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随谈》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5:1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证法随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证法随谈》读后感》。

第一篇:《辩证法随谈》读后感

《辩证法随谈》读后感

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靠实践解决问题,用经验推动工作。

(摘自2000年3月1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李瑞环《辩证法随谈》之“经验”

最近我拜读了李瑞环的《辩证法随谈》,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对于自身的修养也有很大提高。

李瑞环的讲话和著作人们喜欢听喜欢看,因为他贴近实际贴近人民,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有问题,有思考,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给人以帮助,他说的话是真正出于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强烈的爱和责任感,而不是出于对自己利益患得患失的考虑,这一点我们要向李瑞环学习,要无私无畏,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宁可不要官。

李瑞环在谈到“经验”精辟地概括了: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靠实践解决问题,用经验推动工作。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化。我们的企业以化工生产为基础,因此要谋求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作经验,而获得这些大多来自于生产实践。对于我们刚刚离开校园不久的大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是有的,可是生产实践经验就不及老师傅了,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端正自己的态度,从小学生做起,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通过实践掌握工作经验,反过来再运用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指导生产和工作。完成这样的一个循环,需要大量的生产实践,从实践中归纳总结,找出问题和规律,这个是不能光靠空想,空说就能做到的。

李瑞环在谈“经验“这一话题时,也指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务实精神,没有务实的精神就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就不能掌握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了。

通过学习李瑞环的《辩证法随谈》,我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素质,就像给思想境界打开了一扇门,他为我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指给我正确的行为准则。我会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和工作经验,为企业的再次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幸福随谈-《提醒幸福》读后感

幸福随谈

—读《提醒幸福》之感

当我读完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感悟、思索和调整的幸福理念,毕淑敏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说清楚了,真是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提醒幸福》告诉我们要学会正视幸福,无论喜与悲,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忽视幸福的存在。

这些年,“幸福感”、“幸福指数”等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反而很少人谈论这些。调查显示,高达81.6%的网民幸福感缺失。究其根本,我想除了一些社会客观因素外,更多的应该归结于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猫吃鱼,老鼠爱大米,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幸福时代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幸福也早已甜蜜中夹杂着苦涩,这种感觉混沌不堪。幸福不仅仅限于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作对照了。

对于幸福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幸福是金钱?幸福是美貌?幸福是爱情的降临?......。它们可能都是幸福,可能都不是。也许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对幸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追求幸福,拥有幸福?我想决定一个人幸福是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是心态。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小孩多,生活条件不好,当小伙伴们有漂亮衣服穿时,自己穿的却是姐姐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当小伙伴们用漂亮的24色彩笔画画时,自己偷偷拿出只能是那12色的蜡笔,当小伙伴们放学玩耍的时候,自己却还要赶回家帮妈妈干活……,虽然那时的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只知道自己很自卑,很难过,常常抱怨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懂事了,我庆幸我拥有疼爱我的家人,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上学)。于是我自信了,我开心了。原来同样的生活不同的思考角度会使我获得幸福。

上高中时畅想着考上大学后该有多幸福,上大学后却又开始怀念高中时的那份充实;读大学时总是想象上班挣钱后的美好生活,工作后才知道原来学生时代才是最美的日子。工作后常常因工资低、消费高、工作忙而郁闷与心,将幸福的期望归于未来。但前几天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到了医院看到被病痛折磨的病人们,才知道健康原来并非人人所有,从初检、进一步检查到最后确诊的过程让我身心疲惫,我一直在想要是此刻的我没病该有多好。忽然间才发现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一直在将其忽略而已。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一个人在地里劳动,满头大汗,可是他觉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自家花园里散步,可是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这个世界有人喝茅台而优,有人却饮白开水而乐。贫贱夫妻往往能相濡以沫,富贵人家的夫妻却常常怨偶。其实,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都在自己的心中„„。

幸福是自己体会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眼睛看到的好,未必就真的好;眼睛看到不好,未必就真的不好。有的时候人就是被眼睛看到的东西蒙蔽了。例如两个人在一起,不应该太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表面,他们体会不到你们之间的酸甜苦辣;体会不 到你们之间对彼此真正的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体会不到你们之间的真爱!就像电视上的夫妻、情侣艺人,在电视上,我们看到他们一副甜甜蜜蜜的样子,那我们看 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吗?所以说,幸福是自己体会的,而 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幸福是心态上的正面体验,只要我们把心放平,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我们每天都会感到很幸福!不要总是羡慕别人,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把握住手 中的幸福和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否则,到了真正失去的那天,就一切都无法挽回了!不要被眼前的人或事蒙蔽了!要懂得珍惜!这就是人们所谓的“知足者常乐”!

幸福往往离不开健康得体魄,愉快的心情,幸福往往离不开必要的物质生活保证,但是局限于物质的幸福始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幸福是流放者的歌,惟有知音才能懂得蕴意。幸福是精神的充实,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坦荡,其次,才是物质生活的安逸。

第三篇:《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简析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摘要 列宁于1915年在瑞士的伯尔尼写成《谈谈辩证法问题》,他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客观世界和认识的根本规律。《谈谈辩证法问题》严谨的逻辑性与对物质本质深刻的理解与反思,至今仍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 辩证法;矛盾;对立与统一

通观全文,在我看来,该文章主要提及的是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一些个人看法。列宁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拥有对立性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换句话说,事物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文章的标题是谈谈辩证法问题,但我们可以明显从文章内容中看到列宁对辩证法的推崇与支持。通过对比其他形式的主义以及对辩证法本身的阐述,列宁得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真理性质的之一,其他的各种形式主义都有缺陷的结论。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虽然文章篇幅并不多,却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 “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辩证法与诡辩论和怀疑论的对立”“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等突破性深刻性观点。

在此,我想谈谈其中对我与比较有启发的两点,一是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而后者为对于前者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以及统一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着的。把研究事物自身中矛盾确定为辩证的实质,就是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对于辩证法的这种规定的正确性,可以由人类实践以及作为这种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史来检验。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事实,来说明物质运动从最简单的形式到最复杂的形式,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过是对某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的研究,科学史也就是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的历史。人类认识的运动、发展、也是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

矛盾的提出是对立统一的铺垫,及矛盾并非我们客观所认知的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对立,而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这两种倾向,本来是相反的,可是,它们又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成为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构成了事物自身的矛盾。

由此我想结合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理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来谈谈我对与矛盾与对立统一的理解。“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

[2]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即在盒中的猫既活又死,充分展现了对立统一的两种可能性。打开盒子前对于猫的生死是不确定的、随机的事件决定,这个不确定(后者叫波动)其实就是辩证法主张的矛盾运作。

“薛定谔的猫”也充分证明了任何矛盾的双方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又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而“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

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 则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差别的;统一性是暂时的、易逝的,斗争性则是长久的、稳定的。一句话,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但是,“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没有孤立存在的相对,也没有孤立存在的绝对,相对总是与绝对相联系而存在,绝对也总是与相对相联系而存在。一讲相对,就意味着是包含着绝对的相对,一讲绝对就意味着是包含在相对中的绝对。所以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这一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称 为辩证法的精髓。并且指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马克思主义关于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问题,同一切主观主义、怀疑论、诡辩论划清了界限。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诡辩论者总是割裂相对 与绝对的辩证关系,要么强调绝对的东西,否认相对的东西;要么强调相对的东西,而否认绝对的东西,正 如列宁所揭露的那样:“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至今仍带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矛盾的对立统一更是作为基本理论运用于各个理论。更甚,对于世界思想,哲学发展他都有其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参考书目:《毛泽东选集》

《列宁选集》

《薛定谔的猫》

引用:(1)引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307页

第四篇:教育随谈

教育随谈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林州市临淇镇第一初级中学宋文波

题前记:国庆放假学校布置要每个老师写一篇文章,写点什么呢?从教二十余年,应该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也应该有许多话要说,然而话到嘴边又感觉无话可说。回顾二十余年的教学经历,对于教育有自己的理想,思来想去,何不把自己的理想教育作为主题来谈一下,于是就有了这篇随谈———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心中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呢?首先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育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即培育人才,既要培育人的才干,又要培育人的美德。我特别喜欢那个“园丁”与“花朵”的比喻。老师就像辛勤地园丁,学生就是成长的幼苗。幼苗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既需要园丁为它施肥、浇水、锄草、松土,还需要适当地修剪、打叉、喷药、捉虫;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风霜雷电的磨炼。做老师的必须弄明白这个道理。传授知识仅仅是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就好比施肥和浇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悉心去做呢。而仅仅施肥和浇水两项,也有很大的学问。花的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需要也不同。可以说一株小苗能否开花,开出的花是否美丽,和园丁的每一分劳动都有很大的关系。漫步于花圃,触目所及地是各种奇花异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在极尽视觉享受的同时,我们会叹服于园丁的栽培艺术。而园丁的栽培艺

术,正应是老师们要学习的教学艺术啊!有句诗说得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想这应该是教育之理想写照吧。其次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促进创造的教育。这是关系到学习目的的问题。我们学习知识为了什么?我认为是为了创造。有人可能说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话是不错的,但运用本身就是对知识的一种再创造。为考试而学习,为文凭而学习,为所谓前途而学习,这些学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习是为创造。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再创造的过程。古人用“蚕吐丝,蜂酿蜜”来比喻学习的过程,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春蚕吃的是绿油油的桑叶,吐出的却是白亮亮的丝;蜜蜂采集百花的花粉,酿出的是香甜的花蜜。学生学习知识,绝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要像春蚕和蜜蜂那样有所创造。教师教授知识,尤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传授,必须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创造的开始是质疑。古人讲“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需疑”,都突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质疑源于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我理想中的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质疑,促进学生的创造作为核心。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样,使学生总是处在思考的状态中,那可能就是教学的理想化吧。

再其次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更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这是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实的教育把学习搞得那么枯燥乏味,那么苦不堪言!学习的快乐首先源于知识本身。

可以说任何一门知识都有着无穷趣味,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趣味足以使学生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其次,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个人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收获的还有无尽的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享受过这种快乐的。至少在幼儿园时期是这样,每天都学到一点新奇的知识,回家就高高兴兴地对爸爸妈妈讲。可惜后来这份快乐渐渐变成了厌倦和苦恼!这实在不是孩子的过错啊!学习的最高层次的快乐来自思考和创造。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会意”源于他的思考,这种对文章意旨的理解与把握使他高兴地忘记了吃饭。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这种快乐呢?颜回跟随孔子求学,正因为他喜欢思考,善于思考,才对孔子的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闻一以知十”,以致于“欲罢不能”。如何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教学其实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教学的快乐首先源于学生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天真幼稚,学生的热情奔放,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质疑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的每一分提高,都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学的快乐还源于教师的创造。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享受传授知识快乐的同时,还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作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只抱着几本教科书,照本宣科地去做重复性的劳动,而要不断探索,不懈追求,领悟本科学问的奥秘和根本。如此授课之时才能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与学相得益彰,融洽和谐,那

是多么理想的一个境界啊!

再其次我的理想教育还要把教师从严苛的纪律中解放出来。现在学校管理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诸如,早上点名,中午签到,少点或少签一次,就罚款多少,有的甚至使用先进的“指纹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全天候坐班或“八小时坐班”,有事必须请假,学校领导不定期地对各办公室进行巡查,如果发现没有课的教师不在办公室,就会留下一张“销假单”,如果当事人不能在15分钟内去销假,就会被视为离岗或旷职而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的刚性管理和严苛的纪律,漠视了教师的人本意识,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说,更为严重的把教师牢牢束缚在一个矩形框框里,没有任何自由可言。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失去自由的空间,教师的内心何来快乐的阳光。解放教师必须让教师拥有自由的空间,让教师的心里洒满阳光,学生的心里才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春水。

再其次我的理想教育还要把教师从呆板的时间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师自主支配的十分有限,从天明到天黑的时间里,需要“精心准备”统一格式、统一环节、统一条条框框的教案;需要批改如山的作业;需要应付各种检查;需要完成各部门布置的工作„„,这样教师根本就没有闲暇时间去思考,去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师创造力几乎消失殆尽。解放教师,必须还时间于教师,还教育于教师,让教师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教育的主人。

再其次我的理想教育还要有一个管理者与教师、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唯有在学术上争论的和谐教育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孔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总是与学生亲切交谈,共同讨论,进行自由自在的对话,对话时彼此平等,互相尊敬,相互促进。孔子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情感来回报教师。受情感迁移影响,学生就会由爱教师进而爱及教师所教学科,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反之,那种无视学生心理、情感、生活的教师,那种动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教师,是怎么也不可能教好学生的。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真正“乐”教,学校在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同时,还要在生活上给教师以人文关怀,要想法设法切实关注教师的生活问题。一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安居”才能“乐业”;二是组织一些人性化活动,比如,在教师生日、教师节、元旦时献上一张贺卡,在老教师退休时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给教师父母发慰问信、寄慰问款,为教师进行体格检查等;三是帮助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教师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等;四是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如,教师运动会、棋牌活动、游艺活动、联谊会、舞会等。

再其次我的理想教育是„„

„„

第五篇:如何上好语文课随谈

如何上好语文课随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语文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语文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一、师生对语文课的认识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语文课到底有什么作用? 语文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语文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上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则事例:某几位专家学者到一所学校做实验,到某班时,随意点出几个学生并很认真地对老师们说:“他们几个将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本来表现一般的这几位学生真的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简单,专家学者的暗示转给了老师,老师对这些学生时常充满信心,而正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学习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越是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下载《辩证法随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证法随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后感随写:读后感

    读后感五小一年级(7)班 熊贤柯 我觉得“古诗两首”是两首好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读后感随写: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随写:读后感》。 我读了《夏夜多美》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要......

    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

    ] 读书笔记 列宁认为,对于客观事物分为矛盾对立和联系统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这个科学的命题可以由科学的经验事实来予以证明。他列举了客观自然界......

    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

    列宁在这段话里揭示了马克思运用唯物辨证法分析问题的实质。他告诉我们人们在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找到这个事物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

    审计信息工作随谈

    审计信息工作随谈审计信息是审计理论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宣传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的重要“喉舌”,是提升审计形象的重要平台。打造审计信息“高端产品”,既是工作......

    企业文化焦点随谈(合集5篇)

    企业文化焦点随谈曾几何时“企业文化”这一企业精灵悄然潜入我们的企业意念之中。于是乎,一夜之间各种学派、各个名流、各个专家学者、各大企业的老总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探......

    关于关于军训作文:军训随谈[合集五篇]

    关于关于军训作文:军训随谈 进入初中前,暑假里的那次新生军训,是在南汇。 军训的第一天第一时间我就中暑了,也许是因为暑假里久不锻炼的缘故。当时在我前面有好几个人跟我一样倒......

    实践辩证法大全

    实践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历史背景 马克思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写成的一份研究性提纲。这是一份准备作进一步研究和写作的提纲,当时没打算付印,故在马克思生前没有......

    《谈谈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写作背景 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