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资标准、加班费争议如何举证
工资标准、加班费争议如何举证
案情:
李某于2008年8月25日到某餐饮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9年3月16日,李某离职,但双方就补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后李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08年9月的延长工作时间加班费964元;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35454元;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6000元以及2009年3月1日至3月16日工资3272元。
在庭审中,李某表示,2008年9月期间,其平均每个工作日超时工作1小时以上,但餐饮公司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只是每月发放6000元的固定数额工资。2008年12月之前,餐饮公司以现金签领的形式支付工资,自2008年12月起,餐饮公司以银行转账的形式支付工资,其每月领取工资需要签两张工资单,数额分别为2000元和4000元。2009年3月16日,公司以经营困难为由口头提出与他解除劳动关系。因此,他以自己每月6000元工资为标准,提出了上述仲裁请求。
李某为证明月工资标准以及公司主动解除劳动合同,提供了证人证言和银行存折。但其证人均已从某餐饮公司离职,存折中未能显示出工资情况,只显示出个人转账。为证明自己的加班费主张,李某提供他作为厨师长安排员工工作的考勤签到本,但该证据中无餐饮公司公章。
餐饮公司对李某的主张和证据均不予认可,且主张公司一直以现金签领的形式向李某支付工资,而且李某每月只签1张工资单,数额为2000元。公司提供了有李某签字确认的工资支付凭证,其中载明税前工资为2000元。公司也不承认李某存在超时工作,但因公司无这段时间的考勤记录,故无法确认李某是否存在加班的情况。
裁决结果:
仲裁委任认为:李某对其提出的月工资标准和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现李某虽提供了证据,但其证人均已从餐饮公司离职,证人与李某和餐饮公司存在利害关系,而存折中未能显示出工资情况。鉴次,李某提供的证据不能充分证明其主张,故仲裁委对餐饮公司提出的李某月工资标准为税前2000元及公司未与李某解除劳动关系的主张予以采信。
因此,餐饮公司应以月工资2000元为标准,向李某支付2009年3月1日至3月16日的工资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在加班费问题上,李某就其提出的主张负有初步举证责任,但其提供的考勤签到本中无餐饮公司的公章,不能充分证明其主张。而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出勤情况举证证明,故仲裁委对李某提出的加班主张予以采信。餐饮公司应以月工资2000元为计算基数,想李某支付加班工资。
鲁律师点评:
本案是一起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双倍工资劳动争议案件,案情比较简单。该案值得借鉴的主要是关于工资标准、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李某一个月的工资标准是2000元还是6000元;二是
李某自2008年9月是否在加班的事实。
第一,关于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本案中李某主张自己月工资标准6000元,而李某提供的银行存折每月都显示存入了5500多元(6000元扣除个人应缴纳的社保费用后),但是,存折显示的不是“工资”也不是由公司的账号划转,而是个人转账;而公司提供了李某每月签收的2000元的工资单,只承认李某的工资是2000元。
针对双方提供的证据,在事实上,我们可以相信李某的月工资标准为6000元,但是,在证据上,由于李某签署过两个工资条,而这两个工资条都是由公司保管的,因此,在证据的出示上,公司可以选择出示2000元的工资单,也可以出示4000元的工资单,或者一起出示两份工资单。而对于银行账户上打入的钱,由于不能显示是工资收入,故在法律上不能认定为是公司打入的工资收入。因此,仲裁最终依据上述的证据,裁决认定李某的工资标准是2000元。
这一问题值得劳动者借鉴的是,在双方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标准,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远低于实发工资标准时,如果双方关于工资标准认定有争议,那么应该以员工有签字的工资单为准或以公司名义转入该员工账户的“工资”为准。如果公司打入员工账户的钱不是工资的性质,而显示的是其他明细,那么就不能认定工资。
第二,关于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问题。本案中,李某提交的是员工自己的考勤记录和排班工作表。李某提交的考勤记录是其作为厨师长安排员工工作的一个表,上面有部分员工的签字,记考勤表不是很规范,没有统一性。因此,这时依据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要求公司举证李某没有加班。但是,由于公司没有李某的考勤记录,不能证明李某没有加班,公司在举证不能的情形下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对于员工的加班和考勤管理,一定要谨慎,对于员工每月的出勤情况要形成书面的考勤记录并由员工签字,作为计发员工薪资的标准,也作为员工出勤记录的标准。因为,只要员工提出明确的加班时间以及加班费的主张,那么公司需要举证其存在加班的事实,举证不能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第二篇:史上最详:加班费的争议处理、认定、计算、举证、时效
一、加班时间的认定
(一)标准工时制下,计算每月正常工作日工资时应以21.75天为基数,计算加班时间时应以20.83天为基数,实践中,以21.75天为基数有误。
根据新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为11天,即新年(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据此,全年工作日为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为250÷4=62.5天。月工作日为250÷12=20.83天。但是,由于法定节假日为有薪日,每月工资数额已包括了法定节假日的工资,计算加班工资基数即正常工作日工资时应将法定节假日计入,所以,计算加班工资基数的月工作日应为21.75天[(365天-104天休息日)÷12 ],而不是20.83天。
比如,小李月基本工资为3000元,每月平均工作26天,其一年休息日加班工资是否为3000÷21.75×(26-20.83)×12个月×200%。
(二)非标准工作时间下加班时间的认定
非标准工作时间指的是国家标准工作时间以外的工时制度。大体有以下几种:用人单位对正常工作时间适当调整的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及不定时工作制。
1、用人单位对正常工作时间适当调整的工时制度下加班时间应以每周超过40小时的时间作为加班时间。
用人单位对正常工作时间适当调整的工时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对休息日进行调整,安排周末工作,平时安排休息。第二,每周每天均要工作,但是,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
笔者认为,以上对正常工作时间适当调整的工时制度是否合法,应看每周工作时间是否超过40小时。如果超过,又不算作加班时间的,则属违法。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加班时间的认定。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指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员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应按照150%的标准支付加班工作。另外,如果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不管整个周期内的工作时间总和是否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仍应按照300%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3、不定时工作制加班时间的认定。
不定时工作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每日没有固定工作时数的一种工时制度。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企业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以便安排劳动者休息。不定时工作制并非对工作时间毫无限制,而是基本上按照标准工作时间执行。但是,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其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长度,可以不受限制,且超出部分也不算延长工作时间,不给予加班工资。另外,需注意的是,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及不定时工作制均需劳动部门审批后才可以实施,如果没有经过审批,用人单位自行规定的或双方约定的均无效,视为标准工时制,按标准工时制计付加班工资。
二、加班事实的认定
加班的事实一般根据考勤记录确定,在延长工作时间内工作就可以认定属于加班。但是,是否在延长工作时间工作的事实都可以认定为加班,则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存在争议,需要研究。
1、有效加班约定的效力问题?
有些企业规定或者双方约定,加班必须报经领导批准,未经领导批准的加班无效,用人单位不支付加班工资。这种规定或约定是否有效存在争议,这种约定或规定如果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的,是有效的。因为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150%、200%、300%的加班工资,这里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安排”的加班,如果劳动者未在单位统一安排下私自加班,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2、单位在非工作时间安排的其他活动是否属于加班? 如周末搞了体育比赛,晚上安排宴请客户或者安排外出旅游等等?除非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强迫其参加,否则,不应认定为加班。
3、单位安排的临时值班是否属于加班?
值班是指用人单位因安全、消防、假日等需要,临时安排或者根据制度安排与劳动者本职无关的工作;或虽与劳动者本职工作有关,但值班期间可以休息,一般为非生产性的责任,如看门、接听电话等。此种情形下,劳动者只可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或者惯例等支付相应的待遇。其与加班在工作的内容和目的、工作的强度、执行的规章制度及可否休息方面存在不同。认定加班还是值班,主要是看劳动者是否继续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或是否有生产或经营任务。劳动者就值班要求加班工资的,原则上不应支持。
4、在安排补休的情况下,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是否属于加班,仍需支付加班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所以,即使用人单位安排的补休,仍需支付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同理,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下,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仍需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在北京地方,不定时工作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5、特殊用工形式下的加班认定(1)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加班的,可以安排补休,没有规定需支付加班工资,公务员又不适用《劳动法》,所以,公务员加班,无权要求加班工资。
(2)小时工
小时工应看双方是否形成了劳动关系。对于非全日制用工,属于劳动关系,双方一般明确约定了工作时间,如果超过约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又不能折抵其他工作时间的,应支付加班工资。对于临时聘请的小时工,即所谓“钟点工”,双方并没有明确约定工作时间的,只是约定每小时的工作报酬,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后的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劳动报酬。这种“钟点工”关系双方形成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所以,不受《劳动法》的调整,超过以外的工作时间无须支付加班工资。
(3)劳务派遣用工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用工单位支付加班费的义务,所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下,如果劳动者存在加班的,用工单位须支付加班费,派遣单位无须支付加班费。
三、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认定和计算
根据“约定优于法定”的原则,用人单位、工会以及职工代表集体协商确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应当优先法定的“标准工资”适用。在没有约定下认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时,首先要将不属于工资的项目排除,如用人单位给付的饮料费、集体福利费、职工上下班交通补助费、探亲路费、取暖补贴、生活困难补助;其次工资包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
四、加班工资的举证责任
1、加班时间的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如果用人单位举不出证据证明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则一般以用人单位举证不能为由采信劳动者关于加班时间的主张,如果劳动者主张明显超出合理范畴,则法院酌情予以调整。
2、加班时间真实性的认定问题
很多用人单位不是没有考勤记录,而是电子考勤,或者是打卡考勤没有劳动者签名,劳动者对此一概不认。由于电子考勤记录容易被修改,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系电脑原始生成,所以,一般并不采信电子考勤记录。同样,对于没有劳动者签名(签劳动者名字的为公司管理人员)的打卡考勤记录,也存在伪造的可能,一般也不予采信。
电子考勤是一个普遍现象,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表现,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但由于电子考勤记录又的确存在伪造的可能,故对于电子考勤记录的证明标准不宜过高,不需要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电子考勤记录上的某条记录是真实的,比如劳动者某一天请假没有来上班,用人单位提交了请假条,电子考勤记录也显示这一天没有考勤记录,如果存在相当多的考勤记录可以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则可以采信电子考勤记录的真实性。
3、关于加班工资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些看法
当事人因加班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的,举证责任可作如下分配:(1)用人单位应就劳动者已领取加班工资的情况进行举证。
(2)用人单位延期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系无故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就延期支付加班工资的原因进行举证。
(3)劳动者主张作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工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或已实际领取的工资数额的,劳动者应就其主张的工资标准举证。
(4)因用人单位减少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5)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否认有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正常上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用人单位以已经劳动者确认的电子考勤记录证明劳动者未加班的,对用人单位的电子考勤记录应予采信;用人单位不能就劳动者正常上班时间举证的,应采信劳动者主张的加班时间,但劳动者主张明显超出合理范围的应作出相应的调整。用人单位考勤记录虽无劳动者签名,但有其他证据(如工资支付资料、请假条、出差记录等)相佐证的,可作为认定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证据。
(6)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加班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之日两年内的工资支付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其在申请劳动仲裁前已向用人单位主张过权利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首次主张权利之日两年内的工资支付表承担举证责任。上款所称的工资支付表应包括支付单位名称、工资计发时段、发放时间、员工姓名、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标准工资以及加班工资等应发项目以及扣除的项目、金额及工资帐号等记录。
五、加班工资的追索时效问题
1、应正确理解关于加班工资的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加班工资适用特别仲裁时效,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的时效从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日起计算,不从应发工资之日起计算。实践中认为加班工资适用2年诉讼时效的做法有误。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明确拒绝支付加班工资的,则加班工资申请仲裁时效从拒付之日起计算。
加班工资属于“劳动报酬”,适用特殊仲裁时效,劳动者在职期间或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加班工资的请求都是符合仲裁时效规定的。在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一年之后,劳动者逾期提出加班工资主张的,才受到仲裁时效限制。
2、关于工资支付凭证保存期为两年的规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限制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的诉讼时效。
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根据工资支付凭证保存期为两年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这一保存期限内负有保存义务。用人单位履行了保存工资凭证义务,仅表明用人单位完全履行了保存期限内工资凭证所证明的已支付相应劳动报酬这一事实。而在此两年期间之前或之后的工资支付义务(而不是保存义务)并不能当然免责。事实上,关于工资凭证在内的财务凭证,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至少3年最长25年的保管期限。
六、包月工资的认定问题
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实行包薪制或者约定月薪某某元(包含加班工资),但是,没有约定包含的加班时间是多少?实际操作中不论劳动者加班多少小时,均按双方约定的月薪给付,这种约定是否有效?还有的没有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实行包薪制,但是,有其他证据证明已经支付的工资包含加班工资的,比如每月的工资条显示,不管劳动者上班多少天(有的月份出勤30天,有的月份出勤22天),用人单位均支付固定的同等数额的工资给劳动者,这种情况能否认定双方已实行包薪制? 有意见认为,以上两种方式均可以认定有效,即用人单位无需再支付加班工资,但是经过折算后,如果基本时薪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则有效,如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按最低工资标准补足。
第三篇:劳动争议仲裁举证和风险通知书
劳动争议仲裁举证和风险通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等,就劳动争议仲裁举证和风险告知如下:
一、举证要求:
1、当事人应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并装订成册。对证据材料的名称、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按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3、被申请人应当在答辩期满前提交书面答辩,阐明对申请人申请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4、当事人向广州市海珠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委)提供外文证书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经公证机关予以证明的中文译本。
5、申请人向本委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复印件或复制品的,开庭时必须出示全部原件或原物;是证人证言的,应在举证期限内向本委提交证人证言的原件(一式两份)和证人出庭作证的申请,开庭时证人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出庭作证。
6、当事人向本委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经所在国的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领事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的有关条例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7、当事人向本委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手续。
二、举证责任的倒臵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举证期限及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1、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向本委提交书面协议,并经本委认可,但不得超过立案后的三十日。当事人未协商或未协商一致的,申请人的举证期限为收到受理通知书次日起计算三十日内,被申请人的举证期限为收到应诉通知书次日起计算三十日内,如当事人收到文书时间距离第一次开庭时间不足三十日的,举证期限为当事人由收到文书次日起至第一次开庭前止。仲裁庭另行指定举证的,不受举证期限的限制。
2、当事人增加、变更申请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提出反申请的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逾期提出本委将另案处理。
4、当事人申请鉴定的,应当书面向本委提出,经本委同意并由双方预交鉴定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并经本委同意;协商不成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完成举证,若无正当理由不按期或者拒不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并由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6、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举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内书面向本委申请延期
举证,经本委审查决定是否延长举证期限。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材料,本委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同意质证的除外。
7、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据。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8、当事人或其他仲裁参加人毁灭证据、提供假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打击报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处理。
四、申请人请求不当的风险
申请人请求不完全会导致未请求部分被视为弃权而得到不审理的风险。申请请求的增加、变更,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逾期本案不予审理,因此也会导致被视为弃权的风险。
五、举证不能的风险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完成举证,若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或者拒绝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由此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六、不按时出庭及申请人中途退庭的风险
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承担其申请被视为撤诉的法律后果;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被申请人承担案件缺席审理或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七、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或当事人丧失承担民事行为能力的风险
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会导致审理时间延长,不能尽快结案。
八、逾期起诉、逾期申请执行、逾期申请撤销的风险
当事人对法律赋予起诉权的裁决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不服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起诉权。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且有给付等履行内容的裁决书、调解书,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期限(双方或一方是公民的为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逾期视为放弃申请执行的权利。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委所作出的终局裁决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本委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逾期不申请则丧失申请撤销权。
九、无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的风险
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还会导致无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使本会生效的裁决书所确定的权利无法实现的风险。
十、多个申请执行人对同一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的风险
如果多个申请执行人对同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在一般情况下按照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理,但享有优先权的申请人可主张优先受偿。参与分配案件中的可供执行财产,除享有优先权的申请人可主张优先受偿外,一般按备案的债券的比例进行分配。因而申请执行人应充分意识到此类执行案件的风险。
十一、不遵守仲裁纪律的风险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有妨害仲裁行为的,将导致仲裁委员会根据其行为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训诫、罚款、拘留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第四篇: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举证规则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举证规则
一、当事人举证
1.申诉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诉或者被诉人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申诉条件的证据材料。
2.当事人有责任对自己提出的申诉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申诉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3.仲裁委员会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调查收集证据:(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仲裁委员会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3)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1)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审理、终结审理、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
4.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变更工作岗位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5.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除外。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导致承认对方申诉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
当事人在仲裁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6.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仲裁委员会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7.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二、举证时限
1.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审理结束前对其主张完成举证。
2.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时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时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3.当事人增加、变更申诉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时限届满前提出。
4.当事人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时限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延期举证,经仲裁委员会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时限,但延长时限最多不得超过7日。
5.因当事人未提交证据致使案件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审理需要要求持有该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或对该案件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指定时限内提供证据。
三、质证
1.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3.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1)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仲裁委员会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2)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4.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5.质证按下列顺序进行:(1)申诉人出示证据,被诉人、第三人与申诉人进行质证;(2)被诉人出示证据,申诉人、第三人与被诉人进行质证;(3)第三人出示证据,申诉人、被诉人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仲裁委员会依照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仲裁委员会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6.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开庭日期确定之前提出,并罗列出证人姓名、住所、联系方式,有两名以上证人出庭作证的,还应当列出证人作证的顺序,并经仲裁委员会许可。
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或者所陈述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仲裁代理人不能在同一案件中担任证人。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7.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质询。
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其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仲裁委员会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1)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2)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3)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4)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5)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8.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证人不得旁听仲裁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时除外。
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以询问证人。当事人询问证人时不得使用威胁、侮辱及不适当引导证人的言语和方式。
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组织证人进行对质。
证人完成作证后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字,如认为笔录记载有误可申请补正。
四、证据的认定
1.仲裁委员会应当根据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对证据进行审核认定,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2.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在申诉书、答辩状、陈述及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3.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仲裁委员会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4.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仲裁委员会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据举证规则作出裁决。
5.证人证言的认定,应综合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专业技能以及与案件当事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等作出分析判断。
6.仲裁委员会对双方当事人之间有争议的证据予以采纳的,应当在裁决文书中阐明采纳该证据的理由。
第五篇:劳动争议案件答辩书(加班费、经济补偿金)
劳动人事争议答辩书
答辩人: 代理人:
姓别:
年龄:
岁
民族:
籍贯:
工作单位:
因****诉本公司加班费、经济补偿金争议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申请人****并不存在加班的事实,申请人对加班费的诉求无事实以及法律依据
1.答辩人A公司实行严格的加班申请审批制度,申请人****从未按制度申请过加班,因此根本不存在加班的事实
根据2007年12月20日由人力资源部制订并在答辩人A公司内部网站公布的《加班管理制度》第八条 加班审批程序规定:“
(一)因工作需要必须加班,须事先填写一式两联的《加班申请单》,注明加班时间及理由,并经部门负责人及公司分管领导的批准,加班申请人持有一联、公司持有一联。经核实答辩人A公司从未收到过申请人****的加班申请,而且申请人****在本案中也未提交过任何《加班申请单》或与加班申请有关的证据,可见****并不存在加班的事实。
2.申请人****并未提供任何证实其加班或答辩人公司安排加班的证据,应举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申请人****向答辩人A公司主张加班费,应对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同时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或休息日安排又补休的情况下,才须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因申请人****既未提供任何证明存在加班事实的证据,又未能证明答人公司安排加班,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综上,申请人****在部分周六上班实为对每周40个工作小时的补足,且答辩人A公司实行加班申请制度,在从未收到****加班申请文件,并且申请人****并未举证证明存在加班事实的情况下,申请人****向答辩人A公司提供出的加班费诉求,既无事实根据,也无法律依据,请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人****申请答辩人A公司支付12160元加班费的诉求予驳回。
二、因****连续旷工,答辩人A公司依法解除与****的劳动关系,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补偿金诉求无事实与法律的依据
申请人****未通知答辩人公司请假,也未按答辩人公司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在申请人****从2013年10月21日整天未上班,答辩人公司10月21日下班前向申请人****发送了《遵守考勤制度通知书》,但直至10月25日申请人****仍未返岗,因此在10月25日答辩人A公司以发送书面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的形式与****解除了劳动有关系。
综上,因****连续旷工,申请人多次发送《遵守考勤制度通知书》,申请人****既未返岗又未办理相关的请假手续,在申请人****连续旷工的情况了,答辩人公司依照劳动法第三十九条依法与申请人****解除劳动关系,因申请人****是严重违反答辩人公司规章制度而被解除的,因此申请人****向贵委诉请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诉请无事实与法律的依据,请贵委予以驳回。
此致
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单位(盖章)
2014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