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211”大学全日制自考生缘何接连受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的招聘歧视现象并非个例。吉林律师周正文说,用人单位限制学历、毕业学校的规定确实不合情理,但目前又无法找到纠正的法理依据。因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界定涉及到用人单位用人自由的问题。虽然今年1月1日颁布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
业的权利但类似学历歧视经验歧视等隐性就业歧视现象目前还不具有足够的可诉性。应聘某区的一家事业单位时,吉林省长春市某大学的毕业生刘明近日很是郁闷。被非“211”
院校毕业生不取苛刻条件挡在门外。
记者了解到所谓211工程,国家在上世纪末实行的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
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这样的招聘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对一般院校的毕业生是不公平的不少和刘明一起应聘的大学
毕业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
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不是人才?
刘明告诉记者,毕业已经几个月了为了寻找就业机会,最近他一直奔走于长春市各大人才市
场之间。
近日,长春市南关区的一则招聘启事引起了刘明的注意:该辖区内的三家事业单位决定向社会公
开招聘7名工作人员,年薪近7万元。
省会乡村的事业单位、数万元的年薪,这样的待遇令刘明怦然心动。然而当看到招聘启事后面附
加的应聘条件时,刘明激动的心立刻凉了一大截。
启事上说,应聘者必需是列入国家“211”工程高校的应、往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士以上学位学校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并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依照他要求,连报名的资
格都没有,但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现场报了名。刘明对记者说。
招聘报名那天,刘明带着自己的毕业证等相关资料来到招聘单位报名,但一去就被拒之门外,理由正是刘明所担心的其所毕业的学校未列入国家的“211”工程
而当天,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小蒋却顺利地报了名,工作人员说,原因很简单:吉林大学属“211”
工程高校。
南关区为何非要211高校毕业生?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这样解释:区里招聘工作人员,并非每次都非要211重点大学毕业生不可,比如上半年区里招聘社区工作人员就没有这样的要求,这
次也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取消了5个岗位的211要求,只保留了两个职位的211限制。
自考生遭遇文凭歧视
据记者了解,类似211这样的限制条件并不少见。家住长春市桔园小区的刘丽和刘明一样在就业中也是困难重重,原因是学历没有达到有关招聘单位要求的全日制本科。
四年前,刘丽从长春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后,参与了法律与中文本科自学考试,并于今年先后获取了湘潭大学的法律本科和东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的双学历。去年,刘丽还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获取了法律资格证书。满以为拥有双学历和法律资格证书,自己找工作就容易多了但接下来的应聘招考,却令刘丽大失所望。
去年,有一家单位招聘,要求本科文凭、有法律资格证书,条件基本符合。但招考单位还有一条硬性规定,必需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虽然具有双本科学历,但全部是自考文凭,没有达到招考单位的要求,因此被挡在“门外”刘丽对此很不解:既然自考是国家供认的文凭,有关单位为
什么仍要另眼相看呢?
刘丽的指引下,记者检查了当地许多单位的招考启事,发现大部分条件好一点的工作岗位的报考条件,都要求是全日制本科文凭。
就算你才高八斗,如果没有达到提出的报名条件,最后连参考的机会都没有。刘丽认为,一些招
聘单位设置的一些报名条件就像一道道坎,让许多人很难逾越。
应对招聘歧视加以有效约束
那么,这些限制条件是否合理合规呢?
据记者了解,原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参与事业单位招聘活动,并明确界定了事业单位应聘人员进入事业单位的六项条件为:中国国籍、遵守法律、品行良好、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及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显然,否是211重点大学毕业、否属于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并不属于这六
项基本条件之列。
此外,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方法》也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邓建华认为,根据这些规定,有关单位招聘明确规定需要211高校毕业生等行为确实存在歧视。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效力都是一样的不论是招工作人员还是高级技术人
员,都不能成为拒招非211大学毕业生的理由。
个别事业单位总喜欢打着“提高本单位人员素质”幌子,招考过程中人为地设置各种限制性条件,将许多优秀人才挡在门外。吉林省某大学法学系张教授认为,应该对单位的招聘活动进行可操作性的约束,不能让单位想设置什么条件就设置什么条件。如果都要求名牌大学毕业,那我一
般普通院校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第二篇:2011全日制自考生须知
一定要看 多看几遍!!
招生的黄金时间已到,学生在做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下面的内容:
武汉的学生和家长顾虑在于,学校是不是本校住读,学生考试好不好通过,下面的学生顾虑就多了。
首先他分数不够妄想统招,或者班主任忽悠他们读统招。你要解释,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依据省定批次线录取,分数公布后,对应相应批次的院校网上填报自愿,考试院投档,投档的比例是某校填自愿人数的120%,上不了省考院定的投档线不可能被投档到学校,然后学校根据填报人数和招生计划划定录取分数线,最后提档。所以学校的录取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生源不足院校进行补录。学校录取后建档,教育部电子注册,低分花钱买学校是不可能的,分数不够批次线无法投档,更谈不上录取,就算打通学校关系进校后也没有学籍,无法正常毕业。
然后你跟他做工作读自考。
今年湖北普通高考考生51.95万人,计划录取近32万,那么剩下近20万考生没有正规的学校读书,复读、就业还是弃学?当然还是要学!学校很多,可以选,其实面对当前如此多的大学生产生的就业难等问题,一二三本、自考成教普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只有专科本科还有些区别,用人单位也不看你那么多,重要的是你的社会阅历、眼界、人脉和待人接物登综合能力,在当前这样的社会,这些是首要的。当然多学些东西是有用的。不要羡慕别人考了个好学校,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从现在起好好努力也不迟,不要破罐破摔,也不要图找个学校玩几年。全日制的高等教育通俗的讲就是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有三种形式,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国家唯一承认的三种高等学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本科助学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形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大学正规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学历教育模式。学生在大学接受教育,全部考试科目合格后可获得由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共同附属印章的毕业文凭。文凭教育部网上可查(.cn),国内外承认学历,入学注册学籍,建立电子档案。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助学班与普通本科生一样,由主办院校统一教学和管理,办理学生证、图书借阅证、乘车优惠卡等,毕业后推荐就业,与普通考入的学生所有待遇完全没有区别。我们学校考进去的和计划外招进去的没有什么区别。然后是考试与就业自考毕业率和考试通过率。
通过率决定因素在于学生努力程度和学校管理。湖北每年大批量的学生因调档或分数不及专科线而选择读自考,省考试院在最初为了保障学生毕业率,自考依托于一些优秀的大学特别是部署211承办,然而在05、06年开始部属院校因为资源严重不足力不从心,几乎都选择在校外办学,租用外校大都是大中专学校的教室寝室办自考,造成对自学考试学生的不公平性,影响学生考试的通过率,07年起省考试院对部署211停办自考,但某些学校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同时违反相关法规,私人承包、专套本等校外办学。今年省考试院出了两条新规定为保证通过率,一是学校先报床位然后批计划招生,保证校内办学的现实性,二是学生报考必须过专科线,保证其自学能力。一般而言正规的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学班,在学校严格的管理下,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加上学生的自我努力,通过率至少在85%。考试方面,考点不像高考那样挖的很深,考试题型一般选择题、填空、简答、论述。考点都很浅显,试卷试题全国统一,学生没门课程两本书,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考试试题80%来自练习册甚至原题,这样学生只要按要求上课,看完课本,适当的选做习题,考试通过绝对没有问题,通不过可以不限次补考,考试每年四次,1、4、7、10月份。重在三年长期的坚持,大四实习。为了保证毕业率,我们学校管理上时很严格的(参照简章)。一般而言,总会有极少的学生,因为他们根本连书本都不看,也不服从学校管理,特别是经常旷课、不就寝、甚至校外同居脱离学校等。
就业上自学考试的学生一般高考成绩不理想,自学考试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真正成熟的学生一方面自己珍惜机会,另一方面有一定压力,相比统招生毕业上的区别(考试通过)会让他更加努力。一般自考生在那样一个环境下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比统招生成熟,社会阅历相对丰富,自力更生能力强。而当前大学生数量大,用人单位不再看重毕业学院甚至学历,而是综合能力。学历层次上本科,可报考研究生、公务员,优秀学生与统招生一样颁发学士学位。再者相对于成教、电大、函授、网络教育和民办,自考生就业都有绝对优势。为保证就业我们学校也有一个职业教育,相对于很多学校的双证班(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有很大优势,资源选读四年总共多交2000元,分两年交清,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签订就业协议。(参照简章的学校简介)家庭经济情况容许可以选读。
谈学校
学校承诺的校内,特别是校本部住宿、学习和生活,承诺的公平地享有校内一切教学、生活基础设施,在管理上对自学考试学生无歧视等等。遍地招生的学校都达到了吗?并非!不谈以假乱真的招生骗子,单从自考的现状看,一本部属211,首先在教育政策上就不容许,在往些年一本特别是部属211办自考极有优势,但学生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普通本科及科研等资源,学校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07年教育政策限制了。可他们仍以各种方式,比如双证,或自考前不加“全日制”字样、有自己的名称同时仗一本名气等,以混淆视听,含糊家长和学生,主要是私人承包,校外办学。尽管有校方支持在校内批了一栋楼办学住宿,学生在具体享有校内资源上有很大的限制和歧视性。全日制是一个很严格的概念,从实质上讲学生并非学校学生,只不过毕业一纸文凭!那么其他的二本呢?在部属211停办的情况下,迅速爆满,武汉的二本院校数量相对一本本来就少,08年就多因床位等资源不足开始校外办学,全日制成了一个幌子!忽悠学生终酿成大的事故,何谈09年?!再看三本,部分三本院校没有本科办学资格,打着与一本合作办学、专本衔接等招收学生,最后违规,比如08武大东湖分校,学生进来只能读专科!还有极个别三本学校在早年就有办学资格,几年的发展,学校资源已经开始受限制。特别注意的是今年三本院校只有四所是具有自考本科办学与主考资格的,它们是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校外租用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自考)、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一个好的大学是你人生一次重要的抉择!
介绍我们学校。
拉近距离,谈一些大学的事情,入学后对他的各方面的帮助,班委、学生会、入党等。
入学后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努力,大学四年要对得起自己和父母。节俭生活,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考相对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上,处理好人际关系,锻炼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为毕业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可以适当参加学生会社团工作,少做校外兼职,防止受骗。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随时找我,我愿尽力所能及的努力。因为我也年轻,很随意,希望可以跟你交个朋友。
做学生工作还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要很清楚地了解学校,比如统招计划、地理位置、学校校内建筑分布、面积、公交线路等等,利于让学生了解学校。而不是工作做好了,被其他学校招走了。
很多问题在你看来非常了解,但学生一变是听不清楚的,多啰嗦几遍,说详细,越详细越好,时间越长越好,一般家访做咨询工作的理想时间是三小时,完了以后还要跑,这样成功率高。
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贸然的过去,建议中间先想法子建立一个介绍人。
多看培训材料。前后两页。
了解简章说的些什么,特别是专业,强调我们的简章不是忽悠,简章是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才能下发的。
远距离的不要强调收费,你把学生稳好,发了通知书带来就可以了。费用到学校再收,这样学生家长就不会有疑虑了。强调本校住读和以后学生去学校了可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缘何求职难
大学毕业生缘何求职难
眼下,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工作仍然没有着落。大学生们缘何面临求职的困境?心态:眼高手低最近,我市多次举办大型求职招聘会。记者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求职心态依旧是眼高手低。市大学生创业者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设想很高,对工作前景考虑得少,更看重眼前的福利和待遇。一般工资低待遇不高的工作不愿做,反过来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又难以胜任。李阳毕业后直奔了自己向往的一座南方城市,准备在那里施展拳脚。她去了一家制衣厂,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历可以任职管理层,可到了之后才知道必须从一线工人做起,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让她吃不消,只好回到鞍山。据了解,走这样弯路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大多是直接到学校招收应届毕业生,有的学生刚毕业时放不下架子,等过了一两年后,再降低求职标准时却错失良机。素质:有待提高一家民营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介绍,现在的大学生求职时,不少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他举例说,有的学生不注意礼仪,进屋时连门都不敲,直接“闯入”,见有人来了也不起立,坐姿非常随意;还有的不讲究仪表着装,或发型过于新潮,打扮过于前卫花哨„„这些看似小事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这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招聘时我们不可能完全以貌取人,但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另一家企业的总经理说,有些大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不看自己能为单位做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工作累不累?几点下班?超过下班时间算不算加班?其实,企业新人在头三个月都是一个熟悉岗位的过程,基本上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如果把金钱和待遇看得太重,势必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前途。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而非学历,这就需要大学生们要更多地修炼自身素质,从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目标:盲目求职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盲目地到处参加招聘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工作,完全没有想法。今年从沈阳某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小刘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今后要做什么,就是先看看。”跟小刘一样,持这种想法的毕业生不少。在前不久举行的人才夜市上,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几名毕业生,其中一多半对自己要找什么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用人单位眼里,这样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往往不可能安心工作,跳槽的也比较多。所以,他们在招聘时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为公司做什么?依赖:缺乏独立不少毕业生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意识,也是求职遇挫的原因之一。不少招聘单位的代表反映,他们经常接到家长为孩子咨询的电话,面试时,还有不少毕业生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是‘80后’,不自立,依赖心理极强,有的连填求职表都要家长代劳。单位绝不会把工作交给这样的毕业生去做。”造成毕业生过分依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溺爱。一位毕业生的父亲说:“孩子一直在上学,没接触过社会,尤其找工作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我们当参谋,也是正常的。”就业指导部门认为,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家长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无可厚非,但是不要过多地参与,尤其是在招聘、面试过程中,要让毕业生把自信、独立的一面充分展示给用人单位。
第四篇:论全日制自考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论文
【摘要】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具有其特有的阶段性特征和表现形式。本文从生源、心理、社会评价三方面探析了两极分化形成的原因。同时又从始业教育变革、班级学生档案建立、班级核心力量的发挥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生 两极分化 原因探析 解决对策
两极分化已经成为全日制自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时至今日学界和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的实际工作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还比较缺失。在高等教育自考助学逐渐兴起和发展的形势下,从微观角度深刻探析全日制自考生的两极分化现象理应成为目前各自考助学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也是如此。而且,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特点还表现了其特有的阶段性。笔者认为,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和形成可以分为分为初显阶段和形成阶段,而形成阶段又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定型两个方面。自考生两极分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一个由“枣核状”向“金字塔”变化的过程。
1.1 两极分化现象的初显阶段和表现形式
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新生开学一个月以后,即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因为,在数以千计的新生中我们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学生在开学时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是建立在对新环境和专业的陌生感上的。开学一段时间之后,伴随着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和个人交际圈的逐渐扩大,那种对专业学习的暂时性兴趣必将慢慢发生转移。十月中旬以后一个班级里经常上网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学生会逐渐增多,而且个别班级里各种违纪行为也开始表现出来了。当然,在两极分化形成的初显阶段呈现的是一种“枣核状”的表现形式,整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局面是比较隐性的。这个阶段一个班级中在专业学习方面失去兴趣的差生和意志力特别坚强的优秀学生都比较少,他们分布在“枣核”的两端。绝大部分学生是处于“枣核”的中间部分,他们的动向是不稳定的。
1.2 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阶段和表现形式
全日制自考生两级分化现象的形成阶段又可以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定型两个方面。初步形成方面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尾声。经过将近半年的专业学习一部分原本处于“枣核”中间部分的学生开始向差生队伍滑落,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由“枣核状”向“金字塔”的转变过程。造成这个转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学校和社会因素,但是更多的是这部分自考生自身学习原动力的逐渐缺失。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最终定型的时间一般会出现在第一次参加自学考试之后。第一次考试对于每位自考生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一部分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放松的学生在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会毫不犹豫和班级里的差生走到一起。另外,有个别平时比较用功学习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学生在考试失败后也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而“沦落”为班级的差生。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呈“金字塔”分布,在“金字塔”上层的优秀学生是少数而底层的差生则成为班级的多数。至此,一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局面最终形成。在这样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和其他违纪现象则是常有之事了。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探析
造成一个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作者主要选取了生源原因、心理原因、社会评价原因和自考生的自身素质原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2.1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生源原因
有学者研究认为:“自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于高考失利的高中生、职业高中生、中专生以及少部分在社会工作后又回学校充电的社会人群,这导致自考生之间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1]生源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学生心理素质和个人习惯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性不同、抗外界影响能力不同、挫折承受能力不同。
2.2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心理原因
造成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是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浙江师范大学施章清教授在一次研究中表明“自考生过于自卑是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87.1%的自考生存有自卑心理”。[2]自卑心理在一个班级两极分化中产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一次考试之后部分学生在发现专业难度的同时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第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到助学机构参加自考学习的动机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是担心被考上大学的同学歧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都比较差。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两极分化的初显阶段就表现得相当明显。
2.3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社会评价原因
自考教育评价指的是:“根据现有自考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对自考教育条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不断地自我完善和科学地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3]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社会上对自考文凭和自考生的能力认同不高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在近年来在各级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的考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一条“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条件成了无数自考毕业生们永远也迈不过的坎。不平等的社会待遇对于一部分历经过高考伤痛的全日制自考生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最后的自信心。解决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几点建议
自考助学机构设立的目的就是在发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将大学的课堂教育和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众多自考生大学梦的同时提高高教自学考试的质量。因此,解决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助学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3.1 始业教育的扩展和深入
通常意义上的始业教育是指在开学初期为了使新生熟悉学校环境、遵守校规校纪、明确学习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手段在开学初期的班级学风建设中的确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两极分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要想在班级中培养出对抗两极分化现象的长效性“抗体”仅仅靠一时的始业教育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针对全日制自考生的始业教育应当由始业性转化为具有非始业性质的连贯性常规教育。这种教育在两极分化的初显阶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第一,新生入学要首先进行形势教育,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生涯;第二,通过专业教育中渗透就业指导因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本专业一定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此时,我们应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第三,学生人格的个性化重塑是班级日常生活的主题。根据全国考办的统计,目前20岁左右的自考生是考生的主体。“大学生不仅处于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收尾期’,而且由于独特的大学生活所赋予的独立生活,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角色的多元因素互相交织,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处于‘人生调整定位’的关键成熟时期。”[4]因此,在班级中开展以责任意识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对于全日制自考生的长期发展和班级两极分化的预防、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班级学生档案的建立
班级学生档案不同于学生信息表,它是对班级每位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谈话记录、班主任观察及任课老师反馈记录、学生个人的期中和期末总结、家长联系记录。通过班级学生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把握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及时发现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生理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进行跟踪辅导。必要时要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学生人数比较少的班级我们要求对每位学生都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人数比较多的班级应该掌握重点人员在两极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这个重点人员就是指在两极分化初显阶段时就处于“枣核”底端的学生和在形成阶段开始逐渐由中间向底部滑落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谈话是获得学生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班级学生档案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谈话的对象也主要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和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生。一部完善的学生档案就是班级里每位学生在三年或者四年自考生涯中的成长线路图,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体现。如何建立既能反映自考生成长一般规律有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班级学生档案是每个自考实际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3 班级核心力量作用发挥
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包括班委、团干部、学生党员和业余党校学员,他们是班级同学在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选举出来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代表。同时,他们也是预防和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依靠力量。班级核心力量在解决两极分化现象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竞争性学习氛围的营造。作为班级核心力量成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假如班委和团干部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成绩,那么他们对于班级的学风建设将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第二,班级团队活动中的组织作用。一个班级核心力量的基础是学习,但是带动整个班级凝聚力的方式往往是团队活动的组织。学生干部应该在自身积极投身班级活动的同时也努力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通过班级活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无处不在而自己也是这个集体的主体。第三,学习和生活中的奉献精神。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当在生活中关心同学、学习上帮助同学。学生干部可以在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引导下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尤其是不要使成绩原本处于班级中间部分的同学滑落到差生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吕关心.自考教育管理概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2] 冯敏.论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学生的特点和管理对策[J].教育管理,2009.[3] 林文广.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个性重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4] 刘登,李娜娜.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重大意义[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 罗美萍.试论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集体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5).[6] 施章清,张安娜.普通高校自考助学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心理科学,2004(3).
第五篇:大学课堂,缘何吸引力不够
大学课堂,缘何吸引力不够?
上课打游戏、聊天、睡觉,在大学课堂里似乎并不鲜见。在近日我报一项针对大学生活的调查中,选择“迷惘、发呆”选项的受访者占到近一半。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萎靡,一方面是个人心态所致,但大学课堂的吸引力不够也是一个原因,不少大学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在日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201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让大学课堂更富有吸引力,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课堂吸引力缘何不够?
不仅仅是本科生,研究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说本科生活是悠闲,研究生简直是闲到发慌。”大学生张一萌说。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毕鹤霞在向某省四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后,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尽管进入高校后,一些学生有放松、懈怠的情绪,但是,“课堂不够吸引力”,是毕鹤霞在做完实证研究后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
虽然现在的大学课堂上,依然有当年大师授课台阶上挤满学生的盛况,但是不同的是,今天的人山人海大多只是缘于高校师资缺乏。广东医学院教授施建明分析说:“近年来,地方院校在校生人数剧增,而教师队伍却不能同步增加,部分院校的师生比大于1:30,而且,教师队伍结构极不平衡:一方面,减少进人,可以缓解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学校引进人才的门槛过高,部分学科专业招不到人。新增加的教师多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应届毕业研究生,高校中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又面临相继退休,教学质量的提高缺少基础。”
与教师的短缺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课程门类在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一些新专业遍地开花。施建明说:“为维持教学的运转,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担任4-5门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数课程授课实行大班制教学,部分课程听课人数超过300人。拿医学院校来说,生均课程率小于0.2。大班授课和一师多岗,给学校的教学运行带来诸多的矛盾,教师的教学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难于实施。”
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机制
课堂吸引力不够,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评价机制。
“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依然存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也多与科研相关,正如《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权力》一书所写到的:“那些非科研积极分子,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存在着会落到高教底层地位的威胁。”施建明认为,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些高校教师的心态。
尽管有“学生为课程评分”这样的制度存在,但收效甚微。一位青年教师坦言:“尽管学生是匿名评分,但大多数不会跟老师过不去,只要不是课堂太不像话,一般都是最高分。”
不少学者认为,高校的教学督导也大多流于形式,有督无导。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沈华说:“目前,高等学校尽管大多设有教学督导组,负责学校的教学听课和教学评价,但效果不佳,多流于形式,只督不导,或督多导少。督导组听课之后,评分表上交学校便完成使命。加之听课督导的次数有限,很难全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状况,对促进教师提高课堂讲授的意义微乎其微。”
施建明认为,除了对课堂质量的评价难以真实反映,不少高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太过放任”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高校为追求本科学位率,一再降低学位授予标准,甚至实行双重标准(考试补考门数少于6门,或GPA绩点经4舍5入后达到1.8,符合其一,便可获得学士学位),使获取学位不再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成为一种施舍。”
如何提高大学课堂质量
对于如何提高大学课堂的质量,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沈华在经过2000份问卷调查后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大学课堂更富吸引力。
“首先应推进专业建设,激发学习热情。在我的调查中,61.7%的学生希望开设新课程,其中84.0%的学生希望新开课程为应用实践型。为提高教学有效性,高等学校可基于学生和社会需求来调整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的比例、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比例。另外,高校可从增强学生对各个专业和课程的了解,适当放宽学生转换专业和选择课程的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从理想转为现实。其次,丰富学习材料,增强教学适宜水平。调查中,对教材表示满意的学生总体占三成左右,这表明教材的适宜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教材的前沿性。采用既能体现学生差异需求,又能较好反映专业的深度、广度、前沿度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应加强师生互动。调查显示:课堂上,喜爱单纯讲授的学生仅有8.6%,但78.1%的老师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这说明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法是学生的迫切愿望。同时,教师可通过自身的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信任,促进学生主动与老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徐杰认为,为提高课堂吸引力,可以在学生给教师授课的评价方面有更多尝试,“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一个突出弊端是形式单一,‘一表多课’的现象十分普遍,不能反映大学课程多样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过分强调对教学的共性要求,难以真实反映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发适合不同学科类别和课程组织形式的评价指标,将课程个性评价与共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施建明认为:“高等院校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强化课程的过程管理,完善课程评估与考核体系,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要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载体,培育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构建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等多主体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增进生师互动。要加强专业学位建设,突出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建立相对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探索和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