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经济案件查处难已是当今人所共知的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当今经侦案件查处难除了技术层面和立法层面等因素影响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在运行的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尚未得以理顺和健全,这是制约经侦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试就当今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成因及如何构建经侦协作机制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经侦协作机制虽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也都召开过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方案措施文件规定也是非常具体清楚,但这些协作机制的研究制定没有考虑现有实际状况,以致理论上的机制与现实脱节,使得经侦协作机制最终沦为纸上谈兵,落到起来变成一句空话,背离了建立协作机制的本意,在机制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五大机制上的缺陷:
一是部门协作机制沦为空谈。部门不配合、不协作首先表现在该移送的案件不移送,该提供证据、资料的怠于提供,该协助冻结、扣押的物质、资金等财产推诿、消极,该提供的相关鉴定不按期作出,以及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给侦查制造障碍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怠于协作的情况,是因为由于各部门隶属不同的系统,各部门重心各有侧重,加之部门为考虑自身利益关系,从而会导致因利益冲突各部门与经侦机关合作和配合过程中首先以是否会影响本部门利益为前提来决定是否参与配合和协作。基于这一前提,各部门在配合公安经侦机关在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中就不是以是否真正能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为已任,而是以这种配合是否能给本单位或本部门换取单位效益为衡量标准来定取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部门配合和协作机制也就难免会流于一种形式,配合和协作可以说是“貌和神离”。其次是在目前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情况下,单位内部因害怕打击报复、压制而不敢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个人的经济犯罪向相关部门反映和举报;第三是单位或部门内的一般人员的经济犯罪,各单位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思想,因害怕被查实后影响单位和部门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指标,影响单位的形象而主动“自我消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起步。就公安内部而言,经侦与刑侦部门相比,经济犯罪的信息网络建设和情报资料库建设起步比较晚,质量差,情报信息量少;而对秘密力量的物建、管理和对税收、金融、证券等经济犯罪高发领域的控制等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经侦的深入开展。其次,公安经侦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对这些部门中的违法案件缺乏了解,不能有效的合作。第三,网络信息闭塞,缺乏畅通灵敏的信息反映渠道。造成这一失误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网络不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收集、反馈制度,信息闭塞,反应迟钝。
三是群防群控机制缺乏引导。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参与经济案件的侦破没有积极性,有些表现为心态上的麻木。经济犯罪一般都不会危及自身利益,即使危及也是隐性而非显性的,加上怕遭打击报复,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维,采取不管、不问,不配合。
四是独立办案机制尚待努力。虽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年一直呼吁并倡导司法独立,公正办案,但现实的情况是案件办理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预和压力,尤其是经济案件由于其与权利部门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得经济案件的侦破变得更是难关重重,扑朔迷离。一旦有某个经济案件进入经侦视线,说情者、权利层打招呼者就会络绎不绝,以阻挠侦查进一步深入。
五是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损。公众信赖机制缺损重建主要是针对公安系统内部而言。时下公安经侦机关在对涉嫌查处一些经济个案中的一些做法,就连从事这项的局内人从心底来说也不敢恭维。其中的一些蔽端仍然是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所带来的,从而影响了经侦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使得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失,也使许多经济上的受害人不愿与公安经侦机关打交道。之所以公众对公安部门经侦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安经侦经费不足所导致,由于经费掣肘,很容易形成“有经费就办案,无经费就瞪眼看”和“你出钱,我办案”的局面。
上述五大机制缺失和不健全的原因是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归纳其突出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案源来源渠道不畅;二是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人为封锁,容易陷入一种有案查不透,有案无处查,有案不会查的局面;三是部门配合不力,造成经侦部门陷入了一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现代经侦协作机制的思路及构想
针对前述经侦协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所带来的蔽端,笔者认为当
今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缺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今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缺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第二篇: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经济案件查处难已是当今人所共知的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当今经侦案件查处难除了技术层面和立法层面等因素影响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在运行的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尚未得以理顺和健全,这是制约经侦工作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试就当今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成因及如何构建经侦协作机制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经侦协作机制虽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也都召开过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方案措施文件规定也是非常具体清楚,但这些协作机制的研究制定没有考虑现有实际状况,以致理论上的机制与现实脱节,使得经侦协作机制最终沦为纸上谈兵,落到起来变成一句空话,背离了建立协作机制的本意,在机制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五大机制上的缺陷:
一是部门协作机制沦为空谈。部门不配合、不协作首先表现在该移送的案件不移送,该提供证据、资料的怠于提供,该协助冻结、扣押的物质、资金等财产推诿、消极,该提供的相关鉴定不按期作出,以及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给侦查制造障碍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怠于协作的情况,是因为由于各部门隶属不同的系统,各部门工作重心各有侧重,加之部门为考虑自身利益关系,从而会导致因利益冲突各部门与经侦机关合作和配合过程中首先以是否会影响本部门利益为前提来决定是否参与配合和协作。基于这一前提,各部门在配合公安经侦机关在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中就不是以是否真正能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为已任,而是以这种配合是否能给本单位或本部门换取单位效益为衡量标准来定取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部门配合和协作机制也就难免会流于一种形式,配合和协作可以说是“貌和神离”。其次是在目前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情况下,单位内部因害怕打击报复、压制而不敢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个人的经济犯罪向相关部门反映和举报;第三是单位或部门内的一般人员的经济犯罪,各单位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思想,因害怕被查实后影响单位和部门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指标,影响单位的形象而主动“自我消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起步。就公安内部而言,经侦与刑侦部门相比,经济犯罪的信息网络建设和情报资料库建设起步比较晚,质量差,情报信息量少;而对秘密力量的物建、管理和对税收、金融、证券等经济犯罪高发领域的控制等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经侦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公安经侦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对这些部门中的违法案件缺乏了解,不能有效的合作。第三,网络信息闭塞,缺乏畅通灵敏的信息反映渠道。造成这一失误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网络不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收集、反馈制度,信息闭塞,反应迟钝。
三是群防群控机制缺乏引导。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参与经济案件的侦破没有积极性,有些表现为心态上的麻木。经济犯罪一般都不会危及自身利益,即使危及也是隐性而非显性的,加上怕遭打击报复,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维,采取不管、不问,不配合。
四是独立办案机制尚待努力。虽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年一直呼吁并倡导司法独立,公正办案,但现实的情况是案件办理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预和压力,尤其是经济案件由于其与权利部门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得经济案件的侦破变得更是难关重重,扑朔迷离。一旦有某个经济案件进入经侦视线,说情者、权利层打招呼者就会络绎不绝,以阻挠侦查进一步深入。
五是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损。公众信赖机制缺损重建主要是针对公安系统内部而言。时下公安经侦机关在对涉嫌查处一些经济个案中的一些做法,就连从事这项工作的局内人从心底来说也不敢恭维。其中的一些蔽端仍然是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所带来的,从而影响了经侦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使得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失,也使许多经济上的受害人不愿与公安经侦机关打交道。之所以公众对公安部门经侦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安经侦经费不足所导致,由于经费掣肘,很容易形成“有经费就办案,无经费就瞪眼看”和“你出钱,我办案”的局面。
上述五大机制缺失和不健全的原因是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归纳总结其突出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案源来源渠道不畅;二是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人为封锁,容易陷入一种有案查不透,有案无处查,有案不会查的局面;三是部门配合不力,造成经侦部门陷入了一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现代经侦协作机制的思路及构想
针对前述经侦协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所带来的蔽端,笔者认为当今
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工作缺
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工作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工作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工作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工作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工作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工作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工作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工作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第三篇: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经济案件查处难已是当今人所共知的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当今经侦案件查处难除了技术层面和立法层面等因素影响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在运行的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尚未得以理顺和健全,这是制约经侦工作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试就当今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成因及如何构建经侦协作机制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经侦协作机制虽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也都召开过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方案措施文件规定也是非常具体清楚,但这些协作机制的研究制定没有考虑现有实际状况,以致理论上的机制与现实脱节,使得经侦协作机制最终沦为纸上谈兵,落到起来变成一句空话,背离了建立协作机制的本意,在机制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五大机制上的缺陷:
一是部门协作机制沦为空谈。部门不配合、不协作首先表现在该移送的案件不移送,该提供证据、资料的怠于提供,该协助冻结、扣押的物质、资金等财产推诿、消极,该提供的相关鉴定不按期作出,以及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给侦查制造障碍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怠于协作的情况,是因为由于各部门隶属不同的系统,各部门工作重心各有侧重,加之部门为考虑自身利益关系,从而会导致因利益冲突各部门与经侦机关合作和配合过程中首先以是否会影响本部门利益为前提来决定是否参与配合和协作。基于这一前提,各部门在配合公安经侦机关在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中就不是以是否真正能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为已任,而是以这种配合是否能给本单位或本部门换取单位效益为衡量标准来定取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部门配合和协作机制也就难免会流于一种形式,配合和协作可以说是“貌和神离”。其次是在目前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情况下,单位内部因害怕打击报复、压制而不敢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个人的经济犯罪向相关部门反映和举报;第三是单位或部门内的一般人员的经济犯罪,各单位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思想,因害怕被查实后影响单位和部门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指标,影响单位的形象而主动“自我消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起步。就公安内部而言,经侦与刑侦部门相比,经济犯罪的信息网络建设和情报资料库建设起步比较晚,质量差,情报信息量少;而对秘密力量的物建、管理和对税收、金融、证券等经济犯罪高发领域的控制等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经侦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公安经侦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对这些部门中的违法案件缺乏了解,不能有效的合作。第三,网络信息闭塞,缺乏畅通灵敏的信息反映渠道。造成这一失误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网络不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收集、反馈制度,信息闭塞,反应迟钝。
三是群防群控机制缺乏引导。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参与经济案件的侦破没有积极性,有些表现为心态上的麻木。经济犯罪一般都不会危及自身利益,即使危及也是隐性而非显性的,加上怕遭打击报复,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维,采取不管、不问,不配合。
四是独立办案机制尚待努力。虽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年一直呼吁并倡导司法独立,公正办案,但现实的情况是案件办理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预和压力,尤其是经济案件由于其与权利部门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得经济案件的侦破变得更是难关重重,扑朔迷离。一旦有某个经济案件进入经侦视线,说情者、权利层打招呼者就会络绎不绝,以阻挠侦查进一步深入。
五是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损。公众信赖机制缺损重建主要是针对公安系统内部而言。时下公安经侦机关在对涉嫌查处一些经济个案中的一些做法,就连从事这项工作的局内人从心底来说也不敢恭维。其中的一些蔽端仍然是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所带来的,从而影响了经侦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使得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失,也使许多经济上的受害人不愿与公安经侦机关打交道。之所以公众对公安部门经侦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安经侦经费不足所导致,由于经费掣肘,很容易形成“有经费就办案,无经费就瞪眼看”和“你出钱,我办案”的局面。
上述五大机制缺失和不健全的原因是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归纳总结其突出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案源来源渠道不畅;二是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人为封锁,容易陷入一种有案查不透,有案无处查,有案不会查的局面;三是部门配合不力,造成经侦部门陷入了一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现代经侦协作机制的思路及构想
针对前述经侦协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所带来的蔽端,笔者认为当
第四篇:论怎样掌握运用经济犯罪侦查措施
文章标题:论怎样掌握运用经济犯罪侦查措施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经济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一些经济犯罪分子为敛取财物,运用各种手段疯狂作案,导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频发。作为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必须熟悉掌握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才能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分子,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笔者根据侦办的经济犯罪案件,粗浅谈谈对经济犯罪侦查措施的掌握和运用。
一、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概述
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侦查措施的作用是搜集、固定有关证据,发现并捕获犯罪嫌疑人。侦查措施的实施是经济犯罪侦查的具体表现,侦查措施可大体分为一般侦查措施、特殊侦查措施、综合性质侦查措施、强制性侦查措施、运用情报资料侦查措施和侦查协作等。
二、一般侦查措施
(一)调查访问。也称调查询问,是基本的侦查措施,指运用公开或秘密的方法手段,就案件有关的人、事、物,向有关人员或知情人进行的调查,是案件侦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二)审讯。也称为讯问,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审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措施。但需注意的是审讯时应注意严禁刑讯逼供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三)现场勘查。在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查明案件事实、搜集犯罪证据、发现犯罪线索,侦查人员依法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等进行勘查、搜查。
(四)摸底排查。根据侦查的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对有作案条件的个人逐个进行调查,以便从中发现线索,确定犯罪嫌疑对象的侦查措施。
(五)控制销赃。在侦查中,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或依靠群众,对犯罪分子可能销赃的有关场所进行监视控制,进而发现赃证,查获犯罪嫌疑人。
(六)查帐、查询和冻结存汇款。在经济案件侦查中,查帐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查清与案情有关的帐务往来。一般是对现金往来日记帐、银行往来日记帐、物资帐和对涉案经济活动有关的帐页(册)、单据、票据等情况查证。在查帐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特定帐户内特定时期内资金往来情况进行查证。如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经批准可以要求金融机构协助予以冻结。但需注意的是冻结存款、汇款,一般以案件涉案数额为上报,冻结期限为6个月,到期需要继续冻结的,需重新审批,并办理续冻手续。
(七)搜查、收集证据。搜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获取各种犯罪证据、发现和取得检查鉴定样本、直接查获犯罪嫌疑人、发现和确认犯罪现场。对于搜查中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和书证,可以扣押。但在扣押中需注意扣押物品应开列详细的扣押物品清单;扣押物品应及时上报统一保管;扣押的物品可作为证据的要随案移送。
(八)税务核定。在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中,因案情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可以委托税务机关或被指定有权进行税务核定的专业人员,对特定缴税主体在特定时期应纳税和实际纳税情况进行核查认定,并出具认定结论。
(九)刑事技术鉴定。在经济犯罪案件中侦查中,需要对涉案的书证进行鉴别和判断时,公安机关应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依照法定程序,通过科学分析和检验,就涉案的书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作出鉴别和判断。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刑事技术鉴定主要是指文件、印章等鉴定。
(十)查缉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经侦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发现犯罪嫌疑人并予以捕获的侦查措施。
三、特殊侦查措施
我们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中,在一般性侦查措施难以达到侦查目的时,应当采取针对性和专门的侦查措施。
(一)技术侦查。在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公安机关进行秘密调查所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二)内线侦查。在侦查活动中为掌握犯罪动向,了解犯罪活动情况,及时获取罪证,运用秘密力量接近重大犯罪嫌疑对象开展的特殊性的侦查措施。主要包括:卧底侦查、贴靠侦查、复线侦查等。
四、综合性侦查措施
根据案情和侦查需要,将各种侦查措施和侦查策略加以综合运用,实行全方位的侦查活动。综合性侦查措施具有集中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统一指挥、集中力量、相互弥补、把握时机。
五、强制性措施
强制性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和有关财产权利依法采取的限制措施。
(一)对人身的强制措施
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继续犯罪或销毁赃证,在侦查过程$$
第五篇:论怎样掌握运用经济犯罪侦查措施
文章标题:论怎样掌握运用经济犯罪侦查措施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经济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一些经济犯罪分子为敛取财物,运用各种手段疯狂作案,导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频发。作为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必须熟悉掌握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才能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分子,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笔者根据侦办的经济犯罪
案件,粗浅谈谈对经济犯罪侦查措施的掌握和运用。
一、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概述
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侦查措施的作用是搜集、固定有关证据,发现并捕获犯罪嫌疑人。侦查措施的实施是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具体表现,侦查措施可大体分为一般侦查措施、特殊侦查措施、综合性质侦查措施、强制性侦查措施、运用情报资料侦查措施和侦查协作等。
二、一般侦查措施
(一)调查访问。也称调查询问,是基本的侦查措施,指运用公开或秘密的方法手段,就案件有关的人、事、物,向有关人员或知情人进行的调查工作,是案件侦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二)审讯。也称为讯问,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审查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措施。但需注意的是审讯时应注意严禁刑讯逼供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三)现场勘查。在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查明案件事实、搜集犯罪证据、发现犯罪线索,侦查人员依法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等进行勘查、搜查。
(四)摸底排查。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对有作案条件的个人逐个进行调查,以便从中发现线索,确定犯罪嫌疑对象的侦查措施。
(五)控制销赃。在侦查工作中,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或依靠群众,对犯罪分子可能销赃的有关场所进行监视控制,进而发现赃证,查获犯罪嫌疑人。
(六)查帐、查询和冻结存汇款。在经济案件侦查中,查帐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主要是查清与案情有关的帐务往来。一般是对现金往来日记帐、银行往来日记帐、物资帐和对涉案经济活动有关的帐页(册)、单据、票据等情况查证。在查帐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特定帐户内特定时期内资金往来情况进行查证。如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经批准可以要求金融机构协助予以冻结。但需注意的是冻结存款、汇款,一般以案件涉案数额为上报,冻结期限为6个月,到期需要继续冻结的,需重新审批,并办理续冻手续。
(七)搜查、收集证据。搜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获取各种犯罪证据、发现和取得检查鉴定样本、直接查获犯罪嫌疑人、发现和确认犯罪现场。对于搜查中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和书证,可以扣押。但在扣押中需注意扣押物品应开列详细的扣押物品清单;扣押物品应及时上报统一保管;扣押的物品可作为证据的要随案移送。
(八)税务核定。在涉税犯罪案件侦查中,因案情需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可以委托税务机关或被指定有权进行税务核定的专业人员,对特定缴税主体在特定时期应纳税和实际纳税情况进行核查认定,并出具认定结论。
(九)刑事技术鉴定。在经济犯罪案件中侦查中,需要对涉案的书证进行鉴别和判断时,公安机关应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依照法定程序,通过科学分析和检验,就涉案的书证与案件事实的关系作出鉴别和判断。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刑事技术鉴定主要是指文件、印章等鉴定。
(十)查缉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经侦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发现犯罪嫌疑人并予以捕获的侦查措施。
三、特殊侦查措施
我们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中,在一般性侦查措施难以达到侦查目的时,应当采取针对性和专门的侦查措施。
(一)技术侦查。在严重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公安机关进行秘密调查所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二)内线侦查。在侦查活动中为掌握犯罪动向,了解犯罪活动情况,及时获取罪证,运用秘密力量接近重大犯罪嫌疑对象开展的特殊性的侦查措施。主要包括:卧底侦查、贴靠侦查、复线侦查等。
四、综合性侦查措施
根据案情和侦查需要,将各种侦查措施和侦查策略加以综合运用,实行全方位的侦查活动。综合性侦查措施具有集中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统一指挥、集中力量、相互弥补、把握时机。
五、强制性措施
强制性措施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侦查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和有关财产权利依法采取的限制措施。
(一)对人身的强制措施
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继续犯罪或销毁赃证,在侦查过程中,有必要对其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性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和逮捕。
(二)对财物的强制措施
为固定证据和减少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对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帐户、存款、汇款、不动产的冻结和其他财产的扣押,除公安机关直接扣押财物外,对于财物的强制措施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三)采取强制措
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采取强制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项问题:因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必须严格依法审批、执行;拘传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对证人不能使用拘传措施;采取取保候审时,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到期后应及时解除;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时,应注意犯罪嫌疑人有权会见家人和律师;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先报请同级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许可后执行。
六、运用情报资料的侦查措施
经济犯罪情报资料是经侦部门运用各种渠道获得的有关经济犯罪活动的情况和线索,情报资料工作是经济犯罪侦查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业务。在案件侦办过程中,情报资料工作可为侦查破案提供信息支持和案件并串服务。
七、侦查协作
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打击经济犯罪中,应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密切配合,形成和建立经济犯罪的侦查协作机制。侦查协作具体可以分为:警种间的协作、省市间的协作、港澳警务协作以及国际警务协作等。
经济犯罪侦查措施的掌握和运用大致可分为以上六个方面。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应根据案件的侦查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及时侦破案件,查获犯罪嫌疑人并挽回经济损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分子,维护好社会的经济秩序。
《论怎样掌握运用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怎样掌握运用经济犯罪侦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