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4: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

第一篇: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赵玉泉2006年8月15日

假期里,看了由美国Susanwinebrenner所著,刘颂、刘巧云所译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一书后,觉得书上的观点与方法很值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参考和运用,特摘录如下:

如何使学习困难生融合到学习小组中

强调竞争的课堂不讳鼓励学生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而推崇合作学习的课堂会增加每个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当学习困难生被分配到某个合作小组后,其他成员认为学习困难生会给小组拖后腿,反对和排斥是显而易见,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办法使他们免遭小组成员的排斥。方法如下:

把优秀学生分成一组

把3—4名最优秀的学生分成一组,并给他们布置额外的任务。如果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成一组,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把持整个小组,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缺少自己的领导,小组的成绩就无法达到教高的标准。当优秀学生没有分在常规小组时,其他学生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避免只评小组得分

相反,除了按照小组成绩评分外,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当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学习都有进步时,所有小组成员都会得到奖励,如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加上5分。

为了促使小组其他成员更好地接纳学习困难生,你有必要提前做个约定。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的时候,请所有学生设定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只要学生达到了原定的目标,不管有人的目标是否比小组的其他成员低,他们都可以为小组赢得奖励。

分配小组成员的角色

特意给学习困难生安排一个可以战士他们有时的任务。例如,某些学习困难生非常善于组装物品。因此,在要求视觉——空间思维与操作技能的小组学习活动(如七巧板游戏)中,不妨安排他们充当小组的负责人。一般来说,拥有优异语言天分的学生往往玩不好七巧板之累的游戏,而学习困难生精通视觉——空间方面的任务,所以能借机展示他们的才能。

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其他方法

教室出行卡

1、在下课前几分钟,请学生拿出半张纸,把如下两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

1)本堂课你掌握的2个内容。

2)本堂课你没有弄懂的1处内容或者提出1个希望老师给与答复的问题。

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他们出教室的通行证。如果他们没有写完,就不能离开。学生不必写上姓名,拼写句子结构对不对都不重要。

2、站在课室的门口收集学生的“出行卡”。

3、利用“出行卡”上的信息来准备第二天的教学。

如果学生清楚应书面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变通做法:如果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没有离开教室,你可以将“出行卡”改名为“下节课的通行证”,要求学生在转入下节课的学习之前完成。

朗读教学

由于某中原因,我们总认为在事先没有练习的情况下儿童流利朗读的能力很

重要。我对这种现象感到很震惊,因为成人很少将自己置于这种不舒适的场景。回想最近一次你在教室或机构会议上朗读时的情景,在真正朗读之前,你可能已经排练了很多遍。当面对一群人朗读时,可能会脸红,因此,倘若拥有提前练习的机会,我们当然也会感激不尽。

孩子也一样,当他们一看到文章就朗读出来,然后我们据此评价他们的阅读流畅性和理解力,这种做法完全不公平。即便是天才儿童,有时他们的朗读能力也很糟糕,因为他们的思维速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朗读速度。让阅读困难的学生互相听对方同样糟糕的朗读,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为了使他们拥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他们必须听到良好的示范。

在营造发展阅读能力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每天大声朗读给自己的学生听,塑造良好的阅读榜样。当你的学生在聆听教师完整的朗读示范时,他们就会下意识到朗读不等于提取单词的读音,从而更愿意学习必要的技能,使自己能独立地大声、有表情地朗读。

教育理念:对于在学习上遭遇困难的学生而言,我们不能一味归因于他们的懒散或散漫,而应勇于探索,积极尝试,通过变革教学来促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学业成功,增进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第二篇: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材料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材料

刘兴旺

每个人都有其薄弱的一面,都有其感觉困难的地方。例如有些学生就在学习上特别吃力,步履维艰。而学习,对于任何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是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找原因,从思想上找突破口。人的活动受其内心活动的支配,只要从主观上认识到重要性,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才能在行动主动,一切才皆有可能。

每个人都不愿意去做困难学生,困难生从心底里自卑,以为自己困难到几乎不能改变的地步。必须从克服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入手。我曾经给我的学生讲过“上帝也会帮助你”的故事。说的是匈牙利著名作家凯尔斯泰·伊雷姆从小就语言基础特别差,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时,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由国王给他颁奖,说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梦醒后他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相帮助谁完成的。”他相信了妈妈的话。“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有了梦中的希望,有了妈妈的鼓励,从此以后,他一门心思想当作家。他克服了种种苦难,因为他相信上帝会来帮助他,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成为2002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实真正帮助他的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信念,他的理想和在此支配下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小故事给我的困难学生很大启发,亦是一大鼓舞。

克服困难生的自卑情绪以外,还要注意观察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是否还有其他心理上的问题,例如家庭问题,生活问题„„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管倩倩,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都十分被动,常常上课发呆走神,学习习惯非常不好。我观察她很长时间,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原来是她的家庭导致她的性格孤僻,极少于他人沟通,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间把她找到办公室,和她做了一次长时间谈话。从她的学习、家庭到她的将来,我们说了好多。她刚开始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后来她哭了。虽然我不愿看到她伤心的样子,但我很高兴她能哭,因为我知道她听进我的话了。后来她的成绩在她的不断努力下,果然进步了许多。

其次,从知识体系上入手,解决学习困难学生最基本的问题。

基础知识需要从基础年级起就要认真去学,去掌握的。若一旦疏忽,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吃力、被动,影响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必须从基础知识入手,通过辅导的方式帮困难学生过关。

许多学生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上感觉吃力,回答的问题经常与题目所问的毫无关系。我开导他们首先要把每一篇文章先读上几遍然后再下手做题目。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的内容要知道。比如要知道什么叫“修辞”,什么叫“说明方法”,什么叫“叙述手法”,如果这些弄不清楚、产生混淆的话,那么题目就无从下手,就会答非所问了。比如,“这像一张弓”,很多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因此看到题目问这是一个什么说明方法时,便不假思索回答是“比喻”,但其实,说明方法里是没有比喻这一项的,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里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如果不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那么阅读理解题是无从答起的。

再者,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时时监督,随时克服不良倾向,防微杜渐,要求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尤其对于困难生来说,不良学习习惯太多,需要老师多提醒,多帮助,多鼓励。

没有一个天生俱来的学习困难学生,只是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他们暂时困难的局面。只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努力克服,没个人都会从学习困难生的行列中走出来,走向成功!

第三篇:《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1

一、内容简介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campbell, linda)著,霍力岩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XX)。

本书以美国最新出版的第三版为蓝本,其宗旨在于探讨如何建构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尽性地发展。本书专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撰写。全书对八项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动觉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的理论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室情境中的实践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途径,对我国开展多元智力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二、目录

绪论:多种智力

第一章驾驭文字的方式:言语-语言智力

终生写作

一、定义:理解言语-语言智力

二、核查表:言语-语言智力的特征

三、言语-语言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言语-语言智力的学习环境

五、通过倾听来学习

六、说

七、读

八、写

九、提高言语-语言智力的技术

十、小结

十一、应用言语-语言智力

参考文献

第二章运算的智慧:逻辑-数理智力

钟爱数学

一、定义:理解逻辑-数理智力

二、核查表:逻辑-数理智力的特征

三、逻辑-数理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逻辑-数理智力的学习环境

五、教授逻辑

六、演绎逻辑

七、归纳逻辑

八、促进思维和学习

九、数学思维过程

十、数学运算

十一、跨课程的应用题

十二、排序

十三、各学科领域中的数学问题

十四、提高逻辑-数理智力的技术

十五、小结

十六、应用逻辑-数理智力

参考文献

第三章动中学:动觉智力

波拉之舞

一、定义:理解动觉能力

二、核查表:动觉智力的特征

三、动觉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肢体学习的物质环境

五、戏剧

六、创造性运动

七、舞蹈

八、操作物

九、教室游戏

十、体育

十一、课间活动

十二、实地旅行

十三、提高动觉智力的技术

十四、小结

十五、应用动觉智力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人人都是艺术家:视觉-空间智力

莎拉的故事

一、定义:理解视觉-空间智力

二、核查表:视觉-空间智力的特征

三、视觉-空间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他设视觉文化的学习环境

五、图形表现方式

第五章和谐的旋律:音乐智力

第六章相互理解:人际交往智力

第七章内心世界:自知自省智力

第八章我们周围的世界:自然观察智力

第九章通过多元智力开发课程

第十章化解边界——促进学习的评估

第十一章多元智力给我们的启示

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基本观点摘要

策略,简单概括,策略即谋划与举措。策略具有谋略、效能及灵活等特性;教学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谋划。教育创新需要教育策略的支持,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策略的支持。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直接服务于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的教学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为直接目的。多元智能的智能观是其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

解决真实生活中个人所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创作或提供个人所属社会文化所看重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多元智能的智能观部分包括了问题解决的内容。

多元智能观的特点。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实际事物发生作用,思维就不会产生。“适性教育”与改善智能弱项相结合;自在性与挑战性相平衡;多样性与深刻性相统一;激活动机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情景性评价(或称真实性评价);“适性教育”与改善智能弱项相结合。

“适性教育”:指以发展学生智能强项为主,采用适应学生学习风格的多元化教育。这就必须树立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学生观。应当使教学具有挑战性而又没有威胁。“适性教育”会使学生感到自在,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学生接受挑战和伸展极限的机会。

智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调动起来的能力。在社会和工作中,一个人与他人正确交流有效合作的能力,才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智慧是一种身心兼具的倾向。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改善智能弱项,促进全面发展。

“扬长补短“与”扬长避短”策略的运用。增加学生发展多种智能的机会(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教室及多元智能活动区)。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强项学习风格和智能的尊重与珍惜,他们就容易接受挑战。让学生接触其弱势学习风格或智能的策略与活动,可以使学生成为更强、更平衡、更有弹性的学习者,而且也能使他们容忍与其行事风格迥异的人。允许学生运用强势智能来进行弱势科目的学习。

应当处理好化难为易和化易为难的关系;还应正确认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主要是“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只有多视角、多种思维方式的教学才能培养视角意识和思维方式意识,才具有发展性。为深刻理解而教。

隐喻是生产性的: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隐喻是开放性的、启发性的、引发对话的。逻辑是界定性的: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它旨在结束和排除。

重复使人动机低落。学生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主题与活动时,我们才能期望学生有自发的动机。

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多种可能性、异常性、无效性、耗散性与生动性的经验。这些因素形成了生活本身的疑问性,也是丰富的转变性课程的本质。

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情境性评价,是指具有相当评价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结果应用情景类似的模拟测验情境,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结果。

多元智能评价的功能,评价功能的变革:淡化甄别性和选拔性评价,强化反馈性、激励性、诊断性与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功能。

形成学校评价文化(评价目标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手段多元;表达形式多元。)

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教师为学生设计活动,应在 “关键能力”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活动,并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特定能力、知识和技能。

关键能力是指在知识领域中根据成功者“终极状态”总结出来的获得成功的那些主要能力。

科学活动的关键能力,观察技能,区分相似和不同,假设和检验,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读后感

笔者读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感受很深! 从中也了解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一些精髓。多元智力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的悄然兴起,不仅有力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且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这种理论它不仅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考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

纵观本书,让笔者对这几种智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引发了笔者对多元智力这本书的好奇心。观看至今,也由此联系到实际工作,让笔者对以前认为的智力观点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重新建构了“智力观”。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多数人似乎只在某一种或两种智力领域表现杰出。那么我想,个体如果要想成功地生活和学习,都必须要依靠一种或多种智力。然而,多数人在某一种特定的领域内具有创造性,却并非在所有的领域内都具有创造性。例如,爱因斯坦虽然具有数学和科学天赋,但他在语言、动觉和人际关系方面却未能展示出同样的天赋。也就是说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的评价、观察和接纳孩子,从而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因此我们应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为指导思想,共同分享孩子在学习上所取得的一些令人激动的、独特的突破。

其次,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提出了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我们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其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变得更为主动些、自觉些,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办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而且,教育还是主动发展的教育,我们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其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还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第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评价思想与《纲要》中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相一致,并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而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立的“评价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纲要》所倡导的评价理念,促使评价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优势各异,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从教师一元转向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因此,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

正如书中《智力饶舌歌》中有一句话:用多种方式学习,就永远不会是傻瓜!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这句话作为教学格言,释放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允许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表现。

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大脑单独从事活动的情况是微乎其微的,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 “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我们完全没有重视到这一点。” “除了白痴学者这样的特殊人群外,智能一般不会孤立地起作用”,“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

“对任何复杂概念的充分理解,都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认知模式或表现方法” “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慧表现。”。

怀特海说,生活是实在。通过隐喻和逻辑的相互作用,生活成为活生生的,被体验的、被发展的。

杨福家说,不是把问题讲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好老师,而是基本讲清楚问题,又能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才是好老师

每一种智能都具有独特的发展顺序,这些智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萌芽开花。其中音乐智能的天赋显现最早在孩提时表现卓越的音乐天赋,这种智能可能不必依赖人的生活经验。多元智能理论又给教师一个革新教学方法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建议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所有的孩子在八项智能中有不同的倾向。所以任何一种特定的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孩子却不一定奏效。因此,教师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出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一种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如同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碌而优雅。一个晨昏接着一个晨昏,我们埋首穿梭于这都市丛林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今天漫长的假期正在进行中让精神的启明星重新闪耀光芒,让匆匆的脚步稍稍放慢,让我们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思索,用更加坚定的信念面对明天。

五、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1)加德纳的评价观

在加德纳看来,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体现多元智力理论价值的重要途径。或者说,没有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有效的评价,其理论价值无法体现。因此,加德纳十分重视评价的研究。他认为,在美国所盛行的标准化考试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种信息,然后回到或应用于非情景化的场合,标准化考试只能测出智能的一小部分,过分注重考试及其成绩,不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他将评价看作是个体获得关于自身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并认为评价应该针对被评对象在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作出判断。加德纳的评价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的目的。在加德纳看来,传统的正规考试往往是为了给被评价者分等排队,对被评价者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加德纳认为,有用的评价应该达成两个目标:一个是能向个体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个是能为个体所在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亦即能力倾向,并提出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

二是评价的效度。加德纳认为,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在更接近他们“实际工作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评价应该是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是教学之外的附加内容。评价应该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自然地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评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正式评价。这种评价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这样,评价和教学就会融为一体,评价就能更好地预测并促进个体今后的发展。

三是评价的手段。关于如何评价,即评价的手段方法,加德纳认为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手段来评价教学,因为他们都严重地偏向语言和逻辑智能。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公正”的评价手段,即不通过语言和逻辑智能而直接观察运作中的智能。比如让一个个体在不熟悉的地区航行,以确定他的空间智能;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如何处理与同学的争吵来评价他的人际交往智能;等等。

(2)坎贝尔的评价观

坎贝尔在多元智力实验学校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的基本观点与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以下分别介绍他的评价观以及他所倡导的评价方法。

①坎贝尔关于评价观

第一,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在坎贝尔看来,要想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必须从多种维度对学生实施评价,体现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全面地评价学生。传统评价使用的百分制和等级制都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基于这种观点,美国一些多元智力实验学校做了多维度评价的尝试。比如在美国,有一所实验学校开发了一份关于数学学习的评价表,这份评价表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问题的解释,对课本问题的解释,对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作业的表现,测验的表现等。用这样的评价表实施的评价必然是多维度的,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被评价者的各种能力表现。

第二,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坎贝尔认为,评价不应该只是结果的呈现,而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描述,记录学生的成长阶段与成长状况。所以他们提倡让学生回顾学习档案、日志或几个代表作,主动地进行反思,思考他们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反思性问题,家长和同伴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性问题。

第三,评价应该反映教学的信息。在坎贝尔看来,评价应该有重点,因为教学应该有重点。而教学中的重点也应该成为评价中的重点,因为评价是为教学服务的。平均使用力量的做法既不应该发生在教学中,也不应该出现在评价之中。我们应该在评价的重点之中看到教学的重点。因此,他们提出教学内容不是越多就越好,应该压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尽量“少而精”。

第四,非正式评价与正式评价同样重要。传统评价中,正式评价往往备受关注,而非正式评价常常被忽视。坎贝尔认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都有价值,而且非正式评价更容易实施,它往往比正式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教师每天都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来非正式地评价学生,也可以举行小组或班级讨论来评价学生。

第五,学生应该成为自觉的评价者。他认为,终身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有一种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而要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就应该给予他们自我评价的机会,以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所以他提倡学生主动地利用日志、同伴评价会、展览会、非正式师生讨论来记录他们的学习,并依此进行自我评价。

②坎贝尔倡导的评价方法

在多元智力评价观念的指导下,坎贝尔在实验学校的大量评价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即:多维度智能展示法、游戏评价法和多元智能报告单。现分述如下:

* 多维度智能展示法

学生的智力特点与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强项的学习与表现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并得以评价。以历史课为例,其评价的设计举例如下:语言智能:运用讲故事来解释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事件并写成报告。数理逻辑智能:归纳历史人物的贡献,分析整个历史事件的关系,并对未来作出预测。空间智能: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从建筑物、服饰等来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身体运动智能:用戏剧再现历史事件,设计游戏来了解历史事件。音乐智能:把现代歌剧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围绕历史事件创造歌曲或节奏。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进行团体研究。自我认识智能:反省个人目前的生活与当时的差异,设想自己如果是某个历史人物将会怎么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评价过程成为真实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评价环境,不仅使学生的强项智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能有效地影响其长远发展。

* 游戏评价法

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在自然的状态下得以展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智力的发展状况。下面的汽车游戏是用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有效地组织数字信息的能力的。首先用硬纸板搭起一辆汽车,用一些牌子表示汽车站,然后让一个学生充当驾驶员,以监督整个活动,被评价的学生则充当售票员,可以给他一些筹码以计算数字。当这个游戏开始时,另外一些学生就扮演成乘客上、下车。开始时,上、下车的人数可以是几个,甚至是一两个,然后就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复杂。在这过程中要求被评价的学生能够计算出每站上了多少人,下去了多少人。另外,有时还要求学生计算出车上的男乘客和女乘客各是多少。对有些学生来说,可以用筹码来计算,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中则必须用心算。在上述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下得到较为充分的表现,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但这种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更多地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并主要用于相对简单的、过程性的评价。

* 多元智能报告单

多元智力报告单评价法是坎贝尔倡导的又一种多元评价方法,其特点是简练、明晰且便于操作。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2

长久以来,不管哪一个阶段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都强调以认知为中心的教育,智商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一直是父母们非常关切的话题。传统上,一个智商分数或考试成绩代表了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程度,而父母们在关注孩子智商分数及成绩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其实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零至六岁的孩子,正是各方面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从一个只会哭、睡、喝奶,没有行动能力的小小婴儿,都能说、能跑、能写、能自己穿衣和吃饭、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的小大人,无论在身体、语言、认知、人格、社会情绪等等各方面都是无时无刻地成长着,一个智商分数,真的就能代表一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吗?在偏重智能一元化的教育观念中,认为智能高的人就是成就好的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也只放在认知上,至于其他的生活智能、个人潜能或特殊智能,就任其自然。传统狭隘的智能一元化教育,未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教育出来的孩子无法适应变化快速、多元的社会。尤其近年,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更令人担心。我们希望打破狭隘的纯统治能观念和学习方式,以更开阔的教育目标,更开放的多元智能观念和引导方法,来增进孩子智能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被广泛流传。加德纳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拓宽了认识智能的视野,帮助我们树立了新的智能观;它关注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提出了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观念和方法。有幸拜读了许多同行专家们的有关多元智能的理论,虽不得要领,但也体会颇深,以所写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

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超越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某种主流文化所重视的能力成为衡量所有人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 这孩子是从农村转来的,只会爬墙上树,连一首歌都不会唱。他爸爸是个体户,成天的不管孩子,这小子光会玩玩具,1+1等于几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了,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他们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加德纳的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智能,作为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显示价值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人们对不同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对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就拿身体运动智能来说,因为文化教育的关系,在城市幼儿身上,主要表现为舞蹈、体育动作;而在农村幼儿身上,就可能表现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跃、爬树、上墙等。加德纳说:人类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在重视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幼儿的其他智能,视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为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价值。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来自农村的幼儿的爬墙、上树是运动智能的一种表现,;个体户的孩子只会玩玩具,是因为他的视觉空间智能发展得比较好。再也不要因为这些孩子不善于唱歌跳舞、不会计算便否认其运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甚至认为他们不聪明。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去了解幼儿智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尊重、理解他们的智能的表现形式,敏锐地发现他们的智能潜力,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表现的舞台。

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幼儿的智能结构差异,认为幼儿的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每个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独特的表现:有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很差,但是身体运动能力非常强;有的阅读、计算让人伤透脑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惊讶,这种种表现正是智能多元的体现。加德纳强调,虽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种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有其中的某几种,恰恰相反,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在个人智能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发展潜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础上的教育观,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智能特点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幼儿园里不会存在所谓的笨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该视差异为正常,坚信那些连歌都不会唱、1+1等于几都不知道的民工、个体户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

二、发现、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扬长补短

这是众多幼教专家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加德纳说有关人类个体不同智力强项的文献和形形色色认知方式的发现,对于教育有极大的启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识个体的强项和弱项,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时加以考虑,是很重要要的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画画很好,有的擅长演说,有的记忆特好。本着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的原则,根据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这样做虽然很好,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或者说不全面,因为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弱项。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强项更强,弱项更弱。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发展他并不擅长的那些智能,换句话说,就是要扬长补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强项为依托,引导幼儿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去,强项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有的兴趣、爱好、经历和潜能,对于孩子的长处,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不断地发扬,对于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长处,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做,可以增强幼儿在其智能强项领域的技能;带给幼儿自尊和认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强项带动其他领域的学习。有这么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美国小孩泰迪性格非常内向,不爱交往,不爱说话,每天入园后的活动就是搭积木。虽然他的积木搭得非常好无论是结构的对称性、线条的流畅性还是建筑的独创性,堪称一流。但是,他的老师认识到:这样下去,泰迪会失掉其他很多学习的机会,他的发展因此也可能会不均衡。于是,老师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利用它的长处,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来补充它并非特长的一些方面,慢慢的,泰迪不光成了班里的小建筑师,而且,绘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他再也不把自己局限在积木区,而是常常和伙伴到别的活动区去玩。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3

今年,我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使我深刻地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具有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和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发展得好,所以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大多数的孩子则相差无几、表现平常,是因为他们那些潜在的智能还没有很好得开发出来,都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去帮助他们自己去认识、挖掘和开发。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存在其短处,没有人是全能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电视中那些在挑战的舞台上,上演一幕幕精彩绝伦、触目惊心的表演的神人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常常在生活中看到有的人长于舞蹈,有的人专擅绘画,有的人工于运算,有的人精于言谈,还有人……等等,这一切都只能说明这些人在某些优势智能方面开发得特别好,所以他们获得了成功,但其它方面未必赶得上常人。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创新能力强、有突出才能的人才,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所要培养的不也正是这样的人才吗?并不是每个人都只有走智育这一条路的。体育、音乐、美术……什么样的路好走,什么样的路有发展,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吗!如果人人都一个样,那就是谈不上"人才"二字了!

由于人的智能方式不一,使得每个人开启智慧的那把钥匙的存放位置不同,这就要看我们教师能不能帮助孩子尽快找到那把能够打开成功之门的那把钥匙。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强项,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如果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优势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可喜的成果;反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也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4

《多元智能》是一本心灵洗涤的书籍。《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加德纳提出的。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人人都是天才的说法!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日:后进生或落后生。任课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并不代表也不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学生和好学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像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很动听,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因此埋没了自己的优点。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程度,更不用能教棍打他,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

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也应该尊重同学的智能。

在每个小学里,不分差学生和好学生,好学生有智能,差学生也有。看一个人的好坏,不能看成绩,而是看每个学生的专长。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5

读书笔记是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栏目的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空闲的时候,我阅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中的多元智力理论是通过加德纳在1983年的《智力结构》这本书里指出的,他是美国哈弗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其中令我感慨万千,刹那间感觉受益良多。这本书里面不少的看法,都令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多元智力理论与以往的认识大不一样,它不再仅仅是把智力当做以语言水平和逻辑数理能力为重心的整合的水平,反之,觉得人的智力是通过不同的九种智力形成的,而且由更全面的方向对智力在个人身上的具有的形式还有发展的潜力进行深入的分析阐释。

加德纳曾经这样指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通过这句话,我觉得当今的教育实践尤为重要,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对教育的课程改革展示实质性的价值,更为重视教育当中的素质理念。在我看来,多元智能理论更为全面的阐释了人们的智力构造,这种理论的发展不但对素质教育展开了全新的解释,并且针对如今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性

通过阅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了解到了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最少具有八种智力。这种理论在教育改革上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一般教师都运用的传统方式,但多元智能理论就可以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方法。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觉得,针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令教学的设计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当然,这八种智力是没必要一次性都用到的。不过我觉得需要考量的是,这种能力的选择到底适不适合学生,同时又是否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等。加德纳说:我给予同等注意力,正是语言和数学逻辑以外的智能。他觉得这八种智力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而这八种智力即为:

第一,语言智力,意思就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主要是个人可以针对某件事运用语言更为有效的加以表述并和人沟通的能力。

第二,音乐节奏智力,关键意思就是判断、体会、感知以及表述音乐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对音色、旋律之类的感觉。

第三,身体动觉智力,意思就是利用全身的能力。当然可想而知体力支出较多的人一般这方面的能力都较强。主要就体现在身体柔韧性好,运动能力强,并且可以很好的运用身体表述情感。

第四,自知自省能力,意思就是自我反省、观察以及辨别的能力。一般具有这样特点的人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好。

第五,交往交流能力,意思就是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主要是具有很好的洞察力,能够观察到他人的情绪以及情感变化。

第六,自然智力,意思就是个人对自然环境的判定且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第七,逻辑数理智力,意思就是具有推理以及算数的能力,主要是个人针对事物关联的感知度以及在推理方面比较擅长。

加德纳觉得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是所有人在不一样的层面以及不一样的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能力。加德纳将智力当做是创新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我对这八种智力的理解,我觉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着重点在于智力的文化特性,这种理论阐释了智力和指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由于文化特性的不一样就决定了对智力层面的相关阐释也都是不一样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实践进行了强调。

我觉得多元智能在教育的评价的环节里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某一项课程教育是不是成功的一多半都是在于这项课程针对学生的哪一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并且是否真正体现出来了。好比劳动课程教学就可以采取户外实践、观察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英语和语文教学当中一般都可以采取表演、演讲或是辩论的形式开展,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或是采取的形式,都会有一种集体的观念在里面,那么这样一来也就培养了人际智能。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是从不同方面以全新的角度针对教育来加以评价,所以当针对教学实践或是教学方式进行评价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发展多元智能的关键前提。每个人的潜力都大不相同,因此也就意味着自身需求的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应当尤为注意。

并且我观察出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多元化以及差异化较为看重。智力的多元化意思就是像前面所说的每个人都有八种智力,并且每个人的每个智力取向都不一样。智力的差异化意思就是每种智力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体现的也都不一样。每个人所具有的智力也不都完全是好的或是优秀的,同样有残缺的。这些观点与当下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都是相互统一的,当然也为以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与借鉴。

二、多元智能教学的特征

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阅读,我觉得多元智能理论就是一种教育观与学习观的内在建构,基于教育的实质性特征,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具有共通点的,针对每个个体都是通过自身的方法以了解知识以及建构自身对事物的认知这种观念都作出了强调。所以,在多元智能理论当中比较看重个体的智能差异对教育的影响。以加德纳的观点来说,依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在教学中可以充当多个角色,这样的特征针对教学来说是具有很关键的意义的。在加德纳的一些著作里,他觉得教育的改革需要更为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总结,我觉得多元智能理论针对教育理解的新观念,使得多元智能教学具有三个特征,如下:

首先,教学目标具有多面性。加德纳的看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是探究不同的智能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他觉得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培育学生的智能以及基本的学习技巧还有知识,应该还有学生针对学习的理解,具有更深入的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可以令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多元智能理论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有助于学生像成人角色状态方向的发展。总的来说,我觉得以加德纳的观点来说,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是运用个体不一样的心理特点的不一样的形式。

第四篇:《多元智能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一、内容简介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campbell, linda)著,霍力岩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XX)。

本书以美国最新出版的第三版为蓝本,其宗旨在于探讨如何建构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尽性地发展。本书专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撰写。全书对八项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动觉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的理论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室情境中的实践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途径,对我国开展多元智力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二、目录

绪论:多种智力

第一章 驾驭文字的方式:言语-语言智力

终生写作

一、定义:理解言语-语言智力

二、核查表:言语-语言智力的特征

三、言语-语言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言语-语言智力的学习环境

五、通过倾听来学习

六、说

七、读

八、写

九、提高言语-语言智力的技术

十、小结

十一、应用言语-语言智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运算的智慧:逻辑-数理智力

钟爱数学

一、定义:理解逻辑-数理智力

二、核查表:逻辑-数理智力的特征

三、逻辑-数理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逻辑-数理智力的学习环境

五、教授逻辑

六、演绎逻辑

七、归纳逻辑

八、促进思维和学习

九、数学思维过程

十、数学运算

十一、跨课程的应用题

十二、排序

十三、各学科领域中的数学问题

十四、提高逻辑-数理智力的技术

十五、小结

十六、应用逻辑-数理智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动中学:动觉智力

波拉之舞

一、定义:理解动觉能力

二、核查表:动觉智力的特征

三、动觉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肢体学习的物质环境

五、戏剧

六、创造性运动

七、舞蹈

八、操作物

九、教室游戏

十、体育

十一、课间活动

十二、实地旅行

十三、提高动觉智力的技术

十四、小结

十五、应用动觉智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人人都是艺术家:视觉-空间智力

莎拉的故事

一、定义:理解视觉-空间智力

二、核查表:视觉-空间智力的特征

三、视觉-空间智力的学习过程

四、他设视觉文化的学习环境

五、图形表现方式

第五章 和谐的旋律:音乐智力

第六章 相互理解:人际交往智力

第七章 内心世界:自知自省智力

第八章 我们周围的世界:自然观察智力

第九章 通过多元智力开发课程

第十章 化解边界——促进学习的评估

第十一章 多元智力给我们的启示

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基本观点摘要

策略,简单概括,策略即谋划与举措。策略具有谋略、效能及灵活等特性;教学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谋划。教育创新需要教育策略的支持,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策略的支持。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直接服务于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的教学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为直接目的。多元智能的智能观是其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

解决真实生活中个人所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创作或提供个人所属社会文化所看重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多元智能的智能观部分包括了问题解决的内容。

多元智能观的特点。

多元智能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实际事物发生作用,思维就不会产生。“适性教育”与改善智能弱项相结合;自在性与挑战性相平衡;多样性与深刻性相统一;激活动机与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情景性评价(或称真实性评价);“适性教育”与改善智能弱项相结合。

“适性教育”:指以发展学生智能强项为主,采用适应学生学习风格的多元化教育。这就必须树立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学生观。应当使教学具有挑战性而又没有威胁。“适性教育”会使学生感到自在,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学生接受挑战和伸展极限的机会。

智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调动起来的能力。在社会和工作中,一个人与他人正确交流有效合作的能力,才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智慧是一种身心兼具的倾向。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改善智能弱项,促进全面发展。“扬长补短“与”扬长避短”策略的运用。增加学生发展多种智能的机会(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教室及多元智能活动区)。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强项学习风格和智能的尊重与珍惜,他们就容易接受挑战。让学生接触其弱势学习风格或智能的策略与活动,可以使学生成为更强、更平衡、更有弹性的学习者,而且也能使他们容忍与其行事风格迥异的人。允许学生运用强势智能来进行弱势科目的学习。

应当处理好化难为易和化易为难的关系;还应正确认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主要是“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只有多视角、多种思维方式的教学才能培养视角意识和思维方式意识,才具有发展性。为深刻理解而教。

隐喻是生产性的:帮助我们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隐喻是开放性的、启发性的、引发对话的。逻辑是界定性的: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已经看到的。它旨在结束和排除。

重复使人动机低落。学生专注于他们感兴趣的主题与活动时,我们才能期望学生有自发的动机。

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多种可能性、异常性、无效性、耗散性与生动性的经验。这些因素形成了生活本身的疑问性,也是丰富的转变性课程的本质。

多元智能评价的特点——情境性评价,是指具有相当评价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结果应用情景类似的模拟测验情境,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结果。

多元智能评价的功能,评价功能的变革:淡化甄别性和选拔性评价,强化反馈性、激励性、诊断性与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功能。

形成学校评价文化(评价目标多元;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手段多元;表达形式多元。)

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教师为学生设计活动,应在 “关键能力”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活动,并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特定能力、知识和技能。

关键能力是指在知识领域中根据成功者“终极状态”总结出来的获得成功的那些主要能力。

正如书中《智力饶舌歌》中有一句话:用多种方式学习,就永远不会是傻瓜!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这句话作为教学格言,释放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允许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表现。

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大脑单独从事活动的情况是微乎其微的,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我们完全没有重视到这一点。” “除了白痴学者这样的特殊人群外,智能一般不会孤立地起作用”,“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对任何复杂概念的充分理解,都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认知模式或表现方法” “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慧表现。”。

怀特海说,生活是实在。通过隐喻和逻辑的相互作用,生活成为活生生的,被体验的、被发展的。

杨福家说,不是把问题讲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好老师,而是基本讲清楚问题,又能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才是好老师

每一种智能都具有独特的发展顺序,这些智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萌芽开花。其中音乐智能的天赋显现最早在孩提时表现卓越的音乐天赋,这种智能可能不必依赖人的生活经验。多元智能理论又给教师一个革新教学方法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建议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所有的孩子在八项智能中有不同的倾向。所以任何一种特定的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孩子却不一定奏效。因此,教师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出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一种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如同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碌而优雅。一个晨昏接着一个晨昏,我们埋首穿梭于这都市丛林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今天漫长的假期正在进行中让精神的启明星重新闪耀光芒,让匆匆的脚步稍稍放慢,让我们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思索,用更加坚定的信念面对明天。

五、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1)加德纳的评价观

在加德纳看来,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体现多元智力理论价值的重要途径。或者说,没有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有效的评价,其理论价值无法体现。因此,加德纳十分重视评价的研究。他认为,在美国所盛行的标准化考试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种信息,然后回到或应用于非情景化的场合,标准化考试只能测出智能的一小部分,过分注重考试及其成绩,不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他将评价看作是个体获得关于自身技能和潜能等信息的过程,并认为评价应该针对被评对象在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作出判断。加德纳的评价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的目的。在加德纳看来,传统的正规考试往往是为了给被评价者分等排队,对被评价者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加德纳认为,有用的评价应该达成两个目标:一个是能向个体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个是能为个体所在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亦即能力倾向,并提出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

二是评价的效度。加德纳认为,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在更接近他们“实际工作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评价应该是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是教学之外的附加内容。评价应该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自然地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评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正式评价。这种评价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这样,评价和教学就会融为一体,评价就能更好地预测并促进个体今后的发展。

三是评价的手段。关于如何评价,即评价的手段方法,加德纳认为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手段来评价教学,因为他们都严重地偏向语言和逻辑智能。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公正”的评价手段,即不通过语言和逻辑智能而直接观察运作中的智能。比如让一个个体在不熟悉的地区航行,以确定他的空间智能;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如何处理与同学的争吵来评价他的人际交往智能;等等。

(2)坎贝尔的评价观

坎贝尔在多元智力实验学校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的基本观点与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以下分别介绍他的评价观以及他所倡导的评价方法。

①坎贝尔关于评价观

第一,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在坎贝尔看来,要想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必须从多种维度对学生实施评价,体现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全面地评价学生。传统评价使用的百分制和等级制都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基于这种观点,美国一些多元智力实验学校做了多维度评价的尝试。比如在美国,有一所实验学校开发了一份关于数学学习的评价表,这份评价表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问题的解释,对课本问题的解释,对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作业的表现,测验的表现等。用这样的评价表实施的评价必然是多维度的,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被评价者的各种能力表现。

第二,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坎贝尔认为,评价不应该只是结果的呈现,而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描述,记录学生的成长阶段与成长状况。所以他们提倡让学生回顾学习档案、日志或几个代表作,主动地进行反思,思考他们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反思性问题,家长和同伴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性问题。

第三,评价应该反映教学的信息。在坎贝尔看来,评价应该有重点,因为教学应该有重点。而教学中的重点也应该成为评价中的重点,因为评价是为教学服务的。平均使用力量的做法既不应该发生在教学中,也不应该出现在评价之中。我们应该在评价的重点之中看到教学的重点。因此,他们提出教学内容不是越多就越好,应该压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尽量“少而精”。

第四,非正式评价与正式评价同样重要。传统评价中,正式评价往往备受关注,而非正式评价常常被忽视。坎贝尔认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都有价值,而且非正式评价更容易实施,它往往比正式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教师每天都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来非正式地评价学生,也可以举行小组或班级讨论来评价学生。

第五,学生应该成为自觉的评价者。他认为,终身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有一种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而要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就应该给予他们自我评价的机会,以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所以他提倡学生主动地利用日志、同伴评价会、展览会、非正式师生讨论来记录他们的学习,并依此进行自我评价。

②坎贝尔倡导的评价方法

在多元智力评价观念的指导下,坎贝尔在实验学校的大量评价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即:多维度智能展示法、游戏评价法和多元智能报告单。现分述如下:

* 多维度智能展示法

学生的智力特点与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强项的学习与表现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并得以评价。以历史课为例,其评价的设计举例如下:语言智能:运用讲故事来解释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事件并写成报告。数理逻辑智能:归纳历史人物的贡献,分析整个历史事件的关系,并对未来作出预测。空间智能: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从建筑物、服饰等来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身体运动智能:用戏剧再现历史事件,设计游戏来了解历史事件。音乐智能:把现代歌剧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围绕历史事件创造歌曲或节奏。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进行团体研究。自我认识智能:反省个人目前的生活与当时的差异,设想自己如果是某个历史人物将会怎么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评价过程成为真实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评价环境,不仅使学生的强项智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能有效地影响其长远发展。

* 游戏评价法

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在自然的状态下得以展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智力的发展状况。下面的汽车游戏是用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有效地组织数字信息的能力的。首先用硬纸板搭起一辆汽车,用一些牌子表示汽车站,然后让一个学生充当驾驶员,以监督整个活动,被评价的学生则充当售票员,可以给他一些筹码以计算数字。当这个游戏开始时,另外一些学生就扮演成乘客上、下车。开始时,上、下车的人数可以是几个,甚至是一两个,然后就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复杂。在这过程中要求被评价的学生能够计算出每站上了多少人,下去了多少人。另外,有时还要求学生计算出车上的男乘客和女乘客各是多少。对有些学生来说,可以用筹码来计算,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中则必须用心算。在上述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下得到较为充分的表现,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但这种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更多地适合于低年级的学生,并主要用于相对简单的、过程性的评价。

* 多元智能报告单

多元智力报告单评价法是坎贝尔倡导的又一种多元评价方法,其特点是简练、明晰且便于操作。

第五篇:学习困难学生教学工作总结

学习困难学生教学工作总结

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他所教的班里都会遇到几个懒惰、散漫、头脑迟钝,理解力差的学生,也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怎样使他们学习进步,并赶上其他的同学一直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尽管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比一般学生多几倍的精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学习者素质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方面的因素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我们老师只有客观仔细地分析学习者学习困难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来弥补其学习的不足,同时也努力使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学习完培训之后感触很深总结几条经验。

一、适时教育

学困生有一个契机问题。这就是要抓住其心理发生矛盾的转折点以适时教育。在学困生烦恼时,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尉籍,教师要用师爱和集体的温暖,去帮助他;在学困生困难时,班主任应及时鼓励并给以具体援助;在学困生激动时,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看到光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学困生激动时,教师要抓住这种情感泼动,把他从行为过错中转化过来。我在学习中,多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独立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捕捉闪光点

能不能看到学困生的闪光点,这是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做学困生转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要细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以此为起点,不断激励。不要总盯着他的缺点。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如我班一位学生成绩较差,但他很喜欢乱发言,我就抓住这一点,上课经常提问他,回答错了,也从不批评他帮他及时纠正,要他说完整话,并教育他写作文就是很多句完整话连起来的。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他的语文成绩大大的提高了。

三,抓反复,反复抓

我们以前总是急于求成。学困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学困生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泼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到复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

学困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所以,转化工作并非一次就可以完成,转化的过程是有反复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反复点,促进其飞跃。如我班张鹏飞同学,喜欢欺负弱小同学,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有“霸王”习气,通过教育本来已经好转,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故态复萌。我抓住他的这一次反复,多次跟他谈心,鼓励他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以使他的精神集中到有益的活动上来,减少他调皮捣蛋的机会。在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中,我有意地重用他,发挥他的特长,班级或得胜利,我有意表扬他。从此,他慢慢地把那些坏行为改正了。正是由于抓住了他的特点,采取心理功战为他寻找回自信,令他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四、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膀。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注重事实。

五、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六、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让我们努力地去做吧:在批评时注意点方式方法,在责问时多点耐心倾听,多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要教会学生思考。

很多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是因为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使。“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作为老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帮助,创造一些思考上的“楼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通过积极的努力,主动地去采摘,获取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会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逐步在思考中成长,在激励中长大。

六、珍视学生的好奇心。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们要特别珍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儿童面前,我们在儿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应该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

正如书中所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而且,教师手中还有另外一个手段:他可以预防使儿童学习发生困难的原因。当然,这不仅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且要靠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记住:对于每一个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落后到何种程度,思维如何迟钝,不管他们是不想学还是学不会,但是在生活上,他们也有权享受快乐,在人格上也有他们的自尊,在学习上也有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掌握今后走上社会生存的本领,所以我们要摒弃对他们的成见,不要因为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而对他们横加指责,应该从心理上认为他们是可教育的,抓住主要原因,创设一个小情节,从一个小细节,挖掘学困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他们,进入他们的心里,培养他们树立起我也能学,也能学好的信心,不断增强他们认知的欲望。有的时候,他们的一句话,一次举手,一件感兴趣的小制作等等都是培养他们信心的契机。要用充分的耐心和特别的关心,降低他们学习、作业的难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那些后进的学生也总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

下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读书笔记doc[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分析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分析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我好象已经用心学了,可还是学不会。有些学障学生很聪明,但在听、说、读、写、推理、运算的学习上,会出现一项或多项的学习困难,虽然......

    学习困难学生小组活动计划

    学习困难学生小组活动计划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评价制度改革为保障,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 能力为关键,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五篇)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不仅时刻......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汪秀春 数学是一种技术,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

    读书笔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温姣近日,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本次远程网上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12.20 本次远程培训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还是收获颇多的,现将学习所得与本人日常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如......

    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案例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学习困难案例分析 例一:周志广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高中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觉到心中迷茫,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大全]

    小学学困生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完善义务段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措施要求,切实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