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6: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于明晶 赵 军 葛振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121-02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探讨和分析促进或者阻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探索课程开发的出路,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

1.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学校的领导、教导处人员及校本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了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2.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包括24个题目,其中包括15道封闭题和9道开放题。问卷的内容主要是了解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情况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3.调查样本的选择。2008年7月,随机抽取21所学校,其中9所中学,12所小学,对校领导、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6份,其中有效答卷433份。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学校间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展差异较大。调查的每一所学校都开设了校本课程,开设的校本课在1至5门之间。75%的学校规定每周1课时,25%的学校规定每周2课时(包括2课时以上)。对于开设校本课的态度,95%的教师赞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5%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消极的态度。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是有信心的。调查显示,45%的教师进行过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经验,认为自己能胜任或基本能胜任课程开发,并且为学校课程决策提过建议。在实施课程开发的学校中,有52%的学校在研究中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本地推广过。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一些学校不想耗费太多的精力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由于《古诗词欣赏》容易编写,将之作

为校本课教材的学校占到41%。由于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了简单化模仿和照搬照抄的倾向,也有个别学校的校本课时被其他科挤占的现象存在。

(二)教师的专业需求和发展状况

在访谈中了解到,课程开发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仍然是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获取相关课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在实践之中学习和体会,教师们认为参加研讨交流学习、校本教科研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状况的调查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的指引下,依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条件,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91%的教师认为学校财力、物力资源的缺乏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最大困难,65%的教师认为学校主要领导的态度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这表明学校财力、物力的不足和领导的态度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开放题的调查显示,关于校本课程可用资源,主要是“图书资料、自己藏书、网上信息搜索”等方面,40%的教师意识到教师间的合作也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访谈中了解到学校很少发动家长参与课程开发,家长和社区的环境资源虽然引起重视,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

(四)对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内涵的认识

关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理解调查中。有33%的教师认为课程开发必须以“编写教科书为主”、把“校本课等同于综合课”。有的老师把校本课窄化为活动课,只有活动,没有学习内容。这些说明很多教师对课程开发内涵的理解还存有一定的偏差。应该说“活动课”的设置也是国家课程开发权力下放的表现,也是为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与选择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与目前课改所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是相同的。但校本课程不等于活动课,我们必须用课程开发的理念及程序去审视原有的活动课,对其进行全面筛选,重新开发与规范,才能把活动课转化为校本课程。但也有23%教师在开放题中的回答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教学情境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这样的回答,说明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对课程开发意义的认识调查中,有89%的教师选择“能够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兴趣”,80%教师认为“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87%教师认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很多教师赞成学校开设、开发校本课程,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

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其功能应该表现出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双重需要。开放题调查显示,教师对校本课程目标的定位主要是能够拓宽知识领域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层面,而对激发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方面很少谈到。

(六)关于校本课程科研成果的调查

四平地区在“自编”教材中,有一些典型的学校。如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中心校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编写了11册教材。在实际采编中参研的教师得到了锻炼,教材在使用中反响很好。但是在成果形成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目前农村实行免费发放教材,校本教材也是一样,分年级人手一册,学校感到资金上有压力。在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形成中,实际上,许多校本课程不需要学生用教科书,教师可根据指导用书来组织教材。组织教材有选用、改编和自编三种主要形式。“选用”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自编”又有相当大的难度,相比之下。“改编”既能照顾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又不高,不失为校本课程教材组织的最佳形式,有60%多的教师赞成选用教材。

(七)关于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的调查

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调查发现,有53%的教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方式为主进行考核,但也有27%的教师是以期末考查、学生的作业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若干建议

(一)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学生的兴趣

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包括六个步骤:需求评估、组织建立、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这些步骤提醒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时,需要特别关注评估学生的课程需求以及可用资源,清晰定位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形成基于学生兴趣的规划方案,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需求评估中,获取学生的兴趣信息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方法研究评估学生的兴趣,之后明细学生兴趣的方位、层次和类型。在实施的方式选择上,小学低年级可以采用无需固定的游戏方式,而小学高年级则可过渡到相对稳定的兴趣小组方式,中学可以直接以选修课的方式实现。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技能,关键在于加强校本科研培训和课程开发实践学校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力和责任。校长和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至关重要。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应该从倡导开放性的交流和学习人手,通过提高学历教育、听专家讲座、校本科研培训等方式增长和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知识、技能。校本科研培训对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组织校长和教师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拓宽眼界。经常性组织研讨、交流、观

摩等校本教研、科研活动,对于已经拥有了远程教学资源的学校,应该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的教师触摸到课程开发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这对校本课程开发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校本课程开发较好的学校来看,将学校课题研究成果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使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种融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多向吸收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的独特发展

校本课程资源很多,比如地方资源、校内课程资源、联合开发资源等。

所谓地方资源包括地方景观、地方文化、社区设施等。利用地方景观、设施资源,可以开展体验教育、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让孩子们对自然、人文、历史、建筑等开展调查、进行探究,深刻感悟;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设计课程内容。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实验室、图书室、电教设备、各种专用室、体育场所等,校内课程资源对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经常性和便捷性。尤其是教师资源。它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潜能。教师的经验、特长、兴趣爱好等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因素,通过调动广大教师共同参与,才能达到“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目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与行业、院、所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这是更有潜力的资源。各行业、院、所专业性强,聚集着大批专业人才,中小学校与他们联合开发校本课程是一项互动、互赢的工作。新的资源的注入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多向吸收资源并合理利用,才能促进校本课程的独特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评价包括校本课程的设计评价、开发方案评价、改进建议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不同学校和学生要求与兴趣的课程开发,应该强调自主发展,特别是重视课程对地方、对学校及对学生的适应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这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科学的评价机制要表现为过程性评价、个别化评价,更多地要强调师生间、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互相鼓励。

第二篇: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学主观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素质、成绩而研发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为题,主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6-02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素质教育都处在关键节点。首先,文化课程,高中毕业就会面临着高考,此时的教学方式、教学课程对学生成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未来学业道路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将严重阻碍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无法消化接受应试化的、教条化的课本知识,对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自主学习观念不强烈是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个性能力以及素质发展为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实现学校、课程、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其中教师若想得到有效发展,那么学生与课程的全面发展是其基础;教学硬件设备、教学软件若想得到发展,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基础。要想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的切身参与协助是关键。学校的教育成果若想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其前提,然而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还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的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开发中去,这样才能全面、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发展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教育严重束缚了教师与学校,教条化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并且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不错成绩,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必须要将这一问题解决。首先,在课本的内容上要做出改变,为学习增添一些选择性内容以及兴趣内容。其次,在知识的传授方式上要做出改变,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课本内容作出了调整,但是传授方式还是按照教条的形式,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将不会有太多改观。针对这方面的开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调查学生文化课程的个体差异、生活知识的了解程度、生活实践能力等等,然后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制定相应的校本课程。

2.在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源头,例如,在高中政治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相应的政治知识与当前热点时事内容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3.利用心理发展、爱好、兴趣、年级等等几个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类,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要以这些分类为依据。

(二)强化学习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素质能力得到实用性提高,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指导方法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针对性、实践性这是学习策略与学习指导必不可少的特征,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自强自信、自主独立的素质精神。

2.实践课程模块的增加也是校本课程增加的关键点。所谓实践课程就是要在内容上多多体现实用价值,重视研究性的学习内容。要想改变、革新学习方法,课程设置是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在课堂上多增加交流、合作等等环节。例如: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英语是一门综合课程,兼具着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切不可让学生死记单词与语法,应该多设置学生间的英语交流,如可以根据英语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习印象。

三、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技能、个人喜好、思维方式都是存在差异的,为了能够与学生个性化差异相匹配,就要求在校本课程组合内容必须要实施个性化设置,这样学生便可以从自身的爱好与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和自身发展相关联的个性化课程组合。然而要想将此种校本课程有效设置,就要求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个体上的差异、知识掌握的框架与结构,设置符合其自身特征的课程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将有重大帮助,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高考成绩。

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含量,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有效学习指导目标,这是标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要求与前提,以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仁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08:25.[2]宋贤.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和形成性评价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08:98-99.

第三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发办课题组

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发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课题在调查分析丽水农业综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使农业综合开发更大程度上惠及山区百姓,作些探讨。

一、山区资源与经济状况

㈠耕地分布垂直差异大,低产田原因多样性。丽水市有耕地面积133.8万亩,其中水田121.1万亩、旱地12.7万亩。耕地从海拔6米到1400米都有分布,海拔高程250米以下、250-500米之间、500米以上耕地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耕地按坡度分,6度以下、6-15度、15-25度、25度以上大体各占四分之一。同一高程不同坡度耕地所占比例差异明显(表一所示)。由于丽水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垂直差异非常明显,客观条件决定山区农田低产原因多样性。主要表现:盆地耕性差,受侧渗水浸渍危害,土层浅薄,漏水漏肥。高丘低山区为抗旱能力弱,“靠天田”面积大。中低山区为冷水浸渍,灌溉水温低,土壤通透性差。

㈡小流域涉及面广,数量多。丽水市有瓯江、钱塘江、闽江、福安江、飞云江、椒江六大水系,溪流纵横,源短流急,纵向比降大,洪水暴涨暴落,属典型山溪性河流。据调查:瓯江流域涉及近80%的乡(镇、街道),约三分之一的农村、乡镇居民住在这些小流域中。而小流域多数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上游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防洪能力低,20-100平方公里小流域有189条,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只有20%左右小流域防洪能力达到5年一遇,形成小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年年遇灾现象。有处州粮仓美称的松阳县20-100平方公里小流域16条,其耕地面积8.2万亩,占全县51%,人口9.13万人,占全县40%,集雨面积78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6%。遂昌县5-20平方公里小流域有55条,368公里,涉及全县90%的乡(镇)。由于山区小流域面广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丽水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5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4.84%,而疏林地水土流失面积达2217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86.36%。

㈢小型水库山塘多,病险库比例高。丽水市有小型水库山塘1558座,其中小㈠型水库49座,小㈡型水库203座,1-10万立方米山塘1306座。小型水库山塘100座以上有6个县(区),缙云县高达470座,占全市30%。丽水市小型水库山塘多数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大多为土坝,经多年运行已老化严重,绝大部分存有各种隐患,小型水库中病险库占

53%,山塘中病险库占60%以上。山塘水库病险原因有:坝体填筑土料质量差,造成渗漏;坝体设计,施工不够规范,坝坡不稳定不安全;溢洪道防洪标准不足;坝内涵管损坏;启闭设备损坏;内坝坡风浪侵蚀严重;白蚁危害等。

㈣经济林面积大,基础设施差。2004年丽水市有水果面积52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4.4亿元;茶叶面积27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4.7亿元;毛竹面积174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面积100万亩,毛竹采伐2300万支,产笋26万吨,产值5.2亿元。茶叶、水果、竹笋产值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由于经济林基地建设投入少,标准低,路、水、电等设施建设差。据调查:松阳县水果面积7.6万亩,有机耕路的不到30%,有水利设施的不到20%,有输变电线路配套的不到10%。松阳县茶园面积7.8万亩,水利条件较好的只有1万亩。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竹林面积2万亩,需改造面积占90%。

㈤经济欠发达。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谓之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市有九个县(市、区),19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250.66万人,农村人口194万人。2004年全市GDP264.57亿元,人均GDP10582元,不到全省人均GDP半数,有三分之二的县(市)人均GDP在万元以下,人均GDP最低的县只有6721元。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1.8%,尚有财政总收入不到亿元县。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21元,只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半数,不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半数的县占三分之二,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县只有2735元。

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实践

㈠基本情况。丽水市1996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至今整10年,由初期的5个国家级开发县发展到全市各县(市、区),现有6个国家级开发县,3个省级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从临时到常设,人员从少到多,人员结构得到改善,全市现有农业综合开发干部职工62人,其中专职人员43人。1996年-2004年丽水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4.6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投入2.96亿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1.64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87个,治理面积69.42万亩,新建修建山塘水库391座,新建修建溪流护岸46公里,新建灌排渠道1878公里,埋设地下管道78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11640处,新建修建机耕路1408公里,建设良种基地1.6万亩,造林6.5万亩,园地改造1.4万亩。建设产业化经营项目25个,其中种养项目10个,加工项目13个,市场流通项目2个。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36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

㈡主要特点。一是开发内容不断调整。1996年丽水市以建设30万亩旱粮基地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1997年提出开垦宜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1998年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2001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200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转到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为重点,2004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二是单项工程造价高。据5县(市、区)调查:新建溪流护岸每米单价658元,最高1112元。修建山塘水库每增加1立方米水单价8.6元,最高11.3元。新建机耕路每公里单价14.8万元,最高21.5万元。新建灌排渠每米单价106元,新建排渠每米单价最高703元。新建路渠结合型的每米单价214元,最高231.6元。且单项工程投资比例高。松阳县2000年樟溪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改造面积1.5万亩,其中新建2.3公里大型排渠,流量15.66m/S,投入资金136.2万元,占财政资金50.44%;龙泉市2003年源底溪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面积0.5万亩,其中新建修建溪流护岸10.5公里,投入资金214万元,占财政资金77.54%。三是库容越小造价越高。为考虑人工工资、原材料价格因素,将下表

3划分为2000-2001年、2003-2004年二个时段,下表说明新建山塘水库随库容增加造价减少。

四是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路渠造价高于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松阳县2003年湖溪畈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湖溪至白角外横路,路长526米,宽6米,造价7.28万元,每米单价138.4元,而2003年清源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泮村环开发山路,路长961米、宽5米,造价18.16万元,每米单价189元,单价对比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比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高36.56%。松阳县2004年望松畈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鸟井机井灌渠,40×50U型渠,长616米,造价3.8万元,每米单价61.7元,而2003年清源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黄坑源至岩西灌渠,40×50U型渠,长1690米,造价16.2万元,每米单价95.9元,单价对比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比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高55.43%。五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比重大。如丽水市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428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542万元,有偿资金73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占全市省补农业资金58.68%。㈢困难和问题。第一,补助标准偏低。新建溪流护岸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450元。新建山塘2000年每立方米库容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3.6元,按照现在人工工资、原材料价格,每立方米库容单价比补助标准至少高出10元;修建山塘水库增加每立方米水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5.6元。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耕地治理补助标准偏低。园地改造投入资金远高于补助标准。第二,工程建设存在缺位。如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民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等科技措施不够到位,且科技投入少,全市2000-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投入只占财政资金4.9%。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园地改造有差距。近年来,山区冷浸田改造没有很好实施,土壤改良流于形式多,灌溉衬砌渠道6米以上难实现。第三,项目没有充分整合。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建成标准农田,2000-2002年全省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71.88万亩,而丽水市只有1.4万亩,占1.95%。2000-2002年丽水市土地整理面积25.16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9.88万亩,而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建成标准农田为1.9万亩,占9.51%。第四,总量规模小。据统计:2000-2004年全市6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市、区),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1.34亿元,占全省5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6.83%,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02亿元,占全省7.79%;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32亿元,占全省4.92%,均不到全省平均数。2000-2004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0个,只占全省7.52%,平均单个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扶持160万元,比全省少84.7万元,且全市没有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项目。第五,现行政策没有用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小流域治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坡耕地治理、沟道治理、小型蓄排水工程、成片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沼气池等工程。目前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对封山育林、沼气池建设工程未制定补助标准。第六,工作经费不足。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工程布局分散,立项调研,规划设计,踏勘测量等工作

量大,施工图设计编制量大、图多,且山区县市财政困难,安排事业费少,全省执行统一的管理费和设计承包费,对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其提取比例偏低。

三、思考与建议

㈠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力度。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丽水山区特点,必须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力度。强化规划。遵循防洪与抗旱并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各小流域调查研究,分析其自然环境条件,找出问题,明确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扩大治理范围。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必须开展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和全流域的开发性治理。因此,实施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不应受目前规定的流域范围20平方公里以下、单个项目治理面积5000亩的限制,应以条为单位,立足规划,全面治理,如果流域大,投资多,可一个规划分年分步治理。深化治理内容。要根治小流域洪涝灾害,提高抗旱能力,发挥小流域治理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治理内容上做好三个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加强中下游治水工程和上游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改田与改园相结合,加强田间工程和园地基础设施建设;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加强现有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水力等资源开发利用和村容村貌改善。

㈡着力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根据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结合丽水山区实际,为推进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水平,要重视农业措施,加强科技推广,强化支农项目整合。大力推广和应用多孔塑料波纹管改造山区冷浸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善山区土壤理化性能。通过委托业务部门,邀请专家,结合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开展讲座、现场示范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或科技招投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示范,加快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通过经费补助,配备仪器设备,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更好地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山区管道输水技术应用。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工程等项目相结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与省政府确定的100条小流域治理项目相结合,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

㈢拓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外延。丽水山区山多田少、发挥山区优势,挖掘山区潜力,关键要做好山上文章,促进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建议园地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果、茶叶、笋竹两用林是丽水山区农业支柱产业,面积大,涉及农户数量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经济林大部分在山上,基础设施建设差,效益不高,依靠农民自己改造园地,其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目前虽然园地改造已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由于受山区小流域治理范围,面积限制,园地布局影响,丽水山区大部分园地没有得到改造。因此,从山区实际出发,将水果、茶叶、笋竹两用林等园地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利于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议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危害性大,将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内容,通过以管促封和以改促封做好封山育林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生存条件。实施封山育林,建议每个封育区面积在500亩以上,封山时间5年,封山育林每亩补助财政资金50元,其中护林员工资每亩补助15元,农户每亩补助25元,林业部门管理费每亩补助10元。农村能源生态

建设,松阳、遂昌、庆元三县普遍开展,取得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推广猪、沼、果(茶、菜、鱼)模式,推动“一池三改”工作(户用沼气池建成8-10立方米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对全面建设生态家园,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小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建议每个沼气池补助财政资金1500元。

㈣大力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树立发展意识,转变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财政有偿资金风险大,回收难,少发展不发展的观念,创新择优选项机制,选准选好项目,多报做大项目。突出发展重点。要围绕山区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工、流通项目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种苗、种禽补助或赊销,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通过定单农业回收农产品,企业产生效益实行二次分配,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强化管理。既要积极报好项目,又要认真管好项目,在项目建设中,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帮助业主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保质保量尽快建成,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

㈤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提高补助标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性,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工二次搬运费用高等原因,造成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造价高。为确保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实施到位,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上水平,必须提高补助标准。建议:新建溪流护岸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米补助200元提高到400元。新建1-10万立方米库容山塘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立方米库容补助5元提高到10元,新建10-20万立方米库容小㈡型水库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立方米库容补助5元提高到8元;修建山塘水库补助标准,从现在每增加1立方米水补助3元提高到6元,耕地治理补助标准应继续提高,且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应比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高出20%,园地改造补助标准,从现在每亩补助300元提高到400元。降低山区市县财政资金配套比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厅非常重视和支持丽水山区的发展,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补专项资金增加,对减轻当地财政支出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对丽水山区也实行低配套,但丽水山区经济欠发达,又都是革命老区,财政收入总量非常小,因此,为争取加大对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又不增加市县财政资金配套,建议继续降低丽水山区市县财政资金配套比例,由目前的20%降到10%,同时,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费,为做好、做深、做实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工作,配齐、配好办公设施,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应提高山区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承包费和管理费比例。

㈥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认识。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效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同时,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又是我市支农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和作用,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关心、支持、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作用。要经常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沟通、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多报、报好、做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合支农项目,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发挥有关部门、乡镇村干部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宣传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理解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充分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干部职工服务意识;要不断学习,加强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要充实人员,加强力量,与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相适应。

组长:潘建青成员:李小涛范成成执笔:金宝林

第四篇:2011—2012学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厚积的历史,馥郁的文风促使我中心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课程,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基于以上各点,中心校制订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开发的背景: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3、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4、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 1

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文与地理背景:

1、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许多文化源头著作——如《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3、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风昌盛。况且本校地处清水塘,是文化、革命教育基地,有着较优越的外部教育环境。

三)开发收益展望:

1、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2、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以提民心。

4、让学生在诵读高品位典范性的古今文学作品过程中,有机的展开科 2

学的朗诵、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同时教学手段多样化,采取民乐欣赏,诗配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养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并通过亲子活动,社区活动来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开发加强儿童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

2、使其行为动作举止优雅,戒骄戒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注意各方面的修养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3、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知识。

4、促进形成对其他各科学科的兴趣,锻炼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

5、在家和父母一起读,或读给父母听,可促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6、通过学生、家长的共同诵读,提高社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改善社会风气。

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内容确定与目标: 一)教材来源:

以《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为主要教材,允许教师从选编、选用、拓宽这三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编写课程纲要。

二)教学原则:

1、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诵,自读自解自悟,质疑问 3

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辞藻美。

2、少责备多鼓励,少灌输多开发,没有必要要求统一的程度和一致的欣赏思维。

3、宁静勿燥,宁简勿烦。以“寓教于乐”、“寄情于乐画”,养成儿童平和安静,喜思乐学的性情。

三)教学的重点与方法:

1、儿童方面:不求甚解,但求熟读;多奖励,多鼓励。

反复诵读,利用一切集会,路队,早自习等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儿童自然能背诵自如。

2、教师方面: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3、家长发面:争取做到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4、学校方面:在环境布置,活动展开中,多和经典挂钩,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品位。

5、村委方面:多开展一些家长、孩子、学校等多方面参与的活动。如艺术之家的评比,楹联大赛,朗诵比赛等等。

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一)建立领导机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确定参与者职务姓名;聘请顾问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联系家长代表进行对这门课程的反馈、监督、指导、参与。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执教校本课程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

具体内容。

2、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培训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方法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讲座,自修,研讨等形式 四)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要阐明以下几方面:

1、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通讯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的调控

1、教导处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 5

课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

3、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课后记,及时总结经验

4、每个月开一次研讨会,介绍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2、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3、是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 二)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2、学习的成果

下迪中心校 2011年8月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与策划

校本教材的确定策划工作

北镇市常兴中学

康有强

校本教材的确定策划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作用更加为人们所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既是一项崭新的课程,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充分体现学校的智慧与特色、精神与活力。如何抓住校本课程建设,营造出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结合本校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考、锻炼、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功效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孩子们的潜能,增强孩子们自信,提升孩子们之间交往能力,磨练孩子们意志品格。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具体操作是这样的,首先学校成立了以崔廷章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组建了一支乐于钻研、踏实勤勉的课程开发骨干队伍,制定了具体详实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常兴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包括:指导思想、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建设现状与分析、学校艺术教育三年发展规划、课程主要任务、管理与保障、创建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内容。具体说 我校校本课程主要以《风景速写》课程为主,该课程结合青岩文化、学校风光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为课程目标。教学不囿于单纯美术技法的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指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美术语言,以素苗画、版画、剪贴画、蜡彩画、农民画、立体设计等多种美术实践方式,创作有新意、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着力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并使之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程在承认学;着力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并使之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程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学校还努力拓展校本课程活动空间,尽可能地让足够多的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多种形式的校本活动中,在活动中交流、思考、锻炼、提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我校本课程最终达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磨练学生意志品格。

北镇市常兴中学

下载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平市区域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沙河子镇中心校 贾军利 沙河子镇王党塬小学 王力锋 杨刚虎 郭亮 1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 要:对寿县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共5篇)

    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实施的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

    园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思考与实践

    园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思考与实践 “园艺校行设计的一门课。开创该课程,先要弄清该课程应如何定位,本课程”是我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从本校和学生实际出发自有何特点。作为农......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及思考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及思考在2002年2月,我第一次听到了“校本课程”这个词语,虽然实验小学进行校本课程的实验与开发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并且初步形成了“低年段的生活指导”......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精选五篇)

    关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与标准

    大东关小学2012—2013学年度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