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工信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4: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肃州区工信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肃州区工信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肃州区工信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肃州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1.12)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鼓励引导扶持发展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加快“退二进三”工作,着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在已完成21户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实施了对奥凯种子机械公司和汉武酒业集团公司的整体搬迁,全面完成了23户被确定实施“退二进三” 企业的搬迁或转产转型工作,旧厂址全部用于发展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

2、坚持产业互动,促多业联动发展。一是大力发展“6+2”产业配套服务。为顺应我区风电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尽快将酒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高科技服务为一体的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我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大引进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力度,组建新能源研发中心、风光电设

备检测认证中心、新能源运营维护中心和新能源培训中心,着力发展与新能源相适应、相配套、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至目前,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检测认证项目已完成注册并投入运营;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酒泉实验室和甘肃省风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获得国家和省上批准,并着手建设。二是发展物流运输业。依托大型风电设备运输优势,在完善提升酒嘉物流中心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扩大发展现代物流业。目前,新组建的酒泉风光谷现代物流公司、天顺物流公司已投入运营。三是发展商贸仓储业。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以土地开发、商贸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为主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闽发建材市场、广发工程机械市场、石天石材市场、锦华吊装、特尔鲜农产品公司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3、围绕核心竞争力提升,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一是深入开展校企联姻合作活动,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对接,采取委托开发、共建基地、技术入股等形式,借助外力、联手攻关,整合资源、研发创新。目前全区企业已与64家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项目30多个,新建产学研合作体或合作基地10个,研发新产品100多个。二是鼓励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创建力度,目前全区共建成市级以上企业

技术中心3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5个,市级2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4、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引导发展中介服务业。目前,全区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事务、审计事务、资产评估、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人员培训、法律等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达到52家,有效解决了原有企业明晰产权、新办企业入股、技术作价等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为规范中小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强化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为满足企业用工快速增长的需求,适时建立了肃州区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训中心,并依托酒泉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工贸中专的师资力量,引导校企联合,多层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6、实施重点信息工程,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为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重点实施了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和肃州区工业信息网站建设工程。目前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和肃州区工业信息网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7、围绕企业融资需求,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二是开展银企对接,积极为银企合作、项目对接搭建平台,努力扩大信贷规模。三是支持建设银行、兰州银行入驻酒泉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支撑。四是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融资补充作用,鼓励引导发展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帮助部分小微企业解决难融资的问题。目前全区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6家,投资担保公司已发展到11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还不到位。对服务业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服务业的认知范围,对服务业的新领域、新业态不够熟悉,对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认识不足。

2、高素质服务业人才缺乏。我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缺乏。许多民营服务业以家庭式管理为主,经营管理粗放,基本上靠自有资金、自有技术积累发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3、服务业发展规划滞后。服务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行业发展、网点布局没有统一、长远发展规划引导。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团队规模小,尚未形成有品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服务企业集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普及现代服务业知识,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和认识,调动全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着重强化软环境建设,切实把鼓励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到实处,重点加强财税优惠扶持、简化行政审批、清理行政性收费、引进和培养急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把服务业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我区区域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结合市场需求,精心包装推出高质量服务业大项目。通过招商,引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新型业态、新兴行业,努力提高我区服务业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4.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一是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培育龙头品牌企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单位,实施跟踪服务、指导和监测,使其逐步成长为服务业中的行业龙头,推动品牌服务战略的实施和名牌的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二是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养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服务业人才引进计划,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人才,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制定全区高起点、高标准的服务业发展规划,让全区服务业发展有目标、有方向,消除随意性、盲目性,引领全区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快速发展。

6、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要将在建和已签约服务业项目建设工作与抓其他项目建设工作摆在同等位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项目加快推进实施方案,明确专人全程帮办服务,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二篇: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汇报

2011年,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以来,我市坚持“统筹安排,大胆尝试,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把旅游综合改革作为推进旅游立市战略、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做到边改革、边探索、边实践、边突破、边创新。目前,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初显成效。

一、建立北戴河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为拓展城市建设和发展空间,转移北戴河区暑期客流过大的压力,更好地完成暑期服务的政治任务和旅游接待任务,同时也为提升旅游品质,将秦皇岛最美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海岸线开发好、建设好,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开发建设北戴河新区的战略构想。北戴河新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区域、全新的定位,既不隶属于北戴河,又不辖北戴河;既借力打北戴河品牌,又与北戴河区错位发展,是河北在沿渤海发展布局中担负调整结构重任的一个新型旅游特区,是秦皇岛未来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和重要增长极,将有利于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形成有别于环渤海地区偏重二产结构的高端特色服务业集群;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科学发展新模式,保护重要沿海地带的生态环境,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把最美的海

岸用于发展最生态的产业。新区围绕旅游产业,重新架构了新型地方政府,实现了体制认可、重构和创新,颠覆了传统对行政区域的设臵和安排,对旅游资源特别富集、以旅游业为核心主导产业的地方具有借鉴意义。

1.整合资源,确保优质资源优质开发。科学开发我市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优质岸线资源,将原隶属于昌黎县的3个镇(大蒲河镇、刘台庄镇、茹荷镇)、2个乡(团林乡、葛条港乡),原隶属于抚宁县的2个镇(牛头崖镇、留守营镇),以及团林、渤海两个林场,南戴河、黄金海岸两个旅游度假区,昌黎工业园区和黄金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进行整合合并,构成北戴河新区版图,总面积达425.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占秦皇岛市海岸线总长度(162公里)的51%,力求通过资源集中整合开发,达到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

2.创新机制,建立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新区在机构设臵上,设臵了副厅级的管委行政序列,对辖区行使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组建了“一办七局”内设机构,成立发展公司等五个事业单位,组建了“8+1”派驻机构,推行扁平化“一层楼”管理模式,有效掌控和配臵全区域资源,初步建立起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和目的地整体管理新模式,形成了“高效率、快节奏”的运行新机制。在职能配臵上,赋予了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权限,将项目立项、招商引资、文化、教育、财政、企业审批注册、财政等权利授权到管委会,使新区能够有充分的职权实行目的地管理模式,保证新区内各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

同时为了有效整合部门执法职能,结合新区管理模式,成立了新区综合执法局,在新区部门内部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全覆盖一体式执法。

3.规划先行,保障高起点开发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穷建设、富规划,先地下、后地上”的理念,本着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明确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结合秦皇岛城市总体规划和北戴河新区发展战略定位,新区完成了总规编制、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环评等规划,委托美国Sasaki公司制定了旅游休闲目的地设计规划,新区规划体系已初步建立。此外,正在制定新能源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七项规划。

4.明确定位,打造高端休闲度假区。作为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区坚持人文生态立区,新型高端业态兴区,以低碳生态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建设国际高端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业态选择上,围绕绿色低碳,坚持以发展高端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生态观光农业、医疗康体等新型旅游业态,严格控制纯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避免简单、低位雷同和低层次重复建设。

5.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昌黄、抚南连接线,目前已竣工通车;新区生态休闲浴场道路,主干路、沿海公路分阶段改造也已完成,城际铁路、旅游码头正在谋划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已完成概念性规划。一批重量级企业集团已经落户新区,总

投资522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北戴河新区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生态颐养度假城、圣蓝皇家海洋公园、黄金假日滨海度假城、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和葡萄岛旅游综合项目。

二、提升北戴河区整体环境,在打造城市旅游示范区上求突破

北戴河是中国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的“夏都”,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产品老化、吸引力弱化、产品层次不高、淡旺季明显等问题日益显现。作为老牌旅游区,如何通过对传统旅游的改造提升,实现旅游业从观光向度假休闲转变,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不但对秦皇岛市旅游业,乃至对省内、国内旅游城市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市将北戴河旅游提升作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带动全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1.以文化升华品质。一是恢复西洋化历史风貌。采取政府、单位、个人共同投资的办法,投资6.85亿元,按照“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的思路,实施了保二路、鸽赤路等8条道路及火车站片区的建筑欧式街景改造工程,再现了北戴河“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风采。二是深挖北戴河度假历史。对百年名人别墅进行有效保护和修缮,出台了《北戴河区近代建筑保护规定》,对150多幢别墅进行登记建档,在保持老别墅外貌及特色的前提下,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使新旧建筑之间在风格、色调、建筑界面上相协调,整体格局达到和谐。三是开发专项旅游线路。依托老别墅、各类博物馆、文化人、街头小品、雕塑等,新开辟了名人别墅游和沿海观光等旅游专线,成为沿海一线观光游览的旅游亮点。

2.以绿化增强活力。按照“园林化”、“景区化”的要求,实施了道路绿化、景区绿化、庭院绿化、游园绿化、社区绿化、农村绿化和垂直绿化,利用一切空间建绿、造绿、添绿、插绿。今年以来,累计栽植乔木19万株、花灌木500万株、花卉近400万株、垂直绿化苗木12万株,实现了“处处见绿、处处有景、处处花香”的绿化效果和“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绿色空间。目前,北戴河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48%,绿化覆盖率达到59.68%。

3.以亮化增加魅力。为改善北戴河区以往夜间亮化不够、生活单调的状况,按照“以点连线、以线织面”的思路,对所有建筑、景点、道路、节点进行整体亮化,全部按照景区标准设计,突出景观艺术化、照明功能化、低炭节能化理念,广泛采用LED冷光源、风能、太阳能等低能耗设备,构建了以公园、景区、广场为中心,以主干道为主线,向周边区域辐射延伸的“全景区大亮化”格局,通过在不同道路和区域,实施景观亮化、楼体亮化、路灯照明提升、牌匾改造亮化四大工程,滨海大道成为“紫罗兰大道”、海北路成“翡翠大道”、东经路成“星光大道”,形成了浪漫迷人、流光溢彩、璀璨繁华的夜景效果,引旺了夜间旅游人气。

4.以休闲化营造氛围。为全面提升北戴河整体形象,强化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支撑,今年重点谋划了“16+3”暑期重

点工程。19个旅游项目既包含硬件设施改造提升,也包括软件环境的综合整治,如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扩建、北戴河湿地木屋和迎宾馆、海上音乐厅、浅水湾浴场改造、海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今年暑期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在改造完善旅游环境设施的同时,大力开发面向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多元化旅游项目,努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打造了保二路欧洲风情西点、餐饮、酒吧一条街,增加了茶室、演艺场所、街头乐队、啤酒广场、海滨自行车双人骑等项目,丰富了北戴河的休闲元素。北戴河每年接待俄罗斯游客达5万人,针对俄罗斯游客的消费特点和需求,完成了俄罗斯游客中心项目,建设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风情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增强了北戴河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5.以生态化提升质量。积极谋划生态示范区建设框架,编制出“生态示范区规划”,前瞻性地提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从严整治陆域污染源,严格控制海水养殖、渔船捕捞,保护海洋生态和浴场水质,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海浴环境。坚决控制烟尘、煤尘、饮食业油烟的污染,取缔燃煤锅炉10台,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重点监控建筑施工工地噪声,保证北戴河清幽的环境。全年空气质量均保持在二级以上,海水水质全年保持在(国家标准)一类水质。

三、实施全市域、全要素的目的地管理,在旅游发展模式上求突破

1.建立全要素的旅游管理体系。一是将整个城市按照5A级景区打造。由狭义的“小旅游”向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

业融合旅游的“大旅游”理念转变,由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结合型转变,改变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建立现代旅游发展体系。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全市域,编制了《全域发展战略规划》,对全市7812平方公里用地及空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部署,确立了生态功能化、组团协同化、建设集约化、交通一体化、风貌特色化、配套标准化、产业生态化和旅游全景化“八化”发展战略,实现规划建设一张图管理。二是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加强旅游与农业融合,广泛开展“十村示范、百村创建”活动,市政府出台了加快乡村休闲旅游政策意见,从土地、税费、金融等方面对乡村休闲旅游予以具体扶持,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形成了东部以农(渔)家体验、西部以葡萄采摘酿酒、南部以高科技农业观光、北部以山水览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产品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全国、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家,接待户2000余户,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近20亿元;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着手建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了《海誓南戴河》、《海上升明月》、《天下山海关》3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增加了旅游吸引力;加强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大力发展葡萄酒特色产业,重点谋划了7个旅游产业聚集区,其中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和圆明山旅游产业聚集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三是培育休闲新业态。大力推进重点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功能,重点对温泉

冰雪、会展节庆、邮轮游艇、康体保健、体育健身、海上运动、文化娱乐、森林生态、露营房车等休闲产品新业态加大招商力度,开发弥补淡季的旅游项目,延长旺季、缩短淡季,努力打造四季休闲度假目的地。投资38.96亿元的南戴河森林体育俱乐部项目、投资1.3亿元的林海逸舍(卡夫卡)房车俱乐部项目、投资13亿元的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滑沙公园等陆续投入使用。四是以标准化统领覆盖城市休闲旅游元素。广泛开展涉旅行业的推、对标工作,将标准化作为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其一:大力推行国家休闲城市标准,全面整合各类城市资源,打造特色休闲旅游项目,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功能。秦皇岛成为首批三家全国休闲标准化验证城市之一。其二:在行业内深入开展对标、推标活动,大力推广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经验,带动全行业素质提升。结合实际,制定了秦皇岛特色的地方标准,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海水浴场救生服务规范》、《家庭旅馆接待服务标准》、《饭店婚庆婚宴服务规范》、《滑沙服务标准》等,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三:将标准化扩大到商场、餐饮企业、出租车等各涉旅行业,非A级景区对标A级景区,非星级饭店对照星级饭店,将标准编印成口袋书,发放至各涉旅企业和涉旅从业人员,每时每刻对照标准、使执行标准成为涉旅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此外,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推广标准,在城市的重点公共区域、重要交通节点设臵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城市公共标识系统,优化城市的软环境,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体系。今年,北戴

河区被国家休闲协会度假分会确定为休闲旅游示范区,秦皇岛市在国内十大休闲城市评选中,位列其中,成为中国最佳休闲度假城市。

2.大力推动休疗养院的市场化进程。我市休疗养院众多,共计400余家,但由于多年历史沉淀的各种原因,疗养院的经营改革羁绊很多,并没有真正发挥旅游接待的重要作用。我市以旅游综合改革为契机,全面整合旅游接待资源,将休疗养院纳入大旅游管理范畴。一是组织动员各休疗单位参与市场运作。积极推动休疗养院改变以往仅限内部接待的状况,目前除个别特殊点位外,北戴河200余家休疗养院全部对外营业,进入市场,总床位达18万张,成为北戴河旅游接待的主力军;同时积极引导休疗养院客运车辆进入市场,有效弥补了旺季旅游车数量不足的问题;鼓励休疗养院开办旅行社,加强对外联络,拓展市场空间,使休疗养院真正实现由体制内变为体制外,由市场的旁观者转变成市场的参与者。二是鼓励休疗养院进入星级序列。引导休养院进行升级改造,按照星级饭店标准进行客房、餐厅装修改造,增加服务功能。今年,北戴河俄罗斯度假区、石油管道培训中心、交通部疗养院、河北煤矿职工疗养院、华北电网北戴河疗养院二十家余家休疗单位,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总投资5亿多元,大大改善了接待条件。目前已有20余家休疗养院纳入星级管理,提高了我市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全方位提升产业素质。引导休疗养院服务人员摒弃内部接待标准,与市场、酒店接轨。与专业培训中心合作,对北戴河区近万名休疗养院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旅游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3.整合提升家庭旅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家庭旅馆是我市的一大特色,总数达3000余家,是我市旅游接待设施能力的重要补充,但大多数家庭旅馆接待档次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客源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游客的利益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秦皇岛的旅游整体形象。今年我市以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重点开展了家庭旅馆规模和水平提升工程。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成立了家庭旅馆行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家庭旅馆行业的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工作。制定《家庭旅馆地方标准》、《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和《家庭旅馆准入办法》,统一接待标准,统一服务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旅馆的接待服务水平。成立了家庭旅馆协会,为家庭旅馆经营业主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与指导。挂牌了一批星级家庭旅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培训,规范服务。编印了3000册《家庭旅馆从业人员培训手册》,下发到每个家庭旅馆从业人员手中。先后对近2000户家庭旅馆经营业主进行三期培训,联合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税务等部门就相关管理提出具体要求,邀请河北外国语学院柳燕教授针对旅游礼仪、职业道德做专门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家庭旅馆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三是开发家庭旅馆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预订。委托专业网络技术公司,量身定做了“家庭旅馆住宿系统”软件。通过对Web端和客户端的操作,游客可以方便的实现网上查询和预订客房,各级管理单

位还可以全面的掌握每个家庭旅馆的空房入住情况、游客来源、游客滞留时间等。目前,家庭旅馆网上预订率达到了50%,回住率达近70%,杜绝了以往拉客、抢客、低价竞争的现象,净化了旅游市场秩序,提升了旅游形象。四是加大扶持力度。聘请设计专家实地到家庭旅馆考察,提出设计方案,确定主题风格,选定示范户,进行改造提升,经过验收合格后,每户给予5万元的奖励引导资金。先后投入一千余万元,通过以点代面、逐步铺开方式,改造、提升了一批高水平的家庭旅馆,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

四、创新发展思路和旅游运行机制,为旅游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了大旅游发展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综合改革的领导决策机构。明确提出“旅游立市”,并以此统领全市各项工作,强化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的意识。建立了定期议事协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办问责制度,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综合改革工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协调解决旅游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今年年初,召开了全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秦发[2011]12号)和《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2011年工作计划》(秦旅改组[2011]1号),并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

解,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并将试点工作纳入县区和部门的考核,为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充实了旅游机构职能和力量。为适应旅游综合改革和旅游立市需要,在市旅游局分别设立了旅游综合改革办公室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强化了旅发委办公室对全市旅游规划、政策制定、项目准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调整增加了旅游部门内设机构和编制,市旅游局机关公务员编制由原来的24个增加到41个,事业编制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12个。

3.完善了旅游执法联动机制。一方面巩固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暑期和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公安、工商、城管、交通、旅游、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强化市场监管。另一方面加强自身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旅游质监力量,成立了旅游监察支队,增加人员编制,并拟将支队升格为副处级单位,目前也已报至省编办待批。

4.强化了旅游项目管理与调控机制。确定了旅游项目,须经旅游部门审核把关后方可立项的工作推进机制,增强了旅游部门对各种上位规划编制的话语权,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规划的刚性和可实施性。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单位、部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致使对旅游综合改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二是综合改革的系统性不够,措施的制度化不够;三是各县区的试点工作,还

存在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整体推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以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按照“五个先行先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1.在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上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实施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公布资源目录,对重点资源挂牌保护。建立旅游项目开发科学评价机制,防止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加快推进旅游集团、旅游投融资公司组建工作。

2.在推进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海港区圆明山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浅山区长城文化产业聚集区等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引导要素集聚,以聚集区建设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集约化发展。

3.在推进旅游综合改革重点区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引导北戴河新区完善休闲度假功能,培育休闲娱乐、商务会展、康体保健等高端旅游业态,引进和接轨国际著名休闲度假管理品牌,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北戴河区按照5A级景区标准,提升内在品质,统筹区域整体建设,重点发展高端旅游,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在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与联通、移动等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发智能旅游系统。在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星级饭店、重要公共节点综合布线,加快推进

无线上网、无障碍旅游。

5.在旅游人才培育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与旅游院校、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挂职锻炼、订单培养等多种途径培育旅游人才,积极引进高端旅游人才。鼓励引导高等院校设立新兴旅游业态学科,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推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建立旅游人力资源库,为旅游企业招聘、使用人才提供平台。积极培育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

6.在加快会议会展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制定会议、会展旅游扶持政策。加快建设符合国际标准、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的会议会展设施。积极培养、引进会议会展业高端人才。统筹安排招会、招展览和旅游招商促销工作,大力推介我市会议会展资源。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合作,积极培育我市知名会议会展品牌。

第三篇: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1、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在落实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管理利用好馆内功能用房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由于文化馆人手有限,采取预约服务、订单服务等方式提供便利。在保证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2017“文化钟山”春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7“文化下乡”、2017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2017“文化钟山·最美夕阳”重阳节文艺展演等活动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收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工作中,为了提供便利、优质的文化服务,钟山区文化馆充分利用文化馆馆办团队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和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法来进行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并初步拟写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和《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奖励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赛事暂行办法》初稿,经政府审定发布后,将作为钟山区开展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障措施实施。3、2017年,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初步拟写《钟山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方案》,针对钟山区3个试点单位开展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拟写《钟山区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工作。

4、今年来,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群众告诉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紧缺,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服务部门编制少,社区、镇乡文化专干人员不稳定,大多兼职等情况严重制约文化馆服务的发展。

5、文化服务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物”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规划建设初期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纳入管理,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不是和其它设施“争地盘”;二是“人”的问题,钟山区级、社区、镇乡文化专干编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核定,社区镇乡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多为兼职人员,导致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缺乏专人管理,多闲置,基本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为应付检查用。

6、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3个文件内容,为了加快钟山区文化服务的发展,拟写并由政府发布《六盘水市钟山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是指导规范了“十三五”期间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性文件,指导逐步建设形成钟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7、2018年,钟山区文化馆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阵地文化服务。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创作更多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结合“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工作进行宣传。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动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肃州区工信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施方案

肃州区工信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局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肃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酒泉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主要任务的通知》(肃政办发 [2011]25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2010年为基数,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节电20%、节水2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

二、工作重点

(一)节约用电

1、节约照明用电。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除阴雨天外,原则上白天不开照明灯具,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开灯;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下班后自觉关闭各类电器电源。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对公共区域进行照明控制改造,逐步安装自动控制开关。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机关办公区及办公楼公共场所照明限时开启、间隔开灯,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

2、节约办公设备用电。计算机、打印机、复印及传真等办公机具不用时,应随时关闭;在长时间未使用以及下班后,要切

断电源,减少待机消耗;严禁使用电炉、电热壶等大功率耗电材料。

3、加强用电设备运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办公区域用电设备,对电器设备实行定时开关制度;夏季下班时间实行拉闸限电;机关办公用电实行计量管理、计量考核、计量收费。

(二)节约用水

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对水耗超标的洗手间设施、绿化灌溉设施等进行节水改造,新建和改造项目应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在用水区域应设置节约用水标识;控制各个阀门、龙头的出水流量,杜绝“长流水”,切实减少耗水量。

(三)节约办公耗材

1、加强办公用品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取。推行网络办公,实行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

2、强化文印耗材管理工作。提倡双面用纸,降低纸张消耗,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延长文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加大推行节能采购

对《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所列产品,优先购买经国家认证的节能型设备和产品,加大节能和绿色产品的推广使用力

度。涉及到设施设备、大宗办公用品等方面的采购,要进行以节约为主题的评估,并首先调查现有设备利用情况,避免重复购建。

(五)加强公务用车的节能管理

严格执行车辆编制和配备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进一步降低燃油损耗。坚持科学、规范驾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建立完善公务车辆档案,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定期对公务车油耗情况进行公示,大力倡导和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三、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结合实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县关于节能降耗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教育干部职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一支笔、一分钱,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爱惜公物的良好习惯。每年组织开展体验能源短缺活动日、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短信、宣传栏、户外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普及节能知识,发挥表率作用,加快推动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建设。

四、建立完善节能管理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马建斌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陈百树同志和张小虎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订推进局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及节能工作相关制度;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检查和指导;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对局机关节能工作进行考核评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张小虎同志兼任。形成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力求取得实效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机关节能目标责任管理。各股室要将节能工作目标纳入目标责任管理,结合能源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局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分析节能情况,定期通报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股室要充分明确责任,提高认识,局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专项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相结合的方式,把节能降耗指标纳入目标体系,纳入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考核,并对节能降耗达标考评优秀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奖励。

第五篇: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成都市商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和“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文件精神,都江堰作为成都市申报国家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部分,现将2010都江堰市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机制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都江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我市于2010年成立了“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亲自牵头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履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规划、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各乡镇、市级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

2010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城区商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我市旅游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也已完成《龙门山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的规划统揽和指导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我市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先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重点集聚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服务业规划体系。

(三)建立综合改革试点区统计工作体系 按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内容和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同市发改、统计、旅游、投促等部门建立了以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统计、新兴产业数据统计、政策研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为市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支撑。

(四)创新全市投资促进工作和重大项目管理制度 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抓手和“牛鼻子”,下大力气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引进和服务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由我市投促部门牵头完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一是成立全市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体系,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单位,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督办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全市投资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服务业专业项目库”、“投促中心项目例会”、“重大项目协调会”等形式推动试点区内和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设。三是完善投资促进政策,2010年新出台《都江堰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都江堰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修订了《都江堰市新型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并同时实行重大社会投资项目VIP绿色通道服务。

二、综合改革试点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试点区区域经济快速恢复

按照成都市委、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灾后我市区域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2009年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先进县”,在此基础上2010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34亿元、200亿元、60亿元,较震前03年增长82.8%、452.5%、105.7%;财政总收入实现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分别较03年增长486.5%、591.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03年增长31.5%、121.3%、81.2%。“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15%,总量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跃升至成都市三

圈层第一位。

(二)重点旅游聚集区建设情况

1、旅游业全面恢复

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景区景点全面恢复。我市二王庙、老君阁、清溪园扩展等景点重建并已对外开放,玉垒阁主体工程完工。我市AAAAA重点旅游点二王庙古建筑群修复工程全面竣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完善提升了虹口乡、青城山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等乡村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形成了彭青线、成青线、蒲张线乡村旅游带和高原村、茶坪村、欣禾村等旅游特色村,虹口乡、茶坪村分别被省、成都市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都江堰市通过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的检查验收,虹口AAAA级景区创建也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重点景区的全面恢复营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市旅游承载能力,2010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

2009年增长20%和21%。

2、重点项目不断完善

2010年我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引进到位内资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10万美元,列为成都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重点旅游项目34个,今年新开工5个,已竣工10个,完成投资23.5亿元。重点项目两中心一博物馆、青城国际豪生酒店二期、《道解都江堰》、《青城》实景演出项目、泰安古镇一期打造等项目已完工建成,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青城洲际酒店、经都置业酒店等项目已开工。我市启动了首批标准化乡村酒店和城市商务酒店建设,目前,有9家星级饭店、225家社会旅馆(含新建)、1019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已落成营业,提供床位3.4万张,成功打造“熊猫驿站”等一批高品质乡村酒店,全市旅游承载能力大大增

强。

(三)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情况

1、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

2010年全面启动了城区首批10个新型社区标准化菜市场示范点的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予乐标准化菜市场,城市北区、永丰小区、壹街区等在内的标准化菜市场,将于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为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建设,2010年全年完成我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扶持资金80万余元,并在硬件设施建设、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全面提升市场功能,我市标准化菜市场从规划建设到后期经营管理,都将达到成都市中心城区水平。

2、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体系建设。城区100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点工程的的启动必将为提升我市城市功能,服务于人民大众带来新的契机。“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使城乡物流配送渠道畅通、快捷,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以旧换新” 最大限度地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商业服务,极大的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的建设,增强了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截止2010年12月,家电下乡网点140个,销售金额约7000万元,销售家电数量37000台,全市“放心商店”236家,实现我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2010年全年我市“家电下乡”财政资金补贴达800万元,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补贴30万元,我市商贸流通市场全面提

档升级。

(四)重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泰安古镇业态提档升级

按照成都市政府关于提升泰安古镇业态的指示精神,2010年我市重点开展青城后山泰安古业态提升工作,该项工作由市青都局、旅游局、商务局牵头成立的泰安古镇业态打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目前泰安古镇招商及业态策划方案已经完成、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已经启动、品牌连锁客栈——熊猫驿站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已经正式引进,2010年积极争取成都市政府争取泰安古镇业态扶持资金300万元(申报成功),旨在项目促进,基础建设、业态提升、宣传策划等进一步提档升级,下一步都江堰市政府拟安排1000万泰安古镇项目引导资金,以全面提升我市重点旅游区业态整体形象。

2、做好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为有效推动我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我市“世界田园城市”建设,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古城区建设项目。古城区重点商业项目的布局策划工作、建设方案、业态策划、《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古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重点景观项目打造等已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古城区新东门等一批标志性建设景观已经完成,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子项目涵盖面达54个,预计

2011年初步完成整体打造。

3、全面启动城市新区商业功能布局工程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按照都江堰市委、政府确定的“1475”城镇体系构架,全面提升我市城市新区业态形象,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壹街区、高桥小区、兴堰*丽景、金江小区、沪都家园、民主小区、慧民雅居、兴堰*逸园、教师公寓等9个安置区内的商业业态规划并分布实施。目前9个安置点位共计商业面积29万平米的城市新区商业业态布局工作已经开始,现第一阶段8000平米商业面积布点工作已经完成,新引进红旗、互惠、老邻居、百扬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我市。第二阶段工作也已经开始,预计明年5月将全部完成城市新区业态打造工作。

(五)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2010年我市青城山软件产业园区(东软)被成都市授牌为“成都市重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现示范园区内共计8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1家,其中今年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2家,新增重点项目BPO呼叫中心、诺基亚测试中心等。全年我市服务外包园区完成离岸、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00多万美元,积极争取成都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企业人才培训扶持资金40万元,并在示范园区开展了项目促建、BPO项目建设、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招

商引资及项目推广等工作。

2、电子商务产业

今年9月,由中国银联和都江堰市政府合作在西南地区首个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正式启动,都江堰市首个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我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都江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也在加速推进建设。网上手机支付平台和网上景区门票支付的开通是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次规模性运用,必将对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市政府大力推动和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际田园城市”目标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局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为契机,通过酒店、餐饮等专业协会积极引导20余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申报企业资金扶持180余万元,目前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300余家,电

子商务普及率为27%。

3、节会产业活动开展情况

2010年我市紧紧抓住 “成都高端会议首选地”和“节会中心城市”的机遇,全力打造节会业中心城市,成功承办了“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2010中国〃都江堰国际啤酒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美食购物展”、“上海国际模特大赛西南总决赛”、“首届中国西部高端时尚品牌峰会都江堰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主题会场”、“2010上海.都江堰国际减灾与公共安全论坛”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通过牵头承办、参加系列节会活动,体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抓大放小”的办节思路,充分发挥了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和产业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产业恢复和提升,大力宣传了我市灾后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和上海市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旅游互动,扩大了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助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六)成都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概况

经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研究及成都市确定的我市重点服务业项目29个,总投资141.32亿元。2010年29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25亿元,截止到12月20日所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7.3%,总体推进情况较好。其中我市重点项目中投产达产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计划投资100%;加快建设项目5个,完成投资41.1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7%;促进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6.5%。积极鼓励、引导重点商贸项目成都百货大楼、城市购物、嘉城购物中心、家美福超市、红旗连锁、互惠超市等商贸项目的恢复营业。百伦广场、都江明珠、中国水街、岷江国际、都之都商业广场、发润发超市等在建商业项目确保明年内投入运营。同时,积极推进汽车商城、博美装饰城、会议中心、张江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明年动工。

三、试点区内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综合试点区内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服务业呈现低层次的均衡发展格局。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消费性金融三大传统服务业保持了发展的优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支撑了区域正常运转,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文化

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2、核心产业发展不充分

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发展现状与国际旅游城市的高标准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链较短,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导、产业结构以观光产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以中低端消费人群为主导;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运动、休闲、度假等高端功能设施配套,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打造不能形成有力的支撑;缺乏旅游核心特色,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够。

3、支撑载体发展滞后

一方面,缺少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星级酒店数量较少,规模档次不高。

(二)措施及建议

1、加大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及对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配套等方式,专项用于全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市政府不定期评选表彰全市优秀服务业企业

并予以奖励。

2、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融资环境,成立服务业投融资及策划平台,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

3、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机制,积极筹建和完善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现代服务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和行业监管体制。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吸收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4、创新用地保障制度。服务业项目用地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供给,确保项目落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5、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加强旅游、商务管理、会展、软件研发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本市高校或与市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我市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流动机制,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下载肃州区工信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肃州区工信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发改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市发改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市发改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市政府: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开展服务......

    工信局总结汇报4(合集)

    工信局2020年总结汇报4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

    郭市长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讲话(定)

    在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郭益寿 (2011年2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

    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汇报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基层服务创新 ----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介绍 黄花镇位于英德市西南面,距市区70公里,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和11个村委,有2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

    工信局2020年总结汇报2

    工信局2020年总结汇报2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x重要讲话和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

    2020年工信局一季度工作总结汇报

    2020年工信局一季度工作总结汇报今年一季度以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局按照“全面加快精准有序”原则,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科学谋划、......

    工信局2021年总结汇报9

    工信局2021年总结汇报9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工信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及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作答时代命题......

    工信局2021年总结汇报6

    工信局2021年总结汇报6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转型追赶、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