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

时间:2019-05-13 15:1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

第一篇: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

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李凤华

[中文摘要]李清照的词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推崇,一种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真挚而浓烈的情感,她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与忧愁,悲哀与理想,展示出了一个封建礼教迫害下的女性的心灵历程。面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渴求个性自由和精神解脱,有胆识冲破封建礼教对女性束缚的牢笼,这是她在当时社会里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对宋代理学的反抗、对传统女性理念的冲击。南渡以后,她置身于流亡的路上,目睹了统治者投降妥协的懦弱行为,表现出了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的社会责任感。她反对金人的侵略,同情人民的苦难,痛恨卖国妥协政策,用自己的愁与泪痛诉着内心忧郁的情感。这代表了山河破碎后民族的集体哀音,客观上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封建礼教;爱国情怀

一、生平简介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优秀的作家,但令人遗憾的是载入史册的女作家却屈指可数。李清照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山东济南人。她在一个学术、文艺空气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她的父亲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曾受到当代著名文人苏轼的赏识;她的母亲是北宋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较大的学问,能写诗文。自小受到了父母文学的熏陶,李清照在工书、善画、音律,诗词、散文等方面造诣都高。在李清照十八岁那年,嫁与赵明诚为妻。赵明诚,当时朝廷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在金石方面颇有建树,他们的在一起,可以称之为是郎才女貌,夫妻二人都有较高的学问和才能,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收藏和研究金石。志趣相投,生活美满。这样品质才学兼优的丈夫以及那种闲适的生活,都极大地丰富了艰险的学识,也直接影响到了她的诗词创作的艺术境界。

李清照所生活时代,正是封建礼教与伦理道德发展到的最腐朽黑暗的时代,满怀理想的她与严酷的现实显得格格不入,朝廷上的争斗和连年的战乱也不断侵袭与破坏他们夫妻追求的平静与幸福。靖康二年(1127年),李清照四十四岁,金人入北宋,汴京沦陷,朝廷南迁,战火蔓延到了青州,她与丈夫用一生收集的十余屋的书化为灰烬。不久她的丈夫赵明诚又病亡,当时李清照年仅四十六岁,在短短的时期里连遭朝廷的变故和家庭双方面的沉重打击,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的滋味,她追踪着统治者的逃难路线,反复飘泊在江南一带,她大概艰难地活到近七十岁,过着凄凉,穷困的生活。

二、对封建社会的反叛

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阶段。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除了加强皇权的种种措施之外,封建统治者还强化封建礼教,企图用禁锢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维持日趋没落的统治。理学就是为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这一切需要而产生的。

与宋代以前相比,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较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夫权得到加强,女权进一步被剥夺。另一方面,当时社会利用理学对广大人民在思想上进行禁锢,蹂躏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来加强自身统治。理学,这个以新形式出现的变相的伴侣主义、禁欲主义学说开始在宋代社会中开始活跃。他们要求女子持贞守节,遵守封建纲常,守妇道,尽妇职并且极端片面化,及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以理杀人的封建道德,使当时相当一部分女子深受其害。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女性,即使生活在贵族家庭,在男女关系上也是同样不平等,同样受封建礼教的压迫。但李清照却没有规规矩矩地作一个典范的封建女性,她有着敢说敢做、明朗爽快、叛逆的个性,她的性格与当时的封建礼教对女性所进行的束缚是相违背的,这种性格注定与上述时代环境是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的,她渴求个性自由和精神解脱,有胆识冲破封建礼教对女性束缚的牢笼,这是她在当时社会里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对宋代理学的反抗、对传统女性理念的冲击。

因此,李清照在她的词中直接大胆地控诉封建社会在政治上、精神上对妇女的压迫和统治。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热情地歌咏自然和大胆地抒写闺情,追求更为广阔的现实中与精神上的自由。也正是这样的个性和意趣,使她敢于蔑

视清规戒律,打破礼教枷锁,舒展人性,亲近自然,用生命的活力和生花的妙笔为烂漫青春铺展了一条无忧之路,这条路上有着花样年华里最美丽的风光,也因这风光激发了她更为绚烂的憧憬的和更为深远的张望。她走出闺房,玩赏风景、饮酒议花、吟诗诵词,像其它男性诗人一样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和青春的珍惜与留恋之情。《如梦令》二首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两首词以均以优美的语言和积极的情调写出了她在青少年时代的自由生活和烂漫思想,表现出了美好的青春的时光,反映出她那对生活和青春的热爱与珍惜的精神世界,这些显然都是不甘于把青春束缚在那深深闺中的表现。此外,李清照还写下了大量的咏花词,寄情于景,她那对女性禁锢的不满和对自由束缚的忧郁情绪以及精神上的烦闷等等,在这些词中都会真切地流露出来。在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下,人都会对自身利益有着永无休止地追求,人的心灵经常被一些庸俗的事物所困扰。而在这种环境下,李清照却过起了另一种生活,她赞颂自然界的美好,抒写闲淡生活的情趣,吟诵着对自由青春的珍惜,这些都会带给人一种舒展个性,张扬自我的洒脱,给人一种拂拭灵魂尘埃的淡淡清新。

在《点绛唇》里,把一个天真憨痴、妩媚多情的少女形象活现在读者和眼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闺情岁月,情窦初开,对爱情的美丽憧憬在生命中悄然萌动,这首词就很真切地展现了花样少女对爱情的朦胧感悟与追求,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聪敏、为礼教所束却不囿于礼教的少女李清照,看到了她在艺术空间里所表露出的对爱情的大胆张望。

她的另一类写夫妻生活的词,在抒写丈夫离别后她的相思之苦中,大胆地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这些无不昭示着卓尔不群的胆识和勇气。这是封建桎梏下对道德约规的不屑,是心灵异化下对人性压抑的反抗,是男权人墙下对女性本位的回归,是礼教藩篱下对爱情理想的执著。《醉花阴》这首词中用独特的比喻,抒发深闺寂寞对她在精神上的折磨与损害:

薄雾浓云愁永尽,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中,写出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是那个时代里不平凡的女性,但她却要在平凡的环境里打发着枯燥的日子,这“寂寞深闺”和“深深庭院”无疑更会令她感到无比烦闷和窒息。她对这样的生活有着特别深刻敏锐的感觉,因此她有时会“寻寻觅觅”,去寻找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天地;有时会“沉醉不知归路”;有时还会“独把浓愁无好梦”;这其中除了思念家乡和怀念丈夫的原因之外,总的看来,不正是她不满于当时的社会对女性束缚的呼告吗?

李清照把自己的理想及对个性自由的强烈欲望全部融入到词中,用词来表达着自己对那个罪恶社会的不满和愤懑。她热情地歌咏自然风景,不甘于禁锢礼教束缚下的深闺之中,洋溢大胆地描写着少女恋爱的微妙心理,勇敢地表露少女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倾吐着自己所经历的离别相思之苦,这是都是当时社会那些恪守闺范的女性所不敢的。尽管她没有要冲破礼教的意识,但在当时的社会看来,这些都是目无礼教的“越轨”行为了。

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她前四十多年生活在北宋末叶,后二十多年正当南宋时期,这两个时期政治、经济各方面变化极大,对她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

“靖康之乱”以后,李清照同当时许多士大夫阶层一样,都遭受了国破家亡的恼恨、流离失所的痛苦。在事变突然发生时的惊慌失措和无助,在流亡逃难中的哀怨和感伤,种种情调,都是这个阶层人物所共有的。而这些情调,在李清照这时期的词里有了深刻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清照笔下的词在这个时期中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悲欢情感的反映,而且还是代表着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士

大夫阶层的情绪了。随着逃到江南的统治者仍然过起那种荒淫无度的剥削生活,逃难到江南的士大夫在思想和行为上也有所改变,在短短的几年之间,有的也成为了苟安的投降派,过着“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生活;有的则不满于当时的现实,具有很大的爱国热忱,反对敌人的侵略,同情人民的苦难,痛恨卖国妥协投降政策,李清照正属于这一类。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李清照居住在金华时所写的。长期飘泊,颠沛流离,独自一人身在异乡,尽管双溪的春日风景优美绮丽,但在她的心中,却是无心赏春的悲哀与苦闷。由于物事人非之情太过于沉痛,这一时兴起的游春之趣却又迟迟难以实现,因为经历了亡国破家之恨丧夫寡居之苦后,昔日那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少妇雅兴已经荡然无存了,即使真的去泛舟,也不会再找到从前那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情趣了。这些愁苦堆加到一起到底有多深有多重呢?“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声慢》的词里,一开始词人就于大清早若有所失、若有所思,经过自己一翻“寻寻觅观”之后,寻到的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李清照晚年凄切悲凉,便以酒来消解心中的愁苦,抬头正看到天空中有鸿雁飞过,独自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院子里的黄花,细细地雨敲打梧桐的声音„„,于是她大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所以出的的忧叹和愁苦已经不是为自己一人在忧在叹在愁,实在是替那些失去家国之后的乱离中人们的而发出的深哀巨痛。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的下片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故园那些美好春天的回忆又从词人的记忆中泛起,在这瑟瑟东风之时,发出故乡何处之悲呼。故乡虽在,只能留在记忆之中了,欲归是不能的,只有迷醉于酒里梦中,才能暂时地摆脱沉重的乡愁,求得心灵上上暂时的宁静。读完这首词,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的是一幅国难当头,故乡难回,愤懑之情无法消遣,只得借酒消愁的充满沉郁愁苦氛围的画卷,而这正是李清照的爱国主义理想与当时赤裸裸的现实相冲突的真实写照。

南渡以后的李清照,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轻松地步入贵族社会的小圈子,赏花作词,生活于醉生梦死的花天酒地之中。但她没有放纵自己,而是严守着人生道德的底线,在那灯红酒绿、奢侈糜烂的生活氛围里,她独自一人躲到一静静的角落去默默品思,痛切国破家亡,去过着自己忧郁愁苦的内心生活。在人生道路上,她用她的愁和泪诉说着自己的心灵历程,同时这愁和泪更是作为当时社会中的一个清醒者的难能可贵标志。清醒者内心里深刻的思想远比那些苟安偷生的统治者和士大夫浅薄的欢乐更有意义。

总之,李清照的词,通过对个人的欢乐、愁苦、忧愁、悲哀和理想的抒写,为我们展示出了自己的心灵历程和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前期对爱情和相思之苦的热烈追求及对萧条庭院的厌腻,转到后期对“中州盛日”的故国之情和国破家亡的痛苦,这个感情历程的转折是极其深刻的。她不但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和自由的生活,又敢于藐视传统的束缚妇女的道德准则和封建观念,更有着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之社会责任感,她的愁和泪,正是李清照作为社会的一个清醒者可贵标志。在中国诗歌史上,李清照以丰富、完整、大胆、深刻、忧郁的内心情感世界为我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她象一颗明亮夺目的流星,闪现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长河中。

上参考文献:

1.《李清照词赏析》[M] 郑孟彤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李清照论稿》[M] 张文生 远方出版社出版

3.《李清照研究论文集》[H]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华书局

4.《李清照名篇赏析》[M] 温绍堃 钱光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5.《宋代社会研究》[M] 朱瑞熙 中州书画社

6.《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M] 萧庆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凤华,生于1973年10月,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资格,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第二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读李清照词有感

四年级 祁艳云

寒假期间,难得闲适,便找来李清照的词读。李清照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她独创了易安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她的词寄托着她的情感,可谓至诚。

她的词低吟浅咏、缜密典雅。词人将情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景物中,再通过勾画将情传导给读者,深深的打动读者。如她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一寒字将读者带入惆怅的境地,“花残、香消”这触目伤情的凄楚,使人魂断、咽泣不已,悲凉气氛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凄婉的情调生动、感人。

词人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越读越意味无穷。人的情绪容易波动,难于把握。思念之情乍现还隐,反反复复。例如她的《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寂寞”因他不在身边而生,含蓄委婉的道出对他的思念,当然读者还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词人通过对自己忧、乐的描写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词中尽情的渲泄内心的痛苦之情,催人泪下,令人泪尽心难平。例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中用语浅显易懂,词人感情毫不修饰,全部情感倾泻而出却不失真诚。掩卷而思,深感李清照的词流传千载而不昧,在脑海中日久弥新。

第三篇:李清照词3首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四篇:李清照词

1~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夏日绝句 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武陵春·春晚 宋 ·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6~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8~鹧鸪天·桂花 宋 ·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9~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 ·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1~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 ·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1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 ·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13~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 ·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4~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 ·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15~浣溪沙·闺情 宋 ·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6~点绛唇·闺思 宋 ·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17~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8~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宋 ·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19~多丽·咏白菊 宋 ·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20~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 ·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21~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 ·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2~念奴娇·春情 宋 ·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23~行香子·七夕 宋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24~临江仙·梅 宋 ·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25~题八咏楼 宋 ·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26~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 ·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27~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 ·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28~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宋 ·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29~钓台 宋 · 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30~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宋 · 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第五篇:李清照词二首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名言解说】人杰:出类拔萃的人物。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生在世,应当树立高洁远大的志向和白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

二、鉴赏课文 鉴赏【鹧鸪天】

1、点明地位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3、赏析课文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 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4、总结归纳

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鉴赏【永遇乐】

1、点明背景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李清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等。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首。

2、赏析课文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曰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曰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曰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 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曰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曰,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曰”,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曰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曰”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3、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作品中曾经写到过她早年生活中欢乐的一面,如《点绛唇》写她少女时代荡秋千为戏,《如梦令》“常记溪亭曰暮”写她泛舟流连忘返,等等。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性格爽朗、感情奔放的女性。但是,曾几何时,夫死之悲,亡国之痛,接踵而至,使得她的心情起了巨大的变化,以至她“试灯无意思,踏雪莫心情”(《临江仙》)。“双溪春尚好”,她也不愿去泛舟;虽值元宵佳节,又值“融和天气”,她也无心去观灯。不仅如此,她还是个关心国家大事、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而当时的南宋王朝,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偏居东南一隅,一味寻欢作乐。从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等书关于临安过元宵节的描写,可以看出,“大率仿宣和盛际,愈加精妙”(《武林旧事》:“元夕”条)。林升的《临安邸》一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出了南宋时期统治阶级荒淫逸乐的生活以及广大人民对之不满的情绪。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忧国伤时的女诗人,又安得而不愤懑、不忧心忡仲呢。因此,那些“酒朋诗侣”驾着“香车宝马”“来相召”,被她婉言谢绝了;而她躲到帘儿底下听到的仍然是游人的笑语。这里,在平淡的词句后面,既有用当年汴京繁华来反衬的今昔盛衰之感,又有用当前游人笑语来对比的人我苦乐之别,而在这种反衬对比之中,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赋予了这首词以深刻的社会意义。南宋末年爱国词人 刘辰翁读了这首词,“为之涕下”,并按照它的调子填了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情调的词,足见李易安的这首词的感人之深。

5、总结归纳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曰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农,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山谷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从上面的分析看来,这个评语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吴瞿安(梅)先生在《词学通论》中说:“大抵易安诸作,能疏俊而少沈着。即如《永遇乐》元宵词,人咸谓绝佳;此事感怀京洛,须有沉痛语方佳。词中如‘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向花间重去’,固是佳语,而上下文皆不称。上云‘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下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皆太质率,明者自能辨之。”我们认为,吴氏对李清照这首词的评语是不够公允的。相反,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

三、板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6、了解作者

7、理解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写法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早年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鹧鸪天:以花喻人,引用,拟人,永遇乐:对比(今昔对比,他人与自己对比,欢乐与悲伤对比)

四、教学反思

鉴赏分析比较具体,只是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主动性不够很好地体现。

下载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

    《词七首·声声慢》教案 教学要点: 1.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2.精读《声声慢》,了解李清照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愁情;掌握叠词的妙用、......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 居士, 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

    李清照的词和酒

    李清照是名耀青史的词作家。喜欢作词,也喜欢饮酒,酒和词跟她的生活分不开。她经常饮酒作词,词中咏酒。饮酒与作词,陪着这千古奇女子度过激荡多变的一生。翻开宋词里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

    李清照的词(五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论李清照词风

    论李清照词风 肖燕 计通学院 通信工程1101 11408200113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抒情之圣手,婉约之宗主。其词艺术成就绝高,在词坛中独树一帜......

    李清照词的特色

    “易安体”特色 格调:前期词多空灵飞动,后期则凄婉悲怆。 1、善于塑造鲜明的自我形象。 A.女性意识:前代很多词大都是代言体,所谓“男子作闺音“(田同知《两圃词说》)有时不免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