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官应具备的能力
摘要:提高村官核心能力是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党的惠农政策执行和新农村综合环境建设的必要保障。村官核心能力涉及发展经济的水平、服务群众的意识、群众影响力和清正廉洁作风等主要方面,主要包括“带富创富能力”和“防腐拒变能力”。提高村官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建立公平公开的“新生代”村官选拔机制,加强村官培训锤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完善物质保障等。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带富创富能力;防腐拒变能力
一、提高村官核心能力的必要性
1.“后税费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6年中国的农村税费改革,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 的重大举措,村干部从原来“催粮催款”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意味着中国农村进入“后税费时代”[1]。一方面,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村民自治组织的财政基础也随着取消了,村级组织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同过去相比大大减少。这就造成了有(自)治权,无财权的尴尬。农村公益建设失去固定的资金来源,遭遇到难以为继的尴尬;另一方面,村干部报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收支严重不平衡,造成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窘境[2]。在村庄社会应对农业困境与农村发展之需时,农村基层干部职能面临重大转换,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村官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富民工程中,成为农民致富的“引路人”,尽快实现从职能“越位”到“归位”的调整。
2.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逐步市场化,农业发展节奏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村基层干部成了土地稀缺资源供应的决策者,有权发包、限制、出售或重新发包这些稀缺资源。周边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一些农村在厂房租赁、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机遇。随着农村经营性和工程项目增多,面临着招标决策和合同签订问题。调查发现,这些项目承包中,合同如何兑现,包给谁,包底定多少,往往由村干部决定,为其利用手中职权进行“权钱交易”和“权力寻租”提供了良机[3]。一些村干部与包工头勾结,串通渔利,在建校、修路、打井、办企业等农村经济经营活动中私设“小金库”,把属于集体的款项胡支乱花或逐步居为己有,使本来已经普遍困难的村级财政收入雪上加霜,农民得不到充分补偿,群众对征地工作不再信任[4],对城镇化的推进不再支持,甚至反对和阻挠,从而阻碍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实现。加强村官的服务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有利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3.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执行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大量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注入新农村建设。2004年中央对三农转移支付2 626亿元,2005年超过3 000亿元,2007年3 917亿元。在2004年起十年内,全国将会有40 000亿元资金流入农村[5]。这些资金能不能充分发挥效用,能不能达到政府投入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和防腐拒变能力。另外,一些政策性罚款灵活性大,如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罚款,虽然各级政府已有明确规定,但是在罚款标准上下限间隔很大,给少数村干部徇私舞弊留下了空间,如郑州市农村的计划生育二胎指
标,符合规定的不罚款,不符合条件的给予2万元的上限罚款。但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多数情况是:一个二胎指标,不论是否符合规定,都罚款2万元(有时候还可以讲价)。村官一旦背离了党的宗旨,心思和精力用在了谋取不正当私利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得不到切实的贯彻。
4.农村综合环境建设的必然举措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正在从制订规划到落实规划推进,从生产发展、村庄整洁等硬环境向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等综合环境建设转变、从经济建设向“四位一体”建设深化[6],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生态、政治—制度生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村官腐败泛滥导致农村腐败文化,加剧农村社会关系的断裂和冲突,阻碍农村社会综合环境建设的进程。当腐败成为一种环境文化,将意味着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必须腐败,否则将很难立足。一旦党和政府倡导的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不能够占领农村市场,不能够主导农村主流思想,腐败思想就很容易乘虚而入,使村官腐败成为平常事,从而造成整个农村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下降,破坏农村综合生态环境。
二、村官核心能力建设的主要内涵
1.提高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水平,发挥“三个效应”
取消农业税后,村官的工作重心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发展”转移,这是对农村基层干部职能的“复位”,对村官发展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发挥“示范”效应。村官要有能力切实做到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通过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以鲜活的典型事例和现身说法,更新群众观念,找到致富新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其次,发挥“造血”效应。着力解决好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起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让农业资源融入市场经济并创造效益,鼓励专业化生产、组织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企业化营销,增强农村综合发展的“造血”功能;再次,发挥信息效应。针对农村生产的现实需要,根据各位村干部的经验、技术、特长、社会关系和群众基础等内容,组建以他们为领导和骨干的专业服务队,鼓励各专业服务队与农民签订生产效益合同,以农户的实际收益为依据,决定干部的津补贴,从而激励干部在农户“种(养)什么、怎么种(养)、往哪销”等问题主动深入钻研,跟踪服务,满足农民盼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对信息、技术和市场的迫切要求,整合邻村乃至邻近几个村的优势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2.树立服务群众的工作意识,搞好“三个服务”
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意味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诚心诚意为群众办难事,办事公道,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村官要切实增强民本意识,清廉自守,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首先,搞好科普服务。村干部要善于利用人缘广、信息灵的优势,找到一条适合本村发展之路,促进村民共同致富。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新、特、优”农产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发挥科普效应;其次,拓宽服务领域。对村民群众的服务要延伸到生活、经济、文化、公益、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不断满足群众的期待和需求,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再次,为回归人士搞好服务。由于金融危机或年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最终选择回乡,村干部要注重搞好服务,有效利用回归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发展回归经济。这些回乡人士大都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学用科技的进取精神、超前的经营理念,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跟着学、跟着干,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吸引在外致富的能人返乡“二次创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回流效应。
3.团结凝聚群众,提高“三个影响力”
面对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无论发展生产、整治村容,还是净化乡风、民主管理,都需要全体村民的支持和参与。在此过程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村利益与局部利益、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之间难免存在一些冲突。要克服基本矛盾,需要村干部切实提高化解农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首先,以情感人,提高情感影响力[7]。作为村干部,经常深入村民,了解群众的疾苦,体谅群众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就业、上学等实际困难。要经常向群众公开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情况,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对村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做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其次,以德服人,提高品格影响力。村干部要以德服人,就必须做到“三个吃得了”:一是要“吃得了亏”,二是要“吃得了苦”,三是要“受得了气”;再次,率先垂范,提高行为影响力。村干部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榜样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和家属首先做到做好;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和家属首先不做,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群众。
4.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观,明确“三个界限”
随着市场经济观念在农村的深入,经济导向型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侵蚀人们的头脑。但是作为承担着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重任的村干部,应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首先,明确公与私的界限。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清简朴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要自觉抑制 “超现实消费意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克勤克俭,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明晰公与私的界限,克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赢得村民群众的信任,取得实实在在的威信。如果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自己打算,甚至向群众伸手,势必走向群众的对立面;其次,明晰道德与法律的界限。村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守法与违法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始终坚持台上台下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进家离家一个样、本地外地一个样。再次,荣和耻的界限。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执政道德观念,以为民服务,为民让利,为民谋福为荣,以用权夺利,用权谋私利为耻,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提高村官“核心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1.正确选拔,预防村官“带病上岗”
一个好的村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风貌是:人品正、党性强、处事公,待人厚,防腐拒变能力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能力强,品行端正,原则明确,办事公道,不计得失。选拔村官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出台优惠政策,选派“乡官”当“村官”。即选派有一技之长、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乡镇干部、党政机关人员到城郊村任党支部书记。为了调动这些干部的积极性,下派干部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实践证明,国家干部到村任职,不受血缘地缘关系的影响,工作比较超脱,容易打开局面,不但加强了村干部队伍建设,也使选派干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二是着眼长远,公开选拔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能够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反哺农业,以简捷、高效、科学、实用的手段把人类知识成果普及给农民,进而促进新型农民的成长,催生新的农村精神,从源头上预防村官腐败。三是储备“拔尖人才”当“村官”,把经济能人等优秀人才纳入选拔的视野,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职业界限,采取内荐、下派、外聘、回请等多种形式,选贤任能,只要谁政治素质好,能把经济搞上去,就鼓励其担任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创业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源头活水”。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新生代村官的选拔机制,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充实农村基层组织,使村官不易腐败。
2.注重培训提高,加强自身实践锤炼
作为适应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教育引导村官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修养,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核心能力。一是参加学历教育培训,提高基本素质。大力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参加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分批选送基层干部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去委培、进修、深造,提高村官的理论、专业水平,开阔村干部的思想境界、见识和眼光,提高其知识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抓好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聘请专家、学者、名人来进行讲座、辅导、技术转让等培训,要注重针对性,让村官学得会、用得上、富得快,真正成为带富致富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三是抓好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对村官进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意见》、《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培训,将法律知识作为村主要干部轮训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村官的法律知识学习,并通过考试的手段增加培训效果。使村官明白道德和法律的界限,监守清廉的道德底线,提高其反腐拒变能力。
3.加强自身修养,过好“三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村官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决不能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归纳一下,过好“三关”:一是家庭关。腐败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村官家庭无法超然其外。家庭是加强廉政教育和强化清廉意识,监督违轨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村官腐败的重要阵地,家庭反腐能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种腐败风险,抑制或中止腐败滋生和扩散;二是思想关。许多铸成大错的村官在反省自己一步一步走向堕落的过程中,却是从一些思想根源上麻痹大意造成的。从贪图小名小利开始,侥幸过后,私欲膨胀,拒腐防变的思想警惕性逐渐瓦解,道德底线一降再降,从而一步步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基层村干部应提升自身修养,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警自律,从根本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三是嗜好关。人都有爱好,村干部也不例外。
4.提高工作待遇,完善村官进退机制
农村干部承担了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理等的很多工作,任务繁重,但在工作待遇方面,比较普遍的状况是薪酬低、退休无保障。村干部不完善的进退体制,使得付出与所得失衡。如任期届满离开工作岗位后,没有离职补助,存在后顾之忧。“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退下来没靠头”的现实反差,是导致一些村干部心理失衡进而变质腐败的重要原因。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客观上要求适度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使村干部的付出与他们的薪酬尽可能地相一致。
其一,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村干部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也得要养家糊口。规范村官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拿得太低,则影响村官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其二,完善村官的待遇保障机制。对村干部要实行报酬保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如村官养老保险可考虑按任职年限发放:村官任满一届三年的,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按其退休时所在省上年度全省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15÷3)=0.1的标准计发养老金。任满两届六年的,按其退休时所在省上年度全省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15÷6)=0.2的标准计发养老金。以此类推,任职年限越长,其养老金发放越多。其三,完善奖罚制度。调动村官的工作积极性,要坚持奖优罚劣,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先创优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参与、激发村官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潜能,提高村官的核心能力。村干部受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比照公务员奖惩的有关规定给予养老金发放奖励。村干部因违反计划生育法律、触犯刑法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被判刑(含实刑、缓刑、附加刑)、劳动教养、开除党籍、被村民大会依法罢免职务、撤销职务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取消其养老保险享受资格。最后,完善继续任用机制。在村官的继续任用上,要特别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经济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注重从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机关;对于集体经济有重大贡献者,应当重奖。完善村官进退机制,免除其后顾之忧,提高村官拒腐防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二篇:对新时期村官应具备的能力思路措施
农民群众经常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朴素要求。而加快农村小康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一批有眼光、能力强、善开拓的“村官”,通过不断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引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惠及于民,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一、做会思考的“村官”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只有立足本村实际,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符合本村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是常思筑牢班子。建设新农村,关键要有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级班子,把有知识、有眼光、有追求的年青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改变少数地方“村干部终身制”的现象。二是常思找路子。村级班子要以“兴村富农”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子。村干部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经则经。村干部还要积极创办、领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些“短、快”的产业项目,推动其做大做强,真正实现“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多赢局面。村干部更要合理引导农民就业转移,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常思加快步子。当前,村干部要打破“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常思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做好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做干实事的“村官”
群众是最纯朴,也是最实在的。作为村干部,要实实在在地办几件让群众看得见、体会得到、有成效的事情来,才能得到认可和拥护。要干出一番实绩,关键是讲究一个“实”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脚踏实地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就要充分利用村级有利资源,科学盘活和经营好集体资产。二是要真抓实干夯实发展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建设。铺路搭桥修水利,这是生产生活中最需要的事,也是群众最关注、最看重的事,也是最得民心、最顺民意的事,村干部要千方百计配套建设这些利于发展的基础设施,努力改变村庄面貌。要加强上级部门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筹集建设资金,努力调动社会、集体、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修致富路、连心桥。三是要高瞻远瞩规划新村建设。规划新村建设是直接关系农村未来发展的大事,村级班子既要像抓城市规划一样,必须谋长远不谋眼前,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科学基础上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维护决定的权威性,全面协调各种关系,做好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新村规划顺利整体推进。
三、做负责任的“村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不是官,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既是责任,也是使命。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扎实为民办好事。一是要忠诚对党。要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把维护上级党组织的权威和树立自己的形象统一起来。要认真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并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要注意把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向上反映,使上级能够及时听到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要坦诚为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村干部只有一身正气,坦诚公正,才能管住事、管好事,才能取信于民、立威于民。要广泛发动党员、群众讨论制定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和村民议事等规章,并严格按制度和规章办事。要明白,自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手电筒不仅要照别人,更要照自己,要做到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三是要真诚谋事。要真心诚意带领群众致富,而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更不能把当干部作为只为自己营私生财的工具。目前大部分村干部都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致富门路的能人,但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要树立“平生常为稻菽谋”的思想,增强“面貌不改我难安,群众不富我无颜”的责任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帮一”活动,带领群众走优势互补、经济协作、共同发展的多赢之路。
第三篇:应届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应届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团队合作: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团队任务,理解团队目标,协调个人贡献和团队利益。
3.沟通能力:能够以有效和准确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意见、想法和信息,并能在不同情境下为不同受众提供适当的信息。
4.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不断自我更新。
6.领导力:能够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角色,指导他人,协调团队任务。
7.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并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工作任务。
应届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扎实的专业知识:应届毕业生应该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他们应该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2. 学习能力:应届毕业生应该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3. 沟通能力:应届毕业生应该拥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客户和上司有效地沟通交流。
4. 团队合作能力:应届毕业生应该拥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5. 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应届毕业生应该能够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6. 时间管理能力:应届毕业生应该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安排合理的任务和优先级,以确保任务完成的质量、时间和效率。
7. 领导和管理能力:在职场中,应届毕业生可能需要管理和领导一个小组或一个项目。因此,他们应该学会如何管理和领导,如何理解和赋予工作任务、如何管理并激励员工等等。
第四篇:浅谈秘书应具备的能力
浅谈秘书应具备的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信息服务的市场扩大,对秘书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可以预测,到下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现代结构的生成以及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秘书工作将更受社会的重视。它已不仅仅是一种较高级的职业,而且会成为吸引千万劳动大军的一门新兴行业。在现代化日益成熟的今天,对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相当的之高,不仅仅是对专业素质的单要求,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培养,乃至全方面的素质的要求。企业秘书必须是思想品德上的“马列者”,工作上的“老黄牛”,文字能力上的“作家”,综合素质上的“军师”,办事上的“经纪人”,思想上的“战略家”。
秘书的能力构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必须 ,同时也对秘书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 ,与传统意义的 “秘书” 相比 ,现代企业要求秘书更是 “全才”,必须具有科学的预见和广博的知识,集多能于一身,构建自身的能力结构,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素质
企业文秘人员应具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
1、是社会科学基础文化知识,如历史、政治、思想史,社会发展史,哲学理论等。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必然要进入世界市场参于竞争,这就要求文秘人员不仅要了解本国文化,而且要了解国外业务伙伴所属国家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形成。例如日本企业倡导的是儒家理论,强调职员、公司是一家。而美国企业则更多地倡导开拓、奋斗、竞争精神,强调创新和自我实现。了解本国文化,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准确把握不同国家的特点,对于开展办公室工作有很大帮助,在经济联系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这一点更是突出;
2、是自然科学基础文化知识。当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离不开自然科学知识,高科技含量的企业生产,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同时,现代办公设备日益复杂化、高技术化,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很难学习了解其原理和性能。总之,文秘人员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就很难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新技术,就不能为企业内各部门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二、具有较强的是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文秘人员的重要能力之一。汇报工作、接待来客、协调沟通等都要通过表达。文秘人员应当准确、及时、简洁、规范地表达工作情况,准确把握何时该说什么,何时该写什么,说该怎么说,写该怎么写,只有在这些问题上把握适度,才算是真正具备了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靠什么?在口头表达中,要靠驾驭语言的能力,靠丰富的词汇量,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语言以及语气、手势、表情、体态等。在书面表达中,要靠准确的词汇使用、严谨缜密的思维、得当的文章体式、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等。书面表达的要求就是准确、规范、简捷。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办公室人员的书面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秘人员必须学会熟练地在计算机上进行文字处理。四是公关协调能力。通过文秘的公关协调工作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企业提供其他企业的信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协调就是协调本企业内部上下级、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营造一个祥和、互助、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
三、具有主动性和一定的前瞻能力
领导交待了什么,自己便干什么;领导没有吩咐,自己就乐得无事。像这样被动地接受领导交办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称职的秘书还要善于“没事找事”。秘书要有灵活的大脑,从行为表征上就是会思考问题、会办事情、会出点子、会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会对过失进行补救。这“五会”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一会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当好一个现代的优秀秘书,必须勤恳磨练,不断学习,努力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在领导作出指示前,秘书头脑中就要先有一个工作思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秘书时刻想到领导的需要,工作走在前面,有前瞻性,及时为领导提供所需情况,主动协助领导做好工作,既能减轻领导的压力,促进领导提高工作成效,也有助于秘书找出差距,提高自身能力。
另外,秘书是领导或企业的参谋或军师,是领导或企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秘书应当发挥顺风耳和千里眼的作用,把平时搜集整理的信息,特别是市场竞争信息、超前预测的方案、调查研究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提供给领导或企业,并把超前思考的优良方案提供出来,以便领导或企业及时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反应。这就要求秘书在完成日常性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围绕领导的主管或分管工作,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一线实情,敏锐地发现问题,提供领导决策参考;广泛阅读报刊,收集信息资料,听取多方意见,获取正反两方面情况,促进领导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做出科学决策加强对有关单位完成领;导所布置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领导的决策落实到位。
四、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就是辨别方向,把握大局的能力。秘书工作虽然是领导的辅助工作,但同样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秘书工作者的政治鉴别能力由以下三方面要素构成:
1、是基本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
2、是现实形势的政治判别能力,秘书工作者要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3、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当前,秘书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人群,秘书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和是非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五、学习能力。
秘书的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知,并具备实践新的行动的能力。当前形势的发展瞬息万变,秘书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秘书工作者的学习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要素构成:
1、是学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话以及行动等方式,攫取信息,从而建构或重构知识的过程。
2、是“习”的能力,主要是根据习得的知识,主动行动、反复练习,应用知识,从而提高行动能力的过程。
3、是其他构成要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特定学习环境;环境中的信息与知识等。
六、创新能力。
秘书的创新能力,是秘书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当前,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给各级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秘书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秘书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要素构成:
1、是洞察能力。是透过事物表面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2、是想像能力。指在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产生新的形象或新的设想的能力。
3、是创新胆识。要敢创敢闯,又善于总结经验。
4、是超前意识和务实态度。即具有把前瞻性与现实性、必要性与可能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
七、沟通能力。
秘书工作者的沟通能力,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将信息发送给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能力。秘书工作本身就是桥梁和纽带,起到联系领导和基层工作的重要作用。
秘书工作者要善于和领导沟通,领会领导的意图,又要善于和基层的干部群众沟通,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领导的意见,及时将基层的信息传达到上级和领导那里,进行有效地沟通。
秘书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1、是信息表达能力。能过会话、文字等方式向信息接受者表达的能力。
2、是理解他人的能力。在沟通过程中,认同、理解他人的一种能力。
3、是交往能力。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掌握交往所需的规范的语文行为和仪表举止,形成与他人和谐、平等、互助关系的能力。
八、决断能力。
秘书工作者的决断能力,是指按照最优化的要求,从若干准备实施的方案中选择行动对策,能过实施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就是决策。秘书在其工作中,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本身也涉及大量的决策问题。因此,秘书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与决断能力。秘书工作者的决断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要素构成:
1、是价值分析能力。明确价值主体、辨析价值取向、界定体现价值取向的导向标准的能力。
2、是态势诊断能力。指对决策对象现实状况评估的一种能力。
3、是科学预测能力。是以现实为中介、以过往发展轨迹为基础、对未来发展的可能走势与发展程度进行判断的能力。
4、是制定对策能力。是应具备的目标选择、对策分析、战略选择方面的能力。
九、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秘书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预防和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事件对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都是有害的冲击,秘书应该成为这种冲击的有效的缓冲,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化解、缓解危机,给领导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秘书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要素构成:
1、是有效掌握有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2、是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清醒、对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的能力。
3、是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准确判断、果断行动能力和及时整合各种资源、有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心理调适能力。
秘书工作者的心理调适能力,指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调节自己的心理,使之适应外在变化和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健康的能力。秘书工作具有工作强度大、责任大的特点,对秘书工作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秘书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承担高强度、高标准的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者的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要素构成:
1、是保持心理正常张力,以适应现实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的能力。
2、是缓解、调节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公共生活、社会交往行为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状态,获得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3、是在心理调适中选择某种途径和掌握、运用一定方法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秘书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全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具备的,需要广大秘书工作者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根据马克思哲学观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质变,前方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相信量的积累会形成质的飞跃,并时刻正确的分析自己,从而找到自身的不足,勇于面对自己,才会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去学习,而是要有计划有目地的去学习和规划自己,做到踏踏实实的去认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争取,同时听取一些正确的客观观点和意见,不要太过主观,我们的工作是一群人在一起战斗,讲求的是团队合作,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越界越权,一定要职责分明。我们要更加加强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首先我们要真诚待人,其次要公平对人,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个人的恩怨带到工作上去,以礼和能力服人。
尽力以自己的能力打开一个好的新的并对企业有利的局面。
企业秘书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能力,以周密的思维、严细的作风、勤奋的状态、渊博的学识、出色的才华,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发挥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上下的枢纽作用,为领导和企业辅助好,服务好,为企业奉献青春和才华,在工作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期间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学会创新。
因为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亦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尤其是在现代化日益成熟的今天,新的思想就是一个企业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是竞争力,一个创新的思想贯穿着一个企业,从基层员工至高层领导,因此我们要摒弃一成不变的腐朽思维,开创创新的思想和一意念。最后让我们为企业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奉献青春。
第五篇: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能力
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能力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集团公司,小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管理无处不在。只有管理才能让这个组织继续健康的发展下去,才能的得到正常的运行。一个好的管理能让一个组织日益壮大永不衰退,一个不好的管理却能让一个组织很快在竞争中败退甚至消失。这就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对于当今发展迅速地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也越来越日益竞争激烈。这就要求管理者的能力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地完善。管理者的能力要往往与时俱进在微小中也有变化。通常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六大能力。
1.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沟通在很多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中沟通是必不可缺少的能力对于那些管理者。在公司中沟通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的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好的沟通能力包括发音标准,语速,语气,语言组织能力和反应能力。面由心生,内心心理素质在无形方面也是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的管理者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比较难以接近,有的管理者表现的有亲和力。“善于倾听“一般在某些方面比较重要,因为只有它才能不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助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这样往往就可以避免很少错误和不谅解,以致提高与下属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工厂单位中往往每年快寒假时往往中国的工厂都会出现用工荒,这与中国工人的特点和公司的制度有关,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共同能力。在工厂单位中管理者与工人往往是纯粹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管理者一般不会与工人谈心,那就是不了解工人的内心和需求,也就得不到理解。于是两者之间就会差生隔膜越
来越远,从而导致用工荒,这是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总之不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怎么样,管理者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最基础的。因为没有工人去工作根本无法去谈生产,更不能去谈发展。这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一个良好的管理者首先剧应具备沟通能力。
2.领导能力。领导能力不是简单的服从,对于领导的能力它存在我周围很多地方,对于领导的定义有很多“领导力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领导也是一种责任。在单位中管理者要领导下属去工作
3.计划能力
4.决策与执行能力
5.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