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铸致富路 共建新农村
同铸致富路共建新农村
景毛乡北李村大棚蔬菜园区道路沙石铺设工程
北李村位于襄汾县城西15公里处,村南紧靠襄乡公路,村西相邻临夏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2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660户,总人口2656人,有劳动力1377个,耕地面积5500亩。村集体年收入35000元,村民收入以大棚蔬菜、苹果种植、粮食种植为主,人年均收入7350元。
几年来,北李村党总支、村委会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务实,使北李村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务管理更加民主,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丰富。
北李村农民收入主要靠大棚蔬菜种植,但大棚蔬菜园区内的主要道路,由于多年使用,早已破烂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蔬菜商贩不愿来,蔬菜经常不能及时运出,使很多蔬菜烂掉,大大影响了农民收入,再一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村两委结合实际,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讨论确定一事一议大棚蔬菜园区道路硬化项目工程。大家认为大棚蔬菜园区道路建设对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生活生产的影响极大,决定对大棚蔬菜园区道路硬化。
大棚蔬菜园区沙石铺设工程总工程量16000平方米,拉运石方6022方。施工中要用推土机、挖掘机、刮路机、压路机等机械。工程总投支300000元,其中财政奖补150000元,筹资筹劳
1150000元。(筹资人数2656人,筹资标准每人15元,共计筹资39840元。筹劳人数1377人,筹劳标准每人4个工,共计筹劳5508个,折合资金110160元。)
项目确定后,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及时成立了“北李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质量领导小组”、“北李村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各小组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和分工,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每个项目都落实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深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事一议”所涉及的各项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既要筹劳,又要筹资,获得全村老百姓的支持至关重要。为此,我村支部、村委一班人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办法,首先是广泛宣传。利用各种会议、传单、广播、标语、板报和面对面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造势,营造氛围。其次是精心组织,召开筹资筹劳动员大会,从各个环节严把政策,统一口径,耐心工作,积极应对。第三是注重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支部、村委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积极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工程招标方案、工程进度、完工时间、工程质量保证、付款方式、工程验收程序等,公开招标,并对中标的情况进行了公示,每个过程全部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
为了更好的使我村公益事业项目早日建成完善,我们就此次公益事业工程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形成了一套工作管理制
度,严格按照《北李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村一事一议资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了议事制度,认真完善和规范村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工作,做到了真议、真筹。三是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和杜绝在使用过程中超范围、超标准和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四是建立了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筹资筹劳的监督,对违规使用一事一议资金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强化民众监督、严格执行收支及时公示,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我村实施一事一议大棚蔬菜园区道路沙石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受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村容容村貌进一步改观。村两委班子按着“一事一议”的原则,组织党员、村民参加民主议事活动,征集群众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加强村“两委”建设,领导和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等,为新农村建设铺就康庄大道。
2、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在“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村多次召开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户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群策群力,共同谋求发展,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工作,促进了干群关系的和谐。
3、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急需、群众愿望迫切的大事,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面貌焕然一新。
4、通过此项目的建设极大地解决大棚蔬菜运输难、菜商不愿来、蔬菜经常腐烂的大问题,使每棚户经济效益提高了20%。蔬菜大棚面积又增加了150亩,使大棚蔬菜成了农民致富的增长点,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让广大村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好处。
第二篇: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村企结对同发展 共建和谐新农村
——杨柳湾镇计生服务中心“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总结
东冲河村位于鄂皖两省交界的天篷山脚下,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468户、1537人,现有耕地面积1228亩,山场面积9000亩。近年来,该村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扶贫部门大力支持下,狠抓村企结对共建,由村支书黄普生带头组建的东冲河生态农庄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呈现出“多赢”的良好局面,翻开了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崭新一页。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认识,强举措
我们东冲河村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找准村企共建结合点,实现村企资源互动,优势互补,以实际行动真正将村企共建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发展共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村企共建”道路。我们的基本作法是: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村两委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普生任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村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了工作计划,完善了定期不定期会商机制,适时召开情况督办会,对村企共建工作旬计划、月交流、季点评、年结帐,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双方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二)提高认识,明确重点
村两委通过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大会动员,提高了对村企共建工作认识。同时,本着互惠互利的指导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明确村企共建六大重点工作:劳动力转移、扶贫济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公司提供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帮助,村积极提供税收方面优惠政策,携手互助、携手创新、携手共赢。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几年来,我们围绕村企共建开展活动,做好文章,确保村企共建有部署、有内容、有成效。重点抓住五个方面共建:理念共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重点在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三方面取得进展。通过互动合作,形成了一个好公司,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有一个好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共识。信息共建。针对公司用工不足、人才匮乏的情况,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进公司务工,还积极推介村里毕业大学生到公司就职。资金共建。公司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帮扶共建。公司与村里贫困户结成对子,逢年过节,上门慰问。科技共建。公司积极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2008年,我们在全村范围内兴起新一轮村企共建的热潮。一是抓科技培训。公司投资8万元建科技培训中心,配齐各种电脑、图影设备,购买科技图书3000余册,为农民提供学科技用科技提供良好条件,同时,积极引进科研院校加强技术交流,形成“农户种植生产——农科院提供技术——公司服务销售”的一条龙技术服务体系;二抓基地建设。公司坚持以优质服务提升产业效益,年实现利润120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20万元,实行“统一规划建园、统一生产流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格”“村建户管,反包倒租”的经营管理模式,村两委积极筹资10万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2008年,全村发展各种农业生态基地达到4400亩,茶园1100亩,猕猴桃园200亩、板栗园2000亩,构建了“山顶松杉盖帽,山中板栗缠腰,山下茶药护脚,房前屋后花果满园”的生态农业格局;三抓劳动力就业。2008年,公司想千方设百计为困难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先后解决30余人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四抓产业扶贫。2008年,公司对30余户移民搬迁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帮项目、学技术、筹资金,使他们脱贫致富,成为产业大户;五抓优惠政策。村两委为公司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厂房建设、技术人才、税收上等大力予以支持,促进了公司健康发展。
二、促创新,见实效
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村企共建模式,使公司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我们始终坚持注重调研,围绕取得实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谋长远。我们注重培植亮点,以点带面,及时总结村企共建经验,掀起村企共建高潮。同时,积极构建“村委主导、农民主体、公司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村企共建机制,创新村企共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38元,年增收400元,增幅达14%。
二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08年全村总收入1218万元。三是带动了社会事业发展。公司通过资金投入,智力支持等途径,直接促进了村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
四是促进村庄风貌改善。通过村企共建活动,使农民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信心。
五是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村企共建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为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开展,促进了“村企共同发展,公司回报社会”,加快了“产业兴村、技术入户”步伐,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
三、明思路,谋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农村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坚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基础不牢固,认识不到位。少数农民缺乏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认为公司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应有义务,把公司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存在等、靠、要思想。少数干部责任感不强,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工作方法简单,认为公司帮扶就是捐款捐物,向公司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影响了公司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二是内涵有待深化,途径较单一。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村企共建思路不够开阔,途径、内涵较单一,偏重于捐款捐物,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重加大“输血”,轻“造血”功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完整体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各个方面,要不断拓宽思路,克服村企共建单一性,探索村企共建多元化,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三是政策保障不完善,工作难开展。由于村企共建工作是一项创新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加上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条件制约,土地税收方面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积极性,阻碍了村企共建工作开展;
四是服务有待加强,机制不稳定。目前,村企共建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缺乏制度保障,服务跟不上,作用难发挥,村企双向互动局面没有真正形成,互利共赢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为此,我们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公司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不断深化村企共建工作,努力形成结对共建新农村长效机制。
在今后的村企共建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一)思想上深化,树立正确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理念,形成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东冲河发展是村两委责任,也是公司责任。公司发展离不开土地等各种资源,离不开劳动力供应,离不开村两委支持。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发展,形成村企共建新局面。
(二)内涵上深化,丰富共建形式
内涵决定形式。今后我们要按照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绘发展前景的要求,深化村企共建内涵,丰富共建形式,促进村企共建深度发展。进一步明确共建重点,增强发展能力,切实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
(三)政策上深化,完善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机制长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落实优惠政策。落实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提高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二是完善资源配置,保障村企共建在用地等方面需要。
(四)服务上深化,稳固工作平台
服务创造价值。村两委要加强服务管理,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建合力。整合各方力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村两委明确角色定位,做好组织动员引导,服务于村企共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措施,畅通衔接渠道,建立融洽的共建氛围,探索村企共建新机制。
2009年,我们东冲河村将在改善民生上办实事,在强村计划上创新途,在小康指标上找差距,以实实在在的作风、扎扎实实的措施,把村企共建工作做得更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篇:“共建新农村”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第二批驻XX镇的驻村干部XXX。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春风沐XX”。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目睹了XX镇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了该镇的和谐氛围,再准确的一点说,是该镇现任党委政府班子的那种扎实的工作、开拓务实的干事创业精神感动了我。
大家不会忘记,2006年的1月19日,那是一个冬阳送暖、水欢人笑的日子,在我县最北端——XX镇,鼓乐喧天,歌声嘹绕,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举镇上下洋溢着和谐喜庆的气氛。全镇人民为庆祝“人民广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云新公路硬底化、自来水供水工程”等四项工程圆满竣工而载歌载舞。是啊!XX镇党委政府为民办了这么多的实事好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不讲,行吗?
为了发展生产,使XX的老百姓生活宽裕,XX镇党委政府班子头脑清醒,发展思路清晰,意志坚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着力点,在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确立了抓“石头、水头、木头、山头、田头、外头”等“六头”并进的经济工作发展思路。通过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实施水电企业改革,盘活资产,提高企业效益,增加镇财政收入;通过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使其得以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形成规模特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股份参与、让利扶持等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增加村级收入。镇、村两级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得到突破性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多元化,努力开创了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打造“活力XX”夯实了基础。
为使乡风文明,XX镇党委政府班子殚精竭虑,求真务实。想尽办法,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为民办实事好事,多方筹资兴建了社会福利中心,大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扩大服务功能,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文艺演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文明风尚,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有所乐,老有所养。与此同时,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引导群众知荣明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营造团结、互助、文明的新风尚,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为使村容整洁,XX镇党委政府班子,开拓创新、扎实干事。他们以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大力加强环境建设,突出抓好“洁净XX”和“绿满XX”行动。他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主要村道硬底化的改造力度,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了村道硬底化的目标,使该镇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极大地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并积极倡导号召扶持农户进行改厕、改灶,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今年,全面完成了县下达全民义务植树任务。积极改造该镇的荒山、残次林,提高XX生态环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使该镇圩镇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打造“旅游XX”形象,镇党委政府班子领导,更是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果断集民智、聚民慧,大胆决策,多方筹资150多万元,兴建了4000多平方米、我县高规格的首个镇一级文化广场。广场的建成不仅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场所,而且打破了三十年一贯制的圩镇面貌,有效地提升了旅游窗口形象。此外,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又筹资100多万元,兴建了自来水供水工程,解决了3500多人的饮用水难问题。原创文章,尽在网络络.com网。
为了管理民主,XX镇党委政府班子牢固树立了法治理念,依法而治。在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两务公开,制订实施了镇机关党员、镇机关干部村级党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的实绩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巩固“固本强基”、“三有一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实施“安居工程”、“扶贫工作”、“一保五难”解困工程,扩展农村合作医疗等等,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XX”。
现在,XX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派祥和、和谐、生机勃勃的景象。
朋友,假如你到XX来,也许你会被宽阔靓丽的广场而惊叹;也许你会被纵横交错、畅通发达的村道而赞叹;也许你会被巍巍耸立在美丽的五指石下喷涌而出的水塔而感叹;也许你会被舒适漂亮的老人福利中心里面一张张慈祥而灿烂的脸孔所感动……然而,更令人振奋的是传来了XX镇现任党委政府班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抓实执政为民落脚点的决心和信心,他们正按照梅州市委提出的“规划、基础设施、先进文化、民主法制”等四个进村的要求,早已描绘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确定湍溪村和加丰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今年着重抓好涉及基础设施、文化生活、扶贫安居等与民息息相关的9件实事。
我相信,我深深地相信,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有我们这样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平远县、XX镇两级党委政府班子的领导,XX的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第一书记”探寻致富路 穷村庄变身“新农村”
“第一书记”探寻致富路 穷村庄变身“新农村”
来源:大众网聊城
作者:
2014-03-24 16:02:00 关键词:探寻致富;第一书记
2013年4月份,毕廷延、赵文安、管和平作为潍坊学院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来到莘县俎店乡的宁安洲、刘营和李楼村主持工作。三位“第一书记”进村工作以来,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里认真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逐步建强村级班子,不断完善管用制度,带领帮扶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大众网聊城12月14日讯(见习记者 李乐涛
通讯员 徐庆卫)2013年4月份,毕廷延、赵文安、管和平作为潍坊学院选派的第二批“第一书记”,来到莘县俎店乡的宁安洲、刘营和李楼村主持工作。三位“第一书记”进村工作以来,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村里认真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逐步建强村级班子,不断完善管用制度,带领帮扶村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毕廷延的办公桌旁,贴着自家的全家福,“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促进土地流转 发展多元化种植 “村里一年添了六七辆小轿车”
“来来来,尝尝我从潍坊老家带来的萝卜。”12月10日,大众网记者来到莘县俎店乡宁安洲村,见到了“第一书记”毕廷延。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记者品尝他从老家带来的萝卜新品种。毕廷延说,这种萝卜不同于本地的品种,它又脆又甜,不是用来炒着吃,而是可以当做零食,一边喝茶一边吃,对人体的消化很有好处。这种萝卜在潍坊很受欢迎,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个卖,一个萝卜大概要卖到七八元钱,相比本地萝卜品种,经济效益提高了不止一两倍。今年,他打算在村里进行试点种植,如果产量可以的话,就在全村进行推广。
毕廷延告诉记者,他们三人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党员大会、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走到田间地头去和村民聊天,“要为村民做事情,首先要知道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不然做的再多也是徒劳,”毕廷延说,“我们不是来做样子的,是真的要给村民带来实惠、带来利益的。”宁安洲村有141户居民484口人,全村有耕地1031亩,人均达到2.1亩,在附近几个村来说,算是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可是原来土地种植项目单一,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有几户大鹏种植户,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价格受市场制约较大,并没有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千元。“宁安洲村的村支书种了7亩苹果园,到现在已经种20多年了,可是你看看这个苹果,”毕廷延指着桌上的一盘苹果对记者说,“品相不好不说,还需要放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好的味道,这样的苹果怎么能卖出好的价钱?”
好多个晚上,毕廷延辗转难眠,他心里清楚,要改变村里的现状,必须调整土地产业结构,可是要让种了几十年小麦的村民把地腾出来,改种自己从没有种过的蔬菜、瓜果,又谈何容易。思来想去,毕廷延觉得,要迈出改革的第一步,首先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让他们知道,土地不是只能用来种麦子和玉米的,”毕廷延说。要转变思想观念,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毕廷延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敢冲敢干的年轻人,多次来到潍坊寿光等全国知名的蔬菜种植基地考察学习,并逐步达成扶助协议,建立合作意向,为村民打消后顾之忧。回到村里,毕廷延又“趁热打铁”,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积极引进优良蔬菜品种。村支书带头将自家的苹果树砍掉,改种蔬菜大棚,就这样,到现在为止,宁安洲村已经发展种植蔬菜大棚5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也变成了大棚瓜菜种植,去年发展的240亩大棚瓜菜,今年长势、行情很好,种植户收入过10万元的家庭过半。
宁安洲村发迅速,其他两个“第一书记”自然不甘落后。刘营村是个回民村,村“两委”在“第一书记”赵文安的带领下,回汉群众充分利用人少地多的优势,发展冬暖式大棚20个,大拱棚150个,重点种植西瓜、豆角、西葫芦、芸豆等。该村与青州亿嘉瓜菜种植销售公司联合,由他们负责种子、技术、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全部回收,并在莘县民宗局的帮助下,成立了“莘县俎店喜丰瓜菜专业合作社”,今年秋季试种的60亩大棚南瓜长势良好,初见成效。通过土地流转帮助一户村民建起了一存栏4000只的养羊养殖场,形成了规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而李楼村也在“第一书记”管和平的带领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拱棚种植,发挥其短平快优势,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过度。挖掘蔬菜市场潜力,拓展蔬菜外销的稳定渠道,努力将李楼瓜菜市场建成当地瓜菜集散中心和分销基地,为建立自主品牌,发展包装蔬菜打好基础。
宁安洲村支部书记这样向记者描述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原来7亩苹果园我种了20年,现在改种蔬菜大棚,一年下来一亩地多挣7千多。村里种大棚的多了,第一书记又带头打井,现在有34眼井足够全村的大棚和耕地使用。村里修上了柏油路,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现在村民手里有钱了,今年一年,我这个只有100多户的村子,一下添了六七辆小轿车!”
加快宅基地流转 落实新农村建设 “到时候村里就可以进行产业链式发展”
今年毕廷延为村里引进了礼品西瓜新品种,在村里发展了10亩大棚作为试点。在种植初期,毕廷延便联系好了收购商,约定等西瓜成熟后前来收取。6月份,礼品西瓜获得丰收,宁安洲村支书带领村干部专门摘了一车西瓜送到潍坊学院,以表达村民的感谢之情。可是,收购商却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到村里来收购西瓜。“这种礼品西瓜品相好、口味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可它的缺点就是保质期比较短。”毕廷延说。眼看着西瓜放了一天又一天,收购商还是没有过来,毕廷延只好组织村民自己去卖西瓜。宁华生是这次试点种植礼品西瓜的种植户之一,他告诉记者:“我是第一年种大棚,今年试着种了两亩礼品西瓜,收成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销路没有打开,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收入,每亩大概卖到一万多吧,这已经比种麦子和玉米要强多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坚定了毕廷延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决心。“成立了专业生产合作社,有利于协调村民统一种植,形成品牌,而且可以与收购商签订合同,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之前那样的情况。”毕廷延的合作社,不只是让村民去种,然后集中起来卖出其,在他的计划中,应该是形成育苗、种植、生产、包装、销售这样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土地。占用村民的耕地是毕廷延不能允许的,他将眼光放在了新农村建设上。因为牵扯到各方利益,之前宁安洲村的新农村建设一直没有进展。为了加快宅基地流转,毕廷延找到莘县规划设计院,专门制作了新型社区效果图,放大了挂在村里,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看到未来自己的新生活。接着,他又制定相关政策,改变先拆后建的传统建设思路,将眼光放长远,交一户钱,盖一层楼,缓慢稳步发展。现在,村里已经有8户交钱,新农村的第一栋楼房也已经建到了第四层。
“在建设初期,我看过村里与建筑商签订的合同,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那就是卖身契,”毕廷延说,“在那份合同上,没有写明竣工日前、没有质量标准、没有保障措施,只有村里什么时候该付多少钱。”为此,毕廷延又专门起草了合同,与建筑商重新签订。在楼房盖到1米多高时,毕廷延发现很多方面根本不达标,他又坚持让建筑方拆了重盖,连地基也是重新打的。“其实村民不是不愿意住新房,看到规划图,村民们也都很乐意。可是手里没钱,对未来的规划有没有个谱,谁愿意拆自家的房子?”毕廷延说,“现在好了,村里的蔬菜大棚发展起来了,村民手里有了票子,自然就会想着住进新房子,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就能尽快腾出土地。”现在宁安洲村民居占地有200多亩,去除新农村占地100亩,还能有100亩地进行流转。按照毕廷延的规划,这片地上将建一个恒温库,用于储存蔬菜瓜果,还能建立加工厂,把村里的副业搞起来,“比如我带来的萝卜品种,如果可以大规模种植,可以加工成萝卜酥、萝卜脆。村里有了企业,集体收入就不再是问题。”
除此以外,三位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全面协调政策落地。今年以来,宁安洲村落实扶贫资金45万元建成蔬菜大棚240亩,成立村互助合作社,获拨互助金15万元。潍坊学院资助的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主持村瓜菜种销专业合作社建设。利用学校捐赠的价值10万元中的部分书籍,建设农家书屋。今冬以来,村里新增蔬菜拱棚10多个、近50亩,瓜菜棚地达到550亩。为村里新增打井9眼,贯通生产路1000米,建设桥1座,新增100万千瓦时变压器1台,疏通排水灌渠1500米。目前村里的井达到34眼,供电量达到350万千瓦时,基本解决农村用水用电、旱涝保收问题。刘营村争取到的农网改造项目资金46万元,现已竣工,正在申请省扶贫办25万元扶贫资金发展种植业。利用学校拨付的资金1万元整修了村幼儿园和卫生室,极大的方便了村民。李楼村争取到小学、幼儿园绿化项目资金10万元,幼儿园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申请到互助金25万元,成立了扶贫互助社,切实解决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学校提供的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新村污水管道改造和生产路建设。为支持村幼儿园建设,学校提供了10万元资金,预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
完善管用制度 建强村级班子
“要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毕书记,你来啦!”张贵菊老人今年88岁,是一名47年便已入党的老党员,每次在村里看到毕书记,她都要拉住他的手拉拉家常。“毕书记来了之后,给我们这些老人家送钱、送米,啥都送,简直是太贴心了,”张贵菊老人说。驻村半年多,毕廷延最深的体会就是:如果你真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会真的拥戴你。
宁安洲村的村主任兼书记宁春福1955年出生,担任村支书、主任27年,他是县劳动模范、两届人大代表,在村里具有很高的威望。以前,村里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他一人说了算。“新农村建设的合同,如果之前经过村两委讨论,也不会把公章改在那样一张纸上。”毕廷延说,“另外,我来到村里后还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村两委经常在一起聚餐。虽然有时候是在书记家,或者其他的村干部家,也没用公家的钱,可是老百姓看到了,就会认为你是在公款吃喝,就会产生对你的不信任。”
毕廷延认为,制度不在多,关键是管用。他围绕党支部和党员开展活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财务公开、村级经济管理、村干部承诺践诺、廉洁自律等,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具体制度,病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促使村干部公道处事、一心为民,让村干部的“权力”切实关进了村规民约“制度”的笼子里。“现在的宁安洲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情,一律召开村两委会议,而且一定要有村民代表,甚至可以召开全村村民会议,做出来的决定进行公示,有反对者马上调整。只有这样做,才能杜绝一些歪风邪气,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信赖。”
刘营村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威信低,信心弱的现实情况,通过全体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找原因,定措施,利用引进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宣传班子成员的成绩,在群众中提高威信,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李楼村两委班子目前不健全,由于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种种困难等原因,支部书记被免职,致使“第一书记”管和平的工作重心前移,村里的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工作难度、工作量加大。在此情况下,通过全体党员组织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通报村里的敏感、热点问题,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妥善解决、处理好村情民意。同时,积极加强组织建设,认真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对班子建设的意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办公会,提高两委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确保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城乡手牵手 共建新农村
城乡手牵手 帮扶促发展
6月2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徐云刚及对口帮扶德耀镇的统计局、以工代赈办、防邪办、国资公司负责人到德耀镇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徐云刚实地考察了德耀镇双凤村茶叶基地建设情况,听取了德耀镇领导关于德耀镇红光村、北坪村、永华村、双凤村产业状况、基础施舍建设、发展优势等情况介绍。认真询问了各单位在对口联系村所作的前期调研和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都在根据所联系村的实际积极开展帮扶筹划工作,希望能从困扰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通村公路破烂,发展种养植业落后等方面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德耀实际,徐云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口帮扶工作是一项整治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县县情的需要,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加大力度,真抓实扶,认真做好调研,吃透情况,找到产业扶贫突破点,工作的开展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首先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最终达到实现带民致富。
本台报道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