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

时间:2019-05-14 06:1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辩证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辩证法》》。

第一篇:《谈谈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写作背景

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立场辩解,公然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论,为了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新问题,潜心研究辩证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

(二)意义

在本文中,列宁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首次阐发了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的关键,并提出阐发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纲要和精华,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内容简介 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里既包括统一物分解为对立面的客观法则,又包括反映这些矛盾的认识法则,强调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实质上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实例的总和”,而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认为为了通俗化而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的普遍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像普列汉诺夫那样举例来替代论证,甚至举例来代替对规律的揭示。

3、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这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二者又统一又斗争构成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关键。

对立统一的内涵即统一的过程或现象具有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和斗争才导致事物的发展,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的发展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5、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列宁认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首先就在于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否定对立面的统一,而把发展看成简单的量的增减。由于这一根本对立导致了第二个对立。辩证法将发展看成是事物的“自己运动”,即认为事物运动发展的泉源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放到事物的外部,主张外因论,因为物质世界之外的原因只能到神或主体那里去寻找。由于这个队里又产生了第三个对立。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是死板的,贫乏的,认为是同类事物的简单的重复,实质上否认事物的发展,列宁在这里指出只有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出发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何以经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才能理解事物何以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或内在源泉,由于这一根本对立,便产生了其他方面的对立。

6、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

辩证法认为相对的和绝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诡辩论则只承认相对而排斥绝对。由此引申的理论问题是:辩证法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划界等问题。矛盾两方面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构成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列宁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关系式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辩证法和诡辩论在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上是根本对立的。列宁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相对中有绝对。

列宁系统的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并把此规律概括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贡献,它不同于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辩证法核心的思想。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是客观世界发展的逻辑而是人类历史认识发展的逻辑,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

1、分析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说明马克思以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发展为核心,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构建的资本论的逻辑,既揭示了资本主义辩证转化的规律,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因而作为客观意义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以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分析矛盾的方法。

2、任何事物、命题都有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体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A.个别和一般是同一的。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是与一般联系而存在,一般和个别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B.个别和一般是对立有差别的。个别和一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完全的包含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要丰富。

C.个别和一般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中包含着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一致的。

认识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就是认识论。正是在辩证法这个本质的为题上,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因为他不懂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懂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认识的规律,不懂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

(三)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1、黑格尔和福尔克曼都把人类的认识看作是一串圆圈。

由于外部世界是无限广大的,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进行。在圆圈的往复过程中,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确。

2、哲学思想的螺旋式上升运动。三个时期,四个圆圈,十三位代表性哲学家。

A. 第一个圆圈是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开始,经过柏拉图到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柏拉图:理念世界,否定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B. 第二个圆圈是文艺复兴是到的笛卡尔、伽桑迪和斯宾诺莎。C.近代,列宁认为有两个圆圈,一个是从霍尔巴赫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到黑格尔。第二个圆圈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3、列宁指出,由于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使认识获得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四)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认识论根源。

在认识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这就存在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性,而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就会把无限曲折前进辩证发展的螺旋式认识过程中的任何一小段抽取出来,就会人为的把曲线变为直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加以扩大使其脱离物质自然界,变成超然于客观世界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而陷入唯心主义。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不仅依靠暴力镇压而且还从精神方面进行欺骗,他们是利用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为精神武器,竭力支持它,吹捧它,雇佣和收买一批反动文人宣扬它。

列宁在这里说“唯心主义时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段话表明,第一,唯心主义时有根基的,有他产生的认识论和阶级根源,他不是偶然的产物,从人类社会产生那天起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心主义这朵无实花适合唯物主义这朵结果实的花生长在同样这棵人类认识之树上,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是想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第二,唯心主义这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欺人之谈,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不仅无益而且极端有害,它阻碍着人们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加以批判。

思考题:

1、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的?

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5、如何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简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区别?

7、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

8、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9、简述唯心主义产生根源?

第二篇: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由唯物论发展到知性辩证法、乃至于理性辩证法,是世界观哲学的认识发展经历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是哲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论发展为辩证法,是世界观哲学认识水平的历史进步,这个进步是思想的飞跃,标志着哲学思想走向成熟,这种成熟使人达到辩证法的自觉。列宁的认识发展,正也经过了这样的过程,但又有所区别。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列宁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提到: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认识论原理》第……页304)都把认识看作一串圆圈。”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他说: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的整个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对比来看,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是封闭的圆圈,它具有极限,即起点和终点;辩证法的特点是开放的系统:它的范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两者的特点恰恰是相互矛盾的。这也正构成了科学认识论的理论体系具有的特点:由相互矛盾的两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列宁在具体论述时这样提到: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 在这里,列宁把认识过程比作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将他的这一思想提升到本质高度,剥离出其特征,就可以得到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是封闭的圆圈和开放的系统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科学理论所应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列宁的思想体系是从理性辩证法高度把握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以及逻辑学三者的同一关系,通过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著作,可以确实的说列宁对于辩证法的认识深度已经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另一方面,列宁把黑格尔的很多观点上升到了理性辩证法的高度,但却忽视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之间的对立性,使黑格尔提出的一些理性辩证法的观点从间接性的本质高度下降到具有直接性的知性辩证法层次上。

在谈到发展观时,列宁对比了两种基本的发展观点(毛泽东的《矛盾论》开始提到的“两种宇宙观”基本就来源于此):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

根据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源、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神、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根据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分析两种观点的具体内容,第一种发展观: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显然,这种发展观把握了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减少和增加。而重复运动这种形式,则是机械运动具有的特征。可见上述两种运动形式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产物。

第二种发展观,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这里强调的不再是运动的表面形式,而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运动的源泉。由于事物内部具有矛盾性,矛盾双方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两种不同的发展观从外部直接对立起来,从而作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本质区别看待起来,这是知性辩证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把握了运动的形式和本质之间具有的对立性,忽视了它们二者之间具有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二者都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运动的形式。它们之间的对立性表现在:一个从表面形式上把握了运动,结果得出发展变化具有的直线性和周期性;一个从本质上把握了运动的特点,结果得出发展变化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运动。

列宁提出这样的两种发展观,是出于当时在革命斗争中同修正主义斗争的需要。但是在哲学上将革命实践经验直接作为一般规律,是不够科学的做法。从方法论角度上讲,对比法不能准确地把握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之间的本质区别,只能从形式上将它们二者区分开来。当人们通过对比方法将客观的运动形式与主观的认识方法直接挂起钩来之后,就会导致客观运动形式向主观思维方法的转变,结果直线性和周期性的运动形式就同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直接等同起来,而螺旋式和波浪式的运动形式则与辩证法直接等同起来。这种将主观的认识方法和客观的运动形式直接挂钩的结果,导致了辩证法的运动形式中失去了直线性和周期性。因为人们把这种运动形式当作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排除在辩证法之外了。在实际中,直线性和周期性的运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将两种运动形式同两种发展观联系起来、等同起来,是主观意志作用的体现。在现实中两种运动形式都是具有客观性的,它们各自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因此在两种运动形式之间不存在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问题。

以上的分析比较好的体现了知性辩证法的缺陷,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知性辩证法通常采取外在的对比法进行分析和论述问题,理性辩证法则采取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论述问题。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理性辩证法与知性辩证法也不是对立的关系。真正的科学辩证法,它的基本标志是将理性辩证法和知性辩证法作为其中的两个环节,收揽在自己的理论著作中。其中理性辩证法构成了本质环节的辩证法,知性辩证法则把握了形式上具有的特点。本质和形式二者紧密结合,成为一体,这就是科学辩证法具有的特色。结合对这篇著作的思考去理解现实问题,很多疑问都会迎刃而解。比如说,我们往往会憧憬一个自由而有秩序的社会,但最终常常迷失在追求绝对的自由或秩序上。这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矛盾之一,而看似相反的两个方向,却是互相关联引起的。我们本能的渴望自由,但人本身的不自信和对未知的恐惧会促使我们将自己交给一个信任的团体,这种信任如果不像其表面那样可靠最终就会促成暴政与独裁。辨证的去看这个问题,就会知道真正的自由与秩序都不会存在,对其中一项的单纯追求都会促使其走向反面。惟有牺牲部分的自由与秩序,才能达到社会的平衡。

又比如说,我们常常认为民主就代表了民权,实际上民主这个词本身也包含了矛盾的对立面,民主可以代表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在形式上体现为少数服从多数制;民主也可以代表普遍的利益,即均等而有限度的权利,形式上可以体现为一票否决制。这两者的对立显而易见在于,一旦多数人否定了少数人的权利,普遍的利益立刻遭到破坏,反之亦然。对于同一个问题,两者是无法并存的,而这两者又都是避免出现极权的必要措施(如果认为极权仅指少数极权),因此只有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磨合不同民主的适用范围。

最后,作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自身的哲学认识水平。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随着不断的实践被继承和发展,未来也将诞生更系统、全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那又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的最佳准则。

第三篇:《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笔记

对立统一律

——读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在文章的开头,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列宁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问题,列宁明确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在为了说明“对立面的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命题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先进成果,首先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400年以前就说过:“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列宁还指出:“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他说:“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又说:“在对象的本质中发现本质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最后,列宁还指出亚里士多德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兜圈子,徘徊动摇甚至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列宁批判地继承了哲学思想的先进成果,唯物地而且科学地解决了对立丽的统一问题,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辨证的,认识也当然是辨证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当然也是认识的根本规律。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旺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就是说,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就必须反映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就必须遵循认识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前进。列宁举出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分析事物矛盾运动的典范。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根本方法,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经过分析。马克思指出商品有两重性,即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由此又分析出矛盾具有两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从而形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的萌芽。接着马克思又分析了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指出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于是货币转化为资本。最后,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内部矛盾。从而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占有剩余价值;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所以,列宁说:“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列宁以马克思为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就必须把对立统一规律“当作认识的规律”。

科学发展史证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

律。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列宁举了科学领域中的五个方面的例证,指出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数学中是正数和负数,微分和积分的对立统一;在力学中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在物理学中是阴电和阳电的对立统一;在化学中是原子的化合和分解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科学中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对立统一等等。这就有力地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在矛盾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运动发展的,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因而是最普遍的客观规律。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既不是猜测,更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对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当时世界各种矛盾的深刻研究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与对立统一律。《谈谈辩证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而言,它起了承先启后的重大作用。毛泽东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与邓小平“特色理论体系”都是对列宁这篇短文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1914~1916年列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在这期间,列宁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写了很多笔记。汇集起来,就是后来出版的《哲学笔记》一书。《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曾经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看来,《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这种“说明和发挥”。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第二国际的一些领导人公开支持帝国战争。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为了替他们的《巴塞尔宣言》进行辩解,用诡辩论冒充唯物辩证法。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各种矛盾激化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非常错综复杂的新局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使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国内的革命战争,怎样进行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这些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迫切需要给以理论上的回答。

1914年8月列宁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从俄国侨居瑞士。列宁为了从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便在瑞士阅读了许多有关辩证法的哲学著作,并做了大量的笔记。《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客观世界和认识的根本规律。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首次提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第一次支出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第一次指出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源及其同僧侣主义的关系。总之,列宁完整、系统扼要地论述了辩证法。因此,《谈谈辩证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今天学习这篇著作,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内容讲解

这篇短文大致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1、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第1段)

列宁在文章的开始就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就是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实质,就是研究这两个部分、方面的矛盾关系的。

随后列宁指出,除了马克思之外,其他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有错误之处。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还停留在直观上,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经常兜圈子,是动摇的。黑格尔进了一步,他把概念的矛盾运动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中,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他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马克思才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在这篇文章中,列宁指出,辩证法就是研究事物自身中的矛盾的。这和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

2、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第2-7段)

辩证法作为一种学说,它研究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现象,也不仅仅是某一类事物的现象,而是自然、社会和思维中的最普遍的规律。把研究事物自身中矛盾确定为辩证的实质,就是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对于辩证法的这种规定的正确性,可以由人类实践以及作为这种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史来检验。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事实,来说明物质运动从最简单的形式到最复杂的形式,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过是对某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的研究,科学史也就是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的历史。人类认识的运动、发展、也是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

3、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第8-11段)

列宁对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以及统一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地论述。对立统一的两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这两种倾向,本来是相反的,可是,它们又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成为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构成了事物自身的矛盾。接着,列宁又比较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按照列宁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最后,列宁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作了比较。

4、辩证法与诡辩论和怀疑论的对立(第12段)

诡辩论和怀疑论,本质上也是形而上学。因为它们同样是把主观、片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对的,并用它来观察事物。但在表现形式上,它们却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而上学把事物之间的差别和对立绝对化了,否认差别和对立的相对性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机械性.

诡辩论和怀疑论则不同。它们认为,事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那么,对立事物之间就没什么差别。诡辩论抓住事物的差别和对立的相对性,把它夸大、绝对化,进而取消事物的客观性质,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灵活性”。这就是诡辩论的特点。辩证法同诡辩论和怀疑论是相对立的。从诡辩论和怀疑论来说,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来说,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相对中有绝对。

5、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13-15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分析,是辩证思维的一个光辉的例子。列宁认为,一般辩证法的认识方法,也应当如此,也应当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开始。因为这里已经包含着辩证法的要素的萌芽。

还要看到,客观世界是由无限多的个别事物构成的。“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当我们把不同的事物联合在一个命题下时,不仅包含着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辩证法的因素。

“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58-559页。)因此,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我们应该像马克思写《资本论》时那样、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第16-18段)

这里,列宁指出认识过程不是直线,而是一串圆圈式螺旋式曲线。列宁举了欧洲古代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和近代的几个哲学史上的例子,来说明认识的圆圈式的发展。

同时,列宁还指出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在它看来,认识不是一个在矛盾中往复循环的过程,而是一次完成的。要么正确,要么错误,不会再有综合,提高和发展。所以,形而上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它也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

7、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第19-20页)

列宁根据认识的辩证法,又进一步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指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产生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个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 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唯心主义就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无限度地吹肿、胀大,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列宁在分析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同时,也指出了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列宁指出: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会把人引到唯心主义、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这就是说,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不仅是认识上的片面性造成的,还有它的社会根源。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之所以会被夸大成唯心主义,同个人的阶级地位,他的生活条件,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统治阶级的有意识的利用,是分不开的。所以,社会阶级根源是唯心主义产生、发展和得以巩固的内在根源,并不是外在根源。只有把认识原因和阶级原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给唯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三、重点提示:

1、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就是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实质,就是研究这两个部分、方面的矛盾关系的。

2、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着的。

3、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矛盾就具有双重属性,即同一(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渗透、使矛盾趋向稳定状态。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及其表现。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限制,又引起矛盾内部的变化,使矛盾处于运动状态,并推动矛盾的转化。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及其表现。任何矛盾都不能没有同一性,也不可能没有斗争性。同一性是“斗争”中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同一性就不能保持,也不能使矛盾双方都活跃起来,使矛盾得到发展。斗争性就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双方不发生相互作用,当然就谈不上斗争性。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联结在一起的。

但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表现的内容不同,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4、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因此,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我们应该像马克思写《资本论》时那样、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人的认识既然是对无比生动、无比丰富的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的反映,既然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它就不能不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曲折复杂的、表现为一连串对立面的统一的不断前进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直线,而是一串圆圈式螺旋式曲线。

认识的前进是在往复循环中实现的。它包含着物质和精神,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等等,丰富的内容。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再到物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即由认识特殊本质上升到认识共同本质,然后又以这种共同认识为指导去认识新的特殊本质,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

四、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2、如何理解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3、如何看待矛盾就是“一分为二”的说法?

4、为什么旧唯物主义无法驳倒唯心主义?

五、原著文本

(见《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6—560页。)

第五篇:《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简析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摘要 列宁于1915年在瑞士的伯尔尼写成《谈谈辩证法问题》,他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列宁在对帝国主义及其战争的综合考察中,在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客观世界和认识的根本规律。《谈谈辩证法问题》严谨的逻辑性与对物质本质深刻的理解与反思,至今仍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 辩证法;矛盾;对立与统一

通观全文,在我看来,该文章主要提及的是列宁关于辩证法的一些个人看法。列宁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拥有对立性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换句话说,事物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文章的标题是谈谈辩证法问题,但我们可以明显从文章内容中看到列宁对辩证法的推崇与支持。通过对比其他形式的主义以及对辩证法本身的阐述,列宁得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真理性质的之一,其他的各种形式主义都有缺陷的结论。

这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虽然文章篇幅并不多,却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 “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辩证法与诡辩论和怀疑论的对立”“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等突破性深刻性观点。

在此,我想谈谈其中对我与比较有启发的两点,一是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而后者为对于前者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以及统一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论述。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列宁所述的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地存在着的。把研究事物自身中矛盾确定为辩证的实质,就是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对于辩证法的这种规定的正确性,可以由人类实践以及作为这种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史来检验。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事实,来说明物质运动从最简单的形式到最复杂的形式,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过是对某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的研究,科学史也就是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的历史。人类认识的运动、发展、也是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

矛盾的提出是对立统一的铺垫,及矛盾并非我们客观所认知的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对立,而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离异、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这两种倾向,本来是相反的,可是,它们又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成为对立面的统一,这就构成了事物自身的矛盾。

由此我想结合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理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来谈谈我对与矛盾与对立统一的理解。“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

[2]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

。即在盒中的猫既活又死,充分展现了对立统一的两种可能性。打开盒子前对于猫的生死是不确定的、随机的事件决定,这个不确定(后者叫波动)其实就是辩证法主张的矛盾运作。

“薛定谔的猫”也充分证明了任何矛盾的双方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又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而“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

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 则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差别的;统一性是暂时的、易逝的,斗争性则是长久的、稳定的。一句话,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但是,“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没有孤立存在的相对,也没有孤立存在的绝对,相对总是与绝对相联系而存在,绝对也总是与相对相联系而存在。一讲相对,就意味着是包含着绝对的相对,一讲绝对就意味着是包含在相对中的绝对。所以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这一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称 为辩证法的精髓。并且指出:“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马克思主义关于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问题,同一切主观主义、怀疑论、诡辩论划清了界限。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诡辩论者总是割裂相对 与绝对的辩证关系,要么强调绝对的东西,否认相对的东西;要么强调相对的东西,而否认绝对的东西,正 如列宁所揭露的那样:“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至今仍带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矛盾的对立统一更是作为基本理论运用于各个理论。更甚,对于世界思想,哲学发展他都有其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参考书目:《毛泽东选集》

《列宁选集》

《薛定谔的猫》

引用:(1)引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307页

下载《谈谈辩证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辩证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

    ] 读书笔记 列宁认为,对于客观事物分为矛盾对立和联系统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这个科学的命题可以由科学的经验事实来予以证明。他列举了客观自然界......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 我第一次读列宁先生写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在高中学习语文时的一次偶然机会。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程度远远无法达到这篇文章的......

    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

    列宁在这段话里揭示了马克思运用唯物辨证法分析问题的实质。他告诉我们人们在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找到这个事物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

    第二讲 哲学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

    第二讲 哲学部分 第四篇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阐释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分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标志。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普......

    谈谈学习辩证法的感想(样例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而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他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

    实践辩证法大全

    实践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历史背景 马克思于1845年在布鲁塞尔写成的一份研究性提纲。这是一份准备作进一步研究和写作的提纲,当时没打算付印,故在马克思生前没有......

    群众路线辩证法

    群众路线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和价值观,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工作方法。部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应把握和运用好群众路线本身所蕴含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标准更高......

    辩证法论文

    辩证为基,数学为楼 ——浅论数学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 数学这门学科是根据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发展起来的。按照古希腊数学哲学的观点, 数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