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

时间:2019-05-13 16:2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

第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

发布日期:2011-08-30 来源:政策支持浏览次数:18

1中国电动汽车网讯:

为加快启动和积极推进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2011年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组织召开了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座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司有关同志,中国汽研中心、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有关人员以及来自江淮汽车、比亚迪、北汽福田、国轩高科等汽车及电池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汽研中心标准所关于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工作方案和标准综合体规划的介绍,就电动汽车标准体系、首批急需制修订标准项目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并对下一阶段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电动汽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探索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的首个试点领域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将会同科技司、电子司等有关司局,积极听取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体系规划,抓紧开展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第二篇:华阳司法所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

华阳司法所积极推动基层司法

信息化应用工作

华阳司法所在基层司法信息化应用中,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工作来引领和记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信息化工作中不断强化和拓展司法行政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用好“电子眼”。信息化应用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时的“电子眼”。它反映迅速、更新及时、记录真实、查阅方便,一目了然。华阳司法所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就充分利用好“电子眼”的作用,特别在系统各模块工作业务的使用中,勤于记录、更新及时,确保信息资料录入快、精、准,有效地节约了工作成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把好“源头关”。实事求是是信息化应用的灵魂。华阳司法所在基层司法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工作一线,以事实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勤于走访,善于捕捉,贴近群众,把握细微。真正做到了让事实说话,用信息化工作记录和引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三、抓好“时间限”。更新及时是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关键所在。华阳司法所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第一时间反映第一要务”为基准。司法所干警在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及力完善各类档案资料,用信息化应用工作及时反映各类业务开展情况。

四、做好“贤内助”。信息化应用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展示和交流的有效平台。在实际操作中,华阳司法所充分利用这一宣传阵地,通过信息化应用这一平台在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管理和执法水平同时,不断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公信力、影响力,真正发挥信息化应用工作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贤内助”的作用。

第三篇:萤石行业准入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题

萤石行业准入标准

一、总 则

(一)萤石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萤石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粘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国办发[2010]1号)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特制定本准入标准。

(二)本准入标准中的萤石系指萤石采选产品。

二、生产布局条件

(三)萤石矿开采、选矿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和产业规划,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萤石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要求。

(四)严格限制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限采区新设开采矿山。1

禁止在禁采区内新设开采矿山,已建矿山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学校与托幼机构、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电子等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干线两侧一定范围,不得新建萤石生产加工企业。

三、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

(五)新建萤石矿山开采规模应与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并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矿山开采设计应根据资源状况、赋存条件以及开发利用方案等选择安全、高效、适用的采矿方法和装备。

(六)萤石选矿单条生产线日处理矿石能力应≥100吨(每年按300天计算)。矿山开采规模在3万吨/年以上的企业,要求有相应配套的选厂。

(七)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选矿厂,必须具备相匹配的自备矿山、尾矿库、污水(物)处理设施,不得新建“三无” 萤石浮选厂。

四、资源综合利用

(八)萤石采选企业地下开采回采率应达到75%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应达到90%以上。选矿回收率应达到80%以上(伴生矿、尾矿利用除外)。并应贫富兼采,禁止采厚弃薄、采富弃贫。企业应制定尾矿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

萤石原矿经选别冶金级块矿后,剩余原矿须送浮选厂浮选,提高资源利用率。

(九)鼓励对低品位萤石矿进行选矿加工提纯,分级选别、分级使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十)鼓励对矿物品位大于10%的萤石尾矿进行浮选回收。

(十一)充分利用现有矿山的资源,鼓励矿山结合生产依法开展深部地质找矿。

(十二)鼓励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萤石采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集约开采、综合利用相对集中的小矿山(点)。

五、主要产品质量

(十三)萤石产品质量应满足《萤石》(YB/T5217—2005)标准要求。

六、环境保护

(十四)采选生产过程中应实施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污染 3

物排放要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的有关要求和有关地方标准的规定。

(十五)企业必须按照环保、水土保持和耕地保护等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规定,履行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义务。

七、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十六)萤石采选生产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生产活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生产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和竣工验收。

(十七)萤石采选生产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具备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条件。完善职业危害防治设施,按照标准配备个

人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八)矿产开采企业应设置地质测量机构,配备地质、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矿山资源储量的动态监测。大中型矿山应配备3-5人,小型矿山2-3人;确无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应以合同(协议)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负责矿山地质测量工作。

(十九)矿山开采企业必须配备具有矿山开发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大中型矿山2-3人,小型矿山1-2人。

(二十)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并为从业人员缴足相关保险费用。此外,企业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做到合法经营。

八、监督与管理

(二十一)重点萤石资源地区应制订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未列入规划和未开展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不得受理审批。

新建和改扩建萤石采选项目应当符合本准入标准;对不符合

准入标准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核准;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和授信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消防、卫生、工商、质检、安监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二十二)现有萤石生产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资源整合限期达到本准入标准。2011年7月1日以后仍达不到本准入标准要求的,应停产整顿,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恢复生产。

(二十三)萤石生产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生产和销售台帐,自觉接受和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报送报表。不符合准入标准的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和销售萤石产品;用户也不得购买其生产的相关产品。

(二十四)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执法部门负责对当地生产经营企业执行本准入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本准入标准的生产企业,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分别取消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工信、国土资源、环保、安全等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依据各自职能负责对当地萤石生产企业执行准入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十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萤石采选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

(二十六)国土资源部定期公告符合本准入标准的萤石开采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公告符合本准入标准的萤石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二十七)行业协会组织要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准入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国内外萤石市场的分析研究;促进采选生产工艺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广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新技术;建立符合准入标准企业的评价体系,科学公正提出评价意见。

九、附 则

(二十八)本准入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所有类型的萤石采选生产企业。

(二十九)本准入标准中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法律法规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三十)本准入标准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篇:工业和信息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

第二条 评审范围

(一)部社科、经济、会计、图书、档案、新闻、出版、工程等8个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信息与通信工程、无线电管理与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建设、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计量、科技管理、情报工程、工程技术咨询及中介技术服务等11个专业分评委会,面向部直属各事业单位、部属各高校开展相应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并承担其他单位委托评审的有关工作。

(二)社科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开展研究员、副研究员评审工作;出版、档案、图书、新闻等4个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开展相应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经济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开展高级经济师评审工作;会计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开展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开展信息与通信工程等11个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评审工作。其他不具备评审条件的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委托其他具有评审权的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评委会进行。

第三条 组织机构

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由人事教育司组织实施,委托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负责部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材料审核、证书管理、业务咨询、日常服务等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适当收取评审费用;委托有关单位负责部相应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或分评委会)的日常管理与服务、评审会筹备、评审组组织、评审会议记录、评审材料报送等工作。委托工作由人事教育司发文予以明确。

第四条 组织评审

(一)报送推荐材料

每年组织1次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当年5月1日—6月30日为报送推荐材料时间,具体安排以人事教育司通知为准。各单位人事部门按照部职称工作管理办法、各系列高级职称申报具体条件(见附件一),组织开展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工作,并及时将以下材料交送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1.加盖本单位印章的推荐函1份。其他单位委托评审需提供书面委托函1份;

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参评人员汇总表》(见附件二)1份;

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员登记表》(见附件三)1份;

4.按《申报材料目录》(见附件四)整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1套。

(二)审核推荐材料

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于当年7月30日前完成相关推荐材料的审核工作,并将审核通过的材料送相应评委会(或分评委会)委托单位。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应及时告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推荐材料不完整、填写不清楚的,应及时通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予以补充。

(三)召开评审会

各评委会(或分评委会)委托单位负责制定评审工作计划、组织初评工作、召集评审会,并承担评审会议记录、评审档案资料归档、评审材料上报以及其他服务工作。各评委会按评审工作计划,于当年10月30日前完成评审工作。

1.初评工作

各评委会(或分评委会)委托单位根据当年申报人员情况,按专业组建若干评审组。每个评审组由7名以上(单数)的评委会委员和评委会以外的专家组成。初评工作由评审组组长主持,主要内容包括破格晋升人员答辩、民主评议申报人员、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形成评审组书面推荐意见,并说明破格晋升和未推荐人员的理由。向评委会推荐的申报人员,必须获得评审组到会人数1/2以上(不含1/2)的同意票数。各评审组要及时填写被推荐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见附件五)“专家评议组或同行专家意见”,由评审组组长签字。

2.评委会评审工作

社科等7个非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的委托单位,要召集本评委会2/3以上(不含2/3)的委员

出席评审会。评审会由主任主持,主任因特殊情况不能主持的,由副主任主持。评审会先由评审组介绍初评情况,再由评委会进行充分酝酿,最后采取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对评审通过的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评审组织意见”,由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后,报人事教育司。

工程系列各分评委会的委托单位要召集本分评委会不少于17名的委员出席评审会。评审会由常任主任主持,常任主任因特殊情况不能主持的,由常任副主任主持。评审会先由评审组介绍初评情况,再由评委会进行充分酝酿,最后采取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分评委会评审工作结束后,由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召集11个分评委会常任主任等人员,审核各分评委会评审工作程序,认可评审结果。对评审通过的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评审组织意见”,由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字,报人事教育司。

(四)公示评审结果

人事教育司组织相关单位人事部门,将已通过评审人员的有关材料在本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

(五)确认评审结果

公示结束后30天内,对无异议的评审结果,人事教育司将发文予以确认。各单位人事部门要根据确认文件及时领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办理评审材料归档等手续。对个别评审不准确,群众反映意见较大的评审结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复议。

第五条 其他有关事项

(一)申报人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拟召开评审会的时间。

(二)各单位人事部门要认真审查申报人员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三)申报材料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申报材料目录》整理装袋,并在材料袋上粘贴统一格式的《申报材料目录》。

(四)各单位人事部门要负责组织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见附件六)。

(五)申报人员要提交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完成的2篇代表论文、著作或技术报告。

1.代表论文至少有1篇在国家科技期刊或省部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申报人员是其中1篇代表论文、著作的第一作者,是另一篇的前两名作者之一。

2.代表著作包括著作、译作、公开出版的教材或技术手册等。著作的字数应在5万字以上;译作的字数应在10万字以上;教材或技术手册的主要章节由申报人直接参与编写,字数应在5万字以上。

3.代表技术报告应是申报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项目的技术报告,并项目已通过鉴定。

4.代表论文、著作或技术报告标题要同时填写在《申报材料目录》第6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任现职后主要论著”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栏内,并排列顺序相同。

5.申报人员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代表论文的原件、发表刊物封面和目录复印件及《同行专家推荐意见表》(见附件七),翻译论文还应附外文论文原件;代表著作的原件、著作封面和目录复印件及《同行专家推荐意见表》,翻译著作还应附外文著作原件;代表技术报告的原件、项目通过鉴定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技术报告存档档案号及《同行专家推荐意见表》。其他非代表论文只提交发表刊物封面、目录及论文首页复印件。其他非代表著作只提交著作封面和目录复印件。

(六)申报人员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期间,获得的国家级(或相当于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或相当于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家一级学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方面奖项,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有关情况,要同时填写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表》“获奖情况”栏、《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栏内,并排列顺序相同。其他获奖情况可填写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栏内。以上获奖情况应提交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七)申报评审考评结合的高级职称,还要提交本人通过相关考试的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八)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人员须参加有关评审组的公开答辩。

(九)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召开评审会。个人私自向评委会递交未经审核的申报材料,评审结果无效。

(十)除考评结合外,全国已统一组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各系列、各专业高级职称,不再进行评审工作。

(十一)相关表格可到部网站人教司子站http://rsjys.miit.gov.cn人才工作栏内,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职称评审栏内下载。

(十二)部属各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开展。

(十三)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各省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的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工作,由各省通信管理局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进行。

(十四)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其他未尽事宜,按《工业和信息化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六条 本实施细则从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五篇: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

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

为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并于日前正式印发。

“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规划工作涉及领域广、覆盖范围大,任务艰巨,难度也很大,需要各地区、各单位、各司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合作,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各个阶段的任务。

附件: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各项规划,对于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发展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或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十二五”规划是实行大部制改革后第一次系统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一)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是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工业化整体已进入到中期阶段,但工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大而不强。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国内外环境出现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全方位调整的新阶段,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加强整体谋划,理清发展思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把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新路。

(二)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是积极适应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将要经历一个缓慢而又曲折的过程,也将深刻改变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为了尽快走出危机,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抢占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面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坚持全球视野,加强战略思维,深入研究国际产业规划的动向及特点,剖析其战略意图,立足我国实际,制定相应战略和规划,塑造我国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是切实履行好职能、健全行业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实行大部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认真履行国务院赋予的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和约束功能,是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体系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基本动力,从调整要

素投入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入手,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显著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重大关系。

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将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起来考虑,把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环境保护和惠及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立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又要着眼长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在“后危机”时代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体现开拓创新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树立战略眼光,更新规划理念,创新规划思路,明确规划主题,突出规划主线,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产业升级、两化融合、军民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体现注重实效的要求。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控制规划数量,做精行业规划,突出专题性、特定领域的规划,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减少空泛的、可操作性差的规划,努力做到目标科学、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措施可行。

体现民主决策的要求。规划编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建立有效的规划社会参与制度,广泛听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规范化的论证、衔接、公布和评估制度,增加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三、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规划思路的形成,是规划编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要高度重视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针对当前工业和通信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抓紧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理清规划思路,为开展“十二五”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规划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重大问题研究可通过公开招标、直接委托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建立健全规划体系。规划体系是指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由此形成科学合理、层次分明、互为补充、有机衔接的一系列规划组合。按照“履行职能,科学合理,突出重点,有机融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含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及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主要提出总体目标、思路、方向、任务和重大生产力布局意见,是指导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是以特定领域或行政区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各地可结合实际,力争使更多的专项规划纳入本级政府重点专项规划。

(三)精心组织规划编制。要组织高效、精干、专业的规划编制队伍,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可采用书面调研、实地调研、召开专家和企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要着重建立两个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通过互联网、报纸期刊、电话等多种形式征集社会各界和市场主体对规划文件的意见;二是实行编制规划的专家论证制度,加强规划评估论证工作,除本部门、本系统的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吸收相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评估论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鼓励采用路线图、规划带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等方式,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表现形式。

(四)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各级各类规划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进行有效衔接协调。要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及区域规划要依据总体规划,在指导思想、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等方面与总体规划实现有机对接,各层次规划之间不得存在相互矛盾。规划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优势支柱产业

发展,重要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和重大政策等。下一级主管部门编制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应与上一级主管部门编制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进行必要衔接。

(五)积极探索规划实施机制。在继续发挥规划的指导性功能的同时,增强规划在区域空间结构、重大生产力布局、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约束性功能。要进一步将发展规划与国家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法律法规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政策和调控的合力。要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要充分依托执行规划的“主体”,对于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强引导。对于部分规划,可制定配套性文件或法规,对规划实施进一步延伸和细化。

(六)建立规划的后评估和调整机制。规划编制部门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评估工作可以由编制部门自行承担,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要形成报告,作为修订规划的重要依据。如果规划对象未来实际情况与规划预测存在较大差异,应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按照相关工作程序进行报批和发布。

四、工作进度安排

规划编制过程要严格遵循工作程序,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前期研究阶段(2010年3月份以前)

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重大前期研究课题;起草形成“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必要的专项工作保障经费。

(二)编制起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

研究制定“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编制计划;继续深化重大专题研究,做好规划编制的有关调研工作,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集中力量编写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各专项规划(草案)。

(三)论证衔接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3月)

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完成规划衔接,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各专项规划(草案),形成规划(草案)送审稿。

(四)审批发布阶段(2011年4月-2011年下半年)

《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完成论证和衔接,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按规定程序报部或国务院审定后,分批组织发布。

(五)实施评估阶段(2011年-2015年)。

提出分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努力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中期评估。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根据需要,成立若干规划编制小组,承担规划研究、起草和必要的衔接工作。要从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也是落实职责、履行职能、锻炼队伍、加强行业管理过程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十二五”规划工作。

(二)重视队伍建设,保障工作条件。在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建过程中要重视和保留一批长期从事规划研究和编制、熟悉行业情况的规划工作专门人才。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要加强规划工作人员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加强调查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原则,商同级财政部门予以落实。

下载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标准综合体规划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