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官如何做成事
大学生村官如何做成事
每个大学生村官走上新的岗位都是充满理想、激情澎湃,都想在任职村有所作为,但是如何把好心变成好事,把理想变成现实,在广阔的农村做成事,这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三年多来在泾川县高平镇胡家峪村担任村官的工作经历,整理提炼出一些工作感悟供在职大学生村官们参考。
一、重学习,在农村这个“大学校”汲取知识、增长智慧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干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村官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较好的专业素养,但同时大都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最厚重的“教科书”,农村是历练人生的“大学校”。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要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首先必须当好学生,从头学起。一是要向书本学习。大学生到村任职,必须把学习当作习惯,经常读报刊、读文件、读书本。要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长,静下心来向书本学习,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做到懂政策、知全局。二要向基层干部学习。基层干部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村官要汲取农村基层一线的智慧和力量,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务实作风,学习他们的群众语言和工作方法,从他们身上汲取宝贵经验和方式方法,逐渐转化为自己对工作的领悟和体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和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做到能说农家话、能理农村事。三要向农民群众学习。广大群众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为“大学生村干部”,要虚怀若谷,诚心诚意地向群众学习,特别是向有经验的老党员、1
老干部学习,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要在向农民群众的学习中,贴近农民群众,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求得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做到贴民情、解民忧。实践证明,只要大学生村官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虚心求教、广采博纳,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就能尽快适应基层工作,打开工作局面,赢得群众认可。
二、转角色,在农村这个“大熔炉”锻造品格、磨炼意志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实践证明,农村是个大熔炉,只要主动磨练自己,就一定能百炼成“钢”。选择村官就是选择奉献,既然选择了就要摆正位置,调整心态,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一是角色定位要准确。大学生村官要清醒地认识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明确“三重身份”:明确自己是“村干部”,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是村两委班子中的普通一员,要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样,遵守村规民约,严格照章办事,服从村两委班子集体领导;明确自己是“大学生”,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知识面广、文化素质高、信息灵的优势,通过自己的工作、学习,影响、带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带领群众抓经济、上项目,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明确自己是“特派员”,就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遇到问题,要多听、多问、多思考,多和两委班子商量,弄不清的问题不要随便向群众表态,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只有真正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才能不缺位、不越位,有所作为。二是乡村情感要贴近。大学生村官要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必须要在情感方面尽快贴近农村、贴近村民,尽快融入其中。不仅要身入群众、心系群众,而且要带着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要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头,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谋福祉。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多一点关
爱、理解、引导,少一点冷漠、责备、官话,不能对群众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呼声无动于衷,对群众的利益麻木不仁。老百姓最朴实,也最为可亲可爱,大学生村官要有发自内心的亲近、贴近乡村的情感元素,要从内心深处接受他们、认可他们、亲近他们,在与基层百姓一起摸爬滚打中同甘共苦、赢得信任。三是工作方法要对路。大学生村官要想做事、做成事,必须注意工作方法,学会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化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作为村官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只有群众问题解决了,社会情绪才能理顺了。工作中要多动脑筋,多想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相应的工作方法,力求使之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力求使之对路可行、管用高效。
三、讲奉献,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挥洒青春、奋发有为农村广袤天地为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只要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就一定能干成事。大学生村官既要胸怀大志、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聚小成大。一要多做利民的好事。大学生村官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要打头阵、挑大梁、攻难关、攀高峰,就要发扬年轻人奋发有为的冲劲、力争上游的拼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深入到农民群众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说农家话,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需要的事做起,真心实意、竭尽所能为农民群众服务,要着力向农民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做好民事纠纷调解,推动村容村貌整治,这是农民最为需要、大学生村官可有作为的事情。二要多做惠民的实事。农村工作很具体,农民群众也很实际。
他们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干了什么。能否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大学生村官一定要立足这个根本,对内做好出谋划策,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多在农业科技培训、发展规划、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培训,多在“村级产业”上牵线搭桥,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多在谋划村级发展上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参与新农保、新农合、最低生活保障推广落实等工作,落实粮食直补、困难补助等惠民政策,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的成果。三要多做爱民的贴心事。多关注村民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在做好相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有关扶危济困政策,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一些媒体报道不多但在农村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也可以积极调研,比如农田抛荒的成因、现状及解决对策,农村青年婚育低龄化与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问题,只要多想几个问题,多走几步路,多做一点分析,多动一下笔,农村天地大有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学生村官寄托着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堂课,希望大学生村官们认真学好第一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二篇:20101207要想做成事,先学好做人
要想做成事,先学好做人
-------读《做人做事做到位》有感生产部 郑成军
“要想做成事,先学好做人”,做好人是做成事的基本条件,也是事情成败与否的主导因素。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我们如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呢?首先,做人要懂得谦虚。马董曾经说过一句佛语:“只有肯低下头的人,才永远不会被矮门撞到。”谦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德行。做人不可得意忘行,纵然你认为比别人知识渊博,在某个专业比别人了解多,你也不能就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一,不可一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保持着谦虚的态度,才可不断进步,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
其次,做人要有礼貌。目前公司推行的《弟子规》学习正如火如荼顺利开展,大家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我个人认为《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礼”字,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懂礼貌的人。中国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但由于历史原因,让很多人忘掉了祖宗的智慧结晶与传统美德。只有贪图享乐之物欲,早已不知礼仪廉耻为何物。现在时常在电视里、网络上出现儿女虐待父母,兄弟反目成仇,朋友相互利用„„,我们该醒悟了,我们要把这些现象当做一个反面教材,不断地鞭策自己,警醒自己,做一个知礼仪的人。
最后我觉得做人还要讲究实在。卡耐基曾说过:“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给人留下一个实在的形象,给自己的成功增添一份夯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只有实实在在,你才能把每一份工作做好;只有实实在在,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与赞许。不要以小聪明取得一时的成功而庆幸。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投机取巧只会得到眼前的利益,时间久了必会露出狐狸的尾巴,被人唾弃。
我们要做一个谦虚的人,一个礼貌的人,一个实在的人。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可能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问候,一次相助,会给他人带来莫大的喜悦,也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掌声。“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同事们,我们一起行动吧,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在建华模具自己的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
第三篇: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
观《第一书记》,再议“做事”
七月底,公司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触很深,促使我对“做事”这个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今天在座的都是我们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我把观点亮给大家共议,达成共识,并以此指导我们今后工作,转变过去自身不良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力争本职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人,从出生到学业有成,步入社会,投身职场,开始“担任固定的职务,从事某种工作或处理某项事情”,直到退休……,这辈子心路历程中,最耐人寻味、最令人愉悦的当属“做事”。
一个要“做事”的人,首先是他(她)“想做事”,这是“做事”的前提;其次是他(她)“能做事”,这是“做事”的条件;三是他(她)“做成事”,这是“做事”的结果;四是他(她)“做好事”,这是“做事”的标准。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的人与楷模。
1、想做事
人生在世是要做事的,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形态,只是做事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养成了“事不找我,我不找事”的习性,有的人则本着大局意识主动去“谋事”,有的人或许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对此,我们暂且不去评议那种方式对错,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人是做事的主体,从主观意愿上一定要想着去做事。
想做事,是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的反映,是领导干部精神面
1/5 貌的体现,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这些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工作职责就是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事情,为职工的利益和福祉做事情,与此同时,也是为你自己和家人生活地幸福做事情。
沈浩在省财政厅干了十几年科级干部,工作稳定、生活安康,与妻子女儿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不愿在机关里度过余生,受组织选派去小岗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上任时农村道路泥泞,甚至没有找到去小岗的路,将处于贫穷状态的小岗摆在了沈浩面前。来了就要为“中国第一村”做事情,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他内心世界真实和朴素的想法。他是一个一生来世想要做事的人,做事就要出贡献的人,做事无怨无悔的人,直到献出年仅46岁生命,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2、能做事
人做事光凭想做事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会做事,具备能做成事的本领和水平。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在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能力上,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跟上新时代发展脚步,做一个“信仰坚定、求真务实、勤学敏思、博广专精、践行创新”的“又红又专”知识型的领导干部。
学而优则“事”,“事”而优则学,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蔽旧新成”,否则“积淤成疾”,萌生结症而不能得事。《论语》曰:
2/5 “仁者,为人之本也”。我们懂得了“仁爱、忠信、知礼、守礼”之德道,就能“修己以敬事,修己以安人”;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就具备了能做事的条件;我们“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就一定会专心做事、努力做事,并能做成事!
小岗村招商引资建现代化工厂,需要征用村里坟基地,包括吴奶奶丈夫和儿子的墓地。要迁坟,是做事;而如何迁坟,则是做人。在得知吴奶奶的遭遇后,沈浩亲自为吴奶奶的儿子披麻戴孝,原址安葬,深深感动了吴奶奶和全村百姓,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这一场景直接地、鲜明地展示了主人公对人性的关照和一心为民的情怀,他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沈浩“以人为本”的做事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做成事
检验一个人想不想做事,能不能做事,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最终获得做事的结果,这是每个“做事”人不懈的追求。所谓“做成事”就是把一件事情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去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被客观所认可。我们都是在企业中“做事”的人,知道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利益的事很多,办起来很累,又很难,为此整天忙忙碌碌,有时通宵达旦,总有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工作。有的人劳而无功,毫无结果,而有的人出手不凡,成果累累。我认为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第一,是否具备了“能做事”的本领和水平;第二,能否全面准确地把握工作任务目标;第三,是否具有了严谨的工作作风;第四,能否敢于承担“做事”的责任;第五,是否拥有“锲而不舍”
3/5 的执着精神;第六,能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有句话说得好:“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水平做成什么事”。我们既要勤于做事,又要善于成事,用我们的汗水、智慧和力量,把该办的事办到,把要做的事做成,这是公司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广大职工的共同期盼。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沈浩初到小岗时的第一印象。为了给小岗村在京沪铁路上建一座高架桥,他大胆决策,三番五次跑到铁道部门恳求铁路停运45分钟,配合桥梁合拢。在百折不挠的努力下,一介村官沈浩用顽强意志和一定要把事做成的精神,用为百姓办实事的真心打动和最终说服了诸多权威部门,促成一件看似不可能却又做成的一件事。
4、做好事
人做事,既要追求做事结果,又要保证收到好的效果,即做好事。对于做事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一个“做事”标准。什么算是把事做好了呢!用我们企业家的语言来叙述就是:做成的事应当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投入较少成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把事情做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事半功倍”的执行效果,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时间的洗刷和历史的考验;四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人民群众满意;五是在社会中产生的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应当指出的是:“做好事”是我们“做事”的标准,同时也是探视和衡量我们企业中管理干部思想意志、道德品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试金石与标准。
4/5 自从沈浩到小岗村后,人们发现村里的路修通了,自来水接通了;有了村委会、村民活动室;建好了民居、工厂、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新的纪念馆;兑现了当初他对村民的承诺:有一天你们可以坐在家门口挣钱——开了特色旅游餐馆……。他为小岗做成了许许多多实事,胡锦涛总书记去了小岗村带去了党的关怀与重托;老百姓象当年一样按下“红手印”,把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人的心中。
我提议: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一个想做事的人,能做事的人,做成事的人,做好事的人。让我们共同携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换来企业生机勃勃,职工生活美美,社会和谐融融。
5/5
第四篇:做有为村官
弘扬海陵精气神 争做全市先行区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们海陵区作为泰州市的主城区,其倡导的区级文化精气神尽管不可越级为泰州这座古文化名城的精髓,但是却可以肆无忌惮的畅言,我们的海陵精气神绝对能够在泰州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和支柱性的积极作用。在现代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一座城市的提升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求一个统一明确且精准实在的城市精神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铿锵有力的先锋指导精神,指导精神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之软实力。我们海陵区委切实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兼顾我区的作为泰州市主体部分功能性作用,在海陵区委召开的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并要求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登高致远”的海陵精神,对于提升海陵区乃至泰州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海纳百川 登高致远根据区委书记孙耀灿的强调指示,“海纳百川,登高致远”的海陵精气神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要求胸襟宽广、开放包容;二是要求就是要开拓进取,谋求突破;三是要求敢于超越,全面跨越。这次提出的八字精神是浓缩海陵特色精炼生成,是我们海陵城区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为海陵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海陵市民树立坚定的共同理念,有利于市民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市区综合实力的巩固和强化。其中“海纳百川”,暗含凝聚人心、兼收并蓄的深刻寓意,即海陵城区在发展过程中实施多样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坚持工业发展为主的基础上,借鉴高收益的经济发展先例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实际出发,创新经济发展新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路径四通八达的繁华景观;海陵市民及各类单位组织则要培育豁达大度、胸怀宽阔的高尚情操修养,对待外来朋友都能持宽容态度,互相关照和帮助,增进交流加强学习,在和睦共处的良好基础上展开良性的竞争,实现共同进步。“登高致远”主要强调出了追求城市进步和卓越发展的方针路线,此处的重心在于明确海陵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奋力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的任务,为早日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基础。可以说,海陵城区精神是提升城区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是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市民素质、构建和谐海陵的重要途径。
培育弘扬海陵市区精神的现实路径
此次提出的海陵精气神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何实现理论联系且指导
实践是当前的棘手问题。这不光光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未来问题。培育弘扬以“海纳百川、登高致远”为主要内容的当代海陵精神,既是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促进海陵区和泰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这项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努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积极展开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宣传,使海陵精气神的内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内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譬如组织培育弘扬海陵精气神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新闻媒体营造浓郁的环境氛围;还可以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让全体市民深刻理解以八字精神丰富、深刻的内涵,增强市民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为培育弘扬泉州城市精神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重视市民素质教育,奠定广发群众基础
城市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共有的、较为普遍的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及其所体现的文化追求长期积淀的结果,城市精神实质上是一个城市市民精神的综合体现,人民群众才是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和动力。因此,在培育弘扬海陵精神的过程中,重点培育每位市民热爱泰州、建设泰州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使新时期的城区精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信仰和共同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泉州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要围绕,奋力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开展创新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手段和途径的锻炼等,将创建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与提高市民素质结合起来,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热爱集体,荣辱与共的良好风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陵城区各街道和社区的友谊互动和良性竞争氛围,发挥海陵城区的最大实力,才能真正的实现和谐发展。
(三)实施市区规划建设,打造凝固的物质载体
有人曾说,精神是活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可记忆、可遗传,有延续、有变异。那建筑是便是城市的脸谱,凝固的史书,文化的符号,它全息地反映着城市的精神,建筑对弘扬和培育海陵精气神功不可没。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审慎的规划编制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弘扬及延续必不可少。在海陵区的市区建设规划中主要要注重对一些古建筑、历史古迹等进行抢救性修复、重建,目前已建成的老街极具模范示例效用。另外,利用栏杆、桥栏、石刻、碑文、景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硬件载体宣扬本地特色文化,在上面展现栩栩如生的代表性人物和景象,把与海陵市区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传说、名人足迹等加以固化,凸显浓厚的人文气
息,构建我市一大极具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之时,不知不觉中了解海陵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更好地体现我市区的历史厚重感。
(四)加强街道、社区友好交流互动,在发展中携手共进
海陵区是泰州市的主城区,西邻扬州江都市,北部和东部与泰州姜堰市接壤,南连泰州高港区。目前辖九龙、寺巷、苏陈、罡杨四个镇和京泰路、凤凰路、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泰山八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寺巷镇由泰州经济开发区管理。根据此次的海陵精神要领,海陵区各镇、街道办事处之间应当经常性展开互动式交流,亦遵循、响应先富带动后富的党中央的政策号召,济危扶贫,力求实现均衡发展总态势。同时,在交流中可以进行经验的传授和积累,应地制宜的变更创新区域发展方式,切忌照搬照抄的懒惰行径。此类型的互动甚至可以涉及到整个泰州市、整个江苏省、整个全中国。这便也是良师益友的变相应用。
(五)注重典型、先进示范,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在弘扬培育海陵精气神的过程中,可以策划评优和奖励方案,评选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引领,以榜样形象生动形象地诠释海陵精神。此外,理当重视改善政府形象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孙书记突出指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党,核心在干部。全面启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构建宽容政府、文明政府;加强对公务员的素质评估和道德监督工作,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城区精神,自觉用城区精神规范自我言行,用行动影响和感召市民;同时,要树立那些在各行各业践行城区精神中的优秀模范人物,推出一批先进典型,让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用他们的事迹诠释我们的城区精神,引导大家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考虑创作生产一批反映培育和弘扬城区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和歌曲,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以优秀的作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做模范青年 做优秀村官
作为2012届的新选聘村官,我正逐步在实践中摸索如何胜任村官这个岗位,做一名为民请命的优秀农村村干部。为此,我目前也给自己制定了工作思想和路线规划:
首先,在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观念的转变和调整。作为一名村官,不仅要有理性的认识、正确的定位是,还必须培养自己立足岗位、服务基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目前我的工作重心在于熟悉村况,深入到农家院
落,田间地头通过调查、聊天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想法和要求,并记录收集涉及产业、医疗、灾后重建、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问题,并及时把村情民意向村两委、乡领导汇报。
其次,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形成在村落奉献青春的积极价值观念并践行落实。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谨遵党组织的思想方针和路线指导,投身构建新农村,促进农民生产、发展、致富的热潮中,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号召,寻求创业机遇,带头创业、引领创业,用实际行动将创新精神发扬光大。此外,做好村官及党员干部互动交流工作,促进城乡和谐互融,促使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稳步较快地推进。
最后,继续学习,严于律己,争取全面发展进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农村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作为一名村官,我必须认真学习各种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最新政治热点、时事焦点和多方面的实用知识,提升政治敏感度。但此处强调的是对于农业知识的学习和农活技术的钻研,多问多看多实践,农村、农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活生生”的书籍。还有,要强化自己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更好地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导向和辅助效用,利用微博、博客、论坛等新载体宣传、报道本村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作物流通需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我自小在泰州海陵这片土地上成长成熟,我以我的家乡为荣并始终坚持回自家工作发展,努力为家乡挖掘、创造更具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为本市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量,即便很绵薄。如今,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承蒙国家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贯彻实施,我谋求到了一个特别有利的岗位机会,我有信心和决心能够干好我的本职工作,力争做位优秀村官干部,凭着我的热情,我的激情,我的豪情,还有我的海陵精神„„
第五篇:大学生做村官
“几个年轻人有文化,不能总让他们挑粪吧,还得做些其他工作。”
前述的两起大学生争做村官的案例,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一种个体选择。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信号传递和引导着资源的配置。而现实世界里,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显得稀缺。
在现在以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学生无疑是我国较为稀缺的人力资源。尽管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十分甚至过于丰富,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低。实践证明,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来说,市场经济体制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尤其是较为稀缺的资源。
可见,大学生争当村官,是在分散决策的市场机制下配置人力资源的一种方式
各项改革都必须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这个角度来制定、实施,否则,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利他与利己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关键是哪一个占支配地位,哪一个更经常、更直接地主导个体的行动。显然,以利己动机作为现实中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合理的。
在农民人口占总人口70%左右这样的国情下,大学生无疑具有较高素质,也更具个体理性。
大学生当村官,值不值?从小的角度看,这是经济主体的个人判断问题;从大的角度看,这是经济自由的问题。其实,值与不值,外人很难评判,有时甚至连当事人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因为未来大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青年男女找对象一样,好与不好,往往很难讲清楚,即使婚前满意,也不一定能保证婚后幸福。撇开大学生当村官的实证判断不谈,起码这个案例说明了一点,就是人们的选择,包括职业方面的选择,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由。
倘若人们一定要问个究竟,大学生做村官是否值得。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层次的对象:一个是大学生本人;另一个是社会或国家。对个体有益的事情,不一定对社会或国家就有益。这表明,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激励相容的。
只要资源是稀缺的而不是无限的,人们就存在着选择的问题,而选择必然带来机会成本。一种选择的确定,同时也就意味着其他选择的丧失。
市场经济就是能够赋予经济主体在法律范围内拥有一切选择的自由,否则的话,市场经济也只能虚有其名。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实质上就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当代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可归之为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其首要的无疑是教育体制的竞争。
著名经济学家熊比特曾说,“创新可能是重生,也可能是毁灭。”创新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创新中孕育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