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

时间:2019-05-14 16:3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

第一篇: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

2016/12/3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完成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当前,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旅游与资源环境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旅游作为产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重视旅游目的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为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负面影响。

“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同时,如何解决旅游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环境资源问题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美丽风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在多年的规划实践工作中,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众多问题的具体剖析,力求阐明两者间的关系及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旅游环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辨证关系

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环境的供给,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地貌,水温,气候,生物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等。旅游资源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保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护了旅游资源。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处理好人和自然、自然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应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人类在喝下自己酿造的苦酒之后,一定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价值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中检讨自己的行为,吸取经验和教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力治理已经破坏的自然环境,消除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严重对立,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人和自然的完美的和谐统一,保证人类自身全面发展,健康的走向光明的未来。

据媒体报道,云南省著名景点玉龙雪山曾为获得更大商业价值,在景区架设多条索道,每条索道都伸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这些索道的建设和运营,导致大量游客涌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坏,部分冰川开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游客践踏、破坏;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最初规划时还存在的珍稀动物,现在已难觅踪迹。

事实上,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中类似“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比比皆是。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导致洞窟内壁画褪色、空膨;黄山过多开发建设,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一些地方的古城过度商业化,如南京古城墙增设“透明观光电梯”致反对声一片;还有十三陵、清东陵被私自挖掘;长城墙体被拆;等等。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并倡导建立科学体系对全球典型旅游地进行监测和分析,指导旅游目的地科学发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示范性地位、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在中国和希腊建立起监测点,对于总结当地旅游发展模式、探索未来发展道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以及桂林、黄山、张家界、喀纳斯和成都等地监测点代表进行了工作报告。

二、人与自然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由自然界发展而来的。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自然就不再是纯粹的天然的大自然了。自然界在人类的作用下已经深深的打上了人的烙印。但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发展到多么高的社会形态,人类都不可能超越自然而存在。人类应当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以科学的态度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对可接触到的自然界进行改造,形成了人工自然。例如农田、池塘、果园、水果和庄稼等。还有通过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另外部分,这些物质原来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人们根据客观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条件和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并且继续在自然的作用下存在和发展,例如交通工具、建筑物、旅游景区等。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向自然界中排放各种废弃物,形成了被废弃物污染过的人污自然。

伴随着旅游发展,人工化自然的领域总是在不断的扩大。他的每一步扩大都意味着我们的活动介入到了大自然的一个新的领域。在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的估计各种实践活动所导致的自然平衡的改变可能给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作出趋利避害的最佳选择。

告诫大家,旅游是个筐,但不是什么都能装!

三、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破坏

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但事实上在世界的不少地方,由于人们对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作用片面的理解,出现了不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发掘各种旅游资源,过度的开发和消耗性利用所形成的弊端,带来了生态环境失衡或历史文化遗产的毁灭。

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轻规划重开发使不少国家级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现象泛滥,有的风景区正逐渐失去原生态。“比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时候,拆旧建新,建造一个所谓全新的‘遗址’,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味。在自然风光很美的地方大修大建,修很宽的路通往山上,山顶建索道。再比如,一些地方把旅游资源承包给出去,乱建别墅山庄,以山景别墅、海景别墅为噱头搞商业宣传。”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发展,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关键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避免旅游资源的被破坏和枯竭。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概括性的讲,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源性”破坏,即旅游资源遭到旅游活动本身(如旅游者、旅游建设等)的破坏,主要表现形式为: 游人在景区的超负荷活动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损害或破坏;少数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蓄意破坏;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建设”;

其次是“外源性”破坏,即旅游资源被周边区域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造成旅游资源的毁坏;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滥捕滥伐,致使许多景观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文化艺术生产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工业生产活动对旅游资源的污染及破坏等。

四、旅游开发对文化的影响

由于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旅游开发会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受到资源地的影响。

现在旅游业发展很快,需求也很大。很多旅游景点都是人满为患,一到节假日就是看人去了,最后往往是人去得多的景点就遭殃。旅游业既要强调发展,也要强调资源的保护。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历史文物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对其造成的伤害或者损害是不容低估的。而我们这些旅游景点,特别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重塑的,一旦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因此,要正确处理促进旅游业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在立法当中要特别强调旅游资源保护的问题,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这样才能够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五、法定规划科学发展

导致旅游业“轻保护重开发”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是旅游资源产权不明导致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实际开发者出于逐利目的破坏性地开发资源,对相关利益方造成损害;二是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公共旅游资源部门化倾向日益严重,不同部门基于各自的部门利益,往往形成过度开发或绝对保护两种片面认识,遇到利益争先恐后、遇到问题互相推诿;三是旅游规划不具备刚性法律地位,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项目规划及其他产业规划协调时处于弱势地位,对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重开发轻保护”突出问题,新出台的旅游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同时,旅游法还专门设置“旅游规划和促进”一章,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各地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旅游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对跨行政区域且适宜进行整体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利用时,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或者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编制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在规划内容上,“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内容。”在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

在规划衔接上,“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人文资源利用上,旅游法规定“对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利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维护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并考虑军事设施保护的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此外,旅游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推广,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免费平台,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六、结论

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产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旅游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旅游是没道理”。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留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发展旅游产业的使命,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

第二篇: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旅游区经济管理论文

论文题目: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年 级: 2010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向富华

二○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旅游区经济管理

目 录

摘要„„„„„„„„„„„„„„„„„„„„„„„„„„„„„„„„1 绪论„„„„„„„„„„„„„„„„„„„„„„„„„„„„„„„„1

一、旅游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概述„„„„„„„„„„„„„„„„„„„„2

二、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1、有效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周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三、旅游景区环境存在具体表现„„„„„„„„„„„„„„„„„„„„

31、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32、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33、旅游资源被“绑架”开发„„„„„„„„„„„„„„„„„„„„3

四、景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原因„„„„„„„„„„„„„„„„„„„„

31、自然侵蚀„„„„„„„„„„„„„„„„„„„„„„„„„„„

32、不合理的开发„„„„„„„„„„„„„„„„„„„„„„„„„

43、景区经营管理中的缺失„„„„„„„„„„„„„„„„„„„„„

44、不文明的旅游行为„„„„„„„„„„„„„„„„„„„„„„„4

五、对策„„„„„„„„„„„„„„„„„„„„„„„„„„„„„„

41、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

42、坚持避免走“前工业”时代老路„„„„„„„„„„„„„„„„„

43、以法律效力来维护文明旅游„„„„„„„„„„„„„„„„„„„

44、教育引导与管理„„„„„„„„„„„„„„„„„„„„„„„„

5(1)对游客的管理„„„„„„„„„„„„„„„„„„„„„„„5

(2)对当地居民的教育„„„„„„„„„„„„„„„„„„„„„5

(3)对旅游企业的管理„„„„„„„„„„„„„„„„„„„„„5

六、结语„„„„„„„„„„„„„„„„„„„„„„„„„„„„„„5 参考文献„„„„„„„„„„„„„„„„„„„„„„„„„„„„„„5

旅游区经济管理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近几十年来,旅游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发展势头最强劲、创造价值最多、独立的复合型新兴产业。旅游业“火箭式”的推进速度,使“旅游热”成为了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促成的结果。许多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由于游客的大量涌入,加上其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给景区带来了交通拥堵,生活垃圾肆意丢弃等诸多问题,极大的削弱了景区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能力。旅游业主一味地追求短期效益,大兴土木耗巨资建设高架索道等人工设施,大大地降低了原有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所以,如何积极稳妥开发,达到既发展经济又改善生态、保护景区环境,促进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旅游 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绪 论

旅游是通过旅行、游览达到休闲、见识、启迪、锻炼、学习的目的。旅游目的地是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质量极佳、具有可供旅行者达到上述目的的地方。旅游所具有的以上特点,决定了旅游景区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是一个景区能否吸引众多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有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存在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旅游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过来,又可促进旅游景区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此反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旅游景区环境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

旅游区经济管理

区生态环境保护周到,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消费,可以推动当地土特产品市场、餐饮及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减轻自然保护区的压力,缓解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居民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从而保护环境和资源。

三、旅游景区环境存在具体表现

1、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旅游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风景区,越来越多的受到建设性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以索道为例,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了现代索道。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索道的建成,不仅破示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

2、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有的旅游景区出于经济的目的,再加上缺乏规划和管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如旅店、餐馆等与景区环境不符的旅游服务设施。广大游客生态意识较差,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超过了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旅游景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旅游资源被“绑架”开发

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与规划,特别是对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而当地的社会发展又亟需此处的风景区为其带来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绑架”开发。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四、景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原因

1、自然侵蚀

自然状况下的寒暑变化、风吹雨淋及生物作用导致旅游景区环境形态和性质

旅游区经济管理

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必须以立法来作为保障,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通过法律效力来维护文明旅游,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违者必罚,罚者必实。

4、教育引导与管理

(1)对游客的管理

作为景区,可以通过各种生态活泼的方式教育引导游客,规范其行为,进一步培养游客尊重自然及乡土文化,爱护生态的消费方式和旅游方式。

(2)对当地居民的教育

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利益,所以景区环境管理必须有效的和当地居民融为一体,让当地居民认识到景区环境和资源保护是维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也是其中重要的积极分子。

(3)对旅游企业的管理

旅游景区环境的好与坏,最大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就是旅游企业,所以旅游企业应将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六、结语

景区的环境保护很重要,既要发展旅游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做好景区保护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旅游相关者的义务,不断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风景区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均良.我国旅游景区生态保护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M],管理科学文摘.2003 [2]刘 晓.浅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导刊.2008 [3]郑 鹰.浅谈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4]徐 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江淮论坛》1998年1月 [5]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006年8月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的讲话.2006年8月

第三篇:保护资源 保障发展

保护资源 保障发展

为实现沧源跨越式发展努力拼搏

沧源县国土资源局是具体承担全县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县政府工作部门。这次会议在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1]27号)》、以及云南省政府转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109号)、白恩培和秦光荣在加快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杨洪波书记在全市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制度创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市委工作报告5份文件材料,结合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认清形势、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给云南省提出的加快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建设意见及临沧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对照我县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我县的自然条件虽好,但是发展不足,发展单一,自我满足的观念还很突出,特别是在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瓶颈被逐一打破的条件下,越发凸现出来,就像耿沧二级公路建成后给我县带来的效应和证明,应该说我们沧源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是客观的说现在(1)是我们县城的现状感 觉就是容量太小,功能不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能满足和承接我们加快发展的需求,所以当前扩大城市规模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2)是我们的准备不足,随着佤山沧源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每年举办的摸你黑的庆典活动的影响力下,越来越多的客商选择沧源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地,提出的许多要求无法回答。针对上述分析我县今后的工作方向是:

(一)做好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全县耕地质量。不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下步城市发展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提供资源保障。今年内,在完成糯良乡土地开发整理(县级占补)项目的省级验收后,在10月实施我县第3个县级耕地占补,芒卡镇湖广村项目工作,今明两年内实现全县净增耕地5300亩。

(二)认真组织实施好“兴地睦边”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现已完成了我县2010-2015年沧源县94500亩“兴地睦边”的项目实施规划,现已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项目正在实施的勐角莲花塘等(10)个村的项目已完成投资3156.5万元,勐角乡翁丁等(3)个村的项目已完成投资2486.05万元,两个项目的外业工作将在10月底完成。今年12月开始组织勐董镇芒回村、班洪乡芒库村、勐角乡糯掌村3个第二批“兴地睦边”项目。

(三)加快我县矿产资源整活步伐。要充分利用我县已成立了的沧源矿业开发公司的平台,发挥功能作用:1是明确好在整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应该享有的和承接的 及时办理相关手续;2是按照市场在运作的模式,为公司创造条件积极参与我县范围内矿权的各种挂牌交易,确实提升我县的矿产知名度。

(四)确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已启动编制了我县《2011年—2020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明确了全县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61个,其中:已经实现搬迁3 个,正在进行治理2个,目前全县还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56个。我局按灾害类型划分,有滑坡37处、5处崩塌、其它地质灾害19处。另外就是发挥部门职责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动态,并从今年起在云南省政府决定实施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争取项目,目前已组织上报5个项目,其中,班洪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预算投资4000多万元,已获准实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2011年12月开始实施。

二、抢抓机遇、落实任务

通过对照分析,我局已认为当前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保障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使县委政府争取来的重大项目、决定实施城市发展项目以及招商引资来的项目按时的落地开工。

(一)是要充分利用桥头堡建设中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向上争取汇报,特别是加强如何用地方面的沟通,少走弯路,逐步实现用地开工的正常化,规范化。

(二)在具体征地中重点开展好县城5号路、芒波路、信息物流中心、利源建材城、博安汽车交易城、碧丽园500吨茶叶精加工项目、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征地供地工作,涉及4个社区(村)8个居(村)民小组、共签订土地征收合同35宗,面积696.61亩,其中按支付面积332.58亩,一次性补偿面积364.03亩。同时积极工作确保沧源边境工业园区沧源石业公司第一期项目用地的开工。

(三)认真做好沧源佤山机场开工前的施工便道临时用地的报批工作,深入实地现状对照相应规定要求,摸索新做法,确保项目开工的手续完备。

三、提高水平、趁势而上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转变思路,善谋发展上下功夫,在增速提效,搞好服务上求实效,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力争圆满完成2011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建设项目用地报件的组织审查上报工作。指定1名局领导及股室负责人专一负责此项工作,通过与上级主管部门、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在时间上,办理中加快进度,实现快速办理审批。

(二)加强执法监管,防范和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继续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坚决制止滥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行为,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利用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切 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做到既查事又查人,并严格实行问责制。加强与城建、规划、城管以及公、捡、法、纪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部门协作配合执法力度,形成国土资源执法合力。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大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通过缩短审批时间、简化审批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同时,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国土资源部门在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国土资源系统行业新风。

(四)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策中,要主动站出来不做老好人,多想办法出主意,客观分析不找理由。在保护资源方面当好守门员,在保障发展上做好参谋助手。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凤凰古城旅游发展与保护分析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与保护分析

目录

1.凰古城的基本概况

1.1 地理概况 1.2 人文概况

2.凰古城开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发展现状 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凤凰古城开发发展与保护的策略

3.1 合理利用资源

3.2 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旅游环境承载压力 3.3理清古民居产权, 加强政府管理 3.4 实施整体保护

3.5大力宣传,加大保护力度增强游客保护意识 4.结语

一、凤凰古城的基本概况

地理概况: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地理位置可概括为:“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古城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人文概况:

湘西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湘西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湘西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湘西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凰山城依偎着沱江,群山环抱,关隘雄奇。这里的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峰岭相摩、河溪萦回,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可谓天人合一。

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湘西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还有原始戏剧活化石傩堂戏、地方风味十足的阳戏、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湘西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

湘西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二、凤凰古城开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开发发展现状:

在古城整治过程中, 凤凰县首先抓好了规划修编, 主动聘请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共同修编了《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同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于2004 年 2 月 28 曰通过。凤凰古城保护工作已有法可依。近年, 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上, 完成了城区自来水改造和路灯改造工程, 实现了广播、电视、通讯、供电线路全部入地,恢复了拉毫段南方长城 3.4 km,投资 1 900万元实施古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投资 1 100 万元修复东门至南门至西门的城墙城楼, 完成了南门休闲广场、彩色音乐喷泉及兰桥建设。凤凰县还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县建设,沿公路构筑起了绿色长廊和经济林带, 逐步实现走近凤凰,古城风貌扑面;进入凤凰,古城意境迷人的意境。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过度商业化现象,且商业业态单一:沿着古街游览, 发现古街两旁原来的居民小楼几乎都改作小商店, 大多卖一些本地特产和零售杂货, 古朴的小巷里商业气息非常浓厚。不仅如此, 大部分的当地居民也以个体商户的身份参与进古城的商业化现象里来, 绝大部分是卖一些自己的手工艺品, 摊位沿着屋檐下、墙根角一路向下, 热热闹闹。过度商业化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凤凰, 丽江的大研古镇受商业的冲击愈发严重。笔者认为, 从古城传统文化保护这个角度来看, 当传统文化成为交易商品, 过度商业化对古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弊大于利。2.原生态资源的破坏:

原生态资源是指天然的环境与本土原生的文化, 而非强加于该文化的外来因素或被该文化所汲取的外来因素, 原生态资源具有两层涵义, 即原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自然性、民间性、独特性、稳定传承性等特点凤凰地处边疆, 有着水洁风清的自然生态环境, 同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由于古城旅游业的发展, 大量游客的进入,对自然的原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比如游客将废弃物丢到沱江中,甚至向江中吐痰, 部分居民为追求眼前利益随意扩大营业门面, 破坏了古城原有的完整性。

3.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根据近10 年的统计, 每年游客少则 l8 万人次,多则50 万人次,平均30 多万人次, 主要的旅游宾馆、饭店有富丽华大酒店、南华宾馆, 金叶宾馆、古城宾馆,总床位数仅有 1 500 多个。宾馆床位数远不能足旅游高峰期的需要, 导致许多游客玩在凤凰,住在吉首;同时, 古城内和各景点间还以摩托三轮车作交通工具, 旅游娱乐设施和旅游商品开发还十分有限,旅游购物场所规模小且分散, 这些问题导致古城的实际旅游收入大打折扣, 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4.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古城更新过快:

快速发展直接导致建筑更新过快。由于传统民居环境质量较差、卫生设施不便等因素, 居民也迫切希望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来到凤凰不难发现,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 绝大部分当地居民将祖传的老屋拆掉重修或者擅自加建改建作为家庭旅馆, 这不仅严重破坏民居原本风貌、住宅格局, 而且建筑形态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住宅穿插于古巷之间。这一次前往凤凰, 发现沱江两岸民居外面都被搭上了脚手架, 有工人正在作业。一打听才得知, 当地政府希望凤凰的夜景更加美丽, 小镇的夜间轮廓线更加清晰, 于是江边民居家家户户都在安装夜间照明景观灯。乡土建筑一时间/脱贫致富, 纷纷披上了时尚的外衣。

5.古民居产权不清:

古民居作为文物的一种, 从文物实体的角度看, 国家是无权对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实体(古民居)进行维修的。凤凰居民作为中国古民居的代表, 正承受着产权问题带来的灾难。近年, 随着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 一些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护区, 由于产权不清, 文物保护单位只用不管, 造成部分居民对古民居的过渡使用, 弃落荒废、破旧不堪, 严重影响了古城风貌, 不利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6.旅游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与游客保护意识淡薄:

凤凰古城内任居住有居民,作为保护主体的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居民对古城文化历史价值认识不高,在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下,广大的居民生起了盖洋楼、拆旧民居的观念,一些文化预产有所破坏。而来当地旅游的游客也没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保护的观念乱扔垃圾、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破坏政府也没有大力进行保护宣传导致很多旅游资源招到破坏。

三、凤凰古城开发发展与保护的策略

1.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利用有限的旅游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 所以才能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旅游欲望。凤凰景色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任何旅游地都有着自己的旅游环境容量旅游饱和和超载会对旅游地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为了当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资源。应合理利用资源,不能过度的商业化,着眼于其长远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旅游环境承载压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某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 如环境美学价值的减损、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等, 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等几个方面, 如果游客数量长时间超过其旅游承载力, 将加速古城的衰老进程。因为凤凰古城旅游接待设施不足,所以应增加一些旅游接待设施,改善凤凰古城的交通条件,让一些游客去古城旁边城市居住来缓解古城的环境承载压力。凤凰古城现已成为国家风景区,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但是旅游接待设施及相关公共设施的落后, 制约着古城的旅游承载力及进一步发展, 因此, 必须加大投资力度, 修缮各种必要的设施。同时,做好营销宣传工作, 引导游客流合理分配。应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宣传,高峰期分流游客,使古城的游客量旺季合理、淡季不淡,保证古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理清古民居产权, 加强政府管理:

古民居是凤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 不仅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构成了城市特有的魅力。但如果民居的产权关系不理清,将不利于古民居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开发, 使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对待古民居的产权问题, 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其一为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古民居经济价值。通过优化文物生产要素的配置, 实现等价交换。这样使交易双方都达到满意效果,既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文物保护不力问题, 也避免了以后产权不清可能生出的事端, 具体操作可采用货币收购或土地置换的方式。其二为政府管理, 随着凤凰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做好古民居的保护, 有关部门应明确要求将古民居纳入强制性保护的范畴, 明确报批程序及责任单位。一些民居保护改造有别于一般的改造工程,其实施方案必须在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多方论证, 慎重决策。古民居若没有居民生活于其中, 是没有开发价值的, 对于一些失修已久、产权归属不清的古民居,政府应该明确国家的所有权, 鼓励个人购买, 但买方必须按照政府的房屋保护和修缮方案,承担起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责任,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古民居的用途, 国家拥有古民居完整的所有权。

4.实施整体保护:

文物古迹、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整体保护原则就是不能将各个部分孤立起来, 不仅要保护各个文化单元,还要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内一切能反映其特性的相关信息。凤凰古城的沱江、南长城、东门城楼、沈从文故居等景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景点的不足会影响其整体,应实施整体保护措施。如沱江旁边现在现代酒吧等的兴起对凤凰古城的整体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大力宣传,加强居民保护意识和游客的保护意识:

首先,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应提高保护意识有利益第一向持续发展进行转变。积极引导各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为古城的开发与保护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并对旅游保护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当地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引导游客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其次,当地居民应意识到古城文化历史的价值,从自己的意识、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来着手改变,培养出一种保护理念积极参与到古城的保护与开发中去。最后,来此的游客应该爱护公工财产,保护好旅游资源不对旅游资源进行破坏。在当地导游指导下正确进行游玩。

四、结语

凤凰古城是一个结合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当然好的资源并不是永远不变,如果没有合理进行开发利用,将会对古城的文化价值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凤凰古城旅游开发中现在任存在一些不足,当地政府没有太过重视对资源的保护,当地居民也没有很好的保护意识,游客也没有很好的保护意识。只认识到当前利益而没有对持续发展进行思考。所以在今后的开发中发展中应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完善政府的保护政策,加大保护宣传教育,使古城的发展与保护相互结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范文

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还面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冲击。有效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处理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

文化产业通过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获得经济效益。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具有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和个人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认识不够,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种认为文化资源保护与追求经济效益是矛盾的,片面强调政府的保护资金投入,忽视甚至不考虑经济效益,导致文化资源保护处于政府单一投入的境地,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种认为经济发展大于一切,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文化资源保护甚至破坏文化资源。事实上,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代表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资源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科学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思想观念。对于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从业者而言,应进一步明确文化传统所具有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的双重属性,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利用的关系,做到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妥善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摆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位置,找准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找到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品的切入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利用的双赢。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专业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种专业划分格局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相对单一,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协调推进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整合相关专业,创新课程设置,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人才保障。

为文化企业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创造良好环境。相关部门应树立开放包容的观念,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体系和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文化资源的保有单位和个人将文化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化运作,不仅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实现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弘扬,而且可以通过相关收益为文化资源保护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当前,特别应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文化资源保护领域实现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投入的对接,在经费保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资源利用、权益分享等方面有序推进,大力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有效转化,在有效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下载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徽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古徽州民居民俗保护和发展》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1)班 学生姓名 黄建安 指导教师 王新亮 2013年10月8日......

    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与保护

    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与保护 摘要:通过对湘西凤凰古城的旅游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 阐明了凤凰古城在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原生态资源的保......

    徽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毕业论文题目《古徽州民居民俗保护和发展》 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旅游管理(1)班 学生姓名黄建安 指导教师王新亮2013年10月8日 古徽州[摘要]:徽......

    发展与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

    文化局旅游保护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xx县位于**省西部边陲,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全县国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38.7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万。xx县历史悠久,自唐朝永隆年间设立渭阳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

    保护资源发展难题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关系(5篇范文)

    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关系内容摘要: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效解决耕地资源保护不严、建设用地供应不足、国土资源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使国土资资源优......

    保护资源 保障发展(共5篇)

    保护资源保障发展 营造我市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辽源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金育辉6月25日,我们将迎来第2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