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金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金华市商务局 2012-09-25 14:21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金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精神,为解决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资金、成本、人才、市场等方面诸多困难,认真做好我市商务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商贸富市”战略,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利用和优化现有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从机制、政策、资金上优化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适应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更替的机制,促进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5月试点期间,完成建设1个中心(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开展6项服务(创业指导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科技应用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设置20个服务联系点,建立100家以上加盟服务中心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试点成功后,逐步将建设延伸至全市,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队伍日益完善,力争各县、市都有服务联系点,力争受益企业达5万家。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服务体系。
2.坚持服务共享、特色突出。努力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突出的问题,与现有中小企业服务系统有效衔接。
3.坚持科学规范、全面服务。通过搭建平台、集成政策,探索建立固定服务机构及长效工作机制,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组建服务中心。根据商务部对服务中心性质“应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固定场地、人员和经费保障”的要求,在试点期间完成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金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
中心职能: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和吸引各方力量,构架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
主要功能:公共服务、宣传推广、运营管理、供需对接、质量保障、网站维护、受托工作、政策落实和需求开发。
内部设置:服务中心设正副主任及科室若干,单位独立法人,财务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为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收入、服务评价奖励和上级部门下拨的有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补助经费。
地址选择:设置固定场所在金华市区胜利北街530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二)搭建网络平台。搭建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按照国家及省里的有关要求,将平台建成与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和服务联系点同步的线上服务中心。在商务部未整体开发模板前,我市先按照6大类服务内容,着重推出具有5大功能的网络平台:一是
各种信息发布功能;二是企业信用咨询等各类信息服务功能;三是企业各种需求与政府、社会等各服务机构、服务商的对接服务功能;四是通过热线电话,为服务中心、服务联系点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商提供服务呼叫功能;五是开设网上商城具有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
(三)开设服务联系点。通过商贸服务集聚区、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行业协会、商业街区管委会等建立服务联系点,方便周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种服务。2012年先选择设置20个服务联系点,今后再进一步扩大服务联系点,并探索建设服务供需对接市场。主要职责:宣传推广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广泛收集企业信息,解答企业日常咨询,指导企业运营各种服务项目,并针对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运用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队伍开展各种特色服务。每年接受市服务中心的监督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服务联系点的布局,并根据其服务数量、质量和绩效情况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
(四)培育服务商队伍。利用社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培育服务商队伍。2012年通过公开征集的形式,选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品牌设计、会展布置、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力资源培训、软件制作、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法律法规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按照标准和程序选择100家以上,建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商数据库,供企业选择。
五、服务重点
(一)创业指导服务。以推进全民创业和“婺商回归”为重点,向创业者提供策划咨询、产业政策、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登记注册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和服务,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以经营战略、品牌策划、市场营销、企业内部控制等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2012年先尝试与市人力社保、工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以及园区合作,开展服务活动。
(二)融资担保服务。突出抓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资源共享。培育民营金融及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利用现有政策,落实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费用补贴。2012年先尝试与金融部门合作,联合担保、典当机构开展服务活动,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三)市场开拓服务。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形象策划、品牌塑造、广告设计、市场调研、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等服务。
(四)科技应用服务(含信息服务)。制定并实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科技创新计划,组织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指导、诊断和鉴定活动,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提升效率等技术改造的方案,组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高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开展各种培训,帮助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方式。2012年先尝试与经信、科技等部门合作,联合电子商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的提升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开展此项服务活动。
(五)管理提升服务(含人才培训服务)。推广应用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整合现有培训机构,支持和培育一批培训骨干,建立培训服务窗口,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培训工作实用性。2012年先尝试联合与人力社保、总工会、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贸易学校以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服务活动。
(六)政策法规服务。组织政策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健全政策法律顾问制度。利用电话热线和网络平台建立服务监督和投诉系统,维护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合法权益。2012年先尝试联合与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针对企业维权方面开展服务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制订试点工作的年度工作目标、政策落实、绩效评估、考核监督和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建立和监管工作。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统计部门负责完善行业监测和统计评价体系,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分类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预警。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推进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标准推广工作。经信、科技、人力社保、农业、供销、工商联、工商、人行、食品药品监督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合力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配套政策。在充分利用试点中商务部补助资金的同时,每年在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服务中心、网络平台、服务联系点建设和其开展的公共服务、公共宣传,支持建立服务中心、服务联系点、服务机构和服务商的补贴、奖励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各项政策资源,积极引导各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鼓励服务机构和服务商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和改善服务设施、设备。
对政府购买的各种商贸流通服务活动,服务中心有优先受托权。鼓励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将一些事物性、服务性较强的管理工作转交或委托给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集聚政策资源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
(三)规范服务行为。引入竞争机制,保证各类服务机构、服务商享有公平参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的机会,建立服务机构、服务商登记、服务评价制度等,规范服务机构、服务商的服务行为,促进服务机构、服务商提高服务质量。组织(申报)培育认定一批管理规范、服务效果突出、社会贡献大的国家、省、市级示范服务机构、服务商。
第二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工作简报
流通发展司 第6期 2013年7月31日
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向欣司长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
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摘编)
一、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所谓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是以部、省、市三级联动、上下一体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核心,以各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公益性的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互为支撑的服务力量为主体,通过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为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服务平台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2012年7月份,商务部选择20个地区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目的是探索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夯实整个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从试点情况看,各地把服务平台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惠及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积极引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集成多方面政策资源,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融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等各种服务,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总得看来,通过一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基本完成了试点的目标。
(一)城市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架初步形成。试点地区基本形成了以事业编制的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公益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基层商务部门、行业协会、商圈市场管委会)为补充,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广泛参与,实体服务与在线服务相结合的城市服务平台基本构架。
一是有了专门的执行机构。在政府职能调整、机构压缩、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积极争取,设立了事业编制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承担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任务。其中,荆州、南昌新设了专门机构,长沙、临沂、杭州、南京、蚌埠在现有机构基础上增挂了牌子,吉林、青岛、郑州、新余对现有机构进行了整合重组。
二是有了专业的服务力量。各地在下级商务部门设立工作站,在各类商圈、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共设立150余个联系点,引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300多家,既加强了与企业之间联系与沟通,保证了服务需求的准确性、时效性,也增强了服务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并且,随着各项服务的不断开展,逐步培育了一支关注、了解、服务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专业队伍。
三是有了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服务载体。各地均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地,长沙、青岛、新余、吉林、荆州、临沂、金华、蚌埠等地的服务大厅已挂牌运行。我们组织长沙市商务局与相关机构共同开发的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已提供给各试点地区使用。部分地区还启用了718890(企业拨拨就灵)、8858(帮帮我吧)等服务热线,搭建起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服务载体。
四是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试点工作伊始,各地就深入开展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需求的摸底调查,准确掌握企业需求,并在工作中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初步统计了一下,目前各地能够提供的各类服务内容达20多项,尤其是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服务项目,深受广大企业的欢迎。
五是服务方式丰富多样。包括组织开展信息咨询、培训讲座、市场开拓等共性公共服务,安排服务机构入驻服务大厅提供现场服务,建立服务机构联盟或专业超市供中小企业选择,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订单对接式服务,对特色产品组织“团购”进行重点推广,组织多家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等。
(二)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商务系统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是写进了国务院文件。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以及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并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入《国务院中小企业工作领导小组部门分工重点工作》。商务部也将此项工作正式列入《2013年商务工作要点》。
二是明确了专项资金。经反复与财政部等部门沟通协调,“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资金”已正式纳入中小企业支持资金总盘子。这项资金从无到有,直到现在取得“合法”地位,着实不易。特别是今年财政部对内贸领域专项资金进行调整时,这项资金也得以保留。继2012年对10个地区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给予支持,2013年将对其他10个试点地区给予支持。
三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各地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委托平台承担部分行政职能,把服务平台打造成面向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例如,新余市与司法局合作,设立法律服务热线、律师顾问团为企业提供法律帮扶,与人保局对接,共同为大学毕业生和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搭建双向对接平台;南昌市与劳动局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
(三)针对融资难问题有了突破。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等级不高、抵押资产不足等困难,以及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各地会同相关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低门槛、无抵押”的融资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各地以组建互助合作基金、信用联盟、担保、小额贷款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254亿元,授信188亿元。其中,长沙等地与民生银行开展的互助合作基金模式,企业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获得5-10倍的无抵押银行贷款,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普遍欢迎。吉林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探索出互助互保融资、协会会员整体打包融资、老字号企业品牌融资、市场商户存货或摊位质押融资、特许经营担保融资、商圈担保融资等六种融资模式,深受企业欢迎。更重要的是,各地通过服务平台将政府的公信力与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相结合,将银行、担保、保险、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组织起来,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极大地丰富了企业融资途径。
(四)培育了商务工作的支撑力量。
一是整合了协会商圈力量。在服务平台的组织下,试点地区的各类商圈、市场、行业协会,以联系点的角色积极参与到为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中。不但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企业、熟悉了解企业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应用服务平台各项服务,而且通过组织开展培训讲座、技能大赛、市场开拓、互助融资等各项活动,服务企业的手段和能力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凝聚力也逐步提高,真正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娘家。
二是培育了专业服务市场。在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过程中,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和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提供的服务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中小企业“愿意用服务、用得起服务”的氛围也逐步形成,主体多元化、资源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的服务市场已经初显雏形。
三是成为了商务工作载体。各地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委托平台承担部分行政职能,将服务平台打造成整个商务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如金华、新余等地整合12312、家政服务、对外劳务等平台资源,实现统一呼叫、资源共享;青岛市将肉菜追溯体系的运行维护、市场监测与统计分析、政府投资农贸市场承办主体的相关职能委托服务中心承担;此外,青岛市还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内贸、外贸、外资等全部商务领域中小企业,通过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国际性展会活动,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组织线下采购洽谈会,积极推动内外贸协调发展。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领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扩大内需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流通业的积极参与。而流通业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首先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小企业是流通业的主体,已经占到流通企业数量99%以上。过去我们抓批发市场建设,实际上在批发市场里经营的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抓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实际上加盟店、特许经营店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抓百货业、购物中心,可实际上在百货商场、购物中心里经营的也都是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国家的流通业发展形成了大企业建平台和“壳”,中小企业在从事实际经营的特点。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这一点在流通领域尤为突出。而且根据我们近期对中国特色流通体系顶层设计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仍将是我国流通业的“中国特色”。因此,关心和支持这些从事实际业务经营的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才能够抓住流通业的本质和根本,才能够提高流通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够进一步发挥流通业吸纳就业、满足居民便利消费的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一直滞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小微流通主体负担重、困难多的弱势格局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建立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专业服务和行业自助服务在内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改善中小微流通主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环境,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健康发展,是加快流通产业改革发展,转变流通发展方式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新一届政府非常注重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是各国政府部门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门,并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类服务。我国自1999年首次提出“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工业、科技、外贸领域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但面向商贸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专注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公益性服务机构几乎空白。我们提出通过建设服务平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营造资源共享、服务支撑的发展环境,通过财政补贴将商业化服务转变为有政策引导的专业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高便利、规范、实惠服务的思路,定位准确、恰逢其时,符合改革方向,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各级政府都应给予支持。
(三)是破解融资难问题的需要。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6月份PMI只有50.1%,跌至去年9月以来最低,并徘徊在荣枯线附近,表明整体经济活动持续低迷。今年下半年到未来一段时间,中小企业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企业主甚至感觉现在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2011年。
而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到30%,融资成本比大中型企业一般要高出一倍至数倍。除了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惯性侧重于向大城市、大企业投放,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外,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和经营信息不透明等也是关键原因。而较之中小工业企业,这些因素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关注。
刚刚出台的金融“国十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67号)专门把“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一条专门的政策措施,提出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旨在提高对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小微企业信用和担保水平的具体措施。我们建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与组织能力,汇聚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金、中介组织等集体合力,把相互了解并有融资需要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帮助其打通进入融资市场的通道,能够有效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空间,提高企业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形成解决中小流通企业融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四)是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商务部门特别是流通管理部门在促进流通业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今后,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将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央财政资金也将更多地以一般转移支付的方式切块给地方。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由各地统一向省里争取财政资金,通过平台为各行业、各类型的企业给予支持,不仅有利于将支持政策由分散的单项支持转向系统的综合扶持,由临时性、短期性安排转向制度化、常态化安排,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使政府职能真正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社会中介机构或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服务,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
同时,长期以来,基层商务系统力量薄弱的问题非常突出。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将事业编制的服务中心、各行业协会、商圈管委会,甚至主要服务机构的力量进行调动整合,形成一支专门从事中小企业服务、管理的队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内贸工作人手不足问题。还可以将中小企业工作与商业街、老字号、特许经营、行业统计等相关工作打通,成为各地政府做好流通工作的重要抓手。
三、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部、省、市三级联动、上下一体的服务平台网络体系。虽然前期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覆盖面小,协同性不强,离满足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做好城市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抓紧启动省级试点和中央平台建设,进而构建全国三级服务平台网络。同时,积极协调落实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创新政策支持方向,建立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继续抓好城市平台建设。城市平台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是开展服务的窗口,也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我们将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引》,明确服务平台的主要架构、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管理要求等。各地要以此为指导,加快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服务平台规范、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把已经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
同时,各试点城市要加快建立基本服务队伍,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奖励等多种方式,对专业服务能力强、资源带动能力强的服务机构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骨干服务队伍,发挥其核心和引领作用。各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要不断发掘中小企业潜在服务需求,通过与服务机构合作,开发特色服务产品。商务部将适时选择一批表现突出、带动作用强的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抓紧启动省级试点。今年,我们将启动省级试点,即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区进行试点,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统筹建设全省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申报试点的文件已于近期下发,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3个以上城市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5年内完成全省大部分城市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二是要适时启动省级平台建设,统筹本地区各城市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目前暂不具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条件的地区,可以推荐1-2个城市开展单独试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直接申请城市试点。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争取安排专项资金对首批试点城市和今后全省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支持。另一方面,要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落实各级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扩大服务范围,充分整合服务资源,真正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成商务系统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实现商务为民的重要载体。
(三)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为提高各地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实现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商务部组织工作基础较好的长沙市开发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给各地使用。下一步,商务部还将开发中央平台信息系统,加快形成线上线下同步、部省市三级联动、跨区域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继续推进实体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网络平台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统一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身特色。要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便利化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成更多的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对接。要在服务过程中注意对企业发展情况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为开展行业统计、企业信用评价打好基础。
(四)建立缓解融资难问题的长效机制。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开发了许多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各地也在利用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下午,民生、交通两家银行会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产品,将来我们还会与两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研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大力推广特色融资产品,推动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要会同当地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摸清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需求及特点,整合运用各级政府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以服务平台为载体,鼓励行业协会、商圈管理机构与银行、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等机构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帮助融资机构宣传其融资业务和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加强宣传交流与绩效评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宣传服务平台的作用和意义,努力营造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服务平台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了解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商务部将制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组织专家组赴各地进行指导、检查,一方面督导服务平台建设进度,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另一方面总结服务平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推动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流通发展司)
抄报:部领导(增伟、爱卿)。
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抄送: 财务司、市场秩序司、市场建设司、流通发展司(10)、市场运行司、服贸司、电子商务司,财政部经建司。
第三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附件1: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青岛市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市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小商贸企业,对于维护市场繁荣稳定,增加社会就业,扩大便民利民消费,保持商贸流通业发展“后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中小商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1年底,我市中小商贸企业总数达到36.4万户,其中,批发零售业31.7万户,住宿、餐饮业4.7万户,从业人员达到90万人,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商贸企业就业总人数的70%。
二是中小商贸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强劲。几年来,中小商贸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和增加值均占到了商贸领域的50%以上。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2233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同比增长17.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29.9%。
三是中小商贸企业对出口拉动作用明显。我市小微出口型企业创造了约20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青岛市有出口实绩的小微企业达8195家,出口额48.91亿美元,占同期全
市出口总额的18.7%。
(二)我市中小商贸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长期以来,中小商贸企业一直未能享受与大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营成本高。中小商贸企业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小商品,在“市场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享受到批量进货差价和货款结算优惠,加之近年来物业、物价、用工、用水、用电成本的提高,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据一些零售商反映,一般的百货店净利润率为3-4%,超市的净利润率为2-3%,而个体工商户普遍达不到2-3%的净利润率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我市中小商贸企业仍然以传统业态为主,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比重较少,综合实力不强,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不高。
三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市中小商贸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各类营销人才,企业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盈利模式滞后,企业文化建设落后,营销理念上缺乏前瞻性。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是服务中小商贸企业的平台缺位。专门为中小商贸企业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亟待建立,面向中小商贸企业服务渠道还不畅通。广大中小商贸企业急需解决在员工招聘、品牌
创建、网络研发、融资担保、法律咨询和风险规避、信息获取、技术培训、市场推广、展会推介、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机构和服务体系。
五是融资环境亟待改善。据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调查,2005年以前全部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5%,近几年也未达到10%,其中商贸企业更是微乎其微。目前,我市中小商贸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贷、民间借贷和中介机构担保借贷三种渠道。由于民间借贷利率过高、中介机构担保数额太小,企业希望能通过银行借贷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但受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获取资金时间长、使用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难以如愿获得融资。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副产品流通企业,生产收购季节集中,所需流动资金量大,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融到所需资金,致使大量生产原料和产品订单流失,给企业正常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小商贸企业一直未能享受与大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可不容缓。通过召开全市中小商贸企业座谈会和开展对部分中小企业调查发展
(三)推动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近几年青岛市政府一直在积极努力、多方协调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提高对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12年2月10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落实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各类服务平台的作用”。政府各部门也各自制定相应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市政府建立了市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是建立服务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制度基础。去年底,青岛市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重新编制了《青岛市“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规划中提出了我市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对推动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实际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0]5号)、《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
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规定。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中小商贸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商贸企业是解决城镇居民和农村富余人员就业的主渠道,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与中小商贸企业吸纳就业的贡献还不相适应,中小商贸企业创业成本过高、融资难,政府在提高商贸流通业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人才资源的服务能力等创业环境亟待改善。
(二)建立中小商贸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是提高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我市中小商贸企业受资金、人才等制约,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单个企业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较快提高技术水平,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下,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改进传统服务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健全中小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全员素质,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程序化,是增强区域中小商贸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建立中小商贸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市扩消费促发展的需要。中小商贸企业是扩消费市场主体中最具活力、最有增长潜力的部分,是我市经济突破发展重要力量,建好中小商贸企业各类服务平台(窗口)是加快促进现有商
贸企业成长壮大,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对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咸阳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咸阳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倡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加强指导、有序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通过建设各级“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网”,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中介组织、企业与政府间的全方位、一站式互动与交流。为企业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拓展服务领域,建成体系完善、运转协调、权威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工负责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统一规划目标、标准、制度,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落实。市、县(区)、乡镇三级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我市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已有设施、人员、软件及技术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各展所长,共同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站,实现网络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
(三)政府支持,市场运作
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争取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我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培育专业化的信息人才队伍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四)服务企业,发展经济
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建立健全本单位和企业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门户网站等公共媒体,定期发布与企业需求相关的信息,使信息能有效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
三、建设目标
到“十二五”末,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建成覆盖全市的,以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为核心,以县区信息服务网为辅助,以各类网下实体服务单位现有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咨询、宣传、市场开拓、法律维权以及综合事项等八方面的服务,构建咸阳市中小企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2012年)重点加强县市两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机构,落实工作机构、办公设施和人员编制。建成“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及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分网”,实现市县两级网站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目前已有中小企业分网的县(区),网站要按照八项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拓展应用服务事项,丰富网站信息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网站服务水平。
第二阶段(2013年)重点加强乡镇及园区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及重点企业的信息网站建设。全市30%以上的乡镇,35个工业园区,50%以上的500万元以上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300万元以上企业逐步纳入数据库管理;逐步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专业信息服务机构。
第三阶段(2014年)逐步推广,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信息网建设,要逐步推广、覆盖到多数乡镇及500万元以上企业。力争全市60%的乡镇(办)及所有500万元以上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乡以上各级主管部门和500万元以上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联通,基本形成政府和企业互联互通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第四阶段(2015年)创新服务,完善提高。各类信息服务机构,要本着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进一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市主站、各县乡分站与市内的主要电子商务网站、500万元以上企业网站建立链接。在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上突出特色,互为补充,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交流迅速的全市中小企业网络平台。逐步形成以市、县、乡及企业信息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咨询、宣传、市场开拓、法律维权以及综合事项等八方面的服务。
五、主要任务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由市县两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市县两级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常设机构,固定办公场所,配置一定人员负责管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规划筹建,财政局提供财力支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来源。
(二)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站
由市县乡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各级财政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信息办提供网站技术支持,建立“咸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总网”、各县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分网”及各乡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支网”,并逐步实现三级网站相互连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三)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
积极引导IT企业、行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形成社会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引导现有大型IT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和行业中介、咨询、诊断、指导机构,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四)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
设立市县两级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扶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有机结合。政府全额扶持的服务机构原则上实行无偿服务,其他服务机构按照企业自愿、规范行为、有偿服务、合理收费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
(五)开展“送信息到企业活动”
了解企业需求,建立联系渠道,及时为企业提供所需信息。同时对企业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掌握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查询、主页制作、网上商城等综合性信息服务。
(六)成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借助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打造虚拟政府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六、保障措施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目标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措施责任,加强工作考核,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
(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要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出发,结合不同行业特点,组织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或实施意见,并将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纳入本地区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或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指导,抓好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力求实效,稳步推进。
(三)增加投入,突出重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确保各级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及企业,多方面参与、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每年要安排一定规模用于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财政无偿投入、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推动网络运营商、IT服务商加大研发和投入,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企业资金投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和信息服务体系长远建设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本地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参加上级机关、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学习、考察、培训、研修活动,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掌握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五)严格监管,保障安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分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按照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要求,依托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网和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密钥管理平台,积极配合做好机关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防御、安全支撑、应用支撑、密钥管理等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硬件建设,做好电子政务信息的容灾备份、病毒防治,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综合安全防护能力。要切实加强对所属网站的监管,督促所属网站在信息工作中必须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密防止和及时制止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
第五篇: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方案
耒阳市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中小型商贸流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艰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一般性竞争领域实行国退民进的政策,为了全面彻底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企业的改制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商务系统改制企业的基本概况
2003年5月份,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企业改制工作,当时,商务局是商贸局、财办二块牌子,主管市粮食局、市商业总公司、市供销社所属企业的改制工作,按照市改制办的要求,成立了市改制办综合三室作为行业改制的综合协调服务机构,2005年上半年因政府序列机构调整,又将市物资总公司、市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划归商务局及综合三室。现在商务局所辖11个局级单位,涉及改制的单位5个(商业、供销、粮食、物质、外贸),共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50户、职工总人数7000余人,企业改制工作任务占全市一半以上(全市共有改制企业86户)。改制工作面临的压力巨大,概括起来是老房子、老牌子、老同志、老包袱,严重地资不抵债,由于不良资产比例大,严重制约了改制工作进程。
(二)商务系统企业改制工作进展情况
到2007年底止,商务系统已经市政府批准改制实施方案的有25户企业,占全市已批企业改制方案的一半多(全市已批企业改制方案48户)。各单位改制进展情况是:
1、粮食局:该局从2003年5月启动企业改制工作,对18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实施“全体起立”的改制方式,至2003年7月份,进行了全面改制,改制方案当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对原18个国有独立核算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成立了四个总公司(中金公司、圃金公司、军粮供应站、金利来公司)和二级法人资格的11个分公司。该局2003年的企业改制实际上只完成了企业改制“两个置换”(两个解除)中的一个,即全局1432个职工的全民职工身份已全部置换,但所成立的四个总公司和11个分公司依旧是国有独资企业,没有实现解除政府与企业依附关系的第二个置换。同时,当时为了减少改制工作阻力,将企业中层干部绝大部分返聘上岗,至目前还有返聘人员222人。事实上造成了第二次改制,现在该局面临的彻底性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压力与阻力更大,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筹措返聘人员用置换费入股的650万元资金,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2、市供销社:我市供销社系统共有15个法人企业,至2007年底,已完成东湖区供销社、仁义区供销社、公平区供销社、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四个单位的改制工作任务。至目前市供销社还有供大、千惠、食杂、市郊社、九龙、农产、生资等城区7个公司,以及马水、新市、哲桥、夏塘四个基层社正处在筹备、谋划改制阶段。全社有1769人需要置换身份,现有资产评估总值12250万元,需改制成本12498.2万元,有离退休人员644人。在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净资产与改制成本基本持平。其中:供大、生资、日杂、农产、公平区社都经历了一年多的破产甩债改制工作,共甩掉债务6000余万元,为企业改制筹得了成本。成功经验:市供销社过去几年来,改制工作虽然从速度、进度上都是缓慢的,但慢中有序、缓中彻底、平稳推进、效果较好。四个改制企业均未出现反弹,而且仁义区社至今兑现给职工的置换费只有81%,公平区社有一大部分职工身份置换后从拍卖公司举牌竞买资产重组湘南农村综合服务股份制公司,一年来运转正常,效益较好,现在市社按国家商务部、全国总社、省、衡阳市政府要求,在建设新农村中打造“四大网络”(农产收购、废品收购、日用工业品下乡、生资经营),也简称新网工程,如何在企业改制中完善网络终端,形成一个快捷高效的农村流通网络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3、市外贸总公司、物资总公司:市外贸总公司已于2005年底全面完成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准备验收与档案移交等工作。市物资总公司整体改制立项已做好,正在选择改制方式。
4、市商业总公司:总公司总辖15个法人公司,至2007年底,已有市糖果糕点厂、市蔬菜公司的改制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通过。至目前,市蔬菜公司的两个置换已基本上完成,市糖果糕点厂由当时的龙显成市长宣布暂停(因金华路补偿问题未解决,职工群体上访),至今未启动。其他13个公司在协调债务、资产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饮食服务公司外,已有12个公司通过了改制预案,并在市改制办立项。几年来,以很少的成本共处置银信部门债务近4000余万元,为企业改制筹措了成本。商业总公司现辖15个企业中,城区10个、工矿贸易公司5个,有职工总人数32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973人,在册职工2245人,其中符合退养条件的400人(男55岁,女45岁),需要置换身份的职工1845人。
总公司现有资产经初步评估:15家企业共计19813万元,负债共计5348.97万元,净资产为14464.3万元。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需改制成本1.4亿元,净资产与改制成本基本持平。
二、商贸企业改制的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市改制政策为依据,全面彻底实施两个置换,依法依规按程序操作,资产处置全部公开拍卖,(所有资产属政府所有,单位打捆,分企实施),高进平出,置换到人,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奖惩结合、各方配合限定时间完成任务,一套政策、执行到底。
三、商贸企业改制的工作原则
1、资产处置全部实行公开拍卖,拍卖底价由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国土、房产、商贸改制办集体讨论确定,拍卖手续按程序审批;
2、单位打捆、分企实施,整体同时推进;
3、严格按政策办事,不开任何新口子;
4、重组新企业必须在全部实施两个置换后进行;
5、在改制期间实行人事、资产处置、集资三冻结原则、企业财产高进平出,一套政策平稳推进。
四、商贸企业改制的操作机构及办法
企业改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作,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为了全面彻底地完成商贸企业改制工作,需要强化以下措施:
(一)强化领导
1、实行市级实职领导联系包干责任制,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分成四个工作组,负责商业、供销、粮食、物资等四个行业的改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一抓到底。四大班子领导负责商贸企业改制分组人员名单(建议名单)如下:①负责市商业总公司所属企业改制工作的市级领导:肖吉顺、刘作钦、胡深源、彭家成、谢志春、罗才国、周卫生;②负责市供销社所属企业改制工作的市级领导:陈小平、熊国华、谭绪平、陈淼、殷苌茗、蒋运宇、陈飞、邓俊义;③负责市粮食局所属企业改制工作的市级领导:周红玲、罗卫华、曹晓斌、黎家能、毛巧嫦、刘英;④负责市物资总公司所属企业改制工作的市级领导:雷秋生、史廷光、谢荣秋、张东辉、李学玲、谢肃;
2、市委、市政府成立商贸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由党政一名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常务副组长,乡镇及各职能部门成立商贸改制领导小组,负责处置“社站库”土地协调,商贸系统各单位相应成立改制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改制相关工作;
3、组建一个专门的商贸改制综合办公室,从组织部、编办、人事局、劳动局、社保局、财政局、国土局、房产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抽调专人,集中一站式办公,为商贸改制开辟绿色通道。办公室主任由市商务局局长刘森或市政府办纪委书记刘又春同志兼任。
4、办公室内设四个协调工作组:
(1)资产处置协调组:负责资产处置中的相关工作,组织招标拍卖,协调乡镇关系等,本组成员由国土、财政、房产三单位的同志组成;
(2)信访接待组:负责改制中职工上访接待,以及改制政策的解难答疑等工作,本组由商务局、改制办、劳动局的同志组成;
(3)综合审核组:负责企业改制方案及各类文稿的审核事宜,负责档案移交等,本组由政府办、商务局、改制办的同志组成;
(4)财务监督组:负责改制企业拍卖资金、置换资金及办公费用等的审核监督,负责财产过户手续办理等工作,本组由商务局、财政局、审计局的同志组成。
市商务局作为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工作的牵头单位:商务局班子成员分为四个改制工作组:(1)商业改制组:谭平阳、谢高洋;(2)供销社改制组:刘筠、王丽梅;(3)粮食局改制组:贺佐利、刘利元;(4)物质总公司改制组:周小兰、邹松青。
(二)强化保障
筹措专门的改制经费:市商贸改制办由市财政安排适当的工作经费,各单位自筹工作经费,财政先给予部分支持,然后在资产处置中提取1%到市商贸改制办作专项改制工作经费。
(三)限期改制
简化程序分块分组操作,由职工大会表决通过方案,资产处置由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招标拍卖报领导小组批准,可同时进行,商业、供销、粮食同行业企业一套政策,一个标准,打捆进行,分企实施,一个时间表,整体推进。商贸企业改制截止验收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以前,逾期未完成改制工作任务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制约措施
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改制工作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采取如下制约措施:
1、企业党政一把手的安置,不予考虑;
2、出租门店无条件收回,由市国有资产部门经营;
3、企业不再享受改制优惠政策;
4、市政府派工作组强力推进企业改制。
(五)激励措施
对于在商贸企业改制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门的表彰奖励,对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在规定时间提前平稳改制的,安置时予以优先考虑。
五、明确政策
1、市委、市政府明确所有商贸企业改制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
2、所有商贸改制企业享受预留10年养老保险金;视同缴费年限,1995年8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26元/月人,只计不提;失业保险费免交;社保金中的滞纳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3、重新明确平均工资标准;按老标准699元,或按衡阳市公布的上年新的人平工资标准1084元计算置换金;
4、对商业、供销调配到各企业的调剂金统一计入改制成本;
5、由市财政先借650万元给市粮食局,用于兑付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中置换222个返聘人员的身份置换金,以后从该局资产处置中偿还;
6、对企业法人及中层干部,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予以考虑:一是一同进行改制身份置换;二是暂不置换党政一把手身份,减少改制工作中的阻力;三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逐步解决党政一把手的财政编制;
7、明确解决需要安置的中层干部(企业法人、党内一把手)的范围,从改制开始2003年至2009年改制结束,现任经理、支书(主任)实职,共计79人;
①商业总公司经理支书27人,其中49岁以上5人,40岁以下6人,40—49岁之间16人;
②市供销社党政正职26人(25人+改制三室抽调一名副职),45岁以下6人,其中45岁以上20人(50岁以上8人);
③市粮食局:法人代表及党内正职26人,其中45岁以上6人,40岁以下3人,40—45岁之间17人,这些正股级以上干部有一部分是市粮食局任命的,其中有15人是企业改制置换身份以后任命的。
8、安置的办法及途径:
①由于商供粮、物资、外贸等单位过去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可在资产处置打捆进行中,用剩余资金给中层干部解决医保、社保金;
②对政府特殊经营的行业在其主管部门设置股室安置,如市供销社可设立烟花爆竹管理办公室、新网工程建设办公室,市物资总公司的火工产品管理办公室等,走一步看一步,逐步解决部分经理、支书的财政编制、自收自支编制;
③对需要安置的人员严格核定程序,由组织部、人事局、商务局等一起核定;
④公司级副职人员,在主管部门尽力提供安置条件,主要是参与市场化重组,打捆资金充裕时,在医保、社保方面适当优惠与倾斜,据统计,全系统副职人员在200人左右,安置难度大,处在30—40岁年龄段的也较多。
9、对土地出让金,销售不动产税返回等简化手续,由领导小组随卷报批。
10、对城市建设中占用糖果糕点厂、蔬菜公司的20亩土地、肉联厂的仓储用地土地性质改变,以及乡镇“三站三所”的权属争议,请市委、市政府予以明确。
耒阳市商务局
200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