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xxx社区位于县城以南,由维、汉、回、哈等个民族组成,总人口xx户xx人;社区党员x人,正式干部x人,聘用干部x人,驻辖区单位x个。一年来,社区按照镇党委的总体部署,以提升拓展xxx工作机制为载体,以加强干部管理为切入点,以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为核心,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责任,明确目标
xxx工作机制涵盖了社区工作的全部,是经常性工作的具体实践。为此社区党支部从抓干部,强化责任入手,加强学习,明确“xxx工作机制工作内涵和目标任务。
一是合理划分片区。社区以100-160户为宜,条块结合,划分了5个片区,即居民小组。每个组设立3名工作人员,其中1名小组长,2名包巷包户干部,实行AB岗管理,推行“一岗双责”制。每个组按照巷道分布推荐巷道长、信息员若干名,建立奖励机制。目前,社区已经形成了党支部-居委会-小组长-包巷包户干部-巷道长和信息员为一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网格化服务和管理模式。
二是建立网格平台。以网格化片区为单位,在入户调查中做到片不漏巷、巷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漏登,对社区所有居民、商业网点、出租房屋户、辖区单位及清真寺进行拉网式登记。目前,社区已完成5个片区 “四库八册”网格平台的建立,各类服务和管理对象的信息资源掌握详实。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社区党支部与片区服务人员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重奖重罚措施分明。目前社区已经形成了党支部负责人主要抓,小组长、包巷包户干部分片抓,巷道长、信息员配合抓的有效服务和管理格局,从而使xxx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责任主体。
二、延伸服务,切实关心和解决各族居民所需
当前社会民生工作进社区的面不断增加,面对社区工作繁琐、任务量大、服务面广的实际,社区党支部坚持以“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的理念,依托“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
一是服务规范化。社区党支部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流程,现服务项目已达到包括党员服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低保、工会、残疾人保障、培训、流动人口管理、信访调解、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疫病防治等40个服务内容,向居民发放便民服务卡1600份,服务流程、服务承诺和服务电话面向居民公开。
二是服务经常化。社区党支部结合干部包户工作手册和社区“xxx工作手册,社区干部每周入户达3天以上,深入居民家庭了解掌握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代办有关事项。社区党支部就是从居民所需的服务事项出发,从关心居民的点滴做起,不断增强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服务制度化。制度化管理是做好xxx工作的关键环节。社区党支部建立完善了社区干部考核管理细则等八项工作制度,有效促进服务工作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开展。同时社区党支部负责人对照基础台帐和工作手册,不定期对各小组长和包户干部进行抽问考查,并随机入户核实情况,及时掌握社区干部对辖区居民基本状况的熟知程度和服务经历。并引入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总之,社区党支部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目前社区社会稳定,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上访事件和各类安全事故,良好的治安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第二篇:努力提高城市社区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城市社区服务水平———姜立
一、城市社区服务内容
1、城市社区服务定义
① 人口、地域、文化、组织结构
② 家庭做不了、社会层面不远做
2、我国社区服务发展历程
① 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最早在1987年; ② 90年代,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③ 2006年,十届十大要求加快发展社区服务; ④ 规范化、专业化;
⑤ 2011年,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升城市社区服务; ⑥ 不断发展、不断推进。
3、开展城市社区的必要性
① 扩大就业;
② 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③ 提高社区功能的需要;
④ 强化基层公共服务的需要;
二、城市社区服务内容
1、社区公共服务
① 政府为平台提供服务;
② 就业方面支持;
③ 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④ 公共服务站。
2、大力推进社区公益性,便民利民服务
① 社区服务区重要组成部分;
② 具有公益性、微利性、便利性;
③ 责任主体与社会力量;
④ 政府引导作用。
3、推进社区自主、自愿服务
① 特殊人员为重点;
② 主题是社区党政机关;
③ 社区更和谐、活动更活跃。
三、当前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
2、城市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缺乏;
3、服务人员不足;
4、机制不完善;
5、社会化、经济化层次不高。
四、如何做好城市社区服务
1、做好长期的重要任务;
2、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
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4、大力发展养老服务;
关于街道社区党组织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几个问题————曾贤钦
一、基层社区党组织干部自身问题
1、街道社区没有很好的手段开展工作;
2、基础建设不到位;
3、思想观念不适应;
4、服务机制不健全。
二、基层党组织的做街道社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引导核心地位
① 一个核心,三个作用
② 一个基础,三个力量
2、准确把握城市社区服务工作
① 服务范围及对象
② 服务内容及领域
③ 服务途径及方法
3、创新基层工作方法和手段
① 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群众工作;
② 常联系、定点解放、面对面交流;
③ 换位思考
4、利用好互联网络媒体
① 利用网络与群众沟通;
② 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③ 了解群众思想动态。
5、建立规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① 建立完善的经常性服务群众制度; ② “一站式”制度;
③ 建立完善群众思想。
三、做好基层社区党组织干部的组织基础建设
1、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工作;
2、创新领导体系;
3、创新党组织方式。
第三篇:加强社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以建设“平安、便利、美丽、和谐”社区为抓手,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寓管理于服务……2015年以来,雁塔区鱼化寨街道扎实开展社区建设提升年活动,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丰富的社区服务。
多措并举 建设平安社区
社区安定是居民安居、乐居的基本要求。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该街道以强化社区综合治理为抓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维护社区治安稳定。
加强人防技防建设,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红袖章专业巡逻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切实发挥社区综合指挥平台的作用,技防设施配备到位,运转正常,实现主干道、重要部位监控全覆盖。实行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管理对象台账,建立社区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信息库,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管理模式,一岗多责,一员多能,延伸服务,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多方联动,及时化解矛盾。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以及聘用律师兼任社区法制副主任工作已到位,配合做好千名干警下社区活动,社区综治力量得到进一步夯实。以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为重点,先后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读本2万余册,开展普法宣传50余次,在社区居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强化服务 打造便利社区
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也面临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日常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按照社区服务“10+ⅹ”建设标准,该街道在为居民提供购物、卫生、养老、计生、劳动保障、法律援助、文体娱乐等基本服务的同时,增开特色服务,如3507社区的居民邮政绿色通道、妇女儿童温馨咨询小屋以及3511社区的红白理事会等创新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同时,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将辖区商业网点和服务队伍进行整合,印发《鱼化寨街道社区“十五分钟”生活便利服务圈服务指南》4000册,各社区也结合实际编印了《社区便民服务指南》,为居民提供全面、详细的服务信息;为新建小区商业布局提供科学指导,做到业态布局合理,全年新增商业网点20余家,为居民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极大便利。以重阳节为契机,积极开展鱼化寨街道敬老月系列活动,在社区开设居家养老便民餐厅,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饮服务,300余名社区老人享受到全区“幸福天天游”惠民政策,在辖区掀起敬老、惠老、助老的热潮。
精细管理 建设美丽社区
建设美丽社区是一项系统化、长效化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该街道以创文和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开展社区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坚持日常保洁与突击整治相结合,重点清理卫生死角,清洗公共设施,并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写乱画、乱停车辆、乱设摊点等“九乱”现象进行整治,营造宜居、乐居的社区环境。结合森林城市和园林式社区创建工作,加大社区绿化、美化力度,确保绿化覆盖率,定期对社区树木、花坛进行专业管护,打造美丽社区。在做好社区创森宣传和铭城社区创建园林式社区的同时,联系区级有关部门,从2015年11月初开始,共同对3507社区办公楼旁边3000余平方米的花坛进行整修。利用多种宣传平台,向居民传播绿色环保理念,提高广大居民爱绿、护绿意识,使“美丽型社区”创建工作成为社区成员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
抓好结合 建设和谐社区
对老旧社区,该街道以和谐社区创建为抓手,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目前,已经有3507社区、3511社区、西钞社区等5个社区创建为省级和谐社区,创建率达71%。化工坊社区、日化社区等5个社区创建为市级和谐社区,创建率达71%。
该街道还在新建小区大力推行代理服务制度,先后对昆明花园、恒大城、天朗蓝湖树、左岸春天等11个商住小区进行代理服务,制作居民事务代办点标牌和上墙制度,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以金域牟家(牟家村回迁社区)社区为试点,对回迁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标准管理,坚持“五更六有”(更富裕、更方便、更安全、更丰富、更幸福,学有优教、劳有丰获、病有良医、居有佳境、老有颐养、暇有美乐)理念,全面实施“两委”(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七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警务监控室、民事调解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财务室、档案室)、“八站”(党员远程教育工作站、劳保工作站、文体活动指导站、计生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公共服务应急站、信息工作站)、“一场”(室外活动广场)、“两校”(社区市民学校、人口学校)、“三墙”(市民教育、科普宣传、廉政建设文化墙)建设模式,配足配齐岗位和工作人员,全面管理服务社区居民,形成具有鱼化特色的回迁社区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评选命名的、目前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反映一个地方发展实力、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的最大品牌。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城市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参与,各主体参不参与、参与程度、参与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创建活动的过程与效果。
荆州市创文指挥部第二次会议决定,将通过实施“三大工程”、“五大项目”,全力打好迎检百日攻坚战。市委副书记、创文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周静强调,要提升群众参与热情,深化“创文为民、创文惠民、创文靠民”理念。
通过上一阶段第三方测评,中心城区街道社区2000多个问题暴露出来,而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就是要解决群众身边的事、关心的事、最急切的事,加强社区建设,就是最好的举措之一。根据市创文指挥部实施重点项目提升工程的“五个要求”,强力推进道德惠民、文化惠民、服务惠民、城市惠民和推进公益宣传项目,从街道社区城市管理创建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此我提出相关的措施与想法。
一、创建文明城市要扩大群众参与度
让群众唱主角,提高群众参与创文的积极性。广大市民的参与度与知晓率在整个创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广泛征集方方面面关于社区建设的意见,让市民最难、最急、最烦的问题凸显出来。全体市民要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自觉遵守交通秩序,自觉维护环境整洁,提高道德风尚。但是,这种泛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很难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还要靠政府制定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法,从群众那里集思广益采纳好的管理和奖惩办法。让文明的行为得到奖励,让不文明的行为得到惩处,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参与创建和享受成果的主角。这样群众才能真正行动起来,实现群建群享。
二、社区建设提档升级“335行动计划”
我市中心城区共有335个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街道社区建设,“335行动计划”是指将这335个社区进行新一轮的提档升级,不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以扩大基层社区民主自治为手段,以基层社区为工作推进单元,着力建设组织健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发展,探索出一条以社区建设为总抓手,为全面推荐荆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基础,首创首成。
首先多方联动扎实推进。一是,制定社区任务、重点工作以及验收标准,逐个社区地进行规划分解,并用一表一图反映出来,便于指导落实。一表即任务工作表,在工作任务表上反映出推进“335行动计划”要做的工作项目,比如绿化多少面积、维修多少条道路、整修多少房屋等,所需投入来源,由谁去完成,什么时候完成等;一图是指各社区提供一张社区建设的规划图,图上反映出本社区的辖区范围,“335行动计划”实施的项目地点等,并在社区内公示,听取居民的建议,接受居民的监督。二是,可采取“蹲点、挂线、带面”联点共建的方法,深入实施“335行动计划”。
其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在12个专项工作组的指导下,按照自身的职责对照整改落实任务清单,推进“335行动计划”有效进行。如城管、水务、园林、房产、供电、电信、民政等部门作为环境整治专班成员,着手治理社区破损道路的改造,还路于民,水务部门实施下水管网的改造,环保部门开展社区油烟、噪音扰民的治理,房产部门对社区房屋的立面开展整治,建委、城管、供电等部门想办法解决所有第三方测评数据的整改与落实,财政部门应支持解决“335行动计划”的资金保障问题,要切实让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工作满意度平均达到90%以上,也是更好的呼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标准。
其三“四到社区”惠及民生。第一,就业和社会保障到社区的工作积极推进。各社区普遍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的联系记录本,将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性别、年龄、特长以及就业意愿等都详细记录在案,社区将每个下岗人员的档案制作成卡片的形式,随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第二,城市管理到社区的工作。可以采取根据社区内的环卫作业量按照一定的价格进行发包的办法,由社区居委会负责招聘环卫作业队伍,来做好社区的环卫清扫工作,凡是工作不到位的,社区居委会有权解聘清扫作业队伍。可以探索城管队员进社区,责任公示到社区,仿照公安部门责任区民警的模式来管理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方法。第三,社会治安防控到社区。应加强物防和人防工作,在物防方面各社区逐渐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可以在进入社区的路口建立起社区治安室和铁门,由社区安保队员负责昼夜值班,在人防方面,进一步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提升居民安全感。第四,民政、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到社区的工作,指导社区建设服务设施,深入开展各种服务活动。社区养老、家政、帮困、扶贫、助残、优抚、救助等福利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形成氛围。
推进“335行动计划”,社区组织进一步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功能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充实,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根本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让老百姓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让“335行动计划”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途径,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变成耳熟能详的名词,成为一个牵动全城市民喜怒哀乐的共同话题,成为一场共建家园的持续行动,成为一个现代城市管理的民本理念。作为一项构筑社会和谐的民心工程,我相信“335”足以唤醒起荆州市民最美好、最感人的那份情结。
第四篇: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珠海街道办事处李家石桥社区党委
李家石桥社区位于胶南市区,现有居民1160户、3160口人。近几年,社区党委在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的同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切实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使社会组织逐步成为社区民生服务的纽带和桥梁,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和谐示范社区建设示范单位、青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到目前,企业已发展到82家,个体工商业户536个。2010年社区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完成税金2.56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7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种类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怎样才能引导社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形成政通人和的和谐社会氛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两委会成员,远到大连、四平,近到开发区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结合社区实际,进行了多次讨论,统一了思想。大家认为,过去那种以两委会为主体的社区服务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公众需求。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及时获取居民需求信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培育经济类社会组织,推动了社区经济发展。2008年6月18日辖区内的中太大酒店发起成立了胶南市酒店服务业商会。会员发展到了23人,不仅很好地促进了本社区大量酒店餐饮业发展,还有效地规范了全市酒店餐饮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了服务质量,维护餐饮经营 1
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成立了青岛胶南市石桥民生经济协会,已有会员655人。并充分利用、组织和发展民间经济,配套成立石桥民生投资有限公司,已为30多家实力强、信誉好、效益好的集体、民营、个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累计近6000万元,帮助协调解决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有效缓解和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提供优质服务,为社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最近,我们又成立了李家石桥商会,已发展会员18人,主要是为配合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开展团结、帮助、引导和教育工作,起到非公有制经济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为会员提供服务与帮助,二是培育管理类社会组织,提高了行政服务水平。2006年,在民政局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社区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将财务管理、水电管理、物业管理、关爱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五个办公室和青年、妇女、民兵三个群团组织以及计划生育协会、居民福利会、残疾人协会等三个协会组织在一起统一管理。社区居民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在邻里中心得到解决,为居民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老年福利会的宗旨,就是要大力弘扬尊老爱老优良传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社区每年预算12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到老年人生活保障、福利、保险等老年人事业建设,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些列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并纳入居规民约。在生活上,全年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村民免费供应米面,逢年过节发放福利品和慰问金;社区还集体租种了80亩土地,全部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收获后全部平均向居民无偿供应,让老年人无后顾之忧。女满65岁、男满70岁的老人过生日,敬献一份生日蛋糕和生日慰问金;每年组织老年人免费到外地旅游一次,至今社区已组织近千
人次的老年人到北京、苏杭、泰山等著名景点观光旅游。每年都召开“九九”老人节庆祝大会,向80岁和90岁以上的每位老年人敬赠慰问金,每位老年人还发放一份节日礼品。在养老医疗方面,社区内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居民,每人每月可享受220元的生活补助金,为包括所有老年人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患病老人报销80%的住院医疗费,对建国前老党员的住院医疗费实报实销。
组织退休老干部成立了关爱办公室,代表社区两委,走门入户,调查民情,对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每月发给150元的生活补助,积极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
三是培育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2007年,社区与胶南市艺术团联姻成立了李家石桥社区七彩艺术团,为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开辟了一条新路。成立了李家石桥社区百人秧歌队和跨鼓队,并配备专业服装和器材,多次参加市级演出,并获得了一致好评。社区还成立80人的锣鼓队,每逢社区重大节日进行表演,全面展现社区的整体气势。
二、加大投入,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条件
2006年,社区投资40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社区邻里中心,并建起了全省第一家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臵帮扶救助、水电维修、民事调解等12个服务窗口,全部采用代理制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在此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省推广以此为民服务代理制的做法。
投资26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中心内设设立了排练厅、健身房、棋牌室、书画创作室、图书阅览室等健身娱乐场所,外建门球场、篮球场、舞池等活动场地。组织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社区每年拨出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成立了老年人秧歌队、书法研究学会、老年人门球队等8支老年文体活动队伍。在每年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上都屡屡获奖。
投资60万元,在原有卫生扩建了500平方米的李家石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方便广大居民就医。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有床位42张,现入住老人26人,被评为山东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社区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5人,在园幼儿260名,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连续多年被评为胶南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青岛市托幼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年被评为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社区还租赁土地,建设了生态养猪场和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所养生态猪不使用任何复合饲料,采用传统方法饲养。种植的绿色蔬菜也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确保绿色无公害。生产的生态猪肉和绿色蔬菜,定期免费向居民供应。
三、创新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成立了民生服务管理协会。随着社区各种社会组织的不断增多,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社区党委组织成立了民生服务管理协会,由社区党委书记任会长,居委会主任任副会长,其他两委成员、群团组织为成员,对社区内所有的社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加强各组织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更好的为居民服务。
二是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在相对加大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占社区党支部总数的三分之二,在党支部内广泛开展创先争优等先进性活动,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生机与活力,开展服务先锋的评选活动,设立服务先锋榜,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创先争优的表率,把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组织和引导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使创先争优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宏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评先树优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社区居民积极争当“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等各类先进,风尚更加文明、邻里更加和睦,社区更加和谐。
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
监管制度建设,重点规范社会组织的用人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着力提高项目运作、策划组织、协调服务、规范运行等方面的能力,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制定了信息反馈制度,各群团组织每周五向民生服务管理协会反馈信息,及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大事项需要提交周六两委会研究通过,确保各群团组织高效运行。
四是加快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组织考核评估体系,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开展对社会组织规范化等级评估;建立评估结果档案,评估结果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享受政策优惠等事项挂钩,引导、支持和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办会、规范运作。
2011年10月
第五篇:以党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以党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基层社区应将党建引领优势、干部队伍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的强大动能,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好先锋作用,创造高品质生活。
充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把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一件一件办好办实。强化“担当意识”,形成“一线锤炼”的培养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合力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忧患意识”,形成“可进可出”的用人机制。加强社区“两委”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两委”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二是奠定基础,提供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认同感,为社区治理创新和服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治理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探索新路径,提升工作效能。
探索实践社区治理服务新路径,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效能。一要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加强居委会自治主体组织、专业社会机构的专业支撑、社区网格精细化服务、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活动项目、社会单位资源共治共享支持等多方服务载体建设,形成共治共享共赢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格局。促进社区协商议事的常态化、规范化建设,让小事化解于楼门、让急事分解于社区、让难事解决于辖区。二要以项目促进社区治理和服务成果转化。探索建立一套专业服务规范化体系,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协助、带动社区“两委”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和服务模式向非行政、多元化、专业化的转变,转变社区服务供给方式,使社区发展治理在响应居民诉求、服务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方面实现了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缓解了社区矛盾纠纷,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构建了社区与居民的融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