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州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冀州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49号)文件精神,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为扎实有效地做好试点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通过实施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二、试点范围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及其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机构公益性质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依据“一村一室”的原则,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未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或邻近的村卫生室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由村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核编定岗全员聘用
按照《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冀机编〔2010〕2号)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作为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人员。
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依据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未聘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3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因素核定。
建立完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市卫生局每半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不合格扣除的政府补助实行统筹管理,统筹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
建立按岗定筹、按工作业绩取筹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每半年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在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范围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由省统一集中招标,以县为单位统一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试点过渡期间暂通过原有渠道采购,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政府支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行零差率销售。
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由财政、卫生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收入和支出,收支差额部分由政府予以足额补助。
(五)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在严格界定乡镇卫生院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绩效考核的同时,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费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
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共同对乡镇卫生院近3年的收支状况进行测算,明确收支范围和补助标准。根据核定的年度收支预算额度,按月预拨资金,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收支监管,市卫生局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会计主体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按本村农业户籍人口每人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对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办法》(办字【2009】139号)执行。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及试点方案制订阶段(2010年5月20日前)
市卫生局负责机构、人员摸底调查,会同人事、编制、劳动、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人员身份、工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及奖惩情况确认,并提出岗位设置意见;市卫生局牵头负责与发改、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等部门共同制定具体试点实施方案。
(二)方案报批、政策宣传阶段(2010年5月31日前)
市卫生局负责本实施方案的报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办法征求意见、完善等工作,市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宣传培训会议,市卫生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政策宣传与学习。
(三)实施阶段(2010年6月1日-2010年9月15日)
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多项工作同步进行:
(1)取消加成,零差率销售。2010年4月30日前,乡镇卫生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市财政局根据上年度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情况预拨部分补偿经费。在全省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制度实施前,暂时维持现有供应配送渠道。
(2)明确职责,核编定岗。2010年5月31日前,市编办、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科学核定编制数量,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确保专业技术岗位的设定符合编制标准要求。
(3)竞争上岗,全员聘用。2010年6月30日前,市卫生局、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据有关规定,明确定岗竞聘的范围对象,统一组织乡镇卫生院实施竞聘上岗。所有上岗人员全员聘用,在竞聘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履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7月20日前,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4)核定收支,保障运转。2010年6月30日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实际聘用等情况,合理乡镇卫生院收入和支出,纳入县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并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
(5)绩效考核,落实补助。2010年8月31日前,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公开透明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筹、按工作业绩取筹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对职工的考核记过与个人收入挂钩。
(6)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010年8月31日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各乡镇完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明确政府支持的村卫生室,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
(四)总结评估工作(2010年9月底前)
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并上报有关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掌握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事关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此项体制改革工作。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政策规定,维护乡镇卫生院稳定,保证工作秩序正常,保证医疗、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不受影响。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做好基层卫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卫生、财政、人事、发改、食药监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部门职责,切实保证此项改革的实施。
(三)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市卫生局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办法,做好人员聘任、绩效考核等具体工作;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严格聘用标准,做好聘用人员的评聘、签证、档案接管工作;市编办要做好乡镇卫生院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市财政局要按有关规定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将乡镇卫生院业务经费和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统发离退休职工全额工资;市监察局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纪律检查,防止发生各类违法违规现象;各乡镇负责本乡镇村卫生室的推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四)落实责任,严格奖惩。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党纪、政纪教育,严格按政策办事。对违规违纪者,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六、附则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010年5月28日
第二篇:8.5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文水县下曲镇中心卫生院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下曲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根据省、市1+10配套文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执行政策,扎实推进我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完成了我院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现将我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一)建立完备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体系。我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改革领导组组长,并成立了领导机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医改领导组不定期召开医改专题会议及全体职工大会共计十余次,安排部署各项医改任务,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等相关精神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新办法。
(二)制定我院严密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是行动的纲领,《方案》制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改的成败,为此,我们在认真学习、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省、市、县医改1+10配套文件精神,立足实际操作,制定下发了下曲镇中心卫生院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曲镇中心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曲镇村卫生所改革实施方案、下曲 镇中心卫生院全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实施办法等。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扎实做好人员竞聘工作。一是做到政策公开。及时将省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10文件传达至每一位职工及村医,同时让他们了解政策,吃透精神,理解、支持并全院全部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公开人员信息。认真核查全院职工人员身份信息并进行公示,采取了我院初审、提交县卫生局复审,分级核实办法,对符合竞聘条件人员信息予以公示,充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人员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三是公开公正开展竞聘上岗。为确保竞聘上岗工作的顺利实施,下曲镇中心卫生院邀请了乡镇领导、村干部、乡镇人大代表和患者代表23人组成公开选拔评审领导小组,通过竞聘演说,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达60分以上人员乡镇卫生院提出初聘意见报卫生局审查,经研究批复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由我院与竞聘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实现全员聘用合同管理。
(四)积极探索下曲镇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建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我镇农村卫生工作实际,为确保既能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下曲镇村卫生室工作人员通过本人自愿申请报名、村委会推荐的形式进行,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按照村卫生室改革方案要求初步审核,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并报县卫生局审核。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管理。
二、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群众普遍得实惠。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从3月26日零时起,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09种药品,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与省招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做法,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体制转型,公益性管理机制建立。下曲镇中心卫生院根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性质由原先的差额事业单位转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积极希望由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常性收支缺口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为盼,使我院正常运行。
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基层医疗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院全部实行了聘用制,院长由县卫生局选拔、任命,并签订了聘任合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所有人员均通过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体制。
四是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我院实行考核机制,即县卫生局对下曲镇中心卫生院考核,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对内部科室人员和村卫生室分类、分岗位考核,不仅考核数量,而且考核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考核结果与工资直 接挂钩,增强了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了改革后出现 “吃大锅饭”的现象
三、试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 一是改革后一度出现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刚刚开始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时,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职工收入锐减,业务与去年相比不达40%,改变了医院自主创收和奖金分配的旧体制,医务人员收入减少,自身利益受到较大触动,医改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偿还难。由于多种原因,过去形成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债务较重,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已无力偿还,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
三是基层广大群众用药习惯改变还有一个过程。307 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209种省增补药品,我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但由于老百姓用药习惯,目录中药品可选择余地小,群众有一定意见。
四是药品配送不及时,价格虚高。对于用量少、价格便宜的药品、急需的药品,不能及时送到,同一产家的同一种药品进价有时要高于其他药店的卖价。
五是村医待遇偏低。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虽然出台了以户籍人口每人补助4元的补助政策,但其补助标准与以前村医的实际收入相差较大,村医支持医改的动力不足。
总体来看,实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现了基层医疗机 构公益性的回归,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得到了群众普遍拥护,基层医务人员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曲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8月3日 5
第三篇:固镇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固镇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医改办吴天宏副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固镇县委、县政府,着重就绩效考核、基本药物配送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做一汇报。
一、绩效考核工作
按照省市绩效考核的要求,我县重点从制定绩效考核的制度入手,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即县卫生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考核,与其相关经费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个人的综合绩效考核,与其工资等待遇挂钩。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达到了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即“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从而建立健全新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绩效考核实施情况
随着基层医改的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水平提高,分配制度改革如何实施成为关键。在县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县医改办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召开院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改参与人员和职工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汇集多方智慧,精心研究政策方案,本着强化绩效考核分配,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 1
业单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预算管理办法》、《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形成了我县分配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我县绩效考核奠定了基础。
2010年,我县按照《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部职工及所辖村卫生室2次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服务任务、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服务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结果直接与县财政部门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经费挂钩。
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了绩效工资,整个过程运作有序、平稳,职工对绩效考核满意度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绩效考核分配、加值班补助等,合理拉开了收入差距。
改革前乡镇卫生院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1585元,改革后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1654元,提高69元,增幅4%。
(二)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消除认识误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由于绩效考核分配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如何保证医改后多数职工待遇不低于医改前,如何做好绩效考核和分配缺乏经验。为使绩效考核有关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县卫生局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开展职工面对面政策宣传,及时答疑,讲透政策精神,消除认识误区。由于宣传到位,职工认识清楚,统一了思想,我县绩效考核工作有序推进,平稳运行。
2.细化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按照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县制定了《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将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核定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细化了评价标准,设定了四项重点指标,即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任务、核定的医疗收入任务。并对四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
3.严格考核组织,创新考核方法。为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考核组,从卫生部门抽取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库,考核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员参加,考核结果上报县医改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并据此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为充分体现优绩优酬,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按照安徽省人社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
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补充意见的通知》(皖人社„2010‟113号)精神,将绩效工资总额进行全浮动。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情况发放其绩效工资;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本单位工作人员(不含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确定每个岗位分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社会效益好的岗位确定较高的分配系数,合理拉开分配系数的档次,打破平均主义;在专业技术岗位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的岗位系数在相应的基础上下浮一半;高、中、初级职称的人员、分院负责人、中层干部、兼职人员各在本岗位系数上加相应的系数;对本单位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另加一定的岗位系数,且每次人员均不固定。
4.加强指导,规范考核分配。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我县出台了《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平稳实施。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绩效考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经院委会集体研究,职代会通过,报县卫生局审核审批,院内公开后实施。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大、贡献突出的岗位倾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的原则。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一体化管理、新农合管理等工作得到巩固和加强;二是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更加规范;三是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四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五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基本药物配送
为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皖政字[2009]122号)文件的要求,我县于2009年12月24日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单位3家,并实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零差率销售。
2010年9月,国家基本药物由省药招办统一招标采购,补充药物由原3家配送企业继续配送,到2010年12月底,我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4%,惠及62万城乡居民,社会反响良好,群众交口称赞。据卫生部门统计,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基本取消了“以药养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改变了医生开“大处方”、开单提成、药物滥用等现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10年1-12月,乡镇卫生院门诊累计447707人次、门诊均次费用36.8元;住院累计5003人次、住院均次费用969元。2009年1-12月,乡镇卫生院门诊累计429346人次、门诊均
次费用43.5元;住院累计18021人次、住院均次费用1246元。门诊病人有所上升,住院病人略有下降,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幅分别为15.4%和2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农民来自药品零差率受益1159万元,得到了城乡居民的广泛拥护。同时,规范了药品的采购渠道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各位领导、同志们,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相比,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化改革成果,努力把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化为惠及群众、构建和谐的具体行动。
谢谢大家!
第四篇:金安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金安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金安区作为全省32个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从2009年11月下旬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统一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下,举全区之力,高度重视,规范操作,认真组织实施,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操作平稳,成效明显,已基本实现了省、市要求目标,现将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安区作为六安市主城区,全区土地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5个街道,299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1个,其中6个区直卫生单位,1个中医神志病院,17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6个)、269个村卫生室、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企业转制1个)、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它医疗卫生机构45个。此次,我区纳入基层医改的范围为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所有村卫生室。改革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在岗人员969人,其中在编人员665人,非编人员304人。改革后,省核定我区编制共计827名,其中:乡镇卫生院编制768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59名。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全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分设综合、人事社保、清产核算、宣传维稳四个工作责任组,确定联络员,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各乡镇(街)、区直有关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同时还建立了区四个班子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督查指导联系点制度,包保到具体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证了改革试点工作的全力推进。
2、深入调研,认真谋划。根据省政府122号“一主、三辅、五配套”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由区卫生局牵头,会同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基本药物和保障制度等进行调研,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区具体实施方案初稿,先后多次通过召开区长办公会、区医改领导小组会、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进行反复研究修订,出台了我区基层医改试点具体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时间任务,使我区具体实施方案更加精细,操作性更强,有力地保证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3、摸清底数,科学设岗。通过摸底调查,改革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969人,总资产1.05亿元,净资产5753万元。按照省核定我区编制数及设岗有关要求,我区共设置827个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697个,占总岗位的84.3%,管理岗位110个、工勤岗位20个,分别占总岗位的13.3%和2.4%,专业技术岗位中设公共卫生岗位218个,占总岗位的26.4%。同时,为确保基层医改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组织开展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考核工作,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由改革前的一正两副和一正三副调整为改革后的一正一副和一正两副,精简了基层医疗机构领导班子职数,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权限。
4、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会,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进行部署动员。各乡镇(街)也先后分别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布置安排。改革期间,我区共印发医改政策宣传资料近2000本,确保基层医务人员人手一本,让他们学习医改政策,吃透精神,同时区卫生局还组织对全区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宣传培训医改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知识,不断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确保医改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阳光操作,公开竞聘。根据我区实际,经区医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采取考核加打分的形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竞岗前,我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龄偏大的在编人员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劝其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尽量多空出编制,让有资质的非编骨干人员竞聘上岗,也有利于今后补充新鲜血液。在严格资格审查、确定竞聘对象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完成了考核测评竞争上岗工作,并分别进行了公示。竞岗后,我区上岗人员数为725人,其中原在编人员527人,非在编198人,上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615人,管理人员91人,工勤人员19人。我区共分流244人,其中在编分流人员138人,分别为提前退休102人、三年过渡安置36人,非在编分流人员106人。为在编分流人员办理了提前退休和三年过渡安置手续,为非在编分流人员落实了经济补偿,办理了养老保险,其中经济补偿资金总额为121.3万元,养老保险费用总额为222.7万元。
6、规范操作,实行零差率。根据省里有关药品招标配送有关要求,由市卫生局为全市2个试点县区统一招标药品配送公司,我区全程参与。通过竞标,共有3家药品配送公司中标,分别为天辰、百信和弘济医药公司。自去年12月25日起,我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前一周实现了网上集中采购和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截止6月底,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网上集中采购药品1048万元,实际配送到位965万元,配送率达92%。为进一步巩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工作,我区4月份分期分批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人员进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执行与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力度,有效确保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我区主动加强与中标的3家药品配送企业沟通联系,要求配送企业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及补充药品有关要求,积极组织配足货源,确保正常药品供应,切实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7、开展考评,落实补助。依据我区制定的绩效考核具体实施办法,于今年元月份结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考评和院长考评时一并开展了绩效考评,考评工作中邀请了区人事、财政、纪委等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全程参与。同时根据省卫生厅绩效考评细则,又制定下发了我区的具体绩效考评细则,并于6月份又再次邀请了区人社、财政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将依据考核结果,落实绩效考核补助。
8、核定收支,集中支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元月份起全部进入区国库集中支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卫生核算分中心作为区国库支付中心分中心,具体负责办理相关业务。2010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收入6608万元,预算支出8758万元,经常性收支差额2150万元。上半年,业务收入2275.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71.3万元,减少17.1%,实际发生支出3663万元,经常性收支差额737.7万元。改革后,我区初步建立了运行补偿机制,人员费用支出、离退休费用由区财政统一保障,经常性业务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基建和设备购置通过项目资金安排。上半年我区共拨付资金1374万元,其中,村卫生室补助经费214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经费1160万元,有效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主要成效
1、人民群众得实惠。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彻底取消了“以药养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改变医生开“大处方”、开单提成、药物滥用等现象,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通过上半年监测数据看,在医疗收费标准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病人就诊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下降。一是门诊病人次均费用由改革前的51.03元降到39.78元,下降了21%;二是住院病人次均费用由改革前的1410.97元降到1163.25元,下降了17%;三是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高达68.7%,提高了7.5%。改革后,通过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前六个月直接让利患者药品费用近1300万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2、卫生事业得保障。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离退休人员工资全部由区财政全额打卡发放,退休人员年工资费用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费用总和还多。改革后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奖励性绩效工资依据考核结果,定期发放。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由省财政按照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补助8000元,村卫生室还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获得一定经费补助,同时村卫生室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收取一定的医疗服务费用,增加了合理收入,让乡村医生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改革后,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卫生事业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3、人员结构得优化。改革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在岗人员969人。改革后,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争上岗人员总数为7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5人、管理人员91人、工勤人员1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为84.8%。改革后,彻底改变了非专业人员占着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老化等不合理现象,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高,所有上岗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机构都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同时对岗位空缺人员,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予以补充,保证新进人员质量,大大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
4、公共卫生服务得强化。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功能定位,由于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取消了药品加成,也彻底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盲目追求医疗业务收入增长的状况,超范围、滥开药、滥手术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医疗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重医轻防现象明显转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并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得到充分发挥。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得规范。改革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结构不够合理、账务处理不够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完全到位。改革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集中支付,区卫生核算分中心对收支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把关,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规范了帐务管理,增加了财务支出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更加规范。
四、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是根本。本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任务重,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此次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操作平稳,得益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分管负责领导具体抓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医改工作,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查、指导医改工作,同时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别联系到具体单位,分片包干,落实责任,确保了改革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2、舆论导向是前提。此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到利益调整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此,我们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学习宣传培训力度,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准确把握和吃透改革的文件精神,争取理解和支持,让他们知晓改革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合理引导预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我区改革各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没有上访等事件发生,确保了卫生系统内部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方案精细是基础。我区在深入学习领会省医改精神的基础上,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了我区实施意见初稿,先后分别多次召开会议加以讨论、修订,使我区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细而又细,确保了具体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加快了我区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4、公平公正是核心。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执行政策面前人人一律平等。此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牵涉到利益调整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设岗,因事设岗,严把资格准入关,一视同仁,阳光操作,在考核测评中,严格按照制定的竞岗实施办法执行,区纪委、人事等相关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真正做到了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确保了各项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实施。
5、部门协调是关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综合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为此,成立了由区发改、卫生、人事等十几个部门为成员的全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明确职责,各相关部门在区医改领导组的领导下,从改革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履行职责,相互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确保了改革顺利推进。
五、存在的问题
1、财政负担重。据测算,改革后我区财政每年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补助经费大约2500万元,压力较大。
2、药品目录有限。根据省药品集中采购有关规定,部分常用药品、习惯用药不在目录范围内,同时药品配送不及时,给病人用药带来不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3、村卫生室运转困难。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我区村卫生室平均每月药品收益净损失达150万元,按照现有补助标准每月只有35万元,加上每月医疗业务收入仅60万元,村医月平均工资收入约900元,下降了近700元,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造成不合理转诊和私自行医现象。
4、乡院村室债务消化难。据测算,近年来我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设备总负债4000多万元,债务负担重,自身偿还能力有限,债务消化难度大。
5、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改革后,我区绩效工资具体实施办法已报批,绩效工资标准为我区公务员阳光工资标准(人均13400元)一致,绩效工资标准较低。同时在绩效工资暂未兑现前,在职人员工资全部按原档案工资发放,现在职职工人均月平均工资收入1785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700元,极大影响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提高认识。我们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既定的政策要求,不断巩固医改成果,狠抓各项工作的提升和完善,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改革预期目标。
2、探索建立村医养老退出机制。在不断完善村卫生室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村医养老退出机制,我区已经在翁墩乡开展试点,即对达到退休年龄村医(男60周岁、女55周岁)由乡院村室统筹,每月给予360元的补助,退出村卫生室,待试点成熟后将在全区推广,同时建议出台村医养老保障政策,对达到退休年龄村医办理养老保险或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真正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另外,积极向上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即在由原1200人补助8000元提高到1200人补助12000元标准,充分调动村医积极性。
3、完善绩效考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评方案,在区绩效工资具体实施方案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出核定收支结余部分的50%用于奖励医务人员,同时切实加强绩效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4、进一步巩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积极主动加强与我区中标药品配送公司沟通,备足货源,及时配送。积极向上争取,在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常用药品品规和品种,并与新农合基本药品目录尽快对接,方便群众用药。
5、增收节支,消化债务。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合理收入,减少合理支出,同时向上争取,进一步建立健全明确的财政补偿机制,加大投入,特别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妥善化解债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总之,我区将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医改配套措施,巩固医改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也努力为全市、全省提供我们采取的方法、步骤,促进医改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五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隰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工 作 总 结
我县地处临汾市西北部,辖3镇5乡97个行政村,是全省3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个,卫生服务站5个,村卫生室97个。
自全省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县严格按照省委、市委文件精神,把推进医改作为一项重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责任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严把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扎实稳妥推进改革。4月1日,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8月,完成了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公开选聘和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全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现将我县基层医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保障,奠定基础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及时成立了以政府县长李强为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组,并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明确专人负责,为医改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医改领导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党政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分工协作、村卫生室的库存药品进行了盘点,逐一将品名、数量、规格和进价等登记、造册。全县共有库存药品近200万元(乡村两级),并在3月30日各乡(镇)卫生院同市卫生局确定的基本药物配送单位山西欣予药业有限公司签定了供货合同。
二是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购销行为。从4月1日起8个乡镇卫生院,5个卫生服务站,97个村卫生室全部按规定配送基本药物,开始配送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及209种省补充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为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规范实施,我局多次对各基层单位进行了督查,使存在的部分村卫生所无处方、记录不全等到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七个月来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情况平稳,全县共购进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累计117.95万元。截止10月底,基本药物补偿资金省级市级到位25.86万元,县级到位11万元。我县药品价格总体下降,患者医药费用总体降低。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严格资格审查。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情况进行专项调查。6月20日完成人员信息初核。7月25日前,县卫生局、人社局、编办又逐院逐人开展信息复核,将核查结果进行公示,并逐项登记造册,记录备案。二是认真核定编制,合理设置岗位。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实有人员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和反复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特点和服务人口等实际,对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逐院核定。在核定过程中,严格执行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控制,并根据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医疗服务需求统筹调剂。全县共核定编制(岗位)130个。三是坚持阳光操作,严格竞聘上岗。重点是严把“院长公开选聘关”和“工作人员竞聘关”。
标准。二是明确考核主体和程序。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四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补助经费发放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考核合格的,政府补助经费足额发放;不合格的,按照比例核减。对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全县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通报表彰,并结合绩效考核后的资金节余情况视情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得分位列全县最后一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连续3次考核均位列全县最后一名的,免去单位负责人职务。为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明确规定,允许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数量取得的超额收入部分,用于单位自身发展、增加职工福利和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
(五)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建立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根据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实际,按照“进得来、留得住、能运转、保稳定”的工作方针,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细则,科学稳妥推进。一是完善村卫生室硬件设施。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全县85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要求。二是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量。为确保既能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又能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按照所属行政村每千人农业户籍人口聘用1-2名的比例配备,乡镇卫生院据此确定工作人员数,报县卫生局审核。三是
革任务进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新型人事制度,人员结构更加合理。通过改革,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打破了身份界限,全部实行聘用制,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46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40%以上,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二是科学建立分配制度,人员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在职基层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比改革前提高了400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医药费用明显降低,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实惠。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门诊人次上涨较快,群众医疗费用有所下降,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列为经费补助和绩效考核重点,充分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负担较重。由于历史上财政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数采取负债的方式进行建设和发展,造成债务负担较重。实行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得到
3、建立医改工作协调机制,保证医改统筹资金及时到位。
4、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