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社区“四化”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XX社区“四化”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小河区清浦社区牢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基层服务工作,以“四化”着力,推进社区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优化服务环境。清浦社区坚持“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的原则,立足于实现与群众的面对面接触、一对一服务,对办公场所进行了大幅削减,着力扩大服务场所,注重对服务环境的优化。据统计,社区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中,仅有70余平方米为封闭的办公区域,其余全是开放式的办公区域和服务区域。
量化服务项目。根据区属各职能部门和社区的工作关系,通过梳理汇总和认真分析,对群众所需的服务项目进行了量化,设臵了党务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民政服务、综治工作、流动人口、计生卫生服务、出具证明等8个服务窗口,并明确了岗位职责,确定了涉及民政、劳动、党建等7个大类,老年证、失业证办理、就业培训等45个小项的服务项目,并公布了服务流程和办理时限,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
强化服务机制。设立了24小时便民利民服务热线和群众意见箱,明确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同岗替代制》等制度,建立了《工作记录簿》台帐、工作周结月报制、《一周工作安排》和《服务热线办理》公开栏等服务受理和反馈机制,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三个一”高效工作模式,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效果。建立了民情民意收集机制,社区领导每周至少一次到所联系的居委会进行走访,并记录民情日记,记录百姓冷暖、传递民情民意,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我们做什么,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
深化服务方式。清浦社区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和秉承“真心、爱心、诚心,互助、民主、和谐”的服务理念,在认真学习长顺“背篼干部”精神和清镇“挎包干部”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提出以“三民”(访民情、解民忧、办民事)理念、做“三心”(真心、爱心、诚心)干部,实行“因需施助”主动服务和深化服务的要求,并认真践行。比如,清水江居民小区70多岁的老党员王祥庭,小儿子残疾,大儿子于前年春节前患癌症去世,不仅拖欠着一大笔医疗费用,还留下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孙女要靠其抚养,生活因病因残致贫,俩
老没有找过单位和社区,只是默默承受。党委走访得知后,及时协调区民政局和其儿子生病期间住院的医院,补办了其儿子的大额医疗救助。针对他家的情况,我们又为其孙女申请了低保,建立了手拉手助学资金,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好好学习,社区从现在起将承担其读完大学的学费。王祥庭老人动情地说:社区在我们两老最伤心无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关心老人帮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社区真好!
第二篇: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珠海街道办事处李家石桥社区党委
李家石桥社区位于胶南市区,现有居民1160户、3160口人。近几年,社区党委在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的同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切实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使社会组织逐步成为社区民生服务的纽带和桥梁,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和谐示范社区建设示范单位、青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到目前,企业已发展到82家,个体工商业户536个。2010年社区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完成税金2.56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7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种类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怎样才能引导社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形成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氛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两委会成员,远到大连、四平,近到开发区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结合社区实际,进行了多次讨论,统一了思想。大家认为,过去那种以两委会为主体的社区服务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公众需求。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及时获取居民需求信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培育经济类社会组织,推动了社区经济发展。2008年6月18日辖区内的中太大酒店发起成立了胶南市酒店服务业商会。会员发展到了23人,不仅很好地促进了本社区大量酒店餐饮业发展,还有效地规范了全市酒店餐饮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了服务质量,维护餐饮经营 1
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成立了青岛胶南市石桥民生经济协会,已有会员655人。并充分利用、组织和发展民间经济,配套成立石桥民生投资有限公司,已为30多家实力强、信誉好、效益好的集体、民营、个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累计近6000万元,帮助协调解决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有效缓解和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提供优质服务,为社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最近,我们又成立了李家石桥商会,已发展会员18人,主要是为配合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开展团结、帮助、引导和教育工作,起到非公有制经济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为会员提供服务与帮助,二是培育管理类社会组织,提高了行政服务水平。2006年,在民政局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社区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将财务管理、水电管理、物业管理、关爱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五个办公室和青年、妇女、民兵三个群团组织以及计划生育协会、居民福利会、残疾人协会等三个协会组织在一起统一管理。社区居民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在邻里中心得到解决,为居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老年福利会的宗旨,就是要大力弘扬尊老爱老优良传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社区每年预算12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到老年人生活保障、福利、保险等老年人事业建设,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些列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并纳入居规民约。在生活上,全年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村民免费供应米面,逢年过节发放福利品和慰问金;社区还集体租种了80亩土地,全部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收获后全部平均向居民无偿供应,让老年人无后顾之忧。女满65岁、男满70岁的老人过生日,敬献一份生日蛋糕和生日慰问金;每年组织老年人免费到外地旅游一次,至今社区已组织近千
人次的老年人到北京、苏杭、泰山等著名景点观光旅游。每年都召开“九九”老人节庆祝大会,向80岁和90岁以上的每位老年人敬赠慰问金,每位老年人还发放一份节日礼品。在养老医疗方面,社区内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居民,每人每月可享受220元的生活补助金,为包括所有老年人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患病老人报销80%的住院医疗费,对建国前老党员的住院医疗费实报实销。
组织退休老干部成立了关爱办公室,代表社区两委,走门入户,调查民情,对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每月发给150元的生活补助,积极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
三是培育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2007年,社区与胶南市艺术团联姻成立了李家石桥社区七彩艺术团,为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开辟了一条新路。成立了李家石桥社区百人秧歌队和跨鼓队,并配备专业服装和器材,多次参加市级演出,并获得了一致好评。社区还成立80人的锣鼓队,每逢社区重大节日进行表演,全面展现社区的整体气势。
二、加大投入,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条件
2006年,社区投资40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社区邻里中心,并建起了全省第一家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臵帮扶救助、水电维修、民事调解等12个服务窗口,全部采用代理制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省推广以此为民服务代理制的做法。
投资26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中心内设设立了排练厅、健身房、棋牌室、书画创作室、图书阅览室等健身娱乐场所,外建门球场、篮球场、舞池等活动场地。组织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社区每年拨出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成立了老年人秧歌队、书法研究学会、老年人门球队等8支老年文体活动队伍。在每年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上都屡屡获奖。
投资60万元,在原有卫生扩建了500平方米的李家石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方便广大居民就医。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有床位42张,现入住老人26人,被评为山东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社区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5人,在园幼儿260名,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连续多年被评为胶南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青岛市托幼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年被评为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社区还租赁土地,建设了生态养猪场和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所养生态猪不使用任何复合饲料,采用传统方法饲养。种植的绿色蔬菜也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确保绿色无公害。生产的生态猪肉和绿色蔬菜,定期免费向居民供应。
三、创新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成立了民生服务管理协会。随着社区各种社会组织的不断增多,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社区党委组织成立了民生服务管理协会,由社区党委书记任会长,居委会主任任副会长,其他两委成员、群团组织为成员,对社区内所有的社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加强各组织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二是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在相对加大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占社区党支部总数的三分之二,在党支部内广泛开展创先争优等先进性活动,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生机与活力,开展服务先锋的评选活动,设立服务先锋榜,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创先争优的表率,把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组织和引导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使创先争优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宏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评先树优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社区居民积极争当“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等各类先进,风尚更加文明、邻里更加和睦,社区更加和谐。
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
监管制度建设,重点规范社会组织的用人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着力提高项目运作、策划组织、协调服务、规范运行等方面的能力,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制定了信息反馈制度,各群团组织每周五向民生服务管理协会反馈信息,及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大事项需要提交周六两委会研究通过,确保各群团组织高效运行。
四是加快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组织考核评估体系,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开展对社会组织规范化等级评估;建立评估结果档案,评估结果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享受政策优惠等事项挂钩,引导、支持和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办会、规范运作。
2011年10月
第三篇:以党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以党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基层社区应将党建引领优势、干部队伍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的强大动能,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好先锋作用,创造高品质生活。
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把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一件一件办好办实。强化“担当意识”,形成“一线锤炼”的培养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合力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忧患意识”,形成“可进可出”的用人机制。加强社区“两委”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两委”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二是奠定基础,提供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认同感,为社区治理创新和服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治理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探索新路径,提升工作效能。
探索实践社区治理服务新路径,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效能。一要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居委会自治主体组织、专业社会机构的专业支撑、社区网格精细化服务、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活动项目、社会单位资源共治共享支持等多方服务载体建设,形成共治共享共赢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格局。促进社区协商议事的常态化、规范化建设,让小事化解于楼门、让急事分解于社区、让难事解决于辖区。二要以项目促进社区治理和服务成果转化。探索建立一套专业服务规范化体系,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协助、带动社区“两委”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和服务模式向非行政、多元化、专业化的转变,转变社区服务供给方式,使社区发展治理在响应居民诉求、服务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方面实现了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缓解了社区矛盾纠纷,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构建了社区与居民的融和纽带。
第四篇:加大社区资金投入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加大社区资金投入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为了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嫩江镇在全镇12个社区中投入
万多元,用于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对社区部分旧办公室进行装修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环境。
东营区胜利街道中山社区、庐山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先后迎接国家部委、省、市领导视察调研观摩160余次,全面展示了社区建设成果。他们着力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的思路和做法,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胜利街道始终坚持将社区建设作为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的着力点,以社区建设管理集中整治活动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培育服务品牌,拓展服务内涵,形成了社区管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全到位。充分发挥了社区在党委、政府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上的桥梁纽带作用。街道先后荣获国家卫生街道、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中山社区等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等荣誉表彰。立足中心城区实际,胜利街道大力推行多元服务举措,提升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实施便民精品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各社区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依托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各活动站室,为居民提供家政、为老、就业、救助、户籍等服务,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2010年,组建首家区级艺术团——— 乐百家艺术团,会员达到500余人。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元宵节文艺展演、九九重阳文艺联欢、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汇演等20多场大型演出。今年以来,在胜宏、胜景、庐山农村社区和辛镇村新组建4支文艺团队,组织电影送村居24场、文化进社区演出12场,协调齐鲁电视台到庐山社区开展文艺演出暨放电影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实施卫生精品工程。在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社区建立卫生服务站,打造了“一刻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与胜利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协调其定期委派医师、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坐诊,开展健康咨询。针对社区居民的构成特点,在各社区分别推出儿科、口腔、康复、中医、针灸推拿等特色服务,有效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健康需求。四是实施平安精品工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成农村和城市社区综治联管中心,建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协调调度等制度,积极开展“平安和谐村居”星级评定和“十星级文明户、十好居民”评选等活动,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打造多元服务品牌,激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活力,是胜利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围绕社区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该街道走出了一条创建品牌、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的新路子。立足社区服务对象、内容、特点的不同,胜利街道于2009年创建了全省首家社区服务品牌“中山·乐百家”。2010年又培育了“胜宏·心连心”、“庐山·稻花香”等社区服务品牌,成为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突破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中山·乐百家”依托党员会客厅和便民、为老等五大服务中心,全面做到“中山乐百家、满意每一家”;“胜宏·心连心”依托就业再就业指导中心,真正做到“胜宏心连心、真情送温馨”;“庐山·稻花香”依托大丰收基地,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红色、蓝色、绿色证书教育,努力做到“真情播撒阳光、服务收获希望”。以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为引领,改造提升中山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服务居民面对面、零距离。以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现场会召开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山、庐山社区文化层次。着力抓好班子成员下村居蹲点调研活动开展,以居民需求的大调研力促品牌内涵的大提升。
第五篇: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为切实提高社区科学管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功能。我旗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着力改善管理、完善功能、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切实走出一条“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的新路子。
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使社区管理由松散型向区域型转变。综合考虑社区人、地、事、物、情等因素,进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细化到格、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干部“下沉”到网格中,确保社区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居民需求,第一时间直接解决。同时对社区内房屋租赁、售房、下岗待业、流动人口、家政服务、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情况深入了解,努力完善社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二是推行人性化服务,使社区服务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管理要求,切实把服务领域、创新形式放在首位,全旗社区积极探索党组织、居委会、辖区单位、小区物业 “四位一体”的便利服务新模式,充分整合现代物流及各类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全面开展“一站式”便民服务,扎实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现代化、高质量的社区便民服务,推动社区整体工作迈出新步伐。
三是推进文艺活动,使社区管理由说教式向润物式转变。以“和谐邻里、共创文明”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培育文明的重要抓手,以公共文体设施为支撑,以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为保障。吸引社区文体爱好者组成业余文体团队,带动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日常社区文体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