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时间:2019-05-13 16: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第一篇:切实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有六条: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五是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六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这六条重要原则,既高屋建瓴,又求真务实,既构成有机整体,又各具丰富内涵,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这六条重要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开创性的事业呼唤理论的创新,群众的实践需要正确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机勃勃地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事业,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成功应对复杂局面,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更好实现人民利益,就必须认真领会、全面把握这六条重要原则。在工作中,我们要把这六条重要原则切实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实践中自觉体现,在落实中认真总结。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更好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第二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湖北省云梦县委政研室)

近年来,云梦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云梦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大力实施“富民工程”。

“天下和静在于民乐,天下民乐在于富庶”。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新途径,不断开辟新领域,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2006年达到了3955元。

2、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促增收。从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入手,不断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先后推广了早引1号、鄂棉1

5、中豆8号、台湾樱桃蕃茄、马来西亚南瓜、金美人西瓜等一批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着力优化种养模式。先后推广和发展了鱼—禽(畜)—果(粮)、鱼—藕(莲)、麦—瓜—稻、麦—玉米—豆等立体和高效种养模式。如我县城关镇的伍姓村、前湖村大力推广花(包)菜+夏季蔬菜种植模式,农民亩平纯收入超过6000元。着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保温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隔蒲潭镇刘胡船村的大棚菜种植,有的农户亩平年纯收入达到10000多元。

二、大力实施“惠民工程”。

“为政在于为民,为民在于惠民”。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大力实施“利民工程”。

“为政之本,在于利民”。围绕群众所盼、所急选准实事项目,从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项目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三年累计实事项目投入达5亿多元,实施了乡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等系列利民工程。

2、大力加强“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建设。为了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县在农村实施以“村村通光纤,户户通有线电视”为核心的“民心”工程。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工程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夜以继日抓紧施工,将有线电缆由光节点向乡村、农户延伸,发展农村有线电视8万多户,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县所有自然村湾的有线电视网络。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如今,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到36套清晰的电视节目。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云梦县被国家广电局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

3、大力开展“清洁家园”工程建设。我们以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为突破口,利用我县被国家列为“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建设县”的机遇,积极开展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配套技术。在4个乡镇8个村的1500余户农民家中实施“一池三改”建设任务,项目入户率、资金到位率和“一池三改”成功率达到100%,实现户年增收节资千元,实现项目自然村“三无”(即雨天无污水横溢、晴天无臭气熏天、日常无“四害”为害),实现农家庭院明净、美化、清洁、卫生。在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的同时,还与基本农田建设结合起来,建成高产高效农田10多万亩,兴修了一批水利设施,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6.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31.8万亩,分别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97%和85%。

四、大力实施“安民工程”。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千方百计做好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2、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我县北部曾店、倒店2个乡镇属革命老区,经

济发展相对滞后,有3000多农户仍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土坯房中。县委、县

政府把消除“土坯房”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县、乡财政为主,发动

县直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等多方筹措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了对2000多户农

村土坯房的改建任务。同时,在城镇还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住房困难的低

收入家庭实行租金补贴和租金核减,让低收入家庭实现居者有其屋。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三篇:贯彻《信访条例》构建和谐社会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在传统的信访制度面临尴尬境地、社会舆论尤其是有专家对信访制度的存废提出异议的背景下,国务院及时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这无疑传递了革新信访制度,重新焕发信访制度的生机活力的信号,同时也从立法上进一步肯定了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次国务院对

《信访条例》进行修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增加了畅通信访渠道的内容,以更好地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化解社会矛盾。二是增加了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内容,以提高处理信访事项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完善了切实维护信访秩序的内容,以更好地保护广大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增加了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的内容,以促进群众反映的合法、合理问题及时得以解决。

总体上讲,与1995年条例相比,新的《信访条例》赋予了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使信访部门从单纯的收发室走出,便于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由过去的两级信访变为三级信访,加大了对相关部门的督办力度。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信访条例》的颁布将为信访制度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法律条件,信访工作有望进一步加强,信访制度有望在建构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法律意义上讲,作为公民申怨诉苦诉求公权力救济的民间路径和维权途径,信访其实是申诉、控告、检举等法律术语的俗称,信访权也就是受宪法保障的申诉、控告、检举及批评建议权的总称。通过信访向有关国家机关及领导反映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遗憾的是,信访这种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却长期没有真正纳入法治轨道,而是成为一种官方与民间沟通和博弈的边缘化的准制度性安排,因此信访制度难免处于尴尬的运作状态。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有望结束信访制度的这种尴尬。

俗话讲: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正是由于信访存在的颇为明显的制度性缺憾,某些政府官员往往有意地对信访制度进行冠冕堂皇的“误读”。在某些基层官员眼中,“上访”就等于“闹事”,视上访者为“刁民”,错误地将反映问题的上访者视为“不稳定因素”,认为上访从显性层面上讲影响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当地的社会稳定,从隐性层面上讲影响自己个人的政绩和仕途,个别贪官污吏还持有害怕因上访而使自己的腐败问题暴露的阴暗心理,对上访者千方百计地采取阻挠、压制的方法,非法限制甚至剥夺公民的上访权。更有甚者,打着所谓“依法治访”的旗号,以所谓规范信访秩序的名义,动辄将公众正当的上访视为非法借机压制打击,个别地方甚至将经常上访的群众作为“严打”整治的对象。上访乃是宪法赋予公民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批评建议的基本政治权利,阻挠、压制、剥夺公民的上访权是赤裸裸的违宪。善待信访群众应当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官员的法定义务。实际上,惟有切实畅通信访的渠道,及时妥善地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才是善待公民信访权的明智之举。对信访百般压制、对信访问题视而不见、充而不闻,无疑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甚至可能颠覆政府为纳税人服务的公信力。

传统信访制度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修订旧的《信访条例》只是信访制度创新的第一步。信访是关涉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制度设计,信访这种传统制度也需要进行与时俱进式的制度创新。笔者建议将回避制度、评议制度和听证制度引入信访,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评议和听证。同时,建议将信访与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动员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动员律师为政府信访机构积极提供法律意见,义务为信访群众解答涉法问题,对信访群众反映的程序性法律问题引导其向有关部门投诉,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信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实践表明,律师参与信访可以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上访者提供法律服务,提供知识和道义上的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公民信访的质量,增强信访的法理含量。“依法信访”的应有之义不止是强调上访的公民要自觉遵守有关上访的法规规章,在法治的轨道内上访,同时也强调政府有义务为上访者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支持。

信访制度的改革不宜缓行,让信访与问责亲密接触,让信访与回避亲密接触,让律师与信访亲密接触,让法官与信访亲密接触,让传统的信访制度通过制度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应当是信访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当然,这次《信访条例》的修订也存在立法程序上的缺憾,事先没有举行专门的立法听证,没有通过媒体公布条例草案的全文并征求意见,修订工作基本上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立法

程序缺乏公开性,没有广泛听取包括信访当事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另外,《信访条例》的修订还存在立法技术上的缺憾,如条例明确提出,“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但对如何界定重大、复杂、疑难,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和说明,立法语言过于原则和模糊。笔者希望国务院信访主管部门在制定《信访条例》的实施办法或细则时对重大、复

杂、疑难及听证程序等作出具体的界定。

我们期待新修改的《信访条例》得到切实执行,期待信访制度为建构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

和谐社会有多种不同类型。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个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主要是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和谐社会的论述归纳出来的。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战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为了达到目标提出: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第六,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在我看来,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理不平衡。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匀,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的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并且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择业能力不强、知识结构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纵深发展,各种市场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就业来实现的。所以,要是国民经济保持一个上升的势头,减少失业,实现充分就业是关键。就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就业状况良好,有工作能力与就业愿望的人都有社会工作岗位,个人可以从劳动报酬中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安居乐业,国家的稳定就有了基本保障。反之,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非自愿失业人口,会使失业者失去人生事业发展的条件,甚至基本生活难以维持,从而导致贫困、疾病、犯罪、离婚、失学等社会不良现象增加,引起民心涣散、社会动荡。所以,我国应加强政府职能转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且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最重要的是我国社会总体上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

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篇: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极少数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自己和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腐败现象得到了进一步遏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尤其是抓住经济领域中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不断完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反腐倡廉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基础。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与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利益矛盾也有所增加。腐败现象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的利益矛盾。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尽量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都能获得与他们所作贡献相一致的利益,才能有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协调,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反腐倡廉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群众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证。而腐败现象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人民群众产生许多意见甚至不满情绪,直接破坏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增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和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打击各种腐败现象,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自觉的行动担负起反腐倡廉的职责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在新的形势、新的阶段下,我们党对此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实践证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全局。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应当积极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去,以继承优秀革命历史传统为己任,树立为国为民奉献青春和力量的远大志向,求真务实,力求创新,全力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大局。

一是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有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团组织的性质就决定了青年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去。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青年团干部要取得进步,一定要严于律己,不断增强自律观念,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锻炼,树立以奋斗和奉献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内在动力问题,提高发扬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坚决抵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彻底转变“反腐败是额外负担”“我们共青团干部不存在也不需要反腐倡廉”的错误想法,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反腐倡廉职责。

二是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团的青年干部作为党的有生力量,作为助手和接班人,应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与党组织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自觉抵制腐败,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作用。

三是积极争做反腐倡廉的推动者。团的青年干部不仅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积极争做反腐倡廉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从而促成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的良好气氛,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

下载切实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本站推荐)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重大意义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时间2013-10/01——11/05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领队姓名高远刚指导教......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进一步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为什么说构......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以一个“和”贯穿其中。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

    构建和谐社会

    电子工程系08应用电子3087307349周阳洋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的道理,做领导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就是诚实不欺,取信于人,为......

    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定稿]

    建设和谐苘山从我做起演讲比赛稿:构建和谐社会企业也需尽一分力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