、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使古老的虎丘又添新意,更加迷人。
第三篇: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高尔夫)李超楠 学号:1323151012 指导老师:杨文棋
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经济模式,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旅游业
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
一、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城镇不同于一般城镇,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是人类的历史见证和文明结晶,主要用于生产精神产品,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历史城镇在历史上是区域性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而现在又是人类的精神生产中心。从市场经济角度,精神生产也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开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生产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的精神产品,同样存在生产与消费、文化与资源、产品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明确这种关系,就可以建立城镇历史文化与市场的联系纽带,为历史文化保护的市场运作指明方向。
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一公元前782年),据明代史料载,平遥古称陶,周宣王时,大将尹吉甫率师北伐猃狁,至于太原,师次于此,遂增城筑台,教士讲武,古陶城成为周王朝坚固的北方屏障。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沧桑岁月中,平遥历来都为中国北方重镇,其历史久远,遗存丰富。现在境内尚存地面古建筑、古遗存270余处,99处被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尤其是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更为世界所惊羡。平遥古城作为古县治所在地,曾几易其址,北魏时县城迁址至此,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古城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以来,630多年间多次经历战火与**的洗劫,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曾历经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冲击,然而也未对古城造成较大的破坏,仍然保存了完整的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古城墙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登临其上顿觉胸襟豁然,既可观赏明代完整的城防工程,又可领略古城内成片明清建筑的韵律美和古城外田园阡陌绿树的自然美。古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青石铺路,古韵犹存;4000处古民居、300座古店铺错落有致,风貌依旧,古气盎然;左道观右寺庙、左城隍右县衙,儒释道三教并存,布局井然;老票号“日升昌”端庄静谧,蕴藏厚重,为中国近代银行业鼻祖;镇国寺保存有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万佛殿,宏伟壮观,别具匠心,为国内仅存;双林寺更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彩塑作品惊世骇俗,与敦煌壁画齐名。正如国内著名专家阮仪三教授所说: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形,是这一时期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平遥古城还曾经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创始地,晋商文化的发祥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中指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政治、文化、社会、宗教及经济发展的完整画卷。”
二、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经济模式
文化经济是以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济需要文化来支撑,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城镇的文化环境需要经济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是被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了的成功的古城可持续发展模式,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中国的江苏周庄。萨尔斯堡城镇人口8000人,年接待游客640万人,平均每位居民需要为400位游客提供服务,每个人都是导游,人均收入2000美元,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外对历史古城的发展有两种方法:一是完整保持古代城镇原貌,再现昔日历史情景。如美国的威廉斯堡,保持11世纪独立前的城镇布局建筑形式,城郊地区保留着那个世纪的风车、磨场、农舍、麦仓,古城服务人员、导游、马车夫、官府侍从都穿着古代的服装。古城的两端外围专门开辟一片商业区,利用旧时建筑,保持风貌协调,内部设施现代化,出售各类旅游用品。法国录柯洛和斯特拉斯堡等所有传统建筑原样不动,保持原有风貌,部分房屋设施内部现代化,开设旅馆;二是保持古城特色,展示传统风格,以意大利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为代表,保持历史遗存原貌,也不排斥现代生活的介入。这两种方式从环境开发角度来看,前者属于分离型开发,本地居民居住与旅游观光地区分离;后者属于融合型开发,居民生活与旅游观光共存,把当地人拥有的优秀文化和产业的诸要素如习俗、产业、土特产品、庙会、祭祀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组合起来,开发出市民表演地区文化传统而且游客能亲身体验的交流场所、设施。从平遥古城的现实来看,第二种发展模式比较合适,人口迁移不等于把它变成一座空城,专门发展旅游,只是降低到一个合适的密度,既不影响古城生活气息与活力,又不会给古城带来环境压力。
对于平遥古城来说,既不破坏古城又要发展经济,寻找古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向大众的文化观光旅游和古代生活体验———文化旅游;(2)面向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修学旅游、知识旅游;(3)面向相关专业的研究、教育、考察和教学实习基地;(4)发展地方工艺品产业;(5)发展地方土特产加工业和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6)发展特色交通运输业:马车、骡车、人力三轮车、抬轿子等;(7)繁荣古玩市场。为了保持古城的完整与文化的真实性,要尽可能恢复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已经拆迁的遗址、遗迹要立碑说明,主要道路恢复石板路,电线下埋。
三、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
平遥古城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l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申报之初,平遥古城尽管风貌犹存,但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毁损、风雨剥蚀和人为毁坏,古城内许多古建筑处于一种濒危境地。正是以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为契机,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全举县之力,聚八方之财,在省、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郑孝燮、阮仪
三、王景慧等知名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自力更生、自我加压、艰苦奋斗,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综合整治、协调发展”的方针,展开了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工作。制定古城保护规划科学的保护规划,既是遗产保护的决策依据,也是保护工作实施的法律依据。平遥县政府坚持保护为重,规划先行。
政府主导,一是组建成立全省旅游行业首家股份制企业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二是门票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古城景区门票一票制,大大加快了平遥古城由社区向景区的转变过程;三是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形成了旅游业政府主导,民营、股份齐头并进的局面;四是通过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向农村的延伸与辐射。全县14个乡镇中,将有11个乡镇的3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五是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要素,不断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四方面的内容。不同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不同。对于平遥古城来说,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再次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如何保持平遥古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古城保护面临的最大压力是资金压力,没有经济支持很难实现古城保护以及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建立企业化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调控、政府监督、法律约束、规划设计控制的驱动机制,加强管理,保证古城文化经济企业化运行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破坏行为。明确发展目标。以古城文化为依托,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以明清文化旅游城为目标,以旅游、居住、商贸、传统工艺品产业为主导功能,力争成为晋中地区旅游中心城镇、山西省旅游中心之
一、国家级旅游精品之一的国际性旅游城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基于文化资源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产品,由于本地消费市场的有限性,要发挥其经济功能,发展旅游业是最好的途径。通过旅游路线的组织和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消费,实现经济效益,为古城保护注入资金。在具体操作上需要行之有效的环境、活动、设施、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融资等各方面的对策。要特别重视城墙外围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化空间,建成融文化、绿化与水系一体化的环城公园,这是被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了的成功的方法。
市场经济下,如何建立城镇历史文化传统保护机制,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显得非常迫切,计划经济下政府全权负责保护的机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十分被动,必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正确认识城镇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价值和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历史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而不是包袱,这一点尤为重要。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冲突。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实行积极有效的保护与适度开发,通过积极保护可保持文化遗产的延续,通过适度开发,又可较好地推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可持续利用。平遥对于文化遗产坚持积极的有效保护,而不是消极的保守性保护,坚持适度开发,而不是闭锁式欣赏。在现实条件下,发展旅游业是开发文化遗产经济学价值的优先选择方式之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平遥已经注意到防止遗产地在旅游开放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现在在一些旅游区的过度商业开发已经成为一大弊端。浓厚的现代商业味,对传统文化和各自的特色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原有的独特的特色文化正在淡化、变味或者消失,代之而来的是雷同的、庸俗的现代商业气息。在历史文化遗产地进行旅游开发,重在挖掘该遗产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结语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工作空间还很大,而且越到后来工作越有难度。旅游业尽管已有较好的发展,但整体上尚处于开发期,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旅游经济量与文化遗产的品牌还不适应,还需要加大力度。新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发现,有待于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不适时机地去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另外,尽管平遥漆器的大漆工艺已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还有许多蕴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发扬。文化的出路在于走出象牙塔,与经济相联姻,创建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但平遥文化产业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获得重大突破。总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待研究解决,但是归根结底,文化遗产重在保护,要寓利用于保护之中,没有永久性保护,便没有可持续利用。我们的目标在于取得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造福人类,造福后人。
参考文献
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OO2.平遥古城志[M].北京:中华书局,2OO2.平遥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陈放.中国旅游策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李元庆.三晋古文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8
第四篇:长兴历史和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长兴历史和发展》的调查报告
长兴位于浙江省北部,与苏、皖两省接壤。东临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苏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历史悠久。
五千年前,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高耸矗立的仙山之麓,横亘绵延的龙山脚下,碧波万倾的太湖之滨,涓涓细流的箬溪两岸。他们在这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上耕田种稻,植桑养蚕,烧制陶器,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前514――前495年),吴王阖闾派弟夫概在今雉城东南两里处筑城,作为夫概王邑。因城狭长,故名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从长兴走出了一位开国之君――陈霸先,公元557年,他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国号陈。当时,长兴属吴兴都。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罢吴兴都,长兴并入乌程县,属苏州。仁寿二年(602),复立长城县,属湖州。隋唐时期,长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顾渚贡荣院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茶圣陆羽将贡茶命名为紫笋茶并写入《茶经》,湖州刺使颜真卿、张文规、杜牧等亲临监茶,诗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苏轼、王十朋等都前来品茗赏景,赋诗题咏。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改长城县为长兴县,自此县名一直沿袭至今。
民国元年(1912)1月17日,革命军光复长兴。抗战爆发后,长兴成为抗日根据地,长兴人民为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县1600多人参加新四军。长兴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取得了数十次战斗的重大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6日解放了长兴。
改革开放以来,长兴人民更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长兴建设得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长兴又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建成了“全省十强”的长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在刚刚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长兴例51位,两年上升56位,长兴成为全发发展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面对长兴日新月异的变化,长兴人民深感自豪和骄傲。
长兴历来风云际会,人杰地灵,长兴――这颗镶嵌在太湖西南岸的明珠,在大家的呵护下,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加迷人光彩!
长兴一小502班47号许悦
第五篇:关于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本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学号:201023005姓名:马莉 所在地区:苏州
苏州城的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受命建筑苏州城。伍子胥在吴中大地“相土尝水,相天发地”终于建筑出了一个新的都城——苏州城。苏州城建于2500前的春秋古城。建成至今,旧城未有大的变动,城址也未曾位移。据统计,与苏州同期建成的古城有140多座,至今幸存的有6座,而依然坐落在原地的古 城唯有苏州。
吴语
吴语婉转柔和情意绵长,吴侬软语的典型代表就是苏州话。而被称为“江南明珠”的苏州评弹是吴地的艺术珍宝,被称为是“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是苏州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苏州话简称“评话”苏州人常说的“大书”。它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是运用于苏州方言说讲的曲艺形式。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是弹词和苏州方言的结合,以“说、噱、弹、唱”为主要形式的艺术手段。弹词有说有唱,多是男女双校。一个人用三弦是上手,另一个人用琵琶是下手。
评弹表演多用苏州方言演出,口语色彩比较浓。
园林名胜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它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留
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主要代表了明代的园林风格。它始建于明代,园主王献臣曾经是明朝御史,因受人诬陷,被罢官后回到故乡苏州,在城东建成拙政园。
拙政园园名释义:“拙政”取自西晋时期潘岳写的《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名之膳,此亦拙政之为政也”句。拙政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留园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里“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全园结构紧凑,厅堂富丽堂皇。
留园园名释义:留园最早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园主徐泰时修筑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现在的留园,西园也就是现在的西园寺。到了清代,吴县东山刘蓉峰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主姓刘,百姓称为“刘家花园”。清代光绪年间,为官的盛康买下了“寒碧山庄”,并改名为“留园”。盛康在修筑花园的时候曾发现了一块据说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题为“长留天地间”的石碑,于是将园订为留园。
网师园
网师园是最早南宋万卷堂故址,明清时期经历数位园主修建而成。网师园小而精致,被誉为苏州私家园林的典范。
网师园园名释义:“网”,即捕鱼之网,“师”即捕鱼之人。园名取自渔隐之意,表达了园主的追求心性自由,自在适意,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沧浪亭
沧浪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建于北宋时期,是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园林。在苏州园林之中,沧浪亭称为典型的“城市山林”。
沧浪亭园名释义:命名取自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絪,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沧浪”命名,表现出园主想要归隐,超脱的心境。
狮子林
狮子林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是元代天如禅师为了纪念老师中峰和尚建造的。因为园内以众多形状怪异的假山著名,因而有“假山王国”之称,更因为园中的假山多像狮子,而且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命名为狮子林。
我身边的古色古香
平江路
从家里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这条路。这里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从600年前保留下来的,雨滴打在青石板上,持一柄折伞,踏在路上,款款而行,那么你便是古代走出来的女子了。
翰尔园
经历了六百年的时光的洗礼,它依然伫立在这里,斑驳的墙上留下来的年代的痕迹,为了更好的保护这里的一砖一瓦,维修人员几经商讨,仅仅修去了四厘米,就保住了这里的围墙。现在这里是一座茶馆,坐在这安宁的享受着茗香,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或者听听这古刹的回想,都会让人恍惚觉得是置身于几百年前,穿越了时空。
长廊
大门
修葺的围墙
山塘街
这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所以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
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山塘街一直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山塘街堪称江南水乡街巷的典范。它的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货物的船只和游船画舫款款而过。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西段从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这次修复并向公众开放的是从渡僧桥到新民桥一段。这一段是山塘街东段繁华的商区。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水道、民居、建筑进行了修复,还从别处移建过来一座古戏台、几处会馆。以后将逐步推进,对山塘街进行全面的修复。如果重游新修复的这一段山塘街,一定会感到兴味盎然。
首先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园林和历史的风貌。新移建的雕花楼古戏台,画栋雕梁,华美古朴。苏州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戏曲文化十分繁荣,昆曲已被联合国授予“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在通贵桥之南的玉涵堂则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江南豪宅和园林,它有四路三进,六千多平方米。其主人是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故而亦称“阁老厅”。安泰龙社是清末山塘街上的民间救火组织,这里陈列有当年救火员用过的钢盔帽、救火斧、火警钟、木水龙等实物。
这次重点整修了石驳岸、石码头,配置了游艇画舫,游人可以乘船倘佯,在桨声里领略江南水乡特有的情味。此外,如在山塘街上漫步,石艺斋的精美石雕、江南衣馆的服饰刺绣、吴拓斋的拓碑技艺、朱文茜的黄泥捏像以及蓝印花布、苏扇、文房四宝等使人目不暇接,整个街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吴文化的氤氲气息。
苏州是一个美食王国,现在山塘街两旁店铺林立,也可说是美食一条街。五芳斋的点心、黄天源的糕团、采芝斋的糖食全都是苏州的名牌
这里有好多记录古老苏州人的生活,还有某某工作室,剪纸室,因为不让拍照所以只能拍外面的景色和建筑。
苏州人过去的生活尽在苏州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