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自行车省外经验调查报告报道方案
公共自行车省外经验调查报告报道方案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14日在北京启动全国“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系统”公益项目,该项目将在昆明、合肥、成都等16个城市试点。
公共自行车系统,就是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自行车短途交通的优势,用数量不多的自行车就可以为全体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是一种绿色、环保、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推广使用自行车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昆明如何保障公共自行车系统快速有效建设和健康运行?
一、调查目的为昆明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提供经验。目前看来,“杭州模式”和“武汉模式”是成功和失败的两个代表,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调查和解读,为昆明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材料,为决策提供参考。不管怎么说,尝试“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积极的探索,也是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趋势性方法。我们的报道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报道思想。
二、调查内容
1、“杭州模式”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简称“免费单车系统”,是2008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该系统是依托公交系统建立的,由公共自行车、锁柱、网点管理、后台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平台”和“网络布点、通存通取”的管理办法,实行有限时间内的免费租赁,倡导“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用车理念,鼓励市民选择公交、自行车换乘等方式出行,并对公共自行车与公交换乘乘客实行优惠。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免费单车4万余辆,服务网点1600余处,平均日租车量达13.5万辆,成为公交车和出租车之外的又一热门交通工具。(据最新报道,杭州的服务网点最近将增加2000余处,已经进入良性循环)
对“杭州模式”的调查,应该分为以下内容:
a、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的总体发展情况。包括免费单车、服务网点的数量,主要网点以及自行车的建设和维护情况,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看法(对市民的采访要用讲故事的方式突出细节,体现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真实理解),此外还包含记者租车体验。
b、什么人可以顺利租到自行车,需要什么样的手续?外地务工人员能不能租到?是持卡还是交费,如果是持卡,该卡具有一些什么样的功能?手续办理过程的时长是多少?租车时间最长是多长?如果租车超时需要继续租车该怎么办?自行车出租后被损坏怎么办?租车者发生车祸怎么办?(包括记者办理租车手续和租车后还车的体验)
c、一个网点从选点到建成的设置过程。调查杭州目前1600多处服务网点的设置共性,他们大都设置在什么地方,是人流密集的地方还是以小区、校园居多?如果是设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是否会影响行人通行,又是如果解决这一矛盾的?如果是在小区和校园,又是如何解决给居民和校区带来噪音、增加管理负担的问题的?
d、自行车的采购。杭州的每个站点都提供轻便型、载重型、带小孩3种不同车型,所有车辆实行3年强制淘汰,并为骑车人购买意外伤害险。那么这些自
行车是通过什么方式采购而来的,3年后强制淘汰,淘汰到哪里去?采购的经营谁来出,有没有利益空间?
e、管理模式。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将公共自行车系统列进200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进行绩效考核的通知,从这一点来看,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主要由政府管理和动作。而武汉则实行企业化依托下发展公益事业,代表企业是龙骑公司。杭州政府的管理模式究竟是怎么的?他们为什么不让企业来动作?杭州在运行过程中有没有难点和难关,又是怎样渡过的?
f、杭州“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市民素质高还是管理有方?——杭州专家及国内专家的专访。杭州有没有出现恶意损坏自行车的情况,是如何解决的?公共自行车势必会影响到一大部分黑车司机的利益,黑车司机有没有“不高兴”?杭州是怎么“怀柔”黑车司机的?
g、对杭州公共自行车网站的调查。此网站以为市民提供租车便利为主旨,比如向市民征集网点设置的合理地点、推荐开发租赁服务商户、提醒没有返还自行车的租用者及发布相关信息。同时。在网点设置时,部分周边商户因担心生意受影响而反对在自家店前设置网点。为解除顾虑,网站还开发了一系列网点周边商户推荐功能。
2、“武汉模式”
采访的内容和“杭州模式”一致。
3、专访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了解对昆明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意见以及进展等情况。
4、昆明一位政协委员曾经提交到此类议案,对其进行专访。
5、昆明主管部门的反应和看法。
三、报道节奏
采用“杭州模式”和“武汉模式”同步报道的方式,产生对比,分析原因。如果采用这种报道节奏,杭州和武汉都必须派记者。
“武汉模式”的采访重点,应该放在找到与“杭州模式”的不同之处,同一个细节,杭州和武汉的做法有什么区别?产生了些什么样的不同后果?进而分析是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
报道应该由浅入深,尽全力客观报道“杭州模式”和“武汉模式”的得与失,让昆明少走弯路,少负不必要的代价。
报道应该注重报网互动。设想与彩龙网协商,在首页开设专题导读,在论坛开设专栏。网络上反映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意见、建议都应该在报道中有所体现。
四、建议
记者人数:杭州与武汉至少各派一名记者,本地也至少应安排一名记者负责联动和采访本地动态。
第二篇:爱护公共自行车活动报道
绿色交通 文明使用 乐在“骑”中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公共自行车,现已成为徐州街头最美的一道风景,但由于天气、城市污染、使用者不够爱护等种种原因,这些自行车污秽严重,部分自行车被故意损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12月5日,在“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党支部、团委积极组织学校的部分团员学生、留守儿童走上街头擦洗公共自行车,并向市民朋友宣传使用自行车绿色出行方式的优势,倡议大家文明骑行,爱护公共自行车。
12月5日下午5时,15名志愿者正式到达九龙湖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鲜艳的团旗和“阳光”志愿者服务队旗帜在寒风中迎风飘扬,志愿者们不畏严寒,用准备好的清洁工具认真擦车,并通过分发倡议书的形式向市民宣传如何使用好、爱护好公共自行车。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半个小时,整个站点的三十余辆公共自行车及相关设备就焕然一新。
组织的本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弘扬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教育”办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让学校的留守儿童在接收社会关爱的同时,更多的参与社会,感恩社会的有效教育方式。本次活动只是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一个开端,以后,学校还将继续组织开展类似的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小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宣传低碳生活,建设文明城市、宜居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中山市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有许多隐患出现世人眼前,其中便有汽车排气污染,因此国家实施了“低碳,环保”的政策,公共自行车就是中山市顺应其政策的方式之一。当“绿色、环保、低碳”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山市后,街道上陆陆续续出现了绿色的自行车,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而如今中山市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公共自行车了,汽车的使用量也呈下降的趋势,并且空气污染也得到了一定遏止。所以对于此现状,本小组展开了一系列有关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的民意调查的询问,如:是否有必要建自行车等问题的询问。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从中获得群众对公共自行车设施建设及营运等方面的评价。
摘要:为了能做好这次的调查报告,首先我们要做好一系列工作,如收集资料,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然后再对手中的资料进行一个总的分类,最后再进行总结。通过这次调查,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普遍群众都认为公共自行车对人类生活是有利的。
关键词: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绿道绿色环保低碳心得:我觉得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自己面向社会的步伐更进一步了,也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而且我也很开心地同伙伴们一起进行这次调查!
背景:有一天,在家闷得无聊,便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打算一起出去玩,由于太兴奋,我们忘记了时间,从早上一直玩到晚上,知道10点多,我们才打算回家,可惜等了几十分钟的巴士都等不到,而且出租车也打不到,这时我们犯愁了,该怎么回家呢?
突然,我们在前面隐隐约约看到了好像有个从未见过的一排东西,我们走过去,才看到原来是新建立的公共自行车站,多亏了这个站我们才得以回家。回到家我们几个人就开始讨论关于公共自行车的事,觉得他很好,是否老百姓 也这样觉得呢?于是我们的课题产生了。。
嗓子是干的,衣服被汗浸湿了,让我内心充满了踏实。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向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在他们填写后汇总进行数据分析。两天的工作,让我的双脚又酸又疼,好想找个地方坐下,可是看看手里的问卷,我打起精神,耐心得向在服务点的借车和取车的顾客讲解我们的问卷,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合作。在这两天里,我经历了这次实践最累的日子,无论是在无人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的“蹲点守候 ”,还是在四个办公共自行车卡的服务点的“逮着一个算一个”,我们都是以站立的姿势出现在行人的面前,而在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以及无视,这时,我们只能付之尴尬的一笑。两天下来,我们这些队员经常说的话就是“腿好酸,好想找个地方坐下”。最后,我们收获了差不多900份的问卷,望着这样的成果,我们感到一阵欣慰,这是大家的努力的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调查活动继续着。烈日依旧,但我带着微笑,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经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让我懂得了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其中的苦与乐。不经历过,是不
会知道其中所碰到的疲劳和委屈。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也知道了顾客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坚持到底,可以笑着面对一些事,这就够了。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提高了很多,但是这不是某些单方面的,而是很多的方面的,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之后得到的成果,在不断的成长中,我有了更大的进步,这些都是曾经的我所不曾遇到的事情,我要说的是,这些都不是我要做的,我可以做的更好,实践中提高了很多,我终于可以做的更好了,我相信自己!
第四篇: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2
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今年6月28日,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启动,2000辆自行车亮相街头,市民只需刷卡就可免费使用。自公共自行车实施以来,市区内公共自行车使用率较高,已有2.6万余人办理了诚信用车卡,申请办卡者达4万多名。虽已实施且多人使用,但仍存在不足与缺陷,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了解广大市民对公共自行车实施的总体看法,以及对其提出的改进意见,尽我们所能,提出整改措施。
三:研究方法 问卷法
四:组内分工()
五:过程内容 经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公共自行车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点如地铁出口,社区大门口,一个租赁点放置30辆左右。张家港不是最先实施公共自行车这项便民服务的,近地区杭州2008年5月1日就已实施。此项设施为市区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自实施以来,我市使用率较高,可以说实现了其利民的功能。经我小组观察,此项设施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同时能够帮助市民锻炼身体,也与目前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所适应。
但经调查问卷显示,虽然多数市民认同其实施,但在认同的同时也有很多市民对这项设施有建议或不满,直截了当的反映了这项措施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主要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1.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虽比较均匀,但有些站点自行车过多,无停车位置,有些站点又多数为空位。
2.周末使用人数比平时多,有些站点借不到车。
3.租借系统容易出故障,借车时不是很方便。
4.很少见到带婴儿做的公共自行车,对于有小孩的市民无法提供便民作用。
5.虽然自行车牢固经济耐用,但其使用时间并不长,无法确定在未来是否会出现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6.(非使用过程中)目前,办市民卡困难,时间长。
六:解决方案、建议 针对以上所总结的问题,我小组提出改进、整改方案如下:
1.市民对该站点自行车的使用频率,扩大或缩小该站点自行车量(虽小并非主要,关键是要增多人流较多站点的自行车量)
2.现已有人定时对租借系统进行检查,但由于仍较多存在此方面问题,建议缩短对租借系统检查的时间间隔,以保证能够及时修理出问题的系统。
3.婴儿座是需要对自行车进行改进的地方,每个站点最好放置3—5量配有婴儿座的自行车,以保证自行车将便利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
4.关于自行车的安全性问题,是我小组重点讨论的问题。由于自行车刚开始实施,所以其安全性能较好,但长期以后,经过雨水烈日或人为破坏,会是自行车变得安全性较差,使借车市民行车安全存在严重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1)在检查租借系统是否故障的同时,也检查自行车的破损、安全情况,将存在危险的自行车及时修理。
(2)另找人员检查、修理自行车,使市民行车安全得到保障。(3)定期更换自行车或随时更换破损严重的自行车。
七:感想与体会:这次课程让我对公共自行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查阅资料盒做问卷调查的同时,感受到了公共自行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将此项设施更好、更完美的实施,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其管理机制,作为市民的我们,在使用时,也应该自觉的维护此项设施,积极地为此项设施提出自己的可行的意见,让公共自行车的便民功能发挥到最好。
第五篇: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调查报告
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4/11早上7:00~12:00
调查地点:理工大正门,大唐芙蓉园北门,铁设院小区,长延堡街道办
调查目的:了解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基本情况,并且提出一些优化的措施与方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简单的询问
调查人员:每个小组有两个人,男女搭配
调查过程:首先坐公交到指定的调查地点,然后观察周围公共自行车的设置情况,开始分层抽样调查
调查收获:了解了不同市民的呼声,进一步了解了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情况,同时提高了耐心与抗打击受挫能力
调查中的问题:被调查者处于种种原因完成任务,没有认真填写问卷,数据的准确性会打折;另一方面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调查问卷数量有限,没有做到严格的的分层抽样
调查结果及感悟:通过为期半天艰苦调查,我们组共发放2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20份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调查的过程是曲折的,不过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公共自行车租赁这个问题普遍感到不熟悉,甚至前所未闻,可能由于西安目前没有规划的自行车专用通道,自行车出行本身风险会不小,再加上自行车出行群体作为交通弱势群体,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发展。尤其
25岁以上年轻人对公共自行车租赁感觉非常新奇与震惊。18~25岁年轻人相对更加关注公共自行车租赁,旨在解决他们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通过调查也不难发现上班族一般通过地铁或公交车与自行车搭配,互相无缝衔接,解决出行问题,力求达到门对门的出行。同时可能由于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大家普遍对租赁点的设置不太清楚,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推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好多市民建议开启自行车专用通道,做到安全,便捷,环保,绿色的出行。其次就是租赁费用的问题,由于西安生活节奏比较快,公交车收费低,所以市民对自行车租赁费用的可接受范围主要集中在2~5元/h。在交谈中发现,一部分公共自行车出行属于刚性需求,即上班工作;还有一部分是旅游,观光型的。这个对租赁费用的的定价还是会产生影响的。同时发现月收入4000元以上,对自行车租赁几乎是不感兴趣的,自行车租赁主要服务人群是中低收入人群,当然也是年轻人出去踏青,观光游玩的不错选择。
最后的心得,通过调查,我们感觉首先应该大力宣传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使其进入公众视野,慢慢普及,然后是尽大量地规划自行车专用通道,在各大地铁,公交站点附近建立足够的租赁点和设置适宜的自行车数量,以方便出行。
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倡导健康,环保,绿色的自行车出行将为西安缓堵保畅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