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2019-05-13 15: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篇: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主要体现在()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选C。“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指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还有残余势力,②错误;1954年才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错误。

2.(2012·湖北郧阳中学高一检测)右图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保存50多年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是罗天才老人1953年18岁时在成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张选民证说明()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已制定并实施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项是题干的意义,B项发生于1954年,C项出现于1956年,D项与政协会议有关。

3.(2012·山东蓬莱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A.中国领土的变化B.人民地位的变化

C.思想文化的变化D.国家观念的变化

解析:选B。从清朝满洲贵族的统治到袁世凯专制独裁,从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旗的变迁验证了人民地位的变化。

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解析:选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职能是民主协商、政治监督,符合材料的表述。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进行“基本制度选择”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国建立或选择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选C。根据时间限定“1949年”和关键词“基本制度选择”可以判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制度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而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创立的基层民主制度。

6.(2012·浙江温州中学高一调研)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封面,它揭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下列有关1954年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宪法的制定是在1954年,②不在宪法的内容之内。宪法的内容包含①③④。故选B项。

7.2001年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B.说明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

C.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解析:选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此排除B;C不符合史实,早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针;D说法错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题干材料充分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8.口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练明确的语句”(《辞海》)。下图中可能是广泛流传于哪一时期的口号()

A.解放战争时期B.改革开放新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

解析:选D。图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口号带有阶级斗争的意味,广泛流传于“文革”时期。

9.(2012·安徽淮北一中高一月考)“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村民自治,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选C项。A项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题干中“直接结果”不符,排除。

10.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全国人大D.中共十六大

解析:选C。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不可能修改宪法,因此B、D两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末,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A项也是错误的。

11.(2012·山东文登一中高一检测)2012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区54周年。宁夏54年和谐稳定的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宁夏回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C.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A。本题中D项与题干无关,B、C两项是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的原因,只有A项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

12.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解析:选C。“路径”指解决香港主权问题的方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

13.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是两个不同概念,经济特区是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发展经济,该地区的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指直辖于中央政府,又不同于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享有高度自治权,社会制度仍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14.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共3枚,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以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为设计元素。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的地位

D.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解析:选A。本题以发行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邮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邮票的主题是“欢庆”,画面是以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为设计元素,体现了香港成功回归祖国这一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成功实践,故选A。

15.(2012·湖南湘潭高一统考)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解析:选A。这句话体现了两岸人民落叶归根的思乡情节,表达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2:(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1954年宪法又作了怎样的正式确认?(12分)

(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是什么?(8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的出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可知道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起来的,1954年,宪法又作出了正式确认;第(2)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确立:1949年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的。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材料2: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3: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

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8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8分)

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材料1的《乡愁》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材料2是中共对台湾的方针,即“一国两制”,材料3的最后一句也涉及祖国统一,故共同的主题是祖国统一。第(2)问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出,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3)问“看法”言

之有理即可。

答案:(1)祖国统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二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5.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6.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①“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源于“道”的哲学概念

②“无为而治”体现出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的主张

③“无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

④“无为而治”只是一种难以付诸实践的哲学境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的富贵”。这表达了()

A.没落贵族的愿望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8.诸子百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诸子百家可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治国方略。下列主张按照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排序,正确的是

①“无为而治”

②“以德治民”

③“兼爱”“尚贤”

④“以法治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9.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1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1.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12.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13.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C.“三纲五常”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天人感应”

14.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①“大一统”的政治观 ②“仁政”的思想 ③天人感应学说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

16.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8.成语“程门立雪”中的“程”是指程颐,他与兄长程颢被世人合称为“二程”,他们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下列各项中,属于“二程”理学观点的是()A.天理的核心是“仁” B.“心即理也”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心外无理”

19.“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20.“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1.下列不属于陆王心学基本思想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是非之心,不虑可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2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4.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了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5.《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26.下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天人关系为研究重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尊重自然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8.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

①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9.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 想是()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A.经世致用

30.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1.“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写《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这段材料描述的思想家()

①是一位杰出的唯物论者 ②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 ③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 ④反对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3.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34.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35.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 这个“难” 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3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是非取决于学校

④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7.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38.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个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39.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

40.“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41.(18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5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3分)(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6分)

42.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莫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分)

(2)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答案:41.(18分)

(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思想。(2分)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1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2分)

(2)坚持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3分)

(3)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分)秦朝时受到压制。西汉武帝时上升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4)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社会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治日益腐朽。(4分)

42.(12分)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分)

(2)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4分)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分)

第三篇:07.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小结(推荐)

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

概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民主政治的初建时期,形成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文革时期:曲折发展时期,民主和法制遭践踏

(三)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政治重建、发展和不断完善时期,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

①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正式形成: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职能转变:不再代行 全国人大职权,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③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八字方针(长、互)④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⑤1982提出十六字方针(长、互、肝、荣)

2.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a.背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需筹建新中国(任务)b.时、地、人:1949.9 北平,代表具有广泛性 c.内容 ①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原因?它规定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能够代表人民暂行人大职能,它所通过的《共同纲领》也就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副)主席、任命总理外交部长 ③规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 d.意义: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背景 ①《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②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产生和经济建设的开展,召开全国人大的时机成熟 b.标志: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内容(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①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原则: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意义: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2)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d.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e.意义 ①政治: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经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调动人民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原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目的:为解决民族自治问题,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c.过程 ①初步形成:1949政协《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发展:5个省级自治区(内、新、宁、广、西)d.意义(1)政治 ①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统一(2)经济:利于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对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a为民族区域自治,b为特别行政区)

(1)社会制度:a社会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制度(2)实施群体:a少数民族聚居区,b港澳台同胞

(3)主要作用: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祖国和平统一(4)享有权力:a有一定自治权,b有高度自治权

6.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资政新篇》: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等 ②维新派: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革命派:倒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④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②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高、最低)③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 ④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⑤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 ⑥1945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⑦1945《双十协定》:避免内战,保证自由、民主权利 ⑧1946重庆政协会议: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⑨1949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联系拓展:必二经济史、必三文化史:1966--1976及1978后国际形势、中国外交、经济建设和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a.背景原因 ①根本: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②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危险,且个人崇拜严重 ③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并助长毛的错误b.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c.教训 ①克服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②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新时期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a.背景 ①文革的深刻教训 ②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 ③平反冤假错案,为开展法制建设奠定政治基础 b.措施:加强全面立法工作 c.意义: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新时期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完善政协制度:1982“十六”字方针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建立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

a.背景:两岸长期分裂,统一愿望迫切,中国政府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方针 b.过程 ①1979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1981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即“叶九条”,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针 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c.内涵: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制度,是主体;港澳台实行资’制度,是补充,不会动摇我国的社’性质 d.意义 ①政治: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可行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经济:利于促进我国社’现代化建设;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 ③文化: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1)香港回归 a.问题由来 ①1842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趁列强瓜分中国之狂潮,强租新界99年 b.问题解决 ①198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方案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回归意义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为澳、台问题的解决提供成功范例 ③创造了以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2)澳门回归 ①1987.4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②1999.12.20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港、澳回归的原因 ①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②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法律依据:中英、中葡《联合声明》④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系祖国,渴望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a.原因 ①统一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 ②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③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b.表现 ①七九停火:1979《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停火 ②倡议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③八七探亲:1987台湾当局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打破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④九二共识:1992年l0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⑤1995年后李登辉等台独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两岸关系陷入困难,但两岸经贸往来仍在不断加强 ⑥和平之旅:2005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接见,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关系新发展

4.(1)历史上台湾与大陆曾经历哪三次分离哪两次回归?由此可见台湾问题是怎么出现的?答:①1624荷兰侵占台湾;1661—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1895甲午战败签《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抗战胜利,台湾回归 ③1949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台湾,与大陆人为分离(内因:中国内战遗留的产物;外因:美国干预中国内政的结果)。(2)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何本质不同?答: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是殖民历史遗留问题。

(3)对特别行政区的理解:特别行政区也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权、立法权和终审权,台湾比港澳自治权更大,还可以保留军队。@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1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基础解读】

一、四大发明

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2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解读】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 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 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 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解读】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五篇:第六单元知能检测范文

第六单元知能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2、“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措着衣袋,好像里面装着宝贝。”句中的“宝贝”是指()..zhēncángnánkànwãnyǎzhãdiãA.王老师给蔡林同学的纸条。B.王老师给蔡林同学的鼓励和信心。()()()()

3、“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对ānránwúyangtúwãnbìngmào 这句话其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的道路全是偶然的。B.人生的道路全是必然的。

二、同音字组词。C.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偶然因素,但更多是必然。bǎobâifú()贝()课()袖()护()子()现()满()景()号()垒()数()气

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慢长岁月()委委动听()姿质平庸()迫不急待()沐欲阳光()绿荫如盖()尽情喜闹()笑声宏亮()用之不绝()前抑后合()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迫.不及待()A逼迫,强迫B急促C接近

2、身临.其境()A靠近,对着B将要,快要C来到,到达

3、引人入胜.()A优美的(景物、境界等)B打败C胜利

4、音容.笑貌()A脸上的神情和气色B相貌C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状态

五、将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您带我们到野外去找春天。()2()

3、各种各样的奖状、张挂、摆放在槐树四周。()4()

六、补充成语、俗语、歇后语。

1、一日为师。

2、老师领进门。

3、十年树人。

4、56。

七、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1、“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句中“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是指()A.对翻译官上的日语抵制,表现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B.老师们对小学生适当逃课的理解和支持。C.学习应该逸结合,该玩的时候就要玩。C.王老师给蔡林同学提高成绩的高招。

八、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第二天,王老师嗓子哑了,可她还坚持上课。()放学后,大家派几个代表去看望她。()前几天,“学雷锋”小组的同学在学校修课桌椅时,突然下起大雨。()今天,王老师没到学校来,大家更惦念她。()雨水把王老师的衣服都淋湿了。()大家非常感动,心想:王老师,您真是我们的好老师。()王老师打着伞,把同学们一个个送回家。()一跨进王老师家,就看见她侧躺在床上,正挣扎着批改作业,桌上一碗煎药还冒着热气呢。()这天,大家听讲时格外安静,同学们都知道老师在带病上课。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对于男同学来说,过分的怯懦是一个明显的不足。但是,也有这样的“怯懦..”。浩泉是个学习尖子。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稳坐第一把交椅。两个月前,班里来了个叫若文的同学,他的成绩很好,没多久就夺得了全班的冠军。而显,他脾气随和,乐于助人,连原来经常围着浩泉转的同学,也被若文吸引过去了。浩泉因此对若文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妒.意。他利用各种机会,对若文冷嘲热讽,想以此消除若文在同学中的影响。若文对此只是付之一笑。这天中午,若文在食堂里不小心撞了浩泉一下。浩泉便趁机借题发挥。把碗汤泼到若文身上。这下犯了众怒,在场的同学有的大声斥责浩泉,更有些好事者,在一旁拼命鼓噪.:“揍他!揍他!” 这时,老师走过来了,问“出了什么事?”一个同学附在若文耳边说:“别便宜了那小子。”可是若文却轻描淡写地对老师说:“这事不怪浩泉,是我自己不小心碰到了他。”原来准备挨老师一顿批评的浩泉,这时像碰见了外星人似的,竟呆呆地说不出话来。老师走后,他才嗫嚅着对若文说:“把脏衣服脱下来让我给你洗洗吧!”“噢,我自己洗就行了。”“不,不,是我弄脏的……” 结果,两人拿上水桶,一道高高兴兴地来到洗衣池边…… 从此,浩泉和若文成了好朋友。原来认为若文是懦弱的同学也因此改变了看法。前几天,若文还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班长。

1、给文中加点的学注音。

怯()懦()妒()噪()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近义词()怯懦斥责反义词()反义词()

3、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对“嗫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深思熟虑、再三斟酌的样子。B.形容说话时因羞而欲言又止的样子。C.形容说话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的样子。D.形容说话声音低微。

5、找出文中与“第一把交椅”意思相同的句子。它是“

6、“连原来经常转着浩泉的同学,也被若文吸引过去了”,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7、浩泉趁机“借题发挥”,其“题”是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8、浩泉为什么“这时像碰见了外星人似的”?

9、浩泉的主要缺点是他与若文的共同之处是。

10、你怎样评价若文?

十、作文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高兴、得意、后悔、遗憾„„请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事例要具体,情感要趋势。

古诗词背诵知能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花满蹊.(qīxī)鸟鸣涧.(jiānjiàn)卜.算子(bobǔ)千锤万凿.

(záozháo)漫卷(juǎnjiàn)

二、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下面哪些是写景的诗()A.《鸟鸣涧》B.《江畔独步寻花》C.《竹石》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E.《已亥杂诗》

2.下面哪些是杜甫的诗()A.《江畔独步寻花》B.《山行》C.《春也喜雨》 D.《泊船瓜洲》E.《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⑴初闻.

涕泪满衣裳()A.见到B.听到C.有名望的D.嗅到 ⑵青春作伴好还.

乡 A.给B.回报C.回到D.还在 ⑶若:①好像②如果③你 “若”在“烈火焚烧若.等闲”“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若.

有所失”中的含义依次是()A.②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①D.②①③4.苏轼以戴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时,写下下面这首词,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处世态度?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自命清高,孤芳自赏B.勤奋好学,珍惜时光

C.愤世嫉俗,清高孤傲D.在逆境中乐观奋发,旷世振作

5.根据下面诗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可怜九月初三夜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⑤遥知兄弟登高处⑥天津桥下冰初结

A.①④③⑤②⑥B.③①④⑤②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③①④②⑤⑥

三、补充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2.我劝天公重抖擞。3.等闲识得东风面。4.,明月何时照我还? 5.飞流直下三千尺。6.,江枫渔火对秋眠。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诗中,读一读。

夕阳落日白日斜日残阳 1.浮云游子意,()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焕《登鹳雀楼》)

3.一道()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幕江吟》)4.()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5.雨后复(),关山阵阵苍。(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五、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一句诗。(可以是直接写景,了可以是描写这个季节的一种典型景物)

写春天的:写夏天的:写秋天的:写冬天的:

六、下面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按要求分类写下来。

⑴一片冰心在玉壶⑵黄河远上白云间⑶豆在釜中泣⑷青春作伴好还乡 ⑸相煎何太急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⑺水是眼波横⑻谁道人生无再少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七、按要求填空。

1.在我们读过的古诗中,寄托诗人思乡情的有《》;指写友人送别情景的有《》;托物言志,抒发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有《》,请写出这首诗后两行诗句:。2.梅花来历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冕在他的题画诗《墨梅》中写道:“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诗人赞颂了梅花的什么精神?。

八、活用古诗。

1.看到有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可用古人的诗句劝他:。2.看着他们兄弟反目成仇,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劝诫他们:。3.我们读书学习不能光学书本上的知识,还必须亲身实践,因为。4.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晚上,我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我迅速解开了这道难题。

九、阅读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江南春忆江南(唐)杜牧(唐)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莺(yīn)啼B.水村山郭(guō)C.旧曾谙(xīn)D.红胜(shēng)火 2.下反潜机对《江南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绿映红”是指绿树红花相互掩映。B.“水村山郭”指依山而建的村镇 C.“南朝”是指曾建都在南京的一个朝代D.“四百八十寺”指四百八十座寺庙

3、下列对《忆江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忆江南”是词牌名。B.“谙”指熟悉。C.“蓝”指蓝色。D.“红胜火”指颜色胜过火焰。4.阅读两首古诗并比较异同,在说法正确的后面打“√”。⑴《江南春》是一首词,《忆江南》是一首诗。()⑵《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忆江南》则描写了春天日出时碧绿的江水和明艳的江花。()⑶《江南春》不仅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景色,并借景凭吊了历史,发出了无限感慨。《忆江南》则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神往。()

综合复习知能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âqùguǎngkòtútãngcūguǎng()()()()

liánhuānhuì cuìhǔpòzhìhuìyōuyì()()()()()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砌.成(qìqiē)粗犷.(guǎngkuàng)崇.拜(cóngchóng)游弋.(yìgē)挑剔.(tītì)喝.彩(hēhâ)淹没.(mòmãi)黏.稠(nián zhān)

三、我会补充词语。

花草之不涛浪龙凤三五烛夜云雾歌舞不胜众长开门世目

四、选词填空。

发掘挖掘

1.中华第一龙是从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出来的。2.经过工作人员近三个月的(),一千三百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了。推测猜测

3.看他的表情,我()他挨批评了。

4.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五、解释带点的字。

花虽然多,便是没有奇花异.草。()1.异

大家异.

口同声地说“好”。()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2.胜

我省有许多风景名胜.。(). 半信.半疑的小同学还是把冰棍儿塞进了嘴里。()3.信

你不能信.口开河冤枉好人。()

六、修改病句。

1.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2.上课时,小华目不暇接地注视着老师。

3.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4.在我国东北的深山里,私人开发的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的到处都是。

七、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没有哪一个小孩子不喜欢汤姆。

改成肯定句:改成反问句: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改成陈述句:3.太阳照耀着大地。

扩句:5.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地飘落下来。

缩句:

八、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我走进一间教室,站在窗外。()我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校园里很安静。

()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只见一位年轻的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生字。()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九、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分别填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

馈赠亏待呱呱坠地乐此不疲风和日丽沁人心脾奖赏 善待岌岌可危望眼欲穿春风化雨秉烛夜游

生命,是来处上天的。在父母的期盼中,我们。因而,生命承载了太多希冀的目光和绵绵的情意。沐浴着老师般的谆谆教诲,我们正在逐渐成长。在生命的旅程中,尽管会遇到坎坷或失败,但我们仍然勇敢地上路了。我们要学着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以自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来珍爱这厚重的礼物。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要去埃及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我一本世界地图册。我一边烧水,一边看地图。当看到埃及地图时,那里有金字塔,有埃及法老,有很多神秘的东西。我心想,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

“你在干什么?”

“我在看地图,埃及地图。” 我爸爸走过来,“啪”地给我一巴掌,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说完后又把我连拉带扯地带到火炉旁边,表情很严肃地跟我说:“我给你保证,你这一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我看站爸爸呆住了心想爸爸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我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

20年后,我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给爸爸:“我现在就在埃及的金字塔下给您写信。记得小时候,您打我一巴掌,还保证我不能到这么元的地方。现在我在这里给您写信,写的时候,感慨良深。”

爸爸收到明信片时跟我妈妈说:“哦,这是哪一次打的,怎么那么有效?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

1.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严肃()()奇怪()()3.文中“我说”应补充的语句是()

A.“埃及是文明古国,去那里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B.“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梦想在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东西B.不打不成才,惩罚是必要手段。C.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别人谁也不能保证。

下载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1单元综合检测1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测试时间:__120分钟__ 试卷满分:__150分__ 老师评分:__________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峥嵘愤世嫉俗灰烬豆寇年华......

    高中历史一年级第一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A卷 基础知识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领导了......

    单元评估检测(八)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八)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

    必修一第六、七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必修一第六、七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10CDDCBADDBC 11——20BABADABDAA 21——30DCCDBBCCDA 31——40DADADBCBAC41、 (1)从物质上援助了中国战场,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

    2012高中历史 第5单元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

    第五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五册第六单元检测题一、语言的实际运用l 、下列句子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是:A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B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检测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检测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K-39Ca-40Mn-55Cu-64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

    2017--2018年度高中历史 岳麓版 必修三 高二历史第六单元 检测题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中新社台北(2005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