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5: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中共长沙市委办公厅文件长办发[1997]76

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在全省农村普遍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湘办发[1997]31号),现就在我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促进村民自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工作

《村委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村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与新形势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地方由于村务不公开或公开的程度、工作的力度不够,影响了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影响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整体推进,影响了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当作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当作深化村民自治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

二、规范内容,实现村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行村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以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四个环节,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村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财务公开。

(1)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

(2)重大项目的专项收支情况。

2计划生育公开。

(1)年度人口计划及计划内一胎、二胎指标落实到户情况;

(2)计划生育费的征收情况;

(3)年内登记结婚人员名单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结果(每半年公布一次)。

3水电费标准和收缴情况(每季度或半年公布一次电价、用水电量和分户应交水电费以及违章窃电处理情况)。

4粮食征购情况(每年年初公布一次定购任务及分户负担情况)。5农民负担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

(1)乡统筹、村提留任务及分户负担情况;

(2)农业税征收情况;

(3)兴办公益事业的集资费用;

(4)教育附加收支情况;

(5)村办小学收费情况;

(6)农民积累工、义务工情况;

(7)其它经过审批项目的集资情况。

6、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审批发证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情况以及宅基地审批发证情况)。

7、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

(1)村办企业、土地、果园、渔地、农场、林场的承包和经营收支情况;

(2)个人承包、租赁的集体经济项目的分开竞标情况;

(3)村民代表会议对兴办集体企业、开发新项目的讨论结果。

8、村干部工作责任目标、工资报酬情况(每年公布两次,年初对村干部的年度工作责任目标公开,年底公布目标完成情况及村干部工资报酬情况)。

9、奖售、优抚与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每年公布一次)。

10、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多数村民认为应当公开的其它事项。凡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1、统一部署,宣传发动。我市村务公开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层层进行宣传发动。要开好三个会议:市召开各区、县(市)主要领导会议,各区、县(市)召开乡镇(含辖村委会的街道,下同)负责人会议,乡镇召开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组长会议。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新闻单位要将村务公开工作作为近段时期新闻报道的重点,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宣传报道。

2、抓好试点,逐步推开。各区、县(市)要选择1-2个乡镇,每个

乡镇要选择2-3个村进行试点。试点中要注意和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发挥试点的带动示范作用。根据省委文件要求,我市拟在两个乡镇进行试点,并推广点上的经验。

3、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一是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要按照省、市和各区、县(市)的部署和安排,就村务的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场地、公开形式、公开程序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做到村务公开程序规范、内容规范、时间规范、形式规范、管理规范。二是要加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督查力度。市各区、县(市)以及乡镇要设立村务公开监督电话;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深入村组进行调查研究;各乡镇要成立由纪委、审计、监察等人员组成的村务公开检查监督小组,定期对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村要在醒目位臵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布栏,重大问题要及时公布。要成立由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每季度对村务进行一次清查,年终全面审查,要将审查结果打印成册发到各村民小组并定期向村党支部和乡镇报告;要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将每次公布的内容和审查结果存档备查,并设立村务公开内容登记簿。

4、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在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的工作中,坚持反对和防止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严肃处理搞假公开和半公开的人和事,确保村务公开取得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要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进行。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村要先行一步,对于少数软弱涣散的村,要先整顿班子再进行。对于在财务问题上群众反映强烈的村,要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再公开。在实行

公开时,要具体落实好长办发[1997]14号通知中规定的“六清理”,即:清理帐目是否清楚、完整,与实物是否相符,有无违法和侵占行为;清理经济承包手续是否完备,定额是否合理,有无以权谋私行为;清理计划生育工作是否按规定落实,有无虚假和违反规定的行为;清理土地管理是否合法,有无乱批乱建行为;清理工程建设是否进行公开招标,有无从中非法牟利行为等。清理重点是从1996年至1997年度村级财务帐目,主要是进行“七查”,即查资产,看集体家底;查帐款,看有无白条子顶现金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查凭证,看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分录是否正确;查税金,看上缴和减免税去向;查各项收入,看是否全部入帐;查各项支出,看有无不合理开支;查债权债务,看欠款回收情况。要求1998年1月底前上报清查结果。

对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纠正,并逐项落实,逐项公开。同时,要把村务公开与整建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结合来,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结合起来,与公开评议干部结合起来,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领导,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工作的水平

为了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成立长沙市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杜远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吴梦南、刘奇兵、胡越同志担任;成员由周庆宪、章献成、黄更生、魏源诚、彭勃、曹治安、苏克钧、陈芳辉、杨淑辉、罗建军、闵爱诚、王昌奇、卜华桂、邹昆山、张仁杰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内),由苏克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罗建军、陈芳辉同志兼办公室主任。从市民政局、市廉政办、市纪委、市农办各抽调1-2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村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各区、县(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乡镇要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责任制,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由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抓落实。各区、县(市)、乡镇都要抽调一定力量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各村委会要建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小组,具体负责村务公开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篇:浅谈农村村民自治

浅谈农村村民自治

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与农村社会进行互动的一个主要形式,它们之间互动的状况如何。将关系到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能否合理调控。文章就当前我国村民自治中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促使村民自治能更好地良性发展。

关键词:村民自治;选举;民主建设;法律建设

所谓村民自治,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并获得这一区域相应身份的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渠道的形式,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组织,对本区域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依法进行管理、参与的群众性自治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一、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实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几经曲折。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的是行政村体制。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民公社在农村占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农民主意识增强,日益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于是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诞生了。特别是自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农村村民自治逐步深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

1、制度方面

(1)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矛盾突出,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脱节。乡镇政府过度干涉导致村委会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乡镇政府同村委会之间本该是“指导”非“领导”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指出,政府仅仅是对村民委员会工作给与指导、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服从领导,而仅仅是协助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而现实中人民常常把乡镇政府错误的看作是领导。村委会逐渐异化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村委会的成员也逐渐异化为乡镇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村民的代理人。

(2)村委会过度越权。自治权本应该由村民行使,但在实践中,权力往往集中在村委会主任一人手中。村干部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约,一些民选的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在

处理村里的重大事项上,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只有村委几个人决定,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一人说了算,经常造成决策失误,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

(3)村委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农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在农村就是坚持党支部的领导。那么党支部书记还是村民的一把手,村委会主任应该听党支部书记的。这种矛盾严重阻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

2、具体运作方面

(1)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政治素质偏低,当家作主意识不强。村民参与度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则流向了发达地区,使得村民自治落实度降低,参与度低。

(2)村民对村民自治态度冷漠,影响到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及作用的发挥。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冷漠主要表现在村民对于村委会选举的态度上。根据调查,只有刚满1/10的村民对选举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而近一半的村民对民主选举持冷漠态度。村民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否会受到损害,而很少有热情去参与村级政治事务和关心村集体的公益事业。他们中的大多数缺乏法律意识,不注意珍惜自己的政治权利。

(3)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差,凝聚力不强,许多村庄处于瘫痪状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付诸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治性,但在某些程度上注重了个人生产经营,却忽视了集体经济的创造。其实,集体经济是村民自治正常运转的后盾,现实中,村组织凝聚力的缺乏,使得农村村民自治难以付诸实践。村民罢免不了村主任,暴露了法律制度在设计和执行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3、民主选举工作

(1)村民流动性强,很难展开选举,农村社会出现空心化。农民离开村庄越远,参与村民自治成本(车费、来回花销等)就越大。有很多村庄参加会议仅是一些妇女和年迈的老人,他们的议事和决策能力相对较低,很难展开选举。

(2)非正式组织及家长制的参与,在广大农村姓氏、血缘和姻亲,依旧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同姓人、同族人之间产生了相互保护、联合的关系,投票时,村民往往局限于熟人圈子里,他们相信这样的投票会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这种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民主的选举发展。

三、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1、制度方面的对策建议

(1)改善乡村关系

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立法,用法律保护村委会的自治权,防止村委会自治权受到行政权不适当的干预。要用法律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使指导而不是管理关系,要明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程序、步骤。同时,要使乡镇政府明确意识到其在农村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以及与村委会的关系,使其意识到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组织,不能对村委会职能的实施加诸不适当的干预。

由于村委会在某些决策上的局限性,乡政府应该以“查、缺、补、漏”的方式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和必要的补充。其实,所谓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主要是指在一个村的村务范围内而言,但是如果超出了一个村的范围,涉及到全乡(镇)、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事务,如计划生育、扶贫、征兵、收购等工作,村委会则应在乡镇的领导下协助乡政府去完成,因此,村民自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能完全不要上级政府的领导。

(2)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要建立适合村民实行民主监督的硬性规定。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要积极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要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3)规范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有许多地方采用的是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的模式以此来解决村级党政关系。这样就减少了树干部的数量,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工作效率。但这种做法只能暂时解决二者关系。因为村委会主任任职资格并不要求一定要是党员,而在实际中,许多村委会主任根本就不是党员。在“一肩挑”的情况下,可能排斥非党员当选村委会主任,这就违背了民意和村民自治的精神。从长期来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关系规范化、制度化之后,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逐步考虑“一肩挑”,这样,既减少了村干部数量,又保障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适当的时候,要实现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功能转换。村级党组织功能转换内容就是要把直接管理生产和全面干预农村社会事务的功能转变为以农村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功能结构。而村委会则应该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动村民各项活动,带

领村民治理好村务,尽量使二者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精神,村民自治正体现了这一宗旨。因而加强农村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第三篇:村民自治制度在广东

村民自治制度在广东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村民自治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区公所到1989年开始实行村民自治,虽然比全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晚了10年,但是广东的村民自治起点高,在“四个民主”方面具有自己的创新,既坚持中央的规定,又有自己的特色。民主选举:从政治象征走向自主参与;民主决策:从少数人说了算到多元主体互动;民主管理:从行政强制转向协商合作;民主监督:从纸上权力变成实际行动。通过总结广东村民自治在选举观察制的引进,解决了选举的公平问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解决了领导权问题,更好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行政化治理向村民自治转轨的经验,对于农村村民自治实践具有模范作用。总结广东在村民自治的经验,有利于基层群众民主政治建设。

广东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广东省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设立区公所,在原生产大队的基础上设立小乡镇。1986年,广东省撤销区公所建立乡镇,撤销小乡镇建立村民委员会,建立村民小组代替原来的村民委员会。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后,广东省于1988年6月发布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组织法)的意见》并进行第一次村级民主选举试点,产生村民委员会,但村民自治制度整体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只是挂了一个“村民委员会”的牌子。1989年,广东省在分析了广东农村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除广州、深圳外)将村民委员会改为管理区办事处作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同时,将村民小组改为委员会,由村民选举村主任(一般称村长或小村长)。这就是颇具广东特色的农村管理区办事处体制。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实践经验颁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了村民自治的法律,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全国尚未实行村民自治的省份提供了具体的村民自治民主规则和程序。《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推动我国村民自治迈进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广东省政府于1998年作出决定,撤销农村管理区办事处,在部分城市采用试点的方式,设立村民委员会,至1999年初,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在全省农村统一实行起来。广东省理顺了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变革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全省范围内撤销农村管理区,村民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官”由村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任命制的制度。广东省的村民自治制度,具体改革措施是,村委会成员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里的重大事情要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务公开,村务每年至少公布两次,财务每月公布一次;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进行离任审计,审计结果必须张榜公布。这些制度的推行,从根本上改变了镇与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乡村干部与村民群众的关系。农村管理区体制的变革,导致了基层治理结构的变化。撤销管理区,建立村委会,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迅速改变了广东省村民自治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农村基层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至2008年上半年,广东制订了《广东省实施办法》、《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广东省村务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顺利完成了四届村委会民主选举,建立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务运作机制,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是国家倡导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制度框架。

村民自治中发挥首要的重要环节是民主选举,村民自治的质量直接受民主选举的影响,民主选举中“民主”的程度越高,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得越好。目前,广东各地已普遍建立了民主选举的村民自治制度。广东的村民民主选举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实行“两推一选”和“二选联动”;二是实行中心选举会场混合投票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投票相结合;三是有正式候选人选举与无正式候选人选举相结合;四是提倡候选人发表治村演说;五是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内率先推行选举员观察制度。民主选举在广东的实践表明,它是合理解决农村公共权力分配的最佳制度安排,在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民主选举中,权力角逐者获得了在阳光法则下竞争的可靠保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和凭借不正当手段夺取农村公共权力的可能性。村民民主选举更多的是把那些思想素质好、办事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广、身体年龄壮的农村优秀分子选举出来了,农民选出了自己信任的当家人,这是民主选举的主流。

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指在农村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问题都必须由村民参与决定的制度。在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广东农村地区广泛建立了以村民为主体的决策民主决策制度。对于涉及村里的重大决定,主要是通过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政小组等形式决定。村民会议是农村最高决策机关。在一般事务决策和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党支部同村委会必须民主协商,集体讨论,反对少数人和个人说了算。在广东农村民主决策的实践中,还有一些地方在涉及农民生产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上引入了决策听证会的形式。

村民自治管理制度的实行,出现了多元民主管理主体和多样化的民主管理方式。村民自治管理制度的实行,使得广东各地的农村自治工作突出强调了村民民主管理的主体作用。过去对农村事务的单一的党政组织管理主体转变为多样化的管理者,即出现了包括村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以及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在内的管理主体,管理权的行使由集权模式转向分权模式。从实行民主管理的方式来看,广东大多数农村主要通过实行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化、对村民委员会的民主评议等形式,实现了民主管理。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后,广东农村民主监督的主要实现形式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村务公开包括设置村务公开栏、确立村务公开日、民主评议会、设立村务监督箱、确定村民议政等形式,直接监督村民自治管理组织干部的管理行为。二是通过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积极活动,包括财务审查与帐目清理活动等有效活动实行积极的民主监督。三是通过实行工作过失追究制度和村民罢免制度实行监督。四是通过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健全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方式实行民主监督。村民民主监督权的行使,对于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起到了富有成效的作用,同时,也对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和遏制农村干部的贪污腐化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广东各地村委会选举中不良现象主要是“贿选”普遍、乡镇政府违规包办村委会换届选举、宗族势力干涉选举、选票不严格等。为了维护村委会选举活动的公正合法,自2002年,广东在第二届换届选举中,就引进了国际社会的选举观察制,适应广东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在历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选举观察制的推行,促进了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选举观察制度,得到了来自广东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研究“三农”问题及农村基层民主的专家学者的推动,并且得到广东省、市、区政府积极响应。选举观察员制度在广东省迅速得到推广,保证了村委会选举公开透明。

广东农村选举观察员主要从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治素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中选聘。省、市民政部门聘任选举观察员,并且颁发聘书,在规定的时期内对选举观察员进行村民自治相关的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认真完成选举观察报告和纠正选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东省各级财政和民政厅为选举观察活动申请经费,对选举观察员的交通和食宿经行补贴,保障选举观察活动顺利进行。广东的选举观察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许多观察员能做好选举记录,能发现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将选举信息结果反馈到民政部门,维护了村委会会选举工作的公平正义,选民能平等地投属于自己的选票,选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选举舞弊行为渐渐减少。

乡镇党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重要基层组织,在村民自治活动中,它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自治取得的成就,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是分不开的,要不断完善党支部角色。

首先,党组织建议权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正确行使。广东农村村民自治中,乡镇政府党组织在不能够直接按照自己的意图任命村委会成员的情况下,通过在村级选举中提出建议名单,行使建议权。乡镇党委行使建议权的实质就是把党的领导同支持和保障开展村民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机结合起来,既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又尊重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从这一点来看,在村级选举中党组织建议权的行使同村民自治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乡镇党委在村民选举委员会召开提名会议前,应根据考察和民意调查的情况,提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候选人建议意见,交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将乡镇党委的建议意见张榜公布或者印发给村民,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作说明。”广东在正确运用党组织的建议权的经验,是将乡镇党委的建议权视为一种选择性权力,有利于使乡镇党委在村级选举过程中始终保持超脱的地位,不必在整个村级选举过程中付出过高的成本。同时,这种建议权也是象征性的权力,它一方面体现党的领导地位,党对村级选举要定原则、定方向,另一方面又表明党组织不是一般的选举机构,不必具体负责包办选举机构的工作事务。

其次,加强地方立法和配套政策法规建设。由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制定颁布的《广东省村务管理办法(试行)》,将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农村党支部同乡镇党委的关系、农村党支部的地位、党支部同各种村级组织的关系、村务管理的原则、村务管理的具体方法、村务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两委”会议与工作制度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一办法对目前政务与村务执行,党支部的地位、作用以及“两委”工作关系与权限边界划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有许多创新之处。

再次,建立农村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包括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养。从培养的主要方式来看,包括集中在党校或农校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聘请有经验的领导讲课等形式。从培训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广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专题研究与探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问题,乡镇党委建设问题,农村党支部建设问题等等。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观念转变和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转变,重新树立了党支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党支部的威信和号召力、战斗力,健全了农村党的组织和民主生活制度。

广东自1998年撤销管理区办事处,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虽然比全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晚了整整10年的时间,但是广东选择在各个方面来推动从行政化治理向村民自治转轨。首先表现为对于选举活动的高质量运作:精心设计选举方案,按照阶段性工作完成换届选举任务;重视组织对选举的有效领导,各地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组成的选举办公室,成立村委会选举领导小组,为选举工作建立层层的组织保障;各地市委政府重视对本地村委会选举工作的宣传发动,从(转41页)(接39页)广度和深度上开展宣传工作;从选民登记、候选人资格、依法公开选举投票几个方面严格按照法律要求组织选举;政府对于村委会选举选举出来的候选人严格把关,并在政府网上公示。其次,是对于选举活动的高标准建制:规定各市的选举工作机构和村民选举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选举过程中增加候选人的回避,避免村委会成员之间有配偶或直属关系;加强各地政府对村委会成员工作的监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道持续奋斗、探索创新的结果。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6年是改革开放38周年,38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广东历届省委带领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为全国改革开放闯路,率先进行探索和实践,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38年来,广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探索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和全面展开、增创发展新优势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历史阶段,正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总结村民自治制度在广东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利于基层群众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篇:村民自治制度

董棕河村村民自治制度

为了促进村民会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文明”)建设,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 村民会议制度

第一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四至第七条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

第三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第四条

村民会议的职权:

1.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2.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

3.制订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向村民代表会议的授权事项;

4.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和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其他事项。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5、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小组和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召开的村民会议议题作出决定;

6.纠正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错误决定。

第五条

村民会议每年一般召开一次,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村务监督小组提议,应当自提议之日起15日内召集村民会议。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受场地限制时可分片或分批召开。所作的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的决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所有村民组织和村民都应当服从村民会议的决定,支持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会议决定。

第六条

村民会议的议程:

1.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2.听取和审议村财务收支报告;

4.讨论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第七条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当认真研究提请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事项,并充分做好召集村民会议的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应当在召开村民会议的五天以前,向村民公告召开村民会议的事项。

第八条

凡参加会议的村民须到各自的联组长处签到。

第二章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第九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七条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重要补充,两者同为村民发扬民主的组织制度和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经村民会议授权对重要村务进行民主决策,对村民委员会工作实行民主监督。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代表和村里的各级人大代表、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组长等组成,后者为当然代表。必要时可邀请驻地部队代表和驻本村的公安等部门的代表参加。

第十三条

村民代表的产生由各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民主推选产生,名额一般按15户左右产生一名,根据本村现状,大约在50名左右。民主推选村民代表的办法,应当经小组村民会议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村民代表要具有代表性,其中妇女应占有一定比例。

第十四条

村民代表任期三年,与村民委员会同时换届,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五条

村民代表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章守法,作风正派;

3.关心集体、办事公道;

4.关心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要求,有群众基础和威信;

5.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

6.依法具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如下:

1.讨论、决定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工作目标、任务;

2.讨论、决定完成国家任务的各项措施;

3.讨论、决定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形式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村经济合同的签订;

4.讨论、决定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公益事业;

5.讨论、决定村1万元以上的财务开支;

6.听取并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人员;

7.制定和修改除章程以外的村民自治制度(规定、办法、守则);

8.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故出缺,其成员满三人的是否要补选;

9、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10、纠正村民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作出的不当决定。

第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一般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含当然代表)提议时,应该召开。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应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五天前书面通知代表,并告知会议议题,便于代表征求村民意见。

第十八条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方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必须由参加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九条

村民代表的权利:

1.对村民委员会的批评、监督的权利;

2.对村民委员会提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3.在村民代表会上表决的权利。

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的义务:

1.听取和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批评;

2.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3.宣传和贯彻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

4.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5.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第二十一条

村民代表的罢免、补选:

1.村民代表因违法等原因丧失资格,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所在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罢免;

2.村民代表因故缺额5人以上时由所在村民小组召开小组村民会议补选。

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二十二条

根据《村民自治章程》第二章第二节有关规定制订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二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会议参加人员,由本届当选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共同参加。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可有一名文秘人员参加会议,负责会议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该参加村党总支邀请的总支委员会会议,简称“二委会”。

第二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会议内容:

1.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

2.研究、讨论日常工作中的一般事项,决定本村章程、制度、规定权限内的有关事项,如调解民间纠纷、扶贫帮困。实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等;

3.研究、讨论、提出村重要事项的草案、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决定;

4.任免由村民委员会权限内决定的村干部、办事人员、企业经营者。

5.研究和决定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具体时间和会议内容并按时告知村民和代表;

6.研究和决定上级政府委托办理的有关事项;

7.研究和决定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会议主持人,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如主任因事不能参加会议时由副主任主持。

第二十七条

会议召开的原则:

1.有事即开的原则,即需要有村委作出决定的事项时,要立即召开;

2.“三三”、“五四”、“七五”的原则,即村民委员有三个组成人员必须三人参加,五个组成人员必须四人参加,七个组成人员必须五人参加,会议才能召开。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表决。第四章 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第二十八条

根据《 村民自治章程》第二章第三节的有关规定制订村民小组会议制度。

第二十九条

村民小组会议一般以各村民小组联组为单位召开,必要时可分小组召开。

第三十条

村民小组会议参加对象:

1.年满18周岁的本联组村民或每户1个代表;

2.特殊情况下可邀请居住本小组的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第三十一条

村民小组会议内容:

1.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

2.学习、实施本村的《村民自治章程》和自治制度;

3.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中涉及村民应履行的义务或要做的有关事项;

4.组织动员村民参加有关的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

5.推选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

6.本小组村民认为要解决的事项。

第三十二条

村民小组会议召开的原则:

1.必须有应到会人数的过半数参加;

2.决定的事项必须有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三条

会议主持由村民小组联组长主持。联组长还要做好会议的签到和记录,会后交村委会归档。

第五篇:村民自治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

一、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村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

二、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后由村民委员会确定,村计生协组织实施。

三、村务公开分固定公开栏和长期公开栏。定期的村务公开栏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调整公开的重点内容。

四、固定的村务公开内容: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以及照顾再生育申办程序、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奖励扶助金申请程序、《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证明的申办程序等。

定期的村务公开内容:再生育情况、流动人口办证情况、奖励扶助制度落实情况等,根据情况每月公开。

五、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协会理事等成员组成。

民主议事制度

一、为使本村计划生育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二、建立村计划生育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视情可邀请村民代表参加。

三、每季一次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公布本村村民的生育情 况、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必要时可通过召开计划生育民主听证会,听取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人实行严格保密,对举报内容及时调查核实,并将核实处理情况反馈给举报人。

村委会工作报告制度

一、村民委员会实行季度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汇报村委会和各工作委员会传达贯彻上级业务部门的精神、指导意见以及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各种决议,决定的执行、办理、落实情况。

二、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主要汇报半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半年工作情况,接受审议。提出下半年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年终向村民代表会议作工作总结和下工作规划的报告,主要报告本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重大村务活动、上级下达的各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接受审议。

四、工作报告会由村民代表大会负责主持召开,由村委会主任报告工作。

育龄群众享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

(1)依法生育的权利;

(2)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权利;

(3)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

(4)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

(5)获得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服务的权利;

(6)获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的奖励、优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求助的权利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7)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其人身权财产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8)公民有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义务:

(1)公民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2)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公民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依法规范生育行为的义务;

(4)公民有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义务;

(5)公民有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

(6)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有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

(7)法律、法规规定的保险期其他义务。

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

签订计生协议的对象:

1、领取一孩生育服务证的夫妇;

2、审请领取二胎生育指标的服务;

3、要求离开本区出外打工,经商的育龄人员。

计生协议由村委会与应签对象,在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时签订。

村委会负责履行好计生协议中规定的应尽义务和职责,负责检查,督促已签订协议的人员,认真履行计生协议中规定的应尽义务。

村委会负责对违反计生协议的人员进行处理。

已签订的计生协议到期后,村委会计生专干应在协议上注销。

计划生育村民代表大会制度

1、村民代表的产生,由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期满后重新举。

2、村民代表的名额,每10-15户推荐产生一名代表,并报村委会备案。

3、代表的基本条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正义感、责任心,在村民小组和群众中及家庭家庭中有一定威信。

4、代表的作用:上传下达,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渗透到群众中去,把思想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每人,促进地方建设和农村稳定,有效地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参政议政,参与村重大决策,村务公开,参与村财务、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6、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

(1)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

(2)遇到重大事情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3)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大会,评议两委计划生育工作,对两委成员进行综合评比,对村务公开提出批评建议。

下载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自制制度

    目录 内容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农村村民自治(含五篇)

    浅谈村民自治 [摘 要]: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梳理了一下村民自治三十年来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村民自治带来的成绩和成就,还反思了现在村民自治......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四项民主“制度民主参与一、有关计划生育的重大事项应当由村计生委及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二、通过村民”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的形式,全......

    某村村民自治制度

    文章标题:某村村民自治制度XX村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主要职责(一)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编制并实施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关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情况姓名:刘神保班级:09社区管理与服务学号:0913033日期:2011-8-25前言: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民主......

    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通知 各村(居)委、镇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不断探索新时期基层计生工作新方法、新路子、新机制,我们在村......

    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入发展[精选]

    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入发展 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 ——对通许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村民自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

    农村的村民自治实践

    村民的自治实践和典型研究 农村的村民自治实践和典型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 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08热工(2)班 姓名:刘威) 内容提要: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相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