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
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
<庄稼>
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艺术“曲艺”,是何年何月形成的?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从出土的秦汉陶俑中,可见到滑稽可爱的说书俑人,由此可见,曲艺的形成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辉煌的过去
曲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结合各地民风民俗和语言特色,到了新中国成立时,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三百多个曲艺品类。就拿我们安徽省皖北地区来说吧,也有各类曲艺三十余种。笔者所在的宿州市,原为宿县地区,下辖八个县,1980年我做过一次统计,共有曲种十三个,职业和半职业艺人1058人。那时期,正是曲艺繁荣兴盛时期,每逢农闲季节,集镇皆有锣鼓响,村村能闻弦板声。每块曲艺场地上,听众都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他们随着说书人所讲的情节,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愤怒不已,时而惊讶万分,成了听书迷。因而,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曲艺在历史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了农村的文化市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简言之,有以下三点:
(一)使广大群众了解了中国的历史
众所周知,解放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但是他们也知道我国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这是曲艺的功劳,他们是从听书中知道的。例如听过《楚
汉相争》、《云台中汉》的人,知道了我国曾有过西汉、东汉;听过《隋唐演义》、《响马传》的人,知道了有荒淫无道的隋炀帝和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听过《杨家将》、《包公传》的群众,基本上了解了北宋的历史;听过《英烈传》的人,知道了凤阳出个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大明……,没学过一天历史书的人,能基本通晓中国封建王朝的演变,这不是曲艺的功劳嘛。
(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喜欢听曲艺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忠、孝、节、义等品德。听了《岳飞传》、《碧血扬州》,知道了什么是忠君爱国,抵抗外族侵略;听了《苏武牧羊》、《文天祥》后,知道了什么叫民族气节;看过《鞭打芦花》、《王祥卧水》后,大都学习他们敬爱父母,做个孝子;听了关羽保皇嫂,千里走单骑的人,知道了什么叫义……总之,忠、孝、节、义的民族美德,是通过曲艺传承下来了,这点恐怕没有人质疑吧?
(三)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全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广播、电影、电视尚未普及之前,是谁在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是曲艺!大家都会记得,一部《白毛女》的演唱,能激起解放军战士杀敌报国的勇气;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鼓舞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心;《小女婿》推动了我国婚姻法的顺利实施;相声《如此照相》,批判了“四人帮”的极左思潮和害人的路线;喜剧小品《超生游击队》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例子不胜枚举,总之一句话,曲艺在历史是立过大功的,不该忘记的。
二、尴尬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事业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进了千家万户,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上剧场的人少了。再加上引进的西方狂歌劲舞的冲击,曲艺事业每况愈下。现在学曲艺的人少了,老艺人死的死了,中年艺人改行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曲艺队伍急速萎缩,大有曲终人散之势。就拿我们宿州市来说吧,能坚持说书唱曲艺的不足十人,怎么办?能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辈手中消亡吗?真令人忧心重重呀!
三、振兴曲艺事业的几点浅见
古老的曲艺艺术,日渐没落,让我这个写曲艺、研究曲艺的老曲工作者痛心,对目前状况曾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可惜无有良方找到出路。最近我从中国文艺史上发现一个问题,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中国的文学艺术样式,一向是崇尚改革而不断进取的。比如说唐诗,唐初有王勃、骆宾王、卢照邻等初唐四杰、中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家,晚唐有刘禹锡、皮日休等名家,他们把唐诗推到最高境界,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意境上能超越他们的几乎难于上青天。怎么办呢?到了宋代,聪明的文学家改革了,不专门写诗,而作词了。宋朝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挑灯看剑”可谓气势磅礴;而柳永的“晓风残月”,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又写的委婉细腻,把宋词推到了顶峰,使后人难以超越。到了元代,文人们知道写诗写不过唐,写词又难以胜宋,怎么办?他们把词戏曲化,即编个故事唱出来,写成元杂剧。所谓元杂剧说白了就是编
个感人的故事,把词用到故事里,让演员在舞台上既表演优美身段又用清脆的歌喉把词唱出来,这在当时可是个时髦的玩艺儿,吸引了无数的达官贵族及平民百姓,元杂剧也因此成为当时戏曲的高峰,出了像关汉卿、王实甫、高则成、白朴等一大批大作家,写出了《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墙头马上》等传世名著,这就是元代文学改革的成果。
到了明代,文人罗贯中、施耐庵等人知道,写杂剧不行了,比不过元代四大家,怎么办?改写白话小说吧,让更多的老百姓也能听懂更明白,于是出现了一批通俗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在此时诞生的。后来又出现了名家冯梦龙,他搜集了许多民间传说,编辑出版了“三言”“二拍”,把白话小说推向高潮,也给后世留下了精美的文化遗产。到了清代,文艺还是在不断改革创新,徽班进京吸收了皮簧、秦腔才创出了京剧,梆子戏传到各地吸收了不同地域文化,才形成了河南豫剧、山西晋剧、河北梆子、山东柳子等剧种,使祖国戏曲更加丰富多彩,受到不同区域群众的喜爱。
从以上事实说明,中国文艺是在不断改革中延续下来的。现代曲艺如何改?我认为应考虑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内容贴近群众生活
现在的曲艺作品,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宣扬好人好事,这只是一方面,我们不应忘了曲艺是匕首、是标枪的主要作用,如果写一
些群众特别关心的作品,如中央政策到了下面就变样,官僚阶级腐败成风;各地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相信群众是喜欢听的。为什么侯宝林大师的“关公战秦琼”、姜昆的“如此照相”久演不衰,道理就在这里,光写些假、大、空的口号式作品是难以吸引听众的。最近我从电视上看到,我们中国曲协以刘兰芳主席为首,组织编写、演出了“感动中国”五十人的故事,到各地演出,由于内容生动感人,演员技艺高超,而且演职员只有十来人,好接待,费用低,深受各地领导和群众欢迎。这是个好兆头。如果各省曲协也能组织一批人照这个路子走下去,我以为不失为振兴曲艺的一个良方。
(二)形式要改
大家发现没有,这几年曲艺总的情况是不景气,但快板却很红火,不少晚会上都有它的身影出现,其原因是它改了。由单人或两人唱的快板,现改成音乐快板,演员上十二人或十六人,配上音乐,边唱边舞,有现代舞味道,群众当然喜欢。我还看过苏州评弹上场十几人,四川清音也是美女一群,演员数人,既演唱又变化队形,辅以舞蹈,给人以美的感受,观众怎么会不喜欢?因此我认为,我们省的琴书、大鼓、坠子等曲艺形式要想存活下来,也要向他们学习,在人员、音乐编排上下功夫,搞成群唱群舞,预计也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三)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老曲艺在演出时的服装、化装都不讲究,台上脏兮兮的,冷清
清的,现在青年人谁还愿意看呢?要想吸引年轻人必须在服装、化装上严格按美学观点包装起来,演员也要下功夫,在身段上、手势上及表演上给人以美的感觉,这样年轻人才愿意看。比如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我参加几场大型晚会,在省住房建设厅举办的庆祝活动中,安庆市把“洪湖水浪打浪”改用黄梅大鼓调演唱,那服装光彩照人,演员靓丽可爱,边唱边舞,获得阵阵掌声。我以为这也是曲艺发展的方向,照此改下去,曲艺还是有振兴的前景的。
(四)要加强与现代传媒结合,扩大影响力
我们想想,刘兰芳怎么从鞍山市一个普通评书演员而名扬全国的?赵本山是怎么从铁岭曲艺团出来的?他们都是靠媒体炒作出来的,没有现代传媒炒作,想让观众认可,困难就大了。安徽省电视台花戏楼栏目,去年底至今年初,大力炒作我省民间十大业余戏剧明星,效果很好,使我们认识了不少民间戏剧艺人。我们曲艺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也来了十大曲艺明星演出,岂不是有利于曲艺和电视台的双赢方法。对曲艺的振兴也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以上意见当否?请专家和同志们指正。
作者简介:庄稼,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原安徽省曲协副主席,曲
艺作家
第二篇:曲艺现状之我见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跃在中国民间的各种曲艺曲种约有400个。他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说的有相声、评书、评话,唱的有鼓曲、琴书,另外还有快板、二人转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主要在北方广为流传。在中部地区有湖北大鼓、常德丝弦、澧州大鼓、潞安大鼓、河南坠子、三弦书等曲艺,这些也是中部地区丰富的曲艺资源。在湖北省民间说唱(曲艺)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能歌善舞,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祭祀中且歌且舞的传统形式,沿传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多样的曲种。现存与原有共计56 个曲种,如湖北大鼓、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等,这些都是湖北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湖北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问有五字句穿插其间。湖北大鼓的主腔为“四平调”。说唱时,艺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并附以手、眼、身、步的表演。说唱段落问常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以渲染气氖,或借以思考唱文,或得以稍事喘息。1949年后,随着书目内容的更新,唱腔也有新发展,并加入了丝竹伴奏。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在湖北地区演绎湖北大鼓最为出名的就是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明智,他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演唱优美而富于韵味,雅俗共赏,独树一帜,是一位公认的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大师。但是目前湖北大鼓现状不甚乐观,由于张明智的退出,西方流行音乐的冲刷,导致湖北带这项曲艺后继无人。
现在的曲艺作品,内容大都是大同小异,我们不应忘了曲艺是匕首、是标枪的主要作用,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也要将生活中黑暗的一面说出来引起民众反响,周立波的“海派青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受到人们的热捧就是因为他敢于将生活中的不平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说出来,既能使人影响深刻又能起到督促作用,讲出事实和人们的心声。在全国范围内,对曲艺传承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日益重视已经初见成效,许多曲种以其独有的民族性、大众性、通俗性和经典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认为曲艺的种种形式,在当今情形下,那些相对兴盛的,已经被赋予更多的这个时代的元素。对于语言或曲艺,不存在进步或者落后之分,只是为了更适应时代罢了。不论是现代的小品,相声,戏曲或是二人转,他们最根本的还是来源于之前的艺术形式,知识在现代意识的作用下,外形变了但其根是不变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现代人接受,艺术家们就会在这些艺术形式中融入了时代元素。而要想被越多的人接受,就要不断的使更多的时代元素融入进来,这不仅仅是曲艺的现状,也是众多艺术群体所面临的现状。对于曲艺而言一定要让听得懂的人来听自己的曲艺,因为那里有这个氛围,曲艺艺术把它的特性保持住了,它就有了 地域性了。这样拥有的特色曲艺才能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第三篇:从前· 现在· 未来作文800字
听爷爷说,从前的景色,如诗如画。夕阳亲吻着西山,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沸腾的钢水,消失在尽头。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环绕着清澈见底的溪水。一群群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蔚蓝的天空,成群结队的鸟儿在尽情地飞翔;山间绿树红花,鸟语花香„„这里的人们十分勤劳,用自己的双手打扮着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山上、农田里种着许多绿色的植物,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人们喜欢这里的美,快乐地生活着„„
我现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变了:树木们一天天像蒸发一样,大量减少了,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森林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再也看不到那枝繁叶茂的树木,再也听不到那和谐悦耳的鸟叫声,再也闻不到那芬芳扑鼻的花香„„此时,我心头一阵凄凉。水也变了:变得臭气熏天,变得浑浊不清,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水中没有什么生物,一片死气沉沉的样子。此刻,我心中十分沉重。人们变得再也不爱自己的家园了,随心所欲地伤害它:在森林里乱砍滥伐,每天,总能听到那一棵棵大树倒在地上的声音,那声音足以让人揪心!我不禁自问:它也有生命,我们人类凭什么去结束它的生命呢?不仅如此,人类还变得浪费资源,我们并不拥有无限,地球的资源终究会枯竭,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为子孙后代着想。你知道吗?因为人类的自私,大量的水土严重流失,土地严重沙化,泥水掩埋农田,使我们无法生存。现在,地球妈妈仿佛像一位饱经沧桑、满脸皱纹的老人,原本美丽的地球妈妈怎会变成这样呢?
我仿佛又看到了未来更加恶劣的环境。往日的一切都消失了,山没有了,工厂也变成一片废墟。水也没有了,连浑浊的污水也看不见了,早让岩石占领了。曾经在大自然中快乐生存的人类也没有了。洪水、台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吞噬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地球只剩下一个空壳。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大家庭,是我们的母亲,当我们被地球妈妈拥抱的那一瞬间,是多么幸福。我们向往着往日碧水蓝天的家园。让我们看到的,地球永远是“昔日”的样子。请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第四篇:网络安全的现状和未来
网络安全的现状和未来
摘要:
二十世纪末,“信息革命”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深刻变革。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开始显现的重要起来。当计算机通过Intemet 联接到一起时,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普便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扩展到无处不在。在网络攻击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 题。为了应付信息安全威胁和未来的信息战,许多国家做了很多努力。美国白宫 在911事件以后新成立了美国本土安全部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这些机
构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防范网络恐怖攻击。但是构建如此庞大和细致的信息安全体系,并未很好地改善美国的信息安全水平。事实上,美国政府和军方拥有成千上万台存
有敏感或秘密信息的电脑,它们大部分都与互联网相连,而且非常容易被黑客攻击。
其他国家像日本自99年底因为在大阪事件否认侵华事实而遭致大规模中国黑客攻
击后,网络安全在同本也开始得到重视。还有像以色列,虽然以色列政府本身的 网络系统安全并不如人意,但以色列的加强了信息安全攻击和防御技术的研究,而
且水平在世界上也较领先。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从全球来看当前的网络安全态势
并不乐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二十世纪末,信息革命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深刻变革。随 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变得重要起来。纵观现实中的网络
安全应用,主角依然是防病毒和防火墙。其他如网络入侵监测、主机加固和访问授
权、安全审计以及安全风险评估(含漏洞扫描)在行业用户的安全解决方案中也有 不俗的表现。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就是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
所必需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当计算机通过Intemet联
接到一起时,信息安全的内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
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扩展到了无处不在。为了适应这种
网络安全现实需求的发展,我国也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
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从更深层面上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成长正在把一个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世界”这一概念也正在变小,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工作、学习以及娱乐的方式。但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计算机在人类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也不断地产生和传播,计算机遭到非法入侵,重要资料被破坏或丢失、网络系统瘫痪等,危及到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可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大事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设法解决。
二、网络安全的涵义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也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受到保护,使之不因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三、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网络信息既有存储于网络节点上信息资源,又有传播于网络节点间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些是开放的,如广告、公共信息等,有些是保密的,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网络安全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Unauthorized Access)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应该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将用户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的用户只能访问与其等级相对应的系统资源和数据。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权限大小来访问系统资源,不得越权访问。如: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2、信息泄露(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指造成将有价值的和高度机密的信息暴露给无权访问该信息的人的所有问题。如:黑客利用电磁泄露或搭线窃听等方式截获机密信息,或通过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帐号等重要信息。
3、信息破坏(Information Destruction)
由于偶然事故或认为破坏,使信息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受到破坏,如:系统信息被修改、删除、添加、伪造或非法复制,造成大量信息的破坏、修改或丢失。
4、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它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
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的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根据攻击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5、网络传播病毒(Internet spread the virus)
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由过去的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变成了网络,多数病毒不仅能够直接感染网络上的计算机,也能够将自身在网络上进行复制。
四、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目的是保护网络不被他人侵扰,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
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防火墙是增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手段之一,只要网络应用存在,防火墙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步破译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数据加密是利用加密算法E和加密密钥Ke,将明文X加密成不易识读的密文Y,记为:Y=Eke(X),数据解密是用解密算法D和解密密钥Kd将密文Y变成易于识读的明文X,记为:
X=Dkd(Y)。
在信息系统中,对某信息除预定的授权接受者之外,还有非授权者,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窃取信息,称其为窃取者,数据加密模型如图─1所示。
与防火墙相比,数据加密技术比较灵活,更加适用于开放网络。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实现。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前面已经提到,对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虽无法避免,但却可以有效的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检测,但却可以避免,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
3、PKI技术
PKI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此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恰好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
事务的密码技术,他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4、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这一技术的安全系数较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有很大的提高。人体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声音、面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而其中指纹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唯一性、稳定性、再生性倍受关注。未来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民用市场,服务大众。
五、结束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未来的网络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安全技术的有力保障,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人们对网络依赖的程度增大,也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安全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五篇:土木工程现状和未来发展
土木工程现状和未来发展
1中国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改革开放20年间,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及桥梁、港口及大型水利工程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1.1 高层建筑
人们往往会把高楼大厦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这是自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将越来越高,随之,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因此,在城市中心区,不得不大量建造高层建筑,并且越建越高。据不完全的统计数字,中国大陆已建成的2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10000幢,而超过100m的高楼已超过500幢,其中,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1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95层,高460m,十分突出。
1.2 大跨建筑
最近20年,高层建筑不仅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而且其结构体系及布置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以往,多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筒体结构等体系;近几年,巨型结构、转换层结构、悬挑结构及高层大跨框架结构等体系也相继出现。
1.2.1 大跨预应力结构
20世纪80年初建成的上海色织四厂工程是国内最早、最有影响的大跨多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为6层,双跨,每跨20m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距7.2m,解决了“布机上楼”问题,推动了纺织厂房向多层方向的发展。
前几年,中国建成了不少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马鞍形壳板屋盖单层建筑,跨度最大的达30m,并编制有国家标准图。因为它是一种预制的薄壁空间结构,又是直线预应力筋,所以,理论上是很经济的。
1.2.2 大跨空间钢结构和悬索结构
中国很大部分空间建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钢结构,尤其以网架结构和网壳结构最多。如,首都体育馆、上海体育馆都是大跨度网架结构;而天津体育馆采用了双层球形网壳结构,直径达135m。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各地纷纷建造展览中心等大型大跨建筑。从而,巨型空间曲线形钢(桁架、拱)屋盖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1.3 公路
中国公路建设始于20世纪初,虽不算晚,但是,在1949年之前,发展缓慢。1949年,全国能通车的公路仅8.0×104km。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路建设事业逐步发展,并迈入现代化建设时期。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0万公里。
中国的高速公路起步较晚。经过20世纪70年的规划论证,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零的突破之后,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较大发展。到1996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有3400多km,1999年已达1.3×104km。2002年,中国已建成高速公路24336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1.4 铁路
截至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87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面发展。地下铁道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建有地铁,已开通的总长度达215公里;设有140个地铁站,北京地铁长度已达41.6公里。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
1.5 桥梁
石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钢桥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对各类桥都曾建造过,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创造了世界纪录。现对拱桥、刚架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作简单介绍。
1.5.1 拱桥
中国已建成跨度100m及以上的石拱桥10座,它们都属于世纪纪录。湖南乌巢河双肋石拱桥跨度为120m。在建的山西晋城—河南焦作高速公路上的石拱桥,跨度达146m。可见中国石拱桥建设屡创辉煌。1996年建成的广西邕宁邕江桥,其跨度达312m,创中承式混凝土拱桥新的世界纪录。可以认为中国拱桥建造居世界领先地位。
1.5.2 刚架桥
中国虎门大桥系由东引桥、主桥(跨度为880m的悬索桥)、中引桥、辅航道桥和西引桥组成,其中辅航道桥跨度达270m,为两座单桥组成,都为单室单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行车道宽14.25m,于1997年7月建成通车,当时创了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的世界纪录。
1.5.3 斜拉桥
1993年1月建成通车的上海杨浦组合(混凝土面板与钢架劲大梁共同工作)斜拉桥,世界注目。1995年1月18日通车前,杨浦桥为斜拉桥世界纪录。1996年中国建成的重庆长江二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444m,双向4车道,桥面宽24m,跨长
居世界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2位。
1.5.4 悬索桥
已建成的主跨为1385m的江阴长江公路悬索桥已于1999年9月28日通车,按跨长,它仅居世界悬索桥的第4位(前三位为1991m的日本明石海峡桥,1624m的丹麦大海带桥,1410m的英国恒伯尔桥),但其北岸混凝土锚碇的沉井为51m×69m×58m,体积达2.04×105m3,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悬索锚碇沉井。
1.6 水利工程
利用水力发电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尽管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仍是发展方向。中国水利资源丰富,亟待开发。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m3,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大坝为重力坝,高度虽只有190m,但库容大,故建成后的装机容量将超过现今世界最大的巴西和巴拉圭所共有的伊泰普水电站的装机容量(1.26×107kW)约1.5倍,达1.82×107kW。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另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其大坝为斜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54m,总装机容量为
1.8×106kW。四川二滩双曲拱坝于1998年建成投产,坝高242m,装机容量为
3.3×106kW。
1.7 特种结构
在特种结构方面,我国有4所电视塔排在世界前十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建成高度在300m以上的电视塔多座,高318.5m的南京塔为空间框架结构。为世界第一座这种形式的电视塔。目前世界最高的电视塔为高553m的加拿大多伦多预应力混凝土电视塔。我国1995年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以468m的高度排在世界第三位。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将建设一大批大跨超长建筑,像国家体育场“鸟巢”结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无论在工程结构的改革、建筑功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上及合理组织施工方面,还是在抗震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应用上及有关抗震控制试验研究上,我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2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的未来至少向五个方向发展。
2.1向高空延伸
现在人工建筑物最高的为646m的波兰Gabin227kHz长波台钢塔,由15根钢纤绳锚拉。日本拟在东京建造800.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200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可见二十一世纪高层建筑仍将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2向地下发展
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方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地下空间,到80年代末已开始研究50~100m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
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1)综合化。国外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综合化,首先是地下综合体的出现,成为具有大城市现代化象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次综合化表现在地下步行道系统和地下快速轨道系统、地下高速道路系统的结合,以及地下综合体和地下交通换乘枢纽的结合。第三综合化表现在地上、地下空间功能既区分,又协调发展的相互结合模式。
(2)分层化与深层化。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向深层发展。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与矿物工程系的地下建筑物多达七层,加拿大温哥华修建的地下车库多达14层,总面积72324m2。
(3)微型隧道工程将加速发展。微型隧道是人进不去的隧道,直径一般在25—30cm,最大可达2m。在隧道表面入口处采用遥控进行开挖和支护。这种方法快速、准确、经济、安全。所以适宜在高层建筑下,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下,高速公路、地铁和河道下安设管道。
(4)三S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作用将得到加强,3S即GPS(卫星全球定位)、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
2.3向海洋拓宽
为了防止机场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也为了节约使用陆地,2000年8月4日,日本大阪利用18亿立方围海建造的1000m长的关西国际机场试飞成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七星大酒店也建在海上,洪都拉斯将建海上城市型游船,该船将长804.5m,宽228.6m,有28层楼高,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近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如上海南汇滩围垦成功和崇明东滩围垦成功,最近又在建设黄浦江外滩的拓岸工程。围垦、拓岸工程和建造人工岛有异曲同工之处,为将来像上海这样大的近海城市建造人工岛积累了科技经验和准备力量。
2.4向沙漠进军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改造沙漠首先必须有水,然后才能绿化和改造沙土。现在利比亚沙漠地区已建成一条大型的输水管道,并在班加西建成了一座直径1公里、深16公里的蓄水池用以沙漠灌溉。在缺乏地下水的沙漠地区,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可行方案,该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启动近海沙漠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我国沙漠输水工程试验成功,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长途沙漠输水工程已全线建成试水,顺利地引黄河水入沙漠。
2.5向太空迈进
由于近代天文学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登月的成功实现,人们发现月球上拥有大量的钛铁矿,在800℃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化物便合成铁、钛、氧和水气,由此可以制造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和水。美国政府已决定在月球上建造月球基地,并通过这个基地进行登陆火星的行动。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1985年发现建造混凝土所需的材料月球上都有,因此可以在月球上制作钢筋混凝土配件装配空间站。预计21世纪50年代以后,空间工业化、空间商业化、空间旅游、外层空间人类化等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