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发[2001]20号
本院各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195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的若干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内设机构及新设事业单位职能》的有关规定,为规范审判监督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立案庭对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经审查认为可能有错误,决定再审立案或者登记立案并移送审判监督庭后,审判监督庭应及时审理。
二、经立案庭审查立案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立案庭应将本案全部卷宗材料调齐,一并移送审判监督庭。
经立案庭登记立案、尚未归档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审判监督庭需要调阅有关案卷材料的,应向相关业务庭发出调卷通知。有关业务庭应在收到调卷通知十日内,将有关案件卷宗按规定装订整齐,移送审判监督庭。
三、在办理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过程中,经庭领导同意,承办人可以就案件有关情况与原承办人或原合议庭交换意见;未经同意,承办人不得擅自与原承办人或原合议庭交换意见。
四、对立案庭登记立案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案件,合议庭在审查过程中,认为对案件有关情况需要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的,应报庭领导决定。
五、对本院生效裁判案件经审查认为应当再审的,或者已经进入再审程序、经审理认为应当改判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审理报告应注明原承办人和原合议庭成员的姓名,并可附原合议庭对审判监督庭再审审查结论的书面意见。
六、审判监督庭经审查驳回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或者经过再审程序审理结案的。应及时向本院有关部门通报案件处理结果。
七、审判监督庭在审理案件中,发现原办案人员有《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规定的违法违纪情况的,应移送纪检组(监察室)处理。
当事人在案件审查或审理过程中反映原办案人员有违法违纪问题或提交有关举报材料的,应告知其向本院纪检组(监察室)反映或提交;已收举报材料的,审判监督庭应及时移送纪检组(监察室)。
八、对不服本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办理的有关案件,按照本规定执行。
九、审判监督庭负责本院国家赔偿的确认工作,办理高级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工作的请示,负责对全国法院赔偿确认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十、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可根据本规定精神,制定具体规定。1
第二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
申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七十次会议通过)
高检发[2012]1号
为进一步规范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的办理工作,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强化对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检察院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受理,并依法办理。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直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交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受理;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申诉,经人民检察院复查决定不予抗诉后继续提出申诉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
第三条 对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经两级人民检察院办理且省级人民检察院已经复查的,如果没有新的事实和理由,人民检察院不再立案复查。但原审被告人可能被宣告无罪的除外。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应当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
上级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对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申诉案件审查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六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不服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经复查决定抗诉的,应当制作《刑事抗诉书》,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派员出庭支持抗诉。
第七条 对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终结后,应当制作《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并在十日内送达申诉人。
第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发布前有关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申诉案件办理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篇:裁判文书生效证明书
裁判文书生效证明书
XXXXX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诉被 告纠纷一案中,于年月日 作出的()X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调解书)已送达双方当事人,且已过法定上诉期,现已发生法律效力,特此证明。
承办人:
年月日
第四篇:当事人不服民事行政生效裁判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不应有时间限制
当事人不服民事行政生效裁判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不应有时间
限制
民行抗诉工作一直是检察业务中的鸡肋,除了立法本身的原因以外,实践操作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和同行的办案经历,发现了民行检察工作中的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果当事人不服民行生效判决、裁定而向检察院申诉是否有时间限制?
这个问题由于2001年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和2008年修订前后的《民事诉讼法》都没有规定,所以在实践中各检察院的认识和做法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和做法:
第一种观点和做法:当事人必须在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2年内前来申诉,凡超过2年非法定情况一律不予受理。
持此种观点的直接依据就是《民事诉讼法》第184条和最高法2008年11月的“民诉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依据前者: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但原判决、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依据后者: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的申请再审期间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据此,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诉从而引起抗诉的,也是法院再审事由之一,和当事人直接向法院申请再审并无本质区别,所以也应当遵守2年的限制。而且还有顾虑:即便是检察院受理立案交上级检察院向对应的上级法院抗诉,但如果对应的上级法院不接受抗诉,案件被退回来还不如不受理。
第二种观点和做法:当事人超过2年后前来申诉,能证明2年中向法院申请过再审的则受理,否则不予受理。
实践中,各地检察院这种做法很普遍。理由是:《民事诉讼法》184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和187条规定的检察院抗诉再审两种审判监督方式。从顺序上看,二者有先后之别;从对当事人权益救济的便捷性来看,后者程序复杂,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法院手中,因此当事人必须优先考虑向法院申请再审,法院不予受理或者再审驳回之后,再到检察院申诉;从维持社会稳定角度看,2年的期间如果当事人不积极向法院行使申请再审的权利,实际上是放弃了申诉权利,2年之后再向检察院申诉实属无中生有、挑起事端,故也不予受理。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认识和做法明显不合法,理由如下:
1、《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诉有2年的除斥期间。《民事诉讼法》第187条虽然规定了抗诉再审的审判监督方式,但并没有对当事人申诉时间做强制性的限制。按照“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准则,检察院单方面强制当事人必须在2年之内前来申诉的做法明显违法。况且,目前仍然有效的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第17号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中也没有规定当事人必须在2年之内前来申诉。
2、向法院申请再审并不是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可以任意选择。这个问题的论证我们可以参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种选择模式。在我国,这二者的衔接关系主要有三种法定类型:
第一种是任意选择型。即当事人如果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害了自己合法权益,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种是复议选择兼终局型。即当事人可以在复议和诉讼之间自由选择,但选择申请复议且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后就不得起诉。此种类型极其罕见,只存在于公安机关以违反《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条或《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9条为由对中国人进行拘留、对外国人进行罚款或者拘留的案件。
第三种是复议前置型。指当事人应当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这种类型也不多见,只存在于两类案件中:一是《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规定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二是《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2款和《海关法》第64条规定的对征税行为不服的纳税争议案件。
两相比较,《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和申请抗诉再审两种审判监督途径既不是前置关系也不是选择兼终局型关系,而是一种选择关系。即当事人在2年之内既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也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如果超出2年后,检察院原则上应当受理,只是在立案审查过程中要依据当事人行为发生时候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相关司法解释处理。
诚然,上述第2种观点和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笔者发现,一旦当事人不服原判而反复找法院申请再审,法院一般不会决定再审。一拖再拖,拖过了2年的期间,也不给当事人任何书面凭证(不予受理决定书)。当事人在这期间可能不知道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这一救济渠道,或者知道但不敢来。超过2年后,当事人对法院死心了,又跑到检察院来申诉。像这种情况检察院如果以没有书面证据证明当事人曾向法院申请过再审为由而拒绝受理,那么当事人的权利如何救济,错误的裁判又如何得以纠正?况且,《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检察院抗诉之后,接受抗诉的法院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再审裁定,那么检察院为何还要顾虑法院会将案件退回来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没有时间的限制,也不管他是否曾经向法院申请再审,只要有具体的申诉理由和请求,检察院应当受理,申诉理由成立的也应当提出抗诉,从而启动再审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五篇: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定、判决 如何申请再审
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定、判决 如何申请再审
作为当事人,如果您认为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有错误,可以申请再审。申请再审或申诉一般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也就是说,您的申请应当向作出终审裁判的法院提出,若对终审法院审查处理后仍坚持申请再审或申诉,你还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作为一种独立适用的诉讼程序,申请再审不同于上诉,上诉的前提是一审裁判文书未生效,申请再审则是针对一审生效或者二审生效的裁判。如果您对已经生效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同样可以申请再审。
这里要特别提醒你,提出再审申请也应当符合一定条件:
一、如果您要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生效后两年内提出。
二、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条件
(1)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2)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3)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定、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4)原裁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5)原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被变更或撤销的;(6)同一法律事实或相同法律关系在实际处理上出现了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生效判决的;(7)原裁判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且足以影响裁判公正的;(8)原裁判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9)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10)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11)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虽超过两年提出申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三)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三、应当提交的材料
(1)再审申请书或申诉书应载明当事人名称及其基本情况;申诉或申请再审所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的名称、案号、该法律文书生效的时间,以及该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请求、事实和理由;以新证据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还应当说明原审未提出该证据的原因、新证据的来源、获得新证据的时间,以及新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理由。
(2)证明申诉人或申请再审人是合格申请主体的材料;(3)申诉或申请再审所不服的原一、二审法律文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4)在法定期间内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证据;(5)与申诉或申请再审理由有关的证据。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由申请再审或申诉的,应当同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需要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附有证据线索。
(6)申诉人、再审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
(7)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8)申诉人、再审申请人为法人的,应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四、若您的申诉或再审申请经审查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不予受理:(1)申请主体不合格的;(2)申请超过期限的;(3)裁判未发生法律效力的;(4)本级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已经基于该申请人的申请驳回申诉或再审申请的,或已经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过的;(6)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8)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9)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驳回不执行仲裁裁决申请的;(10)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和确定抚养关系的,但当事人就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的除外。换句话说,您只可以就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如果涉及判决已经分割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进行审查;如涉及判决中未作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你需要另行起诉,而不能在本案中一并处理。
(11)人民法院作出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12)依照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其他不能申诉或申请再审的。
五、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您的再审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刑事
(1)有审判时未收集到的或者未被采信的证据,可能推翻原定罪量刑的;(2)主要证据不充分或者不具人证明力的;(3)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4)据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自相矛盾的;(5)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违反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适用失效法律的;(6)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7)量刑明显不当的;(8)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9)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2、民事
(1)有再审申请人以前不知道或举证不能的证据,可能推翻原裁判的;(2)主要证据不充分或者不具有证明力的;(3)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4)就同一法律事实或同一法律关系,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生效法律文书,再审申请人对后一生效法律文书提出再审申请的;(5)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适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6)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7)调解协议明显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反法律或者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8)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9)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3、行政(1)依法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2)有新的证据可能改变原裁判的;(3)主要证据不充分或不具有证明力的;(4)原裁判的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5)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适用失效、尚未生效法律的;(6)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7)行政赔偿调解协议违反自愿原则,内容违反法律或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8)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9)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
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由再审或提审的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即视为撤销。
再审中,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