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范文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
鞍政办发[2010]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辽政办发[2010]61号)要求和我市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总体情况,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11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增幅度
(一)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292元调整为330元;海城市城市低保标准由244元调整为272元;台安县、岫岩县城市低保标准由194元调整为222元。
(二)城区农村低保标准由1720调整为1900元;海城市农村低保标准由1610元调整为1800元;台安县、岫岩县农村低保标准由1510元调整为1700元。
(三)城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4000元调整为43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2600元调整为2820元;海城市、台安县集中供养标准由2800元调整为31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
1800元调整为2020元;岫岩县集中供养标准由2500元调整为286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1300元调整为1520元。
二、资金保障
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所需新增资金,由省、市、县(市、区)共同承担。
三、切实做好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鞍山市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的通知》(鞍政办发[2008]108号)精神,适时加强对城乡低保边缘对象的管理,认真做好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
四、工作要求
此次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是省、市党委和政府在综合分析经济形势基础上作出的决策。各级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落实保障资金,其他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完成调标任务。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2月18日
第二篇: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鞍政办发[2012]4号)
发布日期:2012-03-31 来源:鞍山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224 鞍政办发[201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
鞍政办发[201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辽政办发〔2011〕72号)要求和我市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总体情况,市政府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增幅度
(一)城市低保标准调增幅度。城区城市低保月标准由330元调整为406元;海城市城市低保月标准由272元调整为335元;台安县、岫岩县城市低保月标准由222元调整为273元。
(二)农村低保标准调增幅度。城区农村低保年标准由1900元调整为2400元;海城市农村低保年标准由1800元调整为2300元;台安县、岫岩县农村低保年标准由1700元调整为2200元。
(三)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调增幅度。城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年标准由4360元调整为4960元,分散供养年标准由2820元调整为3420元;海城市、台安县集中供养年标准由3160元调整为4360元,分散供养年标准由2020元调整为3000元;岫岩县集中供养年标准由2860元调整为4060元,分散供养年标准由1520元调整为2500元。
二、资金保障
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承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5:5比例纳入预算解决。
三、相关政策调整
(一)按省政府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停止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价格临时补贴和肉价临时补贴。
(二)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后,按照《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鞍山市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的通知》(鞍政办发〔2008〕108号)规定,相应调整城乡低保边缘户界定标准。
(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低保分类救助工作。对城区低保或低保申请人按照“先上浮后保障”的原则予以救助或审批,具体标准如下:对城市低保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三无”人员,每月按低保救助标准上浮203元予以全额救助;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一、二级重度残疾和经鉴定终身或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本人及未成年子女,每月按低保救助标准上浮203元予以差额救助,其他成员每月按低保救助标准上浮102元予以差额救助;70岁以上老人本人,每月按低保救助标准上浮102元予以差额救助;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本人,每月按低保救助标准上浮102元予以差额救助;有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病残人员(三、四级残疾和经鉴定终身或阶段性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人员)的城市低保家庭,单亲家庭中有未成年人、有在校大学生或高中阶段学生的城市低保家庭,家庭成员每人每月按低保救助标准上浮102元予以差额救助;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的未婚残疾人的抚养费按父母人均收入超出当地低保标准6倍以上部分的25%计算,本人月收入(含抚养费)低于当地保障标准(含分类救助上浮部分)的,予以差额救助。
市民政局、财政局《关于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通知》(鞍民发〔2010〕17号)中有关分类救助的规定相应废止。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城市低保分类救助标准参照城区上浮数额自行调整。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落实保障资金,其他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完成调标任务。
(二)加强动态管理。各县(市)、区在调增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时,要进一步做好动态管理工作,认真核对保障对象家庭的经济状况,按新标准确定保障对象的进出和保障金的增减,将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三)做好低保边缘户管理救助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边缘对象界定标准的调增工作,适时加强城乡低保边缘对象管理,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城乡低保边缘户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
二○一二年一月十七
第三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
发文标题: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
发文文号: 济政办发[2011]10号
发文部门: 济南市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1-3-25
编辑时间: 2011-3-25
实施时间: 2011-4-1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社会保障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济南
发文内容: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确定,自2011年4月1日起,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最低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和济南高新区由月人均360元提高到400元;长清区由月人均330元提高到380元。章丘市和平阴、济阳、商河县政府负责根据当地有关统计数据,对各自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出相应调整。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1320元提高到1800元;农村五保供养最低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8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提高到2300元。具体标准由各县(市)区政府参照当地有关统计数据确定公布,并报市政府备案。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
【发布单位】本溪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本政办发〔2009〕20号 【发布日期】2009-02-25 【生效日期】2009-02-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本溪市
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
(本政办发〔2009〕20号)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北钢,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辽政办发〔2009〕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范围和幅度
(一)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部分低保对象分类救助标准。我市城区(含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35元提高到285元;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县政府所在镇由190元提高到235元,其它乡镇由170元提高到215元。部分低保对象分类救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中“三无”对象,在原享受分类救助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大学(含大专)在读学生在原享受分类救助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
(二)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我市城区(含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1400元,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
(三)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全市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300元,由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200元。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全额享受,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在享受原供养金的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400元。
二、资金筹集
(一)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所需资金的筹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部分分类救助标准所需资金,扣除省补助资金后的不足部分,本煤公司和桓仁铜锌矿破产企业低保对象由市财政补助;其他低保对象,城区按7:3比例由市、区承担,两县按5:5比例由市、县承担。
(二)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所需资金的筹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所需资金,扣除省补助资金后的不足部分,由市、县(区)按5:5比例承担。
(三)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所需资金的筹集。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所需资金,扣除省补助资金后的不足部分,由市、县(区)按5:5比例承担。
各县(区)民政部门要及时准确核定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后的保障资金总额,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财政预算,原财政预算额度不足的,由市、县(区)财政部门予以追加。
三、实施步骤
(一)认真制定方案。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原城市低保户在按新标准重新核定前,仍按原补助标准发放阶段性补贴,提标后不再发放补贴。因提高城乡低保、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而新增的低保、五保对象,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按相关规定足额发放保障金。
(二)分步实施。此次提高城乡低保、五保对象供养标准,采取先调整现有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的救助、供养金额,后审批新增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的方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是加强动态管理。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对现有城乡低保、五保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及时调整低保、五保对象及救助金额,特别是要做好新增低保、五保对象的审批工作,凡符合条件的都要纳入城乡低保、五保范围。二是2009年4月底前,对现有城乡低保及边缘户、五保对象重新进行数据统计和微机录入;2009年5月底前完成新增低保及边缘户、五保对象的数据统计和微机录入工作。三是城乡低保边缘户界定标准要调整到新低保标准的120%,做好认定审批工作,并从2009年4月起落实专项救助政策。
四、加强组织领导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是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关系到低保、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各级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本溪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并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各级民政部门要牵头负责、精心组织,把好审批关;财政部门要全力筹措资金,保证提高标准后的低保、五保资金及时到位,按时足额发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协作,确保此次提标工作顺利完成。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
(石政发〔2008〕6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贫困居民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依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社保对象保障水平的意见》(冀政〔2008〕80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提高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具体标准
(一)城市低保标准:从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困难县(赞皇、灵寿、行唐,下同)每人每月200元;一般县(市)(平山、晋州、深泽、无极、赵县、元氏,下同)每人每月220元;较好县(市)、区(井陉、鹿泉、正定、栾城、辛集、藁城、新乐、高邑、矿区、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下同)每人每月240元。从2009年1月1日起,困难县每人每月不低于225元;一般县(市)每人每月不低于245元;较好县(市)、区每人每月不低于265元。
(二)农村低保标准:从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困难县每人每年840元;一般县(市)每人每年960元;较好县(市)每人每年1080元。从2009年1月1日起,困难县每人每年870元;一般县(市)每人每年990元;较好县(市)每人每年1110元。
(三)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100元,提高后的供养标准为:鹿泉、辛集、藁城、晋州、新乐、正定、栾城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100元;无极、赵县、元氏、井陉分
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4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900元;平山、赞皇、灵寿、行唐、高邑、深泽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700元。
二、要按照新的保障标准,认真做好保障对象的审核和确定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居民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三、要按照新的保障和供养标准,认真做好摸底测算和补发工作
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增加本级财政保障资金预算,实行保障金和供养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发放的方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要加强低保机构建设,解决好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八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