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关于印发《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点管理暂行
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厅职评字〔2006〕3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 现将《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考点管理暂行办法》)和《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考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执行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会同人事厅(局)明确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机动车考试)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并将职责分工、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9月29日前报交通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省级机动车考试管理机构根据《考点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区机动车检测维修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考点设置,并将本省考点设置规划和机动车检测维修从业人员情况以书面形式于9月29日前报交通专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
三、省级机动车考试管理机构根据《考官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地区考点设置规划,确定本地区所需实际操作考官数量,安排布置实际操作考官的推荐工作,并于9月29日前将所推荐人员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申请表》(见《考官管理暂行办法》)报评价中心,以便统一安排培训。
四、省级机动车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考点设置规划和实际操作考官培训情况,按《考点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组织申报实际操作考点,并于9月29日前将《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点申请表》(见《考点管理暂行办法》)报评价中心审批。理论知识考点由省级机动车考试管理机构按《考点管理暂行办法》自行设置,报评价中心备案。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福恒、胡树亮
电 话:(010)64906324,64906170
传 真:(010)64906324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A座7层
邮 编:100101
Email: zyzg@moc.gov.cn,cdwfh@sohu.com
交通部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八日
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点管理工作,根据人事部、交通部印发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结合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交通专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负责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点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考点,是指经评价中心批准和在评价中心备案,在本地区开展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单位。
第四条 考点分为理论知识考点和实际操作考点2类。其中,实际操作考点按机动车机械与电气维修、机动车车身修复与涂装、机动车检测与评估和机动车运用与管理4个专业设置。
第五条 理论知识考点承担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检测维修法规与技术》科目和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机动车检测维修法规与技术》、《机动车检测维修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实际操作考点承担机动车检测维修士和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机动车检测维修实务》科目某一专业或某几个专业的考试。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和管理本辖区考点工作。
第七条 理论知识考点应当设在设区的市的大中专院校或高考定点院校。实际操作考点应当设在设区的市的交通类院校、设有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或机动车检测维修企业。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考点的,须经评价中心批准。
第八条 理论知识考点设立条件
(一)交通便利,能够有效地组织安排容纳最大报考人数的标准考场;
(二)具备存放试卷等考试资料的专用机要室和保险柜;专用机要室必须安装防盗门窗;试卷、答题卡放在保险柜或配有密码暗锁的铁柜内;试卷、答题卡等保密材料存放,有2人以上专人保管;
(三)具备机要邮寄和接收机要邮件的条件;
(四)具备基本通讯条件,包括专用长途电话、传真机,或其他电子通讯条件;
(五)具备能满足录入和传输考生信息的计算机及打印机等设备;
(六)具有用于清点接受和装袋寄送试卷、答题卡的考务工作场地;
(七)具备承担考试期间保卫、医疗等服务工作的条件;
(八)具有准确统一的计时条件。
第九条 机动车机械与电气维修专业实际操作考点设立条件
(一)场地
1.面积:不少于55m(考试用车可进出)
2.区域划分:
(1)零部件检验工位:3m×4m
(2)电气维修工位:6.5m×5m
(3)其它:10m
(二)设施或设备
1.零部件检验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见附件1)。
2.电气维修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见附件2)。
(三)人员
配备专人负责实际操作考试系统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人员应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且从事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
(四)设有考生待考区。
(五)考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工位数量,并增加相应工位面积和设施设备。
第十条 机动车车身修复和涂装专业实际操作考点设立条件
(一)场地
1.面积:不少于45m(考试用车可进出)
2.区域划分:
(1)车身修复与涂装工位:5m×7m
(2)其它:10m
注:车身修复工位房屋室内高度不小于3.5米。
(二)设施或设备
1.车身修复与涂装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见附件3)。
(三)人员
配备专人负责实际操作考试系统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人员应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且从事与
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
(四)设有考生待考区。
(五)考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工位数量,并增加相应工位面积和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 机动车检测与评估专业实际操作考点设立条件
(一)场地
1.面积:不少于50m(考试用车可进出)
2.区域划分:
(1)检测与评估工位:3m×4m
(2)电气维修工位:6.5m×5m
(3)其它:10m
(二)设备或设施
1.检测与评估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见附件4)。
2.电气维修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与第九条中电气维修工位相同。
(三)人员
配备专人负责实际操作考试系统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人员应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且从事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
(四)设有考生待考区。
(五)考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工位数量,并增加相应工位面积和设施设备。
第十二条 机动车运用与管理专业实际操作考点设立条件
(一)场地
1.面积:不少于60m(考试用车可进出)
2.区域划分:
(1)运用与管理工位:2m×2m
(2)电气维修工位:6.5m×5m
(3)零部件检验工位:4m×3m
(4)其它:10m
(二)设备或设施
1.运用与管理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见附件5)。
2.电气维修工位
本工位最基本配置与第九条中电气维修工位相同。
(三)人员
配备专人负责实际操作考试系统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人员应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且从事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
(四)设有考生待考区。
(五)考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工位数量,并增加相应工位面积和设施设备。
第十三条 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适用单独申请设立一个专业方向实际操作考点时使用,如申请设立2个或2个以上专业的实际操作考点,则其服务器等有关设施设备可共用,不需重复配置,且各工位计算机与服务器通过局域网络连接。
第十四条 省级考试管理机构统筹规划本辖区内实际操作考官数量及分布。若只设1个专业实际操作考点,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至少需配备5名实际操作考官;若设2个专业,则至少需配备9名考官;若设3个专业,则至少需配备12名考官;若设全部4个专业,则至少需配备15名考官,以确保实际操作考官数量。
第十五条 申请设置理论知识考点的程序:
申请设置理论知识考点的单位应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填写《理论知识考点申请表》(见附件6),报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审批后,报评价中心备案。
第十六条 申请设置实际操作考点的程序:
(一)申请单位填写《实际操作考点申请表》(见附件7);
(二)省级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机动车检测维修从业人员情况和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要求,对申请单位的场地、设备等进行初审,并报评价中心;
(三)评价中心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
(四)对审查(考察)合格的,评价中心颁发统一印制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点证书》。
第十七条 一个单位可同时申请一个或几个专业的实际操作考点,也可分别或同时申请成为理论知识考点和实际操作考点。
第十八条 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辖区考点管理实施办法,规范考点管理工作。第十九条 评价中心对考点不定期组织实地抽查。
第二十条 考点若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取消其考点资格,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经核实不符合考点设置条件的;
(二)超标准收取考试费用的,或擅自将报名考试费截留或挪作他用的;
(三)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谋取私利,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四)考生投诉多,限期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考试其他相关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被取消的考点,经核实整改后,两年后方可重新申请。
第二十二条 评价中心组织开展考点评优活动。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
附件1:零部件检验工位配置表
附件2:电气维修工位配置表
附件3:车身修复与涂装工位配置表
附件4:检测与评估工位配置表
附件5:运用与管理工位配置表
附件6: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理论知识考点申请表
附件7: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点申请表
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的管理,根据人事部、交通部印发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负责机动车实操考试评判工作的考官(以下简称考官)。
第三条 申请考官资格的人员应该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有关机动车检测维修法规;掌握机动车检测维修技能。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5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毕业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3年以上。
(三)研究生毕业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1年以上。
(四)具有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资格且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工作。
第四条 申请考官资格的人员须填写《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申请表》
(见附件1),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资格审查合格后推荐。
第五条 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须接受交通专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统一组织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评价中心统一颁发《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证书》(见附件2)和考官标牌(见附件3),并在有关网站公布。
第六条 省级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机动车实操考点、专业设置和预测考试报名情况,统筹规划本辖区考官人数。
第七条 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应当在取得考官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考官。
第八条 考官实行聘任制,聘任期限为3年,聘任期满后由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合格的考官,由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审验,并报评价中心备案。
第九条 考官在聘任期内应当参加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十条 考官应当熟知机动车实操考试内容、评分方法和评分标准,承担考试场地、设备、工具的检查及所用材料的检验。
第十一条 考官应当严格按评分程序和标准,评价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认真填写考试记录并签名。第十二条 考生如有违规行为,考官应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终止考试、宣布成绩无效等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第十三条 考官实施机动车实操考试评价工作时应当佩戴考官标牌,未佩带标牌者不得参加机动车实操考试评价工作。
第十四条 考官应当遵守考试回避制度,严禁收受考生的贿赂。
第十五条 考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私自更改评价结果。
第十六条 在机动车实操考试中表现突出的考官,评价中心将予以表彰。
第十七条 在机动车实操考试中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考官,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应当予以解聘,并上报评价中心取消其考官资格;情节严重的,应按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
附件1: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申请表
附件2: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证书
附件3: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实际操作考官标牌
第二篇: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机动车检测维修行业管理,提高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机动车检测维修质量和车辆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从事机动车维修、检测、评估、运用等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国家对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
第四条各类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分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和机动车检测维修高级工程师三个级别。机动车检测维修高级工程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的英文分别译为:
Motor Vehicle Test and Maintenance Technician
Motor Vehicle Test and Maintenance Engineer
第五条通过职业水平评价,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或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水平和能力。
第六条人事部、交通部共同负责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工作,并按职责分工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考试
第七条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第八条交通部负责拟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组织命题,研究建立考试试题库,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实施,由交通部职业资格管理机构具体负责。
第九条人事部组织专家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会同交通部确定合格标准,并对考试考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十条报名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国家有关道路交通的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
第十一条报名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考试的人员,除符合第十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中等教育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应届毕业生。
第十二条报名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考试的人员,除符合第十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证书后,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6年;
(二)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5年;
(三)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4年;
(四)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2年;
(五)取得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1年;
(六)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博士学位;
(七)取得其他工学类专业上述学历或学位,其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第十三条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合格,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交通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第十四条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的,由发证机关收回证书,2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职业水平考试。
第三章义务与职业能力
第十五条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本专业工作能力。
第十六条在进行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时,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保证检测维修工作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七条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水平证书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岗位的以下职业能力:
(一)了解国家机动车检测维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行业管理规定;
(二)具有一定的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掌握机动车检测维修一般操作技术,能够解决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中较常见的技术问题。第十八条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水平证书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岗位的以下职业能力:
(一)熟悉国家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与机动车检测维修相关行业管理规定,有较丰富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工作经验;
(二)具有较强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能力,熟练掌握机动车检测维修操作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机动车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能够独立处理机动车检测维修过程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指导机动车检测维修人员工作,具有处理与本专业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了解国内外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精神;
(五)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第四章登记
第十九条机动车检测维修各级别职业水平证书,实行登记服务制度,具体工作由交通部职业资格管理机构负责。
第二十条交通部职业资格管理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登记情况,并为用人单位提供查询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职业水平证书人员的信息服务。
第二十一条 在机动车检测维修活动中,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对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或者造成一定损失的,由交通部职业资格管理机构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关收回相应级别职业水平证书。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证书,并符合《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工程技术员专业职务任职条件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职业水平证书,可聘任技术员或者助理工程师职务;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职业水平证书,可聘任工程师职务。
第二十三条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统一在全国范围实施后,各地区、各部门不再进行工程系列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相应级别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第二十四条香港、澳门地区居民申请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的,在报名时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从事本专业工作实践证明。台湾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试的办法另行规定。
外籍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职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等机构,在开展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等工作中,因工作失误,使专业技术人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赔偿,并可向有关责任人追偿。
第二十六条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工作职责,监督不力、借机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以及有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或者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2016年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合格人员
附件
2016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水平考试合格人员名单
一、北京(92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2人):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冯继月 吴永平张 跃 刘任利 王 谦 任彬彬 机动车整形技术专业 冯春志 刘新锋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80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史正利 黄润年 张 龙 李 佳 索云喜 融越峰 徐 洋 李 晖 赵成林 崔致愿 王 意 靳 京 王志民 全宝强 刘春光 李海龙 尹大明 宛立鹏 杨兴臣 王海涛 王国华 魏海波 张 萌 张智慧 韩伟鹏 张华龙 陈广忠 刘红强 童 晓 张 然 王长春 付 贤 郑 磊 李向东 许 锐 杨 波 晋忠宇 任旭亮 姜 鹏
然
丛义林王 猛王高峰刘 迪刘 杰张宇东姚顺通王建坤王占海王志强王占猛田发强王彦东 张海涛 吕贵东 黄俊辉 杨 衡 沈洪波 张保然 张国敏 王庆国 胡宗跃 王尧杰 肖 宁 康 静 陈曙光
— 张福建袁清波李小虎姚成龙张 猛高 峰李 志敖永亮王 威文道玉王福军李艳峰1 —
于宋艳明高永华胡伟越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专业 李文才 周恩明 贾建云
二、天津(30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5人):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范文瑞 左吉权 范富强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25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吴翱翔 董迪晶 王慧英 李丽娜 陈 思 毕 竟 杨松林 孙 静 李嘉泽 方 斌 于 瀛 田倩倩 机动车整形技术专业 林 泉
三、河北(51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4人):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林永飞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李 田 王兴安 张增江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47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孙立军 李 泉 杨 凯 李立军 祁晓东
杨俊杰马 麟于晓喜赵 宏曹向红李 彬赵艳东赵 鑫刘明星丁新隆衣江威殷水建 郑春光赵保龙韩国伟欧玉君冯计凤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郭金山 王 伟 王 迪 陈红培 李世勋 郭荣斌 王 健 毛龙飞 李艳鹏 刘 超 韦腊欢 李 曼 杜增辉 刘兴阳 刘二峰 张鹏飞 魏 宁 常家祥 李俊喜 徐振峰 刘冰威 马志斌 顾 雯 张晓慧 郭 铁 王连锁 刘 进平睿 张 乾 徐连超 曹玉新 吉芳芳 郭子龙 郝 敬 张宝东
四、辽宁(13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3人):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穆 鹏 张文斌 修东志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10人):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康晓朋 程 琳 杨 海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刘明达 王光新 赵百秋 孙 俏 白雪峰
五、上海(56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56人): 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高 斌 莫旻敏 陈连辉 贾春华 肖善伟 庄继松 沈腊成 钱朝鸿 丁书元 梅联刚 柏广宝 居 杰 — 3 —
薛丽娜 段志伟 韩新斌 波
磊 杨振兴 张瑞波 王吉明
江王庆锋辛惠江戈华飞张孙爱国
宋 安 席桂龙 徐竟妍 张 云 高 瑞 宋建军 汪 琦 朱名忠 刘文祥 顾利斌 徐 凯 刘大胜 展正楼 王楚鑫 叶 青 侯令君 王小波 魏志民 翁佳伟 洪程栋 林先伟 杨虎军 刘太新 卫宇航 沈 文 陆培军 龚正明 华 斌 刘 尧 王永敏 薛 峰 徐洪松 赵祥东 周忠明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谢 辉 朱敏明
六、江苏(49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人):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周 亮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48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晏华文 裔传广 刘 敏 韩仲幸钱啟亮 曹新华 刘明荣 邹德丰甘秀芹 孙竹标 严 杰 栗 钢王鹏程 孟 猛 石 全 陈龙敏陈晓强 陈国锐 高 磊 王 磊机动车整形技术专业 王圣惟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邵明海 王 宇 章祥吉 黄永顺芦杰阳 康 尚 戚佳勇 张志军王 波 沈强强 周 正 祝义婷— 4 —
莫建青 余保勇 殷国如 张光辉 郭玉文 满新利 陈 辰 朱宗才 王 磊 肖成铭王汉成王 安陈 炜张 兵陆浩搏冯 御
钟仕钰
七、浙江(124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4人)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林维玮 陈贤闯 陈秉豪 郑惠仙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120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鲍官星 何宇明 屈钲翔 赵战奎 孙桥梁 王 伟 徐永来 周玉祥 高 辉 沈 侠 魏臻伟 张焱磊 徐隆坤 潘蒙辉 喻岳威 黄有源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王君平黄杨涛 庄林毅 白胜忠贾利锋 常焕鹏 骆 凡 吴枝文王 健 沈 晓 戴建锋 毛光福吕风军 朱良荣 温晓婷 章 陈杨水弟 楼国华 汪 洪 高恩荣楼根良 周凯凯 黄 萍 郑光荣董菊萍 陈继良 孙立波 吴建平蔡栋墅 邱敏泉 黄 涛 何建江杨秀娥 周建嵊 王小芳 孔万杭赵 明 汪 梁 钟 伟 陈 晶张 晔 李时杰 杨 军 盛斌胤包威东 王昭佳 傅丽佳 戴立东林国辉 金 海 徐贤财 徐建飞— 5 —
白植幼 周后余 朱晓亮 林 鹏王 华贺黎宏陈庐杰何 辉缪正西沈玉亮舒巧龙谭军民江 涌汪静亮姜东升徐育锋高 吉 徐珉珉 朱 云 孙轶巍童 星彭建波林 杰曾步仁钟方剑朱兴杰洪佳东魏中杰钱 雯舒利静金宇晨卢岳尊
陈 荣 林文沁 郑 烜 徐路平刘 晓 张 辉 邵鲜红 邹 芳 魏创建 朱向前 梁英姿 林 仁 叶 旭 章剑威 来 根 蔡亦龙 王志坚 刘 丰 赵倩倩 陈献秋
八、安徽(19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张传林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18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程 浩 汤 峰 王仕雄 杜 松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曹尚兵 曹金珠 葛 晶 杨坤鹏 张德宏 杨 亮
九、山东(252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8人)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王 帅 曾照龙 孟 顺 赵福林 李 军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244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李龙征 亓伟军 李宏伟 张 斌 于立强 吕强荣 — 6 —
黄智勇余学洲毛光峰 进 张 军 刘 龙 周 謇 叶 坦方恒超张双双 秦绪滨 程 双 解 鹏 赵 灿 费艺林 徐文凯 秦真浩
王
李九涛 刘光伟 胡克晓 王 通 刘恒亮 李 亮 罗云鹏 王洪佩 李 宁 张 建 程传昆 刘 岩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梁志军 许建渤 苗志龙 葛宏兴 张志亮 李 玲 魏晓慧 王昆明 刘锦明 石会君 王 飞 孙启峰 李文娜 安志杨 杜 伟 朱会刚 束庆峻 殷玉强 郭智强 王 飞 安宝祯 滑安民 赵 凯 刘 恒 车付卫 宋京成 丁仰川 徐道春 程翠翠 赵红霞 徐晓光 刘继军 孔祥涛 — 7 —李增涛 张振生 张淑霞 殷德宁 李 磊 于湿超 耿东亮 万嗣荣 杨 飞 宋国伟 孙大潍 仲伟闯 秦 晔 张 林 杨 科 丁 猛 胡 鑫 张先风 康 梅 孙 阳 张国强 孙启斌 李国荣 张元贞 马巧红 时永军 许权译 孙中旭 张秀梅 林建军 王子悦 李肖明平松松 李雪莉 李 波 张伟伟 吕 刚 范永慧 王芳芳 毕言超 马 军 郭秀芝 郅文伟董志刚高 庆董俊英姜金男于爱青胡泽超孙 毅徐照峰丰 慧王泽鑫陈 松贾喜文孙希泉冯 丽王少廉胡 浩王文婷董言霞郭文霞高 健邵择海 郑富玲 泥 瑞 李 辉 朱东锋 孙 帅 赵文婷 李传龙 王 超 孔 旭 毕红果 马 磊 禹凯文 董莹莹 潘 超 董 泰 姜 伟 毛伟明 李瑞琰 刘建新 侯文虎 周元贞 王 鑫 邵恩文 黄腾飞 于晓臣 张振村 孙茂斌 刘 冉 代世军 王平吕宏涛 孙 超 韩光星 王晓猛 刘 军 邢玉清 李 想 刘柏延 马淑侠 谢 军 陈 臣
刘庆朋 万立平宋德昌 管衍金 周生华 赵体震 王洛峰 辛 艳 殷 科 杨 帆 桑武超 张 肖 赵吉奎 乔芳芳 郭维芬 吴明雨 刘 峰 杜庆东 闵祥生 王 卫 黄礼鹏 马 浩 劳武兴 初 东 邵昌争 张 静 姜莉娜 翟树民 王世峰 王 勇 于开祥 崔振威 彭玉虎 黄 鹏 王元元 李贺贺 王 磊 姜德广 韩祥波 李 晖 于 凯 黄树明 李章勇 刘小鹏 宋文革 王学忠 刘云鹏 孙建朋 郑兆虎 王秀坤 邵建建 侯维峰 庄文龙 马旭日 李 强 豆 佳 张俊峰
十、河南(33人)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9人)机动车检测机电技术专业
晁乐意 刘 勇 刘小松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王 露 王海峰 吴嘉嘉 郑文超 吴小周 晁鹏举 闫芳芳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14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李富林 姜春田 赵 森 — 8 —
王 超 贾士鹏 彭 麟 张 猛 李 俊 王 帆 李福勇 顾新丽 顾晓俊 郑红刚 张红芬 崔艳东 杨柳涛 张 宁 潘海龙 林 晓 游海波 尚 斌 姚爱国 刘 刚 毕云鹏 樊冬冬 曹铭泽孟小贞王 浩
赵 慧 马 骏 徐书强 彭永余 林平安 缪金岳 丁彦彬 刘云龙 郑志高 赵 帅 郑拥军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李小山 董长安 杜志军 王志超 赵江涛 吕晓霞 薛忠诚 魏志平潘浩宇
十一、湖北(41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人)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余伟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40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宋鲁侠 周 振 龙 涛 张瑜婉 黄 敏 项 勇 黄 涛 甘恒涛 吴志刚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赖新冠 方耀民 何江红 熊 凯 苏保根 柯常梁 易占林 黄燕舞 邓 全 柯 粒 尹喜民 肖丛诚
十二、海南(77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33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林永文 蔡兴飞 符传亮 王世维 蔡兴彪 吴 晓 梁恒瑞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郑忠发 何光明 邹 俊 付 鹏 田 军 何成智 周 冰 陈元洁 林贤英 陈警安 姜松舟 郭庆良 肖道明 周美华 章 勇 蒋述军 吴世振 杨琪福 江 波谢玉成彭 聪唐海波章承建杨国斋何忠德
王辉泳 程诗钧 陈辉文 莫挺正 潘辅炳 王德润 黄日义 张学文 符策凡 吴 程 陆冠良 钟一凯 林道轩 王国禄 吴雨芝 机动车整形技术专业
欧先帅 莫泽勇 何贤仲 占兴极 洪 捷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44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符 鑫 叶昌业 孙占周 金 荣 刘冬生 黄华文 张国胜 符瑞满 黄谋禄 王选文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王辉雄 陈 延 陈丁胜 吴亚文 钟子毅 黄浩坤 盛运帅 温文献 罗 瑞 何玉婷 李 越 辛 康 陈道旅
十三、重庆(38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5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辛晓磊 任远清 梁 豪 马昭宇 冉 利 黄小旺 孙 越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王孝刚 孙 民
黄国平袁 健 周宝军 张运武 温初桂 符明隆 辛海明 柏大卫 王依依 刘 仁 关义芬 莫元标 林伟山 陈衍茂 周 彬 梁居壮 唐艺月 雷宗良 符策大 林铭盛 符传颖 覃志坚 李 航 刘 忠 曾 健 王茂洲 刘 浪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23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贾正理 李 彦 康雪峰 孙 涛 夏 伟 孙 洁 胡竹娅 周 欢 罗 龙 李莹秋 金朝昆 揭廷远 夏宇阳 雷 波 万 宏 张攀锋 景志敏 陈海洋 张云琦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陈顺东 陆俊纯 雷 震 机动车整形技术专业 文永明 十四、四川(41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14人)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陶克铸 李建林 于述刚 贺清建 王正义 甘小龙 于 杰 杨 超 龚维安 刘英健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27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冯 立 赵海钦 杨立绅 税国龙 刘旭峰 陈 超 刘 松 严均林 叶长治 赵世树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陈大勇 熊大林 向青青 舒小伟 何 军 马久刚 王文群 陈贵燕 谷 宏
帅
震 卢 斌 黄文胜 黄廷勇 文洪涛 卫 江 王仁浩 王 双 朱成建 王付明华秦戚志高
十五、云南(35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9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李向伟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胡章杰 蒋正跃 马 鲁 彭 浩 张 铮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26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龙泉泳 包志敏 蔡明江 舒 剑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刘贵宣 李正舜 楚济东 陈发春 杨碧俊 李树华 黄川云 何 勇 李金祥 李星星
十六、陕西(134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3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马志伟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郑 阳 王 宇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131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官凡富 猛古木次里李永莉 吴俊勇 刘彬垒 唐庆红 朱 黎陈 相胡兴海 普云忠 李迎庆 张泽华
黄玉飞 杨胜富 陆
张 显 王小军 李 枫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李居正 张 楠 惠永田 张 勇 田秀平朱凯强 畅 杰 苏宏平付华蕾 戴咏刚 李奕学 明丽婕 马小莉 张亚哲 李维强 王华萍 刘军会 杨 帆 张 骞 梅红卫 张有强 郭军荣 陈胡伟 周志刚 杨江海 张新房 陈 娟 郭晓阳 杨利红 齐红彦 王彦民 贺建强 严 亮 曹 雷 曹 祥 邵凯凯 刘 薇 殷延磊 王 鹏 吴 懋 田文宏 田 伟 侯宏张 袁东鹏 侯百荣 张志斌 弋 凡 卢小娟 贺彩丽 校永辉 乔锋锋 李惠娟 杨小艳 张 涛 李 锋 陈 锋 — 13 —
王 园 吴 栋 彭兵维 邹 园 井 峰 杨雪琴 成景诚 范巧荣 陈 丽 冯建龙 雷江波 郭 斌 杨瑞军 由向来 方银霞 汪兴桥 郭双毅 汪 冰 刘书锋 高 倩 马维平宋振忠 王宏霞 方 军 张萌萌 颜培国 南 楠 吴 超 张建成 陈德林 赵平张宏斌 李彩丽 朱银科 高 坤 赵慧慧 高中扬 柯 鑫 雷 鸣 孙雷峰 白 娜 肖成岗 邓云娟 刘 锋 林小爱 陈 昊 周 勇 郭月军 胡贵荣 雷 伟 慕晓杰 罗 荣 薛换萍 王 欣 杨 勇 马俊鹏 刘永强 杨 欢 王鹏飞 蔡鹏华 严 磊 高彦宏 姚鸿彬 邢东锋 苏平雷 朕 耿金娟 严 飞 张军峰 袁跃锋 雒国强 李 涛
十七、宁夏(20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4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董鹏三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靳保明 郭志怀 胡象明 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16人)机动车机电维修技术专业
李 春 马 雅 刘淑芳 杨 辉 马文平刘丽华 赵 馨 姬小梅 陈嘉威 高振昌 高 波 宋永才 机动车检测评估与运用技术专业 张兆辉 王 辉 何 鑫 陶大用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办公室 2017年2月27日印发
第四篇:关于做好2012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范文)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关于做好2012机动车检测维修职考函〔2012〕79号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
为做好2012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机动车维修考试)工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举行2012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41号),现将考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机动车维修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国家有关道路交通的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
(二)报名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考试的人员,除符合第一款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中等教育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应届毕业生。
(三)报名参加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考试的人员,除符合第一款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证书后,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6年;
2.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5年;
3.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4年;
4.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2年;
5.取得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满1年;
6.取得交通运输专业博士学位;
7.取得其他工学类专业上述学历或学位,其从事机动车检测维修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四)已参加2009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检测维修实务》科目考试并合格的人员,可直接报名参加本级别对应专业的《机动车检测维修法规与技术》科目考试。
二、考务组织
(一)发布考试公告。各地考试管理机构要提前确定机动车维修考试报名点等有关信息,并于6月20日前通过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网站和其他方式发布考试公告。公告内容
应包括:各科目考试时间、报考条件、报名点信息、考生需要周知的其他事宜。
(二)组织报名。机动车维修考试主要采用考生在网上预报名后再到现场进行确认的报名方式。网上预报名通过登录交通职业资格网()机动车维修考试网上预报名系统进行,时间为2012年7月10日至8月10日,报名日期截止后不再受理追加报名。考生需要到各考试管理机构设置的报名点完成报名信息确认。
(三)资格审核。报名工作完成后,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应于8月20日前完成对考生资格的审核工作,并于9月15日前完成考生考场编排等相关工作。开展资格审核工作请登录交通职业资格网,使用机动车维修考试考务管理系统完成。
(四)组织考试。根据国家安全保密和部机动车维修考试有关要求,做好考前考点的安排布置、考务管理人员的安排和培训等考务工作的部署。考试时加强监考和巡考的工作力度,严格考试纪律。考后切实做好试卷和答题卡的回收、寄送及考场和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等工作,理论科目考试答题卡于11月5日前通过机要通道寄送我中心,实操考试成绩光盘于实操考试完成后2日内通过机要通道寄送我中心。
三、考试范围及时间安排
机动车维修考试各科目考试范围及对考生应掌握知识的具体要求,见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机动车检测维修专
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机动车维修考试时间见附件1。
四、考试收费
(一)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收取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考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1〕1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类考试收费标准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328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机动车维修考试考务费收费标准,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应上缴中央国库的考务费标准为:机动车检测维修士理论考试15元/人,实际操作考试7元/人;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理论考试20元/人/科,实操考试12元/人。
请于2012年10月30日前将考务费汇入我中心收入汇缴专户:
户名: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
开户行:交通银行北京亚北支行
账号:1100610860***
(二)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向考生收取的考试费要严格按各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
五、考试用书 机动车维修考试用书由我中心统一组织征订,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考试组织领导。各地考试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机动车维修考试工作,充分认识机动车维修考试全国统考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强考试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扎实做好考试各项工作。
(二)认真学习考试业务。2012年是机动车维修考试首次在全国举行。各地考试管理机构要组织考试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考试相关文件,熟悉考试政策,特别是要按照《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手册》(另发)中的要求,根据机动车维修考试工作计划(见附件
2)做好考务组织管理工作。
(三)切实做好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各地考试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安全保密规定完善安全保密工作规程,做好试卷交接、保管、流转、封装等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加强对考务管理人员和实操考官的安全保密教育,签订保密责任书。制定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应急预案,完善出现失泄密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四)严格考务工作纪律。各地考试管理机构要严格考生资格审核、加强考点建设和考官管理、规范考场设置、严肃考场纪律、严查考试作弊行为。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2011年第12号)和部有关规定处理考试作弊考生,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七、联系方式
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中心联系。联系人:考务管理处 张巍、陈旸
电话:(010)65299036、65299039
传真:(010)6529903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5层 邮编:100029
电子邮箱:zhangw@mot.gov.cn
附件1: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
附件2: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计划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章)
二〇一二年六月四日
抄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有关省级交通运输职业资格专门机构,部道路运输司。
第五篇: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川人发(1992)1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各部门:
《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各地市、地、州人事局及时告诉我们。
《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管理暂行办法》附后。
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充要发挥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具有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辞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辞职,是指辞去现单位工作,包括保留或不保留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两类。
第四条 辞职应当遵循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地域、所有制、部门、行业、单位的分布结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利于发挥其专长和流向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同时不具有第六、七条所列情况的,所单位应同意辞职:
(一)从较大城市到较小城市或从城市到农村工作的;
(二)从较发达地区到一般或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
(三)从国家机关到同一地区非国家机关,或从较大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到同一地区一般或较小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民办科研实体,社会公益事业等单位工作的;
(四)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富余的部门、系统、行业、单位到同一地区较薄弱而又急需加强的部门、系统、行业、单位工作的;
(五)用非所学、用非所长,所单位不予调整或近期确实难以调整,且流向合理的;
(六)经县以上各级政府主考机关考核录用为机关工作人员,原单位不同意调出的。
第六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符合第五条所列情形,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辞职须经所在单位同意:
(一)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或订有符合国家有关服务规定的书面协议,其合同或协议期限未满的;
(二)属行政监督、经济调节行政机关主要业务骨干的;
(三)专以上毕业生见习(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不满三年的;
(四)在贫困、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
(五)辞职后自费出国留学、出国从事劳务、出国定居、在省内从事个体经营或省外工作的;
(六)从事野外、高空、井下、高温、水上等特殊工种或行业的;
(七)从事农、林、牧、水利第一线或中小学(含中等师范学校,下同)教学工作的;
(八)属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况的。
第七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准辞职:
(一)辞职后可以泄露国家机密的;
(二)受到组织审查尚未结案,或受留用察看处分,正处于察看期间的;
(三)中专以上毕业生工作后尚未转正定级的;
(四)担任市(含地、州,下同)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骨干,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
(五)支援贫困地区、边远或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期限未满的。
第八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辞职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报当地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第九条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情况,其所在单位超过一个月不转报或审批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要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请办理辞职手续。
第十条辞职人员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的,培训费按合同办理;如个人与单位未订合同的,单位可收取培训费,其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以每年减少25%的比例计算。应收的培训费,可由辞职者支付或由新接收单位与辞职者共同支付。新单位所支付的资金,在本单位自有资金中解决。
第十一条辞职按下列是程序办理:
(一)申请辞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书面申请须写明辞职的流向、理由;
(二)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五、六、七条规定对申请进行审查,同意辞职的,发给《辞职申请表》;
(三)所在单位在接到辞职者已填好交回的《辞职申请表》后,十五日之内进行审批或转报;
(四)属转报审批的,审批机关在接到转报函件及《辞职申请表》后,十五日内审批;
(五)对审批同意其辞职的,应通知所在单位告知其移交工作,结清帐务,归还科研资料及其他公共财产,办理有关手续;
(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履行本条第五项规定后,凭所在单位证明向当地同级政府人事部门领取《辞职证书》。
第十二条 政府人事部门凭单位证明和审批备案材料等,对其辞职人员签发《辞职证书》。
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流向及经批准自费出国留学的辞职人员,由政府人事部门办理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的手续,将《辞职人员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证明书》存入本人档案。对其它流向的,不再保留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被保留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的辞职人员自其辞职之日起一年内未被符合其《辞职证书》规定的地域、部门、单位接收的(不含经批准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自行失效。
第十三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辞去现单位工作,保留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的,政府人事部门应协助推荐联系工作;新单位按其《辞职证书》规定的地域、所有制、部门、单位接收时,不需新增人员指标,由接收单位向签发《辞职证书》或保留其人事档案的政府人事部门出具《辞职人员接收函》,政府人事部门凭《辞职人员接收函》向接收单位出具《辞职人员工作介绍信》和《工资转移证》等。被接收后的工龄与辞职前的工龄合并计算;经批准自费出国留学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回国工作的,其工龄按辞职前的工龄、出国规定的学习时间和回国被新单位接收后的工龄计算。被接收扣的工资待遇,按新单位同类人员同等条件的工资重新确定;属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接收的,由人事部门办理增加工资基金手续;被全民所有制企业接收的,由劳动部门办理劳动工资计划。
第十四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辞去现单位工作,未保留全民所的制干部身份的,人事部门不负责联系工作单位。新单位录、聘用时,须有新增招工、招干指标。其工龄按第十五条规定领取了辞职补助费的,只计算新录、聘用后的工龄;未领取补助费的,其辞职前和被新单位录、聘用后的工龄合并计算。其被录、聘用后的工资待遇,属未领辞职补助费的,由新单位按同类人员同等条件重新确定;属已领辞职补助费的,由新单位按新招职工有关工资待遇规定确定。
第十五条 辞去现单位工作,未保留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可按和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决定是否领取辞职补助费。决定领取辞职补助费的,由原所在单位一次性发给,连续工龄每满一年发给其本人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但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的基本工资;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自行失效的,不补发辞职补助费。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支付的辞职补助费,在预算外资金中列支;全民所有制企业支付的辞职补助费,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
第十六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辞职后可保留本人原所在地城镇户口。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辞职后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按规定凭其《辞职证书》优先审批。
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辞职后的档案管理:辞职时,由原单位转交签发《辞职证书》的政府人事部门管理;辞职后到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的,转交新单位管理;辞职后到无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的,仍由原存档的政府人事部门或转交新单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管理;辞职后自费出国的,仍由原签发《辞职证书》或存档的政府人事部门管理。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中未经批准辞职的,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人员原所在单位应批评教育;对符合本办法第五、六条规定要以辞的,应通知一个月内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应通知一个月内返回。逾期不补办辞职手续或拒不返回,属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按自动离职处理;属企业职工的,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予以除名。对这部分人
员,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在录、聘用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与原单位发生辞职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原单位所在地的政府人事部门申请仲裁。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应当支持其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合理流动,不得影响其正常的提职、晋级、职称评定和合理使用,对违反规定的,政府人事部门可按规定直接处理或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规定的《辞职证书》、《辞职申请表》、《辞职人员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证明书》等,由省人事厅印制。
第二十三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体所有制干部身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辞职,参照本《办法》办理。
第二十四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聘用制干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辞职,按聘用合同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省人事厅负责组织实施,在实行中的问题,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省上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