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淮南潘集区李军 优质服务本区供水建设
安徽淮南潘集区李军 优质服务本区供水建设
面对市区不断发展的用水需求,他兢兢业业,未雨绸缪,着手开展建设潘集区水厂第三供水系统,为保障潘集新区建设和附近乡镇镇用水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亲自参与铺设DN1000管与附近乡镇供水管道并网;想方设法解决许多社区新村水压不足问题,使许多社区新村居民彻底摆脱了多年的困扰。同时,他全力支持配合市区市政建设,凯旋新村小区用水改造提前完成;华丰桥大管迁移、轻轨建设改管按时到位„„
李军同志是安徽淮南市潘集区水厂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经理。在工作、学习中能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践行“让政府放心,让用户满意”的企业使命,兢兢业业,积极进取,为公司铸就服务品牌,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青年文明号做出突出的贡献。团结务实,加强团队建设。
以建好一个工作团队为抓手,提高整体服务素质。一方面,制定出一套职责分明、高效运作的工作流程,提高团队的服务效率。同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推进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重视抓好业务学习培训,为队伍整体素质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做到爱护员工身心健康,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加强沟通及对困难职工送上问候等等的方式,让员工感受到客服中心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
克尽职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为确保服务的高效与高质,李军扎实做好各个服务网点工作,同时,还注重抓好供水热线工作,并把一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妥善处理用户的投诉方面。多年来,用户回访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与此同时,重质量,讲效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带领团队努力改善和解决服务难题。近年来主要解决了几大服务难点,包括许多社区新村多年的用水问题、敷设礼东桥DN400过河管、凯旋小区管网接管改造等,使得这些片区的用水状况大为改善。二是实施“走出去”服务战略。积极走访政府部门及工矿企业,了解他们的用水状况。三是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服务水平。近年通过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迎亚运、促和谐,亚运服务示范岗”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四是开展贴心服务。针对水量突变的用户,发放温馨提示,或通过电话提醒,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
在淮南市潘集区李军热心公益小有名气,他坚持做好“爱心服务”。咨询服务部在李军的组织带领下,坚持做好扶困助学和帮助孤寡老人工作,利用家访、团市委助学会亲等活动,给他们送去温暖,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办好事。
第二篇:安徽淮南潘集区餐饮老板李军富有爱心创业故事
安徽淮南潘集区餐饮老板李军富有爱心创业故事
在当今日益繁荣的餐饮市场上,大众消费的趋向开始牵引着餐饮业的经营理念。为此,时刻关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和创作更多新、奇、特的产品,便成为了餐饮行业的追求。同时,经济的发展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也要求菜肴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中国菜几千年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肴风味体系,这种体系正逐步呈现出菜系与菜系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景象。同样,厨师也需要以快速的反应来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以专业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挑剔。
在安徽淮南市潘集区桥南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藏着这样一家餐馆,名叫手挽手爱心家常菜,服务这家餐馆的大多是一些智障残疾人。虽然地理位置不是很有优势,服务人员也不是很利索,可是到这里来的客人却吃得很舒心。而说到这家餐馆老板的创业经历,却有着一段感人的创业故事。近日,一大把网站有幸采访了这位天性乐观又富有爱心的餐馆老板。
餐馆老板名叫李军,年近四十,谈起话来很随和。据他介绍,他这家餐馆是2007年开的,当时,他开这餐馆主要是为了儿子李海。由于儿子从小患脑瘫落下智障的残疾,一直都找不到一个长期适合的工作做,为了给儿子找一个可以长期进行简单学习和锻练的场地,李军盘下了自家附近不远的一家餐馆,从此走上了餐饮的创业之路。
李军说,他开这家餐厅,一开始并没指望餐厅挣钱,主要是为了给李海这样的智障孩子创造一个与社会接触的平台,让社会上的人重新认识智障孩子的价值。
由于餐厅在胡同深处,客源有限,餐厅经营压力很大。“开餐馆我是第一次,我曾经尝试过许多经营方法。”李军说,首先是菜品的摸索。餐馆刚开始时他曾主做湘菜,还花高薪请了做湘菜的大厨,可经营下来发现,客人很少。他仔细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到餐馆来吃饭的多数是一些淮南本地的工薪族居民,由于湘菜太辣,本地居民不喜欢吃这种口味,故而吃过一次后就不再来了。李军立即换了厨师,专攻本地家常菜,此后到餐馆来吃饭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
为了制定出一个合适的价格,李军还专门考察了一下周围餐馆的菜品价格,在制定自己餐馆的价格时,他的菜品价格一般都比其他餐馆的要低一些。这样一来,周围的食客在比较了一下周边餐馆的价格及口味以后,发现手挽手爱心餐厅的即好吃,又便宜,此后回头客也渐渐多了起来,餐馆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为了开拓市场,李军还积极开拓新产品。李军经过考察,发现餐馆周围有几家大商场,这些商场里的职工总找不到固定的地方吃饭。为了留住这些客人,李军又和厨师沟通了一下,专门为这些商场里的员工设计了一些工作餐,最后做到价格便宜,品种丰富,而且包装卫生,深受这些商场职工的欢迎。
为了做出让顾客满意的菜,他经常和客人聊天,询问他们对餐馆的意见和建议。李军感慨地总结自己的经验说,餐饮创业是一个事无巨细的工作,但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一定要调查清楚周边的客源、以及客人喜好的口味以后再开,千万不要凭自己主观意识就开。
第三篇:安徽淮南潘集区烟草看护人李军平凡工作铸就不平凡人生
安徽淮南潘集区烟草看护人李军平凡工作铸就不平凡人生 有的人可以在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以丰赡的物质贡献,为世人所瞩目;但是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平凡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几十年如一日,不嫌不弃,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却可以从精神层面给人以感动和鼓舞。
显然,李军属于后者。自1995年进入淮南市烟草公司在潘集区担任仓库保管员以来,至今已16个年头。16年以来,他不求名、不图利,踏实工作,敬业奉献,在其职责范围内,没有一支烟霉变过,没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先后6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2次被单位评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而我们从李军身上读出的是无怨无悔,以及对于责任、忠诚的坚守„„
坚守岗位,一丝不苟
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是李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他对工作却是认真执著,一丝不苟。卷烟是一种“娇贵”的特殊商品,既怕潮湿,又怕干燥;既不能有异味,又不能抗高温。为在不同季节保持好卷烟仓库适宜的温湿度,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2次查看库内温湿度,并一一记录下来,从不放过一个细小的环节。特别是多雨、潮湿季节,他坚持每天3次查看仓库温湿度,并注意及时开、停去湿机与空调机,确保库内温湿度控制在规定标准范围内。
2007年盛夏,气温高达40℃,暑气蒸腾,库内空调机全天开机,但由于库内卷烟存量大,需定时对库区环境和卷烟进行抽查。恰好一天,李军感冒了,高烧39°。部门负责人劝他,“老李,休息一下吧,先去医院把病看好再来,我们会另外安排人手”。但是他拒绝了,“安全检查是大事,马虎不得,保管好卷烟是我的责任!安排别的人手可能对情况不熟。”他硬是拖着疲倦的身体,坚持与搬运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完成了全部的工作才去了医院。
李军管理的卷烟仓库,各种卷烟存放有序,堆码间距合理,库内整洁规范,卷烟从未发生过霉变现象。
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目前的仓储管理已经实行计算机数字仓储管理,各种操作系统纷繁复杂,莫说是40多岁的老同志,就是20出头的小伙子,想要全部掌握系统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李军同化程度不高,年龄又偏大,且从未接触过电脑。为适应现代化的物流仓储管理,他没有放弃,硬
是凭着一股子钻劲和韧劲,坚持学习,不懂就问,不懂就记,不懂就看,一有空就缠住信息管理员不放,一定要问个明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他虽然在仓库保管员队伍中是年龄最大的,但却是业务最熟练,电脑操作最拿手的“专家”了。由于业务熟练,责任心强,还被部门负责人任命为仓储养护组长,虽然没有实际的福利和待遇,但是他并不计较。
李军,这个憨厚的烟草汉子,为了企业这个“大家”,作为儿子,是个“不孝顺”的儿子;作为丈夫,是个“不合格”的丈夫;作为父亲,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作为烟草人,他却始终坚持公司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走进李军的精神家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孜孜不倦、默默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情怀。十六年来,李军奉献给烟草事业的精神动力,正是来自他对事业的责任和忠诚,正是靠这种责任和忠诚,他才能不怕艰难,忘我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正是靠这种责任和忠诚,他才能默默耕耘,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四篇:建设乡农村实用人才李军事迹材料
建设乡农村实用人才事迹材料 ——记民兴村党支部书记李军
李军,男,52岁,中共党员,1995年任民兴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民兴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策,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克己奉公,勤奋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村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准则,客服种种困难,把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作为目标,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为民兴村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强化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李军书记认为:一个村要想有所作为、发展,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为此,作为党支部书记,他积极组织召开两委班子组织生活会,掌握班子成员思想动态,制定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和工作纪律的规
定,强调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责,在他的带头作用下,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松散的少了,办事推诿扯皮的少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多了,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牢固树立起来,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突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他本人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形成强大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
他始终把为百姓服务、为村民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村作为重点工作,坚持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党负责。2008年以前,民兴村饮用水质量差带着腥臭味,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李军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向市里申请争取改水项目,共筹集到资金数十万元,全村打井两口,安装了净水设备,切实提高了水质,同时,支部定期请专业人员对水质进行检测,今年第一季度又对村里自来水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使全村百姓吃上了放心水。
二、寻求致富门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从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始,李军就带领父老乡亲积极寻找致富门路,结合民兴村紧邻讷谟尔河的地理优势和种植水稻的传统,李军提出把发展水稻产业作为民兴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2006年,李军带头引进水稻插秧机,一年实验成功,现在全村拥有146台插秧机,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插秧成本。2016年春季备耕期间,他亲自到市农业技术中心请教专家,因地因时制宜,从黑河选购水稻良种12000斤,并为村里困难家庭垫付资金两万多元,为更好地育秧良种水稻,利用政府鼓励扶持农民采用大中棚育秧的政策,积极协调政府、村集体、农村信用社与村民共筹资金13余万元,从哈尔滨购置育秧大棚53栋,此举为农民节省资金成本30%。2017年,民兴村实现大中棚育秧面积达到10600㎡,大中棚普及率达98%,基本上杜绝了小棚育秧,极大地提高了民兴村的水稻生产水平,增加了优良水稻品种的播种面积,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总产量,使全村水稻面积由过去1200亩增加到13000亩。全村仅水稻一项,年产量达7000吨,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
近年来,为带领地少无水田的农户闯出一条致富路,李军领导村民走发展劳务经济道路,带领60名村民,到天津金亨板厂外出打工,创建劳务基地,并帮助他们克服在外务工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在当地务工的问题。全村在外打工1150余人,常年在外有固定收入350余人,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干部下基层走村入户、调查走访中,李军了解到贫困户王柏成脱贫致富心切却找不到致富门路,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和多年来帮助村民选取致富项目的经验,李军帮他选择了酿酒、养猪业,并帮助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使王柏成很快走上了致富路。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现民兴村已从人均收入800元增加到12000余元。
三、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民心工程建设 一直在寻求适合本村发展大计的李军,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看到了希望,认识到只有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才能走出民兴村经济滞后的困境,然而望着外出打工找出路,已没有心思再种田的农户,仅靠简单的宣传动员,收效甚微,他同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技术培
训,奔忙于农户家中进行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农村党员和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的问题。2009年组织成立了兴达农业合作社,鼓励农户入社,享受惠民政策。争取资金为村里新建多功能村办公室及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填置了各种健身器材,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活动场所,协调交通部门为村里铺设了水泥板路6000延长米,2016年带领村民修灌渠10000延长米,引渠5000米,清淤20000多立方米,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灌溉难等问题。
多年来,民兴村在李军书记的领导下以跨越式发展步入小康村的行列,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村民们常说:是李书记带领我们踏上了富裕路,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爱心富裕了一个村、繁荣了一个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在李军书记的领导下,勤劳朴实的农民将乘着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高举农业合作化的大旗,踏着新农村建设的节拍,勇立潮头,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第五篇:李仁军新农村建设实证调查
团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证调查
2009级行政与管理专业二班李仁军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加强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近期我就詹桥镇团湾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团湾村概况
詹桥镇团湾村现有村民小组12个,村干部3名,党员47名,全村共1256人,外出劳力达520人,水田645亩,山林面积1889亩,渔池2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6895元,2010年,我村被定为岳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要求,努力引导发展新产业、美化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尚,使团湾村发生了新变化,探索出了一条“村支两委正确引导、全体村民积极主动、挂点单位倾力扶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团湾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为了加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让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村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组长会,走村串户,向他们宣传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以此来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宣传,发放资料300多份,在村组显要位置刷写固定标语15条,组织村干部,党员组长参观学习水泉、长源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宣传学习,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他们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
(二)抓班子建设,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村党支部是推进全村各项工作的核心,也是全村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做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领好路、走好路,帮助群众一起致富,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积极参加,带头奉献,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真正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和根本宗旨,使老百姓真正地能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去,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强学习,使村干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关心农民切身利益,取信于民。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村级财务、涉农补助、公用设施建设等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抓发展规划,明确全年工作目标
为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2010年团湾村在市农办、市规划办的指导下,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结合本村的实际,编制了《团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对村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规划村落、住宅及企业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四)抓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创新高
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坚强经济作后盾,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才能真正建设好新农村。团湾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如何变优势为动力,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主题。团湾有丰富的钾长石,团湾水库资源丰富,按照“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特色上项目,围绕项目求发展”的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长石深加工,开发水力资源,引进外地老板修建尾水坝发电站。通过上下努力,我村已生产矿石10万吨,矿农收入增加2万元,户平均增收1200元;团湾尾水坝已建成发电,库区尧里山休闲农业生态园已初具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个(矿产品加工协会,矿产品营销协会)。村集体收入增加6万元。今年完成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689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5%,村级经济发展来势喜人。
(五)硬件与软件结合,文明建设上档次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团湾村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村上下以“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家庭、建文明村庄”为主题,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发扬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形成了全村祥和融洽的氛围。实施了“六件实事”工程。一是投入4万元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民们劳作耕种之后有了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二是全年完成了9个组的改水工程,全村所有村民都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三是改厕248户,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四是完成通组公路硬化1800米,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五是新造楠竹300亩,发展杨梅基地100亩;六是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引导督促各组村民对房前屋后进行净化、美化、绿化,帮助12户农户房屋进行翻新。我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农民住房砖瓦率达到了100%。如今的团湾村别墅幢幢,整洁卫生,一片靓丽的新农村景象。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结构单一,长远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该村还缺少有力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很单一。产业布局也不尽合理,长效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精深加工企业。该村的钾长石矿局限于初加工,品位不高,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农民的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该村虽然组建了矿产品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问题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等、靠、要”的意识强,部分群众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有偏差,单方面认为新农村的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全体群众没有真正动员起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村里普遍存在着以村支两委为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的意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不强,甚至出现了“村支两委唱戏,群众看戏”的局面。这种现象不利于干群协同建设积极性的发挥,大大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
伐。
问题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常会出现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惜牺牲环境的做法。部分矿农滥采乱挖现象严重,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给耕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带来严重的影响。部分村民在建房过程中乱占耕地,部分村民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给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问题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意味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没有文化活动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四、建议及对策
1、统筹农村规划。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大问题。村组规划要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规划。
2、搞好环境治理。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农村住宅区脏、乱、差整治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狠抓农村住宅卫生创建工作。用广泛的宣传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着力打造新时期农民整体形象,同时设立垃圾箱,聘请清扫人员保洁,并实行各户居民门前“三包”制,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3、发展主导产业。立足传统的矿产业和酿酒业,搞好矿产品深加工,以团湾村矿石协会为龙头,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积极培育和发展个体酿酒专业户,鼓励他们走出去。依靠地理优势,积极培育新型产业——杨梅产业。三年内建好一个500亩的杨梅示范基地,将杨梅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发展水产养殖,将团湾水库建成全镇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水、电、路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山塘水库整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完成通组公路硬化,实现组组通公路;搞好农电整改,确保农村安全用电;着力抓好退耕还林,楠竹低改等重点生态工程;搞好团湾港环境治理,打造绿色、生态、秀美团湾。
5、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农民,主体在农民,内在动力也在农民,我们坚持多措并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是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效应。注重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全面调动农民自建热情。坚持让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角。三是建立村组互比机制。通过观摩、讲评、表彰等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