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黄政秘〔2011〕3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使用暂行办法》已经2010年12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四日
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
使用暂行办法
为强力推进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把黄山市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旅游观光服务中心、徽文化展示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和休闲养生基地、乡村旅游基地、摄影演艺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皖政„2009‟118号)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16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1.设立黄山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连续5年,市每年筹集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主要通过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和品牌打造。
2.对以下服务业项目和企业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
(1)4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项目;(2)五星级以上饭店;
(3)新建的总投资达5亿元以上的高端休闲度假基地、康体养生基地建设项目;(4)新建的总投资6000万元以上或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休闲娱乐企业;
(5)“百村千幢”工程项目、“智慧黄山”工程项目、“百佳摄影点”建设项目、自驾车营地建设等户外运动项目;
(6)室内展场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会展中心建设项目;(7)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项目;(8)2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
(9)年服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每个项目贴息资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3.每年安排旅游航空市场培育专项资金,用于境外航线培育、国内航线加密和新增航线航班。对年接待从黄山航空口岸入境的旅客达到2000人(含)以上的市内旅游企业,按照每位旅客5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4.在我市新设立基地或分公司的航空运输企业,3年内按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
5.对新晋级为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50万元。对新晋级为五星级饭店,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一级(四钻)、特级(五钻)的酒家酒店,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30万元。对新进入年度全国百强的旅行社,一次性奖励20万元;已进入年度全国百强的旅行社,在上一年度排名无退位的情况下,位次每提升两位,奖励5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高尔夫球会年新增会员300人(含)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6.对快捷酒店、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和由公司统一对外经营的乡村旅游专业村,每年按纳税额和增幅进行分类综合考核,排名在前5名的,按其当年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比上年增量部分等额资金的100%给予奖励。对星级农家乐每年安排资金10万元进行评比奖励。
7.对新建成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酒店以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和新建经评定为四星级以上饭店,并交由世界知名品牌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和中国饭店业国际饭店管理公司(集团)10强管理的,自开业经营之日起,前3年按其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100%给予奖励,后2年减半给予奖励。
8.在我市登记注册的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按当年新增销售收入的3%给予奖励。
9.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3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一次性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对新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的演出项目,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每年演出超过200场的,超过场次每场补贴2000元。
10.新建的总投资5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以上文化企业,从经营当月起,前3年按其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100%给予奖励;后3年按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100%给予奖励。在我市登记注册的文化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3000万元的,按销售收入的1%给予奖励;超过30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1.5%给予奖励,每户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在我市注册设立的文化类商业演艺公司,3年内按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
11.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动漫企业,动漫产品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首次达到300万元的,奖励20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产品,年境外销售收入首次达到2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10万元,首次达到5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20万元。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动漫企业,在本省版权登记、本市立项生产的原创影视动画,在中央、省级、市级电视台播出的,二维分别按每分钟2000元、1000元、500元,三维分别按每分钟3000元、2000元、1000元,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奖励,每部奖励金额最高分别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
12.新设立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3年内按其会展服务业务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
13.在我市举办的超过100个标准展位或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国性、区域性室内会展,按每个标准展位150元给予补助。对在我市举办室内展览面积全年累计达到2万平方米,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会展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超过2万平方米的,每增加1万平方米,再增加奖励1万元。
14.在我市举办的国际或全国著名的品牌赛事、大型节庆活动、高层次论坛、千人以上会议,根据其具体规模和影响力,经市政府专题研究同意后,给予承办方一定奖励。
15.休闲娱乐企业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按其当年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比上年增量部分等额资金的80%给予奖励;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1亿元的,给予60%奖励;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5000万元的,给予40%奖励。
16.对新建、扩建(或租赁经营)床位数超过50张以上的社会养老机构,经市民政部门认定,在正常运行1年后,按每张床位2000元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对新建、扩建(或租赁经营)床位数超过300张以上的,经市民政部门认定,在正常运行1年后,按每张床位5000元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
17.对新投资建设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符合商业网点规划且建成后产权不分割出售的,自开业经营之日起,按其自营和物业租赁所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资金标准,前2年给予100%奖励,后3年给予50%奖励。对新投资建设(或改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室内农贸市场或“农加超”,建成后产权不分割出售,且不改变使用性质的,在开业经营后,按100元/平方米给予一次性补贴。
18.对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3年内按其所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
19.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新获得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称号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0.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3年内按其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超基数(以2010年为基数)增量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新晋升为国家2A、3A、4A、5A级的物流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1.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境外银行业机构及境内全国性银行业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区域性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市外金融机构在我市发起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次性补助30万元。
22.在我市新设立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银行业分支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3年内按其业务收入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作为企业一般风险准备金。对其高管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资金标准,前2年给予100%奖励,后3年给予50%奖励。
23.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贸易公司、销售公司,3年内按其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等额资金的50%给予奖励。对其高管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资金标准,前2年给予100%奖励,后3年给予50%奖励。
24.对投资额在5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可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企业、项目,不重复享受本政策规定的其他扶持政策。
25.本办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同一事项同时符合本办法多项条款或上级支持我市试点政策以及本市以前出台的政策,不重复享受,按最优惠条款执行。奖励涉及税收本市留成部分,市属项目和企业由市级财政承担,区县项目和企业由市级财政承担30%,同级财政承担70%。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程序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6.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期暂定两年。
第二篇: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09]23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有关财经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专项资金须专项用于引导我市服务业发展项目,要“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章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
第三条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按照当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持内容,统筹兼顾,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三章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第四条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支持方式。
(一)奖励。对于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采取奖励的方式,在项目实施后,根据规定的标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安排奖励资金。
(二)补助。对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难以量化评价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补助的方式。
—1—
(三)贷款贴息。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资金支持重点和
银行贷款条件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贴息率、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
(四)其他方式。其他需要支持的重点服务业项目,根据
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项目,专项制定。
第四章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由市财政局委托市商物投集团代管。经市财政局批准,市商物投集团选定一家商业银行开设专项资金专户(以下简称专户)。市商物投集团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户专帐”核算,按有关规定向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报送专户资金收支情况,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五章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及调整
第六条专项资金由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确认的额度内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编制好的使用计划经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上报分管市领导审批,待市人大批准市级预算草案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涉及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调整报分管市领导审批;100万元以下的项目调整由市商务局商市财政局调整。
第六章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和拨付
第八条审批同意后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由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至各区(市)县。每年由市商务局在4月30日前、9月30前分两次组织申报。项目单位向税收解缴关系所在的区(市)县商务局提出申请,由区(市)县商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初审合格后,上报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2 —
第九条由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确定支持项目,列入专项资金支持计划。
第十条对列入专项资金支持计划的项目,由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须专报分管市领导同意),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局向市商物投集团出具拨款通知;同时抄送相关区(市)县财政、商务部门;由相关区(市)县商务部门通知企业和项目单位到市商物投集团办理拨款手续。
第十一条凡涉及市商务局自身的经费须专报分管市领导同意后由市财政局向市商物投集团出具拨款通知。
第七章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二条市商务局主要负责编制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组织项目计划的申报、核实项目的实施内容和进展情况,组织项目的评审、验收;市财政局主要负责项目资金的审核和拨付;市商物投集团负责对专户资金的核算,保证专户资金及时拨付至项目单位,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十三条各相关区(市)县财政、商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若有违反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一律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第三篇: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总结
1、钟山区文化馆2017年在落实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充分管理利用好馆内功能用房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由于文化馆人手有限,采取预约服务、订单服务等方式提供便利。在保证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2017“文化钟山”春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7“文化下乡”、2017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2017“文化钟山·最美夕阳”重阳节文艺展演等活动丰富辖区群众文化生活,收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2、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工作中,为了提供便利、优质的文化服务,钟山区文化馆充分利用文化馆馆办团队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和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法来进行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并初步拟写了《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暂行办法》和《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府奖励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赛事暂行办法》初稿,经政府审定发布后,将作为钟山区开展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障措施实施。3、2017年,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初步拟写《钟山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方案》,针对钟山区3个试点单位开展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拟写《钟山区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工作。
4、今年来,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与群众告诉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紧缺,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服务部门编制少,社区、镇乡文化专干人员不稳定,大多兼职等情况严重制约文化馆服务的发展。
5、文化服务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物”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规划建设初期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纳入管理,保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不是和其它设施“争地盘”;二是“人”的问题,钟山区级、社区、镇乡文化专干编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核定,社区镇乡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多为兼职人员,导致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缺乏专人管理,多闲置,基本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为应付检查用。
6、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3个文件内容,为了加快钟山区文化服务的发展,拟写并由政府发布《六盘水市钟山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是指导规范了“十三五”期间钟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性文件,指导逐步建设形成钟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7、2018年,钟山区文化馆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阵地文化服务。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创作更多具有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结合“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工作进行宣传。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动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关于印发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8-5-13 14:58:07)
各设区市财政局、经贸委(经委、经发局、贸发局)、省属控股(集团)公司: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闽政〔2006〕36号)、《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闽政〔2007〕218号)精神,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制定了《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经贸委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四日
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节能技术改造,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财政厅、省经贸委”)从省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资金中安排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根据《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投资单位投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项目改造后节约的能源费用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利 润的投资模式。
第三条 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重点、择优支持。
第四条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单位和投资单位必须是在本省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第五条 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投资单位投资以下节能改造项目:
(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
(二)余热余压利用;
(三)节约和替代石油;
(四)电机系统节能;
(五)能源系统优化;
(六)其他重大节能项目。
第六条 申请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二)符合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和建设项目强制性标准等有关规定。
(三)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和改造条件具备。
(四)节能率达10%以上。
(五)项目总投资必须在100万元以上。
以扩大产能和调整产品结构为主要目的的节能项目不能申报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
第七条 申请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向省经贸委提出,同时上报省财政厅。
第八条 申请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的投资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建设规模、主要购置设备;
4、项目投资总额;
(二)项目实施方案;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正本;
(四)合同双方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基本情况表》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基本情况表》(样式附后);
(六)出示项目新置设备、设施等费用发票原件,并提供该发票复印件,复印件经加盖投资单位的公章。
第九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的申报材料按《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审核,择优选出符合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安排条件的项目在省经贸委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对于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按照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0%—15%的比例给予安排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其中电机系统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按15%安排;单项最高不得超过300万元)。
第十条 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必须在项目建设完成并经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拨付。
第十一条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的,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全额追回补助资金,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违规单位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该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都江堰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汇报
成都市商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总体思路,紧紧围绕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和“构建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826号)文件精神,都江堰作为成都市申报国家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部分,现将2010都江堰市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机制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都江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快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我市于2010年成立了“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亲自牵头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履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规划、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各乡镇、市级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
2010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城区商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我市旅游局、文广新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也已完成《龙门山旅游总体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的规划统揽和指导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我市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先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重点集聚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服务业规划体系。
(三)建立综合改革试点区统计工作体系 按照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内容和工作职责,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同市发改、统计、旅游、投促等部门建立了以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统计、新兴产业数据统计、政策研究、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为市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支撑。
(四)创新全市投资促进工作和重大项目管理制度 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抓手和“牛鼻子”,下大力气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引进和服务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区内由我市投促部门牵头完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一是成立全市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体系,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单位,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督办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全市投资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服务业专业项目库”、“投促中心项目例会”、“重大项目协调会”等形式推动试点区内和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设。三是完善投资促进政策,2010年新出台《都江堰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都江堰市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修订了《都江堰市新型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并同时实行重大社会投资项目VIP绿色通道服务。
二、综合改革试点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一)试点区区域经济快速恢复
按照成都市委、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灾后我市区域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2009年市域经济全面超过灾前水平,被四川省评为“县域经济先进县”,在此基础上2010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34亿元、200亿元、60亿元,较震前03年增长82.8%、452.5%、105.7%;财政总收入实现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分别较03年增长486.5%、591.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03年增长31.5%、121.3%、81.2%。“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15%,总量连续五年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跃升至成都市三
圈层第一位。
(二)重点旅游聚集区建设情况
1、旅游业全面恢复
灾后重建以来,我市景区景点全面恢复。我市二王庙、老君阁、清溪园扩展等景点重建并已对外开放,玉垒阁主体工程完工。我市AAAAA重点旅游点二王庙古建筑群修复工程全面竣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景点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完善提升了虹口乡、青城山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等乡村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形成了彭青线、成青线、蒲张线乡村旅游带和高原村、茶坪村、欣禾村等旅游特色村,虹口乡、茶坪村分别被省、成都市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都江堰市通过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的检查验收,虹口AAAA级景区创建也于今年顺利通过验收。重点景区的全面恢复营业有效的提升了我市旅游承载能力,2010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1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
2009年增长20%和21%。
2、重点项目不断完善
2010年我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引进到位内资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10万美元,列为成都市龙门山功能区建设重点旅游项目34个,今年新开工5个,已竣工10个,完成投资23.5亿元。重点项目两中心一博物馆、青城国际豪生酒店二期、《道解都江堰》、《青城》实景演出项目、泰安古镇一期打造等项目已完工建成,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青城洲际酒店、经都置业酒店等项目已开工。我市启动了首批标准化乡村酒店和城市商务酒店建设,目前,有9家星级饭店、225家社会旅馆(含新建)、1019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已落成营业,提供床位3.4万张,成功打造“熊猫驿站”等一批高品质乡村酒店,全市旅游承载能力大大增
强。
(三)商贸流通市场建设情况
1、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
2010年全面启动了城区首批10个新型社区标准化菜市场示范点的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予乐标准化菜市场,城市北区、永丰小区、壹街区等在内的标准化菜市场,将于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为全面提升我市农贸市场建设,2010年全年完成我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扶持资金80万余元,并在硬件设施建设、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全面提升市场功能,我市标准化菜市场从规划建设到后期经营管理,都将达到成都市中心城区水平。
2、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民生工程体系建设。城区100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点工程的的启动必将为提升我市城市功能,服务于人民大众带来新的契机。“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使城乡物流配送渠道畅通、快捷,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以旧换新” 最大限度地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商业服务,极大的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的建设,增强了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截止2010年12月,家电下乡网点140个,销售金额约7000万元,销售家电数量37000台,全市“放心商店”236家,实现我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2010年全年我市“家电下乡”财政资金补贴达800万元,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补贴30万元,我市商贸流通市场全面提
档升级。
(四)重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泰安古镇业态提档升级
按照成都市政府关于提升泰安古镇业态的指示精神,2010年我市重点开展青城后山泰安古业态提升工作,该项工作由市青都局、旅游局、商务局牵头成立的泰安古镇业态打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目前泰安古镇招商及业态策划方案已经完成、风貌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已经启动、品牌连锁客栈——熊猫驿站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已经正式引进,2010年积极争取成都市政府争取泰安古镇业态扶持资金300万元(申报成功),旨在项目促进,基础建设、业态提升、宣传策划等进一步提档升级,下一步都江堰市政府拟安排1000万泰安古镇项目引导资金,以全面提升我市重点旅游区业态整体形象。
2、做好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为有效推动我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我市“世界田园城市”建设,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古城区建设项目。古城区重点商业项目的布局策划工作、建设方案、业态策划、《都江堰市古城区商业功能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古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重点景观项目打造等已全面启动建设,目前古城区新东门等一批标志性建设景观已经完成,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子项目涵盖面达54个,预计
2011年初步完成整体打造。
3、全面启动城市新区商业功能布局工程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按照都江堰市委、政府确定的“1475”城镇体系构架,全面提升我市城市新区业态形象,2010年我市全面启动壹街区、高桥小区、兴堰*丽景、金江小区、沪都家园、民主小区、慧民雅居、兴堰*逸园、教师公寓等9个安置区内的商业业态规划并分布实施。目前9个安置点位共计商业面积29万平米的城市新区商业业态布局工作已经开始,现第一阶段8000平米商业面积布点工作已经完成,新引进红旗、互惠、老邻居、百扬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我市。第二阶段工作也已经开始,预计明年5月将全部完成城市新区业态打造工作。
(五)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1、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建设情况
2010年我市青城山软件产业园区(东软)被成都市授牌为“成都市重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现示范园区内共计8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机构1家,其中今年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2家,新增重点项目BPO呼叫中心、诺基亚测试中心等。全年我市服务外包园区完成离岸、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00多万美元,积极争取成都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企业人才培训扶持资金40万元,并在示范园区开展了项目促建、BPO项目建设、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招
商引资及项目推广等工作。
2、电子商务产业
今年9月,由中国银联和都江堰市政府合作在西南地区首个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正式启动,都江堰市首个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也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我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都江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也在加速推进建设。网上手机支付平台和网上景区门票支付的开通是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次规模性运用,必将对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市政府大力推动和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际田园城市”目标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局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为契机,通过酒店、餐饮等专业协会积极引导20余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申报企业资金扶持180余万元,目前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300余家,电
子商务普及率为27%。
3、节会产业活动开展情况
2010年我市紧紧抓住 “成都高端会议首选地”和“节会中心城市”的机遇,全力打造节会业中心城市,成功承办了“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2010中国〃都江堰国际啤酒节”、“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美食购物展”、“上海国际模特大赛西南总决赛”、“首届中国西部高端时尚品牌峰会都江堰论坛”、“第七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都江堰主题会场”、“2010上海.都江堰国际减灾与公共安全论坛”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通过牵头承办、参加系列节会活动,体现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抓大放小”的办节思路,充分发挥了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和产业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产业恢复和提升,大力宣传了我市灾后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强了和上海市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旅游互动,扩大了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助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六)成都市重点服务业项目概况
经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研究及成都市确定的我市重点服务业项目29个,总投资141.32亿元。2010年29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6.25亿元,截止到12月20日所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4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7.3%,总体推进情况较好。其中我市重点项目中投产达产项目1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计划投资100%;加快建设项目5个,完成投资41.1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2.7%;促进开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6.5%。积极鼓励、引导重点商贸项目成都百货大楼、城市购物、嘉城购物中心、家美福超市、红旗连锁、互惠超市等商贸项目的恢复营业。百伦广场、都江明珠、中国水街、岷江国际、都之都商业广场、发润发超市等在建商业项目确保明年内投入运营。同时,积极推进汽车商城、博美装饰城、会议中心、张江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明年动工。
三、试点区内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综合试点区内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服务业呈现低层次的均衡发展格局。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消费性金融三大传统服务业保持了发展的优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支撑了区域正常运转,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文化
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2、核心产业发展不充分
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发展现状与国际旅游城市的高标准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链较短,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导、产业结构以观光产品为主导、消费结构以中低端消费人群为主导;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运动、休闲、度假等高端功能设施配套,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打造不能形成有力的支撑;缺乏旅游核心特色,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够。
3、支撑载体发展滞后
一方面,缺少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服务业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星级酒店数量较少,规模档次不高。
(二)措施及建议
1、加大本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及对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配套等方式,专项用于全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市政府不定期评选表彰全市优秀服务业企业
并予以奖励。
2、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融资环境,成立服务业投融资及策划平台,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
3、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商会)管理机制,积极筹建和完善旅游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商贸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现代服务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和行业监管体制。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吸收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4、创新用地保障制度。服务业项目用地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供给,确保项目落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和省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5、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加强旅游、商务管理、会展、软件研发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本市高校或与市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我市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流动机制,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