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住房质量的问题与对策
近5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湖北省孝感地区农村农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孝感地区农村住房的发展历史,“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据调查和预测,近10年内农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地
方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着质量隐患多、房屋寿命短、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很多农房建设者,由于受技术、资金的制约,对农房地基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等都缺乏了解。再加上农民建房大多数都图便宜、图方便,导致了农房选址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如基础的形式、断面、埋置深度的确定,在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只能凭经验办事。不是造成材料的浪费,就是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够。有些基础砌筑不合理,如有的基础底面用立砖摆砌,有的用岩石打根基时,只是把石头简单的相叠,用沙土填缝,中间不用混凝土粘结,这些错误的施工方式严重影响地基的整体强度,为以后的建设埋下隐患。
2.墙体质量问题多。农房建设中大部分采用砖混结构,在砖墙砌筑中出现留槎、接槎错误较多。内外墙之间无拉结措施,接头处只留直槎,以及砌筑的墙位不正或墙体歪斜;纵、横墙体间及其它构件间的连接不牢;砂浆强度低,或任意往砂浆中浇水或加塑化剂,因而影响了砂浆的强度,还有个别农户使用强度很低的石灰砂浆;砌筑方法不当,如只砌包心柱,或灰缝不饱满,甚至用带刀灰砌砖,以及其它(右图墙体接槎脱开)方面的施工错误等等。多数房屋都采用空斗墙,2~3层的楼房,由于空间较大,设置有横梁,梁下也采用空斗墙,存在着墙体开裂的安全隐患。此外,还有上下层砖不错缝搭接,干砖上墙,因砂浆严重失水,砌体砂浆也没有配合比,这些现象导致了砌体强度的降低,墙面多处出现裂纹、裂缝。
3.混凝土强度不够。大部分现浇混凝土无配合比,搅拌时材料任意增减,造成搅拌的混凝土强度波动性较大;浇筑混凝土时不按规范、规程操作,振捣不密实,有的根本不振捣。有的由于模板强度和刚度不够,造成的构件几何尺寸不规则、错位,甚至整个构件强度严重不足。有的现浇构件,凝固期不到就提前拆模,影响了构件的强度。
4.“结构设计”不合理。部分砖混结构农房二楼外走廊预制板,中部用挑梁支撑,两端用有漏花的墙体支撑,墙的端部实际形成了砖柱,且大多为240毫米×240毫米砖柱,墙体承载力非常有限,砖柱被推裂。有的房屋阳台现浇楼板厚度偏小,阳台上无栏杆,房屋建成后五年还没有装修,表层砖和梁柱已有严重风化现象,板和柱中有些部位钢筋已经漏出锈蚀。人在上面走真是心惊胆战(右图)。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室外阳台的装饰柱是直接简易固定在阳台的挑梁端部,不符合结构设计的要求,阳台楼板的设计存在可能脱落的危险。地圈梁设置过大,采用的是250毫米×500毫米的截面,上下均配置3根16毫米或18毫米的二级钢筋,浪费严重。经过调查询问,这都是“能工巧匠”自己“设计”的,他们认为这样可能“安全”些。多数农房均未设置构造柱圈梁。(左图)5.建筑材料质量监控是一个盲区。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许多外地产品,质次价廉,挤占湖北省市场。据调查,农民建房时只重外表装饰材料的新颖美观,对主体材料,主要是要求价格不能太贵,对质量的要求很少讲究,所购进的钢材、水泥、砂、石、砖等主要材料,不仅根本没有出厂合格证,更没有取样做实验,多种型号、多种规格的同一材料凑合在一起使用。
此外,农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农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农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也给质量鉴定留下了一个难题。
农村住宅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1.农村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
我国在依法管理农村建设方面,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文件,对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对促进村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各级领导和从事村镇建设的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未能及时把与广大农民有密切联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到位,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懂法。有的人认为自己花钱建房子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大量无资质施工工匠建房。在农村,农民自建房施工工匠大都是“土瓦匠”,今天在地里插秧种田,明天摇身一变就
是一个堂堂的“项目经理”。无资质施工,质量安全意识本身就很淡薄,为了节省时间、多赚钱,施工队常常“加班加点”、偷工减料,施工粗制滥造的现象相当普遍。不到几天工夫,一座楼房就能竣工。
2.农村建房的监督机制滞后
当前,农民建造住房,只要经过村镇建设部门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的定点丈量,即可建造,再无什么约束可言。然
而国家规定,农民住房建筑的质量、施工安全的检查和监管职责由当地政府的村镇建设部门负责,而在实践中,村镇建设部门极少对承建者的资质进行查验,管理力度极其薄弱,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在施工中,房主可随时随意变更自己的要求和放任雇主的违章施工。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在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实践中往往由于房主、雇主和雇工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欠缺,在施工中又疏于防范和管理,给农房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节省建筑成本,农民往往雇佣无建筑资质的个体建造住房,与雇主之间无书面协议或虽订有书面协议,但其内容不规范。所涉权利义务方面约定不明确,在风险责任承担和涉及第三者权益时,以在协议中约定由雇主承担一切责任一推了之。在施工中,监督不力,缺乏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严格规范的设计图纸或方案,所谓的设计方案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且随时随意变更自己的要求和放任雇主的违章施工。
改善农村住宅质量提高结构安全的对策
通过调研,就目前我市农房建设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如下治理对策建议:
1.完善村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首先必须制定和完善村镇建设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村镇建设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建议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有关问题,尽快出台有关村镇建设方面的管理办法。如尽快编制并完善村镇规划,努力做到村村有规划,依规划建设,加强农村集镇和中心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迁村并点和集中开发宅基地。其次是加强对农宅建设的宣传引导。可以开办专刊、专报或在有关报纸、广播、电视开办专题栏目,注重宣传各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通过广播宣传、电视台曝光等形式加强与广大农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提高全社会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通过宣传、贯彻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村镇建设,让农民把法律意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及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培训农村农房建设乡土管理人才
要使农村农房建设有人管、管得好,政府部门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乡土建设管理人才,这是搞好农村农房建设的关键,我们可以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秘书、村计生专干等四大主干中挑选既年轻又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使他们在房建规划、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方面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他们懂得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农村农房建设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这是一支永远不走的土专家队伍。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我市域农村农房建设就能科学、健康有序、持续稳定的发展。
3.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管理,改变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的状况,要加强对农宅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从抓村镇建筑工匠入手,培训施工人员,加强违规行为的管理,对施工人员通过培训来增强其质量意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惩罚、处理的措施,以杜绝偷工减料和其它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对村镇建筑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可实行“持证承揽村镇建筑工程”规定。在这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建筑工匠在思想上存在的种种疑虑。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严把考核质量关,使建筑工匠顺利地取得资格证书。
在农宅建设中,政府不仅要抓规划、管用地、批建设工程,还要对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要大力推行农宅通用设计图集,克服农宅建设大而不当、华而不实、贪大求洋的不良倾向,使农宅尽量平面规则、造型简洁、结构可行、整体牢靠,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和整体性。农民建房户与承包建房的施工队或个人,都要签订合同,提出质量要求,发生质量问题由质检部门仲裁。
4.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建材市场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直接关系到住宅质量问题的钢材、水泥、墙砖三大建材实行质量认证,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将假冒伪劣建筑材料使用在住宅建设工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建材、公安等部门,对建材市场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使假冒伪劣建筑材料无藏身之处。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对那些使用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导致产生质量问题的,可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逼着农建队自己去解决质量问题。
第二篇:农村住房质量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住房质量的问题与对策
近5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湖北省XX地区农村农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XX地区农村住房的发展历史,“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据调查和预测,近10年内农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地方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着质量隐患多、房屋寿命短、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很多农房建设者,由于受技术、资金的制约,对农房地基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等都缺乏了解。再加上农民建房大多数都图便宜、图方便,导致了农房选址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如基础的形式、断面、埋置深度的确定,在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只能凭经验办事。不是造成材料的浪费,就是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够。有些基础砌筑不合理,如有的基础底面用立砖摆砌,有的用岩石打根基时,只是把石头简单的相叠,用沙土填缝,中间不用混凝土粘结,这些错误的施工方式严重影响地基的整体强度,为以后的建设埋下隐患。
2.墙体质量问题多。农房建设中大部分采用砖混结构,在砖墙砌筑中出现留槎、接槎错误较多。内外墙之间无拉结措施,接头处只留直槎,以及砌筑的墙位不正或墙体歪斜;纵、横墙体间及其它构件间的连接不牢;砂浆强度低,或任意往砂浆中浇水或加塑化剂,因而影响了砂浆的强度,还有个别农户使用强度很低的石灰砂浆;砌筑方法不当,如只砌包心柱,或灰缝不饱满,甚至用带刀灰砌砖,以及其它方面的施工错误等等。多数房屋都采用空斗墙,2~3层的楼房,由于空间较大,设置有横梁,梁下也采用空斗墙,存在着墙体开裂的安全隐患。此外,还有上下层砖不错缝搭接,干砖上墙,因砂浆严重失水,砌体砂浆也没有配合比,这些现象导致了砌体强度的降低,墙面多处出现裂纹、裂缝。
3.混凝土强度不够。大部分现浇混凝土无配合比,搅拌时材料任意增减,造成搅拌的混凝土强度波动性较大;浇筑混凝土时不按规范、规程操作,振捣不密实,有的根本不振捣。有的由于模板强度和刚度不够,造成的构件几何尺寸不规则、错位,甚至整个构件强度严重不足。有的现浇构件,凝固期不到就提前拆模,影响了构件的强度。
4.“结构设计”不合理。部分砖混结构农房二楼外走廊预制板,中部用挑梁支撑,两端用有漏花的墙体支撑,墙的端部实际形成了砖柱,且大多为240毫米×240毫米砖柱,墙体承载力非常有限,砖柱被推裂。有的房屋阳台现浇楼板厚度偏小,阳台上无栏杆,房屋建成后五年还没有装修,表 层砖和梁柱已有严重风化现象,板和柱中有些部位钢筋已经漏出锈蚀。人在上面走真是心惊胆战。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室外阳台的装饰柱是直接简易固定在阳台的挑梁端部,不符合结构设计的要求,阳台楼板的设计存在可能脱落的危险。地圈梁设置过大,采用的是250毫米×500毫米的截面,上下均配置3根16毫米或18毫米的二级钢筋,浪费严重。经过调查询问,这都是“能工巧匠”自己“设计”的,他们认为这样可能“安全”些。多数农房均未设置构造柱圈梁。5.建筑材料质量监控是一个盲区。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许多外地产品,质次价廉,挤占湖北省市场。据调查,农民建房时只重外表装饰材料的新颖美观,对主体材料,主要是要求价格不能太贵,对质量的要求很少讲究,所购进的钢材、水泥、砂、石、砖等主要材料,不仅根本没有出厂合格证,更没有取样做实验,多种型号、多种规格的同一材料凑合在一起使用。
此外,农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农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农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也给质量鉴定留下了一个难题。
农村住宅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1.农村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
我国在依法管理农村建设方面,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文件,对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对促进村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各级领导和从事村镇建设的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未能及时把与广大农民有密切联系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到位,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懂法。有的人认为自己花钱建房子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大量无资质施工工匠建房。在农村,农民自建房施工工匠大都是“土瓦匠”,今天在地里插秧种田,明天摇身一变就是一个堂堂的“项目经理”。无资质施工,质量安全意识本身就很淡薄,为了节省时间、多赚钱,施工队常常“加班加点”、偷工减料,施工粗制滥造的现象相当普遍。不到几天工夫,一座楼房就能竣工。
2.农村建房的监督机制滞后
当前,农民建造住房,只要经过村镇建设部门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的定点丈量,即可建造,再无什么约束可言。然而国家规定,农民住房建筑的质量、施工安全的检查和监管职责由当地政府的村镇建设部门负责,而在实践中,村镇 建设部门极少对承建者的资质进行查验,管理力度极其薄弱,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在施工中,房主可随时随意变更自己的要求和放任雇主的违章施工。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在农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实践中往往由于房主、雇主和雇工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欠缺,在施工中又疏于防范和管理,给农房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节省建筑成本,农民往往雇佣无建筑资质的个体建造住房,与雇主之间无书面协议或虽订有书面协议,但其内容不规范。所涉权利义务方面约定不明确,在风险责任承担和涉及第三者权益时,以在协议中约定由雇主承担一切责任一推了之。在施工中,监督不力,缺乏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严格规范的设计图纸或方案,所谓的设计方案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且随时随意变更自己的要求和放任雇主的违章施工。
改善农村住宅质量提高结构安全的对策
通过调研,就目前我市农房建设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如下治理对策建议:
1.完善村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首先必须制定和完善村镇建设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和 省有关村镇建设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建议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有关问题,尽快出台有关村镇建设方面的管理办法。如尽快编制并完善村镇规划,努力做到村村有规划,依规划建设,加强农村集镇和中心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迁村并点和集中开发宅基地。其次是加强对农宅建设的宣传引导。可以开办专刊、专报或在有关报纸、广播、电视开办专题栏目,注重宣传各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通过广播宣传、电视台曝光等形式加强与广大农民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提高全社会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通过宣传、贯彻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村镇建设,让农民把法律意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及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2.培训农村农房建设乡土管理人才
要使农村农房建设有人管、管得好,政府部门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乡土建设管理人才,这是搞好农村农房建设的关键,我们可以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秘书、村计生专干等四大主干中挑选既年轻又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使他们在房建规划、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方面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他们懂得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农村农房建设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这是一支永远不走的土专家队伍。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我市域农村农房建设就能科学、健康有序、持续稳定的发展。
3.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管理,改变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的状况,要加强对农宅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从抓村镇建筑工匠入手,培训施工人员,加强违规行为的管理,对施工人员通过培训来增强其质量意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惩罚、处理的措施,以杜绝偷工减料和其它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对村镇建筑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可实行“持证承揽村镇建筑工程”规定。在这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建筑工匠在思想上存在的种种疑虑。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严把考核质量关,使建筑工匠顺利地取得资格证书。
在农宅建设中,政府不仅要抓规划、管用地、批建设工程,还要对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要大力推行农宅通用设计图集,克服农宅建设大而不当、华而不实、贪大求洋的不良倾向,使农宅尽量平面规则、造型简洁、结构可行、整体牢靠,以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和整体性。农民建房户与承包建房的施工队或个人,都要签订合同,提出质量要求,发生质量问题由质检部门仲裁。
4.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建材市场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直接关系到住宅质量问题的钢材、水泥、墙砖三大建 材实行质量认证,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将假冒伪劣建筑材料使用在住宅建设工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建材、公安等部门,对建材市场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使假冒伪劣建筑材料无藏身之处。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对那些使用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导致产生质量问题的,可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逼着农建队自己去解决质量问题。
第三篇: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 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农村住房建设该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有所打算、有所思考、有所规划,尤其是 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方面要有个整体布局,作长远打算,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无序建设。
目前农村住房问题主要有六个问题。1)方案选用不合理。
农村建房一般无建筑师参与,往往是随意摆布,各家相互抄袭、盲目攀比,其结果是不节能、不节地、不适用、不美观、不经济,建筑与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也格格不入。日本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是形成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房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形成风格,创造特色,传承文化和思想脉络。2)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随意性大。
目前,农村建房95%以上无正规施工图,建房时东抄西仿,仅凭经验动工,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拆拆改改,建筑质量没有保障,抗灾能力低。比如基础的设计不合 理,有些农民片面考虑节省开支和方便施工,没有任何地质资料,忽视了软弱土和淤泥质地基的危害,基础埋置过浅,又无加固措施。另外,一些重要构件的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对建筑的损坏。许多住宅现浇板根本没有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板内配筋和板的厚度严重不符合标准。许多出现问题的房屋都是不考虑 房屋的开间和进深尺寸,主筋一律用双向钢筋网,连续板上部的负弯矩筋按3根/m放置,而且放置不标准,也没有按规范要求扎成网片放入,而只是在浇筑时随意放置,板的厚度很不均匀,有的只浇到6 cm~7 cm厚,有的达13 cm~14 cm厚,对板的自重影响较大。所以拆模后不久或拆模后一段时间内屋面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最后造成板面下坠或沿墙、梁上部及屋面四周、墙板交接处出现裂 缝,致使屋面多处渗漏。轻则影响使用功能,重则影响整个房屋的结构。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人口密度低,土地私有,在发展农村住房的过程中有许多标准设计图纸,其中大多数可以直接供使用者使用。3)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户,建筑规模小,大的施工队不愿承揽,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瓦工、木匠工等杂牌队伍拼凑而成,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缺 乏基本的建筑施工知识,技术工艺落后,施工不得要领:他们在配制砂浆、混凝土时不知道何为配合比,粗细骨料也不称量,凭经验搅拌,对砌筑砂浆或浇筑的混凝 土要求达到的标号及强度心中无底,砌体质差,灰缝不标准,通缝现象严重,砂浆饱满度不足;预埋的拉结筋随意放置,长度、方向、间距都不标准,造成纵横墙接 槎 不牢;干砖上墙,因砂浆严重失水而导致砌体强度降低。以上种种做法都降低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使房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材料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影响质量。
目前社会上的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建筑市场的材料抽查合格率不足40%。
5)农民质量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农村家庭普遍以3-4人或三代同堂的5-6人居多,房屋面积在90-350平方米。90%的农村住房面积大于150平发米,与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盲目求大的价值观,和农村家庭结构复杂且住房意识有很大关系。造成村镇住宅工程质量隐患严重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重视工程质量,是人的因素。尤其是农民群众缺乏对建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有摆 脱 不了“亲帮亲、邻帮邻”的建设方式,也让非法施工队伍钻了空子,匆匆签订“合同”,不按法律规定办事;而这些施工队素质差,大部分根本不懂建筑工程施工,更木能解决工程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质量抱有侥幸心理,结果房屋倒塌,屡见不鲜
6)农村住房风格各异,没有形成社会特色。
人均住房面积24.9平方米。农民住房主要是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分别占76%和20%。目前农村农户的住宅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没有通盘考虑和长远打算,农户是各自为政,放任自流,农户新建的房不少,村容村貌村没有大的改观,宅基地大量扩张,还有浪费土地的现象。
关于国内的政策,最基础的就是国务院办法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这里面详细写明了农村宅基地的申请、审批、使用的程序、规则和条件。其实根据我国农村住房情况的现状,国家目前在大力提倡钢结构住宅,这几年陆续有个把有关 钢结构住宅的示范基地建成,但这些基地的基调都很“高大上”,对于在农村条件下的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为农村居民对于现今的技术往往不以为然,他们更多在 乎的是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我的房子要宽敞明亮,高台阶大窗户,最好比邻居家的高一点;风格嘛,欧式的或者伊斯兰风格的都不错,古罗马那三种柱式也挺漂亮,能用都用上;房间数目要多,空间要大,家里来亲戚住得下;最好带个仓子之类的,存粮食或者种子什么的方便;如果有能让我们省钱的高科技产品,如太阳能屋 面,那当然欢迎,但是操作起来最好不要太麻烦,也千万别经常出故障,要皮实一点;……所以,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是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根本条件之一。
顺应国家的政策,对农民们来说,大力宣传新型钢结构住房的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建筑体系的开发,实现产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和市场化建设,把价格控 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辅助太阳能、保温墙等节能措施,让“省钱”不止进行在盖房时,在日后使用中也能省钱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很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针对农村 住宅的扶持政策,我们发现的只有对贫困居民的资金补助,其余诸如技术支持、维护指导、优质原材料直接供应等方面尚未起步。
2015年两会上,“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新土改”、“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是农村住房政策的关键词,这些都是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范畴。
在2015年两会“新土改”的关键词下,相比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简短提法扩展了不少内容,包括: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
此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的提法,都是在为新型城镇化指出明确的道路。
新土改带来的不仅是农村集体用地和宅基地的入市,而是政府希望以这样的措施来推进卫星城的崛起,“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而这些镇级行政区域也会因此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更多的倾斜,产业政策等会更有利于发展和进行招商引资,尤其是改变目前到了镇一级无土地指标可用的状况。
另外政府还对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做出很多改造补助。分散供养五保户。是指未进敬老院安置、仍在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原则上只安排无房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
低保户。是指生活比较贫困,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书的农户。
贫困残疾人家庭。是指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有残联部门颁发的残疾人证书的农户。
其他贫困户。是指经济上比较拮据,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困难农户。
政府在对以上类别的家庭根据不同家庭情况,进行不同的房屋重建补助,力求将我国农村住房问题解决。
第四篇:农村自建房中的突出质量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显著发展,农村人口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开始改善住房条件以提高生活质量。然而,由于缺少相关建筑知识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农村自建房建设热潮背后,存在诸如地基处理不到位、建材不合格等问题。
主要质量问题
由于农户自身缺少必要的建筑知识,同时工程承包者大多也未接受专业的知识学习,自建房的工程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地基沉降不均匀。建筑物的一切重量都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然后由地基承受,地基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在农村自建房中的很多房屋的墙体出现裂缝,甚至在建筑整体发生了较大的倾斜,这都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造成持力层地基土的附加应力不均匀;持力层地基土厚度分布不均匀,造成不同部位土体不均匀压缩。
建材质量不合格。农户自建房建材来源多为小厂或商贩,建材在强度、耐久性、防水等方面得不到保证。有农户买了红砖,放在电动车后备箱中,送去检测的完整实心红砖,经过一路颠簸,红砖已被震成两半。室内装饰材料更令人堪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农村的室内污染检测控制力量薄弱等,使室内环境污染隐患重重。
施工安全隐患多。目前农村自建房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时常发生建筑工人伤亡的事件。为了赶时间、多赚钱,施工者常常超时工作;有些还酒后马上作业;施工不戴安全帽。农民自建房规模小,专业施工队不愿干这种“芝麻”工程;绝大多数农村自建房是以“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由个体建筑工匠承建。
原因分析
自建房性质决定其涉及面广,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建筑质量。引发自建房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从业人员素质差。农村自建房尚无健全的管理制度,农民建房大多联系熟悉的施工队,做个祭司便开工。这些忙时是农民,闲时是建筑工人的队伍,由于没有接受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安全意识淡薄,专业知识缺乏。农村建筑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经营、轻安全”的问题,工人对安全施工规范不甚了了,工人作业自我保护全靠“眼疾手快”。不按规定给工人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在农房建筑工地上,无安全帽、无防护网、无警示牌、酒后作业、乱接电源线等违章现象泛滥。
建材市场混乱。农村自建房的持续升温,使农村建材需求量庞大,唯利是图的商贩乘机进入农村建材市场。建材经销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导致建材质量不达标。经销商造假现象比比皆是,如橱柜、楼梯、地板、卫浴、陶瓷等行业,造假现象无处不在。部分经销商打着名牌厂家的旗号,利用厂家的品牌招揽生意,背地却联系小作坊就地生产冒牌货,全卖劣质产品。
解决对策
农村自建房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科学指导和严格监督。结合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慎重选址,注重地基处理。好的选址,优质的地基处理是房屋质量的根本。自建房的建筑场地,应选在土质结实、开阔的地带, 不宜在土质松软的河谷和有落石的山崖边。选址也应注意,规避山洪、规避滑坡、选址人文环境。地基处理应根据工程地质实际情况而定,农村基础施工多采用开挖基槽,铺设天然石材和浇筑圈梁的形式。对于特殊地基,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合理加固。当基槽中含有淤泥时,应将其全部挖出,然后用与基坑性质相似的土回填。当遇到软土和黄土时,分层铺设用石灰和粘性土按2:8配合的灰土垫层。
加强监管力度,整顿建材市场。建材质量直接决定房屋建筑质量,优质建材是自建房质量的前提。要让农户买到优质的建材、放心的建材,就必须整顿建材市场,打击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更加合理的惩处制度,加强对建材市场的监管力度,鼓励执法人员深入农村一线,现场调查,严惩其中的无法乱纪行为。
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是提高自建房质量的必要途径,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能保证自建房科学施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加,接触到专业化施工的农户剧增,当地可对其集中培训,为其中优秀者颁发相应资质认可证。与此同时,要加强建筑知识宣传,努力提高技术支持力度。通过行政的力量组建一个技术过硬,品质优秀的专业团队,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总结
修房造屋是农户的一件大事,往往会耗尽一个家庭积蓄,如果质量没有保证,无疑会给老百姓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伤害。要解决当下突出的质量问题,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农户自身、施工作业人员以及建材经销商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建房工程质量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其保驾护航。
第五篇:公交服务质量问题和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被誉为城市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一代又一代公交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誉。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少数公交职工还留存着“大锅饭”年代养成的惰性和优越感,突出表现在缺乏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以致于影响到了公交企业的行风建设,影响到了广大乘客对公交工作满意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端正公交行业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势在必行。以江阴城市公交为例,如何提高公交企业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居民出行便利、快捷的需求,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现状。
1、服务范围单一。目前城市公交的服务,说到底还主要停留在司乘人员对乘客的服务上,城市公交的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服务理念还处于服务的初级阶段,只是简单的对司乘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殊不知城市公交的服务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是司乘对乘客的服务,还有乘客对候车环境、线路运行质量、准点率要求等。
2、服务速度缓慢。城市公交乘客投诉居高不下一直是城市公交面临的一大难题,乘客普遍反映城市公交服务质量问题之后,相关部门和企业还没有及时地对乘客的服务要求加以满足。
3、服务监管不力。城市公交普遍都是按照对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对城市公交企业进行管理,但是城市公交有其独特性,许多对运输企业的管理方式可能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对城市公交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但是监管的时候没有相应的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授权,导致管理部门在服务质量监管的时候手段单一,不能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
二、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因素。
1、方便性。指线路网布设的合理性、线网密度的高低、换乘系数的大小、发车频率的高低、站点布置的合理性等。
2、快捷性。指乘客在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出行过程中的出行时间,包括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车内时间主要由运行速度决定,车外时间则与线网布设及站点布设合理与否等因素有关。此外,发车频率、换乘设置及换乘工具的迅速程度也会对城市公交的快捷性产生影响。
3、安全性。指在城市公交运行过程中保证乘客的生命不受危险,身体和精神不受伤害,以及携带财物不遭受丢失和损坏。
4、经济性。合理、便宜的票价是城市公交吸引乘客的主要因素,票价的制定既要保证城市公交企业的效益,又要考虑到乘客所能接受的票价高低的该地区的经济水平。
5、舒适性。指乘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在满足了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情况下,对服务过程的舒适感知晓度,也就是车厢内的设施和服务是否适应和方便乘客的需要。
三、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问题。
1、重视不够。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员工起榜样和表率作用,他们不注重服务质量,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不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即使企业已经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也不会长期为员工们接受和实施。
2、观念落后。公交企业往往把服务质量放在整体观念上去考虑,认为产生服务质量问题原因是由于作业层工作的不到位,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质量控制认为是由专门的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认为服务质量的评估,处理和沟通应由管理部门来完成。
3、角色模糊。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上,如果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没有共识,就会导致“角色模糊”,服务人员不了解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在对乘客的面对面的服务过程中就无法依照质量标准做好服务工作,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角色模糊”的后果造成了管理与作业相脱节。
4、缺乏创新。乘客的期望不断变化,而公交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社会的发展及所带来的乘客需要的变化,不能理解这些变化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在管理中遇类似问题时,管理人员不是根据乘客需求而改变管理要求和措施,满足乘客多方面的需要,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服务。
四、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之对策。
1、服务经营理念。优质服务绝不能停留在对乘客面带微笑,说声“您好”的层次上,而应正本清源地从企业战略的高度、领导观念的转变去落实,达到牢牢地网络住乘客,这就要求公交企业牢固树立为乘客服务的经营思想,用战略的全面的和系统的眼光看待服务,用为乘客服务的每个环节都以达到乘客满意为目的,处处为乘客着想,满足乘客需求。要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思想是行为的指导,公交行业众多的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十多年如一日,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化服务,就在于树立起了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思想。有些驾乘人员见到自己的熟人朋友尚能笑脸相迎,对待普通乘客则是横眉冷对,究其原因,这些驾乘人员缺乏的正是象李素丽所具有的视乘客如亲人的热心。因此,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思想。
①、作好表率。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关心职工利益,竭诚为职工服务。这样,职工就必然会产生尊重和信任领导的自发感情,从而乐于服从领导,乐于把本职工作做好。
②、开展活动。培养职工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并积极引导职工懂得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搞好优质服务工作,就是爱国、爱集体的表现。
③、加强宣传。加强国企改革形势宣传,增强广大职工忧患意识,使广大职工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现实。
④、竞赛评比。通过评选服务明星等活动,使职工树立起搞好优质服务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克服传统观念中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思想,激励广大职工热爱本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2、服务质量管理。
全面服务质量管理是由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参加的,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从为乘客服务的思想出发。综合运用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全面满足乘客需求的管理活动。
①、服务管理划分。上层管理侧重于服务决策,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的服务决策,对基层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指导;基层管理则要求员工按服务标准进行操作,严格检查和考核实际操作情况。
②、服务质量标准。如:乘务员应统一着装、持证上岗、规范操作、热情服务、耐心解答乘客的询问、售票做到唱收唱付等。驾驶员应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开车,确保班车安全,正点到达目的站等。
③、服务质量监督。就是把服务质量产生的全过程管起来,真正达到“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文明”的目的。
3、服务质量创新。
服务创新是公交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不竭动力,是现代客运企业质量经营的重要战略。
①、创造需求。即争取更多的乘客,其真正的内涵是不局限在现有的市场中争份额,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及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另外创造新市场,让新的更多的乘客加入乘坐公交车的行列。
②、推行品牌。其核心在于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实践证明:强品牌不能挽救劣层服务,强品牌要靠高质量的服务来支撑,品牌服务的目的就是促进公交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体现企业在竞争中勇于创新的精神,使服务的内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③、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延伸和扩展,它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公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服务的“附加值”,这种“附加值”的主要成份不再是华丽的候车室、可人的微笑,而是现代消费者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如:既能用标准熟练的普通话与乘客交流,也能用外语、哑语为乘客当“小翻译”;行车途中除了向乘客提醒注意事项外,还能为乘客介绍沿途城市景观及地方风土人情,自始自终热情为乘客解决途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4、服务质量竞赛。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目的在于引入竞争机制,在比一比、赛一赛中使职工得到交流和提高,同时通过竞赛也可以选树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以此让全体职工学有榜样。但是,要克服以往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都偏重于评先进、表彰优秀而忽略落伍者的现象,在评先、评优的同时也要筛出最差。否则,对那些不求上进的职工触动不大,不能促其自觉地加强学习和高标准的做好工作。实施奖罚并举,以此给那些不求上进者造成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促其提高。
5、服务补救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和城市公交企业要重视乘客的意见,进行及时的服务补救。服务补救策略包括:跟踪并预期补救良机、主动地查找潜在的服务失误,最有效的补救就是要授予员工解决问题的权力,承认问题的存在,向乘客道歉,并将问题当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