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林县乐里镇林下生态养殖小区简介
田林县乐里镇林下生态养鸡小区简介
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拓宽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乐里镇党委、政府在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新思路,积极发展林下产业经济,巩固改革成果,探索林禽、林畜、林菌和林药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建立了田林县乐里镇田平村林下生态养鸡小区。
该小区位于乐里镇田平村新寨屯(瑶寨),占地面积1500多亩,自2010年9月开始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群众自筹和采用林权抵押贷款等办法,现已投资了200多万元资金。目前已全面完成规划建设,建设一次性存栏1万羽以上的规模养鸡场18个,26个养鸡棚,现实际一次性存栏超21万羽,并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同时,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及合作社党支部。这个小区是按照“园区化、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式,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导,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今年该小区出栏肉鸡51.6万羽以上,总产值1500万元以上,养殖户户均纯收入超5万元。同时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着眼市场,采用瑶家养殖秘方,辅助培育和打造国家已成功注册的“香姜鸡”特色品牌。此外,我镇将努力探索林下立体经济多种经营模式,力争把小区建成集科研、培训、养殖、加工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小区。
该镇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合作社的效用,发挥好小区示范作用和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按照“能人带动、公司推动、园区联动”的发展战略,把全镇林下养鸡规模做大、产业做强。截至10月份,全镇建立起一次性饲养5000羽以上规模的养殖户70多户,累计出栏肉鸡达150多万羽,今年全镇可出栏肉鸡200万羽以上,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林下养鸡出栏任务。
第二篇:镇林下养殖事迹
镇林下养殖事迹
镇林下养殖优秀事迹材料
县乡地处黄河滩区,境内滩地面积广大。发展林业生产和林下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和林下养殖。截止目前,全乡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 3 万亩,经济林 5000 亩,农田林网 7 万亩。大量的林地面积为林下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乡林下养殖业得以如火如荼的开展。业已形成***个养殖小区,有养羊场5处,养羊多只,养禽小区19处,养禽***万只,养兔场1处,养兔1000只。并且成立了乡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家禽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 1 个。乡林下养殖业更加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只养殖一项农民净增纯收入 300 余元。
在引导发展林下养殖的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做好宣传发动
为了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上级精神及乡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养殖专业户和林业生产专业户,由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到率先发展林下养殖的先进县乡参观考察,算经济帐。并请养殖专家来我乡授课,讲解发展林下养殖的条件和具体做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我乡群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对林下养殖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坚定了搞林下养殖的决心和信心。
二、加强组织领导
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指挥长、五个管区的管区书记任副指
挥长,乡农技服务站、国土资源管理所、派出所、司法所、财所、畜牧兽医服务站等部门为成员的林下养殖生产指挥部。层层推行目标责任制,采取副科级领导包村,一般人员包户的方法。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监督。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并现场察看,现场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强化工作措施
首先,对资金不足的养殖户,乡政府与信用社协调贷款,与养殖户签订合同,采取政府担保,养殖户互保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资金扶持。并通过与六合集团联系同养殖户签订养殖合同,增加了养殖户搞好林下养殖的信心。其次,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组织性,由乡政府牵头,成立了乡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全乡养殖户进行统一管理。在合作社的领导和组织下,养殖户统一购料、统一进苗、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三,采取奖惩措施,把林下养殖工作纳入全年岗位综合考评。对按时完成林下养殖任务的干部计入年终奖,对因工作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的干部取消年终奖。第四,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林下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并且在全乡养殖户中间掀起互相学习的热潮。使广大养殖户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相关政策到位
建立起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使土地使用权、林业生产户、林下养殖户三位一体。搞好土地租赁承包,签订长期合同,给广大林下养殖专业户吃“定心丸”。使他们敢于投资,从长计议,制定长期发展目标。
五、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乡政府对养殖小区的交通、安全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各个养殖小区的道路畅通,由乡派出所负责对全乡各养殖小区设立执勤点,建立夜间巡逻制度,给养殖专业户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其次,由兽医站抽调精干力量,定期组
织疾病检疫,并请外地专家定期到养殖小区现场授课,解惑答疑。第三,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施,通过互联网,获得养殖致富信息。做到信息共享,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乡林下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乡建成黄垓、陈庄、梁楼、高才刘、杨河涯等专业林下养殖小区 25 处。在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又有 50 余户群众正在筹集资金,计划发展林下养殖业。林下养殖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乡已经蓬勃兴起。
年,乡计划新增专业养殖场 5 处。健全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养殖专业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林下养殖业科技含量,把我乡林下养殖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第三篇: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林下养殖生态鸡,这里不仅仅包含了未经选育的当地土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食品一直受到市场的欢迎,林下散养生态鸡也成为主流的养殖方式。目前,林下生态鸡的社会需求逐步增高,因此,养殖户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养殖措施来提高林下生态鸡品质,使其更有竞争力。
1.场地及品种的选择
1.1放养场地选择和鸡舍建设
场地的选择,要远离畜禽交易地、屠宰场、化工厂、垃圾处理地,避免噪音、病菌、水源污染。考虑到鸡的杂食性、觅食能力强和同步化觅食,一般的林果地都可以用于散养鸡,由于鸡的喜暖性、登高性等原因,应选择地势较高,朝南向阳,且通风良好的林果地。场地内需要搭建简易的鸡舍,舍内地面高出舍外30cm左右,搭建面积按照8~10只鸡/m2为宜。
1.2品种的选择
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鸡在林果地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量来确定,适合林下放养生态鸡品种主要有蛋鸡、肉鸡、肉蛋兼用型鸡及当地的土鸡或土杂鸡。但大多数都选择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的地方良种鸡。
2.生态鸡养殖管理
2.1选择优质雏鸡
如果有条件的农户,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若采取购买雏鸡,要选择正规有种鸡生产许可证的,且无鸡白痢、新城疫、支原体、禽结核、白血病的鸡场提供,要经过产地检疫合格的健康雏鸡。优质的雏鸡活泼好动、反应敏感、眼亮有神、挣扎有力,羽毛整洁,腹部平坦、柔软,叫声清脆洪亮。
2.2雏鸡的管理
鸡苗进场时,应选择气温适宜,最好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鸡舍做好消毒,饮水卫生,饮水量做到“不间断、不限量”。育雏鸡饲料要优质,光照要合理,要做好计划免疫,在饲料和饮水中定期添加预防药物。此外,要做好防兽害,尤其是鼠类,雏鸡胆小易惊,要注意防范。
2.3青年鸡放养管理
育雏鸡达到大约6~7周龄时,就开始进入育成阶段了,这个时期对放养鸡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放养鸡成熟后的肉质和蛋质,由于这个时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在放养的过程中要控制放养范围,逐步的扩大,每天都采取人工饲喂和放养互相进行,养成回笼习惯,减少丢失。青年鸡放养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突然遇到气温骤降或者快速升温的天气对鸡产生应激,这种情况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减少鸡群的室外活动时间,鸡舍内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论在何时,鸡舍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干燥卫生,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日常管理中,抓鸡时不可粗暴,要经常观察鸡群的饮食和饮水情况,以防影响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
3.生态鸡的疫病防控
3.1疫苗接种
放养鸡因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制度,首先要确保疫苗的质量,用量要准,免疫前后都要避免鸡群收到应激,要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确定免疫的时间。对于鸡的各类常见疾病要做好早发现,早治疗。
3.2环境卫生消毒
定期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尽量选择对鸡群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要保证鸡舍内的规律性消毒,鸡群活动的范围内也要保证做到定期消毒,除此之外,消毒剂也需要定期更换,防止各类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工作人员每日进场时必须保证工作鞋服的消毒。总之,林下生态养鸡模式符合我国“退耕还林”政策。自然生态环境下养殖生态鸡不仅品质好,肉质优良,营养丰富,且在饲养过程中产生的鸡粪也可作为林果园的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的能力,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市场前景广阔,迎合现在人们推崇的养生、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近年来,养殖林下生态鸡在全国各地推广,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养殖户想要长远发展,还得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养殖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以达到林下生态鸡养殖的持续发展。
第四篇: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我区把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强区和加速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抓手,扎实推进生猪养殖“四化一型”模式,即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型,组织动员广大农户优化品种、改圈增栏,取得明显成效。截止8月底,全区存栏生猪23.8万头,新增填槽2.8万头,新培育生猪规模养殖户150余户,可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1500余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到25个,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8个,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40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按照实施生态小康新村建设首先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的要求,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区情和资源优势,站在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工业的高度,把抓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最紧迫的需要,最实在的任务,最具体的举措,确立了“抓产业、壮支柱、活龙头、强工业”的工作思路,强势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努力实现一二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围绕“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大户”的产业化发展要求,在群众基础好、饲养水平高、交通便利的乡镇、村社大力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计划XX年底全区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40个,每个养殖小区不少于50户,全区不少于XX户,户均出栏生猪50头以上,每个养殖小区年生猪出栏达到2500至5000头,全区养殖小区生猪出栏达到10至20万头。通过2至3年的努力,全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达到80个,养殖小区出栏总量达到40万头以上。
二、健全机构,狠抓落实。按照区委用心谋大事,用心抓落实的要求,坚持主要领导集中精力抓大事,把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生态小康新村的重要抓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纳入综合目标逗硬考核。区上成立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和规划设计、作业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各乡镇(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建立健全了小区内养殖户的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副县级领导及区级部门帮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和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联系养殖大户活动,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快速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区委、区政府于9月18日专题组织召开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作会议,重点对全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研究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对后期工作开展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三、规范饲养,注重防疫。区政府出台了《——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严格坚持“六分离六配套”,即人畜分离、配套建设生物隔离带,雨污分离、配套建设明暗隔离沟,粪尿分离、配套建设沼气池、贮粪池,母仔分离、配套建设仔猪保育栏、隔热顶,料水分离、配套建设自动喂料箱、饮水器,病健分离、配套建设消毒池和隔离舍;实行统一小区规划布局、技术培训指导、圈舍建设规格、品种模式、饲养管理技术、防疫用药规程、环境控制标准、产品订单收购的“八统一”生产技术管理,实现良种、良舍、良法、良料、良防、良销“六良”建设目标。我们针对养殖小区饲养规模大、粪便排放量大、污染处理难,从源头上防止重大疫病,制定了《生态养殖小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严格按照“五强制、两强化”防疫措施,强化养殖小区动物疫苗注射和消毒灭源工作,全面实施了生猪骟割申报制度,广泛推行“猪瘟口蹄疫”双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抗体检测的免疫效果评价机制。大力推行饲料兽药投入品市场资格准入制度,推进无公害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四、突出环保,生态养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实行环保第一审批原则,对饲养小区的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或综合利用,防止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养殖小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业主经营”的模式,按照“四化一型”建设标准,从小区地址选择、区内布局设计、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设施和环境治理等进行全面控制,集中连片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大力培育年出栏生猪100头、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积极引进业主兴办1000头、5000头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在环境和生态保护中,我们因地制宜,狠抓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配套实施,对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将(沼气)生产、有机肥料生产和养殖业污染物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推行养殖小区集中治污;对农村小规模化养殖场,推行建生态型沼气工程,合理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养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对养殖大户集中的专业村,大力推广“猪-沼-果(桑)”、“猪-沼-菜”、“猪-沼-渔”等循环经济模式,搞好小区绿化、美化,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生态的品牌优势。
五、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以广元福润公司为龙头,以单个或联合小区成立猪业经济合作社,由合作社(协会)与广元福润公司签订生猪收购合同,采取联户直销、场厂对接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增加养殖收入。区财政借支200万元扶持福润公司带头建好生态养殖小区,福润公司对小区内饲养的生猪在当日收购执行价的基础上,精边肉按100元/吨上浮,并按2元/头支付给合作社(协会)技术服务费,逐步构建“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区政府建立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发展基金,根据各养殖小区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区信用联社按照年出栏生猪在50头至100头不低于3万元、出栏生猪在100头至300头不低于5万元、出栏生猪在300头至500头的大型养殖场不低于7万元、出栏生猪在500头以上的特大规模养殖场不低于10万元的信贷标准,大力扶持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区相关部门把新村建设、农能沼气、日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与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有机结合,共同解决养殖小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五篇:南通村林下蜜蜂养殖推广示范点简介
石壁镇南通村林下蜜蜂养殖推广项目示范点简介
南通村位于石壁镇正西面,是少数民族村落(苗族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毗邻琼中、屯昌两县,与会山镇和东太农场相邻,辖有4个自然村(村小组),共259户,总人口1343人。南通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最远的两个村落之间间隔6—7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落。属地面积12290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25亩,橡胶3995亩,槟榔2890亩,椰子185亩。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贫困人口224人。2015年11月开展精准扶贫进村入户核查,已脱贫36户161人,未脱贫13户62人。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为8100元,低于全镇农村人口10600元的平均水平,且贫富差距大。该村于2014年被琼海市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和十三五脱贫村,南通村也是省农业厅挂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少数民族村。
南通村位于琼海市石壁镇西面,是苗族同胞聚居地,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落,是琼海市“十三五”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同时也是省农业厅挂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少数民族村。
石壁镇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南通实际,充分发挥南通插花尖蜂蜜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下,于2016年4月在该村委会的加东村小组建设林下蜜蜂健康养殖的示范点,以养殖海南中蜂为主,采取“党支部+学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抓党建和抓生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南通村党支部作为监督管理单位,“南通村插花尖蜂蜜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实施单位,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海南省蜂业学会以技术入股,负责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贫困户以省农业厅发放的扶贫蜂箱入股,参与日常劳作和管理;各方在年终按一定比例分成,示范点生产出来的蜂蜜产品由镇农产品展销中心按每斤90元的保底价格回收,确保贫困户养殖增收,这样既保证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又解决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同时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健康养殖示范推广,逐步辐射带动到以南通村为中心的周边村庄进行蜂蜜产业化养殖发展,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本项目的优势是农户的养殖资金不需要太多,并能够根据自身条件灵活掌握产业化养殖规模。本项目的经费由琼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经费中划拨5万元以扶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