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黔教基发[2007]88号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
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以下简称“国检”),是我省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各学校今明两年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我省迎“国检”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精神,为确保我省顺利通过“国检”,现就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班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指引、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协、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断深化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根据迎“国检”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我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加强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通过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教法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以创造学校良好精神环境、培养合格人才为前提,建设振奋精神、激励斗志、努力拼搏、传统优良的校风;通过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
(二)重视校园规划、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优美环境。各地要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科学制定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创造德育的优美环境,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等。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是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
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发挥校园广播站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三)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证。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升华。各地要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结合实际,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各种平台。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学校留得住、学得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辍学。学校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努力成为让学生感受幸福和获得希望的场所,使学生爱校、护校,自觉杜绝校外一切不良事物的诱惑。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保证共青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利用课后组织多种类型的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都应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还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符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形式主义。
三、典型引路,相互学习,不断提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我厅将积极配合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做好校园文化建设风采电视展播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展示全省各地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各地也要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经验交流活动,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报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典型引路,以示范带动所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特色,出成效,推进当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是一所学校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表现。附件提供了国内部分中小学校训供各学校参考。
四、加强领导,确保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各地、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迎“国检”工作,制订本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作为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使每一个校长和教师都树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责任感。中小学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要认真组织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推进,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今明两年,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迎“国检”的重要内容进行督查,力争在2007年底初见成效,2008年迎“国检”时成效显著。
为及时了解和宣传各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请各地、县及时将本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推进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等报我厅基础教育处,联系人:谢旌,联系电话:0851-5281783,传真:0851-5286035。
附件:国内部分中小学校训集锦
二○○七年四月六日
主题词:中小学校园文化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二○○七年四月六日印发
附件:国内部分中小学校训集锦
北京景山学校校训:名理、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训:诚、爱、勤、勇
上海中学校训:明理、做人、成才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校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天津南开中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天津中学校训:为成功的人生作准备
湖南省周南中学校训:诚朴、健美、笃学、奋进
南京一中校训:求真为民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训: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
北京小学校训:顶天立地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上海浦东新区塘桥第一小学校训: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张家港实验小学校训:端、勤、毅
南京第十三中学校训:志远行近
江苏洋思中学校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江苏锡山中学校训:做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校训:爱国、自强、求真、创新
广东佛山市第九小学校训:唯严、唯勤、唯本、唯实
江苏省无锡市崇宁路小学校训:诚实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学校训:懿德拓智,健身勤美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校训:精诚博雅,笃行远志
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校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校训:公、勇、勤、朴
中国人名大学附属中学校训:崇德、博学、创新、求实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训: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第二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文件
鲁教基字〔2005〕8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各市教育局:
为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教基厅〔2005〕1号)的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中小学校园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一代新人。二是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使校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又各有特征,以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三是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
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特色。四是“三贴近”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品德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提高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学习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为学习型学校建设服务,环境建设、制度建设、校园精神建设都要做到为了学习、方便学习而建设。六是生态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校各个方面、各个系统能够和谐统一发展。七是开放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开放性和包容性,允许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并存,激励不同的思想碰撞,促进生成新的文化。八是创新性原则,要主动变革,积极迎接挑战,促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进行互动,在互动中重建,不断生成、发展学校文化。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各市各校在现阶段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学校环境建设品味要高,要根据教育的特点、民族的特点、时代的特点,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要特别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愫,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投入资金,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充实藏书量,加强图书室、网络教室管理员的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吸取文化粮食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好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办校园文学刊物,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要搞好教室文化,相应的表格要设计美观的样式,悬挂张贴;教室内物品设置要讲求实用性、装饰性,教室内可设置展示学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有特色的园地或专栏;积极支持班级建立“图书角”。寄宿制学校要搞好寝室文化,各种制度的张贴、物品摆放要能够美化环境,定期评选文明宿舍。
2.努力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校园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各校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要通过校微、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和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3.建设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即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各市各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活动设计要体现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活动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表现校园文化精神。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中小学可从实际出发组建学生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
学校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文体艺术汇演;利用综合实践课时和机动课时,开展唱100首好歌、看100部好电影、读100个好故事、诵记100条格言“四个一”活动;开展每学年至少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游览一次家乡名胜古迹、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参加一次实践成果展“五个一”实践活动;开展建设“书香社区”、“书香学校”、“书香家庭”,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等活动,提倡学生每年读5至10本名著,读1至2部名人传记,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让学生认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童谣和儿童诗歌具有简洁明快、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点,内容健康的新童谣和儿童诗歌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广泛动员中小学生参与进来,自编自制,广泛传唱。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编创和咏读比赛,形成“学、编、说、传、唱、演、画、书、用”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热潮。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活动中创编的优秀童谣和儿童诗歌汇编成册或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到中小学校。北京少儿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新童谣,格调清新,主题健康,体现了儿童特点,可供各地参考。
积极开展儿童歌曲、小话剧、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活动。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学校”等主题,组织中小学生编创、演唱儿童歌曲,开展小话剧、舞台剧的创作和表演、比赛,也可以开展经典古诗文、美文的诵读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广大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积极开展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的制作比赛活动。围绕学习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制作介绍、宣传其内容的小图画、手抄报、小卡通和小动漫,并进行班级、年级和学校的评比,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养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山东教育社、山东教育电视台要结合各自特点,开设专题栏目或组织专题活动,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各市要积极组织各学校参加《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导报》等教育报刊开展的新童谣、新诗歌、新儿童歌曲、小图画的征集和创作比赛活动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儿童新童谣、新诗歌、新儿童歌曲的诵读和演唱比赛活动和少儿题材动漫电视作品的征集和比赛活动。
三、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认识,采取措施,保证投入,全面推进。
(一)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各市各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既要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又要投入必要的资金给予物质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二)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和评估。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各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标准,并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各类综合性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现场会和研讨会等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要发现、培育、推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一把手负总责,要亲自抓。要在规划、资金、督查、奖惩等方面制定得力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广大中小学校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适合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成长规律、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校园文化,不断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向深入。各市应将落实本《意见》精神、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情况及时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省教育厅将于适当时机评选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五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中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意见 通知
莒县教育局办公室2005年8月11日印
第三篇:贵州省教育厅文件
贵州省教育厅文件
黔教高发[2006]285号
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06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今年,省教育厅将安排220万元(其中:高等教育专项经费200万元,省财政专项20万元),用于资助高等学校开展自然科学类科学研究工作。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继续实行“限额申报、扶持重点、专家评议、择优资助、学校配套”的原则。
二、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承担国家、省重大项目的能力,推动高校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高校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高校学术梯队建设,今年资助的类别和范围:
(一)省中长期科技规划重大专项和重点领域培育项目(以下简称“培育项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在我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的若干重大专项和重点领域范围内选题,汇聚力量在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全局发展的技术领域进行攻关,力争实现突破。
(二)重点项目:项目以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具有产业化前景,预期成果能够解决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
(三)一般项目:用于资助青年教师(40岁以下)自主选题开展科研。
三、限额申报
(一)培育项目:仅限于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申报,每校1项(“211工程”大学2项)。
(二)重点项目:仅限于本科高校申报,其中:“211工程”大学3项;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每校2项;其他本科高校每校1项。
(三)一般项目:每校3项。
四、项目申报条件
(一)必须符合《贵州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其中:培育项目申请者必须在近五年内主持完成过国家级课题,并有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等研究平台作为项目研究基础条件支撑。
(二)选题符合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科交叉和产学研联合;应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研究工作应发挥学科优势,集体攻关,突出创新和效益。
(三)申报单位必须在《项目申请书》的“学校意见”栏中承诺至少予以1:1的配套资助经费,否则不予受理项目申报。
五、申报材料:《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一律按A4纸规格提供),申请项目一览表一式二份。同时必须报送《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期检查表(2001-2005)》一式二份,否则将不予受理该单位的申报项目。
六、所有材料(含电子版)务必于2006年10月30日前由各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至省教育厅高教处,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蔡志坚 联系电话、传真:5283677
附件:
1、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2、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
3、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期检查表
二○○六年十月八日
第四篇: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意见
贵 州 省 教 育 厅 文件
黔教基发„2011‟335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意见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进一步提高我省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人才培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贵州未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省中小学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提速追赶和内涵发展并重的关键时期,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省中小学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质量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低,阻碍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成长。总体上看,当前我省中小学教育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紧紧围绕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三化合一”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培养紧密结合,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既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切实把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我省中小学教育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到2015年,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行为习惯、智育水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明显提升,社会责任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不断提高。
(一)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改革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摒弃“假、大、空、远”,倡导“近、小、活、实、主、新”等德育教育方式,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中小学校广泛深入开展“五好”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法制教育,培养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缺失的状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和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按照《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中小学校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使教育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变教育教学严重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育科研部门和中小学校开展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评选、交流、推广活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带头示范素质教育,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坚决摒弃单一的应试教育。认真开好《贵州省初中学生实用技能》和《贵州省中小学专题教育综合读本》课程。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塑胶运动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另行制定全省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办法。各地要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中小学校体育、艺术师资和设施设备,开齐开足开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程,使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态,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促使学生自觉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学校办学行为规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严格按照校历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效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分重点班和未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实验班,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节假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集体补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以及违规收费补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五)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各地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入学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鼓励各地通过学区制改革等方式,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加快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公办普通高中原则上在本地范围内招生。各市(州、地)举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2年起不再面向全省招生(民族班、宏志班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除外)。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辖区内初级中学分配招生指标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50%,以后逐年增加,到2015年不低于60%。按照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高考改革。坚决制止对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的各种炒作。
(六)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和教育教学科研扎实有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并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要优化教研机构与人员队伍,特别要加强中小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形成有效的教研网络,鼓励和支持教研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营造浓厚的“以研强教、学校重研、教师参研”的学术氛围。各级教研机构要围绕推进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提高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视导,指导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增强教育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案、课例、课件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快中小学校本研修一体化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研讨教学业务,养成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指导,在课题立项、科研资金资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实现教育科研成果丰硕、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迅速的目标。
(七)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科学合理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对中小学教育质量和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受教育状况进行监测。省教育厅另行制定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指导意见,并对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原则,对辖区内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结果在省、市(州、地)主要媒体公布。
(八)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作用发挥进一步加强 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政府投入、社会投资、多方捐赠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到2020年,力争每个县(市、区、特区)至少有一所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各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综合实践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坚持公益性质,突出社会效益,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取得实效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力合作,营造氛围,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切实加强领导
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影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中小学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教育质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政府职责,加强领导和协调。当前,要结合政府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积极争取重视和支持,建立一支专业化教育局长队伍,让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要把提高教育质量纳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组织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实施意见,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并统筹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大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和体育艺术设施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重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问题,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等行为。
(三)理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省教育厅另行制定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统筹管理职能。改革完善校长任用办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依法聘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竞聘制和定期交流制(原则上六年要交流轮岗)。保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意见的通知》配备教师,注重解决学科教师结构性缺额问题。加强本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着力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流动配置。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保障校长、教师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四)优化中小学办学环境
各级政府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教育工作的唯一依据。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鼓励中小学校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改革探索。严禁随意对学校进行可能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检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庆典等各类商业性活动,参加公益性活动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共同营造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制度。省教育厅另行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标准,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纳入“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以及“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作为考核县级党政负责人、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教育质量的检查、评估和指导。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微型课题
课题编号:
课题负责人:王波
参与人: 叶艳艳 所在单位:砖井镇学区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净化师生心灵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二)寻找如何打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
(三)通过对师生的访谈及问卷了解满意程度
(四)形成文字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三、课题研究对象
我县典型的几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查看法:到典型的几所农村中小学去实地查看校园文化建设,了解它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二)讨论法:交流讨论如何打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
(三)访谈法:对学校师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看
法。
(四)总结法:总结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形成自己
文字材料。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七、课题研究成效
(一)调查出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了解如何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1)到典型的学校去实地了解校园文化建设。
(2)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3)交流如何打造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通过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看发,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纲依据。
(三)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八、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课题研究与实地调查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实效。通过本课题研究,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研究初步达到目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我主要成果有: 主件有:
1、课题立项申请书
2、课题开题报告
3、微型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
4、课题结题报告
5、论文与心得体会:
论文:《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王 波
心得体会:《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微型课题研究》
作者: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