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2000年颁布实施的《种子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种子的法律。《种子法》实施5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宣传法律内容、制定配套法规、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行政执法,公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种苗质量显著提高,林木种子选育、种苗生产、经营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林木种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有力促进了林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各地在贯彻落实《种子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许多规定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把《种子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现就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法》需要认真做好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紧制定林木种苗“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林木种苗是传承林木遗传基因和保证森林世代繁衍的载体,加强林木种苗建设是关系林业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工作。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促进林木良种选育、生产、更新和推广使用,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种子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林业发展需要制定林木种子发展规划。各省
(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种子法》的要求,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思路,认真组织制定各地的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并积极做好有关计划、财政等部门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各地在制定林木种苗发展规划中,要以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和推动林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以种为本,以良种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林木种苗建设发展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要求, 把“十一五”林木种苗建设的重点切实调整到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林木良种选育与推广、强化种源选择与管理、注重林木种苗遗传品质、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种苗执法能力等上来,着力构建新时期林木良种繁育、种苗生产供应、行政执法管理以及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四个体系,使林木种苗真正成为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抓紧落实《种子法》规定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林木种苗发展的长效机制
鼓励和支持发展林木种苗事业,是《种子法》确定的一项基本政策。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积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按照《种子法》要求,尽快建立有利于林木种苗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依据《种子法》有关规定的精神,努力将各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林木种子贮备库、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以及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不断改善林木种苗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按
照《种子法》的要求,尽快推动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扶持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专项资金制度,确保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林木种子贮备、林木种子基地维护管理等正常事业支出的经费来源渠道;要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建立促进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以及鼓励使用林木良种的奖励制度、经济补偿制度和政策补贴制度等,尽快完善促进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林木种苗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三、尽快制定和完善《种子法》配套法规
加快《种子法》配套法规的制定,是确保《种子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的基本要求。按照《种子法》的规定,目前,我局正在抓紧起草制定《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林木种子贮备管理办法》、《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林木种子进出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办法。各省林业主管部门也应根据本地的实际,在认真总结5年来《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相关规定,积极推动地方实施条例或办法的制定,在《种子法》的框架下,将各项原则性规定进一步加以细化,以增强可操作性;要抓紧制定与实施《种子法》相关的各项标准、规程等,在国家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补充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林木种苗的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科学性。
四、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执法工作
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是贯彻实施《种子法》的重要环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深入贯彻《种子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种子法》宣传活动,增强
全民知法、守法意识,积极引导林木种苗从业人员科学生产、守法经营。要按照《种子法》的规定,严格林木种苗各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程序,以把住林木种苗市场准入关为重点,加强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的管理,严格申请人资格和条件审核,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要加强行政许可和审批的事后监督,依法查处不按规定超范围生产经营行为;要加强林木品种选育和审定工作,积极引导造林使用林木良种,严禁未审先推、乱引、乱繁、乱采林木种子;要加强种苗质量监督,规范种苗全过程管理,杜绝使用不合格种苗造林;要依法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严禁侵占和破坏林木种质资源;要强化林木种苗购销环节管理,严查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全面加大对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
五、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种子法》赋予的各项职责。要保持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长期稳定,进一步强化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行政执法管理的职能;要尽快改变目前一些地方种苗管理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状况,按照《种子法》规定,将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与从事的经营性行为彻底剥离,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要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工作,把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勤政廉洁型和务实高效型的管理机构,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的工作经费,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林木种苗管
理和执法条件,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管理的整体水平。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方案〉的通知》(林策发[2003]179号)和《国家林业局关于继续开展第二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林策发[2005]102号)的规定执行。
二00六年五月三十日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通知
(林护发[2003]185号 2003年10月2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适应形势的要求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今年5月份联合召开“严禁违法捕猎和经营野生动物电视电话会议”,对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国家林业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民航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适应形势需要做好严禁违法猎捕和经营陆生野生动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联合通知》林护发[2003]99号),采取果断措施,加强野外资源保护,严格经营利用管理。按照《联合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审核论证并发布了《关于发布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梅花鹿等54种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名单通知》林护发[2003]121号),以强化野外资源保护,促进由猎捕利用野外资源向驯养繁育利用人工资源转变。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强执法监管,有效地强化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但是,必须看到目前在一些地区还存在违法猎捕和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问题,既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也造成潜在的疾病传播隐患。尤其是当前已进入秋季,秋末冬初是野生动物迁徙易遭捕杀和猎食野生动物的高发季节,如果放松警惕,疏于管理,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必将卷土重回。各地必须看到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严禁违法捕猎和经营野生动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其有关部署和最近召开的“全国预防非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与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保持高度警惕,强化有效防范,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一、要进一步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强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和栖息环境破坏等原因,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日趋减少,有相当部分已成为濒危物种,实行抢救性保护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各地要本着抢救性保护的要求进一步分析野生动物资源分布情况,在野生动物重要分布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境走廊带、破碎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原生地,进一步科学规划建立保护区域,实行抢救性保护。对于保护地位重要但不具备建立保护区条件的,应采取建立保护小区或禁猎区的措施,切实加强保护。要依法强化猎捕管理,对规定不能用于经营性利用的物种,必须禁止一切形式的以经营利用为目的的猎捕;对其他物种的以经营利用为目的的猎捕,也要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长远利益出发,依法制定猎捕量限额,并在限额内从严控制猎捕并尽可能做到少捕甚至不捕,凡资源底数不清无法制定猎捕量限额的,一律不得批准经营性猎捕;任何地区都应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在加强栖息地保护和强化猎捕管理的同时,要切实强化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发展工作。要针对珍稀濒危物种,进一步制定专项拯救规划,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加强抢救性繁育,建立和发展人工种群,确保物种免于灭绝,并积极做好放归自然和恢复野外种群工作。
二、要切实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引导、规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是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关系到野生动物资源的扩大与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野外资源保护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卫生安全。各地一定要严格按照《联合通知》和《名单通知》的要求,把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管理摆到重要位置。要加强对野生动物园、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种源基地、驯养繁殖单位的检查,指导、督促其改善驯养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野生动物栏舍、活动场所、排泄物处理设施和人畜安全措施等满足野生动物活动、繁育及卫生防疫等各方面的要求,坚决制止非法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行为。要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加强对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和市场的管理,坚决禁止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物种名单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活体、死体进入市场,要严格核实进入流通领域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来源情况,经核实确属驯养繁殖所获的,方可凭证用于正常的经营利用活动。......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资发[2009]265号
为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切实维护正常的木材流通秩序,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根据《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木材运输管理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当前,我国木材运输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随着全国公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木材检查站的布局急需调整,检查方式急需改革;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主体和运输主体日益多元化,木材运输检查的任务成倍增加,检查力量急需加强,检查装备急需改善;随着林业行政执法的不断强化,木材检查人员编制和经费急需解决,人员素质急需提高。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中发[2003]9号、中发[2008]10号和国发[2005]41号文件精神,把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作为巩固林业各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作为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作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程序,落实管理责任,真正把木材运输管理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立固定检查为主、流动检查为辅的新机制
木材检查站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最后一道防线。各地要在全国木材检查站建设规划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的原则,采取迁址、更名、新建和撤并等方式对现有固定木材检查站布局进行调整,特别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上设立木材检查站;要改革检查方式,实行动态与静态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尽快建立起以固定检查为主、流动检查为辅的木材运输检查新机制,有效消除木材运输检查的盲区,堵塞森林资源流失的漏洞。要利用3-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立起木材检查站布局趋于合理、网络更加严密的木材运输检查体系,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在规范木材流通秩序、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应有的作用。
三、统一木材检查装识,强化木材运输执法监督
统一木材检查装识是加强和规范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增强执法权威,提高执法效果,保障执法人员安全的需要。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批
转国家林业局关于各地区“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41号),关于“大力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格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制度,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要求,加大推进统一木材检查人员服装、统一站房和交通工具颜色、统一站牌和公示牌式样的工作力度,从2010年7月1日起,全国木材检查人员必须统一着装持证上岗;木材检查站交通工具要统一喷印“林政执法”字样;木材检查站站房要统一颜色;站牌和公示牌要统一式样(相关装识统一式样见附件1)。
四、统一木材运输证,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规范化管理
木材运输证是运输木材的法定凭证。为提高木材运输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加强木材运输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从2010年1月1日起,取消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内、出省木材运输证分类,全国实行统一式样的木材运输证(式样见附件2),原省内、出省木材运输证,2010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木材运输证的印制、管理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运输证由我局统一印制。启用全国木材运输管理系统,从根本解决各地木材运输管理系统互不兼融、数据互不共享、统计分析不能及时同步等问题。
五、理顺木材检查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木材检查人员编制和经费
木材检查站是基层林业行政执法单位,其人员编制和经费要纳入地方财政管理。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木材检查管理体制,木材检查站应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不得下放管理权限。要将木材检查站列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地方要将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木材检查人员的编制和经费问题;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各森工企业局要列支专项资金,保证木材检查站的运行经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现有木材检查站进行清理,对于没有固定检查站所、没有专职人员编制、没有财政经费投入,依赖罚没款生存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予以撤销。对在木材运输检查中渎职、失职和违纪违法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其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同时,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木材检查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林业行政执法的效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木材检查队伍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编写规范的培训教材,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以岗位培训为重点,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短期轮训和以会代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政治、法律、业务和作风培训,提高木材运输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意识,提高执法服务水平。我局负责全国一级站站长培训,各省级林业主
管部门负责二级站站长的培训,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检查人员的培训,力争在2015年底前完成对现有木材检查人员的轮训。
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木材检查能力建设
对目前我局下达的一级木材检查站建设补助资金,必须全额落实到位,不得截留挪用。各地还要结合实际需求,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木材运输检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设备,逐步改善木材运输检查工作条件,提高监督检查能力。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木材检查站危旧站房的改造工作,配齐交通工具。对基层木材检查站建设成绩突出的省,国家林业局将在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
附件:1.木材运输检查装识统一式样
2.木材运输证式样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通知
国家林业局文件
林资发„2003‟233号
——————————————————————
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加强生态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目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进展情况与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重视不够、欠帐太多、投入不足、手段落后,以致许多地方长期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的问题,其对林业的决策、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日益凸现。为适应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林业重大历史性转变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务必把二类调查作为当前林业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切实抓紧抓好。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快二类调查步伐
二类调查是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的一种森林资源清查方法。其目的是查清、查实森林资源的本底,掌握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和落实林业生产建设规划计划、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实施
1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等的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各地要充分认识二类调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科学经营、依法管理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措施上保障有力,二类调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应当力争将二类调查纳入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当前,要将其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部署,加快步伐。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明确落实责任,理顺资金渠道,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加快推进二类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凡近十年尚未开展二类调查的地方和单位,必须在2-3年内完成;已经开展过的地方和单位,要对调查成果的质量和适应性进行验证,凡存在质量等问题、不能全面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必须在2年内重新进行调查。
我局对不按期完成二类调查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集团公司,下同)将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类调查工作不仅为林业经营单位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本级政府汇报沟通情况,争取将二类调查纳入到财政预算。二是当预算安排资金不足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用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
弥补。三是我局将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地方开展二类调查工作。
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水平
积极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有力保障。二类调查要利用SPOT5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以切实提高区划和调查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改善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扩充调查内容,特别是要丰富调查成果。在新技术应用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新技术在二类调查中的贡献率。为节约经费,避免重复购置,保护行业利益,我局资源司统一负责组织各地订购SPOT5卫星数据事宜。凡订购SPOT5卫星数据的单位,要及时向资源司提报协助购置计划。
四、强化管理,切实提高和保证二类调查质量
二类调查成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影响重大而又长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质量管理与监督。各省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负责统一组织安排二类调查工作,并明确由符合资质规定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具体任务,相关单位配合完成。同时,要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教育,严格考核,对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地在开展二类调查中,要认真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要规范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要规范和坚持成果审批程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把住二类调查成果审查审批关。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实
行二类调查外业质量验收合格证制度。对验收不合格的,其调查成果不得予以承认和审批。我局各区域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要积极指导、检查监督监测区内各单位开展二类调查工作。
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各地要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依法进行科学经营管理。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及时、准确、翔实地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客观、全面地记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要高度重视,广集资金,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研制开发、分级建设的原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为主要手段,积极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共同推进国家、省、地、县相互依托、相互兼容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各省接通知后要对本省二类调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将开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于2004年2月底之前报送我局。今后,各省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本省开展二类调查的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并于每年12月底前上报我局。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二类调查的单位、经费来源、当年完成的工作量(完成调查的县数、面积及其占全省的比例等)和工作质量,以及主要成果,特别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的统计表附表1-6(统计到县、经营单位)等。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我市贯彻实施种子法情况的检查报告
文章标题:我市贯彻实施种子法情况的检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种子法》执法检查组,于1月4日至3月25日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市农经局、林业局和有关乡镇贯彻实施《种子法》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种子生产基地,走访部分制种户、育种户、种子经营户、种粮大户,并与部分村民进行了座谈。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为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做了大量,使我市种子种苗生产、经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对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育种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用种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开展《种子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民依法治种的意识。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结合“四五”普法、送教下乡、赶大集以及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通过印发宣传单、宣传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种子法》。每年都以会议的形式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及业户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请专家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以提高他们对《种子法》的认知度和执法水平。依法治种、依法兴种和使用者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为依法管理种子种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整顿种子种苗市场秩序。一是落实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主管部门依法审查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对符合要求的依法颁发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对代销的种子种苗经营者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二是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国家及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储藏等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者采取了集中培训、经常管理、督察落实。发挥种子种苗协会作用,有效协调了各种子种苗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的关系。三是整顿种子种苗市场秩序。几年来,共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76起,查处违法违规种子30余万斤,挽回农民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为农民追缴损失70余万元。通过对种子种苗市场整顿治理,打击了生产经营违法者,净化了种子种苗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
3、加强品种选育、引进、示范和推广。近年来,农经局搞区域试验品种达900多个,选出100多个适应我市种植的,并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品种,为我市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林业局先后从省杨树研究所、经济林研究所引进107、108杨树品种和以金华为主的十几个板栗新品种,在我市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杨树速生丰产林已达3万多亩,板栗新品种嫁接面积达23万多亩,成为退耕还林的主栽品种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作为丹东地区唯一获得省级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优质水稻良种生产基地的示范农场,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先后与8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性合作关系,培育的杂交稻“屉优418”获丹东市政府“科技进步奖”;“辽优2006”和“辽优5218”被丹东市政府评为“高新技术产品”,“港源”牌系列稻种已成为省级著名商标。这些优质品种的推广为我市水稻高产稳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问题
几年来,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在贯彻实施《种子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法律观念比较淡薄。由于在学习宣传上还缺乏广度和深度,部分干部、群众对《种子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其基本内容知之不多。主管部门对水稻制种户、林木育苗户及种子种苗经销户的培训缺乏长效机制,普及率不高,未延伸到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还缺乏经常性,其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的还不够透彻。
2、生产经营不够规范。随着种子种苗生产、销售市场的放开,因利润空间大,生产者、经营者数量大幅增加,加之监督管理跟不上,致使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办证程序不规范。有的不具备法定条件就取得了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冒充或侵犯品种权人利益、虚假广告或产品说明误导等现象比较严重,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农民多次上访的问题仍然存在。
3、行政执法力度不够。种子种苗执法管理机构还不健全,执法职能不明确,管理机构与生产经营机构有的还没有完全分开,有的只是在形式上分开了,实际上还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执法,又参与一些经营活动,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必然影响到执法效果。有的相关部门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检查组认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种子法》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还有许多要做。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贯彻实施《种子法》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把贯彻实施《种子法》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对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让广大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及时监督检举违法行为。
2、加强种子种苗管理,进一步规范种子种苗市场秩序。一是健全种子种苗标准体系。应建立和完善种子种苗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评定程序。将企业的种子种苗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二是严格企业市场准入。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者进入市场资质的审查,确保发证质量,严禁越权或不按规定发证,做好种子种苗“两证”的审核和核发,对已发证照的种子种苗企业,按照谁发证照谁负责的原则,发现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应依法撤销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现象。三是严格商品种子种苗管理。生产经营企业对商品种子种苗应严格按照《种子法》有关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质量要求、加工包装、标签标注等规定进行生产和流通。四是加强种子种苗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种子种苗市场监管职责,严格执行有关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认真落实质量标签制度。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种子种苗的行为,杜绝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市政府应加快种子种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进一步调整、确定、细化有关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整合监管资源,做好各部门的职能衔接,既要防止出现执法“空白点”,又要避免交叉、重叠执法。进一步加大对各执法部门的考核力度,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要重视种子种苗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实行公正执法,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执法队伍。
4、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进一步提高种子种苗质量。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种子种苗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加强对种子种苗质量的监督,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应以示范农场为依托,加强对优质高效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我市种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的竞争力,选育出一批符合我市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效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及时向社会公告,引导农民正确引种、用种。要使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单位不仅提供良种,更要成为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千家万户,推进农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系列化生产,成为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
农业、林业部门要以这次种子法执法检查为契机,切实改进和加强执法,加快种子种苗产业发展,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市农业、林业发展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我市贯彻实施种子法情况的检查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市贯彻实施种子法情况的检查报告。i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