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时间:2019-05-14 12:1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一篇: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公共课程A类班课程教学信息

2018-2019学年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在仓山校区和旗山校区分别开设的A类课程:《学术英语写作》、《英语翻译与实践》、《外语教育与批判性思维》和《英语演讲艺术》。每门课程一学期,教学内容简介如下:

一、《学术英语写作》课程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学术英语写作》是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一门拓展类选修课。每周4学时,总计64课时。供A类学生选课。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在专业课学习中所涉及的论文攥写、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学术英语写作任务,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

(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本课程分为10个教学单元,系统地介绍学术英语写作的特点、技巧与规范,同时安排丰富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巩固学术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Punctuation and spelling(标点与拼写)2.Word order(词序)

3.Writing short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写简短的句子和段落)4.Link words: connecting phrases and sentences together(连接词:连接短语和句子)

5.Being concise and removing redundancy(保持精简,去除冗余)6.Ambiguity and political correctness(模糊性与政治正确性)7.Paraphrasing and avoiding plagiarism(释义和避免剽窃)

8.Defining,comparing,evaluating and highlighting(定义、比较、评价和突出重点)

9.Anticipating possible objections, indicating level of certainty(预测可能的反对意见,表明确定性的程度)

10.Writing each section of a paper(撰写论文各部分的注意事项)

(三)教材

《English for Academic Research: Writing Exercises》by Adrian wallwork Springer US 2013

(四)主讲教师

包著红 副教授

(五)授课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下午5-8节(仓山校区文科楼201教室)

二、《英汉翻译与实践》课程

(一)课程性质:

《英汉翻译与实践》是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一门必修课,以笔译教学为主,掌握英汉互译技能,提高笔译翻译水平。每周4学时,总计64课时。供A类学生选课。本课程与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等课程关系密切,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学习英汉互译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通过翻译训练与实践,学生能将英语译成符合语法修辞规则、语句通顺、语义准确、忠实于原文的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阅读专业学术论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翻译各类文章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二方面:

(一)翻译理论:翻译标准和英汉语言对比;英汉互译常用方法和技巧;

(二)翻译实践:各种文体的文本(新闻报刊、科普、哲学、广告等)的翻译;中国文化古籍英译及赏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对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常见语词、句型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能。

(四)使用教材及使用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由教师自备。授课课件内容汲取多本翻译教材的典型译例以及时事文章,以PPT的形式展现。课堂上学生通过PPT,学习翻译技巧、对词汇、难句、长句、段落进行认知、断句、即时翻译,逐渐熟悉英语一些常用词、句型的表达方式及翻译方法,并提高英汉语言思维转换能力。教学过程中,从点到面,在结合所学的英汉互译翻译技能及训练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具有相当研究生英语难度的阅读文进行阅读、翻译训练,视译,以检验、并提高英汉互译能力。

参考教材:

1.张培基主编,喻云根编著.《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邵志洪.《英汉对比翻译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3.武力 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田传茂,杨先明编著 《汉英翻译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王琴玲,黄勤主编《中国文化英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6.王福林,《论语·详注·今译·英译》,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五)考核形式及成绩构成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译,对句子和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

(六)主讲教师

何雅文 副教授

(七)授课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下午5-8节(仓山校区文科楼202教室)

三、《英语演讲艺术》课程

(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1.课程性质:

《英语演讲》是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一门拓展类选修课。每周4学时,以16周计,共64课时。供A类学生选读。2.课程目的:

演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从古至今,演讲口才始终与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力图使学生了解如何当众讲话运用声音、表情以及身体语言技巧,深入全面地了解演讲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学习者在熟悉并掌握英语演讲技巧后,进行有效的实战性演练,可以为未来事业打开一片天空。3.教学要求:

(1)掌握、了解并学会作介绍性演讲(Giving Your First Speech)。(2)掌握、了解并学会说解性演讲(Speaking to Inform)。(3)掌握、了解并学会说服性演讲(Speaking to Persuade)。

(4)掌握、了解全国性大学英语演讲大赛赛事并积极争取参与实际比赛或观摩(Field trip)

(二)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本课程分为12个教学单元,有系统分步骤地涉及英语演讲活动的各个层面,并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和完成具体的演讲技能。此外还会借助全国性演讲大赛,安排1个实地比赛观摩观察的单元,以增加学生实际运用英语演讲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Orientation &Preparing Your First Speech(准备首次演讲)2.Using Language & Practicing Speech Delivery(语言的运用和演讲练习)

3.First Speech Delivery Session(第一次演讲)4.Speaking to Inform(说解性演讲)

5.Organizing the Body of Speech(组织演讲主体)6.Outlining the Speech(演讲梗概)

7.Beginning and Ending the Speech(演讲的开始和结束)8.Informative Speech Delivery Session(说解性演讲实操)9.Speaking to Inform(说服性演讲)10.Methods of Persuasion(说服的方式)

11.Persuasive Speech Delivery Session(说服性演讲实操)12.Toastmaster activities

(三)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英语演讲》每一个教学单元(2课时,90分钟)的课堂内容设计如下: 1.导入部分:单元主旨说明(10分钟)

2.主旨讨论:分小组对本单元演讲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要求学生对“导入部分”记录下来的观点进行补充,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15分钟)

3.观点陈述并观摩视频演讲:小组spokesperson上台陈述观点并观摩视频演讲(25分钟)

4.演讲写作:每次主旨进行撰写,修改并上交以备评阅(25分钟)5.实际演讲:各组每次要有组员就上次准备的演讲内容上台展开演讲,未演讲的同学要适时完成纸质版feedback or evaluation作业并上交。(15分钟)

(四)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本课程的作业包括写作和演讲两个部分的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为闭卷形式。试题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考核构成形式: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实践性学习成果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

(五)使用教材及主讲教师 1.使用教材

《演讲的艺术》第十版(中国版)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Tenth Edition)

By Stephen E.Lucas & Yin Suya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注:完成本教程并能提供本教程教学大纲可以使学生取得在美国高校免修这门课的资格。2.推荐参考书目

《英语公共演讲教程》 Public Speaking:Theories & Strategies 《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项目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实用演讲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 by Sue Kay(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实用辩论技巧》Practical Debating by Sue Kay(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演讲与沟通实训》赵京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大学英语演讲基础教程》Erica William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总主编 孙有中 本册主编 林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英语辩论教程》Gary Rybol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主讲教师:赖黎群 副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自2002年起先后担任十余届全国性大学英语演讲大赛在师大校级组织选拔赛工作和入选选手演讲指导老师的工作。作为英语演讲指导老师,先后指导多名选手入选全省和全国演讲大赛并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基于实际的英语演讲临场指导经验和自身不断学习,已开设了全校本科生《英语演讲》公选课十个学期,统招研究生A班《英语演讲》五个学期。

(六)授课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下午5-8节(5-6节笃行楼1-201教室;7-8节致广1-111教室)。

四、《外语教育与批判性思维》

(一)课程性质

《外语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是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论辩能力。每周4学时,总计64课时。供A类学生选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作为一门面向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而开设的公共课,拟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尝试进行改革,力图打破常规的英语公共课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本课程通过引入西方修辞学(rhetoric)这一新视角,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学术论辩以及从事中西跨文化话语互动的修辞意识以及话语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提倡师生间双向良性互动的讨论班(seminar)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将改变那种一篇课文结合若干教学课时的状况,拟选取若干跨文化学术交流领域的典型事例(中英文语料),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Week One: Thinking in Print: The Uses of Research, Public and Private Week Two: Connecting with Your Reader:(Re)creating Your Self and Your Audience Week Three: From Topics to Questions Week Four: From Questions to Problems Week Five: From Problems to Sources Week Six: Using Sources Week Seven: Making Good Arguments: An Overview Week Eight: Claims Week Nine: Reasons and Evidence Week Ten: Acknowledgements and Responses Week Eleven: Warrants Week Twelve: Planning and Drafting Week Thirteen: Revising your Organization and Argument Week Fourteen: Introductions and Conclusions Week Fifteen: Communicating Evidence Visually Week Sixteen: Revising Style: Telling Your Story Clearly

(四)使用教材及使用说明

1.英文教材:Wayne C.Booth, et al.The Craft of Research.2nd edition.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中文版:韦恩·布斯等著,《研究是一门艺术》,陈美霞等译,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2.使用说明:每周前两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共热门话题讨论(英文语料),以公共话题为抓手,充分引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后两个课时以讲授《研究是一门艺术》一书内容为主,具体实施方案为全班分为1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章节进行准备和发言,主要是结合该小组成员研究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五)考核形式及成绩构成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

(六)主讲教师:汪建峰 副教授

(七)授课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下午5-8节;笃行1-202教室。

第二篇:中山大学非在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合同书

中山大学非在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合同书

甲方: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非在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甲方确定乙方为专业二○一一年非在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一、乙方学制为二至三年。乙方第一学年享受奖助学金。在未获得奖助金的第二、第三学年乙方每年需交纳培养经费人民币元(大写),由乙方在未获得奖助金的当年第一学期开学注册前将当年的培养费缴清。不按时交费者,按取消入学资格或自动退学处理。

二、乙方的人事档案和党团关系均转至甲方,由甲方负责管理。

三、乙方在学期间必须遵守甲方的校规校纪。乙方中途退学或因受开除学籍处分等原因被取消学籍者,涉及培养经费问题,按相关规定处理。档案、户口关系转至原家庭所在地,甲方不负责管理。

四、乙方的教学按甲方硕士生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凡具备甲方《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条件的,可申请硕士学位,经论文答辩及审议通过的,可被授予硕士学位。

五、乙方的毕业和就业,学校按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和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六、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盖章(乙方)非在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合同章)

负责人签字:签字:

二○一一年月日二○一一年月日

第三篇: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

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

一、什么是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有哪些特点?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具体可参看研招网相关内容)

二、什么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学生入学时,人事关系和组织关系转入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为委托培养方式的除外)。根据培养类型可分为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的是通过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进入高等学校,以全日制方式学习,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生。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什么区别?1.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是培养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2.培养方式不同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主要要求强化实践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是否可以获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基本定位是:指导思想上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按照学校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完成规定的学分,顺利完成论文答辩等,在毕业时,可以获得硕士毕业证书与相应的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五、贵校有哪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专业?2010年计划招生多少人?是否有公费、自费之分?我校目前只有教育硕士,计划招生40人。专业学位均为委培或自筹经费。

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否攻读博士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报考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七、如何报考贵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按照相关报考政策,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办法、报名时间同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

八、贵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如何培养?学制几年?我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完成所修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年。

第四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注意事项201310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学术型硕士生学位申请及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各位同学:

每年6月和12月校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研究生学位申请事宜。请我院申请学位的同学严格按照学校的学位论文规定和申请流程,掌握提交申请学位的时间节点,准备学位申请的相关材料。请同学们注意以下事项:

1、要对照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检查课程学分完成情况,检查成绩是否合格,是否已按照学校规定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否已按照学校规定在申请答辩前进行论文查重;

2、填写学位申请书(附件表6-1;6-2),正确、如实地填写申请书的内容,其中要求申请人、秘书、导师、评阅人、预答辩主持人等亲笔完成表格规定的书写内容;

3、申请书可以手写或电脑打印。手写材料一定要用黑色或蓝黑色水笔,电脑打印不得任意改变原表格式,申请书的内容不得打印后张贴上去;

4、申请书所填内容和时间应符合学校相关文件的规定。完成论文预答辩(申请答辩时间一般要在正式答辩前一个月),如实记录预答辩内容;

5、向学院提出学位申请时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①学习计划(附件表3); ②文献综述报告; ③开题报告(附件表4);④论文中期检查表(附件表5);⑤申请书(附件表6-1,申请书后含成绩单(成绩单由申请人从系统里打印);6-2)⑥已发表论文的期刊或录用证明;⑦学术活动登记本(参加学术活动10次以上,本人作报告至少1次),综合素质课听课本;⑧论文查重审核表。申请时间在正式答辩前至少一个月以上,同时检查本人是否在网上提交了开题报告(从2010级起要在答辩前半年以上);

6、学院向研究生院报送学位申请者名单,由研究生院在网上公布抽检名单。如被抽中请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程序送检论文;

7、学位申请批准(抽检通过后)由答辩秘书到学院领取2份论文评阅书,论文送审;

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审查专家评阅意见书,符合要求后到学院领取答辩表决票,8、组织答辩(论文答辩原则上不在节假日里进行),学生办理学位答辩的相关手续,打印论文决议书(附件表7-1和7-2);

9、申请书中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必须由答辩秘书认真填写,包括是否推荐优秀硕士论文;决议底稿答辩委员会主席要签字并归档编号。

10、论文答辩后要按照答辩委员会的意见修改,填写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表(见附件表8),导师签字认可;

11、研究生要在网上录入个人信息(研究生院主页右上角)——学位信息上报系统。要详细阅读网上录入说明,正确填写培养类别,如学术型博士、硕士或专业学位,以及毕业时间(按照学位申请的批次时间,如20130620),同时在论文归档时要上交网上录入的个人信息打印件并签名。

12、请务必正确填写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文档名:学号+姓名+专业)和学位申请简况表(文档名:学号+姓名)以便学院汇总。摘要(样本见附件格式2)、申请简况表(见附件表10:分表一;表二)及研究生档案明细表均需上传至学院邮箱:1300094746@qq.com;

13、论文上传图书馆;

14、备齐归档材料,按顺序编号,携带网上录入的个人信息打印件(本人签字),办理归档手续;

15、持离校通知单办理离校手续(离校通知单,见附件表11)。

注意:以上论文规定和要求以及相应表格均可进入研究生院主页→学位工作中查找,相关的申请表格也可在我院网站或附件中查看。

土木与交通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十月

附件: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相关表格与格式 学位论文归档材料总汇与顺序:

1、河海大学研究生业务档案情况表(见附件:表1)(不编号);

2、研究生业务档案卷内目录(见附件:表2)(不编号);

3、研究生学习计划(见附件:表3);

4、文献综述报告;

5、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及开题报告(见附件:表4);

6、论文中期检查(见附件:表5);

7、学位论文(标准装订,注意论文内页本人签字)(见附件:格式1);

8、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书1份(非人事档案专用,见附件:表6-1);

9、学位论文评阅书2份;

10、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及答辩委员会决议书1份(非人事档案专用,见附件:表7-1);(决议书最后有签名的一页请复印一份自己备用)

11、发表论文或证明;

12、学位论文修改情况说明(见附件:表8);

13、其它(含学术活动登记本、综合素质课听课本等材料)。(以上3——13项按序在右上角用铅笔编号,凡是有文字的页面都要用铅笔在页面上方编页码,包括决议书中的答辩委员会决议底稿和表决票)

以下材料不编号放在归档材料的后面上交(16K):

14、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书(人事档案专用,见附件:表6-2)(不编号);

15、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及答辩委员会决议书(人事档案专用,见附件:表7-2)(不编号)。

第五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

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招生学位类别、专业及人数

(一)招生学位类别、专业

2010年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见《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见《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人数

201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500人(具体待国家招生规模下达后确定),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2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10人(含推荐免试农村教育硕士100人)。招生简章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阶段学校根据报考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微调。推免生拟接收人数包含在专业目录公布的人数中。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或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党校学历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学历不能报考;

(6)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后方可报考;

(7)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自学考试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二)报名参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人员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2、报名参加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除外)、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名条件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相同。

(三)推荐免试 被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应是教育部批准具有推免生推荐资格高校的正式推荐,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习成绩优秀,在校学习期间无课程补考且外语成绩达到我校专业要求,具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良好素质者。

三、报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均由考生自由选择,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信息确认两个阶段。

(一)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2009年10月16日至31日,现场确认时间2009年11月10日至14日。考生应先参加网上报名,在规定时间到选定的报名点进行报名信息确认、交费、照相,逾期不再补报。

(二)地点 考生在网报时选择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三)报名程序

1.了解报名信息。2009年9月、10月考生登陆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网页

(http://master.nwnu.edu.cn/index.asp)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了解报考信息,选择报考专业,抄录学校、院系(所)、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信息的代码和名称。

2.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09年10月16日至31日,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选择现场报名点,填写报考相关信息。

3.考生现场报名。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至14日(以报名点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持毕业证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报名期限内到指定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交纳报名考试费、确认报名信息。

四、资格审查

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阶段进行,考生来校参加复试时须提供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学校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全国统考时间2010年1月9日至10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考我校美术学专业、艺术学01—03方向、艺术硕士(美术)第四单元素描科目考试将于2010年1月1日在我校进行,考生凭身份证、准考证于2009年12月31日到我校美术学院报到。

2.初试科目。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少数专业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外语、思想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和体育综合课满分为300分,其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各为150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公共管理硕士为外语、基础课两个单元;体育硕士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外语、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体育综合300分;其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各为150分。

初试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3.全国统考联考科目及代码: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

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

一、302-数学

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专业基础、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其余科目为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2ⅹⅹ”表示第2单元考试科目,“3ⅹⅹ” 表示第3门单元(基础课)考试科目,“6ⅹⅹ”或“8ⅹⅹ”表示第3单元(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9ⅹⅹ” 表示复试考试科目,“ⅹⅹ”为考试科目顺序号。

各统考科目的考试范围请参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大纲。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见《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按考试科目代码查询)。

(二)复试

1.复试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部分,是对初试成绩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的考查。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采取不同复试标准。

2.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要求,对上线考生进行专业课笔试、外语口试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需参加2门本科主干课程考核,复试科目请查阅我校201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应参考书目请直接咨询相关学院或登陆相关学院网页查询。

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六、体检

考生体检在复试和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注册学籍。

七、录取

1.经复试和政审后,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硕士生,与国家计划硕士生录取标准相同。

2.招收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均实行合同制。考生被录取前,学校、用人单位和拟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三方,必须分别签定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合同。

八、学习年限

我校硕士生培养采取全脱产学习形式,学术型学制3年,专业学位学制2年。

九、就业

硕士研究生毕业采取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和按协议就业两种方式。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或委托单位。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主要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其就业去向。

十、其他事项

1.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2.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学校寄发考生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材料,须在2010年8月前有效,请考生务必详细填写,因通讯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自负。

3.考生在初试中,如有一门初试科目缺考或违纪,则该考生所有初试科目试卷均不再评阅。

4.考生应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学院主页(http://master.nwnu.edu.cn/index.asp),我们会及时将有关招生信息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5.初试成绩单和复试通知由考生自行上网查询,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6.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

下载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级全日制学术学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