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新发[2011]7号
中共新街镇委
关于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村(居委会)党支部、镇直党组织:
为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质的村干部队伍,把“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村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随县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随县发[2010]20号),现就我镇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主题,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职数配备、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待遇报酬等工作环节,建
立“选拔、教育、管理”于一体,“责、权、利”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完成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目标
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村干部队伍。
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在职数范围内,达到每村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1名35岁左右的村干部、1名妇女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逐步达到35岁以下的占15%,36岁至45岁的占65%,46岁以上的占20%;村干部队伍形成以40岁左右为主体,大专以上学历占60%的结构比例。2011年,全镇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村主职干部。
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使村级党组织书记具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等相关待遇,使村干部政治上有发展空间,经济收入稳定增长,退岗生活得到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和规范工作职责,提高村干部工作效率
1、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根据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农村实际,村干部要认真履行好五项工作职责。(1)推动科学发展。村干部要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2)带领农民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3)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4)维护农
村稳定。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5)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落实党的决议,执行党的制度,做好党的工作,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
2、合理确定村干部职数。人口在1500人以下的村配备村干部3人,1500-2000人的村配备村干部4人,2000人以上的村配备村干部5人。每村应至少有一名妇女村干部。积极倡导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主任。由市、县、镇选派的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在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不占村干部职数。实行村干部编制化管理,完善村级申报、乡镇审核、组织部门审批的编制确认程序。
3、推行村干部定岗定责。本着精干高效、合理分工、一人多职的原则,除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得兼任村会计外,其它干部岗位全部实行定岗定责、交叉兼任,每个岗位可承担2-3个职位的工作职责。要细化量化每个岗位职责和主要任务,强化责任,严格管理。对兼职较多、任务较重的岗位,可视本村经济发展情况,给予适当补贴。村民小组组长一般由村干部兼任,但必须经村民小组会议推荐产生。
(二)建立和完善选拔机制,增强村干部生机活力
4、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符合“一肩挑”条件、群众公认度高、村委会班子相对较弱的村,将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依法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对个别行政村中党员中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要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选派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要选好配强村委会班子,待条件成熟后再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都符合“一肩挑”条件,工作积极性都比较高的,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办法产生,落选的可参加副职的选举。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从中择优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必须达到85%以上,“企业家型”村党组织
书记的比例必须达到30%以上。由县、镇选派的优秀机关党员干部
在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不再进行选举或重新任命。切实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任免事前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
5、培养选拔“双高双强”型村干部。要扩大用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切实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懂经营、善管理,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村干部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要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资历、职业等界限,采取“选”、“调”、“派”、“聘”、“考”等多种形式,大胆选拔和启用各种能人担任村干部。进一步突出选配重点,切实抓好“五好”村和后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班子建设。健全不合格村干部调整制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改正;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干部的机制。
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个村每年至少要发展1名党员,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要通过组织推荐、公开选拔等办法,注重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保证每个村有3-5名村级后备干部,年龄一般应在30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要把“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学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切实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镇党委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落实培养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备用结合,及时把有培养潜力的后备干部安排到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也可安排到镇直部门挂职锻炼,促进村级后备干部的成长。
7、健全村干部退出机制。不断畅通村干部退出途径,建立健全村干部退职、辞职和流转等机制。村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
满55周岁的,一般应实行离任制度,按规定领取养老保险金或生活补贴;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经镇党委研究后,可适当放宽离任年龄。年龄较大、任职时间较长的村干部离任后,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具体标准由镇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探索党员村干部与非公企业党务干部流转机制,采取党员村干部与非公企业双向选择的办法,积极推荐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村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专职党务干部,进一步拓宽村干部的出路。
(三)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
8、抓好村干部经常性培训工作。村主职干部要积极参加县委组织的各种培训,镇党委负责培训村副职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它村干部每三年轮训一次,每次集中轮训时间不少于7天。
9、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支持和鼓励在职村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自今年开始,凡取得教育部承诺的国民教育系列正规院校本科以上学历的,一次性奖励500元;凡取得教育部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正规院校专科以上学历的,一次性奖励300元,力争60%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今后新配备的村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在读);新配备的其他村干部,一般应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要积极创新村干部培训形式,采取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基地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年轻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到高等院校深造,提升素质,拓宽视野,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10、加强村干部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不断拓宽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成为村干部接受经常化教育的主要平台。结合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建立1-2个镇级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示范基地,完善培训基地功能,充分利用示范培训基地,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四)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增加村干部报酬待遇
11、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对优秀的年轻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招录为乡镇公务员或选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对担任村干部20年以上,工作勤奋、实绩明显、群众威望较高的村干部,积极申报镇级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或组织外出休养;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积极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12、努力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认真贯彻《湖北省增加村干部岗位补贴实施办法》(鄂组发[2008]5号),落实县级财政发放的建制村1000元村干部岗位补贴和转移支付资金,保证村干部工作报酬逐步提高。要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工作报酬,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副职干部的工作报酬。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要重点用于解决和保障村干部的工作报酬。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奖励政策。
13、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村主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和正常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贴政策。逐步落实村副职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正常离任其它村干部享受生活补贴实施办法。
(五)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
14、加强村干部档案建设和管理。镇党委建立规范的村干部档案,做到村干部一人一档、内容及时更新、信息齐全真实,并做到微机化管理。村党组织建立党员个人档案、村后备干部档案、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农村实用人才档案。
15、健全村干部工作绩效奖惩制度。推行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按照6:4的比例,将村干部工作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把绩效报酬与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民主评议结果和综合评价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村党组织书记的年终考核由镇党委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发放
全额绩效报酬,同时,可享受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奖励政策;评为称职等次的,兑现全额绩效工资;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分值比例确定绩效报酬;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不得享受绩效报酬,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具体考核办法按照《新街镇2011年村级工作目标管理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新办发[2011]号)组织实施。
16、完善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对实绩显著、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村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要予以关心和照顾。要建立村干部健康档案,定期组织村干部体检。对连续2年岗位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或连续2年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党组织考察确认,原则上委任制干部予以免职,选举制干部劝其辞职或依法提请罢免。
17、完善村干部财务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制度。严格把好会计审核关,积极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做好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村“两委”主要干部届中审计工作,届中审计面每年不低于30%,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公布,对审计中发现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坚决予以查处。实行村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凡有夫妻关系、直系亲属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原则上不在同一村同时担任村干部职务。
18、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村务要事“两会制”决策程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都应召开村“两委会”,形成提议,由党员大会集体研究提出预案或建议,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健全村“两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完善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办法,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六)健全和强化领导机制,为村干部营造良好环境
19、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对中央和省市县下拨的村干部激励保障经费,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镇要加大对村级党组织党
建经费投入保障力度,并将村干部工作报酬,村办公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作为保障重点,保证每村每年办公经费、党组织办公经费不低于2万元。
20、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镇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为村级发展致富项目和产业积极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安排资金项目要向贫困村、薄弱村、后进村倾斜。镇党委、政府引导和帮助村级组织谋划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
21、大力培养和表彰先进典型。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培养、宣传、表彰优秀村干部工作。结合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十佳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村干部”、“双建双带”示范标兵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改进 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中共新街镇委办公室2011年3月28日印
共印30份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湘发[2007]10号(2007年4月26日)
为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培养和造就一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村干部队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村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事迹层,加强基层,进一步关心村干部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全局,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着眼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村干部队伍,为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通过五年努力,村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村干部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力争每村有1名30岁左右的干部,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中,30岁左右的人数应有所增加;每村至少有1名女干部。村干部后备力量按1:1的比例配备。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45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学历,逐步实现每村有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二是村干部队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三是村干部队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充满活力的村干部选任、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四是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村干部的基本补贴与奖励相结合的待遇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村干部补贴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营造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干部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选拔农村优秀人才,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那些靠得住、有文化、有本事、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从严控制村干部职数。
改革和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村民委员会换届中推行的“四提倡一注重”选举村干部的做法,保障党员和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进一步拓宽选任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鼓励乡镇干部按程序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按程序担任村干部,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并将他们作为将来补充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对本地一时没有合适村干部人选的村,可从县、乡选派干部按程序担任村干部,也可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县市区委、乡镇党委要逐村建立一支素质较好、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尤其要选好村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条件成熟的按党章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担任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成员,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注重组织形式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规定,积极试点,探索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组织领导班子“三位一体”、主要负责人由一人兼任、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改善队伍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领导班子活力。
四、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大对村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增强素质,提升能力。
构建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培训体系。从2007年开始,省里每年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200名左右。各市州、县市区要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培训力度。其他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每年组织培训一次。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建设。市州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巩固和完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增强基地培训功能,提升基地管理水平。要把培训村干部与培训农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争每名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作用。实现村村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每个站点每月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2次,经常开展个性化学习,确保学出效果,用出效益。发挥“红星”网辅助教学平台作用,依托有关院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每个村级领导班子中有1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留存党费适当补充,确保培训经费到位。培训村干部不得收取任何培训费用,不得增加村级组织和农民负担。
五、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村干部的管理
建立村干部备案管理制度。县市区委组织部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备案管理,结合村干部队伍的特点,积极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精神,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在确保村级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村账乡镇监管。坚持和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凡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村党组织的工作事项,除国家秘密外,都要向党员和群众公开。重点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
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制度。乡镇党委应指导和督促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工作目标,明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绩效与报酬、奖惩挂钩。
健全村干部年终考评制度。每年年底,乡镇党委应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等村干部进行年终考评。年终考评一般先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向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并述职,然后组织党员群众对村干部进行评议,乡镇党委依据个人述职、民主评议等情况,对村干部作出组织评定。组织评定的结果,作为村干部奖惩和领取报酬的重要依据。
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会计离任前,要实行任期财务清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由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负责,审计结果必须向村民公示。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还应搞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
六、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待遇
完善村干部误工报酬保障制度。从2007年起,对村干部给予每人每月不少于200元的误工基本补贴,由县市区按村规模大小,每村核定3-5名村干部职数,将补贴落实到人。现行补助标准高于此标准的,按现行补助标准执行;现行补助标准低于此标准的,按此标准执行。建立奖励制度。奖励标准由各村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状况和村规模、人口数量、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提出,报乡镇政府审定。对其他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误工补贴,由村视财力状况适当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偿制度。
建立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对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卸职、离任且现年龄在60周岁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村民平均水平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按每人每月不少于3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困难补助,由县市区、乡镇核定补助对象,直接发放到人。现行生活困难补助标准高于此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现行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低于此标准的,按此标准执行。对生活困难的其他离任村干部,县市区、乡镇党委要关心照顾,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应列为低保对象。
村干部误工基本补贴和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活困难补助,原则上从财政对村的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解决,省财政要逐年增加对村的转移支付,确保各项补贴和补助到位,并形成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市州、县市区可结合各地实 际,根据财政情况适当给予补贴和补助。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的具体办法和途径。注重从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从2007年开始,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额的公务员编制,面向年富力强、实绩突出、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定向考试,择优录用。对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奖励表彰的优秀村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每个村要有一个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的场所。2007年,着重抓好已列入全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6823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其他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由县市区财政扶持,逐步建设好。同时,抓好已有活动场所的维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定期表彰村干部制度。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三级联创”表彰活动,对优秀村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
七、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将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落实领导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制订工作规划,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县市区、乡镇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机构改革、村组合并等工作统筹考虑,制订总体规划和计划。县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调研,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村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共同做好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与培养年轻干部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和健全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整合组织资源,健全省、市州、县市区党委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强工作力量,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关涉农部门和教育、财政、民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形成抓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努力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切实减轻村干部负担。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组织报告团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和高尚情操,积极宣传农村基层干部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形成重视、关注、支持农村工作的舆论氛围,营造关心、尊重、支持、爱护村干部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博白县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稳定幸福新博白提供坚强的保证,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职责 村“两委”班子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
1.推动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带领党员、群众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建设规划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计划,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带领本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带领群众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3.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到群众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两委”班子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性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 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农牧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4.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群众的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在团结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本村和谐稳定。继续深入开展“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活动,教育和引导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5.加强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机制,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改进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完善村“两委”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村“两委”之间的团结合作。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完善村党支部选举、村级党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大会审议村级重大事项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制度,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完善村民自治的具体制度。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民主政治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扩大党 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依法保障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二、加强村干部自身建设,健全完善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研究探索,健全完善村干部培养和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村干部的办事、用权行为。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村务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1、实行目标责任制。“两委”班子要根据乡(镇)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报经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环境治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综合治理、各项管理工作、为民办实事等方面。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办法,准确评价履职情况,要把考核结果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2、完善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要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个人述职,村委会主任每年要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上进行个人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核和本村党员、群众的评议。健全“两委”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大力推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在党员和党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议,提交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县有关部门负责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每三年对全县所辖村轮审一次,乡镇负责对所辖村的财务每年审计一次,特别是对一些集体收入较大、群众意见较多的村要不定期地进行审计。对审计结果及时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督促村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健全不合格村干部调整制度。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力,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村干部,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组织领导能力差,政令不通,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或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连续病休半年以上仍难以履行岗位职责的村干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独断专行,不讲民主,以权谋私、违法违纪,拒不服从上级组织工作安排,搞虚假政绩获取荣誉及利益的和对重大问题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机制。
(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1.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由 县委组织部负责,村委会主任的教育培训由县民政局负责,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进行。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执行上级的有关政策、引领本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的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大力推行村干部岗前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工作制度,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必须参加县上统一组织的任前上岗必备知识培训,培训期满后颁发上岗证书,持证上岗。
2.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县委组织部将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分别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牵头,县委党校和各乡(镇)党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不少于7天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级集中培训。建立以会代训制度,乡(镇)党委每年要结合谋划工作思路、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通过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对“两委”班子进行能力培训。“两委”班子的培训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县、乡及相关部门培训责任,分期分批进行教育培训。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要有针对性,本着“需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两委”班子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培训现代农业、市场经济、项目建设、法规政策、实用技术、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4.创新培训方式。要充分利用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等方式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引导作用,开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村干部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学习先进经验,激发创业动力。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努力使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达到一定比例。
5.整合培训资源。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要求,加强县委党校、乡(镇)流动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完善教育培训设施。发挥县委党校、乡(镇)流动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县农科教培训中心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广泛开展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
(三)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保证合理经济待遇。村干部报酬要根据本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由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成补贴构成。要依据当年本村集体纯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其承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实行绩酬挂钩,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乡(镇)党委、政府要根据考核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积极鼓励村干部领办、创办乡(镇)企业和经济实体,以调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强化养老保障措施。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全区村干部 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经常性帮助离任村干部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困难。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按照县上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生活补助。
3.加大激励奖励力度。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乡(镇)党委要在政治上关心村干部,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在“创先争优”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注重培育树立村干部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发挥好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对村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支持和督促他们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要把抓落实的情况纳入乡(镇)党委向县委报告村级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研究制定加强农牧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乡(镇)党委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档案,对村干部实绩考核、民主评议、调整任用情况要及时上报县委组织 部、县民政局备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要对乡(镇)党委、政府落实有关政策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村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政策规定,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选拔任用村干部,支持和保障村干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保证村干部报酬待遇得到落实。建立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和确定村干部工作职责,形成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村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3.强化督查,确保成效。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乡(镇)、村实际,强化工作措施,配合上级部门制定配套政策。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纳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统筹兼顾,抓好其他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工作。县上四大班子联系乡(镇)领导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联系乡(镇)的一项主要工作,切实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不断提高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县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解决。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协调解决和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农牧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乡(镇)党委书记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第四篇:镇委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报告
按照中、省、市、县的相关规定,镇党委、政府严格执行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照规定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安排,周密部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提出了整改措施,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深入村社,密切联系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做好农村工作“宣传员”、“服务员”。现将我镇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和教育,从思想上切实树立服务大众,厉行节约的思想。
十八大召开后,镇党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十八大会议精神,着重学习了习总书记的反腐观,尤其是县召开《八项规定》学习落实会议后,镇党委组织召开了专题党委(扩大)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全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了“八项规定”内容的认真学习和传达,及时制定出了我镇贯彻实施意见。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分成8个组,由党委成员任组长开展了专题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习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非常及时和非常必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紧迫性,它对新时期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会议要求全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自觉遵守和践行好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不准”,自觉遵守好机关各项管理制度,树立“三员”思想,切实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做好当前工作。
二、对照检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从行动上落实厉行节约,改进作风。
由镇党委牵头,镇纪委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和镇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了自上而下的自查自纠活动。通过采取组织约谈、诫勉纠错、全面剖析等方式,严格对照“八项规定”要求,下大气力查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反腐倡廉、源头预防工作调研不深,研究不够,思考不足,缺少新思路、新举措。二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有关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抓好责任制分解,责任督促,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关键环节的落实,建立阳光、高效、诚信政府。
2、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值班制度和去向告知制度。自觉遵守上班时间,做到上班要签到,去向要告知,值班要到岗。严禁上班打游戏、聊天、炒股,喝茶、打牌、赌博等。
3、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一是公务接待必须经请示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接待;二是镇内接待每人不得超过30-40元标准,县上接待每人不能超过40-50元标准,上班时间中午公务接待一律不准喝酒;三是公务接待一律不发包包烟,不发红包和有价卡(券)。
4、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采购、重大支出必须经过党委集体讨论,民主决定。坚持集体领导,分级负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
5、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和“八项规定”,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堵塞漏洞,不断提升惩治预防腐败的能力。
四、认真排查,及时整改
1、从现在起,镇直各单位、部门、各村、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根据习总书记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自查,及时整改。
2、镇纪委要及时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常态的管理办法,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第五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
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7年4月26日)
为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培养和造就一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村干部队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村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视基层,加强基层,进一步关心村干部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全局,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着眼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型村干部队伍,为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通过五年努力,村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村干部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力争每村有1名30岁左右的干部,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中,30岁左右的人数应有所增加;每村至少有1名女干部。村干部后备力量按1:1的比例配备。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45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学历,逐步实现每村有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二是村干部队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三是村干部队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充满活力的村干部选任、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四是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村干部的基本补贴与奖励相结合的待遇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村干部补贴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营造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干部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选拔农村优秀人才,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
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那些靠得住、有文化、有本事、群众公认、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从严控制村干部职数。
改革和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村民委员会换届中推行的“四提倡一注重”选举村干部的做法,保障党员和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进一步拓宽选任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鼓励乡镇干部按程序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按程序担任村干部,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并将他们作为将来补充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对本地一时没有合适村干部人选的村,可从县、乡选派干部按程序担任村干部,也可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县市区委、乡镇党委要逐村建立一支素质较好、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尤其要选好村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条件成熟的按党章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担任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要把发展党员、选拔后备干部、培养实用人才和村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注重组织形式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规定,积极试点,探索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组织领导班子“三位一体”、主要负责人由一人兼任、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改善队伍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增强领导班子活力。
四、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大对村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广大村干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
构建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培训体系。从2007年开始,省里每年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200名左右。各市州、县市区要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培训力度。其他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由乡镇党委每年组织培训一次。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市州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巩固和完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增强基地培训功能,提升基地管理水平。要把培训村干部与培训农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争每名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作用。实现村村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每个站点每月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2次,经常开展个性化学习,确保学出效果,用出效益。发挥“红星”网辅助教学平台作用,依托有关院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教育,为农村培训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每个村级领导班子中有1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留存党费适当补充,确保培训经费到位。培训村干部不得收取任何培训费用,不得增加村级组织和农民负担。
五、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村干部的管理
建立村干部备案管理制度。县市区委组织部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实行备案管理,结合村干部队伍的特点,积极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精神,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在确保村级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村账乡镇监管。坚持和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凡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村党组织的工作事项,除国家秘密外,都要向党员和群众公开。重点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
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制度。乡镇党委应指导和督促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工作目标,明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绩效与报酬、奖惩挂钩。
健全村干部年终考评制度。每年年底,乡镇党委应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等村干部进行年终考评。年终考评一般先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向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并述职,然后组织党员群众对村干部进行评议,乡镇党委依据个人述职、民主评议等情况,对村干部作出组织评定。组织评定的结果,作为村干部奖惩和领取报酬的重要依据。
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会计离任前,要实行任期财务清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由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负责,审计结果必须向村民公示。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还应搞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
六、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待遇
完善村干部误工报酬保障制度。从2007年起,对村干部给予每人每月不少于200元的误工基本补贴,由县市区按村规模大小,每村核定3—5名村干部职数,将补贴落实到人。现行补贴标准高于此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现行补贴标准低于此标准的,按此标准执行。建立奖励制度。奖励标准由各村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状况和村规模、人口数量、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提出,报乡镇政府审定。对其他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误工补贴,由村视财力状况适当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离职补偿制度。
建立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活困难补助制度。对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卸职、离任且现年龄在60周岁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村民平均水平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按每人每月不少于3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困难补助,由县市区、乡镇核定补助对象,直接发放到人。现行生活困难补助标准高于此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现行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低于此标准的,按此标准执行。对生活困难的其他离任村干部,县市区、乡镇党委要关心照顾,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应列为低保对象。
村干部误工基本补贴和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活困难补助,原则上从财政对村的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解决,省财政要逐年增加对村的转移支付,确保各项补贴和补助到位,并形成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市州、县市区可结合各地实际,根据财政情况适当给予补贴和补助。
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的具体办法和途径。注重从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从2007年开始,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额的公务员编制,面向年富力强、实绩突出、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定向考试,择优录用。对受到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奖励表彰的优秀村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切实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每个村要有一个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的场所。2007年,着重抓好已列入全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6823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其他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由县市区财政扶持,逐步建设好。同时,抓好已有活动场所的维护和管理。
建立健全定期表彰村干部制度。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三级联创”表彰活动,对优秀村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
七、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将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落实领导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制定工作规划,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县市区、乡镇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机构改革、村组合并等工作统筹考虑,制定总体规划和计划。县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调研,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村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共同做好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与培养年轻干部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和健全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整合组织资源,健全省、市州、县市区党委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强工作力量,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关涉农部门和教育、财政、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形成抓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努力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切实减轻村干部负担。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组织报告团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和高尚情操,积极宣传农村基层干部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努力形成重视、关注、支持农村工作的舆论氛围,营造关心、尊重、支持、爱护村干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