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5篇

时间:2019-05-13 15: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一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

2011-1-11 10:26:31中国金融网综合村镇银行由于身处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如经营风险很大,抵押物不足,结算系统较为落后等,村镇银行在短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特定的问题,笔者经过归

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村镇银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

根据《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本质上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它与其他银行类机构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村镇”一词同时也刻画了其设立区域、服务对象,即“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农户具有一些“天然弱点”:抵押物不足、农业弱质性隐含的还贷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等,而且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所以历来各种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打交道,村镇银行成立之初,肯定会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但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商贸较为发达。从客观来看,其并未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更有甚者,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如何在服务三农的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是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存贷比高位运行,警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由于村镇银行是新开业的银行,社会公信力比国字号银行差,社会认知度比较低,所以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很低,加之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和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农民存款的吸引力,村镇银行面临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服务“三农”的规模扩张;与吸存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却颇具优势,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至多只需三天左右。如果担保抵押措施到位(如村镇银行认可的客户提供保证担保),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贷款。这对县域内资金需求

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这一问题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已开业的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148家为村镇银行)吸收存款269亿元,贷款余额181亿元,存贷比为67%,低于75%的监管高限。但事实上,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普遍高于75%。以吉林诚信村镇银行为例,该行2007年3月1日获准开业后,截至2007年8月末贷款余额为1416万元,存款余额617万元,存贷比高达228.54%,而且存款多数来源于县域企业[3]。存贷比过高,一方面反映了县域贷款需求旺盛,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但出于对“三农”的支持,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有所放宽,要求其

5年内逐步达标。

持续的存贷比高位运行,村镇银行要特别注意流动性风险,一些村镇银行远离母行(特别是城商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而人民银行在很多县域没有分支机构和金库,紧急情况下外部支援能力有限。村镇银行总的存款规模小,要防范存款异动风险,一旦出现流动性危

机,将对其声誉带来毁灭性打击,使其吸收存款将更加困难。

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

《暂行规定》对产权结构的安排是:“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20%”,但大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一般都要求持股50%以上,要处于绝对控股股东地位。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不积极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不如扩张分支行、网点效益高;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此外,民营资本认为现有的产权结构安排下,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因而民营资本在短暂的热情之后,对村镇

银行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对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也不利。

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已有13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4],这些贷款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最大贷款量,业务扩张能力受到限制,因此转型愿望比较强烈,但是银监会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里面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一规定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要把自己的控制权转让给银行,挫伤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积极性。当然银监会坚持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县域及农村信用体系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县城以下广大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需要,三是确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村镇银行能不能采用一种更加灵活的控股权结构将是能否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村

镇银行的关键措施。

村镇银行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

部分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

易出现差错事故。由于村镇银行只是在县城的一个孤零零的点(极少数开设了一两个支行),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须要到网点来,让客户感到不便,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加之在乡镇没有网点,取款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不会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汇入行,村镇银行在汇兑业务上竞争不过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很多农村地区是典型的“打工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村镇银行失掉这笔业务,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此外,村镇银行的通存通兑没

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也是一个大问题。

经营方式创新化与经营观念陈旧化的矛盾

传统的经营方式在农村金融市场是没有出路的,历史表明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等,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农信社的老员工,在经营观念上比较传统;而且由于《暂行规定》中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必须是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这一点虽然保证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但同时要防止大中型银行的管理输出,把村镇银行办成母行的一个支行,使村

镇银行失去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

大中型银行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作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初期可能会减少成本费用,但国有银行在农村的实践表明,农村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照搬成熟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对象,业务决策流程,贷款还款方式在农村市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何避免村镇银行走四大商业银行的老路,如何使

控股股东向村镇银行输出经验并使之适应县域市场的特点是一大难题。

第二篇:设立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设立村镇银行的面临的问题一、一些想法:

1、交行在投资村镇银行方面还是相当积极的,它们拥有雄厚的资本,如果只是财务投资者,它们没有大兴趣的合作。考虑到全国各地设立村镇银行,它们合作的对象基本上是局限于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投资者合作,它们想利用投资者的在地方上的资源优势,以期在设立村镇银行时获得有利优惠的条件。而且选择投资者的合作方面只是局限于某一当地的银行,而不是全面的性的战略投资合作。如果只是单一银行的合作对我们公司来说,投资的意义就不大了。

2、由于交行并没有资金的方面的压力,在投资村镇银行时,它们保持了高度的控股地位,在设立的村镇银行持股超过51%,高的超过60%。此外作为国有第五大银行,有着国有的惯性行为。这对于今后如果政策上开放民营资本控股村镇,造成三不利,一是接盘的资金量需要很大,二是由于控股地位过于明显、国有资产的公开竞拍原因容易引起非原股东的参与竞价,三是不利于通过股权的变动达到民营资本控股的地位。

3、国有大型银行由于原有的政府管道通畅和资金实力雄厚在设立村镇银行方面容易确立领先的地位,这对其它小型银行参与村镇造成压力。

4、由此想到的问题:

A、大型国有银行不是好的合作对象;有意介入村镇银行而资金实力略有不足的商业银行、农商行可能更加适合财务投资人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合作。

B、如果有能力把首期的30家村镇银行在某一省内完成的银行,那么这种商业银行是最好的合作对象。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商业银行需要有省一级以上银监会良好的关系。

C、村镇银行的设立需要地方银监局和银监会两层审批,合作的对象商业银行在这两层面都要有较好的关系。

D、银行持股的比例不能太高,不利于以后民营资本的推进。

5、有控股公司作为中介咨询机构为福建、山东的民企(梳通银监会的关系)设立村镇银行(名义上地方银行控股),通过股权设计达到民营控股的目的,但是设立单一银行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由此想到:A、上次所提到的和多家银行合作设立村镇银行后,然后再进行合并设立村镇银行控股集团,理论上可以达到我们公司持股10%就成为第一大股东的目的,但因为目前还没有出现村镇银行控股集团(村镇银行总行),银监会的《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它是否形成限制还不能了解清楚。

B、通过非关联方的代持股,达到控股的目的。

6、除了商业银行外,还需要有7-10个较好的合作伙伴(或很好的代持股者),才有限制商业银行的持股比率的可能。

7、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可设立总行,应该有经济实力较强的第二城市中心作为村镇银行控股集团的总部。

8、村镇银行设立方面逐渐进入快速设立的时间段,据报导:今明年总共可能会设立近千家的村镇银行。银监会会指出大量的村镇银行牌照,到2012后会有所控制。作为银行板块的最后一块板早期能够介入的时间也就在近期的时间段。2012年后市场对村镇银行会有洗牌的情况出现。

二、有关参考资料剪辑:

1、村镇银行扩容爆发

2007年3月1日,首家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县成立,随后吉林、甘肃等试点省份也相继成立了村镇银行和合作信贷机构。

银监会合作金融监管部主任臧景范表示:相配套的创新管理模式--“村镇银行集团公司”将率先由中国银行、民生银行试运行。导致村镇银行的建设速度在2010年将会“爆发式”增长。2010年将再增至少二三百家。“按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年发展规划,到2011年底村镇银行达到1027家,但到2009年底全国才110多家,距离还很大,今年肯定会加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

2、“成网”才有商业价值

银监会4月末的有关文件已经明确,发起设立30家(含)以上村镇银行的银行可以申请组建控股公司。尽管《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将赋予控股公司哪些职能尚不得而知,村镇银行的一些后台业务,比如IT系统建设、汇兑结算等,可以集中到控股公司统一处理。

“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做好了,其价值甚至超过城商行自身,可以单独上市。”他指出,控股公司逐步变身为一家全国性的银行的路径已经显现。

汇丰在中国的村镇银行布局,建行提出的200家村镇银行计划,都是认识到村镇银行“成网”之后的巨大商业价值。

5月份银监会下发的有关通知表示,允许村镇银行在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以及中部边穷地区,以总行的架构设立村镇银行,但总行不可以做贷款业务,而是由其所在地级市管辖的县级区域内设立的支行发放贷款。接受采访的多家村镇银行认为,设立的总部在地级市吸收存款,放到村镇银行内,或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存款来源。

3、村镇银行一些经营难题。

“科技支持、人力支持不到位,资金来源短缺,地方政府政策扶持较弱是限制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北京延庆村镇银行董事会主席刘万芳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要还是吸储能力弱,刘万芳指出:“一方面村镇银行认知度较低、网点只有一家,个人存款吸收较难;另一方面由于结算能力、科技支持、大小额支付系统这些硬件不完善,企业存款做起来也比较难。”

在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上,银监会允许村镇银行进行同业拆借,但较高的拆借成本使得这个方法并不太受欢迎。“拆借都是有期限的,最长也不超过3个月,而且拆借成本较高,超过了我们营销存款的成本,所以我们基本上不考虑这种方式。”刘万芳告诉记者。

“开业以来我们基本没怎么拆借过,只有唯一一次大额支付出于流动性风险考虑,我们才紧急拆借了二三百万元的资金。”他说道。

事实上,全国早期成立的一些资本金较低的村镇银行,多采用说服股东增资扩股的方式壮大资本。例如,延庆村镇银行最近获批增资扩股到1亿元,新增股本7000万元。

“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还是比较看好的,现在属于起步期不可能马上盈利,一般而言,2~3年可以实现盈利。”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但他也指出,“村镇银行目前的业务处理系统还是基于简单的内部网络,结算系统不通畅,如通存通兑、代收代付、信用卡及电子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

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还需要更大政策扶持力度。“村镇银行真正立足本地金融,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当地资金的‘蓄水池’,地方政府应给其更多政策倾斜,例如把财政资金、支农资金更多的地向村镇银行倾斜,在村镇银行申请建立财政账户,结合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这些都可以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村镇银行的业务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刘万芳建议道。

因为村镇银行目前尚未纳入人民银行的结算系统,汇款要通过其他银行代理进行,他们为求方便,主要存款还是放在当地工行、农行和农信社。

“汇款给客户时,收款人不是客户的名字,是我们银行的名字,再在附言栏上说明收款人的账号户名信息。附言栏经常会丢失或者不全,我们经常要去其他银行查询,对客户来说不方便。此外,如果是开增值税票,税票和汇款的途径规定要一致,这里也存在问题。”

由于吸储难是各地村镇银行最大的通病。而基于此,又派生出了存贷比居高不下、难以扩张分支机构等问题,影响业务发展和支农力度。

村镇银行有营业执照,但不具备现代银行结算功能:不能发行个人银联卡,吸存外来的款项困难。

从浙江银监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浙江村镇银行中只有长兴村镇银行规模最大,约有14亿元存款;有些村镇银行半年只吸收3000多万元存款,稍微好些的有2亿~3亿元存款

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但出于对“三农”的支持,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有所放宽,要求其5年内逐步达标。但显然,如此快速的存贷比下降绝非易事。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村镇地区都很认同国有银行和农信社,对村镇银行缺乏认知,会担心村镇银行是否安全,背景是否可靠等。目前除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外,还有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农信社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的市场占比目前只有1%。

村镇银行“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当地农信社的竞争。这主要是因为农信社的资金雄厚、网点多,村镇银行无以抗衡。

“我们这里一家专门养鸡的企业,贷款规模要一两千万元,我们提供的贷款上限是200万元,如果别的银行提出一次性将这一两千万元都贷给他,我们村镇银行就不在这些企业的考虑之内了。”刘语安表示。

村镇银行向单一借款人发放贷款比例有上限:不超过净资本的10%。也就是说,一家注册4000万元资本金的村镇银行,向单一客户的贷款不得超过400万元。

第三篇: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一)业务拓展难。吸收存款有限而贷款需求无法满足。一方面,公众认可度低,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没有保障,加之营业网点较少,办理业务极不方便,影响存款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贷款需求较大。很多在原有银行业机构贷不到款的涉农企业和个人纷纷转向村镇银行,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规定“宏观调控意愿贷款”规模不得超过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凡超过的,人民银行将对其新设机构暂停一切金融接入服务,影响了其网点的建设和可持性续发展。

(二)竞争压力大。一是支付结算网络不畅。村镇银行没有自己的征信系统,尚未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同城票据交换也由中国银行代理,不能代扣代缴税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资金结算。二是业务类型单一。村镇银行业务范围仍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尚未推出有特色的区别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因政策鼓励各银行纷纷加快县域网点的布局步伐,新生的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三)运营成本高。一是网点建设、日常开支大。村镇银行尚处于创业阶段,网点的租赁费用及装修开支成本高。二是服务成本偏高。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在县域以下的乡镇和农村地区,与其它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结构相比,业务笔数多、额度小、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高。加之大多数农户缺少有效抵押物,贷款风险大,投资成本高昂,回报周期长。

(四)防险能力弱。一是内控体系薄弱。目前村镇银行尚未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仍照搬母行的制度办法,没有对关键风险环节进行标识和区分,风险控制措施缺乏操作性。员工也大多无银行从业经验。二是风险隐忧大。机制和人员的制约导致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压力大。同时,声誉不高,资本实力弱,一旦资金紧张,头寸不足,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有影响力的方式,突出亮点,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增强公众信心,稳固存款资金来源渠道。二是丰富金融产品。不断探索研究“三农”金融产品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定位。三是打造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性服务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共享其他银行(包括发起行)的网点资源,提高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能力。四是拓展金融服务产品品种。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着力增加储蓄存款、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结构、提高利润水平。

(二)完善内控建设,提高抗风险力。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切实防范各类风险。村镇银行必须按照“内控优先、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经营的稳健安全运行,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同筹兼顾。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对员工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合规意识、尽职意识、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三)优化经营环境,提高政策扶持力。一是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做到既“发展”,又“持续”。税收方面,建议在成立后的五年内减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并允许在税前多提坏账准备,减轻村镇银行外部负担。财政方面,对支持“三农”的贷款进行适当的风险补偿,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为村镇银行坚持支农导向、改善经营管理提供空间。二是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综合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适度放宽利率等货币政策,缓解村镇银行的经营压力;适当放宽金融服务系统的准入条件,促进村镇银行尽早直连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征信系统等金融服务系统。三是完善相关机制建设。加大法律和信用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民专合组织等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级机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升村镇银行公信力。

第四篇:村镇银行面临六大难题

村镇银行面临六大难题

作者: 张吉光 / 时间: 2010年 10月号

自2006年年底银监会开始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村镇银行获得了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已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而随着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的发布,大型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大规模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毫无疑问,村镇银行的设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关监管制度和管理模式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短期内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的潜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概括来说,有以下六大难题:

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引发的监管难题

鉴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质,各国均对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准入和日常监管。而此次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显示,银行体系的运行状况不仅仅取决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还与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向下,商业银行难以避免涉足高风险业务的冲动,如果监管存在缺陷或者监管不力,银行业出现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银监会成立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资产质量逐年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已达到国际优秀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银监会成立之后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直接关系。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2009〜2011年全国总共将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而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社)3470家。换句话说,到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显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增加如此之多的法人银行将给银行监管机构带来巨大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相应监管资源的投入。进一步来说,这1027家村镇银行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域,而从目前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分支机构情况来看,县域机构是最为薄弱的,大多人手不足、监管资源缺乏,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直接的银监派出机构。如何做好对新成立的村镇银行的监管工作,既防控风险,又促进其稳步发展,是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给银行业监管机构带来的一道难题。

地方政府大规模参与带来的风险隐患

从《村镇银行筹建审批指引》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再到《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现有村镇银行管理制度并未明确各地政府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行管理中的角色。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主发起人的选择到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甚至于村镇银行董事和行长人选的确定,地方政府都拥有不小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制度的真空,一方面造成不同地方政府的操作模式不同,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过程中的作用也各异,没有明确、统一的流程和模式可循,使那些旨在大规模、标准化设立和管理村镇银行的商业银行增加操作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政府影响乃至于干预村镇银行的设立提供了机会。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可能在以下方面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并导致相应问题的产生:

第一,由于获得当地地方政府的首肯是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前提,从而使得地方政府拥有对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选择权。出于招商引资和市场影响力的考虑,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因为大银行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以发起较大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而就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而言,小银行的优势更为明显,其与村镇银行的定位也更为相似。因此,这种由地方政府的选择权导致的“大银行驱逐小银行”现象,并不利于国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政策意图的实现。

第二,参与村镇银行股东的选择,甚至于干预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确定。这在那些经济较为发达、政府较为强势的地方尤为明显。造成的结果则是:除主发起人外,其他发起人多为当地政府控制的企业,挤压民营企业参与的空间,导致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股东数量较多,增加协调和管理成本,并影响日后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运行效率;地方政府通过股东选择,进而参与村镇银行的董事和高管的选派,建立起对村镇银行日后运行的影响力,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某种便利。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因地方政府干预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的历史。

第三,参与甚至于影响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确定。鉴于地方政府的认可是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首要条件,主发起行往往会征求地方政府对拟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意见。而出于招商、政绩、市场影响以及攀比等因素的考虑,地方政府往往有要求主发起行设立更大注册资本的村镇银行的冲动。较大的注册资本固然可以提高村镇银行单户贷款的比例,但注册资本过大也会对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经营和营利带来压力,从而影响到主发起人对村镇银行的支持。换句话说,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应根据当地市场的潜力来设定,不应盲目求大。

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与分支机构准入挂钩产生的负面效果

为进一步鼓励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各银监局可将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与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施准入挂钩。”意思是说,如果中小银行需要在某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必须首先在该省内设立村镇银行。毫无疑问,各地出于尽快完成村镇银行三年发展目标的考虑,必然会严格实施这一挂钩政策,尤其是那些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进程较慢的地区。从这种意义上讲,村镇银行与分支机构准入挂钩政策有利于加快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强制性的挂钩政策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这突出表现三个方面: 第一,造成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整体发展。上述政策仅要求对中小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实施挂钩,并不包括大型银行,也未要求那些已经完成跨区域网络布局的大型银行回过头来补上这一任务。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大规模跨区域布局阶段,出于网点扩张、加快布局的考虑,必然会大规模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在各地银监局实施准入挂钩政策的情况下,将不得不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这极有可能超过中小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导致所设立的村镇银行运行质量不高。而大型银行具有更多的资源、更高的管理能力,但因为其已完成全国网络布局,并不受上述准入挂钩政策的约束,从而可以不用承担强制性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任务。在上述准入挂钩政策下,中小银行被强制参与,但整体资源和管理能力并不强;有实力和资源的大型银行反而被排除在外。显然,这并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整体发展。

第二,村镇银行演变为分支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挂钩的情况下,一些中小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显然并不是为了村镇银行本身,而是为了满足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监管要求。也就是说,村镇银行只是附带产物。在此情况下,不排除一部分中小银行将村镇银行等同于分支机构来设立和管理,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定位与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的业务定位趋同,甚至于将村镇银行作为开拓当地市场的平台,从而使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落空。

第三,强制性准入挂钩使得中小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缺乏科学规划,不利于统一管理,影响到村镇银行日后的发展。在准入挂钩政策下,中小银行失去了对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地点的选择权,只是被动的完成监管要求,从而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此外,由于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使得中小银行难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也就难以对设立后的村镇银行进行统一管理,影响到所设立村镇银行的经营效果。

东西部挂钩造成的挤出效应

为确保村镇银行三年发展目标的完成,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提出了“准入挂钩”的规定,即主发起人在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1∶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在东部地区(全国百强县、国定贫困县和大中城市市辖区除外)规划地点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显然,监管机构推出“准入挂钩”政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捆绑,解决发起人不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问题。但捆绑政策有可能打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即使是发达地区也因此受到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有可能造成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三年设立计划落空。

这种挤出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东西部挂钩的情况下,那些实力雄厚的银行为了抢占更多的东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必然需要同时占用更多的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设立指标,从而可能挤占中小部地区的中小银行在中西部设立村镇银行的机会,造成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第二,在东西部挂钩的情况下,在东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必须同时在中西部挂钩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换句话说,一家银行要在东部设立村镇银行,至少要设立两家村镇银行;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中小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因为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这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反倒是利好,在中小银行参与程度降低的情况下,大型银行可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实际上,挂钩政策的负面影响和挤出效应已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从数据上来看,2007年底开业村镇银行19家,到2008年底这一数字达到了91家,而2009年底为148家。换句话说,2009年新增57家,这一数字远低于2008年的72家,村镇银行的设立速度似乎正在放缓。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银行主导模式导致的同质弊病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使得截至目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清一色为银行发起设立。虽然银监会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但商业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和角色并不会有大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使得作为主发起人的银行在村镇银行的设立和管理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显然,银行主导模式对于确保村镇银行顺利开业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银行作为大股东,也有助于提升村镇银行的影响力,消化村镇银行一旦经营失败带来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千篇一律的银行主导模式将带来村镇银行的同质化弊病。这集中表现在:

第一,出于村镇银行筹建和日后管理的便利,主发起银行必然会将自身现有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复制到所设立的村镇银行,从而造成村镇银行与主发起银行经营管理的同质化、与现有银行体系的趋同,从而背离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入运作机制、业务定位等方面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村镇银行,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和薄弱环节,并发挥其鲶鱼效应,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但在新设立的村镇银行的运作机制和业务定位与现有银行趋同的情况下,其鲶鱼效应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在相关政策对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和其他发起人的股份比例分别设定最低和最高限制的情况下,造成的现实结果是大多数主发起银行对所设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在40%以上,甚至更高;而民间资本的参与程度受到限制,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主发起银行起绝对主导作用的股权结构使得村镇银行的市场化和创新性不够,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造成全国所有村镇银行的千篇一律。

中小银行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带来的内部管理难题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无最低资产规模或资本规模要求,只要满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连续两年盈利、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等要求即可。这就为广大中小银行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打开闸门。而对于经营地域受到限制的中小银行来说,突破经营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是其长期以来的期望。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无疑为其提供了一条捷径。这也是截至目前中小银行成为全国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发起设立30家(含30家)以上的主发起银行,允许其探索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这进一步激发了部分中小银行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小银行为此制定了“宏伟”的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计划在全国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以实现全国网络布局的最终目标。据媒体报道,包商银行计划到2011年底设立100家村镇银行,截至目前该行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0家,获批在筹的有10家,该行已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总部。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大规模设立村镇银行将带来后续管理难题。相比与大型银行,大多数中小银行人才缺乏、资源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长期在单一城市开展业务,缺乏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管理经验。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后,中小银行不仅难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确保村镇银行快速步入正轨,同时,对村镇银行的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也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进一步加剧其管理状况与业务发展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特别是中小银行本身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较为薄弱,如何确保其设立的村镇银行能有效控制风险,对中小银行是个不小的考验。对此,监管机构和中小银行自身都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总行战略管理部)

第五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探讨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探讨

2010-12-3 14:44:16

村镇银行发展:--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

2008.7.24

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

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七大报告: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

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43次集体学习会的讲话:

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

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目前态势

当前金融体系的基本态势是:不缺大银行,缺少小金融机构;不缺吸收存款的银行、缺少提供有效贷款的银行;不缺证券投资者,缺少创业投资家;不缺城市市场的保险,缺少农村市场保险。总体来说,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外汇过剩、内资有余,融资结构失衡,市

场功能发育滞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过低。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深远意义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

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不断提高贯彻“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多予少取”政策的力度、广度、深度,新

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快速。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成为现阶段制约农村

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

农村融资难的困局,有了根本性突破的基础性条件,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是惠农、兴农、富民的必由之路。

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新型农村机构,是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选择。金融机构坚持为“服务三农”的基本方向,是三农的内在要求和农民根本利益所在。农村金融市场有宽阔的发展空间,支持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和

最大贡献!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规划与培育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出台的重要文件:

1.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12月20日

2.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2007年1月22日

3.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 2007年1月22日

4.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2007年1月22日

5.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 2007年1月22日

6.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 2007年1月22日

7.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 2007年1月22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典:

第一步: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中西部、后内地;先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

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在6个省区开展试典。(2006年12月)

第二步:扩大试典范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试点。(2007年10月)

村镇银行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村镇银行起步阶段直接面对的难题:

对外公信度欠缺

经营盈利空间小

投资者分红压力大

系统结算渠道不畅

信用环境安全性不高

员工服务适应力不强

风险监管难度大

村镇银行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从长远发展角度需要解决的难题

如何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立行方向

如何把握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和潜力

如何形成资本约束、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

如何培育新型的高素质的农村金融人才

如何形成村镇银行的服务特色

如何建立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村镇银行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现在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32家,营运情况基本良好。筹集各类资本1.

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2亿元,受到了农民的好评。村镇银行组建以后的创新力表现在:

扼制了县资金持续外流的趋势。

促进了本地资本与外地资本的结合。

出现了银行业的以城带乡的机制。

拉近了银行与农民的距离。

产生了 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新思路。

拓展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

增进了资源整合、提高效益的主动性。

开创了农村金融与农村发展的互动模式。

强化了投资者的长期发展观念。

显示了农村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村镇银行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各地村镇银行的创新试验:

与农村物流系统配合:(吉林)

与发展出口产业配合:(恩施)

与农业科技系统配合:(安徽)

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配合:

与农村信用社配合:

与农村保险配合:

与农村产业调整配合:

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低门槛 严监管

稳起步 重特色

小平台 大市场

广协作 求共赢

勇创新 强功能

以稳健 创品牌

结束语

勇立“三农”潮头,扎根“三农”沃土,拥抱现代金融梦想,让中国的“穷人的银行”走向世界!

下载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全)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万解秋 谢金楼摘要: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

    村镇银行项目风险分析范文

    村镇银行贷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社会再生产的不断扩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企业会通过向银......

    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共五则)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作者:邢 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如产......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录 摘要....................................................................................................................................................2......

    我国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国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实践效应及发展障碍 摘要: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5篇]

    浅析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置、政策支持、......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五篇模版]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国家从2007年看是批准村镇银行的建立,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发展极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