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村干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持续发展调研措施(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5:3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村干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持续发展调研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村干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第一篇:强化村干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村级干部队伍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为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学习实践活动水平,切实找准村干部队伍在服务农村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充分发挥村干部队伍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活动安排,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个别走访、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对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辖4镇4乡,101个行政村,679个村民小组,有村组干部1027名,其中村“两委”班子成员621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96名,村文书、妇联主任164名,下派村支部书记5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村支委班子成员505人,平均年龄43.2岁,其中,女委员74人,35岁以下89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00人,后备干部101人;村委会班子成员525人,平均年龄44.4岁,其中,女委员62人,35岁以下61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18人,后备干部88人。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把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坚持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与调动工作积极性相结合,从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入手,在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以及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总体上看,全县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文化程度、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健全培养选拔机制,不断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切实把选好配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作为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措施,努力使一些有本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能人”、“强人”进入到村级班子中。一是切实加大村干部选拔改革力度。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村“两委”班子职数,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委会“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等综合改革措施,着力加快推进村级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高效化进程。2007年,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全县101个村的62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女委员136人,占21.9%;35岁以下150人,占24.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18人,占51.2%;村“两委”交叉任职人数409人,占65.9%;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34个,占33.7%,村级干部队伍综合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二是不断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通过从村级后备干部中提、从优秀致富能手中选、从县乡干部中派、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挑的办法,多渠道选配村级干部。2002年以来,县委先后从县乡机关中选派了75名文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后进村、贫困村任党支部书记,不仅有效改善了村级班子结构,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活力,而且为拓宽村干部选拔任用渠道、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特别是2008年,县委进一步加大了村干部选派力度,一次性从县乡机关中选派27名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工作,并选聘9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为进一步发挥村级班子堡垒作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三是大力培养后备干部。各乡镇、各村级党组织着眼于农村工作的长远发展,按照县委总体安排,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后备干部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建立了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考核使用制度等,通过大力培养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等三种类型优秀人才,着力提高农村后备干部的“双带”本领和综合素质。近年来,共培养具有产业、科技、致富带动作用的后备干部210名,其中,158名后备干部进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7名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19名担任了村委会主任,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狠抓县、乡党校、村级党员活动阵地与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以及农民素质培训基地配套建设,全县101个村级党员活动阵地全部实施了规范化建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培训设备,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22个,切实形成了立体复合的教育培训网络,为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参加学习、查阅资料、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各乡镇党委、各村级党组织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大会交流和领导干部上党课等“静态”学习培训形式和外出观摩、实地调研等“动态”学习培训方式,将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菜单式”学习教育培训之中,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常用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反腐倡廉等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干

部自身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其依法行政、科学发展的本领和能力。200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50余场次,培训村干部2000余人次,村干部培训率达100%。另一方面,狠抓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县、乡、村分别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并结合各自实际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

行培训辅导,切实提高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提升村干部素质为目标,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集中培训,重点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实用技术方面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各级党组织在认真抓好村干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补助学费的办法鼓励村级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选派村干部外出考察观摩学习等培训方式,促使村干部更新知识、开拓视野。近年来,先后组织56名村干部赴外地观摩学习,选派26名村干部参加了区、市党校的教育培训。

(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县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并对其领取补贴、享受待遇、保障激励、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具体规定,有效促进了村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一是政治上关心村干部。县委、政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村干部每年都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工作表现出色的下派挂职村干部及时予以提拔使用,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先后有21名挂职村干部得到提拔,其中16人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5人充实到县直机关单位。同时,对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任职20年以上的正常离任村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由县委授予荣誉证书或荣誉奖牌,并发给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在职期间被评为区级以上劳动模范或市级以上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村干部,离任时给予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补贴,并享受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政策,切实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生活上照顾村干部。探索建立了村干部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定期登门走访制度,做到村干部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采取“基础补贴+绩效补贴”的计发办法,在自治区认定我县享受村干部职务补贴人数为98个村、294名村干部(每村3名村干部)的基础上,考虑我县地域面积大、村组之间距离远等因素,将全县372名村干部全部给予职务补贴,并将村干部年人均职务补贴标准由2007年的2600元提高到3936元,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为着力提高村干部保障水平,2004年我县研究制定了《**县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区率先推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使符合条件的144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已有50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按月领取160—175元不等的退养费。2008年,按照自治区《关于建立全区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精神,本着保障有力、扩面提标、衔接合理、过渡有序的原则,制定了新的《**县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全县享受任职职务补贴的372名现任村干部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进一步扩大了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面。同时,县上筹资52万多元,对2004年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以前累积任职3年以上的441名离任村干部按照任职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并对生活确实困难的在职或离任村干部采取纳入农村低保、发放生活补助等办法解决其生活困难,切实形成了村干部政治上有依靠、经济上有收入、离职后有保障的良性管理机制。三是工作上支持村干部。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支持村级组织加快发展。近年来,县上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新建、维修村级活动场所73个,为全县101个村配备了电教设备;投资70余万元,对101个村级党员活动阵地进行了规范化建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施设备。研究制定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关于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发展壮大甘草滩羊产业的意见》,并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村集体经营性年纯收入超过10000元的村,从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中提取20%作为村干部工作报酬,切实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目前,全县村村都有了发展项目,90个村有了稳定收入,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村54个,3—5万元的村9个,5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同时,切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标准,2008年,县财政为每个村划拨办公经费6000元。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实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各乡镇每年都与所属各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对实现当年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村干部予以重奖,最高的可奖励3000元奖金;对当年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将视情况扣减绩效工资;对连续两年完不成经济增长指标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进行整改;对连续三年经济增长缓慢的,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村级事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同时,健全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及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民主理财制度等,为村级管理有序进行提供制度保证。二是狠抓村务公开。切实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对农村低保、村级财务、救济救灾、退耕还林、草原承包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公开公示,让群众应知尽知,应知早知。全面推行了以党员集中活动、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集体议事为主要内容的“党群议事日”制度,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民主工作氛围。三是狠抓考核监督。建立了村级干部个人档案,制定了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将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任职职务补贴发放、表彰奖励、考录公务员等相挂钩,形成了村干部奖惩激励机制。探索推行了村干部“一述双管三评”考核办法,通过个人自述,目标管理、责任管理,群众评议、干部互评、组织考评,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健全完善了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加大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近年来,共处理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村干部2人,其中,免职1人,给予纪律处分2人,有效净化和纯洁了村级干部队伍。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综合素质问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视野狭窄,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弱,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较差。还有个别村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手段来开展工作,处理工作方法简单,抓不住重点。在工作指导上,习惯于当“传声筒”,“留声机”。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富。

二是报酬待遇问题。村干部常年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任务艰巨,工作辛苦,压力大,基本上是脱产干部,但工资低,收入少。目前,尽管标准比过去有了一定提升,但在物价普遍上涨情况下,现有的待遇不能完全体现一个村干部辛苦一年所应得的合理报酬,加之村干部大都面临子女上学就业、结婚成家、照顾老人等困难。因此,普遍感到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不平衡,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三是队伍建设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流动,造成了农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解决村干部政策水平低的问题。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对部分村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不高的问题,重点进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对少数村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进行党风党纪和宗旨教育,牢固树立党员吃苦在前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部分村干部自身致富能力差,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帮其学会一技之长,使之尽快发家致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级工作上。二要坚持对村干部分级分层次培训。把专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每年对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轮训2次,对其他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负责组织,每年至少4次。三要拓宽培训渠道。以县乡党校为阵地进行系统性培训,以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进行实践性培训,以请进来讲、送出去学和沉下去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放式培训,以农广校为依托进行提高性培训,以党员电化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四要鼓励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积极实施“农村大学生村干部”培养计划,采取县上补助学费的办法,鼓励有文化、有条件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党校函授教育,力争5年内使全县村干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水平,切实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立足农村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一要选好苗子,严把入口。在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团员推优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中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选拔采取党员推荐、村民群众推荐、乡村党组织考察确定的办法,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着力抓好“三个培养”,即把农村中的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以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针对一些确无合适人选的后进村本着“县乡结合,以乡为主”的原则,从县乡选派一些年轻、有基层工作经验、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本领、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机关干部到村上担任支部书记,以带动班子,抓好队伍,搞活经济。二要定好路子,注重培养。认真落实县委统一部署,组织部门党组织管理考察,驻村工作组定人培养的责任制,按照多渠道选拔、定向培养、科学管理、备用结合,将后备干部纳入素质教育培训范围,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调训,建立科学的培养锻炼机制。三是找准位子,疏通出口。在认真落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坚持做到“给凳子、压担子”。“给凳子”,即先让后备干部进村“两委”班子或担任党小组组长、村民小组长、村团支部书记。“压担子”即让后备干部列席村内一些会议,并按照有关程序适当安排一部分优秀的后备干部参与村里的工作,使之不断熟悉角色。同时,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采取“两推一选”和“公推公选”的办法,把那些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年富力强、有本事、能干事的后备干部及时选进村两委班子,形成有利于后备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从而为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探索建立与村干部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救助、考核评价、公务员录用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制度、村干部年终评议考核办法以及县领导、县直部门联系包村制度等,制定评价不合格村干部标准、处置办法及处置程序等,全面准确地评价村干部,疏通村干部能进能出渠道,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加强实践锻炼,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每年有计划的选派村干部及优秀后备干部到县内外、区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示范点参观、考察、学习,使他们拓宽视野,增加见识,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村干部到乡镇、县直机关单位锻炼、采用外派内挂的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村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锻炼才干。同时,要通过党员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建立下乡驻村干部帮带村干部责任制,落实县乡领导包乡联系村制度,帮助指导村级领导班子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逐步培养建立团结高效、奋发向上、有能力带领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级领导干部队伍。

第二篇:“五项措施”抓村干队伍建设

“五项措施”抓村干队伍建设

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在抓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加强思想建设。要求在职村(社区)干部强化学习意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增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本领。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增强村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树立村干部良好形象。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对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人员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严格进行考核,对作风漂浮、业绩不突出,多数群众不满意或群众意见大,考核不合格的就地免职。四是加强廉政建设。针对群众反映村干部较为集中的问题,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活动,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五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村(社区)必须配备3名以上后备干部,同时要求其中至少有一名学历在高中以上,使两委班子后继有人。

第三篇:强化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

第四篇:强化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xx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xx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

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就医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力度,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实施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县、乡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山区驻村坐诊制度,具体可采取巡回医疗队、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及“千名医生送医进村大行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制度,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在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第五篇:推进旅游业跨越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一、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巩固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知名度为目标,以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主线,突出冬季冰雪风情游和夏季消夏避暑游两大旅游主导方向,加快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点规划编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旅游行业监管和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业实现突破性进展,已成为

拉动市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宾馆餐饮、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的龙头。2008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目前,全市拥有a级景区1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农(牧)家乐97家,旅游宾馆27家,星级宾馆7家,日接待能力达4000余人次;旅游公司2家,旅游车队2家,旅行社25家,旅游商品店105家,旅游特色餐饮500余家,s级滑雪场3家,旅游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近年来,通过举办金山之夏、冰雪风情游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乌洽会、冬博会等宣传推介平台,以及邀请区内外主流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在全疆乃至全国打响了“金山银水”、“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品牌。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总体定位,大力发展冬季冰雪、民俗风情、草原文化等特色旅游,完善旅游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位和档次,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旅游规划不断完善。按照“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立足山水城市特色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修编、《汗德尕特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桦林公园、大小东沟森林风景区初期开发规划及小东沟冰雪度假村、金山葡萄园、五指泉等景区点修建性专项规划,为科学指导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通过争取国债资金、招商引资、社会融资、民间投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实施了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道路硬化、广场改造、城市防洪、荒山绿化、城市亮化美化及俄罗斯步行街、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新行政办公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围绕“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定位,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小东沟、金山葡萄园、金山森林公园、桦林公园、五指泉、西域滑雪场、金山滑雪场等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宾馆餐饮、农(牧)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接待档次和综合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三)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抓住短线游客,作好四季旅游节庆宣传。以冰雪风情游活动为载体的冬季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第六届冰雪风情游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09万元,接待游客19.9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9%、20%;紧抓夏季气候优势和金秋特色风光,推出了消夏避暑游和金秋风光游,2008年7月与克拉玛依区成功缔结为“友好旅游市区”,并将克拉玛依市区定位主客源地,吸引了大批游客,“**人游**”旅游格局在我市初步形成;立足哈萨克民俗风情和草原文化,深挖哈萨克民俗风情游内涵。以阿肯弹唱会、金山之夏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旅游产品,“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品牌逐步打响。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资料推介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开通了**市旅游网站(www.xiexiebang.com),出版发行了《金山银水**》一书,制作了反映冬季冰雪风情游活动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多媒体光碟。三是充分利用乌洽会、旅交会、招商经贸会等展会平台,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2006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中国?**?**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专题新闻发布会,组团在8省10个城市进行了冬季旅游宣传推介。争取到“雪上飞”杯全国高山滑雪比赛、“沃克杯”古老滑雪比赛等大型赛事举办权,开创了全国性体育活动在我市举办的先河。2007年1月,我市第六届亚冬会考察团、古老滑雪表演队赴乌鲁木齐、北京、**、长春等城市进行了冬季旅游宣传推介,同年12月,还针对昌吉、奎屯、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周边城市进行了定向推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旅游市场管理逐步规范。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我市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旅游监察大队效能,旅游监察工作得到加强。一是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出台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市餐饮管理暂行办法》、《**市旅游景区点管理制度》、《**市旅游景区点经营准入标准》等规章制度,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现象得到改变。二是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完善了旅游管理培训体系,采取

院校培训与在职培训、本地培训与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行业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业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三是市场秩序得到规范。结合“百日旅游市场大检查活动”,及时组织旅游、工商、环保、公安、安监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及从业人员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现象,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三、当前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自2005年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短短几年间,我市坚持走“旅游活市”之路,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如规划不完善、设施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旅游格局还没形成,等等,这些都制约了旅游业的大发展,与优秀旅游城市还不相协调,与疆内外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

(一)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完备。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与之规模和结构相匹配的旅游服务设施。但由于我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导致城市基础功能不完善,景区开发档次不高等问题,无法将旅游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

(二)旅游招大商局面还没打开。招商引资是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旅游业投融资环境不尽优化、舆论宣传还不到位、优惠政策尚不健全等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大招商、招大商局面还没有打开。桦林公园、大小东沟、金山森林公园、切木尔切克陨石群等景区点开发建设,托勒海特、五指泉、萨尔阔布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塘巴湖、盐湖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有力的资金支撑,景区点建设进展缓慢。

(三)**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旅游在全区甚至全疆的“龙头”地位已经确立,以其为核心的大旅游格局正在形成。作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市融入大旅游格局的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没有形成与**良好的借势发展局面,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旅游对市域经济贡献率低,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应给予优惠条件扶持。

(四)旅游特色商品开发不足。旅游商品性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偏低。我市的旅游购物收入仅占到旅游收入的9%,远远低于旅游商品消费的平均值(旅游商品消费是旅游产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一般说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30%。);旅游商品规模化生产条件差、档次低、精品少。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市场上缺少真正本地特色的主导性旅游精品;对外销售市场没有打开,旅游购物网点不集中、规模小,企业无利益捆绑、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制约了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

(五)旅游投入机制还不灵活。目前,我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筹资渠道是政府投入。由于我市属偏远欠发达地区,自身财力十分有限,景区开发投入少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游、娱、乐、购等综合基础服务功能无法满足旅游需求,导致景区档次、品味不高,服务功能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六)旅游产业从业人才缺乏。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经营管理及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不规范、设施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缺少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管理队伍。

四、旅游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问题

(一)深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山水宜居、生态园林、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城市定位,依托优势旅游资源,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坚持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入手,加大资金筹措和投资力度,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工程建设,提升**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总体形象。一是要加快城市供排水、供热、供气、道路、桥梁、垃圾处理、停车场(站)、公厕等基础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档次,改善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二是要抓好五指泉、桦林公园、托勒海特、大小东沟、金山森林公园、金山葡萄园等重点支撑性景区开发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业,提高旅游竞争力。三是要抓好宾馆酒店、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商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尤其是抓好星级宾馆酒店建设,提升总体接待水平。四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依托机场、奎北铁路、北-阿高速公路、城市第二出口建设,加快切木尔切克-塔尔郎-冲乎尔道路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旅游大交通格局。

(二)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一是加快疆内客源市场开发,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重点开拓昌吉、克拉玛依以及南疆城市客源市场,形成以疆内短线客源为主,疆外长线客源为辅的客源市场。二是加快内地客源市场开发,突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差异,依托**景区,重点针对长三角及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客源,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三是搞好国外客源市场开发,利用特殊的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周边国家的专项旅游市场。

(三)实施招商引资促旅游战略。旅游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规模大、周期长、项目多。因此,要依托优势旅游资源,结合旅游总体规划,精心整合、筛选、包装、推介一批精品旅游项目,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册,充实项目库,借助全国旅交会、乌洽会、自治区冬博会等展会,利用国家、自治区举办的旅游、招商平台,积极与疆内外新闻媒体衔接,大张旗鼓地宣传“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旅游品牌,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大招商、招大商局面。

(四)完善旅游设施,实现延时、扩容。依托**景区,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规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打造四季游格局等方面,提高**游客在**市停留时间和数量,实现“延时、扩容”目标,使**市真正成为**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

(五)做大做活旅游商品市场。将旅游商品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奔**来、带**走”或“游在**、购在**”的购物格局;建设以俄罗斯步行街、旅游购物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为主的特色街区,形成集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憩商务区,营造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安全放心的旅游购物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而实现**市旅游商品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与销售;围绕旅游业品牌,着重开发“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金山银水”、“额河奇石主产地”等品牌旅游商品。

(六)加快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应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作好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各重点景区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早日将冬季旅游及开发潜力大、相对成熟的景区点纳入旅游大体系规划中,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加快旅游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大力实施“五个统筹”,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走出一条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以**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发展乡村旅游,扩大城乡旅游交流,逐步实现城乡旅游协调发展。我市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山区和乡村,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农牧民脱贫致富,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按照统筹区域发展要求,在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推动区域旅游联合,逐步实现不同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加强市内各旅游景区点统筹协调,打破区域限制,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分布状况和市场需求,对全市旅游景区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宣传促销;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县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三是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充分发挥旅游业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吸引投资、增加收入等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信息中介、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社会事业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并重。四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在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旅游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按照统筹疆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加注重依托周边口岸优势,利用良好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开拓国外市场,吸引国外客商前来投资、观光旅游,打造这片青山绿水。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加快旅游业发展,关键在于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旅游资源,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推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使之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近年来,我市依托**龙头效应,紧紧围绕“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充分发挥“消夏避暑游”、“冰雪风情游”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优势,有力地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

二是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资金短缺是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最大瓶颈,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投资经营主体。旅游业的发展,为民间资金转变为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业的经营开辟了新天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天地。

三是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这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抓住人才资本这个根本,实现旅游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向人才资本转化,为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三)拓宽发展思路,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旅游业发展新跨越。必须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两条主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旅游精品和线路,发展综合型旅游和特色旅游,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在旅游业发展理念上大胆创新,充分认识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要树立全局理念,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实现各乡(镇)场、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形成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良好局面。二要树立开放的理念。放开市场,大力推进旅游投资开发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要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在推进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感情化服务上下功夫、见成效。四要树立建设精品理念。着眼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景区建设、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上与国内旅游先进城市接轨,按先进城市标准打造一流的旅游精品。五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并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是在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上大胆创新,推出全面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新举措。首先,要加强规划工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力求富有创意、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其次,要大力发展周边长线游,积极与布尔津、喀管委、福海县等旅游精品景区点合作,发展长线游,实现**市一日短线游向周边景区点长线游转变。第三,进一步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观光游向商务、会议、度假、休闲游转变。

四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大胆创新,构建整合优化旅游资源的新机制。加快旅游市场开放步伐,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鼓励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形成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新机制。

五是在旅游宣传促销的内容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产品市场。一要全面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和手段。制定科学的营销计划和市场拓展战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宣传促销。二要大力开拓客源地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走出去,请进来”,在稳定和挖掘疆内客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三要推进“依法治旅”。把加强执法监督与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结合起来,实现对旅游市场从部门分头管理向行政联合执法转变,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促进旅游业健康、规范、有序运作。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业大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要紧紧围绕**旅游大格局,充分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旅游知名品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我市旅游业向特色型、规模型、服务型、品牌型迈进。

下载强化村干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持续发展调研措施(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村干队伍建设推进农村持续发展调研措施(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法院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人是工作的主体。在人民法院,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具备了很高的政治、业务、道德素质,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庭审判和执行效率才有根本保证。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理论......

    创新措施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陈作彬

    创新措施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 陈作彬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至关重......

    强化队伍建设,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强化队伍建设,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贫困村增产增效、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抓实贫困村集体经济,找准突破方向和着力重点......

    强化农村消防工作思考措施

    近年来,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农民生活日益富裕,在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消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但从农村消防工......

    干溪村一般党组织整顿措施[最终定稿]

    干溪村一般党组织整顿措施 2012年6月12日至6月15日,我支部按照县委《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

    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当前形势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的情况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还存在不少......

    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当前形势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的情况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还存在不少......

    强化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强化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当前,县(市)、乡(镇)两级政府的公务员队伍,是保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先行者,是构建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