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经济发展局强化作风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萧山区经济发展局强化作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自全区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效能亮剑”专项行动以来,萧山区经济发展局快传达、快落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实际,找好抓手,真抓实干,服务全区经济积极健康发展,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一、牢牢把握中心环节,夯实转变作风的思想根基
作风建设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更体现的是全局的精神面貌。为确保“效能亮剑”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区经发局着力从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全力提高全局干部工作素质,提升作风形象。一是完善学习的平台。局党委提出要以个人自学、手机短信集中发送学习和平时体会交流三大平台联动为载体,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半年来,共组织集中学习5次,发送手机短信学习5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各类文章10余篇。二是拓展学习内容。在组织学习规定数目的基础上,围绕在服务萧山经济长远规划发展、深化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内容,着力开展“力戒假学”大讨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面对面讲,背靠背评,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三是明确学习标准。根据经发局年度学习目标责任制要求,明确了学习的计划、内容、标准、地点等,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同时,由组织人事科严把督导检查关,扎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了理论学习扎实有效推进。
二、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抓实要求部署的重点工作
经发局把活动开展作为化解矛盾、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举措,积极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把视线聚焦到领会上级意图,严密组织
实施上来,促进了活动有序高效开展。一是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讲求“实”。结合职能特点,我局确定了在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大局和基层群众方面的具体措施,重点提高行政效率、研究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上做到了强调研、重实施。二是解决问题突出“全”。由组织人事科专门负责对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作风效能方面进行检查并将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台帐登记,同时,将2011年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责任表,把涉及经发局的各类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并按照时间表责任到具体人,确保重点工作和作风效能齐并进共完成。
三、抓住薄弱环节,改实影响发展的问题
经发局始终围绕萧山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牢固树立服务工业企业就是服务萧山经济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经发局职能,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快推进萧山经济发展建设,为全区工业经济谱写健康发展新乐符。一是简化行政审批。在具体企业技改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过程中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确保审批流程更合理,手续更简约,速度更快捷,服务更周到。二是突出效能建设。制定了经发局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萧山区经济发展局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内部绩效考核、民主评价、投诉受理等内容,结合“五型机关”建设,在办公考勤、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及考核评议等方面入手,狠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使得全局工作方方面面有遵循、时时事事有人抓、点点滴滴有规范。
萧山区经济发展局
2011年7月
第二篇:区档案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区档案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1969年参军,退伍后到地方工作,改革开放后辞职在本村工作,现年龄已大,无生活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年满60岁、参加革命工作满10年的可以办理退休,区档案局(馆)为其提供了退伍介绍信存根、参加工作登记表、单位调动介绍信存根和辞职通知等原始材料的复印件,为其顺利办理退休手续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这只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一个具体事例。
“档案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档案馆绝不只是红头文件官方文书的储藏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档案提供凭证、维护权益、化解矛盾、弘扬文化和促进和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履行好档案部门的社会责任。”区档案局局长李其成说。
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档案工作越来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我区把争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作为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区财政拨款10.4万元专项资金配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以区委文件形式向各镇、街道、开发区下发《**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和示范镇(街道、开发区)实施方案》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设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组织各镇、街道、开发区档案管理员和局有关人员赴章丘等地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进一步理清示范区创建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开展档案员培训11期,培训300余人,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对不同情况的村(社区)进行分类指导。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业务指导人员不辞辛苦、不惧严寒酷暑,深入乡镇农村。他们一趟趟地跑,一遍遍地教,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子。去年十月份,局领导带领工作人员早上7点就从单位出发,赶到白塔镇小店村指导档案管理工作,村里的档案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局专业人员边干边教,教他们如何做好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规章制度、制作网络图,利用3天的时间,规范整理了近3年的所有档案。城东街道夏家庄村档案门类复杂,管理方式欠规范,办公条件拥挤,区档案局得知这一情况后,今年9月份,局领导带队进村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送去两个美观耐用的档案厨作为物资帮助。区档案局人员的一言一行,使村领导切身体会到了区档案局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当即将最好的房间设为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大幅度提升。
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档案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区档案馆200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2008、2009被评为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10被评为全市区县档案局(馆)综合考评优秀单位,2011年被表彰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市档案综合考评优秀单位,2012年荣获新农村档案管理市级示范区称号。目前,镇、街道、开发区档案室中,有2个达到了山东省一级档案室标准,8个达到了山东省二级档案室标准;321个村(社区)全部建档,建档率达到了100%,1个社区晋升为山东省二级档案室。镇村档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今年以来,区档案局在继续开展好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的同时,紧紧围绕“三个体系”建设,以创新服务为重点,积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全力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该局将关系民生的招工、转正定级等档案接收进馆,与人社局联系协调,帮助其整理1966-2001年积存文书档案,劳动局1000多卷(件)档案得到了规范整理,对其案卷目录和全文目录进行了打印、人名录入,对其中的100多卷档案进行了抢救修复。下发了《关于催缴政府公开信息的通知》,先后接收区政府等单位2013年政府公开信息32份,并已整理编目上架,免费向社会开放。高度重视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工作,及时检查库房的“九防”情况,做到了查漏补缺。按照综合档案馆的要求,对部分库存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整理。半年内共接待档案资料利用182人次,提供档案资料594卷次,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同时,加强档案信息宣传和编研,积极开展了档案全文扫描工作,促进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第三篇:强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王岐山与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座谈时强调
稳中求进 防范风险
强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21日 02 版)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记者许志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0日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研讨班座谈会。他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听取了学员代表的发言后,王岐山说,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快、变化大,在发展、改革、开放、服务、监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市场发育稚嫩,存在不少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要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深化改革,勇于探索,下决心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实现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王岐山指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关键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金融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供给,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满足有市场、有效益进出口企业的信贷需求。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一心一意
办好主业,办出特色,防止盲目扩张,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王岐山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关乎金融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时刻紧绷这根弦。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要密切配合,加强与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一方平安。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范道德风险。密切关注苗头性问题,加强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金融活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企业“走出去”的金融风险。
王岐山说,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做好金融工作,最终靠人。金融系统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和政策法规,不断增强运用金融服务全局和维护金融安全的本领。
本次研讨班由中共中央组织部、银监会、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参加专题研讨班的学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大型金融机构负责人。
第四篇: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七次华北地区档案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调查
柴秀红
——闻喜县档案局,助理馆员,***
提要:通过对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调查,了解了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闻喜县档案馆的资源建设情况为代表,对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特别是加强县级档案资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档案资源建设调查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永恒主题,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丰富档案资源、完善馆藏结构、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途径,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基础。笔者对山西省闻喜县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建设进行了专门调查,以期以点带面,对发现各级国家档案馆,特别是县级国家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通过调查分析,力求找到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建议或办法。
一、闻喜县档案馆馆藏基本情况
闻喜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5月1日,设在政府综合大楼,面积270平方米,其中库房170平方米,装26列104组密集架、23套铁皮柜。馆藏档案资料78个全宗,54579卷,其中,档案43781卷,资料10798卷。该馆藏有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照片档案、家谱档案以及古籍、新文学版本、民国时期的各种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以其历史档案为特色,1987年被摄入《中国档案馆发展掠影》纪录片,是三晋大地富有特色的档案馆之一。
多年来,闻喜县档案馆采取多种措施,从机关、社会和民间征集到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主要有:
(一)文书档案:63个全宗38674卷。这部分档案是档案馆的主体,主要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县直各机关、乡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
(二)革命历史档案:共1413卷。主要为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政权形成的档案资料。有贺龙、董必武、林伯渠等签发的文件,有被誉为“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在1916年——1917年写的日记,朝鲜人民赠送我志愿军战士的礼品等,对于研究山西的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民国档案:共3112件。这部分档案中不仅有国民党政权的文书档案,还有阎锡山签发的委任状、毕业证以及国民党入党志愿书、加入“洪门”组织的文书、秘密情报等。有日本侵华时遗留下的数张军事地图。
(四)照片档案:共1400余张。有阎锡山亲笔签名的照片,有彭真同志视察闻喜的照片,还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克服种种困难,培育棉花的全国劳模吴吉昌的工作照片集。
(五)家谱档案:共50种272卷。珍贵的有出过59位宰相的裴氏家族的《裴氏世谱》,有以南宋抗金名相赵鼎为始祖的《赵氏谱牒》,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深秀家族的《杨氏家乘》等。
(六)明清档案:珍贵的有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的《郭景纯菊花图赞》,杨深秀的山水画,清朝圣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数百张地契、房契、分家书、遗嘱等,有咸丰年间的户部执照、监照,有清代账局档案、合会档案,有清代道光年间有关解决黑龙庙纠纷的档案。
(七)古籍善本:共254种1401卷。珍贵的有120册明刻本《资治通鉴纲目》,有明清时期著名的“汲古阁”刻本《后汉书》,有清朝著名学者纪晓岚编著的《庚辰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有顺治、康熙、光绪、民国年间的《闻喜县志》等。
(八)民国报刊杂志图书:共102种579册。全国性的有1914年的《政府公报》、《中华杂志》等,山西省的有1918年的《山西公报》、《山西日报》,1933年的《晋风》,1937年的《民训旬报》等,运城地区的有1937年的《救亡呼声》,闻喜县的有1929年的《闻喜学生季刊》,1932年的《野草》、《涑波》,1933年《晨光》等。有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军区等出版的书籍,如:《太岳军刊》、《群运工作》、《战斗》等,其中部分书籍杂志是“晋南三臣”之一崔斗臣、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解放前的藏书。
二、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特点
通过对闻喜县档案馆近年来对档案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该馆的档案资源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对县直机关档案的移交工作。几乎每年,县政府都发文,对县直各单位的档案向档案馆进行移交。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积极带头,率先将各自的档案移交进馆。如:县委办、人大办的档案移交至2002年,政府办的档案移交至2006年。由于四套班子带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多数县直单位的档案都能按时移交。县直机关移交的档案也成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体,达到80%以上。
(二)重视对民间档案的征集。在多年的实践中,闻喜县档案馆创造性的提出了征集民间档案的新办法,即“三股渠道”、“六种办法”。“三股渠道”就是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通过调查收集历史档案,深入民间通过访问发现历史档案,深入各收购站、造纸厂、旧书市场、古玩市场通过查找筛选历史档案;“六种办法”就是抢救、奖励、购买、复制、代管、租借。通过几年的征集,回收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如:他们通过访问县直机关有关人员,得知在原县委工作过的一位老同志收藏有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1946年在闻喜工作时的工作笔记,于是档案馆领导找到该同志,顺利征集回了这份珍贵档案,为研究闻喜乃至晋南地区革命斗争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三)重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如果对档案资源不进行合理的开发,那么这些档案即使多么的珍贵,也只是“死档案”,“活”不起来。近年来,闻喜县档案馆十分重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组织档案馆里专人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特别是编研,出版了《闻喜县名优特产》、《闻喜县古今名人录》、《闻喜县名人档案》等图书,还撰写了《珍贵的裴氏碑刻档案》、《闻喜发现清代账局档案》等50余篇关于介绍档案的文章,发表在有关报刊杂志上。通过介绍馆藏档案,吸引来了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秋根、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王绍欣、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张荣杰等一批专家学者前来研究,同时也吸引来了福建、山东等地的祖籍闻喜的郭氏、赵氏后裔前来寻根问祖。另一方面,与相关组织和个人合作进行开发,先后出版了《柴泽民在河东》、《金长庚传》、《孙兴华传奇》、《稷麓县长赵宜轩》、《闻喜县革命老区》等数十部图书,实现了档案资料应有的价值。
三、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闻喜县档案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解决,将极大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档案资源内容存在残缺性。闻喜县档案馆虽然保管有4万余卷档案,且除了文书档案外,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电子声像档案数量很小,录音带只有4盘,电子档案未收集归档,会计、科技等很多门类未建立档案。所藏档案中反映党务、政务的“红头文件”占了绝大多数,而反映本地区本部门各个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貌、民族文化、民间习俗、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名胜古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以及有关科学研究、事关民生的档案却很少。
(二)档案资源载体存在单一性。档案资源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留存下来,否则不能成为档案。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载体单一,99%为纸质档案,馆藏档案5万余卷,但音像档案仅有4盘,实物档案几乎为零。
(三)档案资源保管存在分散性。虽馆藏档案资料已达5万卷,但仍有大量档案分散在档案馆外,其中司法档案、医疗档案、国土档案、社保档案、交通建设档案、城市建设工程档案、房屋档案、工商档案、质监档案、税务档案、金融档案等等,都分散在相关部门保管。每个乡镇、甚至村的档案也多是各自保管。
(四)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工作开展困难。当前,闻喜县在开展或承办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重大活动期间,未把档案部门纳入成员单位,致使档案部门无法提前介入,难以对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归档、规范整理和有效利用实施有效的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管,导致这些重大活动档案不能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集中保存,有些档案资料散存在不同单位和个人手中,随着机构和人员调整,很容易造成这部分档案的损毁和流失。
四、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闻喜县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领导抓得不够。一些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发展、保稳定上,少有精力抓其他工作,特别是档案这样不易体现政绩的工作更是抓得太少,缺少调查研究,没有具体目标、措施、办法,人、财、物解决不到位,档案工作处于自我发展的境地。
(二)管理体制滞后。档案工作是传统而古老的工作,一些人习惯于按老办法干事,管
理体制没有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的需要。比如:1980年8月28日设立闻喜县档案局,实行局馆合一,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档案局为行政管理部门,实行行政编制;档案馆为档案保管利用机构,实行事业编制。自此,闻喜县有了明确的档案行政执法主体。通过执法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档案资源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档案。但是,2002年4月,闻喜县进行机构改革。在县委(2002)12号文件中规定:“档案局改为档案馆,整体转移为事业单位。”档案馆是事业单位,没有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档案资源建设也延缓了下来。
(三)档案基础建设滞后。《档案馆建设标准》要求,二类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为2600—4600㎡,且库房面积为900—1800㎡。但闻喜县档案馆为330㎡,库房面积仅为230㎡,尚且有4万余卷应进馆的档案没有进馆,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源建设的发展。
(四)信息化建设落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除了将各种载体的档案收集起来,相对集中保管使用外,还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把档案资源作信息化处理,收集、储存、发布档案资源信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目前闻喜县档案馆的档案入馆装柜,实行人工查阅,未实现信息化利用,利用效率大为降低。
五、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建议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服务的新方向,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要拓宽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思路,拓展档案资源建设领域,创新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方式,丰富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渠道,用全新的眼光、有效的办法,出新招、亮奇招,不断积累增加档案资源数量,丰富档案资源门类,改善档案资源结构。
(一)学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增强档案工作意识。档案法律法规是做好档案工作的行为准则,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工作目标、措施、办法,解决档案工作人财物,纠正和查处档案违法行动,把档案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真正把档案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二)加强档案收集整理,丰富档案资源。档案部门要依法加强档案接收工作,把属于接收范围内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完整、及时地接收进馆,并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接收范围,拓宽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的档案收集渠道,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档案和同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纳入接收范围。特别是要结合本地的产业发
展、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情况,重点加强对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反映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反映文化特色档案的接收征集。
(三)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发挥主阵地作用。综合档案馆是保管综合档案的重要基地,具有人员业务熟悉、设备设施齐备、幅射面广、安全性强等优势。综合档案馆要科学整合档案资源。通过整合档案资源,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集中、有序管理和优化配置,强化档案部门的资源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开发和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为提升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档案工作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推进公民医疗健康档案、社会保障档案、公证档案、婚姻档案、土地流转档案、城建档案、土地管理档案、房产档案、重大社会活动档案、重点建设工程档案、重要科研项目档案、企业信用档案、社区建设档案等档案资源向综合档案馆的定期移交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全面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在档案资源建设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档案馆资源信息化建设,将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微机进行管理,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利用,提高档案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整合档案资源,盘活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和应有作用。特别要重视档案备份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认真加以落实,既要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更要对其中的重要电子文件实行异质备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
第五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XXX作为XXX市经济新的增长极,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建设较多,任务较重,大力抓好工程防腐、监督检查、惩治腐败和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一、坚持廉洁自律,提供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坚持廉洁自律,就必须注重思想教育。廉洁自律要切实贯穿在建设管理者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贯穿于工程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以教育为本,预防为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提高教育实效,做到廉政警钟时时敲,思想教育不松懈。
坚持廉洁自律,就必须注重制度建设。要把自身廉政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工程建设实际,建设单位应全面制定和完善廉政建设制度,就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等不同环节提出明确的廉政要求。凡是制度规定的,任何人无权干预;规章制度面前,全体建设者令行禁止,坚决杜绝建设过程中的“人情关”。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坚持廉洁自律,就必须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和批评,是增强免疫力,抵御各种诱惑的重要保证。在内应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干部进行廉政测评,把监督关口前移;在外应积极接受上级单位、纪检、监察等机构的检查监督,主动配合协助他们的工作。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通过监督进一步提高廉政的自觉性。
坚持廉洁自律,必须人人做到四个“不”。即一不接受监理、施工、设计、审计等各方宴请和礼物;二不指定和介绍工程承包业务,三不指定和推荐所用建筑材料;四不向任何单位提出外出考察、安排亲朋好友工作等变相的要求。在各种诱惑面前应增强自我抵抗能力,在容易发生送、请的环节上,要坚决做到“请不到、送不要”。
二、强化有效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外围防线。一要发挥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的作用。同级班子成员间的相互监督,由于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是参与还是知情的程度,都比其他组织和监督主体更深更广,监督的效果也是其他监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优势,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要充分认识相互监督的特点。相互监督具有内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是在党组织内部,强调用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具有主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措施,它不仅是一种事后监督,更着眼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强调发挥预防作用,减少党内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具有针对性的特点:由于相互之间较知根知底,监督时能目标准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要建立相互监督的工作责任制。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建立起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有效责任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每个班子成员的监督责任,确保班子成员只能作为,并有所作为。要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认真抓好民主生活会的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通过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到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会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要增强组织监督的合力。要强化上级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这是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最易接受,最见效果的监督。因此上级组织要加强对下级组织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廉政述职、廉政汇报、廉政谈话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下级“一把手”关于廉政建设和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廉政状况,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挽救干部。同时也要强化下级组织自下而上的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检举、揭发、申诉、控告、上访等制度,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切实保障每一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民主权利。对于下级组织在执行上级的决策、命令、决定等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客观、公正、及时、毫无保留地向上级反映报告,避免一些错误决策造成更大损失,达到监督上级、纠正上级错误的效果。三要不断增强监督的民主性。要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纠正那些一提群众监督、群众参与监督就是搞群众运动,一提舆论监督就是违反“主旋律”的片面思想认识。要教育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群众举报网络和保护机制,对打击报复举报人、上访人的行为,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强化新闻监督的职能,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处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
三、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积极开展信访监督。建立健全各种信访网络,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信访举报处理机制、信访问题协调机制,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分片联系解决信访问题制度,实施信访直通车制度。精心筛选举报线索,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结率,务求在解决重信重访问题上见成效。
坚决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工程中的违纪案件;注重查办基层站所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查办村级组织换届中贿选等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腐败分子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按照“办系统案、系统办案”的思路,提高初核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建立直查快办的工作机制。规范案件审理和申诉复查工作,认真落实纪律惩戒,加强回访教育。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在查处案件的同时,依法保障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发挥办案治本功能,做到“查处一个案件,解决一件信访,教育一批干部,规范一种行为,健全一项制度”。
四、完善体系建设,建立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推进园区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把深化制度改革和创新融入各项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管委会机关和各单位干部,尤其 “一把手”要做改革的促进者、制度的维护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加强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充分发挥制度在预防腐败现象中的基础作用。预防为先,关口前移,管委会机关和各单位仍然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各项制度体系,规范工作程序,使各项制约机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