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务必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
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务必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包括“村帐乡(镇)管”等方式,对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事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关部门通过信访办理、案件查办和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发现部分乡镇村级财务管理现状仍十分令人担忧。
财务核算不健全,审批手续不完备,财务交待不清,财务支出随意,财务监督不力等问题,成为农村干群矛盾的焦点。“人人是会计,个个是出纳,收钱不入帐,大家都在花”,和“人人收钱,人人管钱,人人管票,人人用钱”的现象比较普遍。
某县纪委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158件,其中举报村级干部的71件,占44.5,反映村级财务及相关问题的32件,约占20;2006年第一季度,全县共受理信访件57,反映村级干部经济问题的16件,占36.4,且有上升的态势。
据了解,目前,村级财务问题可谓“形式多样”。一是对上级下拨款项,包括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专项款物的侵吞。二是对土地征用费的中饱私囊。随着招商引资业务的拓展和建设新城区力度的加大,建房、绿化、修路等基础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长,由此而产生的巨额土地征用补偿费便容易成为“村官”们腐败的目标。三是税款代征过程中的侵吞等腐败,包括有关部门委托村委会直接向村民征收的摩托车养路费、车辆使用税等国家税费。四是对计划生育罚款的擅自挪用等等。如群众举报反映某一村支书利用职权长期拖欠集体资金5000余元,重复领取房屋拆迁补偿费8000余元,采取虚列支出手段套取扶贫资金1.3万元,占为己有。这种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侵占集体资金问题已日渐令群众侧目。
奢侈浪费,大吃大喝,变相旅游,挥霍公款。在一个并不富裕的乡村,五名村干部居然违规报销手机费7000余元,公款开支旅游费用4920元。其余诸如救灾款发放、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专项资金使用不当等等,都成为引发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而所有这些问题,又似乎都可以归结在村级财务管理不透明、财务管理混乱上。
针对村级财务方面的信访问题,各地纪委都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从已开展的工作情况来看,群众比较满意。但这只是解决了“点”上的问题,“面”上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应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依法依纪办事,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办一切事情都要精打细算,讲求实效,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实行村务公开,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狠抓村级财务管理,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全面清理村级财务,建章立制,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要积极探索村级财务管理新办法,大力推行会计委派制,实行村帐乡(镇)管,加大控管力度。要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切实加大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乡(镇)纪委与会计管理中心将该项工作作为源头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追踪审计,对村级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发挥作用,落实到位。
三、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处村干部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履行职责,加大办案力度,将查处村干部经济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稳、准、狠”地予以打击。应当深入农村第一线,加大举报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举报,拓宽案件线索来源。对受理的举报线索,要及时认真地开展初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对违纪违法人员从严处理,决不心慈手软,真正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始终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有力保证。
四、结合办案,切实做好村干部违纪违法的预防工作。村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监督不力,制度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查办案件中,应当坚持“两手抓”,做到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仔细分析违纪违法的原因,适时对发案单位提出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
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怎样建设呢?结合多年的工作,我认为要准确把握六点。
一、找准起点,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认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一要前瞻性规划新农村。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重点乡镇和中心村建设,不搞遍地开花,不片面追求水、电、路的通村率。欠发达的村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村以及城镇化格局尚不明朗的乡镇,尤其要注意科学编制规划。二要和谐性规划新农村。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托水,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农村特色和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庄、庭院和社区。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三要包容性规划新农村。要特别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土家族吊角楼等文化遗产,在充分利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重视和保护土家族、苗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阵地。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前提,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抓住不放。一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牢固树立以工促农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养出3到5个销售过5个亿的骨干企业。二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巩固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以烟叶、蔬菜为主的经作业、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不断壮大以“秦简”、“换金”、“仙仁云雾”等品牌为主的特色茶业,以“武陵青”为主要品种的花椒产业,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业。同时,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提高农产品转化率。三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抓住“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要积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就地向城镇和第三产业转移。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的项目、技术和资金有序回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抓住热点,着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钳制因素,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一是突出抓好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的现状,抓好县乡油路改造工程,实现等级公路连接;抓好以村级公路为主的通达工程和乡镇汽车站场建设,力争到2010年,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的面貌。二是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要依托迁默公路、209国道、花龙公路等主要干道,重点抓好清水坪、毛沟、复兴、水田河、葫芦、碗米坡等重点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依托酉水灿烂文化,建成一批名镇名村,逐步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努力形成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大镇和边贸强镇。三是努力加快水利能源建设。继续抓好病险水库山塘治理、城镇防洪、武水酉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腊洞水库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要加大农网改造力度,优化供电服务质量,力争到2010年,供电保障率和入户率达到100%,基本实现电气化。
四、突破薄弱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是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解决这些薄弱环节上下狠功夫。一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巩固普九成果,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积极引导基础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倾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比例达65%以上。二要突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要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使农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权利。三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逐渐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力争用2~3年时间,乡镇普及敬老院建设,让所有愿意入院的老人全部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到201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五、扫除盲点,不断加快农村生态能源保护 农村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安全,必须着力加以改善。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建立科学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措施和护林人员报酬,切实抓好现有退耕还林面积的管护。重点研究好农民退耕还林后长期的生计问题,坚持把退耕还林与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切实保护森林资源,重点抓好公路沿线、酉水沿线、水库周围、迁陵城区周围和吕洞山、白云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的不法行为。三是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要围绕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劳、整村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以改厨、改厕、改栏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大力推广“猪—沼—菜(果)”的生态模式,着力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率。继续扩大“节材节能”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实施范围,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步伐。
六、攻克难点,努力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讲起来“硬”,做起来“软”,操作难,考核难,所以落实也难,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突破这一难点抓出成效。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八荣八耻”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退耕还林、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效调处化解和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三篇: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总的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问题,二是财的问题,三是物的问题。
人的问题,就是建设主体和建设主导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人的活动。这里所指的“人”,一是农民群众,他们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二是各级干部,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靠农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合力推动。但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人”的主观意识、综合素质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9.2%,而文盲和半文盲还有7.5%。在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要少,文化程度不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掌握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不强。甚至有少数地方封建迷信盛行,陈规陋习严重,这些村的群众,脑袋里装不进新思想,行动上迈不出新步伐。他们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思想保守,缺乏建设新农村的勇气。由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他们难以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如在我县,近几年来,初中阶段每年有千多名学生流失;高中阶段,高一年级有四千多名学生入学,但参加高考的只有一千多名,由此可以想象出欠发达地区人民受教育的现状。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不深。最近,我到农村搞了一次调研,不少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为中央关注新农村建设、关心农民利益而由衷高兴,但也还存在不少忧虑。比如,“是不是喊一阵口号、粉刷一遍墙壁就没动静了?”“会不会又让我们交钱?”“会不会把我家刚盖好的房子拆掉?”,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内容、内涵缺乏应有的了解,认识模糊不清。同时,也有不少农民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的事,就是等着政府来投资建设,他们的主体意识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己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我在调查中得知,部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说,搞新农村建设就是给钱,现在不知道上面能给多少钱,所以还没法确定干什么;有些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帮建单位说,你们把钱拿来、把东西送来就行了,别的就不用你们管了;还有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怎样建设新农村还处于“不管不问不懂”的状态,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
再次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对缺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发家致富,大量外出打工(实际上,欠发达地区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也是来自外出务工),有一定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留守现状突出,他们根本无法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导致很多农村没有合适的村干部人选,农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能力较弱,难以带领农民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如我县的一个扶贫村,省里和县里的扶贫部门都已出钱买好了水泥、沙子、卵石等物资,但由于村干部号召力不强,群众素质不高、积极性差,导致村里的巷道硬化一拖再拖,至今仍未完工。此外,一部分致富能人、素质较高的能人,有的小富则安,缺少开拓精神,帮扶意识不强;有的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享受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地移居城镇,能人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在我调查的6个乡镇的12个村中,95%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素质高的农户打工有了一定的储蓄后,移居到城镇生活。在这些村的村支两委班子中,有4个村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第四是各级干部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却是主导。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须想办法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坚定他们的信心。如在我县,通过问卷调查,有50%的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他们有的认为,像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搞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太大。很多农村特别是山区、林区的农村,由于受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返贫现象较为严重(1990年至2005年,16年共返贫11.4万余人),现还处于脱贫的阶段,建设新农村,那是不敢想的事。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需要大笔资金,而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无法拿出多余的资金去建设新农村的,他们行动的主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影响。此外,欠发达地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也难以跟上新形势的需要。一些基层的干部对建设新农村的理论知识、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原则、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等学习不够、认识不深,没有掌握操作方法和推进手段。还有部分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还停留在过去靠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管理方式上,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转变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引导农民、服务农民上来。
财的问题,就是建设投入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注入。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大部分都需要用财力作保证、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但这些都是欠发达地区目前所缺乏且难以办到的。
首先是农民增收难度大,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现阶段,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等农业收入,文章版权归文秘资源网作者所有!一块是外出打工等非农收入。二十世纪末,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打工潮的刚刚兴起,以及市场等因素影响,农民这两块收入均增长较快,对温饱问题的解决及少数农民提前实现低水平的小康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根本改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变化,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殖业增收已十分困难。
量投资的前提下,旧村复垦还田还林往往难以实现,客观上造成了长期重复占用耕地或林地的现状,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第四篇: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我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我
马财
扎兰屯市蘑菇气镇地处扎兰屯市西南65公里处,东与黑龙江省龙江县接壤,南与兴安盟扎赉特旗毗邻。辖区总面积415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万人,是扎兰屯市西南较大乡镇之一。这里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结合在蘑菇气镇多年工作中所见所闻所感,我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当前,农村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由农转牧,也就是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转为以牧业为主,实行“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农业经营理念。但由于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连续多年自然灾害,农业大幅减产,农民减收,手中资金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政策性因素,农村信贷扶助资金又严重不足,年平均发放额度在1000——2000元/户之间,仅仅能够维持农业生产所需,量小面大,且还款周期短,难以提供足额的牧业发展资金,造成农牧业结构调整转型期资金严重不足,农民虽有牧业养殖意愿,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方面,当地政府这些年尽管也做了大量努力,但由于受财力制约,仍然不能取得较快进展。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积极拓宽国家信贷渠道,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给予足够的贷款支持,或通过专项财政周转资金予以保障。
二、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纵观农业产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农户+公司”、“农户+流通专业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零售市场”、“农户+各种协会”等等。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设,突出抓好辐射面广、经济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抓好农业研新成果推广。三是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搞好产业流通。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蘑菇气镇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凯业酒精为龙头的玉米生产加工业、以绿野畜禽屠宰公司为龙头的肉羊、大鹅等养殖业、以华裕公司为龙头的色素万寿菊生产加工业三大经济产业链。但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一是企业终端产品加工水平低,仍局限在对原材料简单加工或出售半成品范围内,产品利润水平低。二是企业小富即安,没有创新竞争意识,品牌效应不能有效发挥,在未来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有效机制。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大难来时各自飞”,产业链条将土崩瓦解,不能形成合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农村产业化项目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在科技投入方面,农村科技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大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在适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对此,国家应加大农村科技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大中专院校及有关科研机构与农村的有效联合,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类经济组织、产业协会、经纪人队伍建设现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今后政府应通过一定的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对这类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使其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快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道路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河道疏通、大坝整修等公益性建设经费问题。税费改革以后,由于取消农业费税,加之村级集体经济困难,乡镇财政资金紧张,这些费用只能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出劳解决。但由于农民群众生活困难,拿不出钱来搞建设,出工出力还可以,出钱的事往往很难得到群众支持,许多事情办起来举步维艰,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期望国家能加大对农村财政资金转移支付额度,或划出专项资金,在这些方面予以保障。
四、农民就医难,看病负担重。就蘑菇气镇而言,医疗设施老化,而且严重缺乏,医疗诊治效果有限,特别缺少医疗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农民一般的病都要到市级医院就诊。应该加大国家对农村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使乡镇医院具备“大病不误诊,小病不离乡”的医疗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事业,采取国家、地方、个人分别负担的办法,减轻农牧民就医负担。
五、教育资源亟待整合。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师资问题,突出表现在村级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1985年以前起用的民办转公办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教师队伍雍肿,吃饭的多,真正能干活的少。另一方面,一些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得不到有效安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妥善措施,让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挥作用。
六、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复杂,且覆盖面大。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土地问题。二轮土地延包前,农村对土地的管理主要依靠群众自主,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法规,村、组通过群众会议便可决定土地使用权归属。各乡镇、各村甚至一个村里的几个组对土地的管理政策都不一样,有的组一年一调整,有的组三年一调整,还有的组在二轮土地延包前从来就没有调整过。而且,当时镇、村为完成市里粮食任务、甜菜任务等指令性计划,可以随意制定“土政策”,对于不能完成指令性计划的农户,村组有权抽回部分土地另行发包。实施二轮土地延包后,尤其近几年,随着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被抽取土地的农户按现行法规政策纷纷找村里要地,而村里却无地可给,形成土地矛盾纠纷。二是由于土地流转不规范,造成土地矛盾纠纷。农业费税取消以前,农民土地负担很重,农民种地投入大,收入少,再加上自然灾害,有时甚至赔钱,严重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农户私自弃耕外出,或为逃债,或为打工经商,造成土地闲置,无人耕种,这部分土地费税无人代交。为完成市乡两级费税任务,村组织只能将这部分土地通过社员会另行转包他人,并签订了长期承包合同。现在国家取消农业费税,并给予一定补贴,粮食市场价格也普遍上扬,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外出农民纷纷回乡要求种地,而村里没有任何机动地可给予调剂,形成纠纷。对于这些问题,由于历史背景复杂,涉及面大、范围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稳定大局,很难在短期内予以全部解决。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然后按照国家关于土地承包的政策法规,区别情况,理顺关系,在小范围内予以调整,或归还土地承包权,或在以后土地流转中予以解决。今后,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手续,杜绝新的土地矛盾发生。
七、乡、村债务大。乡村债务大多是由于过去超负荷建设留下的,对于这部分债务,由于费税改革,乡村根本已无力偿还。对涉及教育、卫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力设施、民政抚恤等政策性建设遗留下来的债务,应通过逐级上划国家有关部门或由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予以核消,对除此而外的村级债务通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办经济实体的办法,逐步予以化解。
农业费税尾欠情况,就蘑菇气镇而言,多年来全镇农民欠缴费税总计978.8万元,其中只有326.3万元可通过逐年清缴的办法解决,但由于对农民不能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缴难度很大。其余652.5万元,由于多年来走死逃亡,造成“呆帐”、“死帐”,已无法进行清缴。
八、村级组织建设情况令人堪忧。村级组织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债务大,经费短缺,村干部整天被繁重的债务捆住手脚,无力搞其它建设。待遇普遍偏低,好汉不想干,赖汉干不了,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村级组织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此,一方面应大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选准配强村支部书记,提高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的财力倾斜,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村级组织能干事,干成事。
九、文化建设与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在这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除了看电视以外,喝酒赌博成了农民群众的主要业余消遣。一些宗教组织趁机兴风作浪,严重影响社会。在这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农村落后地区的文化设施投入,当地政府积极作为,让群众活动有场所,娱乐有设施,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十、“十二五”期间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幅提高群众收入,改善乡村面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二是改造乡、村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搞好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推动农业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五是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第五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摘 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的变化和成效中,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久发达;新农村建设;认识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19-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将极大促进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建设和发展进程。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产业培植初显成效,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分布和区位状况,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抓好粮、烟、畜、蚕桑、林果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坝区、半山区优质粮烟经济带、蚕桑产业经济带,山区核桃、板栗林果特色产业经济带,建设优质粮烟、核桃、蚕桑、养殖专业村,培强农民增收产业,带动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合水利、林业、交通、农业、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了农业和农村水、电、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突出村文化室、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完善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强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展。四是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提高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一事一议”、“三议两公开”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新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形成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五是试点建设,各具特色,示范作用初步显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本着政府引导,农民自建,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认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产业支撑型、资源开发带动型、城乡一体整村推进型、精神文明建设助推型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途径。各新农村试点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建成了蚕桑村、核桃村、养殖和民族团结示范村,促进了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在试点建设中,坚持建管结合,健全新农村管理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新农村建设管理,努力推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组示范作用明显,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直接表现形式,也是广大农村加速发展的办法之一。虽然,在一些贫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成果还不明显,部分地区还在试点阶段,但不管怎样,大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村注入了生机活力,也给广大农村带来希望。然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能忽视的情况。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却未能发挥显现。很多时候,人们听到的主张、建议、规划、目标等几乎都来自当地政府组织,从县级到村级,自上而下接受上级部门作出决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就是农民或是村民,却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中“失语”。结果出现政府部门热情高涨投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即农民群众,却对新农村建设相关事宜不热心,有的群众甚至以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组织的事,与他们无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些地区、村组,群众“等、要、靠”思想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政府组织“好心办了坏事”的现象发生。之所以出现这些矛盾,主要原因还是新农村建设政府部门对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认识和态度,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真正需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为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进展缓慢,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医疗水平需要提高。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加大,农村群众的就医环境有了改善。大部分地区做到了每个村委会配备一名乡村医生。但就目前的现状看,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群众患病难以及时就诊,有时更无法确诊;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群众遇到的困难多,经济负担加重。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科技文化投入政策措施需要改进。随着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应用,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现在的农村,有一定文化、掌握一定技术,接受过国家义务教育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是老弱病残者或是老人、妇女、儿童。这部分群体,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全方位改变农村面貌的工程中,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留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这些新型农民成为自己家乡村镇的建设者,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建好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加大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状态。一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的龙头企业不多。二是农产品生产粗放。在畜牧业养殖和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产品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不成正比,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市场信息利用机制不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不够,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现在使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都是几十年以前就修建的基础设施工程,由于年久失修或是管理不善,多数都在带病运转,安全隐患大,抵御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不强。
(四)管理有待加强
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村集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但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建设资金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配套设施等建设;另一方面却是受益群众保护意识淡漠,建好的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村级群众集体活动室作用发挥不明显,出现重建轻管现象。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继续加大各方面力量投入时,要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同时,要采取相应措施,投入力量,加强对村民群众思想觉悟提高的教育管理。
三、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该以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作为重点。继续完善村村通电、通水、通道路,疏通沟渠排水管道等各项具体工作,加大改造好畜圈、厕所,“村容整洁”的目标就达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可以启动农村的存量需求,消化过剩生产劳力,疏通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使农民收入得以逐步增长,“生活宽裕”的目标就能得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可以使农民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需求者,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民收入可随着发展而提高,“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村村通电视、广播后,可以使农民更多地接触到现代化的信息;村村通道路后,可以使农民更方便地融入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建设中,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才会有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的对象应是自然村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发达的城市近郊农业即将不存在,农民转变为居民的机会增加。因此,新农村建设就应多以现在已形成的在耕地附近的自然村为建设对象,或者是离城市相对较远的自然村为主要建设目标。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给农村地区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对村庄的规划,农村群众房屋建设的标准等一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要让群众自己规划设计,不能像有的地区,为了达标而对农民群众做出硬性规定。对于一些私有品,如厕所、畜圈等会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具有一定公共设施的性质,政府可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农民进行改造。
(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仍需以财政投入为主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由于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限制,增收困难,贫困程度高。因此,贫困地区在广泛动员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资金、出劳动力的情况下,建设资金应以财政投入为主。
(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贫困地区面临着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体的扶助问题。因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因时因地而异,立足实际,分类指导。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要着力抓好水、电、路为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紧紧围绕山、水、田、林等自然资源做文章,把丰富的山林、水力、生态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农民群众尽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二是大力发展“牧、桑、烟、药”等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在大力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上下苦功,全力扶持以桑蚕、名优水果、干果、特色高原农业、无公害蔬菜等基地建设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好辐射带动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实现以工哺农,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趋势,尽快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广电、通信等社会服务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村级卫生室,逐步改善提高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现代化程度,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四是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引导农民跳出本地市场,瞄准国内外大市场的广泛需求,开拓新兴市场,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强农村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乡风文明”典范。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步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让先进思想和良好的外来文化传入农村,提高当地农民群众各方面的素质,逐步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五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建立、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体系。要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努力扩大订单农业市场占有额,鼓励和扶持民间专业大户、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二三产业。
(五)新农村建设要重视人的因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因素在人。一是要举贤任能,选好领头人。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头人的选拔任用、新生力量的培养发展、基层组织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环节入手,重点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团结战斗的领导力量和坚强堡垒。二是要留住培养造就出的新型农民。培养造就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的力量源泉。同时,留住这一批批新型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劳务输出网络,加强劳务协调工作。近年来,劳务输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明显,相关部门要更加主动地与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地区建立相对稳固的劳务输出协作关系,促进劳务输出合理、有序、稳定发展。四是要加大劳动力就地转移力度。积极开辟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些适合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门路,开工建设一批开发时间长、就业岗位多的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转移。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