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杏园村发展史
中共杏园村发展史
一、村概况综述
杏园,唐时建村,因村周围多杏树而得名,明初,袁国顿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落户。杏园村位于曲周县城东13公里,东与孙庄相邻,西连付庄,北有王庄,四平大公路从村东头串过,北有柏油路和曲魏路相通,交通便利,东有辛集排干,西有二分干,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分别在村南村北,打深井两眼,难怪有一老农自编了一幅对联,上联:东西河滋润沃土,下联:南北井浇灌良田,横批:永记党恩,这些配套的水利设施,改变了杏园的生产条件。村有东西三条大街,全村共138户,706人,耕地1320亩,高低压线路6000多米,标准办公楼10间,支票两委班子成员6人。共产党员15名。沙壤地,土地肥沃,各种农作物宜种,街道全部硬化,家家吃上自来水。2006年人均收入2800元。
解放前,特别是抗战时期,本村距龙堂炮楼仅2华里,经常被日伪军烧杀抢掠,大多数群众被强迫炮楼做过苦工,民国三十二个又遇上大灾荒,草籽不见,全村人绝大部分外逃,丢儿弃女比比皆是,村民没有在天灾人祸面前低头,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地同日伪军展开斗争。成立了党组织、模范班、自卫队、农会,组织青年参加革命军队,先后有李玉山、李凤祥等烈士为国殉职。1945年日本投降,炮楼拆除,在党的领导下,斗地主、分田地,杏园人民彻底翻身,自己学家做了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历届党支部的带领下,杏园人民积极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开河打井、大搞水利建设,在北农大的帮助下,平整了土地,打了深井,修建了防治垄沟,使过去低洼盐碱、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变成了现在排灌自如的良田。
现在全村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家家电器齐全,人均收入创历史新高,在支村一班人与乡亲们一起,向建设高效农业、商品流通、农副加工等纵深方向发展,为新杏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村政治、经济、民风特点
政治方面:
杏园村党政组织健全,并能较好发挥作用,村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村民的各项权利,让群众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制作了公开栏、意见箱,让村民参政议政,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支村两委干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刹歪风,全村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秩序稳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
经济方面:
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特别是袁贵银担任支部书记、孙全福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多方筹资,新建达标小学一所,办公楼一外,硬化路面1260米,整改了线路,打深井3眼,新增50KV变压器2台,在公路两侧建起了物流市场,既方便了群众也加快了群众致富的步伐,现在全村大部分村民已安上了电话,大部分家庭有摩托车,有的还购买了小轿车。
民风方面:
杏园村原是县第七完小所在地,本村人称它为“大学”,1950年由县开办,后来成立了龙堂乡总校部,算是龙堂乡的文化中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村民对学校教师非常尊敬,教师的文化修养对村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杏园的村民非常崇尚文化,尊师重教,教师的文化修养对村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杏园的村民非常崇尚文化,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第二篇:杏园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杏园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员群众观点,团结群众奋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
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此制度。
二、党员联系群众的主要内容:
1、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深入农民群众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3、维护全体村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关心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党员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
1、每个党支部委员和党员村干部必须联系一个组。
2、每个党员必须联系1名以上非党员积极分子,帮助后进群众提高觉悟,改进工作。
3、关心群众生活,在工作、学习、生活,包括生老病死等方面都应关心,尽可能为群众办实事,向组织反映群众合理正当的要求,对一些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作好解释工作。
4、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5、党员联系群众,每年要逐个制定具体指标,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6、带头加强廉政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检查与考核:
1、每个党员一个季度向村党支部汇报一次联系群众工作情况,村党支部将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及时记录于支部活动记录。
2、村党支部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半年对联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纳入年终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党员实绩的主要指标。
3、村支部要及时掌握党员联系群众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
4、村党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手册。
杏园村党员活动日制度
党员活动日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和规范党员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为规范党员活动,注重实效,制定本制度。
一、活动形式
1、党日活动要充分利用村业余党校开展,要形式多样,可以读报学习,可以组织讨论,可以讨论村务,也可以参观考察等(如出市外出考察须报乡党委部门备案);
2、各村根据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可以按年龄结构、行业区别等对党员进行分组归类,各组分别进行党日活动,如分为老年组,农村组,企业组等。
二、活动时间
1、原则上定为每月15日;
2、各村特别是对党日活动进行分类管理的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时间,建议老年组在白天进行,农村组在晚上进行,企业组可以根据生产闲忙情况另行确定。
三、活动内容
1、根据乡党委布置的内容开展党日活动;
2、就村级阶段性中心工作及村级重大事项开展商量讨论;
3、组织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内容主要有: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报告、文章等;
(2)市委、市政府;乡党委、乡政府下发的文件;(3)法律、法规;(4)《党章》、中国党史、党的基本知识、党建、党风、党纪方面的条例、文献、刊物文章;
(5)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
4、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组织讲座活动,讲座活动内容主要有:
(1)邀请上级领导或有关党务工作者作党史、党建等方面的讲座;(2)邀请公、检、法等部门的专人人才作法律法规讲座等;(3)邀请专家或市、乡专业技术人员作专业技术讲座。
6、组织党员到市内外的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参观学习。
7、参加义务劳动或为民服务活动。
四、几点注意事项
1、每个党员应把党日活动作为一次党的宗旨教育活动,党组织要精心组织,认真安排。
2、参加对象要以党员为主,但也可吸收部分党外积极分子参加。
3、除正常党员活动日外,各党组织还要结合实际制订出村业余党校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4、在每次活动中,都要对活动的人员、内容做好记录,专项学习培训要在村业余党校记录本上进行记录。
杏园村外来人员权利保障制度
(一)在所辖行政村居住一年以上、年满18周岁、户口不在本村的外来人员,有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建议权;在涉及外来人员利益的公益事业建设事项的决策中享有表决权。
(二)外来流动党员,虽然户口不在本村,但组织关系已经转入的,享受本村党员同等权利,在“4+2”工作法运行中可参与党员大会审议。
(三)外来人员不享受本村对于村集体财产处理、宅基地分配等内部事务决策的表决权。
(四)通过“4+2”工作法决策的涉及公益事业方面的事项,外来人员要严格执行。
(五)外来人员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了解“4+2”工作法的内容、程序及原则,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
杏园村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
(一)村民代表要根据就近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则联系所代表的农户。(二)村民代表要加强与所联系户的沟通,并定期座谈、征集联系户对村级事务决策的意见、建议。
(三)要支持村“两委”工作,组织所联系群众积极响应参与村级事务。(四)要向所联系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带头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杏园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推选制度
(一)监督小组由5—7人组成,应从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
(二)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自愿申请报名或经党支部、村委会确定被选对象,经全体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
(三)监督小组成员任期三年,三年后由新当选的全体村民代表重新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四)村“两委”成员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
杏园村民主理财小组推选制度
(一)理财小组由3—5人组成,应从监督小组中选出。
(二)理财小组成员由村务监督小组成员自愿申请报名或经党支部、村委会确定被选对象,经全休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
(三)理财小组成员任期三年,三年后由新当选的金体村民代表重新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杏园村意见的收集、处理与反馈制度
(一)村党支部、村委会形成的决策事项,村民有异议时可按照程序逐级反映。
(二)村党支部。村委会要通过广大党员、村民代表广泛收集群众对决策事项以及决策实施过程申的意见、建议。
(三)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定期归纳、整理、分析、存档,并及时向群众做出解释、答复。
杏园村档案管理制度
(一)各行政村必须建立“4+2”工作法档案,实行集中统一专人管理。要将运用“4+2”工作法决策事项的内容、时间、决策结果、执行情况、对执行中问题的处理情况等及时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备查。乡直单位在安排落实涉及村级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建立与 “4+2”工作法相对接的有关档案。
(二)村级组织必须建立党支部提议形成过程情况档案,村“两委”商议工作档案,党员会议、村民代表或村民大会召开及表决情况记录档案和公开内容记录档案,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
(三)决策过程中的每一道会议都必须有详细的会议记录、与会人员发言记录。
(四)决策、决议的记录,必须有与会人员签字、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盖章后存档。
(五)档案要内容详实,字迹清晰,手续齐全,按时归档。
(六)村级“4+2”工作法有关文书的起草、档案的管理由村副支书或本村大学生村干部具体负责。
杏园村责任追究制度
本着公平、公正、严谨、民主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合法权益,加强领导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对违反下列情况之一的行为,应当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1)违反决策程序的;
(2)未通过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领导个人擅自决策的;
(3)决策时不尊重班子多数委员意见的;
(4)不如实向党委会介绍情况的;
(5)未按上级党委织要求重新议事的;
(6)集体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的;
(7)违反保密纪律的。
上述违反规定的行为,情节轻微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当在党委会上进行检查,接受批评;情节较重并造成后果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给事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按规定上报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第三篇:杏园小学参观学习体会
沉潜书海
润泽人生
“市直小学教研共同体”第5届教研节
——赴临沂杏园小学学习体会
今天,我来到临沂杏园小学,参加了“市直小学教研共同体”第5届教研节。学习时间为期一天,在这一天中让我有了新的收获。
“市直小学教研共同体”是由临沂杏园小学、临沂朴园小学、临沂沂州实验学校和临沂育成小学合作组织的一个教研活动。每年举行一届,轮流在不同的学校举行,至今已是第5届。
这四所学校都是临沂市教育局直属,都是新建或新改名的学校。他们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特色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市小学教育发展的前列。今天的会议主题是读书,在会上,四所学校的代表都针对本校的读书开展情况做了主题报告。我全程听了这些报告,感到受益匪浅。
首先进行展示的是东道主杏园小学,杏园小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书法和读书。在书法培训方面,他们采用了日检查、周公布、月小结、学期总量化的监督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有三位书法专职老师,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并且还有一位老师参加了省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在读书习惯培训方面,杏园小学秉承有地方读书、有好书读、有时间读的目标,为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基础。还要求每个家庭都建一个小书架,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有读书的空间和氛围。针对于此,杏园小学提出了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的育人要求,着实令人敬佩。
接下来做报告的是临沂沂州实验学校团队,他们一行四人的团队来作报告。这四人中包含一位校长、一位学科带头人、一位班主任和一位家长。他们分别从四个不同的层面来进行了报告,分别是:理论篇、实践篇、班级篇和亲子篇。沂州实验学校确立了九年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并且把“培养有未来的人”做为培养目标,针对这样的教学理论,他们推出了绘本课和吟诵课这两种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们做到课前导学、课中导学和课后导学。并且还提出了灵动课堂的概念。老师们纷纷学习尝试以上做法,使之在全校得到了推广,有的班级还设立了小电台,起名雅韵之声,形成了自己班级独特的特色。学生把这些读书习惯带回家,在家庭中也创造出阅读的氛围,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大声的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今天汇报的这位家长还为她的孩子制定了120计划,1是每天在家至少读一次,20表示每天在家至少读20分钟,经过长期的坚持,她的孩子读过的书籍已超过300本,阅读量超过了3000万字。这其中包括了故事书、科技书、文学书等各类书籍。能做到这一点的家长也着实令人敬佩。
然后做汇报的是来自临沂育成小学的校长。临沂育成小学的前身是临沂师院附属小学,两年前改为现名,而这位校长是一年前来到育成的年轻校长。虽然这位校长到育成小学的时间不长,也由于校舍的原因,他们的读书活动开展的并不是十分充分,但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育成小学提出了双写特色教育,把做一个有书香味的育成人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群体和三个保障的目标要求,他们提出要把学生有读者变成作者,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春芽文学社,共学生写作投稿,还适时进行评价和表彰。最后做汇报的是临沂朴园小学的汇报团队。由5人组成,也细致的介绍了他们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情况。他们非常重视新岗教师的培养,每一位新岗教师到来,朴园小学都会送给他们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做为他们的启蒙书籍,对于老教师,他们还给报销一部分购书的发票。朴园小学提出的阅读主题是:点燃教师阅读的“星星之火”。他们说读书是一种修炼,每天读一点,读书是甜的,读书是快乐的。他们还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这样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在探讨中互相学习,在探讨中共同成长。
汇报结束后,东道主杏园小学还为与会者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语文素养汇报演出。下午还进行了校园参观活动和语文、英语学科的分学科研讨,每个学科开设了两节公开课,之后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交流。
在杏园的这一天,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到了当前市直单位这样的教研先行者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我们教研工作要紧跟名校的发展步伐,不能因为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势偏远而减缓前进的脚步,在以后还要多出去走走,多学习,让我的工作也能够干出风格、干出特色。
第四篇:XX村发展史及现状
上焦村发展史及现状
上焦村座落在武功县长宁镇最西边,北接贞元界,西南边与南仁乡为邻。地势平坦,土地肥厚,引渭二支渠东西横穿而过,水利条件优越,民风纯朴。村民勤耕耐劳,以小手工业发展开始,跨西北数省经商,肩扛担挑,后经祖辈人才辈出至今,呈现出了一个现代化的美好家园。
上焦村共有耕地1799亩,人口1584人。由三个自然村(上焦、三家庄、上岗西)组成。
上焦村以地理位置属北莽山根焦上二道塬而得名,隶属兴城里治管辖,原称焦村,后区别于上下堡之分,更名为上焦村。建社以后,先后由六个生产社(队)组成上焦村大队。三家庄村故名思意由先前共同居住三姓人而得名,上岗西村是部队扩建军工厂五七0二时由岗子村部分住户迁上入驻村北而取名。
如今的上焦要三个自然村,楼房林立,街道硬化,道路笔直宽敞,环境卫生整洁,房舍窗明几净。居民和谐,乡风正气,人杰地灵,人才昌旺,耕教传家,人才辈出。有北大学子应邀赴美,作为学者教授,继续深造。有在省兼职的大学教授,省厅检查官、有某大型企事业集团公司副总裁、某军区空军司令部机要秘书等等。在外学业有成,立身创业的大中专学生不下百人。特别是近年来,村民对下一代更是期望成才,教育理念增强,每年都有大本、大专学生十多名走进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村上的主导产业有棉布棉线贩运和劳务输出两大类。棉布棉线贩运由原来的每家每户集中到大户常年专业经营。劳务输出常年在外务工作数达300多人,收入可观,给全村每年增加收入600万元左右。还有以年轻一代精壮小伙80多人组成的摩的车贩运水果、蔬菜等等,一年四季不间断,形成了新的产业群体。仅这一项产业的收入占到全村年总收入的69.3%。种粮面积1730亩,年产值达260万元。养猪存栏数全年3000头以上,户均8—10头,年产值30万元。
历史上的上焦村人主要靠种田和做手工小生意维持生活。清朝以后,老祖宗一直经营梳头的木梳和蓖子,一边制作一边买卖,由于交通不便,只能用担子挑着卖,后来发展到小手推车,再后来是自行车驮货载人,脚踏西北五省及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再后来又纺线织布卖布,以至于大量生产织布用的“绳、铮”等,这两种工具都是手工制作。接下来由织布变为贩棉线棉布、床单、毛毯、尼料布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上焦人各职其事,各行各业,全国各地都有。
村上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学校一所,楼层式教学楼一座,新型合作医疗室一所。农家超市二家。科技培训电教育设备一套。
上焦要从建社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三自村属上焦大队,下设六个生产小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三村各设村支部和村委会,截止到2002年,三个自然村又合并为一个支部及村委会。
上焦村人口发展平稳,每年新增人口千分之八左右,随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今后仍将持续为下降态势。
上焦村村民委员 二0一0年八月一日
第五篇: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和支持下,我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以顺利通过国家 “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学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将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及时成立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科学指导,扎实落实“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成立“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 组 长:霍佩峰(校长)
全面负责本校“两基”迎国检工作。
副组长:张锋(副校长)
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的组织实施。
成 员:姜伟(副校长)
吴谦(教导主任)张富强(普九专干)
具体负责普九工作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王富强(扫盲专干)具体负责扫盲工作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
2、成立“两基”迎国检工作小组 组 长:张锋(副校长)
全面负责“两基”迎国检档案资料的组织实施工作,进行重点工作和任务分解。
组员:张富强(普九专干)王富强(扫盲专干)
协助搞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负责数据录入和统计完成情况。
3、实行分工负责制,各负责人抓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对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不力,出现过失的,要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4、具体分工如下:学校信息方面由张富强提供数据并录入;学生信息方面,由王富强负责录入;教职工信息方面由姜伟负责录入;办学条件方面由张锋负责提供数据并录入;教育经费方面由姜伟负责录入;技术装备方面由程爱玲负责录入。
二、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摸清实底,严格按“两基”国检标准开展各项迎检工作。
(一)学校情基本概况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位于定西市杏园乡李河村,靠近公路,交通便捷。学校始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马家私塾,解放后,学校得到快速发展,历经初小、高小,现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改建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占地面积14057.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61.2平方米。学校近年来多次荣获“县级文明示范学校”、乡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各项指标数据情况 1、普及程度
在两基领导小组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两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具体如下:
2006年:我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均为100%,在校学生辍学率中小学均为0%,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中小学均为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2007年:我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均为100%,在校学生辍学率中小学均为0%,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中小学均为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2008年:我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均为100%,在校学生辍学率中小学均为0%,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中小学均为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2009年:我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均为100%,在校学生辍学率中小学均为0%,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中小学均为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2010年:我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中小学均为100%,在校学生辍学率中小学均为0%,应届毕业生毕业率中小学均为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2、师资队伍
(1)我校现有教师38名,专任教师38人;其中小学教师14人,中学教师24人;大专学历9人,本科学历29人,大专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学历达标率小学达100%、中学达100%,学校现有4名专任教师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6名专任教师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共占了教师总数的34%。目前,师生比小学为1︰
10、中学为1:16。
(2)学校有正校长1名,副校长2名,都具有中级教师任职资格,均通过校长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任职合格率为100%。
3、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14057.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861.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540人,其中小学部6个教学班,学生140人(女67人),中学部9个班,学生400人(女173人)。住宿学生251人,其中校内住宿218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5.24m2。校园布局比较合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分区比较明确。有五栋教室,四栋办公室,还有一栋学生宿舍楼以及一栋师生厕所。共有教室15间,单间使用面积约48平米,办公室32间,平均单间使用面积约15平米,有12个办公室各配备电脑一台。学校还配有计算机教室、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教室各一间,农村远程教育主控室一间。
(2)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较为完备,能基本满足演示实验教学的需求。
(3)学校图书室藏书量为5400册,生均图书10册。现图书管理规范,全天开放,学生学期平均借阅率为6册以上。老师学期平均借阅率为8册以上。
(4)2009年,我校被列为寄宿制学校,投资169万元建设成学生宿舍楼一栋,能容纳住宿学生200多人,同时配有食堂,占地面积106平方米,可容纳120名学生同时就餐,各类设施齐全,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吃饭难的问题。
(5)2010年,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计算机教室一间,电子白板教室一间,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及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学习和培训效率,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渠道优质资源的共享,为我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插上的翅膀。(6)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2010年我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同时配备了亲情电话,远程视频会面设备(计算机)两套,电子钢琴一架,图书470册。我校32名留守儿童每人每月利用亲情电话和家人通话一次或利用远程视频和家人交流一次,方便了他们与家人的沟通与联系。“留守儿童之家”极大地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使他们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党的关怀。
4、教育经费
(1)学校做到了按政策收费,无乱收乱支现象。
(2)教职工工资实行了“按时发放、银行‘直达’”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能按照绩效准时发放。
(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几年来,教育经费能及时到位。
(4)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通过公示资助信息,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两免一补”申请表并向学校提供有关的证件及证明,学校摸底调查、评审小组根据摸底调查情况进行评审、确定出拟定对象、公示评审结果、上报审核等程序选出受助对象,并将下拨的生活补助资金分次输入寄宿生饭卡。
5、教育质量
(1)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近几年我校小学各年级在杏园学区统测中名列前茅,2008年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名列全区第九名,数学名列全区第六名,英语名列全区第四名。09、10年初中统考中,七、八年级大部分科目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同类学校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08年中考升学率为62%,比上一年提高了10.32%,09年中考升学率为91%,10年中考升学率为100%。
6、学校安全管理
(1)制订学校的安全工作计划,并和班主任老师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制度。
(2)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经常利用安全教育周、国旗下讲话、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节假日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3)加强安全技术防备工作。从2004年开始,在计算机教室及其他重点部位安装了红外线报警器,有效地做好了安全防范工作。(4)优化周边环境。定期召开安全综合整治会议,加强与派出所的联系,治理周边的环境,减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7、扫盲和农民技术培训
学校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脱盲人员巩固提高,近三年累计完成培训农民实用技术 16 期860 人次,发放各类培训光盘56张,技术资料1620份。
三、目前我校两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由于学校教辅用房紧缺,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的分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
2、教学仪器设备较缺乏,尤其是科学、卫生方面,未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需要。
3、学校现有图书5400册,按照小学生均10册,中学生均15册的标准,还缺少2000册。
4、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校园文化建设配套不够,缺少校园广播、报栏、宣传牌等。
5、两栋教师办公室屋顶漏水严重,但因资金不足,难以解决。
6、学生生源流动性问题。流动学生的管理相对滞后,流动学生取证工作难度很大。尤其是减少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部分档案资料不全。
7、两基工作量的问题。两基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但是,我校没有专职的两基工作人员,教师们只能利用教学工作之余,加班加点来完成。
8、周边环境、交通安全问题。我校门口交通道路狭窄,过往车辆较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门卫没有经过正规的保安培训,处理应急事件不力,上级能否出资配备专职保安,以更好地确保学生的安全。周围小卖部食品卫生存在问题。
9、扫盲对象的动员力度还需要加强。同时,由于部分扫盲对象外出务
工,不能参加扫盲学习。
四、学校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1、为保证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分组实验的正常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拨付六间活动板房,马上就要动工建造。
2、学校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近期要购买科学、卫生方面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图书2000册,安装校园广播一部,安装台式报栏2台,以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需要。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和学习负担,让教师更多的从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质量校园、信息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使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外出务工扫盲对象扫盲工作。通过邮件形式指
导外出务工扫盲学员进行自学,保证扫盲工作的达标。
6、尽可能协调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
2011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