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机电安全资格证培训论文(大全)
浅谈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安全管理
洒志煤矿孙宝成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机电运输设备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因此搞好机电运输管理,做好机电运输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隐患消除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一、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机电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些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一些改扩建矿井,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运输管理制度,但有相当一部分矿井还没有按标准去做,没有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或者虽然建立了,只是做个样子,没有实际落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一些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掌握不好,检查深度广度不够,井下检查走马观花,只看表面,查不到实质的隐患。也有的查到隐患后,执法不严、轻松放过,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一走了之,既无整改指导意见,也没有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没有闭环,同类隐患反复出现,长期存在,不利于机电运输工作安全。
2.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对主要提升机后备保护,高压开关选择性漏电保护,高瓦斯、双 1
突矿井的监测监控“三专二闭锁”系统的建立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一些矿井机电运输设备仍处于落后状态,自动化保护装置仍不健全。有些煤矿企业往往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购入先进安全的新设备,一些无煤矿安全标志的机电运输设备仍在使用之中,这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非常不利。
3.机电运输专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素质低
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缺乏吸引力,有很多煤矿多年来都招不到专业毕业生,煤矿只好进行人才自我培养,由于用工性质不尽人意,一些激励措施不到位,这些工人在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很快又转入别的单位, 造成机电运输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队伍不稳定。由于矿井机电运输专业人员的流失,只好频繁招收新工人,新工人大部分为农民工。且都是年龄偏大的人员,这些工人的文化素质低,没有别的出路才进了煤矿,存在短时雇佣打工的思想,不爱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精神差,稍不如意就辞职。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没有学习的热情和钻研的精神,多重因素导致好多煤矿整体机电运输专业队伍人员素质下滑。一些新设备新技术要么不敢采用,要么是采用后维护不了,全都依靠厂家维修支援,造成事故处理时间延长,矿井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机电运输工作安全。
4.对机电运输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① 培训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学用不结合,针对性差;
② 教育形式单
一、枯燥,职工不感兴趣;
③ 考核不严格,培训走过场,虽然培训了拿证了,但实际工作能力还很差。机电运输专业性很强,新员工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实践很长时间才能熟练。但一些矿井急功近利,对于新招工人只搞短时简单培训,甚至有些矿井不培训,更没有专业知识培训,匆匆上岗,给机电运输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三违”不断,事故频发。
5.机电运输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
矿井机电运输检查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加强对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然而,现场矿井机电运输检查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
① 检查的深度不够
煤矿机电运输较其他专业复杂,而现场检查中,基本把检查范围放在设备表面是否失去防爆性能上多,一些表面现象掩盖了不少深层次问题,缺乏对管理制度、安全性能、动态情况的了解。在检查中亲自动手、打开开关、检查内部各类保护、详细翻阅各类记录资料或深入采掘工作面、深入机房、深入到车间、区队去发现问题、去督促被检单位整改的太少。
② 检查标准掌握不一
各级检查人员对机电运输工作标准的掌握至关重要,也是衡量其素质的指标之一。有些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填写的隐患名称与标准不符,如本安电路中的电缆接线未用接线盒定为失爆等。相反,一些不属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范围的工种定为必须持证上岗;还有类似防爆标准,井下设备选用标准,提升绞车与调度绞车使用场合标准等等。
③ 隐患跟踪不及时
类似情况不少,前次检查中的问题这次检查中同样出现,致使一些问题和隐患拖的时间长,被检查单位无动于衷,检查中缺乏力度。对一些大的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的没有限制被检查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和必要的行政处罚。如现在提升运输专项检查中提出的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问题,人车的定期脱钩试验,提升装备和矿用设备的煤矿安全标志问题,这些都是必须及时跟踪盯住不放,查处时加大执法力度的。
二、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机电运输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首先,坚持以岗位应知应会技术知识为重要内容,附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以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增强其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采用机电运输区(队)长、机电运输骨干利用班前会时间,就机电运输设备的工艺流程、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电器元件的安装,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同在井下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制度化。一方面巩固机电运输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机电运输队伍的技术水平。三是积极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前提,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培养机电运输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兴趣。要充分发挥机电运输队长、机电运输骨干的优势,以机电运输队长牵头,组
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签订“导师带徒”合同活动;定期由机电运输队长组织分工种、分岗位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对每旬、每月、每季、每年进行理论考核评比,表彰优先者。以增强机电运输人员的荣誉感,激励职工不断学技术热潮。
2.提高机电运输安全检查员的整体素质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检查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检查,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检查,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检查与被检查、检查与服务的关系。
3.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加大设备投入和改造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要把好设备的进矿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机电运输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
4.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
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
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检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维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5.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做好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是突出的问题。矿井机电运输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我们需要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有:机电运输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运输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等制度。
三、结束语
总之,煤矿的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 严格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的七条规定》,以提高矿井机电运输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并重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运输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第二篇:矿长资格证培训论文
《贵州省二00九年第一期煤矿矿长资格培训论文》
贵州省二00九年第一期煤矿矿长资格培训论文
论文题目:《作为煤矿矿长,如何加强煤矿
安全管理工作,证矿井安全生产》
学号:043号
二00九年三月
作为煤矿矿长,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学 号:043号 ]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开展,通过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局面,有效地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可以说安全生产是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那么,作为煤矿矿长,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呢?本人认为,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始终不懈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搞好煤矿基础安全管理和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等外,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还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作为煤矿矿长,还要处理好了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使各方面协调健康发展,我们才能更好的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着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
在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观点,杜绝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孤立的思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
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煤矿“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
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煤矿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主要来自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如何,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此外,由于煤矿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但是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完全等于经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由于有的国有煤矿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惩,因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煤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三、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在安全生产中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须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哪起死亡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必然根源。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都是必然。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粗心大意。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只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强化安全管理,才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杜绝事故的偶然而走向成功的必然。
四、突击与持久的关系
安全生产涉及到井上井下,方方面面,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高潮。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注重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集中抓打开工作新局面,通过经常抓使工作深入持久,不断巩固发展。如每年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突击战。在此基础上抓巩固,求提高,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的。
为什么事故安全教育坚持不好,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只重视社会突击战,忽视持久战。很多煤矿往往是文件一至,上下号召,声势浩大,完成了事。事故安全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仅靠“突击”一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树立“持久战”的思想,从制度、纪律、时间、形式、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惟有如此,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在安全生产上,我们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用突击来巩固持久,以持久来检查突击,把突击与持久恰当地运用到安全生产活动。
五、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安全生产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装备与管理两个方面。搞好安全生产没有先进的装备不行,这是安全生产中的硬件。随着井下采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综采综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硬件水平的提高,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狠抓软件建设,狠抓安全管理,狠抓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但也必须看到,同样的装备、条件下,同在一个矿生产,有些班队平安无事,有些班队则发生事故。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实践证明,硬件仅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不能放松软件建设。必须坚持“装备、培训、管理”三并重的原则。
六、爱护与袒护的关系
爱护与袒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原则上的区别。然而,在安全生产中由于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往往错把袒护当爱护,这样,必然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效应。在安全生产中,各级领导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爱护下属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如何才是爱护下属呢?各级领导要把对下属的爱护全部体现到安全管理中。寓爱于严,严要求、严检查、严监督、严管理、严追查、严处理才是真爱护。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不姑息、不迁就,该教育就教育,该追查就追查,该处罚就处罚,该撤职就撤职,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下属,爱护下属。而在安全生产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错把袒护当爱护,他们把严格要求同爱护下属对立起来,一味地讨好、迁就下属,结果帮了倒忙。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果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情治与严治的关系
情和严只是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恰恰在情和严的问题上处理不好,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处境。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他们处理情和严的关系上。情和严,也可视作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情应该出于严治之中,严应该立于情治之上:两者是不应分离的。而在安全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两者关系,以致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有的一味强调情治,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放任自流,弄得松松垮垮,无章可循,不可收拾。有的一味强调严治,使管理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管理自然达不到目的。在如何处理情治与严治的问题上,要做到适而有度,恰到好处,情中有严,严中有情,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八、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安全工作中的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搞好安全工作重点要抓好预防工作,而要搞好预防工作就要化解量变,防止质变。各类事故,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促使我们去探究大与小的关系。以小为大,就会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知道,不排除小隐患就可能变成大隐患;不解放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而以大为小,往往由小变大,积小成巨,最后
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无小事。谁忽视小事、放松小事,谁就受处惩罚、吃苦头。一定要妥善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把事故预防和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放小变大,最易诱发大事故的发生,是很难搞好安全生产的。
九、独唱与合唱的关系
如果把安全生产作一首歌,那么就有独唱与合唱之分了,要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既需要独唱,也需要合唱。只有把独唱与合唱融为一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然而在安全生产中,有些人认为搞好安全生产是安监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安全监督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它在安全生产中起着领唱作用。在它的带动下,经过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安全工作涉及到采、掘、机、运、通、党、政、工、团、妇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搞好它,离开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专业都是不行的。搞好安全生产,不只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而是全体部门的事,不只是安监员的职责,而是全体职工的职责。我们要处理好独唱与合唱的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活动中去,齐心协力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作为煤矿矿长,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坚持“管理、培训、装备”三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更好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结 束)
第三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论文
论机电安全管理
班级 安全管理培训班
学号
2013030157
姓名
孙宝成成绩 摘要: 根据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作用不力、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车间队伍素质偏低、职工培训走过场等问题。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是企业生存永远的主题,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效益的高低。在煤矿生产经营中,如果没有安全做保障,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安全生产要注重抓管理。特别是作为煤矿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末端和实施者,安全管理有效与否,取决于末端控制是否细致到位,因此更要常抓不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方向和指针。所谓“安全第一”是要求生产过程参与者能够充分认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而“预防为主”则要求安全工作事前做好防范,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做好事故的科学预测与分析,从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入手,强化预防措施,保证企业安全稳定。
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生产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个企业能否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员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人员素质尤为重要,技术要人去掌握,管理要人去运作。在煤矿工作中,安全都是依靠人直接的感觉器官和理性的操作而完成的。在操作和完成的过程中,由于人的意识作用的结果,便出现正确与错误,完成与失败的结果。我们平常谈到的安全 意识一般是在安全学习和教育中灌输的,不是靠自身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由于人的大脑有记忆,所以安全意识不全面或不太可靠。即使下了较大的功夫,安全规程考试都是高分,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就可能产生新的事故。进一步讲就是辨证法中人的意识产生途径与平常的安全意识产生的途径不一致。因此,安全意识不牢、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安全工作仍然是疏于落实。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剖析(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机电运输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煤矿设置了机电运输管理部门——机电科(机电运输部),其主要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运输管理,二是机电运输配备,但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基于煤矿现状,机电科(机电运输部)作为职能科室,其领导在面临严峻的生产配备形势下,必须将大部分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用于生产配备工作上来,造成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不足,机电运输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运输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机电运输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煤矿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存在没有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运输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运输车间职工理论知识不足,青工缺乏实战经验,违章作业经常发生。
3.机电运输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尽管煤 矿的机电运输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员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没有考核激励机制。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充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5.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机电科(机电运输部)尽管设有机电运输标准化管理人员,但都属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
6.由于煤矿生产任务的繁重以及各采区机电运输技术力量的薄弱致使机电科(机运队、机运车间)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煤矿企业这种用工机制使得机运安全生产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二)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时常出现拼设备的现象。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5的要求。
2.受资金不足的制约,致使煤矿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采掘面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
3.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二、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1.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要煤矿主要负责人重视机电运输管理,这是加强机电运输管理的关键。机电运输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运输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2.当前煤矿的机电运输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应该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煤矿机电管理的经验,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运输工作管理水平。
(二)因矿制宜建立机电运输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1.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要结合实际。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现状,所设置的机电科(机电运输部),其工作重点:一是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二是负责机电配备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必须授予机电管理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三)加强机电运输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运输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运输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工作面、巷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运输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运输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房硐室、巷道,推动机电运输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 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五)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运输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运输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尽快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有:机电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六)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运输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运输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运输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运输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及时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煤矿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并充分发挥机电运输调度室,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运输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班组作业计划制等。再次 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侧重点有所变化。
(七)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八)突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重点。煤矿机电运输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运输管理应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
1.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两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 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 h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
3.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三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定期检查不能发现隐患,不维护保养及修理不能使设备保持完好。抓好这三方面,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九)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运输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应得到及时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评定工人技师等,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骨干的经济待遇。
(十)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运输工作质量。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 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煤矿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煤矿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旬、月、季、年都要组织进行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三、安全工作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必然还是偶然?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纯粹的必然与偶然,他们总是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比如一个人骑着一辆车闸不灵的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突然把一个人撞倒了。撞倒人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但车闸不灵,则蕴含着必然性。安全生产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是如此。当然,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果不注意修正,偶然的不安全因素就可能成为必然的不安全因素。
四、人员主动性与安全的关系
1.人员工作不主动大于不安全。现在煤矿企业中存在一个突出的 现象:谁也不愿意当工作负责人。理由很简单,当工作负责人没什么好处,出了事故还要受罚。产生这样的思想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事故出现后处理严厉,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恐慌。煤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处罚也非常严格。严厉的安全生产惩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一线员工自信心的下降。二是安全奖金吃大锅饭,使员工生产分配有不公平感。由于安全生产业绩缺乏客观的衡量指标,造成安全生产业绩奖金分配平均化,消减了安全生产奖金的激励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我们生产一线产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极其消极思想,严重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的稳定。
2.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安全认识问题上,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煤矿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煤矿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率先带头,以身作 则,操作人员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2)随时增强管理约束
无数血的教训教育我们在安全上必须严贯规、严考核、严管理、严肃纪律。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和失误造成事故,必须承担响应的责任。对恶性误操作事故、人身事故的责任人决不姑息迁就。对事故的教训要举一反三,落实反思事故措施。做到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
3)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事故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4)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
5)抓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以缺陷管理为中心来加强设备管理,着重应用好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二是合理安排机电运输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机电运输设备状态评估办法;三是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机电运输设备的改造,提高设备安全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五是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防洪、防汛等特殊时期保证正常供电,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种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对重要场所设备定期巡视,重点检查。
总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总则。随着煤矿机电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管理制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大量新设备、新 技术的采用之时,对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适应或超前发展,并及时让煤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探讨及应用,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促进机电运输系统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参考文献
[1] 胡兴志 《机电安全技术》
[2] 张京平《煤矿机电技术》 [3] 李东升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4] 程居山 《矿山机械》
致 谢
这次机电安全策划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论文的完成,中间的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机电安全策划论文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得益于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从设计选题到论文写作都倾注了指导老师的巨大心血。本设计能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学习的专业知识,又能学到新知识,并在论文中得以体现。
第四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论文
论机电安全管理
班级安全管理培训班
学号2013030157 姓名孙宝成成绩
摘要:根据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作用不力、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车间队伍素质偏低、职工培训走过场等问题。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是企业生存永远的主题,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效益的高低。在煤矿生产经营中,如果没有安全做保障,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安全生产要注重抓管理。特别是作为煤矿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末端和实施者,安全管理有效与否,取决于末端控制是否细致到位,因此更要常抓不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方向和指针。所谓“安全第一”是要求生产过程参与者能够充分认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而“预防为主”则要求安全工作事前做好防范,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做好事故的科学预测与分析,从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入手,强化预防措施,保证企业安全稳定。
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势必会给企业和职工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生产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个企业能否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员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人员素质尤为重要,技术要人去掌握,管理要人去运作。在煤矿工作中,安全都是依靠人直接的感觉器官和理性的操作而完成的。在操作和完成的过程中,由于人的意识作用的结果,便出现正确与错误,完成与失败的结果。我们平常谈到的安全 意识一般是在安全学习和教育中灌输的,不是靠自身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由于人的大脑有记忆,所以安全意识不全面或不太可靠。即使下了较大的功夫,安全规程考试都是高分,但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就可能产生新的事故。进一步讲就是辨证法中人的意识产生途径与平常的安全意识产生的途径不一致。因此,安全意识不牢、不强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安全工作仍然是疏于落实。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剖析(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机电运输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煤矿设置了机电运输管理部门——机电科(机电运输部),其主要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运输管理,二是机电运输配备,但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基于煤矿现状,机电科(机电运输部)作为职能科室,其领导在面临严峻的生产配备形势下,必须将大部分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用于生产配备工作上来,造成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不足,机电运输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运输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机电运输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煤矿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存在没有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运输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运输车间职工理论知识不足,青工缺乏实战经验,违章作业经常发生。
3.机电运输培训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尽管煤 矿的机电运输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员工听不明白,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没有考核激励机制。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充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5.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机电科(机电运输部)尽管设有机电运输标准化管理人员,但都属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科(机电运输部)管理人员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
6.由于煤矿生产任务的繁重以及各采区机电运输技术力量的薄弱致使机电科(机运队、机运车间)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煤矿企业这种用工机制使得机运安全生产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二)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帐、卡、物不对应。时常出现拼设备的现象。设备不能按计划升井轮换检修,直接转面使用。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测试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设备更新不足,新度系数远低于0.5的要求。
2.受资金不足的制约,致使煤矿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采掘面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
3.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或试验及记录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二、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1.重视机电管理,首先是要煤矿主要负责人重视机电运输管理,这是加强机电运输管理的关键。机电运输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运输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
2.当前煤矿的机电运输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其实,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应该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因此,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煤矿机电管理的经验,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运输工作管理水平。
(二)因矿制宜建立机电运输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1.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要结合实际。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发展方向,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现状,所设置的机电科(机电运输部),其工作重点:一是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二是负责机电配备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矿井机电管理机构体系必须授予机电管理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一般机电部门要具有以下职权,即: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
(三)加强机电运输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运输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运输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线上抓达标工作面、巷道、机房,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运输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运输标准化竞赛活动,树立标准化样板机房硐室、巷道,推动机电运输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 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五)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机电运输业务活动的准则,是做好机电运输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尽快建立健全。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有:机电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六)实行计划管理,强化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是机电运输管理的核心,是组织机电运输业务活动的根据。编制机电运输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运输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及时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协调平衡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得力的协调平衡机构。当前煤矿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的平衡,并充分发挥机电运输调度室,负责机电工作的调度平衡。其次是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工作制度,如机电运输管理(技术)人员值班制、机电工作生产例会、班组作业计划制等。再次 是定期组织分析机电设备安全、质量、维修、动态分配等方面的情况。机电工作协调平衡还要根据季节侧重点有所变化。
(七)强化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八)突出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重点。煤矿机电运输系统比较复杂,必须抓住工作重点。当前机电运输管理应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
1.安全可靠性,对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及电气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对暂时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标准的设备,要分期分批予以整改,逐步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为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两个系统,井下供电是采掘一线设备的动力系统,环境复杂多变,结构因机而异,重点抓 好流动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安全保护装置,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提升运输是矿井的咽喉,工作面广、量大,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坚持每天2 h的强制保养,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输送机综合保护。
3.环节的重点为操作、维护、修理三个环节,不遵章操作就会发生事故,不定期检查不能发现隐患,不维护保养及修理不能使设备保持完好。抓好这三方面,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次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九)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运输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应得到及时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评定工人技师等,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骨干的经济待遇。
(十)明确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认真考评机电运输工作质量。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机电事故,保证矿井正常的生产秩 序,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使矿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煤矿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指导思想。矿井机电管理的总目标是使设备安全经济合理运转,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使设备综合效率最高。煤矿要根据设备维修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条件、领导重视机电工作的程度,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逐步达到最高目标。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旬、月、季、年都要组织进行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三、安全工作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必然还是偶然?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纯粹的必然与偶然,他们总是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比如一个人骑着一辆车闸不灵的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突然把一个人撞倒了。撞倒人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但车闸不灵,则蕴含着必然性。安全生产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是如此。当然,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果不注意修正,偶然的不安全因素就可能成为必然的不安全因素。
四、人员主动性与安全的关系
1.人员工作不主动大于不安全。现在煤矿企业中存在一个突出的 现象:谁也不愿意当工作负责人。理由很简单,当工作负责人没什么好处,出了事故还要受罚。产生这样的思想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事故出现后处理严厉,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恐慌。煤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处罚也非常严格。严厉的安全生产惩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一线员工自信心的下降。二是安全奖金吃大锅饭,使员工生产分配有不公平感。由于安全生产业绩缺乏客观的衡量指标,造成安全生产业绩奖金分配平均化,消减了安全生产奖金的激励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我们生产一线产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极其消极思想,严重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的稳定。
2.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安全认识问题上,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煤矿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煤矿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率先带头,以身作 则,操作人员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2)随时增强管理约束
无数血的教训教育我们在安全上必须严贯规、严考核、严管理、严肃纪律。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和失误造成事故,必须承担响应的责任。对恶性误操作事故、人身事故的责任人决不姑息迁就。对事故的教训要举一反三,落实反思事故措施。做到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
3)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事故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4)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
5)抓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以缺陷管理为中心来加强设备管理,着重应用好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二是合理安排机电运输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机电运输设备状态评估办法;三是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机电运输设备的改造,提高设备安全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对一时难以消除的设备隐患,加强监测和跟踪,制定完善的应对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不能存在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五是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防洪、防汛等特殊时期保证正常供电,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种设备各个时期的运行管理,对重要场所设备定期巡视,重点检查。
总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总则。随着煤矿机电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管理制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之时,对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适应或超前发展,并及时让煤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探讨及应用,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促进机电运输系统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
第五篇:机电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中的以及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用
1.0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控制、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
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回复: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
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回复: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五、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
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六、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
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七、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