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试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高职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把握时代脉搏,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培育
世界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人们思想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想潮流意识形态激荡碰撞,多元价值观相互交融,个人意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使得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高职学生难以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几乎占高等学校总数的一半,高职毕业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其价值观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势在必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爱国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实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也兼顾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只有深刻领悟和正确把握这三方面的内容,才能真正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才能形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精神纽带,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社会的构建。
二、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但对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一个社会和国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错误的价值观带来的则是相反的效应。高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其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的心里意识也还不够成熟和稳定,易受外界信息干扰,也具有易变性,而且他们辨别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确和错误的能力还不是特别强,他们也还做不到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他们有可能会接受错误的信息,而成为对社会和国家都有害的人。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高职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善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2.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功利心、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越来越强,也给高职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些高职生功利意识严重,扭曲了价值取向,重物质而轻感情,重视索取而轻视付出,重视个人利益而忽略并轻视集体主义。也有不少高职生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严重缺乏爱心以及社会责任感,也没有社会道德。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都是没有进步的,也是最大的伤害。可见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而且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可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诚实、文明、友善的精神,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对社会和国家都有用的人。
3.高职生作为受教育者,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必然要求。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提出了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中,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培养他们成为爱国爱
社会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一名合格公民,才能做到促进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三、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作为重要阵地之一的高职院校,要勇担重任。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更要勇于承担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职艺术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明确要求任课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品德修养,在追求教学创新的同时,还要讲究品德、道德的树立,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把学生培育和感化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2.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在高职院校中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其学生主要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帮助高职艺术生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思想政治的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符合时代、社会和国家精神的价值观体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辅导员要加强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同学都起着鼓舞的作用,也有利于每位同学健康成长。一个班级能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对学生会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影响。辅导员在建设班风时要以建设优良的班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并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活动,建设和培育良好的班风文明风尚,让学生接受先进的文化,并得到文明风尚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4.辅导员要多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或活动
辅导员岗位职责明确要求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另外高职艺术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比较薄弱,因此辅导员要多开展与之相关的主题班会和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三观,并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服务于社会。
5.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辅导员要引导高职艺术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引导其积极参加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活动。辅导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6.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没有目标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职业目标对于高职生来说十分重要,因此高职艺术生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目标,并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辅导员在帮助高职艺术生追求自己艺术的同时,要细心地引导学生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确选择适合各自的发展方向,毕业后是从事教学活动呢,还是开设辅导班,又或继续深造最求艺术家的道路。不管是什么目标,作为辅导员都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使其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发挥最大的能力为本职位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文件)
[2]刁桂芸,《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光明日报,2001,(6-20)
[3]彭仲生.《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6,(9)
[4]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5]张佩珍,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6]赵存生,教育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讨会发言摘登[N],光明日报,2006-3-29
[7]张连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7.7
第二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柏家文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体系,其内涵丰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负面的影响给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要切合当今时代特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培育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直接产生了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刚结束不久的中共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的“先行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
所谓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作了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其本质是一致的。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和系统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民族国家、社会动力、社会心理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科学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1 值体系的社会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基础。它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都能落到实处,这样指导思想就有了现实的指向,动力就有了具体的实施目标,规范就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想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树立,提供了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构建和实现,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倡导和发扬,打下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
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逐渐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是同国内反动势力作斗争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负面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失衡、信仰危机、政治腐败等。一些反动势力和分裂分子便会利用这些问题大做文章,鼓动相对单纯的青年学生,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甚至分裂祖国的活动。近年来,这些反动活动并不少见,如法轮功由“地面”转入“地下”,“疆独”分子破坏,“3.14”拉萨**等等,均有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介入。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现阶段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的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也对广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等,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再次是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普遍价值观、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东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了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 2 一个强大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强势发展令它们嫉妒和不安,千方百计予以阻断。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从来都是它们策略,它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和腐化那些是非辩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使其迷失自我。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首先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其基本环节。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其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校党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是这个队伍的主体。在任何时候都要加强他们思想道德修养,使之始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提高教师素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化学生
教师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教师不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是“才”,政治素质是“德”,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思想品德。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教师如果有才而无德,其教育行为可能会偏离正轨,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其“才”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教师有德而无才,则无法有效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就必然会误人子弟,那么,教师的“德”也就会无从体现。因此,教师加强和提高自身“德”方面的修养,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和合格的教育者,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把学生培育和感化成德才兼备的人才。
3.树立优秀大学生典型,通过学生感化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动机和需要所驱动。树立典型,塑造榜样就是为了提供行为参照,确立行为目标。学习者有了目标参照,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的行为一致。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他们的精神比较容易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因为榜样大学生具有的人生经历与广大学生基本相似,其形象直观贴近,其优点、先进性易于为大学生们所认可,易于产生效仿效应。因此,对校园中在思想品德方面涌现的优秀大学生典型要及时大力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主导地位的风尚,使大学生们的行为有可仿效的行为作参照,从而见贤思齐。
4.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可以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如主题讲座、报告会或研讨会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配以主题鲜明标语或标识。利用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站等宣传媒体,把握舆论导向,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以传播渠道。总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斥校园文化,使之在校园中无处不在。
5.利用基层党团组织、社团进行教育
首先发挥党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利用党建带团建。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和政治理论修养。可以把党支部建在年级或班上,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使其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坚强堡垒。
其次,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或班级等组织形式,开展教育。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都是大学生群众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主要组织载体。利用其团结学生、组织学生、的职能,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6.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
网络是当今时代最为快速、便捷的重要信息传媒,要通过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教育的合力。
7.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配合。如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要鼓励大学生免费参观,以净化其心灵。
8.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政治理论,贵在践行。要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是重要环节。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机制,增强学习效果。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锻炼成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2]刁桂芸.《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光明日报,2001,(6-20).[3]彭仲生.《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6,(9).4
作者简介:柏家文(1975-),男,安徽枞阳人,铜陵学院外语系讲师。
课题项目:铜陵学院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课题,项目编号:2008tlxysqd17。
第三篇:论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在于使他们本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主要是让他们辐射于全社会,从根本上引领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能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于学习生活。对我们国家的和谐社会构建起到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自我价值?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冲击的需要。
由上述可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一代生力军,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
(三)大学生如何培育与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三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四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五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六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善于发掘大学生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必将一马当先!
参考文献:
[1]李美旭.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2]王海柳.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
第四篇:中高职学生素质的培育
中高职学生素质的培育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计算机系学管主任
赵玉国
关键词
中高职学生 素质 培育
摘 要近几年,计算机系学生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学生违纪事件较多,教育效果较差,班主任工作顾此失彼、焦头烂额;痛苦中反思,计算机系班主任改变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在中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注入培育的因素,班主任营造适宜的条件,引导培育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愿与大家共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计算机系的学生,入校前多数沉迷于网络,虚拟的网络世界在幼稚的心里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入校后,他们将虚拟的网络游戏规则、情感、行为移植于校园生活,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对劲,学生间产生磨擦时没几句话就会动起手脚来。对老师劝告、教育权当耳旁风,个别学生还有抵触情绪。违纪后,认识不到自己已经犯了错误,还找理由推脱责任,听不进规劝,不接受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或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果。
2009年,计算机系共有20个班707名学生,月月发生学生违纪事件,一件未平又起一件;校外喝酒回校打架、教室内口角打群架、上学不交学费、开学后学生离家不返校滞留校外或是跳墙逃学上网数日不归校等;发生较大违纪事件9起,留察、劝退或勒令退学25人。9名班主任,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6名班主任是首次带班,共带15个班510名学生。班主任顾此失彼、焦头烂额,发脾气、高嗓门,焦急、抱怨,面对蛮横不讲理的学生家长欲哭无泪,在每周的学管工作例会上,班主任自责、检讨、祈祷与保证。
2009年底,学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育人职能,关注班主任成长”的理念,在寒冷中感到丝丝暖风吹来,疲惫的身心渐渐复苏。2010年初,学校进一步推出“班主任五个一工程”,即读一本专著、写一篇读书心得、组织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治班方略、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在忧郁中清醒了许多,自信心得到修复,感到工作有了方向。计算机系中高职学生素质差、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低的现状要改变,必须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入手;面对我们的学生,班主会必须学会要象科学家培育新的品种一样,去思考去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培育”的理念。
一、培育的理念
培育,就是像科学家培育新的品种一样,班主任必须营造出适宜的条件,引导培育学生的行为与情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规范高尚,健康成长。
培育与教育有较大的区别。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施加影响的效果与学生接受教育的愿望与需求相关。学生本身需要并愿意接受教育时,教育的效果才明显;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较低或不愿意接受教育或有对立情绪时,班主任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效果甚微,较难实施教育,此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培育。
培育是营造出适宜学生成长的外面条件后,引导培育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引导培育的效果与营造的外部条件是否适宜相关。开展培育工作时,班主任要坚信:既然是种子,肯定有生命;只要善于精耕细作,营造出好的生长环境,干瘪的种子也能发芽、成长。
不同的学生需要的外部条件是不同的,班主任要以奉献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热忱的态度、执着的追求去思考这个问题,营造出适宜不同学生生长的环境。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培育中懂得了珍惜与关爱,茁长成长;素质差的学生在培育中惭惭接爱了教育,健康成长。
素质培育,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学会用新的思维、新的工作方式去工作,去处理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尝试,是一种挑战。
二、培育方法----大力宣传“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是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用富于情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张贴在班务栏处,要求班主任宣传讲解,融入到学生心里、化为行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该如何做呢?按时起床,不贪睡,文明叫醒舍友,这是对宿舍成员的基本要求;穿好校服,迅速进入操场指定位置,体验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与美感,这是集体活动,个人应踊跃参加,成为集体的一员;整理内务,被褥叠放整齐,地面干净,告诉了大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注重营养,吃好早餐,三餐搭配合理,不浪费粮食,体现了健康的身体是自己管理出来的,不是由远在他乡的父母督促到的……学生走进教室时,驻足看了几眼,时间长了,会融入到心里。
三、培育方法---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班主任分析班内动态、找出急需解决的或重要的问题后,确定主题班会题目;班主任收集筛选资料,组织内容、合理安排,制作出课件初稿;计算机系全体班主任观看课件初稿,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周二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班主任在本班教室召开主题班会,全体班主任参加。主题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再次集中,对本次主题班会作出评价。
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效果明显,表现在(1)班主任高度重视,有利于班主任主动学习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修养;(2)有利于班主任深入班级发现问题,找出对策解决问题,保持班级健康发展;(3)计算机系全体班主任参加主题班会观摩活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4)计算机系全体班主任参加的主题班会形成了强大的态势,对学生心里产生有力的冲击。
四、培育方法---赞美高素质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的工作过程是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的机会。这个机会难得,学生干部是少数,需要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还是个好机会,有班主任扶持、学生支持、责任又轻,即使做错了,也有班主任作后盾;是个富有的岗位,从学生时代开始存储人生财富。学生干部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应该认识到拥有学生干部的身份是人生迈向成功重要的一步。
学生干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应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者,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动态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计算机系学生素质培育工作中,学生干部的素质与修养具有决定性作用。
计算机系对学生干部培养目标是:树立为全体同学服务的意识,具有奉献精神、领导能力,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培育方法---成立女生工作部,培育魅力女生
漂亮女生值得羡慕,但心灵美的女生才更具魅力。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爱、乐于助人,即使外貌上有点小小的“瑕疵”,也挡不住成为受欢迎的魅力女生。
服饰打扮要以本色为主,不追求服饰上的张扬,校服能使个性与魅力融入这个年龄段独有的青春与朝气中。
举止大方、做事洒脱,困难面前不退缩,有野草般的韧劲和明确的追求,形成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丽与青春是女生短暂的资本,不能改变命运,知识与智慧才是女生的终生财富。
六、培育方法---重点学生专题座谈
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召开重点学生专题座谈。
重点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影响计算机系整体的平稳与安全,做好重点学生帮、扶工作尤为重要,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重点学生的进步能极大带动刺激其它学生的健康成长,赶羊打尾羊就是这个道理。
七、培育方法---活动融入素质培育
活动是一个机会,不论活动大小、级别高低、样式繁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又是有限的资源,让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充分享用这些资源,尤其校级资源,对计算机系学生进行素质。明白了这个道理,活动就不是负担,是素质培育的最好方式。
劳动,就是一种最好的活动。如校长或那个部门要搬办公室时,珍惜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帮忙清扫屋子、抬柜子沙发,劳动过程中有校长亲自指挥,学生眼活手快,学会了大件物品该如何出门,易碎的该如何搬,时不时得到赞许,学生享用了校长的教育资源,体验了劳动的快乐。清洁校园的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意识强,学校园工教了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等。
对于学校大型的才艺性活动,学生担心成绩不理想面子会不好看,往往表现为退却;这时,鼓励学生走向竞技场,只要参加就行、就是好样的,名次不重要。
校级活动时,采用个人报名与系推荐选送的方式。在教室时常大声喧哗、爱出风头的学生参加校辩论赛,文静、腼腆的学生参加校诗歌朗诵赛,洒脱爱动的帅哥加入校国旗护卫队,有纪律处分的学生多做现场观众等;根据学生的个性与表现,推选参加不同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西柏坡义务讲解员的学生返校后,原先小女生的模样不见了,朴素大方、笑容亲切、双目环视;在督导处值周的学生归来后,文明礼貌、纪律性增强;校合唱才为计算机系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
以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为本,计算机系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金秋合唱节、迎新送老晚会、男女混合拔河赛、冬季长跑赛、篮球赛、诗歌朗诵赛、美术历程90后一代、印刷11-1班实习分享、大地红行为艺术、中秋赏月、玩儿泥巴、高计11-3集中学习团史、野外生存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素质。
八、培育方法---文明和谐的宿舍生活源自于操劳敬佩的宿舍长 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就是我的家,“吃喝拉撒睡”在一起,宿舍的每个角落都有大家生活的痕迹,需要每个人真诚地付出,需要彼此的尊重与理解,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想,多一份关爱,多一点体谅,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创建文明和谐的宿舍生活,是学生素质培育的重要内容,而操劳敬佩的宿舍长是关键。
宿舍长的身份是特殊的,是老大哥、是领导、是表率、是敬佩的人、是操劳的人;宿舍成员要推选出宿舍长,班主任任命,树立宿舍长形象。
九、培育方法---以学生操行考核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学生操行考核包括纪律、卫生、早操、活动。
学生操行考核排名是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活动积极分子等的基本条件,是选拨学生干部的依据;学生操行考核排名送报学校就业办、通报学生家长、载入学生档案。
学生操行考核结果张贴在班务栏处。
同时,实行“一元惩戒金”。“一元惩戒金”意在鞭策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素质与修养,是素质培育工作的辅助手段。
十、培育效果
2009年12月,策划计算机系中高职学生素质的培育,2010年3月开始实施,历时两年。素质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现在:
在学生违纪方面:2009年计算机系在校学生707人,学生较大违纪事件9起,留察、劝退或勒令退学25人;2010年在校学生546人,学生较大违纪事件6起,留察、劝退或勒令退学6人;2011年在校学生631人,没有发生学生较大违纪事件,留察、劝退或勒令退学0人。
在班级量化月考核方面,2009年计算机系月平均量化分值为65.42,计算机系8次倒数第一名;2010年月平均量化分值为75.63,计算机系6次倒数第一名、2次倒数第二名;2011年月平均量化分值为90.71,计算机系2次倒数第一名、4次倒数第二名、2次倒数第三名正数也是第三名,终天脱离倒数第一名的困境。
计算机系学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互助友爱、积极进取的氛围,以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为核心带动系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同时,素质培育还起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作用,厚德行远、强能立身的理念逐渐根植于学生行为与意识之中。
在计算机系中高职学生素质培育过程中,任课教师认真负责,课堂教学中注入素质教育,主动与班主任交流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学习情况。
班主任走进课堂、深入宿舍关注学生的动态,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及时把握与处理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爱心”;班主任自身文化修养与个人素质明显改观,班主任的专业情感、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在素质培育工作中,班主任共提交论文或治班方略17篇、教育案例11篇、教育随笔12篇,主题班会课件14个,素质培育制度建设7项。素质培育,推动计算机系学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职生心理健康》 主编 王晓彤 张树科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7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主编 班华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2
第五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摘要:构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1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和走访,内蒙古现行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主的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和团组织搞的以“三下乡”活动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这两种模式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单
一、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等问题。本文试图探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引导、社会实践教育、多种载体传播、有效结果反馈”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一个科学体系。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高职院校大学生占我国大学生人数的半壁江山,其面向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在社会发展中是和生产力结合最为紧密的群体,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越加明显。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更是建设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当代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日趋明显。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探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表达形式,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又是需要中国公民努力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教育基础和教育途径。作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有自身的特色,应该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内涵。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查有梁在其所著的《教育模式》的前言中写道:“教育模式就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供教育实践选择;或者是对教育实践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可以定义为: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础上,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认同国家主流价值观、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构理论框架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程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关系 这些年来,学者们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居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研究很少,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涵盖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重点是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二、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大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小知识点,并未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
(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具体。高校现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法”多,“办法”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但仍然存在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比较单
一、教育内容刻板枯燥、脱离现实生活实践等问题,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提炼出来,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研究,使教育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
(三)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对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比如学生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处理、心理调适等存在的问题等,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导致双方沟通存在障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教育者注重发挥理论灌输教育功能,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能力,影响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方式单一,例如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不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汇进去,大多只是简单组织“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没有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往往只写一个实践报告不了了之。
(五)教育载体不够创新。创新载体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空间,提高教育实效有着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条件下,没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利条件,使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六)教育效果缺乏有效评估和反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是人,其主要目的是教育者通过一定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表现,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不明显的。现行的教育模式忽视教育效果的评估出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使得教育者对教育模式的效果不能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不能对现行模式及时修正和完善,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引导、社会实践教育、多种载体传播、有效结果反馈等四个因素形成一个完整循环体系。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原则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引导、体验、渗透、反馈四个重要环节,能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说教这一枯燥的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四位一体、形式丰富的教育方法,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自主感受与引导发展结合”的交互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这个过程并非一人、一时、一地可以完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完善。但一定要坚持以下5个原则:
1.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引导、全过程育人的原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思政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场所也不局限在教室,更需要渗透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再停留在个别时间节点上,需要贯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2.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信息化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教育内容上不断创新,要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时事问题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现象充实到教育内容中进行释疑解惑,将身边的本地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的事迹融入到教育内容中,尽量减少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认知的误差。还要在教育载体上进行创新。随着科学的进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由书本、电视、广播向网络、手机、微信、微博、QQ等过渡的特点。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从传统的课堂教育向网络虚拟世界扩展,用先进的理念充实虚拟的网络信息世界,进而使大学生无论在读书看报或是手机上网时,都能接触、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坚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对国家、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民主式教育的转变。
4.坚持体验式教育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与完善各种实践教育。通过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等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这也是大学生增长才干、认识社会及认同核心价值最生动、最直接的形式。由传授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方式转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要坚持互动反馈循环原则。耕耘的同时还要看产出,要善于总结经验,根据意见反馈不断修正教育方案方法,实现良性循环互动,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位一体”模式的实现途径
1.理论引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进行教育培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要充分发挥“两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平台作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更新课程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坚持三育人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和教辅人员共同参与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承担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专业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环节的缜密编排,保持对新鲜事物和复杂问题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在专业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工作辅导员要以甘于奉献、深入细致的作风作为工作的前提,通过自身的工作帮助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组织、学生家长、学校应意识到要主动配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两课”为中心的主阵地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2.社会实践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巩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果。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把握国情、增长才干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探索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实践基地和其他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活动,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服务三农、科技宣传、社会调研、扶贫济困、社会义工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结合,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社会实践的全过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培养学生客观辩证认识社会矛盾的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以鲜活的案例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多种载体传播。要提高应用新媒体平台意识,加强基于互动的网络平台建设,改进网络宣传,增强网络宣传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SNS、社区、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信息传播与发布,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关注网络舆情和解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广泛的网络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论坛、雕塑、景观设计,同时结合时事热点、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人到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4.有效结果反馈。反馈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看法及建议,还包括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后对学生的反馈。得到正确经验和理论后再运用到以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中,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不断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JZX08),内蒙古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YB02)成果。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2006
[2]查有梁教育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
[3]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