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实习报告---乡镇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之我见
**镇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之我见
大学生做村官是近年来党中央的一项培育人才工程,也是促进人才城乡双向流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胆尝试和有效手段。我县自2005年引入大学生村官以来,已有7个年头,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新生事物,对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力量进入村委会工作,他们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人自2012年5月以来,多次到镇政府与我镇大学生村官进行座谈交流,调查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本文从“大学生村官”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挥作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部,距离县城10公里,下辖**个行政村。**镇现有大学生村官**人,女生**人,男生**人,外地籍**人,占73.8%,北京籍**人,硕士研究生**人,本科生**人,占63.8%,专科生**人。从总体上看,女生多于男生,外地籍村官占大多数,从学历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了80%,村官素质普遍较高。
二、我镇大学生村官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有效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
当前,农村村干部普遍学历浅、知识少、眼界窄,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接触不够,领悟不透彻,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其具有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补充了新鲜血液,并且在村官的帮助下,村内的各项工作进展有序,档案整理规范,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有效加强了镇政府与村子的联系
我镇大学生村官实行3+2管理制度,即3天下村,2天在镇机关挂职,村官有效承担了镇与村联系的纽带作用。大学生村官不仅很好的完善了镇机关工作体系,也熟悉各科室业务,方便了村民到镇机关办事,并且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上级政府的政策,更好的向村内传达。
(三)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
我镇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新,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并且有着一定的文艺特长,能够为村内的文化活动出谋划策,投身其中,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生态文明家庭、争做文明礼貌村民,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
三、我镇大学生村官现状及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本职作用未发挥
未建立系统的村官管理制度,对村官的使用不够充分。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并不了解,村民认为,村内的事情只有书记、主任才能够拍板决定,其他人起不到任何作用。部分村子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关心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村官变成“乡镇临时工”,大部分时间都在镇机关工作,有违国家招聘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一线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推进。对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过来还造成人才浪费。
(二)岗位职责定位不明确
在村里不能真正的发挥出大学生村干部应有的作用,有的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收发文件、打字复印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有的成为镇村两级的“跑腿”和“打杂”;少数人甚至工作作风漂浮,感到无所作为,存在混日天的现象。
(三)后期政策不定性,造成大学生村官工作不安心、不稳定。
村官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归宿在那里?政府能真正兑现多少承诺?可以说县级、乡级包括村官本人,心里都没底。事实上大学生村官都对自己期满后的出路表示担心和迷茫,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同时也使村干部、村民觉得村官到农村工作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拉开了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不能更加融洽的融合到一起。
四、对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大学生村官们的现状,为了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短期的服务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二)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根据村官的能力素质和适应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既然是“村官”,就
应授以权,委以职,乡镇等上级单位和部门尽可能不要长期抽调他们应付其他方面的工作,(三)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作用
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作用_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
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作用,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作用,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
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展开:
首先是加强宣传,要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认同感。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侧重宣传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工作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从而获得基层群众的认可。强化媒体的引导,利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对村官工作的积极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要注重树立典型,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并给予支持和奖励。
其次是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机制。要要科学选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择真正有志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为农村作贡献。要强化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建立检查、评比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然后是注重保障,要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在财力上予以保障,适当增加薪酬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农村工作;在政治上予以关心,在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方面予以特殊考虑,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在事业上予以引导,要畅通大学生村官期满就业渠道,对于村官满三年的要到社会上就业的,组织上要予以有效引导和大力推荐,使大学生村官能有较好的出路。
总之,要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就要加强宣传,加强管理,并且注重保障。
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作用_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
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98ae180cf2c1cd8a7db0f3
第三篇:女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调研报告
巾帼助力农村经济大发展
——**区妇联关于女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及农村的进一步落后。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
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响应党的号召,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8年**市首批招收大学生村官900名,其中**区作为全市首个人口大区择优录用大学生村官300名到农村任职,其中女大学生村官 名,占总数的 %,这使得农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村官越来越多,更在村级管理和促进男女平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20个区区中,有7个处于沿黄滩区,涉及到165个行政村,近30万人,37万多亩耕地,人口与耕地均占近全区的30%,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元,而同期沿黄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50元左右。地区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困扰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在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他们为加快**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第六届村委换届选举中,部分年轻、有知识的女性优秀人才被充实到村委会开始承担重要职务,协助处理农村日常事务,从而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针对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发挥作用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为了培养基层人才、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担任村官,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号召下,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农村。同时,优越的政策诸如:从事村官的大学生在就任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等也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总之,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向落后的农村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一、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干部的作用相当重要。而当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学历浅、知识少、眼界窄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其具有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对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为农村建设补充新鲜血液作用显著。
其二、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尽管大学生村官在经验等方面有不利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利于农村干部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进步。
其三、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国家政策、方针、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缺失,他们往往能敏锐地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其四、发挥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等优势,在农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中,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
其五、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得到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女大学生村官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与人沟通等优势,便于与民沟通、调解家庭纠纷,能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另外,她们有文化,有文艺专长,有利于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及参政、议政能力。
二、女大学生担任村官的阻力及相关问题
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得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大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并且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女大学生担任村官阻力在所难免,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就目前农村体制来说,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
第四篇:女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女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及农村的进一步落后。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响应党的号召,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8年**市首批招收大学生村官900名,其中**区作为全市首个人口大区择优录用大学生村官300名到农村任职,其中女大学生村官名,占总数的%,这使得农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村官越来越多,更在村级管理和促进男女平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20个区区中,有7个处于沿黄滩区,涉及到165个行政村,近30万人,37万多亩耕地,人口与耕地均占近全区的30%,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而同期沿黄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50元左右。地区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困扰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在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他们为加快**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第六届村委换届选举中,部分年轻、有知识的女性优秀人才被充实到村委会开始承担重要职务,协助处理农村日常事务,从而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针对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发挥作用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为了培养基层人才、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担任村官,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号召下,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农村。同时,优越的政策诸如:从事村官的大学生在就任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等也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总之,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向落后的农村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一、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干部的作用相当重要。而当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学历浅、知识少、眼界窄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其具有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对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为农村建设补充新鲜血液作用显着。
其二、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尽管大学生村官在经验等方面有不利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利于农村干部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进步。
其三、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国家政策、方针、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缺失,他们往往能敏锐地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其四、发挥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等优势,在农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中,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
其五、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得到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女大学生村官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与人沟通等优势,便于与民沟通、调解家庭纠纷,能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另外,她们有文化,有文艺专长,有利于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及参政、议政能力。
二、女大学生担任村官的阻力及相关问题
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得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大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并且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女大学生担任村官阻力在所难免,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就目前农村体制来说,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且多由村民担任,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换句话说,村民特别是村官掌握着村里的人权、决策权等权力,而大学生担任的多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并不具有真正的实权,为不至于破坏村民自治,可能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虽然说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调查中也不难发现部分区区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村官截留现象很严重。女大学生村官变“区区临时工”,有违国家招聘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一线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推进。对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过来还造成人才浪费。
(二)后期政策不定性,造成女村官们工作不安心、不稳定。第一、性别的差别,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村书记也大多是中年男性,为了自身名誉、讲究作风,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性别的歧视仍然存在。第二,待遇的差别。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地村官的待遇也不一样。据调查,发达地区村官月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而我们区的村官月平均工资才800元,贫富不均的现象,使得很多村官在农村工作很难安下心来。第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归宿在那里?政府能真正兑现多少承诺?可以说区级、区级包括村官本人,心里都没底。事实上大学生村官都对自己期满后的出路表示担心和迷茫,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同时也使村干部、村民觉得村官到农村工作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拉开了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不能更加融洽的融合到一起。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世俗眼光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方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或拒绝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带着感性的思维来选择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所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真正去竞选村干部时,会被当作“外姓人”而受到排斥,就连在村委会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孤立。
(四)女村官们自身思想上的不到位。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推动阶段,政府给以极大的承诺,诸如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就致使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女大学生村官们的现状,为了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短期的服务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作为我们妇联组织要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服务工作,要努力创建三大工作机制,真诚服务女大学生村官。
(一)、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关爱机制。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日常联系制度,做到随时了解和掌握她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找到关爱、服务的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定期交流的平台,定期召开女大学生村官交流座谈会,及时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建立一个关爱帮扶的对子,完善女大学生村官帮扶结对制度,让女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和了解工作。
(二)、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培养机制。注重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需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工作中培养:妇联的各项活动和会议邀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让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具体的工作方法。第二,在实践中锻炼:妇联的实用技术培训、女性素质学校的培训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聘请女大学生村官为女性素质学校的义务老师,负责各村妇女群众的远程教育工作。第三,在工作中宣传:积极推介女大学生村官为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宣传女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工作体会,积极营造女大学生村官“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妇女工作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妇女工作的三个管理机制。首先为女大学生村官拟定妇女工作目标任务,在年底的工作总结中加入妇女工作相关内容;其次,要求女大学生村官认真做好妇女工作的三项记录,即学习笔记、工作日志和村情民意记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真心关爱儿童、关爱妇女,不定期的向妇联报告相关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此外,根据女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让女大学生村官担当起校外铺导员、女性素质老师,充分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作用。
基层,是当代大学生村官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历练品格、提升素质、增长才干的坚实平台,作为女大学生村官更要敢于在大风大浪里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勇于开拓,为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充分展示当代女大学生的风采,用智慧和激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为工作的开端和人生的起步书写出最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之我见
“第十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
大学生村官之我见
指导老师:张焕英 学生姓名:蔡昌浩 年 级:2008级 班 级:公共管理类 学 号:***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大学生村官之我见
蔡昌浩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 400715
摘 要: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是1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一些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机制还很难及时到位,观念的转变也需时日。因此,剖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助于建立科学、稳定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政策;长效机制
引导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从“西部志愿者计划”到“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直至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计划,都取得了突出成绩。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不仅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渠道,更为新农村建设输送生力军,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指的是,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选聘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已经当选村支书或村委主任的工作者,又称大学生村干部,村官之所以打上双引号,因为它仅仅是一个借用的简称,只是媒体在宣传时简化标题之需,而非混淆党内职务与行政职务之别。
1.“村官”背景
1.1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原因分析
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尤其农村在人才方面一直出现严重匮乏的局面,这也成为了广大农村地区日益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第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滞后,现状让人担忧,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任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领导能力偏弱,视野相对狭隘,难以摆脱小农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显得较为僵化和落后 第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优秀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待业在家,不少人虽然愿意献身农村,但由于农村传统的用人观念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干部产生方式,使他们报效无门,难以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之中。
第四,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并以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为重点,大学生村官计划自1999年在海南省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在我国不少地区广泛试行2005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1.2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深远意义
1.2.1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
农村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和各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大学生村官”在党内重大活动,推进党内民主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1.2.2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负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1.2.3为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创设平台
选聘优秀大学生任“村官”,让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储备力量,经过锻炼,从中选拔出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镇干部队伍,为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创设了平台。
2.“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2.1.优化了村级班子,健全了村级治理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新形势、新格局的发展要求等现象。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有闯劲,思想解放、头脑灵活,充实到村级班子后,有利于逐步把以往农村干部“大老粗”的形象向“知识型”转变,培养和造就出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而且,他们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够依法办事,从而有利于促进村级组织的民主化、法制化建设。他们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使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有较大程度的优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例如,鹤壁市共有,1018名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为28.3岁,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后,使全市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从3.41%提高到了16.54%。再就是大学生村官能够结合本村特色,充分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以崭新的视角,高起点谋划本村长期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执行水平。
2.2培育了新型农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是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载体他们到农村工作后,其“言行举止”与农民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擦出了火花。他们带领农民搞畜牧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订单农业等,让农民尝到了靠新观念务农、新技术种田、新产业致富的甜头,强化了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开办夜校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知识和科技水平,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2月,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670多期,培训农民群众1.8万多人次。大学生村官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经济发展上,全方位审视乡情民意,高起点寻找经济发展出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从,2002年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该市1018名大学生村官立足实际和资源优势共创办各类致富项目384个,年销售收入近两亿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800多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2.3构筑了人才高地,促进了人才双向流动
建设新农村关键要靠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成为人才的净输出地,人才似乎只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才显得合理,造成了农村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困境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鼓励大学毕业生当“村官”,改变了人才单向流动的不合理状况,促进了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搭建了农村人才高地。同时,人才高地容易形成凝聚人才的磁吸效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农村创业发展。
2.4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加增大,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村官政策无疑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面对当前城市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摒弃了“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的传统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在农村蕴藏着无数的机会,把到农村就业视为创业的起点。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虽然57%的毕业生认为,担任“村官”,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但仍有24%的人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3.当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主要问题
3.1.1待遇标准偏低,工作推动困难
工资待遇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就全国范围来看,仅有一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例如,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平均月工资为2500元;其余大部分地区的待遇水平偏低,平顶山市的工资待遇水平基本维持在450元左右,而鹤壁市的更低,基本在250元左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复杂繁琐,推动艰难。加之村民素质参差不齐,村民观念“百花齐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对农村各项政策的理解支持也就千差万别。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村官觉得自己所面临的工作难度很大。同时,大学生村官反映最大的问题是很好的项目和想法因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无法付诸于实践。3.1.2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处境尴尬
“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村级工作的助理员、村务管理的信息员、农村工作的调研员、科技知识的传播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等”,都是政府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期望的形象描述,但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作安排,政策却没有明确的定位。对于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做什么”、“怎样做”、“扮好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尚未明确定位。这导致了他们身份的尴尬:然身在农村,但不是村民;然要围绕党政机关工作重心开展工作,但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党政领导干部。这容易使大学生村官远离村里的决策层,缺乏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种种设想难以实现;还容易使乡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随意使用,把他们当成“打杂”干部,不能突出这个群体管理村级事务的独特作用。另外,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能否创办、领办私营企业,应当鼓励还是限制等问题,都没有现成规章制度可遵循。以上两种情况都给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把事做好”带来一定困难,容易导致挫败感,影响着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和推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村官都反映说,“有的领导说了村官下去要搞经济,有的说要包计划生育,有的说要包信访”,总之角色定位的模糊,使大学生村官普遍感到困惑。多数大学生村官都遭遇处境窘迫、身份尴尬的难题。在大学生村官看来,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身份:“我们是什么?如果是农民,可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可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可我们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名不正则言不顺,尴尬的身份妨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3.1.3专业技能偏离,前途发展困惑
一些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技能偏离农村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效发挥才干。有不少大学生村官认为,所学知识在农村发挥的作用较低,甚至很低。同时,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结构很杂,与农村所需错位。人才的所供与农村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偏离。由于在农村前途发展不明朗,一些大学生村官想离开农村。
3.2问题分析
3.2.1选聘质量来看,严把“入口关”还不够
当前,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比较偏重于大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有相当一部分不愿长期扎根农村,而是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在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往往有一部分人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准备,所以,严把“入口关”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远大理想为农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性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纯洁性。3.2.2在农村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
从大学生的适应性来看,首先是语言不适应,如松江区某次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7个是外省籍的,他们在村工作半年来,依然存在与村民群众沟通说不上、听不懂的情况,在走访、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也坦陈语言是近期内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需求不适应,村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专业上能与“三农”对口,综合素质较高,踏踏实实,愿意长久在农村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但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工作不适应,不能做到长期扎根,对村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储备干部的培养等都带来不利影响,这对矛盾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3.2.3管理尚待完善
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政策保障、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等制度也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工作考核、督促检查、表彰激励制度等尚未建立。各种制度的实施主体及其权力、责任、义务有待确定,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也有待实践检验。这些情况表明,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体系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很容易导致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使用的随意性和培养管理的杂乱无章,严重者会陷入僵化。
3.2.4影响因素较多
就动机而言,有些毕业生做村官只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下的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他们看重的是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待遇,并非主动自愿、发自内心地想服务农村,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容易跳槽。就能力而言,多数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很多专业不对口,在农村难以派上用场,这很容易使他们在农村难以有所作为。就发展前景而言,虽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规定,“要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但是,各地县乡政府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情况普遍,这些规定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使大学生村官对发展前景产生忧虑。这些因素,都冲击着大学生村官从事村官事业的坚定性。另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村民的认同度低等因素也影响者这支队伍的稳定性。3.2.5社会联动机制功能弱
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政府主动性强,社会联动性弱的局面。新闻媒体、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尚不能在舆论宣传、科技信息、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稳定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另外,以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程度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社会资源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支撑作用的有效整合。以上因素都限制了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的渠道,缩小了他们的成长空间,容易使做村官的价值感打折扣。3.2.6村官选拔机制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村官计划是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就目前的村官选拔机制而言,选拔过程缺乏科学性。大学生担任村官并非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经过考试录取分配的,但是所考科目仅仅是一门行政能力测试,而且这一科目全部是客观选择题共120,题,考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猜答案的情况,运气成分占很大比例,很难考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考试中就会出现差生运气好考出高分,优秀学生状态不好考出低分的情况。农村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并非是老天的“宠儿”,如果进入面试的都是一些能力不怎么样的学生,即使在经过一次面试筛选也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优秀人才,因为真正的人才已被选择题所淘汰。这样的,“运气”,村官怎么能够担任这一职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3.2.7原村干部,“官本位”,思想阻碍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近几年针对村级干部的现状提出来的。在此计划开始实施之前各村委会有其完整的村级组织结构。各村委会领导有着他们的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并为这一切竭尽全力,同时他们为了能够继续担任现有职务,和向上发展而积极工作,尽职尽责。,但是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对原村级领导班子无形中产生了影响,对他们前景无形中也产生了一种冲击,论学历,论知识面,论年龄大学生村官们都稍胜一筹。一旦大学生村官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大学生村官就会显得光芒四射而原来的村干部就会变得暗淡无光,甚至会出现被大学生村官取而代之的情况。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和官职,为了自己私的利益他们不重用大学生村官,也不下放权利给他们,只让他们做一些日常事务如:整理资料,写报告,收发信件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不给大学生村官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出一种被冷落的困境之中,让他们感觉报效无门。
3.2.8“大学生村官”待遇过低,不利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理论:每个人都是经济型的动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都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最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需求,大学生村官也如此,但是实际上大学生村官的待遇能否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现今大学生村官的工资为一次性工资:每年15000元,每个月均为1250元,扣除保险等费用实际到手的工资约1000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津贴,根据目前的物价农村的每个家庭的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将近一千元,而大学生村官什么都需要自理,这样的收入能否满足他忙的实际需求:基本生活费,通讯费,交通费,医疗费等?这样的待遇怎能让大学生村官全心投入到工作中,怎能让大学生村官有长远的发展?
4.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及对策
4.1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大学生村官”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需要突破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形成机制、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从制度上创造条件。政策的规范与创新是保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持续性的最基本条件,也是体现政策权威性的重要标志。首先,明确政策的合法性,完善村民自治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为村官职业化消除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其次,明确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基本运行模式,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4.2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制
选派“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关键一环。完善选派机制,首先要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为农村选出真才实学的优秀大学生。要增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公开选拔流程和结果。其次,要结合本地农村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大学生村官,以此也可明确大学生村官在未来的农村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4.3健全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
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大学生村官素质的提高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全方位的培训机制。具体来说,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农村。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通过知识讲座、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业务素质。第二,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要让大学生村官认识到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到农村要踏踏实实做事,谦虚学习。
4.4完善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考核
成立专门负责大学生村官管理的机构,完善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考核,协调大学生村官与其所在地的各级政府,村干部以及农民之间的关系,打造大学生村官与外界沟通的平台,使之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从多方面,多层次,宽领域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政策性和法制性服务。在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监督与考核,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4.5增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激励力度
借助市场经济等手段,通过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体现自身价值和实现理想的发展空间。第一,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水平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水平相当,甚至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水平。第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按照合法程序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各级人民代表或乡镇一级的团委干部,积极探索从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公务员的有效途径。
4.6拓宽大学生村官退出渠道
退出机制关系到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持久性,稳定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退出渠道,避免盲目地承诺难以实现的优惠条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探索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提拔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大学生村官。第二,为退出者提供其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岗位。比如,支教,支农等岗位。第三,愿意自主择业者,支付其一定数额的过渡金。
4.7强化配套政策
构筑政策合力政策组合的优化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政策的绩效。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局委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为大学生村干部创造一个创业的良好环境,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资金和技术上的倾斜。第二,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官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4.8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大学生村官,了解大学生村官,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在农村同样能够大有作为,激励更多人才转变就业和创业观念,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农村。同时,尤其应该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宣传力度,他们是大学生村官的最直接来源,对他们的宣传既是前期的一种熏陶和教育,也能激励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大学生村官的队伍中来。应在高校大力宣传有关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使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工作光荣的观念;应加强大学生村官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1]薛新生 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和启示
[2]张瑶祥 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 [3]鉴学伟 成效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 [4]周玮 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对策研究 [5]杨用成 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